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理化性质 NYT 1860-2010导则要点集锦

合集下载

ny1106—2010

ny1106—2010

ny1106—2010
(原创版)
目录
1.概述
2.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3.标准的主要内容
4.标准的实施和影响
正文
1.概述
Y1106-2010 是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编号,该标准是我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

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对于规范农药的使用,防止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造成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2.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药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然而,农药的过量使用和不规范使用,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3.标准的主要内容
Y1106-2010 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包括了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等常用农药。

标准对不同类别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粮食、肉类等,都规定了相应的农药残留限量。

标准还规定了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以及农药残留的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

4.标准的实施和影响
Y1106-2010 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农药的使用,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标准的实施,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有了明确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药理化性质试验导则

农药理化性质试验导则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记录
01
详细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数据处理
02 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分析,得出各项理
化性质的指标和结果。
结果分析
03
根据试验结果,对农药样品的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
,为农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04 结果报告与解读
结果报告格式和内容
报告标题
结果评估与解释
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解释,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问题解决与改进措施
问题识别与分析
及时发现并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 出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改进措施制定与实施
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确保措施 的有效实施。
经验总结与分享
对试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分享, 促进实验室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理化性质的重要性
安全性评估
农药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归宿和安全性。通过对理化性质的测定,可以评估农药对环境 和生物的影响,为农药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制剂加工
农药的理化性质对制剂的加工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了解农药的理化性质,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配 方,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质量控制
用于农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 源自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安全评估
为农药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评估农药对环 境和生物的影响。
法规遵从
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为农药的注册 和登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05 质量控制与保证
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环境与设施
确保实验室具备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以及必要的实验设备和仪器。
为农药登记和使用提供依据。

NYT186021-2016农药理化性质测定导则第21部分黏度

NYT186021-2016农药理化性质测定导则第21部分黏度

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1部分:黏度Guideline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f pesticidesPart 21: Viscosity前言NY/T 186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分为38部分——第1部分:pH;——第2部分:酸(碱)度——第3部分:外观——第4部分:热稳定性——第5部分:紫外/可见光吸收——第6部分:爆炸性——第7部分:水中光解——第8部分: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第9部分:水解——第10部分:氧化/还原:化学不相容性——第11部分:闪点——第12部分:燃点——第13部分: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第14部分:饱和蒸汽压——第15部分:固体可燃性——第16部分:对包装材料的腐蚀性——第17部分:密度——第18部分:比旋光度——第19部分:沸点——第20部分:熔点/熔程——第21部分:黏度——第22部分: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第23部分:水中溶解度——第24部分:固体的相对自然温度——第25部分:气体可燃性——第26部分:自然温度(液体与气体)——第27部分:气雾剂的可燃性——第28部分:氧化性——第29部分:遇水可燃性——第30部分:水中解离常数——第31部分:水溶液表面张力——第32部分:粒径分布——第33部分:吸附/解吸附——第34部分:水中形成络合物的能力——第35部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凝胶渗透色谱法)——第36部分:聚合物分子量组分含量测定(凝胶色渗透谱法)——第37部分:自然物质试验——第38部分:对金属和金属离子的稳定性本部分为NY/T 1860的第2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NY/T 1860.21-201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1部分:黏度》。

本部分与NY/T 1860.21-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增加了运动黏度的定义和符号(见2.3);—修改了毛细管黏度计法中恒温水浴的测定温度(见3.2.3);—修改了旋转黏度计法中恒温水浴的测定温度(见3.3.3);—修改了旋转黏度计法的测定步骤(见3.3.4)。

