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创作的艺术构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小说创作的艺术构思

构思是小说创作的孕育阶段。在这一阶段,小说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综合运用大脑的各种功能。对长期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取舍、提炼、集中、概括等艺术处理,把生活现象改造提高为独特的艺术画面,最终确立小说完整的形象体系。“作者只有借助艺术构思的力量,才可能把复杂纷呈的生活素材变成激动人心的艺术作品。”这是一个包含许多微妙心理机制的极为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本文主要从题材的选取、主题的提炼和故事的虚构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选取题材

题材是用来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材料。小说家通过生活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但是生活并不是讲故事,生活是混乱的、易变的、任意的,“存在大量的偶然现象,但从这偶然青年现象背后却往往可以看到它的必然性”。这就需要小说家将它们纳入一定的时空背景之中。并表现出一定的价值导向和取舍才可能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小说家面对“连续不断、没完没了、千头万绪、令人目不暇接、无法集中在一个固定支点的片断”。“把手伸进生活现场中去,挖出大批的片断,左一块,右一块,都是从他们的环境上扯下来的一堆堆支离破碎的生活片断”,他必须“进行挑选。他对这些猎获物着手工作,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他检测它们的重要性,他把非本质的、没有义的东西挑出来.扔到一边:他在现实生活中闻所未闻的条件下,重新创造它们。他使它们摆脱束缚,臻于完善”。

对题材进行选择。从而确立题材。开始多半是无意识的。一些素材因种种缘故被时间冲淡甚至消磨,另一些则反复刺激小说家的头脑,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感受乃至要加以表现的欲望。这是题材的大致确立。初步确立题材后,小说家自觉的思维活动开始了,这是目标更加集中的艺术构思。这时,他们要对初步确立下来的题材有意识地严选深掘,生发改造。构思已经深入,还可能需要重新深入生活,去搜罗、汲取、补充材料。题材的确立和取舍既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生活实践过程,有时还可能包括以文字形式固定某些素材的初步写作加工过程。把创作过程机械地区分为准备阶段、构思阶段和写作阶段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是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了。

题材最终得到确立的标志是提炼出富有新意、相对明晰的主题思想。

丰富而扎实的生活经验是选材的基础,但作为一种构思的过程和结果,题材的确立还得依靠小说家敏锐的眼力和善于独立思考的头脑。有些为一般人和平庸的小说作者所忽略的生活现象却被独具慧眼、思想深邃的小说家捕捉并加以改造提高为足以构成一篇小说的新颖题材。即使是已经被许多人写过的题材,在这样的小说家眼里也能呈现出新的色彩和姿态,能找到新的角度。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小说作者的思想和观察力。没有或缺少明确的思想、敏锐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面对纷纭庞杂的生活素材,要么觉得平淡无奇,要么感到难以把握。如果思想活跃,善于观察和判断.情形就会完全两样。20

世纪前期,资本主义严重的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一直是小说家创作的选材范围,因为有才能的作家总是不断从中挖掘出别人未曾发现的属于全新的东西,寻找新的角度和开掘面。针对这两场战争,海明威创作的代表作《别了,武器》选取的是恋爱素材,表现一代天真烂漫的青年,他们相信帝国主义战争机器那套“光荣、神圣、爱国”之类的宣传,“志愿”参战,他们热烈盼望战争的胜利,以为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亲人和家园,能够捍卫自己美好幸福的生活。结果现实的残酷使他们认识到战争不过是一个骗局,是毫无疑义的,是“愚蠢”的。而德国作家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选取的是一名德国士兵从迷恋战争到心冷、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转变,表现出战争的恐怖及其对人性的摧残,从而表达对人类自相残杀的反感和把人民推向灾难的当权者的厌恶。这些小说的创新显然来自作者独特的观察、体验和思考。

创作小说应该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范围内取舍素材和确立题材,因为题材既包含着生活的客观因素,又包含着作家的主观因素,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体。作家选取什么样的生活内容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这是文艺作品写什么的重要课题。鲁迅早在上世纪3O年代初写的杂文中,对题材问题就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他一贯主张既要选择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又要不断扩大生活视野,不可苟安于能写的题材。在他看来,这“倒也不成什么问题”,因为,作者在进入创作过程之前总是“由于现实生活的感受,亲自所感到的,便影印到文艺中去”。这就是说,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作为自己的创作课题,不是仅凭主

观愿望就能办到的,必须从自己亲身所感受的生活出发,选取自己充分熟悉、透彻理解的生活内容作为自己加工提炼

的对象。

二、提炼主题

确立题材是从广阔的生活中划出一个范围,找到一个角度,发现一个点;而提炼主题则由这一个点、这一个角度、这一个范围深入进去再生发开来。使题材显现出更普遍的意义。提炼出一个新鲜的、深刻的主题,是对业已确定的题材吃透了的标志和必然结果。主题是小说家在开掘、消化题材中的独到发现,是题材中所包含的有价值的为别人所不曾发现的思想。它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作品的始终,把各个部分有机地统一起来,是作品的灵魂。主题提炼得如何。是否符合这一要求,直接关系到小说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小说生命力的强弱。

然而主题又不是一个赤裸裸的思想。它带着题材所具有的全部生动姿态、丰富色彩和层次,与题材一同活跃在作品中。同人物、故事、场面、细节、语言等铸成有机的生命。主题提炼和题材开掘同步,应是推不倒的命题。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提炼,总是通过形象、或与形象血肉相连地进行的;是与人物的塑造、人物典型化的过程自始自终血肉相连地进行的。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形象思维过程;正确地说,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互进行的过程。在抽象的意义上挖掘生活的思想实质时,以活生生的形象为依据;在具体的形象塑造上,以生活的意义、形象的思想性为灵魂。所以,我们常常会见到,在构思的过程中.作者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每一次深化,人物形象便会跟着变化、

跟着成熟;反过来,作者对人物性格有了新认识、新体会、新创造,作品的主题思想也跟着发生某种改变和刻化。——这种只有实际进行小说创作的人才体味的情况,甚至使有的小说作者走上了否定主题思想的极端。高晓声就认为所谓作品的主题思想对于作家的创作工作来说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只有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他才理解自己作品的意义,才意识到哪些情节应该发展,哪些情节应该抛弃,以求感情的充分表达和意义的完整深化。话虽有理,但必须看到,有了生动的人物和故事,如果不能从人物身上真实地映照出现实社会关系,不能从故事的发生、发展中揭示出社会矛盾,这样的人物、故事就缺乏认识意义,这时创作者就元从下笔。

主题是“灵魂”,是“统帅”,它决定文章的价值,文章的一切部分都要服从主题的需要,一切材料都要在它的统率之下。这是对写一般文章而言的,小说就不这样简单了。它要描写环境。刻画人物,开展故事,展示生动、具体的生活画面,涉及的面很广,包含的思想很多,不可能如论文、总结、调查报告一样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就是有些小说只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它也不能字字句句都紧扣主要人物、情节都直奔主题。但是也必须看到.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和故事的开展都要受主题思想(也就是作者对某些生活现象的态度)的制

约。我们说人物是小说的主体,写小说就是认真地刻画某些人物,但如何刻画,它必然要受到主题思想的制约。列夫·托尔斯泰写《复活》,起初他只是记检察官科尼给他讲的一个贵族青年要求和一个妓女结婚的故事,写了一个贵族青年的“悔罪”。故事就是记事件过程,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