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第六章_城市职能分类
![第六章_城市职能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101747fa417866fb84a8e33.png)
3.确定城市性质应避免的倾向
⑴既要避免把现状城市职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规划 的城市性质上,又要避免脱离现状城市职能的完全理想 化地确定城市性质(如嘉兴规划城市性质应表述为:浙江省以纺
织、造纸、食品等轻工业为主的重要加工工业城市和嘉兴地区东部 的水陆交通枢纽)。
(Bi>0)
③计算各部门的区位商(Li) Li<1:i部门仅有非基本活动; Li>1:i部门具有 基本活动,Li越大,则该部门基本职能越强。 方法的不足: 假设条件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对于重要的出口部门, 用全国比重去衡量城市满足本地需要的部分,显然标准
就偏高了。城市之间在同一部门生产率的实际差别和消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学习目标:掌握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划 分;知道城市职能的分类方法;了解中国城 市职能分类的尝试结果。
学习重点: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划分与
城市发展;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学习难点: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授课提纲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
城市经济活动的分类(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经济活动 分类方法(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法、正常城市法、最小需 要量法);城市基本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基本部分职工对本地消 费和服务需求的扩大 非基本活动部分发展
引起当地人口的增加,促进生产 和消费,城市发展
结论: ①基本部分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非基本部分是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的,
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城市发展;
②城市基本活动具有“乘数效应”。
(二)城市基本活动的“乘数效应”
所谓“乘数效应”就是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一 种放大机制。
①一般职能:是指每个城市所必备的职能
城市地理复习资料
![城市地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0babc56294dd88d1d26b03.png)
地科二班城市地理复习资料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1、名词解释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它是国外最重要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P23-24)大都市带( Megalopolis ):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P25)城市腹地:一般指与某城市地理位置接近,或与某城市具有密切经济联系而作为原材料、产品供应基地或重要销售市场的地区。
城市建成区: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就称为城市群。
(P27)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如省级;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如5000人;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职业构成;8、其它标准。
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答:第一、经济水平发展的区别,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品要远远高于乡村,我国在五个统筹中就提到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旨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人口素质的差异,城镇人口受教育的水平要远远高于乡村;第三、基础设施的差距,比如医院、学校等机构的设施设备上的差距;第四、生活环境的差距,这个乡村要优于城市,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就是奔着乡村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去的。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392ff761ed9ad51f01df2b0.png)
•容易使人们忽视城市非基生产性 城市“先生产后生活”导致基础设 施社会服务设施滞后。严重制约了 城市发展。
1、 按城市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特点进行分类(世界我国)
2、 按城市地貌地形条件的分类3、 按城市结构进行分类(单中心、多 中心)
4、 按城市形态进行分类(块状、带状、星状)
•1、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 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 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说明城市性 质指的是未来城市的地位、作用,未来城市的 发展的方向。 •2、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 的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 最本质的职能;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1、经济活动的两种基本类型: 农业 非农业 2、按生产活动发展顺序对经济 结构的划分: 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 业、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 外的其他行业。
部门分类只说明城市产品和劳务的 生产,不能说明这些产品和劳务的 消费在什么地方。(服务的对象是 本地、外地? 产品销售到哪里? 本地、外地?) 而城市经济活动的另一分类,基 本非基本部分划分则既包含城市产 品和劳务的生产,又包含产品和劳 务的消费。
目前实际上把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的才称为大城市
超级城市 巨城市 大都市带
500-1000万 1000-2500万 >2500万
•另一种观点认为:城市的经济活动是由基本、非 基本两部分组成的。这两部分活动的发展常常互 相交织在一起,但主动和主导的因素一般来说总 是前者。城市职能概念的着眼点就是城市的基本 活动部分。有人把城市对内、对外进行的各种生 产和服务活动都归入城市职能范畴,这是不够严 密的。
城市地理学重点2023年修改整理
![城市地理学重点2023年修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53ff7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c.png)
都市地理学重点都市地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都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都市形成进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学科。
1、研究对象:都市概念:都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聚落的一种特别形态;2、要紧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市现象进展变化的规律性。
3、要紧内容:(1)都市形成进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都市空间组织研究①都市化研究②区域都市体系的研究③都市分类研究(3)都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都市可持续进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都市地理学研究的特点(1)注重都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都市化的研究(4)注重都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5、中国都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都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都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都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都市地域1、都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聚落的一种特别形态;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