农药全安全使用标准

农药全安全使用标准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茶叶(2017年修订)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林业厅- 1 -第一部分标准体系框架图- 2 -- 3 -茶 叶 标 准 体 系技术标准 J S 管 理 标 准 G L 工 作 标 准 G Z产地环境标准 J S .1 生产技术标准 J S .2采摘与加工标准 J S .3 产品标准 J S .4 检验标准 J S .5 储运标准 J S .6 投入品标准 J S .7 基础设施与农业机械标准J S .8 技术人员职业标准 G Z .1 员工岗位职责标准 G Z .2 工作规章制度标准 G Z .3 认定认证工作标准 G Z .4管理目标标准 G L .1 管理组织标准 G L .2 管理体系标准 G L .3 管理程序标准 G L .4 管理方法标准 G L .5 茶叶体系标准框架图附图1:产地环境标准支图附图2:生产技术标准支图附图3:采摘与加工标准支图产地环境标准JS.1环境质量标准JS.1.1茶场建设标准JS.1.2生产技术标准JS.2种苗标准JS.2.1生产技术标准JS.2.2病虫草害防治标准JS.2.3采摘与加工标准JS.3采摘标准JS.3.1加工标准JS.3.2安全卫生标准JS.3.3- 4 -附图4:产品标准支图附图5:检验标准支图附图6:储运标准支图产品标准JS.4信阳毛尖茶标准JS.4.1桐柏玉叶标准JS.4.2其他茶叶产品标准JS.4.3储运标准JS.6包装标准JS.6.1储存运输标准JS.6.2检验标准JS.5感官检验标准JS.5.2理化检验标准JS.5.3检疫标准JS.5.4抽样标准JS.5.1- 5 -附图7:投入品标准支图附图8:基础设施与农业机械标准支图基础设施与农业机械标准JS.8农用水泵标准JS.8.1喷雾器标准JS.8.2农用灌溉设备标准JS.8.3茶叶生产机械标准JS.8.4农用膜标准JS.7.1肥料标准JS.7.2农药标准JS.7.3投入品标准JS.7肥料术语、包装、标识标准JS.7.2.1肥料使用标准JS.7.2.2肥料产品标准JS.7.2.3农药术语、包装、标识标准JS.7.3.1农药产品标准JS.7.3.2- 6 -第二部分标准体系明细表- 21 -JS 技术标准JS.1产地环境标准JS.1.1 环境质量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1.1-001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JS.1.1-002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JS.1.1-003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JS.1.1-004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JS.1.1-005 NY/T 391-201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JS.1.1-006 NY/T 853-2004 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JS.1.1-007 NY 5199-2002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JS.1.2 茶场建设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1.2-001 NY/T 2172-2012 标准茶园建设规范JS.1.2-002 NY/T 2710-2015 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JS.1.2-003 DB41/T 1396-2017 茶叶标准园建设技术规范JS.2 生产技术标准JS.2.1 种苗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2.1-001 GB 11767-2003 茶树种苗JS.2.1-002 NY/T 1312-200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茶树JS.2.1-003 NY/T 2031-2011 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茶树JS.2.2 生产技术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2.2-001 GB/Z 26576-2011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JS.2.2-002 GH/T 1076-2011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JS.2.2-003 NY/T 5018-2015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JS.2.2-004 NY/T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JS.2.2-005 NY/T 5337-2006 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管理规范JS.2.2-006 DB41/T 337-2004 无公害信阳毛尖茶生产基本要求JS.2.2-007 DB41/T 715-2012 信阳毛尖茶清洁化生产技术规程JS.2.2-008 DB41/T 1395-2017 无性系良种茶树栽培技术规程JS.2.3 病虫草害防治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2.3-001 GB/T 8321.1-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JS.2.3-002 GB/T 8321.2-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JS.2.3-003 GB/T 8321.3-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JS.2.3-004 GB/T 8321.4-200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JS.2.3-005 GB/T 8321.5-200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JS.2.3-006 GB/T 8321.6-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JS.2.3-007 GB/T 8321.7-200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JS.2.3-008 GB/T 8321.8-200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JS.2.3-009 GB/T 8321.9-200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JS.2.3-010 GB 12475-2006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JS.2.3-011 NY/T 393-201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JS.2.3-012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JS.2.3-013 DB41/T 1160-2015 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JS.2.3-014 DB41/T 1304-2016 茶小绿叶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3 -JS.3 采摘与加工标准JS.3.1采摘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3.1-001 NY/T 225-1994 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JS.3.2 加工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3.2-001 GB/T 31748-2015 茶鲜叶处理要求JS.3.2-002 GH/T 1077-2011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JS.3.2-003 NY/T 1206-2006 茶叶辐照杀菌工艺JS.3.2-004 NY/T 5019-2001 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JS.3.2-005 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JS.3.2-006 SB/T 10034-1992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JS.3.2-007 DB41/T 716-2012 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JS.3.2-008 DB41/T 821-2013 蒸青绿茶加工技术规程JS.3.2-009 DB41/T 839-2013 银杏叶茶加工技术规程JS.3.3 安全卫生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3.3-001 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JS.3.3-002 GB 27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JS.3.3-003 GB/T 20014.1-2005 良好农业规范第1部分:术语JS.3.3-004 GB/T 20014.2-2013 良好农业规范第2部分:农场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JS.3.3-005 GB/T 20014.3-2013 良好农业规范第3部分:作物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JS.3.3-006 GB/T 20014.12-2013 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JS.3.3-007 GB/Z 21722-2008 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JS.3.3-008 NY 659-2003 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JS.3.3-009 NY/T 1761-2009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JS.3.3-010 NY/T 1763-2009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JS.3.3-011 NY/T 2798.6-201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6部分:茶叶JS.4 产品标准JS.4.1 信阳毛尖茶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4.1-001 GB/T 22737-2008 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JS.4.1-002 DB41/T 335-2004 信阳毛尖茶JS.4.2 桐柏玉叶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4.2-001 DB41/T 407-2005 桐柏玉茶叶JS.4.3 其他茶叶产品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4.3-001 GB/T 13738.1-2008 红茶笫1部分:红碎茶JS.4.3-002 GB/T 13738.2-2008 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JS.4.3-003 GB/T 13738.3-2012 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JS.4.3-004 GB/T 14456.1-2008 绿茶笫1部分:基本要求JS.4.3-005 GB/T 14456.2-2008 绿茶笫2部分:大叶种绿茶JS.4.3-006 GB/T 14456.4-2016 绿茶第4部分:珠茶JS.4.3-007 GB/T 14456.5-2016 绿茶第5部分:眉茶JS.4.3-008 GB/T 14456.6-2016 绿茶第6部分:蒸青茶JS.4.3-009 GB/T 18798.4-2013 固态速溶茶第4部分:规格JS.4.3-010 GB/T 24690-2009 袋泡茶JS.4.3-011 GB/T 30766-2014 茶叶分类JS.4.3-012 GB/T 31740.1-2015 茶制品第1部分:固态速溶茶JS.4.3-013 GB/T 31740.2-2015 茶制品第2部分:茶多酚JS.4.3-014 GB/T 31740.3-2015 茶制品第3部分:茶黄素JS.4.3-015 CCGF 120.3-2010 茶饮料JS.4.3-016 GH/T 1090-2014 富硒茶JS.4.3-017 NY/T 288-2012 绿色食品茶叶JS.4.3-018 NY/T 600-2002 富硒茶JS.4.3-019 NY/T 1713-2009 绿色食品茶饮料JS.4.3-020 NY/T 2672-2015 茶粉JS.4.3-021 NY 5196-2002 有机茶JS.4.3-022 QB/T 4067-2010 食品工业用速溶茶JS.5 检验标准JS.5.1 抽样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5.1-001 GB/T 8302-2013 茶取样JS.5.1-002 GB/T 18795-2012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JS.5.1-003 GB/T 18798.1-2008 固态速溶茶第1部分:取样JS.5.1-004 NY/T 896-2015 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准则JS.5.1-005 NY/T 2102-2011 茶叶抽样技术规范JS.5.1-006 NY/T 5344.1-2006 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范第1部分:通则JS.5.2 感官检验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5.2-001 GB/T 14487-2008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JS.5.2-002 GB/T 18797-2012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JS.5.2-003 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JS.5.2-004 NY/T 787-2004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JS.5.2-005 SN/T 0917-2010 进出口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JS.5.3 理化检验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5.3-001 GB 478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JS.5.3-002 GB 5009.1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JS.5.3-003 GB 5009.13-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铜的测定JS.5.3-004 GB/T 5009.19-2008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JS.5.3-005 GB/T 5009.20-2003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JS.5.3-006 GB/T 5009.57-2003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JS.5.3-007 GB/T 5009.176-2003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JS.5.3-008 GB/T 8303-2013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JS.5.3-009 GB/T 8305-2013 茶水浸出物测定JS.5.3-010 GB/T 8309-2013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JS.5.3-011 GB/T 8310-2013 茶粗纤维测定JS.5.3-012 GB/T 8311-2013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JS.5.3-013 GB/T 8312-2013 茶咖啡碱测定JS.5.3-014 GB/T 8313-2008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JS.5.3-015 GB/T 8314-2013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JS.5.3-016 GB/T 14551-2003 动、植物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气相色谱法JS.5.3-017 GB/T 18625-2002 茶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简易检验方法(酶抑制法)JS.5.3-018 GB/T 18798.2-2008 固态速溶茶第2部分:总灰分测定JS.5.3-019 GB/T 18798.5-2013 固态速溶茶第5部分: 自由流动和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JS.5.3-020 GB/T 21727-2008 固态速溶茶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JS.5.3-021 GB/T 21729-2008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JS.5.3-022 GB/T 23193-2008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JS.5.3-023 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JS.5.3-024 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JS.5.3-025 GB/T 23376-2009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JS.5.3-026 GB/T 23379-2009 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JS.5.3-027 GB/T 30376-2013 茶叶中铁、锰、铜、锌、钙、镁、钾、钠、磷、硫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JS.5.3-028 GB/T 30483-2013 茶叶中茶黄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JS.5.3-029 NY/T 838-2004 茶叶中氟含量测定方法氟离子选择电极法JS.5.3-030 NY/T 1721-2009 茶叶中炔螨特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JS.5.3-031 NY/T 1724-2009 茶叶中吡虫啉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JS.5.3-032 NY/T 1960-2010 茶叶中磁性金属物的测定JS.5.4 检疫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5.4-001 GB 15569-200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JS.5.4-002 GB/T 20478-2006 植物检疫术语JS.5.4-003 GB/T 21760-2008 植物检疫证书准则JS.5.4-004 GB/T 23473-2009 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规程JS.5.4-005 NY/T 2422-2013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茶树JS.5.4-006 SN/T 0348.1-2010 进出口茶叶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检测方法JS.5.4-007 SN/T 1490-2004 进出口茶叶检疫规程JS.5.4-008 SN/T 3133-2012 出口茶叶检验规程JS.6 储运标准JS.6.1 包装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6.1-001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JS.6.1-002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JS.6.1-003 GH/T 1070-2011 茶叶包装通则JS.6.1-004 NY/T 658-2015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JS.6.1-005 SB/T 10035-1992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JS.6.2 储存运输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6.2-001 GB/T 30375-2013 茶叶贮存JS.6.2-002 GH/T 1071-2011 茶叶贮存通则JS.6.2-003 NY/T 1056-200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JS.6.2-004 NY/T 1999-2011 茶叶包装、运输和贮藏通则JS.6.2-005 SB/T 10037-1992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JS.6.2-006 SB/T 10095-1992 茶叶储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JS.6.2-007 SB/T 10560-2010 中央储备边销茶储存库资质条件JS.7 投入品标准JS.7.1 农用膜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7.1-001 GB 13735-1992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JS.7.2 肥料标准JS.7.2.1 肥料术语、包装、标识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7.2.1-001 GB/T 8569-2009 固体化学肥料包装JS.7.2.1-002 GB 18382-2001 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JS.7.2.1-003 NY/T 