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染料、其还原剂及染色工艺

合集下载

还原棕 BR 的电化学还原及其染色工艺

还原棕 BR 的电化学还原及其染色工艺

还原棕 BR 的电化学还原及其染色工艺李政;樊增禄;李庆;蔡信彬;袁姣【摘要】Taking the copper nickel alloy electrode as anode plate and copper as cathod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at brown BR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dyeing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such as ap‐plied voltage (U) ,sodium hydroxide (NaOH) massconcentration ,triethanolamine(TEA) mass concen‐tration ,ferric sulfate (Fe2 (SO4 )3 ) mass concentration and cathode area ,vat dyeing temperature (T) , vat dyeing time (t) ,etc. By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opti mum parameter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dyeing are as follow s ,U is 3V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NaO H ,T EA ,Fe2 (SO4 )3 are 8g/L ,30g/L ,5g/L respectively ,cathode area is 25cm2 ,T is40℃ ,t is 70min.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 ,the dyed K/S value of the cotton fabric is measured ,and Δ K/S=0.668 ,it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process parameters can give the fabric good levelness ,at the sametime ,the soaping fastness of the fabric and dry and w et rubbing fastness can reach level 4‐5.%采用铜镍合金电极作为阳极,铜片作为阴极,研究了影响还原棕BR电化学还原染色工艺的主要因素,如外加电压(U)大小、氢氧化钠(NaOH)质量浓度、三乙醇胺(TEA)质量浓度、硫酸铁(Fe2(SO4)3)质量浓度、阴极面积、还原染色温度(T)、还原染色时间(t)等.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获得最佳电化学还原染色工艺,即外加电压3V ,NaOH、TEA 和Fe2(SO4)3的质量浓度依次为8g/L ,30g/L ,5g/L ,阴极面积25cm2,还原染色温度40℃,还原染色时间70min .同时,测得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棉织物染色后的 K/S值,得到ΔK/S=0.668,说明该工艺参数条件下织物的匀染性良好,织物的皂洗色牢度和干湿摩擦牢度均能达到4~5级.【期刊名称】《西安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695-699)【关键词】还原棕BR;铜镍合金电极;K/S;电化学;染色【作者】李政;樊增禄;李庆;蔡信彬;袁姣【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16.20 引言还原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时需要在碱性条件下用还原剂来还原染料,使其还原成隐色体钠盐后再上染纤维.在传统还原染色过程中,使用的还原剂主要是保险粉,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大量的亚硫酸盐和硫酸盐等难处理的废水,而电化学还原染色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1].1807年,Grotthus采用电化学方法还原靛蓝染料,开创了电化学染色技术的先河[2].第一次大规模试验是在1994年的德国和1995年的美国,试验所得到的染色物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且该方法适用于多种还原染料染色体系,但成本仍然比较高[3-4].在国内也有一些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电化学染色的研究,文献[5]以Fe(Ⅱ)-酒石酸配合物为氧化还原媒介,对还原黄G进行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研究六水硫酸铁、酒石酸和氢氧化钠等质量浓度对还原黄G染色效果的影响.文献[6]采用了电位分析法和电位滴定法,研究了在间接电化学还原过程中硫酸铁浓度、三乙醇胺浓度、氢氧化钠浓度、外加电压、还原温度、阴极面积和还原时间等因素对电化学还原体系电位及还原橄榄绿B还原效果的影响.文献[7]也对铁-三乙醇胺媒质中靛蓝的间接电化学还原进行了探讨.本文采用铜镍合金电极作为阳极探究了还原棕BR的电化学还原染色及其工艺,所染织物的匀染性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及耐洗色牢度均优于传统染色法.1 实验1.1 材料与仪器(1) 织物纯棉织物(21s×21s,108×58(根/10cm)).(2) 试剂 Fe2(SO4)3(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三乙醇胺(TEA)、NaOH、H2SO4、保险粉(分析纯,天津市河东区河岩试剂厂),还原棕BR(工业品,浙江亿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蒸馏水.(3) 仪器 DHG-9076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武汉大江电器仪表厂),78HW-1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HB17300SC2A恒流稳压电源(天津市无线电元件三厂),电子天平(上海市安亭电子仪器厂),868台面式pH/ISE测试仪(ORION RESEARC,A),Color i7测试仪(美国X-Rite公司),HH-S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Y571B型摩擦色牢度仪(宁波纺织仪器厂),SW-12A型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无锡纺织仪器厂).图1 还原染料电化学还原染色装置1.2 实验装置实验所采用的装置如图1所示.电化学反应池为长方体玻璃制成,其中阳极槽容积为2.5cm×6cm×7cm, 阴极槽容积为10cm×6cm×7cm,两槽之间用Nafion膜隔开,膜的孔径为2cm;阳极为铜镍合金电极,阴极为铜片和Ag/AgCl参比电极.1.3 电化学还原染色工艺在一定外加电压、温度和固定阴极阳极面积的条件下,电解还原阴极染液15min,然后加入染料继续电解15min,再将润湿布样浸入染液中进行染色(浴比100∶1),一定时间后取出织物在双氧水(30%双氧水2~3mL/L)中氧化2~3min,冷水洗,皂洗(95℃,10min),水洗,烘干.1.4 测试方法1.4.1 染色K/S值在美国X-Rite公司生产的Color i7测试仪上测定织物K/S值,在织物的正反面上随机选择4个点分别测试2次,然后取平均值.1.4.2 摩擦牢度参照GB/T 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在摩擦牢度测试仪上测定染色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1.4.3 皂洗色牢度参照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在耐洗色牢度试验机上测定染色织物的耐洗色牢度.1.4.4 匀染性取最佳工艺条件染色的织物,在织物的正反面上随机选择4个点分别测试2次,得到K/S值,然后计算ΔK/S(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8],评价其匀染性.2 结果与讨论2.1 影响还原棕BR染色效果的因素2.1.1 外加电压外加电压为电化学还原染色体系提供电能.在Fe2(SO4)3、NaOH、TEA质量浓度分别为5,10,35g/L,还原染色温度为35℃,还原染色时间为60min,阴极面积为16cm2,Vat BR为2%(o.w.f)时,测试外加电压的变化对织物的染色效果影响,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外加电压为2V时,K/S值比较小,此时没有达到染料的还原电位,染料隐色体比较少.随着电压的增加,K/S值不断增加,且增加到3V时,K/S值变化不大,说明此时染料还原比较充分.当继续增加电压时,较明显看出电极上有副反应发生,氢气析出.因此,选择外加电压为3V.2.1.2 NaOH的质量浓度 NaOH为电化学还原染色体系提供了一个碱性的环境,可以与Fe(Ⅲ/Ⅱ)形成沉淀.在Fe2(SO4)3、TEA质量浓度分别为5,35g/L,还原染色温度为35℃,还原染色时间为60min,阴极面积为16cm2,电压为3V,Vat BR为20%(o.w.f)时,测试NaOH质量浓度对还原染色的效果影响,如图3所示.