2、城镇:指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
3、城镇不同于乡村的几个特点:(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4)城镇具有电灯,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能够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养等方面查找城乡差异。
4、都市地域:亦称都市圈,与农村地域相对。
第五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第五六章城市职能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a6dd0cf1eb91a37f1115cd6.png)
离心型基本活动 向心型基本活动
•
2、非基本活动部分(Nonbasic Sector)――是为本 城市自身的需要服务的经济活动。
它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 为本市生产服务的(银行、保险、供电、水、暖,运输 、仓储等)
为本市生活服务的(商业、歌舞厅、影剧院、公园、
体育馆等)
状、组团状、星座状) 5、 按其行政等级关系 :
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 6、按城市人口规模进行分类 按城市职能进行的分类(最重要)
•
2、 按城市地貌地形条件的分类
1.滨海城市 2.三角洲平原城市 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 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 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 6.平原中腹的城市 7.高平原上的城市 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 9.中山谷地城市 10.高山谷地城市
•
注意的问题: 1)计量单位的选用:选取单位不同所得的结果不同。 2)地域单元(范围)的确定:使用不同空间尺度的城
市地域界线,结果会不同。
3)部门单元的划分:部门划分的粗细不同,所得的B/N
不同。
•
计算结果近似于实际而不等于实际 运用这一概念的主要目的是对比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里城
市B/N比的差异规律和变化趋势;以此解释、预测城市的发 展、规划城市未来,为城市职能分类、性质确定提供理论 依据。而不是要揭示基本非基本活动的实际数量。 只要研究者注意使用同样的指标、同样的城市概念、同样 的部门划分,吸取前人方法的优点,是能达到上述目的的 。
•
二、划分基本非基本部分的方法
1、普查法 2、残差法 3、区位商法 4、正常城市法 5、最小需要量法
•
1.普查法
方法: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基本 和非基本活动的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工数,进而得 到整个城市的B/N。
城市地理学PPT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城市地理学PPT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1a25c1ec5da50e2524d7ff1.png)
基本职能,也称基本活动,是指为城市以外 地区生产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非基本职能,也称非基本活动,是指为城市 本身提供货物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城市的基本活动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的基本活动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亚力山大(J.W.Alexander)将两者分别称为 “城市形成生产”和“城市服务生产”。
城市职能三要素及其评价(P119) 城市职能三要素及其评价(P119)
城市间工业职能的差异,由三个要素来反 映 (周一星:1988,1991): ①专业化部门:城市为区外服务的部门, 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②职能强度:城市工业的专门化指数,数 值越大则职能越强。 ③职能规模:城市对外服务绝对规模的大小。
第1节 城市职能的概念和分类
湛江市城市性质
1994年版: 1994年版:我国南方的重要海港和 年版 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 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以发展钢铁 和汽车工业为重点, 和汽车工业为重点,轻工业第三产 业发达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业发达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2004年版: 2004年版:粤西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年版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具有南国风光的现代化 园林式港口工业城市。 园林式港口工业城市。
第1节 城市职能的概念和分类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P109)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P109)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确定 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由 城市职能决定。 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 能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表示目标 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而城 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城市性质包含 人的主观意念。
城市职能体系的理论框架
城市职能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单个城市职能 体系的剖析。 两个重要属性 结构属性: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领域; 空间属性:社会经济活动所影响的空间范围。 三个重要特征 即等级特征、量态特征、同比特征。分别用 职能层次、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来表征。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b52d446cc7931b765ce1587.png)
E=m
BEE
BE
NBE BE
BE
(1
NBE )BE BE
(1 NBE ) m BE
m是乘数,表示基本活动职工增加一个单位,引起城市总职工的增
加量是基本职工增加的m倍。显然乘数大小和城市就业职工的基
本/非基本比率是有关系的。
城市人口(P)与城市就业职工(E)和基本职工(BE)之间也有一种乘 数关系,乘数大小也和B/N比有关:
2020/7/28
利物浦
12
正规经济、非正规经济(informal economy)
2020/7/28
13
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1.普查法
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和单位基本和 非基本活动的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工数,进而得到 整个城市的B/N。
优点: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缺点:整个调查过程非常繁琐。当城市规 模较大时,
城市在所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历史形成特点、资源情
况、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性质确定注意事项
表达城市的宏观区位意义,地域要明确; 反映城市最主要的职能,而不是罗列一般职能; 体现动态发展,而不是现状描述; 文字准确,精炼,凸显个性,弱化共性; 定位要有依据,不能人为拔高(国际城市、世界
他经过大量的对比,最后确定选取各部门序列中第5个百分位 (即第43位城市)城市的职工比重作为该部门满足本地需 要的正常比重,并称之为K值。超出K值的部分为基本活动 部分。
36个部门的K值加起来一共是37.7%。意味着美国城市当时 为本市服务的“正常的”职工比重应该在 37. 7%左右, 即 B/N约 1:0.6。
2020/7/28
5
产品、服务
城市地理学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09dbedcce2f0066f53322a6.png)