1108-2012 液体肥料包装技术要求JS.7.2.1-004 NY/T 1113-2006 微生物肥料术语JS.7.2.2 肥料使用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7.2.2-001 NY/T 394-2013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JS.7.2.2-002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JS.7.2.2-003 NY/T 497-2002 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JS.7.2.2-004 NY/T 1118-200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JS.7.2.2-005 NY/T 1334-2007 畜禽粪便安全使用准则JS.7.2.2-006 NY/T 1535-2007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微生物肥料JS.7.2.3 肥料产品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7.2.3-001 GB/T 535-1995 硫酸铵JS.7.2.3-002 GB/T 2440-2001 尿素JS.7.2.3-003 GB/T 3559-2001 农业用碳酸氢铵JS.7.2.3-004 GB/T 10510-2007 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JS.7.2.3-005 GB/T 15063-2009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JS.7.2.3-006 GB/T 18877-2009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JS.7.2.3-007 GB/T 20406-2006 农业用硫酸钾JS.7.2.3-008 GB/T 20412-2006 钙镁磷肥JS.7.2.3-009 GB/T 20413-2006 过磷酸钙JS.7.2.3-010 NY/T 227-1994 微生物肥料JS.7.2.3-011 NY 410-2000 根瘤菌肥料JS.7.2.3-012 NY 411-2000 固氮菌肥料JS.7.2.3-013 NY 412-2000 磷细菌肥料JS.7.2.3-014 NY/T 798-2015 复合微生物肥料JS.7.3 农药标准JS.7.3.1 农药术语、包装、标识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7.3.1-001 GB 3796-2006 农药包装通则JS.7.3.1-002 GB 4838-2000 农药乳油包装JS.7.3.1-003 GB 4839-2009 农药中文通用名称JS.7.3.1-004 GB/T 17515-1998 农药乳化剂术语JS.7.3.1-005 GB/T 17980.55-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55部分:杀虫剂防治茶树茶尺蠖、茶毛虫JS.7.3.1-006 GB/T 17980.56-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56部分:杀虫剂防治茶树叶蝉JS.7.3.1-007 GB/T 17980.57-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57部分:杀虫剂防治茶树害螨JS.7.3.1-008 GB/T 17980.82-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82部分:杀菌剂防治茶饼病JS.7.3.1-009 GB/T 17980.83-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83部分:杀菌剂防治茶云纹叶枯病JS.7.3.1-010 GB/T 19378-2003 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JS.7.3.1-011 GB 20813-2006 农药产品标签通则JS.7.3.1-012 NY/T 393-201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JS.7.3.2 农药产品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7.3.2-001 GB 2548-2008 敌敌畏乳油JS.7.3.2-002 GB 2549-2003 敌敌畏原药JS.7.3.2-003 GB/T 9551-1999 百菌清原药JS.7.3.2-004 GB/T 9552-1999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JS.7.3.2-005 GB/T 9556-2008 辛硫磷原药JS.7.3.2-006 GB/T 9557-2008 40%辛硫磷乳油JS.7.3.2-007 GB/T 12686-2004 草甘膦原药JS.7.3.2-008 GB/T 18171-2000 百菌清悬浮剂JS.7.3.2-009 GB/T 19567.1-2004 苏云金芽孢杆菌原粉JS.7.3.2-010 GB/T 19567.2-2004 苏云金芽孢杆菌悬浮剂JS.7.3.2-011 GB/T 19567.3-2004 苏云金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JS.7.3.2-012 GB/T 20684-2017 草甘膦水剂JS.7.3.2-013 GB/T 22620-2008 联苯菊酯乳油JS.8 基础设施与农业机械标准标准JS.8.1 农用水泵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8.1-001 NY 643-2014 农用水泵安全技术要求JS.8.2 喷雾器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8.2-001 NY/T 1013-2006 喷雾器质量评价技术规范JS.8.2-002 NY/T 1348-2007 单管压缩式喷雾器JS.8.2-003 NY/T 1643-2008 在用手动喷雾器质量评价技术规范JS.8.3 农用灌溉设备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8.3-001 GB/T 17187-2009 农业灌溉设备滴头和滴灌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JS.8.3-002 GB/T 19812.1-2005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单翼迷宫式滴灌带JS.8.3-003 GB/T 19812.2-2005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压力补偿式滴头及滴灌管JS.8.3-004 GB/T 19812.3-2008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内镶式滴灌管、带JS.8.3-005 NY/T 1015-2006 小型喷灌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JS.8.4 茶叶生产机械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JS.8.4-001 JB/T 5674-2007 茶树修剪机JS.8.4-002 JB/T 5676-2016 茶叶抖筛机JS.8.4-003 JB/T 6281-2007 采茶机JS.8.4-004 JB/T 6670-2007 切茶机JS.8.4-005 JB/T 6674-2016 茶叶烘干机JS.8.4-006 JB/T 7321-2007 茶叶风选机JS.8.4-007 JB/T 7863-2016 茶叶机械术语JS.8.4-008 JB/T 8575-2016 茶叶炒干机JS.8.4-009 JB/T 9810-2007 转子式茶叶揉切机JS.8.4-010 JB/T 9811-2007 茶叶平面圆筛机JS.8.4-011 JB/T 9812-2016 茶叶滚筒杀青机JS.8.4-012 JB/T 9813-2007 阶梯式茶叶拣梗机JS.8.4-013 JB/T 9814-2007 茶叶揉捻机JS.8.4-014 JB/T 10748-2016 扁形茶炒制机JS.8.4-015 JB/T 10808-2016 扁形茶加工成套设备JS.8.4-016 JB/T 10809-2007 茶叶微波杀青干燥设备JS.8.4-017 JB/T 10810-2007 茶叶蒸青机JS.8.4-018 NY/T 2614-2014 采茶机作业质量JS.8.4-019 SB/T 10103-1992 茶叶风选机GL 管理标准GL.1 管理目标标准(根据情况自行制定)GL.2 管理组织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GL.2-001 GH/T 1104-2015茶叶专卖(营)店经营管理规范GL.2-002 GH/T 1105-2015茶行业网店经营管理规范GL.2-003 SB/T 10872-2012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品经营管理规范第1部分:茶叶GL.2-004 SB/T 11061-2013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和经营管理规范GL.3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GL.3-001 GB/T 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L.3-002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L.3-003 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L.3-004 GB/T 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GL.3-005 GB/T 19538-2004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及应用指南GL.3-006 GB/T 27341-2009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GL.4管理程序标准(根据情况自行制定)GL.5 管理方法标准(根据情况自行制定)GZ. 工作标准GZ.1 技术人员职业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GZ.1-001 NY/T 1540-2007 农资营销员GZ.1-002 SB/T 10733-2012 茶艺师岗位技能要求GZ.1-003 劳社厅发[2001]3号评茶员职业标准GZ.1-004 劳社厅发[2002]10号茶艺师职业标准GZ.1-005 劳社厅发[2005]1号茶叶加工工职业标准GZ.1-006 劳社厅发[2005]5号果、茶、桑园艺工职业标准GZ.2 岗位职责与考核标准(根据情况自行制定)GZ.3 工作规章制度标准(根据情况自行制定)GZ.4 认定认证工作标准序列号标准号标准名称GZ.4-001 GB/T 31280-2014 品牌价值评价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GZ.4-002 NY/T 896-2015 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准则GZ.4-003 NY/T 1054-201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GZ.4-004 NY/T 1055-2015 绿色食品产品检验规则GZ.4-005 NY/T 2852-2015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第5部分:果、茶、桑GZ.4-006 NY/T 5295-2015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GZ.4-007 NY/T 5335-2006 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规范GZ.4-008 NY/T 5340-2006 无公害食品产品检验规范GZ.4-009 NY/T 5341-2006 无公害食品认定认证现场检查规范GZ.4-010 NY/T 5342-2006 无公害食品产品认证准则GZ.4-011 NY/T 5343-2006 无公害食品产地认定规范第三章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明细表1 法律序号文号文件名称发布或修订日期1 第5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2012-08-312 第11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12-293 第14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2009-06-294 第16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06-255 第17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04-296 第21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04-247 第33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9-8-278 第35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15-11-049 第49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04-2910 第53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2009-8-2711 第57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10-3112 第71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2-06-2913 第74号主席令中华人共和国农业法2012-12-2814 第82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2008-01-042 法规序号文号文件名称发布或修订日期1 第53号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1990-04-062 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1992-05-133 第206号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1996-12-024 国务院令第2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10-015 国务院令第257号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01-086 国务院令第 304 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1-05-237 国务院令第 326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2001-11-298 国务院令第367号退耕还林条例2002-12-149 第390号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2003-09-0310 国务院令第498号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2007-05-2811 第503号国务院令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07-2612 国务院令第552号中华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2009-02-2613 第563号国务院令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9-10-2214 国务院令第557号中华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09-07-2015 国质检食监〔2006〕646号罐头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2006-12-273 行政规章序号文号文件名称发布或修订日期1 国家质检总局令第7号出入境粮食和饲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2001-12-04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 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9号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1991-02-263 国家质检总局令第67号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2004-11-054 国家质检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05-05-305 国家质检总局令第78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2005-06-076 国家质检总局令第79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005-09-017 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02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07-08-278 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66号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2014-04-019 农业部令第70号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2006-10-1710 农业部令第71号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2006-10-1711 卫生部第26号令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2002-07-0112 国家林业局令第21号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2006-12-2913 林业部令第4号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1994-7-2614 林业部令第10号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1996-10-1415 林业部令第13号林木良种推广使用管理办法1997-6-1516 国家林业局令第1号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2000-12-3117 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2001-10-3018 国家林业局发布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2002-4-819 国家林业局发布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2002-8-1920 国家林业局发布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规定2003-2-1321 国家林业局令第9号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2003-7-2122 国家林业局令第13号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2005-5-2323 国家林业局令第22号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2007-9-824 省政府令第26号河南省标准化管理办法1996-03-2025 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员第5次会议通过河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2008年9月26日26 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植物检疫条例2001年9月30日省人大27 省人大、九届九次会议通过河南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1999-05-3028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河南省林木采伐和木材销售运输管理办法2005-03-014 规范性文件序号文号文件名称发布或修订日期1 国发〔2004〕2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2004-09-012 国办发〔2009〕第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2009-03-073 国发〔2006〕第30号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2006-09-065 国办发〔2006〕第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2006-06-076 国办发〔2003〕第97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2004-03-18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7-8-30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08-6-813 国家林业局、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银监委、证监委林业产业政策要点2007-8-1014 国质检法〔2011〕83号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2011-02-2215 农业部公告第199号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2002-06-0516 国家林业局 [2004]196号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实施纲要2004-11-517 国家林业局关于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2009-7-1718 国家林业局关于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2001-10-3019 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规定2002-11-2820 林资发[2003]244号关于完善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的意见2003-12-3021 林资发〔2009〕26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的通知2009-11-1122 财农([2009]291号)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2009-10-01。