图2 外加电压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图3 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NaOH质量浓度较低时,K/S值比较小,因为在此条件下达不到电化学还原所需的pH,还原不充分,而且NaOH质量浓度低,被还原的染料将以隐色酸的形式存在于染液中,降低了染料隐色体的上染性能,因此K/S值较低.当NaOH的质量浓度增加到8g/L时,二价铁盐能够稳定地存在(pH值为12~13)[9],络合物具有了一定的还原能力,而且一定量的Na+吸附在纤维表面,也减小了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时的静电斥力,使上染纤维的染料量增多,所以K/S值比较大.随着NaOH离子浓度的增大,染液的离子强度随之增加,对络合物产生了较强的静电作用,降低了络合物的迁移能力,导致还原能力降低.同时过量的OH-可能存在于纤维的表面阻碍了染料隐色体上染,进而使得K/S值减小.因此,选择NaOH质量浓度为8g/L.2.1.3 TEA的质量浓度 TEA在实验中作为配体与铁离子络合,得到的铁胺络合物在染液中充当转移电子的作用.在Fe2(SO4)3、NaOH质量浓度分别为5,10g/L,还原染色温度为35℃,还原染色时间为60min,阴极面积为16cm2,电压为3V,Vat BR为2%(o.w.f)时,测试TEA质量浓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TEA质量浓度较小时,形成的络合物数量较少,大多数没有络合的金属离子仍将以与OH-结合生成沉淀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很难达到循环反应的作用效果,使得还原能力不强,染料得不到充分的还原,所以K/S值比较低.随着TEA含量的增加,形成的配合物增多,能充分还原染料使得染料的得色量增加.质量浓度在30~40g/L时,K/S值趋于稳定,可能是因为金属离子与TEA配位已经达到了一种饱和状态.因此选择TEA的质量浓度为30g/L.2.1.4 Fe2(SO4)3的质量浓度 Fe2(SO4)3的作用是与TEA形成络合物,质量浓度将会对电化学还原染色体系带来一定的影响.在NaOH和TEA质量浓度分别为10,35g/L,还原染色温度为35℃,还原染色时间为60min,阴极面积为16cm2,电压为3V,Vat BR为2%(o.w.f)时,测试Fe2(SO4)3质量浓度对电化学还原染色的影响,见图5.图4 TEA质量浓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图5 Fe2(SO4)3质量浓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由图5可知,在质量浓度小于5g/L时,K/S值较小,主要原因是形成的还原剂比较少,无法充分还原染料;当质量浓度增加到5g/L时,此时Fe2(SO4)3与TEA形成的还原剂量较多,染料得到很好的还原.当继续增加时,过量的Fe2(SO4)3将与NaOH形成沉淀,使pH值降低,从而降低了可溶性的Fe2+的还原能力和铁胺络合物的稳定性[10],进而还原能力受到影响.因此选择质量浓度为5g/L的Fe2(SO4)3.2.1.5 阴极的面积在电解池中,铜电极作为阴极,氧化产物可以在电极上获得电子而被还原.表1说明了阴极面积对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由表1可知,电极面积较小时,电极给电子能力有限,铁胺络合物无法获得足够的电子使染料充分还原.当阴极面积增加到25cm2时,铁胺络合物获得足够多电子将染料充分还原,染液中的隐色体化学位较高,容易上染纤维.继续增加面积时,由于染色体系中Fe2(SO4)3和TEA和NaOH的物质的量是一定的,K/S值增加不明显.因此选择阴极铜电极面积为25cm2.2.1.6 还原染色温度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温度较低时,体系反应速率较慢,随着温度的上升,反应的半还原时间也会缩短,反应速率加快,隐色体在纤维上的扩散速率也有所提高,进而提高了染色效率[11].表1 阴极面积对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阴极面积/cm21015202530 K/S值1.1731.356 21.491.6131.600 8注:Fe2(SO4):5g/L,NaOH:10g/L,TEA:35g/L,T:35℃,U:3V,t:60min,VatBR:2%(o.w.f),S:16cm2,Vat BR:2%(o.w.f).表2 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温度/℃2030405060 K/S值1.5061.7011.8121.5601.430注:Fe2(SO4)3:5g/L,NaOH:10g/L,TEA:35g/L,U:3V,t:60min,S:16cm2,Vat BR:2%(o.w.f)从表2中发现,温度小于40℃时,K/S值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40℃时,K/S值达到最大.继续升高温度时,很明显地发现染料在电极上的吸附加剧,K/S值逐渐下降,另外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染料水解.因此,选择40℃作为比较适宜的反应温度.2.1.7 还原染色时间时间是传统染色和电化学还原染色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时间长了是一种能量的浪费,染色效果的提高却并不显著.表3 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时间/min4050607080 K/S值0.8321.1631.6562.0151.939注:Fe2(SO4):35g/L,NaOH:10g/L,TEA:35g/L,T:35℃,U:3V,S:16cm2,Vat BR:2%(o.w.f).表3指出,在40min时K/S值很小,染料可能正在上染,因此得色量比较少.随着时间的增加,染色K/S值逐渐增大,在70min时K/S值最大,大部分染料被还原,被还原后的染料隐色体充分上染纤维.而随着时间的增加染色效果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主要原因是染料隐色体的化学位在织物和染液中达到了动态平衡,染料隐色体很难再进行上染.因此,选择70min作为反应体系的还原染色时间.2.2 色牢度在耐摩擦牢度仪上测量织物的干湿摩擦色牢度,在耐洗色牢度实验机上测定待测织物的耐洗色牢度, 测试后分别与传统染色后的织物干湿摩擦色牢度和皂洗牢度进行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电化学染色和传统染色的织物一样具有较好的耐干湿摩擦和耐皂洗等级.表4 两种染色方法的色牢度比较还原染色方法干摩擦牢度/级湿摩擦牢度/级皂洗牢度(棉褪色)/级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544~5 传统染色544~52.3 匀染性取还原棕BR在优选的染色工艺条件下进行电化学染色,之后测定织物的K/S值,最后得出ΔK/S=0.668.说明棉织物在此染色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良好的匀染性.3 结论(1) 还原棕BR电化学染色在外加电压为3V,NaOH为8g/L,TEA为30g/L,Fe2(SO4)3为5g/L,阴极面积为25cm2,还原染色时间为70min,温度为40℃的条件下可以得到较好的染色效果.(2) 还原棕BR电化学染色后织物的匀染性较好,干摩擦牢度和湿摩擦牢度也分别可以达到4~5级.【相关文献】[1] 周诗娟,樊增禄.还原橄榄绿B的电化学还原及其染色工艺的探讨[J].印染助剂,2009,6(26):32-33.[2] 彭勇刚,陈大俊,纪俊玲,等.还原染料电化学还原技术研究发展[J].染整技术,2011,33(2):7-11.[3] BECHTOLD T,BURTSCHER E,TURCANU A,et al.Optimization of multi cathode membrane electrolysers for the indirect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indigo[J].Chem Eng Technol,1998,21(11):877-879.[4] ROSESSLER A,CRETTENAND D,DOSSENBACH O,et al.Direct ele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indigo[J].Electrochimica Acta,2002(47):1989-1995.[5] 屈新奇,樊增禄,张文强.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中Fe(Ⅱ)-葡萄糖酸钠的应用[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23(4):62-66.[6] 何耀耀,樊增禄.间接电化学还原过程的研究[J].上海毛麻科技,2009(4):5-8.[7] 马淳安,周亚明,徐颖华,等.铁-三乙醇胺媒质中靛蓝的间接电化学还原[J].物理化学学报,2010,26(3):589-594.[8] 卢寅,樊增禄,冯玉军.还原橄榄绿B的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J].印染,2010,37(16):10.[9] 罗小勤,樊增禄,陈庭春,等.靛蓝的电化学还原及其染色工艺的探讨[J].印染助剂,2008,25(3):21.[10] 伍建国,周向东,刘方,等.Fe2+络合物在靛蓝染色过程中的作用[J].纺织学报,2004,25(3):96-98.[11] 佟白,殷承启,冯云生.棉织物电化学染色动力学研究[J].印染助剂,2010,27(12):19-22.。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工艺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工艺

