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

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中去。”现在很多学校校园网络的全面投入使用,使得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成为现实,实践证明,运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走进课堂,显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结合数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及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优势,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此谈些体会: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情引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电教媒体的运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创设最佳情境和最佳学习环境。例如:在“导入讲课”环节,我操作多媒体电脑利用故事导入,学生在各自的微机前观看“两只小兔去果园摘苹果和梨的动画场面”【并配有轻松、活拔的背景音乐】摘下的苹果和梨个数不同,从而创设了“生动活拔、愉快宽松”的学习气氛,提出了“那种果子多?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这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协作学习、探究新知”部分,通过网络协作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他们的电脑屏幕上显示“10个苹果和8个梨各成一排对应摆放”,他们点击苹果中与梨相同的部分后,这些苹果就变成了笑脸,剩下的两个苹果就变成哭脸了,协作小组在操作的

过程中和谐互助,完善发现,从而在自己动手研究中自然就可以分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的”部分了。

二、利用网络,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通过学生自行操作电脑,浏览教师精心设置的各种文字、图像和音像资料,初步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再接受教师的辅导,来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和网站有关资源,大胆探索问题,努力解决问题。

具体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利用网络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首先在教与学时间的分配上,以学生学习、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其次通过学生参与网页的设计和构思来体现其自主性学习。再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讨论、操作、创造的空间。最后自主的网络学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内容时,可以做一个教学软件,利用学校的局域网和因特网实施个别化的网络教学。由于时、分、秒这一内容包括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建立时间观念,学会看钟表等内容,所以在设计软件时,可以把这几部分分成相对独立的几个单元,还可以设计测试题库和资料库。上课开始后,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如果学习有困难,可以通过网络请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如果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某一学习内容,那么可以直接进入测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去局域网的服务器上进行资料查询。也可以利用因特网去访问钟表店的主页,去进一步了解钟表的各种形状、钟表的发展历史等知识。在这样的网络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特点,甚至于在学生方便的时间从网上自由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

三、运用电教手段,突出教材重点、难点,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先出示火柴盒、牙膏盒、文具盒、木箱等长方体实物,然后隐去它们的材质、图案、色彩剩下要研究的几何图形。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用着色、闪烁的方法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个数;用三组颜色表示相对面、相对棱,用动画平移的方法将相对的面、相对的棱平移后完全重合,使学生认识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降低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坡度,通过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反复思索,学生会深刻掌握和发现事物规律,在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操作可以重复进行,不断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全班一派生机,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四、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跟别人不同的感想,包括跟教师、课本权威、不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搜寻“新解”的尝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协作参与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一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如教学“数学乐园”时,由于“起立游戏”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帮助学生复习基数、序数等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又如,在“拼积木”活动中,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学习小组

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卡车、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的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可利用网络资源的收集快捷和便利的优点,实现知识的拓展。教师可下载大量资料,并选择相关网站供学生去浏览、获取、利用信息,对热点问题进行更广泛的讨论。在庞大的网络资源面前,如何筛选有用的能为教学服务的资源,使学生不至于在丰富的网络资源前迷失方向,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网上内容的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选择能为教学服务的资料,每一则资料都能给学生以启发和教育。

第二、网上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材料的启发教育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第三、网上内容的选择要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考虑,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对于其中较难理解的资料,教师可加以一定的理解背景、一定的文字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