农药的科学鉴别方法

农药的科学鉴别方法

农药的科学鉴别方法作者:陈海燕高玲陈刚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第01期一、农药的一般鉴别方法1、检查外包装。

根据国家标准《农药包装通则》规定,农药的外包装箱应采用带防潮层的瓦楞纸板。

外包装容器要有标签,在标签上标明品名、类别、规格、毛重、净重、生产日期、批号、储运指示标志、毒性标志、生产厂名。

在最下方还应有一条与底边平行的颜色标志条,标明农药的类别。

农药类别的颜色标志条:除草剂——绿色;杀虫剂—红色;杀菌剂—黑色;杀鼠剂一蓝色;植物生长调节剂——深黄色。

农药外包装容器中必须有合格证、说明书。

液体农药制剂一般每箱不得超过15kg。

固体农药制剂每袋净重不得超过25kg。

2、检查内包装。

农药制剂内包装上必须牢固粘贴标签,或直接印刷,标示在小包装上。

农药标签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用户按农药标签上的使用方法施药,没有药效,甚至出现药害,厂家应负全部责任。

标签内容应包括:品名、规格、剂型、有效成份(我国农药通用名称,用重量百分含量表明有效成分含量)、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代号、准产证号、净重或净体积、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施用禁忌、中毒症状和急救、药害、安全间隔期、储存要求等。