◦ 碳酸钠
400~500g
◦ 浴量
150~200L
二、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
所谓悬浮体轧染法就是,由还原染料的超细粉配成 的悬浮体溶液,直接浸轧在织物上,然后经过还原 液,在还原汽蒸条件下使染料被还原成隐色体,被 纤维吸附、上染的染色方法。
二、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
优点
◦ 可以克服隐色体染色的初染率高和移染性能低的缺点,不 会有“白芯”现象。由于悬浮体对纤维无亲和力,均匀分布 在纤维与纱线的表面,还原后隐色体可向内扩散,具有较 好的匀染性和透染性,改善“白芯”现象。
(三)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工艺的生产实例
3、染色处方 轧染液
◦ 还原棕BR ◦ 扩散剂N
还原液
◦ 烧碱 ◦ 保险粉(85%)
25.6g/L 1.5g/L
20g/L 34g/L
(三)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工艺的生产实例
3、染色处方 氧化液
◦ 双氧水(30%)
皂洗液
◦ 肥皂 ◦ 纯碱
1g/L
5g/L 3g/L
悬浮体参考处方:
浅色 中色 染料(g/L) 10以下 11~25 分散剂(g/L) 0.5~1 1~1.5 分散剂:分散剂NNO、平平加O等 渗透剂:渗透剂T、渗透剂JFC等 抗泳移剂:减少烘干过程中的泳移
深色 25以上
1.5
工艺条件
浸轧槽内温度:<40℃ 浸轧方式:一浸一轧 轧余率:60%~70%以下 轧槽容积:30~40L
3、浸轧还原液
还原液中烧碱和保险粉浓度参考处方(干还原补充槽)
浅色 中色
深色
保险粉(g/L) 15~20 20~25 25以上
烧碱(g/L) 15~20 20~25 25以上
干还原时还原槽浓度为上述的70%~80%

还原染料色拔扎染工艺研究

还原染料色拔扎染工艺研究

还原染料色拔扎染工艺研究宋淑娟【摘要】文章研究了还原染料染色方法和染色工艺对色拔扎染图案色彩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了适合还原染料色拔扎染的最佳工艺条件:保险粉(85%)浓度8.5g/L~13.5 g/L,氢氧化钠(100%)浓度6.5 g/L~13.5 g/L,温度50℃~60℃,时间10 min~20 min,浴比:保险粉∶氢氧化钠1∶30.并创新了扎染的方法,提高了扎染产品的品质,为扎染工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The paper studied the vat dyeing method and dyeing process conditions effected on pattern andcolor.Through the experiments, the optimize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re shown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hydrosulfite(85%) of 6.5 g/L~13.5 g/L, the concentration of NaOH(100%) of 6.5 g/L~13.5 g/L, temperature of 50 ℃~60 ℃, time of 10 min~20 min, bath ratio: sodium hydrosulfite(85%) ∶ NaOH(100%) of 1∶30.It innovated the method, enhanced the quality,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studying the technology of tie-dyeing.【期刊名称】《山东纺织科技》【年(卷),期】2016(057)006【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还原染料;色拔扎染;多色扎染【作者】宋淑娟【作者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3.5扎染虽然历史悠久,图案花纹独特,但色彩单一,不能适应现代人对色彩的追求。