《城市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号:(2)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英文名称:Urban Geography(3)学分/学时:3/48(4)先修课程: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5)适应专业:城市规划(6)课程简介: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理学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一方面,它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另一方面,它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是学生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
这门课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①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中心地理论、核心—边缘模式、城市规模分布;②掌握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职能分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③了解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城市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绪论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四、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时为:2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
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2)分析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3)介绍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4)分析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2、教学要求【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了解】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81ffbbc960590c69ec37636.png)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城市化 城市化的新机制 1)城市化的推动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城市化的推动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2)国家区域发展重点由内地向沿海转移 3)一系列制度向市场化体制的转变 4)市镇设置标准的下降和设市设镇模式的 变化。 变化。
2、近二十年来我国城市化的新趋势、新现象 近二十年来我国城市化的新趋势、 1)城市化过程结束了大起大落,实现了持续增长, 城市化过程结束了大起大落,实现了持续增长, 进入中期加速阶段。 进入中期加速阶段。 2)城市化发展的区域重点发生转移,东部快于中西 城市化发展的区域重点发生转移, 部,南方快于北方。 南方快于北方。 3)小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升高,大城市人口的 小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升高, 实际增长率大幅度回升。 实际增长率大幅度回升。 4)城市逐步走向国际化 5)大城市已经开始了郊区化过程。 大城市已经开始了郊区化过程。 6)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的形成 7)城市内部的社会分化在扩大
2、残差法: 残差法: 先把以外地消费和服务站绝对优势的部门 作为基本部分先分出来, 作为基本部分先分出来,不再过细地区分 内部可能包含的非基本部分。 内部可能包含的非基本部分。然后从基本 活动不占绝对优势的部门职工中减去必须 满足当地人口需要的部分(大约是50%)。 满足当地人口需要的部分(大约是50%)。
3、区位商法(宏观法) 区位商法(宏观法) 全国行业的部门结构是满足全国人口需要的结构, 全国行业的部门结构是满足全国人口需要的结构, 因此各个城市必须有类似的劳动力就业结构才能 满足当地需要。低于这一比重的部门, 满足当地需要。低于这一比重的部门,城市从外 地输入产品或取得服务。高于这一比重的部门, 地输入产品或取得服务。高于这一比重的部门, 还存在基本活动部分。 还存在基本活动部分。大于全国比重的差额即该 部门的基本活动部分的比重, 部门的基本活动部分的比重,把各个部门的差额 累加,就是城市的基本部分。 累加,就是城市的基本部分。 但是它是假设国家没有外贸出口和全国各城市都 有相同的生产率和消费结构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有相同的生产率和消费结构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城市地理学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城市地理学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5ad8eacbceb19e8b8f6baa3.png)
(2)各部门的K值以及K值的和,无论在美国东 非基本部分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这也就说明,阿历克山德森统统使用第5个百分
5.最小需要量法-厄尔曼和达西1960
基本内容: •①他们认为城市经济的存在对 各部门的需要有一个最小劳动力 的比例,这个比例近似于城市本 身的服务需求,一个城市超过这 个最小需要比例的部分近似于城 市的基本部分;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本章是城镇体系规划的三大支柱理论之一,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经济活动分类
(一)部门分类 (二)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三)B\N比
占城市总数的百分比
他经过大量的对比,最后确定选取各部门序
表 6 - 1 阿 历 克 山德 森( G . A l e x an d er s o n )“ 正常 城 市” K 值 产业部 门 K1 K5 产业部 门 K1 K5
0 .6 0 .9 1 .4 2 .7 2 .1 8 .0 1 .8 0 .2 1 .1 1 .3 0 .3 2 .1 0 .7 1 .8 2 .6 1 .2 2 .1 37 .7 采 矿业 0.0 0.0 邮 电业 0. 4 建 筑业 2.6 3.5 公 用事 业 0. 6 木 材加 工、 家 具工 业 0.0 0.0 批 发商 业 0. 9 冶 金工 业 0.0 0.0 食 品零 售 商业 2. 3 金 属加 工工 业 0.0 0.0 饮 食业 1. 8 一 般机 械制 造 业 0.0 0.1 其 他零 售 商业 6. 3 电 机工 业 0.0 0.0 金 融信 用 业 1. 2 汽 车工 业 0.0 0.0 事 务服 务 业 0. 1 其 他运 输机 械 业 0.0 0.0 修 理业 0. 8 其 他耐 用品 制 造业 0.1 0.2 家 政服 务 业 1. 0 食 品工 业 0.3 0.7 旅 馆业 0. 2 纺 织工 业 0.0 0.0 其 他个 人 服务 业 1. 7 缝 纫工 业 0.0 0.0 娱 乐业 0. 5 印 刷工 业 0.5 0.7 医 疗服 务 业 1. 3 化 学工 业 0.0 0.1 教 育服 务 业 2. 2 其 他非 耐用 品 制造 业 0.0 0.1 其 他职 业 性服 务 业 1. 8 铁 路运 输业 0.2 0.4 行 政服 务 业 1. 7 汽 车运 输业 0.3 0.5 其 他运 输业 0.3 0.5 总计 28. 3 许 学强 等: 《城 市地 理 学》 , 高 等教 育 出版 社 ,1 9 9 9 年 7 月, P . 1 0 0
城市地理学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doc
![城市地理学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doc](https://img.taocdn.com/s3/m/744b2365da38376baf1faed0.png)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6.1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1.城市经济部门的划分1) 基本类型——农业,非农业2) 城市产业基本分类●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3)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4) 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2.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1) 概念:基本活动部分:为外地服务,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造收入。