还应标示毒性标志和农药类别标志,以及生产日期和批号。

农药的保证期,一般为两年。

过期农药要经过质量监督部门对有效成分进行含量分析测定,药效、药害试验证明只有药效降低,无其他毒副作用才可降价处理,使用时加大剂量。

如已变质失效,决不准再销售使用。

3、检验理化性状。

农药分原药和制剂(成药)两类,原药是未加工的农药,主要供加工成药用、一般不直接施用,固体叫原粉。

液体叫原油。

原粉加填料加助剂制成可湿性粉剂;原油加溶剂加乳化剂制成乳油等。

常用农药从剂型上分有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颗粒剂等。

乳油:一般是浅黄色或深棕色单相透明液体,加水稀释后施用。

检验时先看颜色(不可能无色),再看乳化性能,如乳油有分层、沉淀或悬浮物,溶液浑浊、流动性不好、可以判断属劣质农药。

农药质量标准概述

农药质量标准概述

农药质量标准概述工厂生产的未经加工的农药原产物称之为原药,原产物在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之为原粉,如绿麦隆原粉。

是液体的,则称之为原油,如禾单丹、禾草敌原油。

现在制订的标准中统称为“原药”。

工厂生产的原药一般不能直接施用,要根据原药的理化性质和使用技术的要求将原药加工成制剂才能施用。

原药和制剂的质量对施药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一、原药的质量标准1. 纯度纯度即原药中有效成份的含量,以百分率表示。

纯度是原药质量的主要指标,有效成分含量百分率越高质量越好。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农药原药质量标准,纯度应在90%以上。

在我国的农药质量标准中,原药的纯度一般也能达到90%以上。

纯度低的农药原药中杂质的含量就高,原药中杂质过多有以下害处:(1)可能会对作物产生药害。

2000年在吉林省梅河口市稻田使用苄嘧磺隆出现药害,造成稻苗死亡。

苄嘧磺隆对稻苗的安全性较好,一般不会产生药害。

据初步研究表明:产生药害的原因是苄嘧磺隆中的杂质JP-003和JP-004含量超标。

(2)杂质较多会增高原药对人的毒性。

例如甲胺磷的纯品对大鼠的LD50为30mg/kg 体重,而国内有的厂家生产的50%甲胺磷乳油对大鼠的LD50为13.6mg/kg,说明毒性增高,其原因为甲胺磷原油中有5种杂质的含量较高,而且这5种杂质的毒性也较甲胺磷纯品的毒性为高。

(3)原药中杂质都对以有效成分分子中含有某元素或某原子团的量计算有效成分含量的化学分析法失去原有的准确度。

由于杂质中同样含有与有效成分相同的元素或原子团,使测定的结果产生偏差,不能反映原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真实含量。

(4)原药中的杂质还给加工粉剂带来困难,因为杂质的存在使原药的凝固点下降,不易粉碎。

(5)原药的杂质能降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而且随着农药的使用,杂质进入环境之中,造成污染。

所以要尽可能提高原药的纯度,减少杂质的含量。

2. 酸碱度酸碱度既是原药的质量指标也是制剂的质量指标。

农药标准汇编

农药标准汇编

… t 版 r《 农 药标准 } 1 : 编 ( 第 2版 ) 》
莉 书 名: 农药 标准汇 编 标 准 茏编 基 础 和 通 用方 法 卷( 第 2 版)
“ l ’ 7 1 , l ' 书号 :I S B N 9 7 8 — 7 — 5 0 6 6 — 8 3 3 7 一 I 定价 :2 4 0 . O 0 元
该汇编 收录了农药行业 领域杀虫剂 品种和杀 鼠剂 品种的 国家标准 和行业标准 。内容涉及氨 基甲酸酯类 杀虫剂 、拟除
虫菊 酯类杀虫剂 、有 机磷杀虫剂 、苯甲酰脲类 杀虫剂 、氯化
烟 酰类 杀虫剂 、哒嚷酮 类杀 虫剂 、杀 螨剂 、生 物源 杀虫剂 、 其他结 构的昆虫生长 调节剂 以及 杀虫剂 ,还包括一些重 要的 杀 鼠剂 品种 。敌 敌畏 、毒死蜱 、辛硫 磷 、敌百 虫 、杀虫 双 、 氧乐 果、乙酰 甲胺磷 、杀虫单 、吡虫啉 、茚虫威乐果 、三唑
草剂 、氨 基甲酸酯类 除草 剂 、硫代氨基 甲酸酯类 除草剂 、磺
酰脲类 除草剂 、苯氧羧酸 类除草剂 、苯 甲酸类除草 剂 、芳氧 基苯氧基 丙酸类除草 剂、联吡啶类 除草 剂、二硝基苯 胺类除 草剂 、有机磷 类除草剂 、眯唑啉酮类 除草剂 、环 己烯 酮类除
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苯并 咪唑类杀菌剂 、苯胺类杀菌剂 、 二 羧酰亚胺类 杀菌剂 、苯胺基 嘧除草剂 品种的国家标 准和行 业标准 。内容涉及酰 胺类除草剂 、均三 氮类除草剂 、腺类除
该汇 编收录了农 药行业领域 杀菌剂品种和植物 生长调节 剂 品种的国家标 准和行业标 准。内容涉及三 唑类杀菌剂 、吗 啉 类杀菌剂 、酰胺 类杀菌剂 、有机 磷酸酯类杀菌 剂、苯类和 酞酰 亚胺类杀菌 剂、三唑类杀菌剂 、二硫代氨基 甲酸 酯类杀 菌剂 、抑 制甾醇生物 合成杀菌 剂、无机及金属 类杀菌剂 、甲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年第54号--关于发布《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年第54号--关于发布《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年第54号--关于发布《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
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0.07.09
•【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年第54号
•【施行日期】2011.0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0年第54号)
关于发布《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等两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HJ 556-2010);
二、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

以上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查询。

特此公告。

二○一○年七月九日。

常用农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性

常用农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性

常用农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性1)敌百虫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辛硫磷颗粒剂;辛硫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喹硫磷颗粒剂;喹硫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乐果粉剂、可湿性粉剂;乐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滴滴涕、滴滴涕乳液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代森钠、代森钠乳液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灭杀威、灭杀威乳液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2,4,5-涕、2,4,5-涕乳液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乐杀螨、乐杀螨乳液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二噻农、二噻农乳液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1)百草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2)西玛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敌稗、敌稗农乳液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ny1106—2010

ny1106—2010

ny1106—2010标准介绍农业部于2010年发布了NY1106-20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农业行业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适用于以矿源腐植酸为原料生产并添加适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制成的含腐植酸水溶肥料。

NY1106-2010标准规定了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适用于以矿源腐植酸为原料生产并添加适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制成的含腐植酸水溶肥料。