实验七 还原染料染色

实验七  还原染料染色

实验七 还原染料染色一、实验目的掌握还原染料还原和染色(浸染和轧染)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还原染料是一类非水溶性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其分子中不含有水溶性基团,但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羰基,能在碱性条件下被强还原剂还原成水溶性的隐色体钠盐而上染纤维。

上染纤维后,再经氧化处理,使染料恢复为非水溶性的色淀固着在纤维上,染色反应过程如下:C=O [H],[OH -]C O-[O]C=O染料 还原为隐色体后上染纤维 氧化后恢复为染料还原染料还原为隐色体后,与直接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相似,对纤维有很高的直接性,其直接性的来源,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理论解释,但一般认为是范德华力和氢键所致。

因还原染料分子结构大,芳环共平面性好,对纤维素纤维的亲和力较大,因此初染率较高,移染性较差,易产生染色不匀的现象。

还原染料还原为隐色体,常用的还原剂是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Na 2S 2O 4)。

在碱性条件下保险粉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还原反应如下:C=O + Na 2S 2O 4 + 4 NaOH 2 Na + 2Na 2S 2O 3 + 2H 2O2 C O 还原染料的还原操作有全浴法和干缸法两种方法。

全浴还原主要用于还原速度较快、隐色体溶解度较小或容易过度还原的染料品种。

干缸还原采用高浓度还原剂对染料进行还原,适用于还原速度较慢的染料。

还原染料不同品种之间的还原性能差异很大,具体染料使用何种方法进行还原应查阅还原染料的应用资料。

还原染料可以采用浸染或轧染方法进行染色。

浸染方法采用隐色体染色工艺,先将染料还原,配制成隐色体溶液,然后上染纤维。

为了获得较高的匀染性和上染率,根据各染料适宜的染色温度,浸染方法可分为甲、乙、丙和特别法四类。

常用的是前三类方法。

其中,甲法染色温度较高,60~65℃,适用于隐色体对纤维亲和力高,容易聚集的染料;丙法染色温度较低,30~35℃,适用于亲和力较低,聚集倾向较小的染料;乙法染色温度为50~55℃,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还原染料的染色办法及工艺

还原染料的染色办法及工艺
– 43.5tex/43.5tex纯棉平布,蓝色 – 每卷(轴)58~59kg,长度480m(12匹)
• 2、工艺流程
染色(6~10道)→室温水洗(4道)→氧化 (4道)→皂洗(4~6道)→热水洗(2道) →冷水洗(1道)→上卷
(三)还原染料隐色体卷染法的工艺实例
3、染色处方
• 染液组成
– 还原蓝RSN(53%) 1560g
• 根据“染料扩散性能测试样卡”(渗圈标 样)评定等级。5级最好,1级最差。
二、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
• 优点
– 可以克服隐色体染色的初染率高和移染性能低 的缺点,不会有“白芯”现象。由于悬浮体对 纤维无亲和力,均匀分布在纤维与纱线的表面, 还原后隐色体可向内扩散,具有较好的匀染性 和透染性,改善“白芯”现象。
– 对染料的适应性较强,不受染料上染率不同的 限制,因此上染率不同的染料可拼染。产量高、 质量好。
10~15min
• 还原黑BB
– 有效氯15g/L的NaClO,室温,10~15min
4、皂煮工艺
• 皂煮条件
– 3~5g/L肥皂和3g/L纯碱,95℃,5~10min
卷染
• 应用较少普遍 • 适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劳动生产效率低 • 近年来改进
– 减小染浴容量 – 自动调向 – 自动调速以降低织物张力 – 加盖密封 – 外套钢筒 – 高温高压染色
卷染
• 卷染大多数可用全浴法 • 特别法I的染料宜用干缸法 • 匀染性好 • 染色过程中应追加保险粉 • 染色在45~60min内完成。 • 浴比为1:3~1:5 • 氢氧化钠和保险粉浓度较高。
卷染
• 氧化剂氧化工艺流程 染色(6~10道)→室温水洗(4道)→氧化 (4道)→皂洗(4~6道)→热水洗(2道)→ 冷水洗(2道)→上卷

第六章-还原染料PPT课件

第六章-还原染料PPT课件
还原染料染色过程复杂,匀染性差;因染液 碱性较强,难以用于其他纤维染色。
• 可溶性还原染料是还原染料隐色体的硫酸 酯碱金属盐,可溶于水。
• 靛族还原染料隐色体的硫酸酯碱金属盐— 溶靛素;
• 稠环酮类还原染料隐色体的硫酸酯碱金属 盐—溶蒽素。
.
49
OSO3Na
Br
C
NH
Br
CC
Br
NH
C
Br
OSO3Na
蓝蒽酮类还原染料异构化倾向较强,而且一旦形成 蒽酚酮异构体而析出,即使加热也难以使其溶解。
对于容易发生异构化的染料应严格控制染液pH值。
.
42
O
NH O O NH
[H ]
正常还原
O-
NH O O- NH
O
O
O
NaOH
不足
NH O OH NH
O
蓝色
蓝酚酮化合 物,紫色
.
43
(4)水解反应
• 在较高的温度和碱浓度条件下,含有酰胺 基(-NHCO-)结构的还原染料会发生不 同程度的水解,生成色泽较深的氨基化合 物,使产品色泽变化,染色牢度降低。
.
14
4. 蓝蒽酮类还原染料 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亚氨基,并形成吖嗪结构。
O
O
NH O O NH
Cl
NH O O NH
O
还原蓝RSN 耐氯漂牢度差
Cl
O
还原蓝BC 耐氯漂牢度好
.
15
5. 吖酮类 主要为红、紫色,少数为绿、蓝和棕色。
Cl O HN
Cl
CO
O Cl
还原红紫RRK
.
16
6.具有噻唑结构的蒽醌还原染料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工艺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工艺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工艺1. 引言还原染料是一种常用的染料类型,其染色方法和工艺直接影响着染色效果的稳定性和色牢度。

本文将介绍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工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染色技术。

2. 还原染料的特点•还原染料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有机染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