离心型:工业产品、报刊向心型:购物,旅游——基本部门是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形成生产”非基本活动部分: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城市服务生产”中小学,一般商店,市政设施,部分工业——非基本部门2) 二者的关系:①基本活动是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非基本活动随基本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②相互依存,应保持适当比例。
3) 基本/非基本比率B/N(二者的比例关系)按照产品收入与劳动力计算。
一般情况下,B/N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0ec8426dd3383c4ba4cd212.png)
《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最全汇总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3、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4、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5、如何评价市带县的体制?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3、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4、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6、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3、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4、如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来解释我国的城市化?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6、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7、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8、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简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简述1949年以前中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4、评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5、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6、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城市化的差异及其主要对策。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1、简述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
2、用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312460c69dc5022abea00a1.png)
7
基本/非基本比率(简称B/N)
• 一个城市的钢铁工业,80%供给外地,20%在本城市消费, 则B/N比是4:1。
• 也可以按该部门产品从外地和从本地获得的收入来求取B/N 比。更多情况下是折合成劳动力来表示B/N。如果城市各经 济部门把从业职工划分成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即可得到整 个城市的B/N。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2020/11/18
1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 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非基本活动 • 为本城市外部需要服务的—基本活动
2020/11/18
2
基本部分的服务对象都在城 市以外,细分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如城
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 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外销售;
另一种是向心型的基本活动,例
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
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等。
2020/11/18
3
•
• 非基本活动部分细分 也有两种,一种是为 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 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 另一种是为了满足本 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 生的需要。
2020/11/18
4
城 基本经济活动 市
基本职能
经
济
活 非基本经济活动 非基本职能 动
• 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输出活动即基本活动的发展。 • 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一个地
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 • 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
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 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
称作“乘数效应”。
Bi大于0,则Bi为i部门从事基本活动的职工数。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da17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0.png)
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4)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0)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16)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 (18)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9)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0)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21)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21)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22)第十三章——城市问题 (22)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定义城镇:产业结构(非农产业为主);城镇人口集聚规模;城镇特征如:①职能(政治、经济、文化职能)、②物质形态(电灯、广场、街道、电话、影剧院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③文化价值观念等;行政地域划分(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定义城镇人口:从事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并且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①城市地域是城市或城镇作为大型的居民点和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聚集区,从不同角度认识城市地域可以得到不同的城市地域概念。
②城市地域包括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
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不同国家在空间尺度上标准不一。
实体地域:是城市功能的物质环境、设施等,是人口和各种非农活动高度密集的情况地域,即城市建成区。
功能地域:是城市或城镇组合的功能或部分功能实施所波及的地域范围。
主要有: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等。
城市地理学—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城市地理学—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44e5ccb312b3169a551a429.png)
习题
1、城市基本部分和非基本部分,B/N比 2、简述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3、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都有什么? 4、城市职能和性质的关系?