技术要求:外观:液体产品不分层,无悬浮物和沉淀;固体产品粒度均匀,无杂色,无结块。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的要求项目要求pH 值 3.0~6.0(液体产品)总腐植酸含量(HA)(%)≥ 0.5(液体产品)水不溶物含量(%)≤ 5.0(液体产品)总氮含量(N)(%)≥ 0.5(固体产品)有效磷含量(P2O5)(%)≥ 1.0(固体产品)氧化钾含量(K2O)(%)≥ 1.0(固体产品)重金属含量指标(mg/kg)≤表2规定值(固体产品)注:其他元素(如钙、镁等)的质量分数不得超过其所在原料的质量分数。

重金属含量指标:项目要求汞(Hg) ≤ 5.0砷(As) ≤ 20.0镉(Cd) ≤ 10.0铅(Pb) ≤ 50.0铬(Cr) ≤ 50.0水不溶物含量:指液体产品中不能通过25mm筛网的固体物质量分数;其他固体产品中不能通过相应规格孔径筛网的固体物质量分数。

重金属含量单位均为mg/kg。

产品应无毒无害,符合相关饲料卫生标准规定。

液体产品不应有不愉快气味,且不应含有团块状物质。

固体产品应具有适合的松散度,易于与水混合,且不结块。

产品应标识清楚,标签上应注明肥料登记证号、执行标准号、生产许可证号、生产日期、产品规格及使用说明等信息。

包装应密封性好,不易损坏,且易于搬运和贮存。

每批产品中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产品应按照生产批次进行检验,每批产品数量不应超过200t。

5-2-6农药(魏双平)

5-2-6农药(魏双平)

1
一. 有机磷农药
是我国目前生产和使用最多的一类农药。绝大多 数为广谱、高效、低残留的杀虫剂。
除少数品种如敌百虫(白色粉末结晶)以外,一般的有机 磷农药为油状液体,呈淡黄色,易挥发,有类似大蒜气味,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光照、热、氧环境中稳定, 遇碱则易分解。 有机磷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完整的皮肤、粘膜 吸收进入机体,经皮肤吸收是常见的职业中毒途径。
逐渐恢复。
遗留脊髓和大脑病变,永久性运动障碍。
30
②中间型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 IMS):
急性中毒胆碱能神经危象与OPIDP之间;
急性中毒症状消失48~96h,甚至7d天后;
肢体近端肌肉、屈颈肌、上肢肌、呼吸肌、脑运动神
经Ⅲ--Ⅶ和Ⅹ所支配的肌肉无力; 症状可持续4~18d; 发病与ChE长时间抑制有关(有机磷农药排出延迟、 或解毒药用量不足、脂溶性毒物常见)。
ACh + N型受体 ↓
小剂量兴奋自主神经节后神经元及骨骼肌 大剂量可阻断自主神经节

节后神经元和骨骼肌神经终板先兴奋、后抑制

不被阿托品阻断 可被筒箭毒碱阻断
24
四、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1)毒蕈碱样症状:出现早,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视物模糊、瞳
孔缩小、支气管分泌增多;严重时呼吸困难、肺
急性重度中毒症状消失或缓解后8~14天,出现多发性
神经毒作用;
累及神经:先感觉,后运动; 累及部位:下肢远端→上肢; (如下肢无力,下肢远端
迟缓性瘫痪)。
组织学检查:远端纤维>近端纤维;粗纤维>细纤维;轴
索变性>髓鞘改变;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原性损害

NY1860-2016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部分:pH值.pdf

NY1860-2016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部分:pH值.pdf

目录NY/T1860.1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部分:PH值 (1)NY/T1860.2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部分:酸(碱)度 (1)NY/T1860.3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3部分:外观 (1)NY/T1860.4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4部分:热稳定性 (1)NY/T1860.5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5部分:紫外/可见光吸收 (1)NY/T1860.6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6部分:爆炸性 (1)NY/T1860.7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7部分:水中光解 (1)NY/T1860.8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8部分: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1)NY/T1860.9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9部分:水解 (1)NY/T1860.1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0部分:氧化-还原/化学不相容性 (1)NY/T1860.11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1部分:氧化性质 (1)NY/T1860.12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2部分:气雾剂的可燃性 (1)NY/T1860.13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3部分:闪点 (1)NY/T1860.14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4部分:燃点 (1)NY/T1860.15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5部分: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 (1)NY/T1860.16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6部分:饱和蒸气压 (1)NY/T1860.17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7部分:固体可燃性 (1)NY/T1860.18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8部分:气体可燃性 (1)NY/T1860.19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9部分:自动燃烧温度(液体与气体) (1)NY/T1860.2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0部分:固体的相对自燃温度 (1)NY/T1860.21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1部分:对包装材料腐蚀性 (1)NY/T1860.22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2部分:密度 (1)NY/T1860.23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3部分:比旋光度 (1)NY/T1860.24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4部分:沸点/沸程 (1)NY/T1860.25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5部分:熔点/熔程 (1)NY/T1860.26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6部分:黏度 (1)NY/T1860.27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7部分:有机溶剂溶解度 (1)NY/T1860.28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8部分:水中溶解度 (1)NY/T1860.29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9部分: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1)NY/T1860.3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30部分:电离常数 (1)NY/T1860.31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31部分:与水接触燃烧性 (1)NY/T1860.32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32部分:粒径分布 (1)NY/T1860.33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33部分:吸附/解吸附 (1)NY/T1860.34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34部分:水中形成络合物的能力 (1)NY/T1860.35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35部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凝胶法GPC) (1)NY/T1860.36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36部分:聚合物低分子量部分的含量测定(凝胶法GPC) (1)ICS 65.020B 17NY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部分:pH 值Guidance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for PesticidesPart 1:pH(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前言NY/T186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为系列标准,共1部分:——第1部分:pH值;——第2部分:酸(碱)度;——第3部分:外观;——第4部分:热稳定性;——第5部分:紫外/可见光吸收;——第6部分:爆炸性;——第7部分:水中光解;——第8部分: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第9部分:水解;——第10部分:氧化-还原/化学不相容性;——第11部分:氧化性质;——第12部分:气雾剂的可燃性;——第13部分:闪点;——第14部分:燃点;——第15部分: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第16部分:饱和蒸气压;——第17部分:固体可燃性;——第18部分:气体可燃性;——第19部分:自动燃烧温度(液体与气体);——第20部分:固体的相对自燃温度;——第21部分:对包装材料腐蚀性;——第22部分:密度;——第23部分:比旋光度;——第24部分:沸点/沸程;——第25部分:熔点/熔程;——第26部分:黏度;——第27部分:有机溶剂溶解度;——第28部分:水中溶解度;——第29部分: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第30部分:电离常数;——第31部分:与水接触燃烧性;——第32部分:粒径分布;——第33部分:吸附/解吸附;——第34部分:水中形成络合物的能力;——第35部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凝胶法GPC);——第36部分:聚合物低分子量部分的含量测定(凝胶法GPC)。