•还原染料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可以还原成无色或浅黄色的溶液,而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则恢复为有色状态。

•还原染料具有较低的温度要求,适用于染色温度相对较低的织物材料。

3. 还原染料染色方法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准备工作在进行染色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确定染色织物的种类和特性,选择适合的还原染料。

- 准备好所需的还原剂、助剂和染色设备。

3.2 预处理首先,将织物进行预处理,包括洗涤、除杂、酶处理等。

预处理可以去除织物表面的污垢和杂质,提高染色效果。

3.3 染色溶液的配制根据染色物质的比例和染色效果要求,将还原染料、还原剂、助剂等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溶液中进行配制。

通常还原染料与还原剂的配比为1:2或1:3,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调整。

3.4 染色过程染色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 将织物和染色溶液放入染色槽中,并加热至适当温度。

- 控制染色时间,使染料充分与织物接触和渗透。

- 定时搅拌或机械搅动,加速染料的渗透和分散,提高染色效果。

3.5 后处理染色完成后,需要进行后处理来固定染料和提高色牢度。

后处理包括冷却、清洗、漂洗、干燥等步骤。

4. 还原染料的工艺控制在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4.1 温度控制染色温度是影响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

较高的温度可以加快染料与织物的反应速度,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损害织物的结构。

因此,在实际染色过程中应根据织物材料选择合适的温度,并严格控制染色槽内的温度。

4.2 pH值控制还原染料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染色效果较好,而在碱性条件下则容易发生还原剂的不稳定性。

因此,染色过程中需要根据染料的特性调节溶液的pH值,通常采用酸性或中性条件进行染色。

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

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
• 分类
– 甲特法:烧碱用量为甲法的150%,保险粉用量及染色 温度与甲法相同,适用于隐色体聚集倾向大、初染速 度高的染料。 – 特别I法:主要用于硫靛结构的、还原速率特慢的染料, 除还原桃红外,还有红青莲RH、RRN等。还原温度较 高(70~80℃),用干缸还原,染色温度接近乙法。 – 特别II法:又称黑色法,适用于黑色还原染料品种,还 原温度60℃,还原时间20~30min。染灰色时可按甲法 染色,染黑色时按特别法II。染色过程是60℃染15min, 在15min内升温至80℃,续染45min。
• 需要解决的问题:匀染性
– 加入骨胶、平平加O等匀染剂,否则易产生色差、色 花和环染等疵病
(二) 隐色体染色方法
• 由于各还原染料隐色体具有不同的性能。
因而需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
– 甲法 – 乙法 – 丙法 – 甲特法 – 特别法I、II
1、甲法
• 此类染料的分子结构较复杂,隐色体的聚集倾向
较大,亲和力较高,扩散性能差,要在较高的染 色温度(60℃左右)下和较高烧碱浓度下染色,不 加促染剂。 • 这类染料的匀染性较差,染色时可用缓染剂。如 平平加O、牛皮胶等
还原条件
• 在碱性中,保险粉按下式反应放出电子,染料接 受电子被还原成隐色体:
• 烧碱和保险粉用量随染色方法、染料种类、染色 浓度而异。
保险粉稳定的条件
(影响还原剂好坏的因素) • 1、保证保险粉不受外界影响,防潮、防光、防 爆、防酸 • 2、还原温度不易过高
– 保险粉消耗多。∵染色时,染液温度越高,循环速度 越快,接触空气机会越多,保险粉分解损耗越多。实 际上大部分保险粉是被空气氧化和自身分解而消耗的。 – 发生过度还原现象
1:3~1:6
0.3以下 7~8 3~5 0~6 6~20 3~5 —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其工艺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其工艺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其工艺还原染料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它能够将已经染色的织物恢复到原始的颜色。

这种染色方法常常用于修复古老的织物或艺术品,以使其恢复原有的美观和价值。

下面将介绍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其工艺。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还原和染色。

还原是指将已经染色的织物中的染料还原到无色或较浅的颜色。

染色是指将还原后的织物重新染色,以恢复原有的颜色或达到期望的颜色效果。

在进行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时,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材料和工具。

这些包括还原剂、染料、盐、碱、温水、热水、容器、搅拌棒等。

还原剂是实现还原的关键,常用的还原剂有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等。

染料的选择可以根据需要恢复的颜色来确定,可以使用天然染料或合成染料。

接下来,进行还原染料的染色工艺。

首先,将织物放入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使织物充分湿润。

然后,将织物放入含有还原剂的盐溶液中,搅拌均匀,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使还原剂充分与染料反应。

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根据需要调整溶液的酸碱度,以促进染料的还原和染色效果。

完成还原后,织物就可以进行染色了。

将染料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将还原后的织物放入染料溶液中浸泡,搅拌均匀,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

在染色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染色时间和温度,以达到理想的染色效果。

染色完成后,将织物取出,用清水冲洗,直至洗净为止。

最后,晾干或烘干织物,即可完成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其工艺是一种复杂而精细的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条件和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织物和染料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染色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安全使用化学物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其工艺是一种重要的修复和保护古老织物的手段。

它能够将已经染色的织物恢复到原始的颜色,并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通过掌握和应用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其工艺,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五章--还原染料染色

第五章--还原染料染色

第五章 还原染料染色5-1 概 述一 还原染料结构特点与性能还原染料无水溶性基团,很少有亲水性基团;分子中含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羰基,无偶氮基。

优点:染色坚牢度好、染浓色时摩擦牢度稍差;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耐日晒。

缺点:染料价格高、染色成本高、染色过程复杂、不易控制,少数黄、橙、红、绿色染料存在光敏脆损现象。

二 染色过程中染料的变化还原染料上染过程- 还原→上染→氧化→皂煮。

还原染料在还原剂的作用下,染料分子中的羧基接受电子被还原成醇式并在碱的作用下成为可溶性的醇式的钠盐。

OH=COH C ONa C ONaOO [H +][OH -][O]C=O D C OH -+DC O -Na+在这一过程中染料的溶解性亲和力颜色发生系列变化:还原染料隐色酸隐色体溶解性:不溶不溶溶亲和力:无无有颜色:靛族深浅蒽醌浅深兰色无色①C=O为吸电子基团,还原后失去;②C-C自由转动,因平面性破坏导致共轭体系双键减少,为浅色效应。

