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教学有法无定法,教无定法为至法。
鉴于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而不必拘泥于某种方式方法。
在保证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将易教易学成为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和教法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旨在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活化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的实践性教学创新活动。
该项改革活动我校自2010年开展以来,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生物化学作为第二批立项课程,课题组几位成员在本项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校督导组和公开课示范课听课教师都给与较高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
改革总体思路
在目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的大环境推动下,越来越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无形中要压缩课堂理论课时,几乎很多课程面临这样难题,即理论内容多而课时少。
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使得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是摆在每个任课老师面前的课题。
许多老师为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1]。
我们在参考同行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学习和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见图1),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优化课程内容
生物化学课程知识分静态、动态和功能生化3个主要部分,且前沿知识量在日益增加。
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让学生掌握更多更高层次的知识。
为此,要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来优化教学内容,要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并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内容要体现完整性、适时、量力性原则[2]。
首先,我们将所用教材与该专业其他教材进行比较,尽量讲授生物化学中重要、特异、专属性教学内容。
其次,将课程知识分成3个层次:一是重点内容,是生物化学的精髓,必须理解和掌握;二是需要理解的内容;三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在教授重点内容时,详细讲解重要知识点,强调学习思路、方法和技巧。
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增加该知识在本专业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处理需要理解的内容,我们在平台上让学生按照前述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此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各章节其它知识内容,我们让学生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学习,同时可利用bb平台将教学课件、大纲、重要习题(尤其是与研究生入学考试难度相当的习题)、学习要领等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即可,为保证学习效果,通过布置作业、课堂学生讲解等途
径进行督促。
总之,完整的、特异性的生化知识体系和突出的重点内容,有利于立志考研学生的深造;与实践结合的内容,满足了立志基层就业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同时我们深知,教学者的重要责任是育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相关知识(如诺贝尔奖等)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3,4],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改革教学方法
在目前,充分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质和专业要求,进一步探索课程的教学规律,构建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保证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在生物化学教学伊始,我们全面系统地介绍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目的及应用,让学生对生物化学有一个完整的基本了解,以便于学生针对生物化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因此绪论课程的讲解至关重要[5]。
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效果更具有吸引力。
(一)pbl-bb网络平台的使用
课题组基于课堂上直接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局限性[6](1、低时效性;2、学习社群狭窄,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同学,思维同质性偏高;3、反馈与评价效果不佳)及bb平台存在的弊端(如“虚拟环境”缺乏真实性,限制了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等),建立一种问题式学习和网络教学整合形成的新型辅助教学模式。
pbl-bb 网络辅助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研习为辅的教学模式,展现了多层次“互补”的教学特色和优势,不仅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建立广泛的“网络”学习社群,而且有利于学习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适时更新。
目前,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突破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为考研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二是解决非生物、生物专业的学生学习该门课程课时限制的问题;同时通过互相学习和观摩,使每位参加课改团队老师的知识面、教学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或章节顺序的调整,一本教材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便于学生自学。
同时,网络平台能促进师生交流,使教师及时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
实现师生互动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把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
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相互点评,各抒己见,特地强调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解释所学的知识,对一些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
赏识和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哪怕学生只回答一点,或者回答有关联等都要给与表扬,在本次的教学中,有一个专升本班级,他们的基础不是化工专业,学习起来很困难,但一定要鼓励和重复讲解,使学生受到鼓舞,获得动力,让学习成为一种良性循环[7]。
课后,利用现代通讯手段(电话、电邮、qq、个人及群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发帖,积极讨论。
有时这种讨论涉及到外校的学生和老师(专
家)也进来参与,大大扩展了知识面。
这种互动式教学的方式提供了师生交流的机会,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8]。
(三)强调规律的查找、预习、比喻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内容丰富、系统性较强。
在讲授前可将一些章节的内容,归纳出一条明确的主线,并在主线上标明教学的“重点”环节。
比如在讲解蛋白质一章时,归纳出这样一条主线:?(元素)-?(结构单元)-?(如何连接成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功能)-?(性质),通过一系列问号的解决,讲完了本章的重点知识,其他大分子化学章节的讲解采用相同的方法非常成功。
目前有些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时非常盲目,往往稀里糊涂听课和做实验,不能与已学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达不到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
我们的做法是在平台或网站上公布每节课的讲授内容,使学生知道下节课要进行的内容,同时在每节课的最后除了总结本次课程的总结外,适时提出下节课的内容,使他们带着思考去预习。
教学中运用一些恰当的比喻,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往往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比喻一种高级的认知方式。
利用学生已知事物与新知识之间相似的特征作比,解释说明新知识的疑难之处,实现教学目的。
比如构象与构型的比喻(大风和台风对一棵树的影响等);蛋白质结构的
比喻(一根铁丝等);呼吸链产能的比喻(水力发电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教师长期钻研和不断总结思考。
运用趣味引导式教学,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化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上述一些方法应该浑然一体,在一节课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机使用,要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反应(眼神)而选择使用,要自然而不是生硬。
总之,这些方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把握能力和强大的课后备课知识库。
三、改革教学手段
由于多媒体教学融入了图、文、影、声、动、视等多种方式,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此外,还使授课方式更为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的大量板书时间,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量。
但是这种手段天生的不足使得使用者一定要掌握技巧,不能弄巧成拙。
只有将多媒体与板书、教材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根据当前学生特点和学习方式,建立了生物化学优秀课程网站,弥补教材图片呆板、数量不足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体会到肢体语言、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我们要做一名优秀的演员(动作、眼神、手势等);一名有魅力的人(谦虚、精神世界、治学态度(专业语言的准确性、普通话、尽
量不要读错字等、尤其体现在批改作业,一定要认真,不能随意画个对号或错号)、气质修养等),通过言传身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学生的反馈,这种反馈信息的获得也要求教学者的细心,比如上课前早到10分钟、课间时间等与学生随意的交流中就可以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委员、课代表等获得,笔者倒不赞成问卷调查,觉得有些正式,但不一定能获得真正的结果。
因此如何建立自己独特的检验反馈体系同样也要根据教学者对课
堂的把握。
考核标准的制定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形同一个指挥棒,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试卷分析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讲究[9,10],我们也在积极探索符合我们实际的考核方式。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许多专业的研究生招生都选择这门课作为考试科目,根据我们的考研辅导经验,在我们课程考核中移入其考试方式及对综合能力的需要,实施看来,这几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总结
我们一直崇敬的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认真专研。
教学有法无定法。
鉴于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不同的学生特点,灵活采用而不必拘泥于某种方式方法。
在保证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将易教易学成为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和教法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嘉兴学院课程改革专项(项目编号:85181116);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张雪莲,李坤.多种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168-170
[2]冯立芳.《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6,181
[3]王然,刘永,侯筱宇.诺贝尔奖史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西北医学教育[j]. 2010,18(5),985-987
[4]郭旭东.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11,3,124- 125
[5]袁丽丽,赵霞,孙革新.绪论在生物化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教学方法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55-56
[6]谢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生物化学辅助教学的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27(6),51-53
[7]石变华,白秀珍.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j].吉林医学,2010,31(21),3599
[8]杨丽萍,郑晓珂.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中医教育,2010,29(3),36-38
[9]曾妍,黄瑾,顾永清,等.生物化学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农垦医学2010,32(3),285-286
[10]赵力,李渝萍,彭家和,等.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的分析与评价[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231-233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