城市基本活动部分发展→城市发展 城市基本活动部分衰落→城市衰落 城市新的基本部分产生→城市复兴
目前中国有390个矿业城市,其中42个城市已成 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的基本部门衰落, 导致城市发展的严重障碍。
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1、普查法:准确、繁琐
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和单 位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 工数,进而得到整个城市的B/N比。
深圳:
城市职能:具有全国意义的综合经济特区、区域 综合交通枢纽、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港口城市、 与香港功能互补的区域中心城市、以高新技术为 先导的区域制造业生产基地,一个具有亚热带滨 海特色的现代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性质:现代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经济特区,华 南地区经济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广州:
如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工业企业、交通运输、行政机 关、大专院校、文化和科研机构及重要名胜古迹等;
非基本部门: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 的经济部门
如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市级以下行政机关和中 小学等。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4、正常城市法:
把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各部门职工构成百分比 按照大小顺序排序后,选定其中的一个城市为 “正常城市”,该城市的职工比重就是该部门满 足本地需要的正常比重,叫做K值。超出K值的部 分就是基本活动部分。
《城市职能分类》课件
![《城市职能分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8cf15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8.png)
B为城市中从事基本活动的总职工数。
优点:大大简化了区分B和N的复杂过程。适宜于若干城市进行经济结构的对比研究。 缺点:区位商法的假设只有在国家没有外贸出口和全国各城市都有相同的生产率和消费结构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对于重要的出口部 有些部门(纺织品、服装、机械、石油、日用工业品、化工产品、茶叶、大米)用全国比重去衡量城市满足本地需要的部分,显然标准就偏高了。城市之间在同一部门生产率的实际差别和消费习惯的不同(海南不需要皮衣)也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
表6-1 阿历克山德森36个部门的K值
优点:阿历克山德森在大量的城市中寻找一个所谓“正常城市”的思想颇有新意。 缺点:选用了第5个百分位,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很大程度上是经验性的决定。在实际上,具有37.7%非基本部分的所谓“标准结构”的城市,都是人口为1—5万的小城市。连他本人也为此提出疑问,这样选择出来的K值是否适合于内部交换比小城市大得多的较大城市。
思考: 美国汽车工业职工占全国的1.5%,但只有12%的城市能有这么高的比例,最高的底特律为20%,而70%的城市只有0.2%甚至更少。那么,1.5%的全国平均比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4.正常城市法(P134) --瑞典地理学家阿历克山德森
基本内容: 阿历克山德森在1956年研究美国城市经济结构时企图为各部门寻找一个“正常城市”作为衡量所有城市应有的非基本部分的标准。低于这一标准的部门,只为本地服务,在这标准以上的部分,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06城市职能分类PPT课件
![06城市职能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374cb56c175f0e7dd1375a.png)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三)区位商法(或宏观法)
马蒂拉(J.M.Mattila)和汤普森(W.R.Thompson)首 先提出这种方法,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li ei / et Ei / Et
– ei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et为城市中总职工数;
4、基本部门与非基本部门
– 有时也把以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叫做基本 部门,
– 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叫非基本部门。
6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 模日渐发展,这个城市就势不可挡地要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一)、普查法
–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和单位 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 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工 数,进而得到整个城市的B/N。
–优点: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缺点:整个调查过程非常繁琐。当城市规 模较
大时,工作量浩翰异常,如果想同时对比研究几 个城市,简直就无法靠个人的力量得到第一手资 料。
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而衰落(如采矿 城市因矿产资源的耗竭,港口城市因港湾淤塞或腹地丧 失,加工工业城市的输出产品失去竞争力等),同时却 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展起来,那么这个城市就无可挽回 地要趋向衰落。
当城市的条件发生变化,促进新的基本部分萌发时,衰 落的城市还会复兴。
7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 我国城市规划在调查基本人口时,为了简化过程也有采 用这一方法的。不过为了比较准确起见,常常是分别和 有关的主管部门共同讨论,估计出每个部分的基本/非基 本的合适比例。
地理八下第六章笔记整理
![地理八下第六章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457ab066c85ec3a87c2c574.png)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一框政治文化中心1.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例: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第二框历史悠久的古城1.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2.北京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