①还原后,共轭体系联贯;②氧负离子供电效应,强化共轭效应,有利于分子极化,产生深色效应,亲和力增大。

5-2 还原染料的还原机理和染色性能一染料的还原和溶解还原染料的还原性能:染料还原电位、还原剂、还原速率、隐色体稳定性。

(一)染料的还原性能还原程度的难易:隐色体电位还原速率的快慢:半还原时间1 还原难易与其隐色体电位①隐色体电位-将一定浓度的染料用保险粉和烧碱溶液还原成隐色体,在一定条件下,用氧化剂赤血盐滴定,染料被氧化开始析出时所测得的铂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间的电动势(P108图5-1)。

②隐色体电位含义-还原染料隐色体被氧化至开始析出染料时的电位,非热力学意义上的标准还原电位。

③隐色体电位意义-隐色体电位为一负值,其负值越大,还原倾向越小(越难还原);反之越容易还原。

染料的隐色体电位是选择适当还原剂的重要依据。

2 染料的可还原性-①环上含吸电子基,则易被还原,如靛系(硫靛、四溴靛蓝)及黄蒽酮还原染料的隐色体电位绝对值较小;②染料分子中苯环结构较多的难还原;③苯环上含供电子基,难还原,如多苯核稠环蒽酮(芘蒽酮等)和氨基蒽酮类染料的隐色体电位绝对值较高。

染整工艺原理课件还原染料染色

染整工艺原理课件还原染料染色
染整工艺原理课件还原染料染色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还原染料的染色原理 第三节 还原染料的上染过程 第四节 还原染料的染色工艺 第五节 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
第一节 引言(Introduction)
定义——还原染料不溶于水,分子上含有 两个或几个共轭的羰基(>C=O) ,染色时 先在碱性条件下还原为隐色体钠盐对纤维 素纤 维上染,再氧化为原来不溶性染料固 着在织物上。
结构特点 ① 有多个羰基; ② 没有水溶性基团; ③ 大多具有很好的平面性。 结构类型 ➢ 靛系(Indigoid)—— indigo, bibromoindigo,
tetrabromoindigo, thioindigo
➢ 蒽醌(Anthraquinone)——contain one or more ➢ 稠环( Fused ring polycyclic)
(二)还原剂 1. 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
保险粉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分解:
2 N a 2 S 2 O 4 + 3 O 2 + 2 H 2 O 4 N a H S O 4
2. 二氧化硫脲 ① 稳定性好 ② 还原能力强 ③ 溶解性差些 ④ 易过度还原(用量要少)
(三)不正常的还原现象 • 过度还原(引起染料亲和力下降,染色后难氧化) • 脱卤:温度高 • 酰氨基水解:温度和碱浓度高 • 隐色体结晶析出 • 还原温度低 • 隐色体溶解度低 • 不适当加盐 • 放置时间过长 • 烧碱、保险粉浓度过高
• 丙法:使用于结构简单的染料。采用25~ 30℃染 色, 碱和保险粉用量再降低,可加盐促染。
三、染料隐色体的氧化 目的——上染的隐色体,氧化为原来的染料,固着在纤
维上并显色。 注意事项 1. 易氧化的染料,水洗后透风(空气)氧化。 2. 难氧化的,亲和力较低,加氧化剂带碱氧化,后水洗。 3. 碱性条件下比酸性条件易氧化,容易过度氧化的染料,

还原染料染色—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

还原染料染色—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

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
四、隐色体氧化 还原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后,经氧化在纤维上转变为原来 不溶性的还原染料固着。
[O]
氧化方法 §水洗、透风氧化法 §氧化来自氧化法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
五、后处理 染料隐色体经氧化后,接着进行水洗、皂煮等处理。 1)皂煮的目的 去除织物表面的浮色,提高染色织物的湿处理牢度和摩 擦牢度,获得稳定的色光。 浮色:附着在纤维表面的不溶性染料颗粒。 2)皂煮工艺 一般为肥皂3~5g/L、纯碱2~3g/L、95℃以 上5 ~10min。
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
2干缸法:在较小液量中将染料还原的方法,又称小浴比 还原法。
§特点:先在另一较小的容器中进行还原,然后将还原好 的染料隐色体滤入加有规定液量的染缸中再进行染色。
§具有还原浴比小,烧碱、保险粉浓度相对较高,还原条 件相对剧烈的特点。
§适用于还原速率较慢,隐色体溶解度高的染料。
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
二、还原过程中的不正常反应
①过度还原 ②脱卤 ③分子重排 ④水解 ⑤结晶
影响上染率 色泽的纯正度 鲜艳度 色牢度
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
1、过度还原 原因:还原染料分子结构中羰基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全部还原, 如果还原温度过高、烧碱和保险粉过量或时间过长,会发生过 度还原。
影响: 染物得色暗淡,严 重时染料丧失对纤 维的亲和力,氧化 后不能回复到原染 料。
三、隐色体上染
1、隐色体上染特点
§隐色体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被吸附在纤维表面,然后向 内部扩散。
§具有两高一低的特点
隐色体对纤维亲和力高 染液中电解质浓度高, 促染明显
初染率高 平衡上染百分率高
染色温度低 染料的聚集倾向大、扩散性差
匀染性低(易产生色 差、色花、环染)

第三节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工艺

第三节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工艺

还原红FBB
还原紫2R 还原蓝RSN
乙法
甲法 甲法
还原橄榄T
还原红棕5RF 还原棕R
甲法
乙法 乙法
还原蓝2B
甲法
还原灰BG
乙法
3、氧化方法选择
• 氧化速率大的——水洗、透风氧化 • 氧化速率小的——水洗、氧化剂氧化 • 氧化剂氧化的方式和条件
– 为过硼酸钠2~4g/L,30~50℃,10~15min – 双氧水0.6~1g/L,30~50℃,10~15min – 重铬酸钠1~2g/L,醋酸2~4g/L,50~70℃, 10~15min
• 湿还原法——用于先染色后丝光
– 不经烘干 – 布面光洁,给色量稍低
2、烘干
• 烘干后的织物应先冷却,再进入还原液,
以免还原液温度上升,导致保险粉分解损