2023农田土壤调理剂中功能微生物使用规范

2023农田土壤调理剂中功能微生物使用规范

农田土壤调理剂中功能微生物使用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农田土壤调理剂中微生物使用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安全性要求、微生物有效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的土壤调理剂中微生物的生产和施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GB/T6274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GB/T32741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分类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NY/T3034土壤调理剂通用要求NY/T1847-2010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质量评价NY/T1109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HJ/T415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NY/T1980-2018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及评价要求GB/T39228-202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熏蒸提取法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NY/T1736-2009微生物肥料菌种鉴定技术规范NY/T2066-2011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的鉴别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NY/T398-2000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ISO4833-1991微生物学微生物计数通用指南GB/T19524.2-2004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GB/T19524.1-2004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NY/T1978-2022肥料汞、砷、镉、铅、铬、镍含量的测定NY/T1735-2009根瘤菌生产菌株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3036-2016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水分含量、粒度、细度的测定NY882-2004硅酸盐细菌菌种HJ704-2014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分光光度法3术语和定义GB/T6274、GB/T327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农药理化性质与农药产品的安全性

农药理化性质与农药产品的安全性
G l o b a l l y Ha r mo n i z e d S y s t e m Of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农药 产 品的安全 性应 包括 物理安 全性 、 健康 安全性 、 环境 安全性 以及 对作 物 的安 全性 等 农 药理 化性 质
的《 农药产品安全数据单 ( MS D S ) > ) , 2 0 1 0年 还 颁 布
实施 了《 农药 理化 性质测 定试 验导 则》 为此 , 不仅 农
农 药 是化 学 品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根 据 “ 联 合 国 可持
续 发展 世 界 首脑会 议 ( ws s o ) ” 要求 . 2 0 1 0年 全球 都
获得 该农 药 的相 关理 化 数据 . 从 中可 以得 到 农 药 的
物理 安 全性 信息 以及 其 他相 关 信 息 , 对农 药 做 一个
初 步 的评价
农 药 理化 性 质测 定 及农 药 产 品各 项 物化 参 数 、 毒性 和生态 毒理数 据 . 是农药 安全 管理 的重要 依据
耷口 袁药 2 0 1  ̄ 4
标志 着我 国农 药
的安 全管 理 已逐 步趋 向于 国际规 范 化 根 据农 药 理化 性 质 对农 药 进 行 探 索 性 分类 . 系
随着 我 国对环 保 、 安全 和健 康 的重视 , 越来 越 多
检 测纯度 > 19 2 % 加人 正 己烷 1 5 0 m L重结 晶 . 抽滤,
量 且价格 低廉 的锌 粉就能 将醛 全部 还原 .反 应时 间 短, 收率 也有较 大提 高 。
3 - 3本工 艺所得 粗品 的含量 即达到 了 9 2 %. 无 须
高温、 高 真空蒸 馏 , 直接加 入溶 剂重 结 晶即可 以得 到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国家标准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国家标准

ICS:65.020.01B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0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4部分:土壤吸附/解析试验Test guidelines on environmental safety assessment for chemicalpesticidesPart 4: Adsorption/Desorption in soils(报批稿)××××-××-××发布××××-××-××实施发布前言GB/T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分为21部分:——第1部分:土壤降解试验——第2部分:水解试验——第3部分:光解试验——第4部分:土壤吸附/解吸试验——第5部分:土壤淋溶试验——第6部分:挥发性试验——第7部分:生物富集试验——第8部分:水-沉积物系统降解试验——第9部分:鸟类急性毒性试验——第10部分:蜜蜂急性毒性试验——第11部分:家蚕毒性试验——第12部分: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第13部分: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第14部分:藻类生长抑制试验——第15部分:蚯蚓急性毒性试验——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第17部分:天敌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第18部分:天敌两栖类急性毒性试验——第19部分:非靶标植物影响试验——第20部分:家畜短期饲喂毒性试验——第21部分:大型甲壳类生物毒性试验本部分是GB/T ×××××标准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值:NY/T 1860.1-2010
试验报告内容: 1.样品描述:见外观报告要求。 2.试验条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3.试验方法:应描述试验中pH计的校正方法和结 果、测试溶液的配制方法、pH计的名称及其生产 厂家和规格型号等。 4.试验结果:应明确试验开始和结束时间。检测 结果应以实测数据表示,不能写“符合要求”等 表述。试验结果包括所有检测结果的数据。 注意事项: pH计的校正方法和测试溶液的配制 方法参考 GB/T 1601。 确保样品溶液的温度与试验环境温度 达到平衡。
酸(碱)度 NY/T 1860.2-2010
试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样品描述: 见外观报告要求。 2.试验条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选用的 仪器名称和剂型、溶液的配制方法。 3.试验结果:包括所有检测结果的计算过程 和结果数据。 注意事项:无颜色干扰的样品可用酸碱指 示剂滴定法进行。有颜色干扰影响终点判 断的样品可用电位滴定法进行。 结果计算公式: 1.样品溶液为酸性,空白溶液也为酸性时:
旋转黏度计法:旋转黏度计、恒温水浴、 烧杯。
测定方法:1. 将被测液体置于直径不小于 70mm的烧杯或直筒形容器中,准确地控 制被测液体温度。 2. 将保护架装在仪器上(向右旋入装上; 向左旋出卸下)。 3. 将选配好的转子旋入连接螺杆(向左旋入装上; 向右旋出卸下)。 4. 旋转升降旋钮使仪器缓缓下降,转子逐渐浸入 被测液体中,直到转子液面标志和液面相平为止 (调正仪器水平)。开启电机开关,转动变速旋 钮,使所需转速数向上,对准速度指示点,使转 子在液体中旋转(一般20~30秒),待指针趋于 稳定(或按规定时间进行读数),按下指针控制 杆(注意:①不得用力过猛;②转速慢时可不利 用控制杆,直接读数)使计数固定下来,再关闭
外观:NY/1860.3-2010
1.样品描述:包括供试样品的名称、规格、剂型、 批号、生产者、来源、生产日期和试验时间,包 装的完整性、密封性,包装材料的类型、形状和 颜色。 2.试验条件:包括试验温度、相对湿度、仪器等。 3.试验方法:应描述采用的试验方法。 4.试验结果:对颜色、物理状态和气味给出定性 描述。 注意事项:试验温度20℃~25 ℃。 颜色和物理状态试验在日光或无色差 干扰的光线下进行。气味判断在无环 境气味干扰下进行。
CV×M X= —————×100% m
试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样品描述: 见外观报告要求。 2.试验条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选用的仪器 设备、标准物质、试验条件。 3.明确采用的试验方法。 4.试验结果:包括计算过程和测试结果。 一. 各产品适用的方法: 1.密度在1.0g/mL~1.1g/mL之间,粘度不大于 5mPa•s的液体宜采用比重计法 2. 挥发性低但黏度很大的液体宜采用广口比重瓶 法,其他液体宜采用窄口比重瓶 。 3.悬浮剂宜采用比重计法和密度瓶法。 4.固体宜采用堆密度法。
正式试验: 反应堆的制备:将样品松散的填充在一个 长250mm,横截面宽20mm,高10mm的内三 角槽型模具里,将模具从2cm高处落至桌 面三次,敦实样品,在模具上方放一个无 孔低导热底板,翻转模具,使样品转移到 底板上。若是膏状样品直接涂在底板上, 长25mm,横截面大概1cm2成绳状。 测定:将反应堆置于通风橱内,用煤气灯 的外焰点燃反应堆一端,当样品燃烧过 80mm后,记录后100mm的燃烧时间。需 要做6次试验,且底板清洁、冷却。若某次