3.建都:蓟金元明清4.北京旧城格局:排列成棋盘状有一条通过中心,南北走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呈“凸”字轴线形——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5.著名景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世界遗产名录)第三框建设现代化大都市1.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快速路系统,将城区各个部分以及城区和郊区连在一起2.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②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第一框人多地狭1.港澳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 一国两制:一国——内地和港澳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①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②港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法①建设高层建筑②填海造地*城市建设用地与地形的关系香港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沿海及山间的平原5.人地和谐发展之路防止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第二框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1.港澳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背靠祖国大陆③资金丰富④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厂房,能源,劳动力祖国内地香港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后厂前店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框祖国神圣的领土证据:(详见书p34)①血缘亲情②地缘关系③历史文化渊源第二框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的自然环境1.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势西低东高2.气候:①温度带:热带,亚热带②类型: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多原因:夏季风<东南季风>)*西侧利用晒盐3.河流:①河流多②水量大,水能丰富,流程短最大河: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4.灾害:多地震多台风环太平洋地震带 1.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2.临太平洋,多台风6.美称:海上米仓——台湾盛产大米,蓬莱米尤为著名东方甜岛——盛产甘蔗水果之乡——盛产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之海——森林覆盖率高东南盐库——盛产盐7.台湾农产品及森林①主要农产品:水稻,茶叶,甘蔗及热带亚热带水果②盛产这些农产品的原因: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④农产品和森林主要分布在:农产品:台湾西部平原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原因:平地土壤肥沃,利于耕种森林:中部台湾山脉原因:山地适宜发展农业⑤台湾树种丰富的原因:山脉所处纬度低;山脉海拔较高第三框出口导向经济1.简要发展历史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以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2.发展工业优势:①高素质的从业人员②低成本生产③政策强力支持④便利的运输系统3.台湾工业分布①主要分布城市:台北,台中,高雄,台南最大城市最大港口城市②分布特点:集中于西部平原③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西部地形平坦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框高山,荒漠和绿洲1.概况位置面积最大的省区邻国:巴基斯坦印度,蒙古,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最多)2.自然环境位置:西北边陲地区深居内陆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水汽难以深入植被——荒漠山岭阻隔地形:三山夹两盆高山绿洲河流:内流河3.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①主要特点: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的绿洲②原因:水资源丰富4.新疆的绿洲互相之间距离遥远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利于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5.荒漠化①荒漠化最容易在绿洲边缘地区发生②人们应保护植被,防止土壤沙化,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土壤盐碱化和退化第二框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1.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夏季高温,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不利:干旱2.农业的分布: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3.农业的类型:灌溉农业3.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粱等4.特色农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5.水利设施:引水渠,灌渠,坎儿井*坎儿井的优点:①避免大量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②避免地表污染,保持水质优良③自流灌溉,不需要外加动力6.吐鲁番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种类①原因:粮食作物只能温饱,不能是农民的收入迅速增长②调整方向:缩减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而多种植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作物第三框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1.油气储量状况——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占全国的22%2.四大跨世纪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气东输⑴原因:①东西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差异大②天然气为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③科技的进步使西气东输成为可能⑵对东部的影响:①缓解东部的能源短缺问题②有益于东部的环境改善⑶一线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分类 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三、影响基本和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四、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分类
(一)部门分类 1、经济活动的两种基本类型:农业 非农业 农业活动的主体分散于广大的“面”,而服务于
举例
一个家庭的经济活动类似于一座城市经济 活动。
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得益于家庭的工资收 入――为家庭以外服务的部分。
而为家庭内部服务的部分——家务劳动 (义务劳动)不挣钱,但不可缺少,决定着 家庭是否和睦幸福,是否能维持下去,是属 于支持系统。
2. B/N的求取办法: (1)部门B/N的求取办法:
基本活动部分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城市发展的内部机制 —— 城市怎样由小到 大发展起来。 (外部机制 —— 城市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发展 而非别的地方,即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基本活动分类: 1)离心型的基本活动,例如,城市生产的
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 以外销售。 2)向心型的基本活动,例如,外地人到这 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等。
(三) B/N
1、B/N —— 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 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叫做基本/非基 本比率(简称B/N)。
基本部分是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但不言 而喻,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是相互依存的。城 市的非基本部分应该和基本部分保持必要的比 例,当比例不协调时,就会使城市这架复杂的 机器运转不正常。
城市按各经济部门本身的特点而进行的部门分类 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部门分类只能说明城市所生产的 产品和劳务的数量,不能说明这些产品和劳务的消费 在什么地方。(服务的对象是本地、外地? 产品销售 到哪里?本地、外地?) 而城市经济活动的另一分类,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的划分则既包含城市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又包含产品 和劳务的消费的区位因素。
3、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分类: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等;
第二产业:工业(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 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以外的各业都属于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内部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 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 质服务的部门; 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在大的产业部门下面,国民经济又分为若干 行业,各国的行业分类也不完全相同,中国经 济(包括城市经济)的行业分类目前分为15个 门类:
1) 农林牧渔业(一产) 2) 采掘业(二产)
3) 制造业(二产) 4) 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二产) 5) 建筑业(二产) 6) 地质勘察水利管理业(二产)
8) 批发零售贸易业(三产) 9) 金融保险业(三产) 10) 房地产业(三产) 11) 社会服务业(三产) 12) 卫生体育福利业(三产) 13) 教育文化广播影视业(三产) 14) 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三产) 15) 机关和社会团体(三产)
一个城市,如果它的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 部分的内容和规模日渐发展,这个城市就势不 可挡的要发展。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 某种原因而衰落,同时却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 展起来,那么这个城市就无可挽回地要趋向衰 落。当城市的条件发生变化,促进新的基本部 分萌发时,衰落的城市还会复兴。这是一切城 市成长发展的机制。这就是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一个城市的经济要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就要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部分。
4、衡量不同部门经济活动量的指标: 物质生产部门――产值、净产值
非物质生产部门――纯收入
货币形式的资料常常不容易收集。考虑 到所有的经济活动无不通过劳动力来进行, 城市劳动力的数量大小是城市经济的一个重 要方面。因此,劳动力在各经济部门的数量 是更加常用的衡量城市各部门经济活动量和 城市经济结构的指标,如就业岗位、就业人员 比重、居民收入等。
a. 可按该部门产品在外地和本地消费的比例 来求取。
例如:一个城市的钢铁工业,它产品的80 %供给外地, 20%在本城市消费,则钢铁工 业部门在本市的B/N 是1∶0.25,或100∶25。 b. 也可以按该部门产品从外地和本地获得的 收入来求取B/N。 c. 折合成劳动力来表示B/N 。
(二)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认为:按照服务 对象来划分,城市的经济活动是由两部分组成 的,即非基本活动部分和基本活动部分。两部 分必须保持必要的比例,否则,城市就像一台 机器一样出现运转不良。
1. 城市的基本活动——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 要服务的。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 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 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 基本活动部分。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本章是城镇体系规划的三大支柱理论之一, 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城市经济活动类型 与城市发展,国内外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的优缺 点,为城镇体系规划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 展 第二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第三节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作 业
“点”。一般要以分散聚居的形式来组织生产和生活。 非农业活动的主体必须集中于“点”而服务于
“面”。一般以集中聚居的形式组织生产和生活。
2、按社会生产活动发展顺序对经济结构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这是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 不尽一致。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第三产业 的比重越来越大,又从中划分出第四产业甚至第五产 业。
2. 非基本活动——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 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它随着基本部 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如宝鸡市政府、市人民医院、市电视台等。
非基本活动也有两种:
1)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 需要。 如银行、保险、供电、水、暖,运输、 仓储等。
2)为了满足本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所派生的 需要。 如商业、歌舞厅、影剧院、公园、体育 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