• 织物进入还原液及还原汽蒸以前应严防水

3、浸轧还原液
• 还原液温度:低温(30℃)
• 还原蒸箱:
– 进布处,用还原液封口,出布用水封口,目的:避免 与空气接触(∵易氧化,浪费保险粉 ) – 还原蒸箱温度:102~105℃
染物有“白芯”现象,宜选用匀染性较好的染料。
(一)一般工艺流程
• 染料预还原→浸染或卷染→水洗→氧化→
皂洗→水洗
(二)工艺说明
• 1、染料还原方法的选择 • 干缸法:高浓度保险粉和烧碱条件下不易发生副 反应的染料 • 全浴法
染料名称 还原方法 还原温度(℃) 染料名称 还原方法 还原温度(℃)
金黄RG
商品染料
粉状
• 商品染料 液状 • 均加有分散剂 • 使用时视具体情况补加或不加 粗粉状:需研磨 细粉状 超细粉状
悬浮体参考处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全浴法(养缸还原法) 全浴法(养缸还原法)
• 特点
– 浴比大 – 烧碱、保险粉浓度相对较低 烧碱、 – 还原条件温和
• 应用
– 适用于还原速率快,隐色体溶解度低或在高浓 适用于还原速率快, 度保险粉和烧碱作用下易水解、过还原、 度保险粉和烧碱作用下易水解、过还原、脱卤 等副反应的染料 – 如:还原大红 、蓝RSN、蓝BC等 还原大红R、 、 等
二、还原染料隐色体的上染
• (一) 隐色体上染的特点 一 • 还原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素纤维类似于直接染料 阴离子染料)染棉。 (阴离子染料)染棉。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被吸 附在纤维表面,然后向内部扩散。 附在纤维表面,然后向内部扩散。 • “两高一低” 两高一低”
影响还原速率的因素(续上页) 影响还原速率的因素(续上页)
• 染料的结晶性质
– 若染料形成结晶,则还原速率降低,故染色时 若染料形成结晶,则还原速率降低, 以采用超细粉还原染料为佳。 以采用超细粉还原染料为佳。
• 反应物的浓度
– 反应物浓度高,反应比较迅速。 反应物浓度高,反应比较迅速。
• 还原时的温度
• 染料变成隐色体,结构发生变化,因而颜色也发 染料变成隐色体,结构发生变化, 生相应的变化。 生相应的变化。
– 靛类:隐色体颜色通常比染料本身浅 靛类: – 原因:共轭双键减少,失去了失电子基,吸收波向短 原因:共轭双键减少,失去了失电子基, 波方向移动
一、染料的还原溶解
• 染料变成隐色体,结构发生变化,因而颜色也发 染料变成隐色体,结构发生变化, 生相应的变化。 生相应的变化。
第二节
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
一、还原染料的还原溶解 二、还原染料隐色体的上染 三、还原染料隐色体的氧化 四、染色后处理
一、还原染料的还原溶解
• (一)还原反应 • 还原染料不溶于水,在碱性溶液中可在还 还原染料不溶于水, 原剂的作用下, 原剂的作用下,将染料分子中的羰基还原 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才能上染纤维素。 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才能上染纤维素。 • 常用还原剂
• 与保险粉拼用,可提高染液稳定性和降低 与保险粉拼用, 成本
(四)还原方法
• 按还原条件及操作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两 种: • 1、全浴还原法 、 • 2、干缸还原法 、
1、全浴法(养缸还原法) 全浴法(养缸还原法)
• 直接在染浴中使染料还原后,即开始染色 直接在染浴中使染料还原后, • 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
常用还原剂
• 保险粉 保险粉Na2S2O4
– 还原能力强
• 0.055mol/L保险粉和 保险粉和0.5mol/L NaOH溶液, 溶液, 保险粉和 溶液 在60℃时的还原电位是 ℃时的还原电位是-1137mV,足以还原所 , 有的还原染料
– 价格较低
隐色体电位与还原性关系
一般来说 • 靛系还原染料的隐色体电位绝对值较低, 靛系还原染料的隐色体电位绝对值较低, 易还原 • 蒽醌类还原染料的大多数隐色体电位绝对 值较低, 值较低,难还原 • 同一母体结构的染料
– 温度高,还原速率大。 温度高,还原速率大。
(三)还原剂
1、保险粉(连二来硫酸钠)Na2S2O4 、保险粉(连二来硫酸钠) • 商品形式
– 不含结晶水,淡黄色粉末 不含结晶水, – 含两分子结晶水,为白色细粒状,富有流动性 含两分子结晶水,为白色细粒状,
• 易溶于水,很强的还原能力,在空气中很不稳定, 易溶于水,很强的还原能力,在空气中很不稳定, 受潮会被迅速氧化, 受潮会被迅速氧化,甚至会燃烧起来 • 遇酸发生剧烈分解,放也 遇酸发生剧烈分解,放也SO2 • PH=10稳定,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稳定, 稳定
– 保险粉消耗多。∵染色时,染液温度越高,循环速度 保险粉消耗多。 染色时,染液温度越高, 越快,接触空气机会越多,保险粉分解损耗越多。 越快,接触空气机会越多,保险粉分解损耗越多。实 际上大部分保险粉是被空气氧化和自身分解而消耗的。 际上大部分保险粉是被空气氧化和自身分解而消耗的。 – 发生过度还原现象
• 3、保险粉在染色过程中常常需补加 、
2、二氧化硫脲(TD) 二氧化硫脲(TD)
• 与保险粉相比: 与保险粉相比:
– 稳定性好,还原能力强,贮藏安全,用量少, 稳定性好,还原能力强,贮藏安全,用量少, 无污染 – 对蓝蒽醌酮类染料容易造成过度还原以及色泽 变化剧烈,其还原速率慢,如果掌握不好, 变化剧烈,其还原速率慢,如果掌握不好,往 往造成得色较淡。 往造成得色较淡。
6
隐色体电位
• 隐色体电位为负值
– 绝对值越小,表示染料越容易被还原 绝对值越小, – 绝对值越大,表示该染解较难被还原 绝对值越大,
• 染料的隐色体电位是选择适当还原剂的重要 依据,只有当还原剂的还原电位绝对值大于 依据,只有当还原剂的还原电位绝对值大于 该染料隐色体电位时 才能使染料被还原。 该染料隐色体电位时,才能使染料被还原。
–60℃时,二个羰基被还原,得到的隐色体亲合 60℃时 二个羰基被还原, 60℃ 力高, 力高,染物色光较好 –70℃以上,四个羰基被还原,染物得色萎淡 70℃以上,四个羰基被还原, 70℃以上 –更激烈的条件,失去亲合力,氧化后不能回复 更激烈的条件, 更激烈的条件 失去亲合力, 到原染料
过度还原现象
水解现象
5、结晶现象
• 如果染料隐色体的溶解度小,而浓度又过 如果染料隐色体的溶解度小, 高,则有可能发生隐色体的结晶和沉淀现 因而不能进行正常染色。 象,因而不能进行正常染色。 • 隐色体的溶解度与分子中被还原的羰基数 目及大小,染料亲水性基团的多少、位置, 目及大小,染料亲水性基团的多少、位置, 染料分子的大小及取代基的影响等因素有 关。
影响还原速率的因素: 影响还原速率的因素:
• 染料分子结构
– 一般来说,靛系还原染料,特别是硫靛类还原 一般来说,靛系还原染料, 染料的半还原时间较长, 染料的半还原时间较长,还原速率远比稠环蒽 氨基蒽醌类低,比黄蒽酮更低, 酮、氨基蒽醌类低,比黄蒽酮更低,还原速率 较慢。 较慢。
• 染料颗粒大小
还原条件
• 在碱性中,保险粉按下式反应放出电子,染料接 在碱性中,保险粉按下式反应放出电子, 受电子被还原成隐色体: 受电子被还原成隐色体:
• 烧碱和保险粉用量随染色方法、染料种类、染色 烧碱和保险粉用量随染色方法、染料种类、 浓度而异。 浓度而异。
保险粉稳定的条件
(影响还原剂好坏的因素) 影响还原剂好坏的因素) • 1、保证保险粉不受外界影响,防潮、防光、防 、保证保险粉不受外界影响,防潮、防光、 爆、防酸 • 2、还原温度不易过高 、
– 蒽醌类:隐色体颜色通常比染料本身深 蒽醌类: – 原因:共轭双键贯,吸收波向长波方向移动 原因:共轭双键贯,
一、染料的还原溶解
还原的难易 (二)还原性能 还原速率 1、隐色体电位 、 • 隐色体电位:指在一定条件下,用氧化剂(如赤 隐色体电位:指在一定条件下,用氧化剂( 血盐)滴定已还原溶解的还原染料隐色体, 血盐)滴定已还原溶解的还原染料隐色体,使其 开始氧化析出时所测得的电位。 开始氧化析出时所测得的电位。 • 用来表示还原的难易程度 K3Fe(CN)
2、干缸法(小浴比还原法) 干缸法(小浴比还原法)
• 特点
– 浴比小 – 烧碱、保险粉浓度相对较高 烧碱、 – 还原条隐色体溶解度高的染料 还原速率慢、 – 除适合于全浴法的染料外,一般都用此法 除适合于全浴法的染料外,
(五)不正常的还原现象
1、过度还原现象:正常情况分子结构中羰基 、过度还原现象: 不全部还原,温度、浓度过高, 不全部还原,温度、浓度过高,则得色萎 而淡,甚至丧失亲和力。 而淡,甚至丧失亲和力。 • 如:还原蓝RSN 还原蓝
– 若环上含供电子基,则难还原 若环上含供电子基, – 若环上含吸电子基,则易还原 若环上含吸电子基,
一些还原染料的隐色体电位
还原染料名称 黄G 蓝2B 紫RH 桃红R 桃红 灰M 棕RRD 金黄GK 金黄 橙RF 黄6GK 蓝GCGD 隐色体电位(mV) 隐色体电位 -640 -690 -720 -730 -760 -770 -770 -780 -790 -815 还原染料名称 深蓝BO 深蓝 绿3B 蓝RSN 黄GC 绿GG 绿FFB 紫RR 灰BG 橄榄R 橄榄 — 隐色体电位(mV) 隐色体电位 -830 -830 -850 -860 -860 -865 -870 -910 -927
2、脱卤现象
• 含卤素的染料在高温、还原剂浓度高及还 含卤素的染料在高温、 原时间长的情况下还原, 原时间长的情况下还原,容易发生脱卤现 象,使染料的色光及染色性能降低。 使染料的色光及染色性能降低。 • 如:还原蓝 ,高温还原会使分子中两个 还原蓝BC, 氯原子脱落,变成卤化的蓝蒽酮, 氯原子脱落,变成卤化的蓝蒽酮,氧化后 色光变红,产品耐氯牢度下降。 色光变红,产品耐氯牢度下降。
注:测定条件:染料浓度0.5%,NaOH 4g/L,Na2S2O4 4g/L,60℃ 测定条件:染料浓度 , , , ℃
2、还原速率
• 还原速率表示还原的快慢,即反应速度的 还原速率表示还原的快慢, 大小。 大小。 • 还原速率一般用半还原时间t1/2来表示。 还原速率一般用半还原时间 半还原时间t 来表示。 • 半还原时间 1/2是还原达到平衡浓度半量时 半还原时间t 所需的时间。半还原时间越短, 所需的时间。半还原时间越短,表示还原 越快,反之则越慢。 越快,反之则越慢。
– 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 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
• 常用碱剂
– 烧碱
一、染料的还原溶解
• 以蒽醌还原染料为例 • 当受到氢氧化钠和保险粉作用时,所生成的隐色 当受到氢氧化钠和保险粉作用时, 体在碱性介质中就可能完全成为电离的钠盐状态。 体在碱性介质中就可能完全成为电离的钠盐状态。
一、染料的还原溶解
2、干缸法(小浴比还原法) 干缸法(小浴比还原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