C1(V1-V0)×0.04904 X= ————————————×100% m 2.样品溶液为酸性,空白溶液为碱性时: ( C1V1+C2V0)×0.04904 X= ————————————×100% m 3.样品溶液为碱性,空白溶液也为碱性时: C2(V2-V0)×0.04001 X= ———————————×100% m 4.样品溶液为碱性,空白溶液为酸性时: ( C2V2+C1V0)×0.04001 X= ——————————— ×100% m 注意:区别不同。
4.电位滴定法:采用电位滴定仪和pH计装 置,用标准酸或碱溶液滴定来测定碱度和 酸度。关键是缓冲液的配制:混合100mL 醋酸溶液和100mL氢氧化钠溶液到1000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同时取50mL丙酮和5mL上述缓冲液的混合 物,测定其20℃时的pH,作为等当点的pH。 样品处理好后用标准酸或碱溶液滴定至上 述丙酮和缓冲液混合物的pH时为终点。
试验的燃烧时间小于45s(金属或合金粉 10min),则不需要继续重复试验,直接判 定为极易燃物(具燃烧性)。若6次正式试 验时间均大于45s (金属或合金粉10min) ,则不能认定该产品为易燃物。 液体可燃性:用闪点表示。 气体可燃性:EC方法A11。 气雾剂可燃性:GB/T 21630-2008 危险品 喷雾剂点燃距离试验方法。 蚊香可燃性:用自燃温度表示。
堆密度法:同MT33. 简单易行,适用于粉剂、颗粒剂。松密度 和堆密度可同时进行。检测用量筒需要标 定,具体标定过程请参看JJG196-2006常 用玻璃量具检定规程。
黏度NY/T1860.21-2010
试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样品描述: 见外观报告要求。 2.试验条件:环境温度、选用的仪器设备等。 3.试验方法:应描述采用的试验方法。 4.试验结果:包括计算过程和测试结果。 导则规定了两种方法:毛细管黏度计法和旋转黏度 计法。也可使用精度相当的测定仪器进行。 适用范围: 毛细管黏度计法:黏度在0.5mPa· s~105mPa· s的 液体原药和液体制剂。 旋转式黏度计法:黏度在10mPa· s~109mPa· s的均 相液体和悬浮液。
农药理化性质 测定试验导则
版权所有,仅供学习。

导语 外观 pH值 酸(碱)度 密度 黏度 相混性 可燃性 闪点 燃点

制剂的主要物化参数
根据《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制剂应提供 物化参数和测定方法的主要项目有:外观 (颜色、物态、气味等)、酸/碱度或pH范围、 密度/松密度、黏度、闪点、可燃性、腐蚀 性、爆炸性以及与其他溶剂的相混性等。 由于农药产品较多,为了更好地理解各 种农药产品物化性能的要求,根据各种农 药剂型的物理形态和理化性能,按类别分 别梳理物化参数项目。
电机,使指针停在读数窗内,读取读数。 当电机关停后如指针不处于读数窗内时, 可继续按住指针控制杆,反复开启和关闭 电机,经几次练习即能训练掌握,使指针 停于读数窗内,即可读取读数。 5. 当指针所指的数值过高或过低时,可变 换转子和转速,务必使读数约在30~90格之 间最佳。 6. 量程、系数及转子、转速的选择: a) 先大约估计被测液体的粘度范围,然后 根据量程表选择适当的转子和转速;
量程表:
系数表

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 NY/T1860.13-2010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 1.被试物的名称、规格、剂型、批号、生产者、 来源、生产日期和试验日期; 2.试验方法描述,包括使用的溶剂以及试验温度; 3.试验结果(是否混溶); 4.与结果解释有关的其他信息。 适用范围:超低量喷雾的油剂或乳油产品。 非极性有机溶剂的选择:矿物油或超低量喷雾中 使用的非极性溶剂 。常见的有柴油、煤油、烃油 (MT023中规定)。
试验需要的样品的量:按照生产商推荐的稀释倍 数刚好可稀释到100mL。按照农药标签使用指南 中推荐的最高和最低稀释倍数进行,同时做两组 进行对比。 试验方法:称取规定量的样品,倒入适量溶剂 (柴油)搅拌均匀,使溶液总体积为100mL,将 其转移至洁净干燥量筒中,在(30±1)℃恒温 水浴中保持30min。观察记录以下现象: 稀释液是否均一; 是否有未溶或析出的固体; 是否分层。
毛细管黏度计法仪器:三管乌氏毛细 管黏度计、秒表。
测定方法:将毛细管黏度计竖直固定于 (20±0.2)℃恒温水浴中,在黏度计M管、 N管上,接上乳胶管,使水浴液面超过D球 20mm,用漏斗将约15mL样品从L管加入 黏度计,恒温10min,温度平衡后,关闭M 管,用吸耳球吸N管,使样品经毛细管进入 C球,至E刻度线上5mm时停止吸气,开启 M管,测量样品从E刻度线到F刻度线的时 间。 计算公式: η=c×t×ρ
预实验:将样品制备成:长250mm、宽 20mm、高10mm的条状或连续线状反应堆, 置于不易燃的无孔低导热板上。用煤气灯 点燃线状反应堆一端,点火过程不超过 2min(金属或金属合金粉5min),记录沿 200mm反应堆的燃烧时间。如果样品没有 被点燃或在4min(金属40min)内的试验期内, 反应堆的明火燃烧或无明火焖烧不超过 200mm,则该样品不能认定为易燃物(不具 燃烧性),不需要再做正式试验。若 200mm的反应堆在4min(金属40min)内完 成,则需要进行正式的燃烧时间测定。
注意:柴油等烃油易燃,不要在有明火的 室内使用,与固体可燃性和闪点的测定分 开。
固体可燃性 NY/T 1860.15-2010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 1.被试物的名称、规格、剂型、批号、生产者、 来源、生产日期和试验日期; 2.试验方法描述,包括物理状态及含水量; 3.预实验和燃烧试验测定结果; 4.与结果解释有关的信息。 适用范围:固体原药和制剂(粉剂、颗粒剂)。 可燃性试验分为预实验和正式试验两部分。 如果预实验检测该样品未超出规定范围则直接判 定该样品为非易燃,如果预实验检测该样品超出 了范围要求,则需要做6次正式试验,取最短燃烧 时间用于评价可燃性。
密度 NY/T1860.17-2010
窄口比重瓶(毛细管塞比重瓶)法: 简单概述窄口比重瓶法:先用水标定瓶子,计算 出体积后,再用此瓶称样品质量,求出密度。 注意:毛细管内不要有气泡; 称量时确保比重瓶干燥,恒重; 样品在毛细管塞顶端呈弯月面,液面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