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阵列的布置及间距

合集下载

光伏组件设计倾角及间距计算

光伏组件设计倾角及间距计算

光伏组件设计倾角及间距计算1.倾角设计:光伏组件的倾角是指其所安装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上的倾斜角度。

倾角的选择是根据所在地区的纬度以及太阳能辐射情况来确定的。

光伏组件与太阳的入射角度越接近90度,太阳能转化效率越高。

根据世界各地的纬度,可将倾角分为三类:-低纬度地区(纬度小于25度):太阳能辐射较为强烈,可选择较小的倾角(一般在10度左右)来安装光伏组件,以使其能够在大部分时间内接收到最大的太阳辐射。

-中纬度地区(纬度在25度至50度之间):太阳能辐射适中,可选择与当地纬度相近的倾角来安装光伏组件,一般在20度至30度左右。

-高纬度地区(纬度大于50度):太阳能辐射较弱,可选择较大的倾角(一般在40度至50度左右)来安装光伏组件,以使其能够在较为平坦的角度上接收太阳辐射。

为了更精确地确定光伏组件的倾角,还可以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季节变化以及光伏组件的作用期限等因素。

一般来说,倾角可以通过太阳能辐射和光伏组件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来进行优化。

较小的倾角可以增加夏季的发电量,较大的倾角可以增加冬季的发电量。

2.间距设计:光伏组件的间距是指组件之间的间隔距离。

间距的设计旨在确保光伏组件之间有足够的空间来避免阴影效应,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

具体的间距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组件的尺寸:光伏组件的尺寸是确定间距的关键因素之一、组件越大,所需的间距就越大,以确保组件之间有足够的空间来避免阴影。

-地面的倾斜度:如果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在倾斜的地面上,间距需要根据地面的倾斜角度来调整。

较大的倾斜角度可能需要更大的间距来避免阴影效应。

-天气条件:一些地区可能会经常出现强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间距的设计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组件之间有足够的空间来抵抗风力和排水。

-维护空间:在光伏组件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可以方便维修和清理组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般来说,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组件间距可以根据组件的尺寸和地面的倾斜度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组件之间的横向间距一般是组件宽度的1.2到1.5倍,纵向间距一般是组件长度的1.5到2倍。

光伏阵列(太阳能电池板方阵)安装角度计算和确定

光伏阵列(太阳能电池板方阵)安装角度计算和确定

太阳能电池板方阵安装角度计算由于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它的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地增长。

利用太阳光发电就是一种使用太阳能的方式,可是目前建设一个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还是较高的,从我国现阶段的太阳能发电成本来看,其花费在太阳电池组件的费用大约为30~40%,因此,为了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如何选取太阳电池方阵的方位角与倾斜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方位角太阳电池方阵的方位角是方阵的垂直面与正南方向的夹角(向东偏设定为负角度,向西偏设定为正角度)。

一般情况下,方阵朝向正南(即方阵垂直面与正南的夹角为0°)时,太阳电池发电量是最大的。

在偏离正南(北半球)30°度时,方阵的发电量将减少约10%~15%;在偏离正南(北半球)60°时,方阵的发电量将减少约20%~30%。

但是,在晴朗的夏天,太阳辐射能量的最大时刻是在中午稍后,因此方阵的方位稍微向西偏一些时,在午后时刻可获得最大发电功率。

在不同的季节,太阳电池方阵的方位稍微向东或西一些都有获得发电量最大的时候。

方阵设置场所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例如,在地面上设置时土地的方位角、在屋顶上设置时屋顶的方位角,或者是为了躲避太阳阴影时的方位角,以及布置规划、发电效率、设计规划、建设目的等许多因素都有关系。

如果要将方位角调整到在一天中负荷的峰值时刻与发电峰值时刻一致时,请参考下述的公式。

至于并网发电的场合,希望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来选定方位角。

方位角=(一天中负荷的峰值时刻(24小时制)—12)X 1$ (经度-116)10月9日北京的太阳电池方阵处于不同方位角时,日射量与时间推移的关系曲线。

在不同的季节,各个方位的日射量峰值产生时刻是不一样的。

2.倾斜角倾斜角是太阳电池方阵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并希望此夹角是方阵一年中发电量为最大时的最佳倾斜角度。

一年中的最佳倾斜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有关,当纬度较高时,相应的倾斜角也大。

但是,和方位角一样,在设计中也要考虑到屋顶的倾斜角及积雪滑落的倾斜角(斜率大于50%-60%)等方面的限制条件。

典型屋顶光伏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

典型屋顶光伏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

相对湿度为 7 % , 7 年平均总降水量为 12. r 年 195 m, a
平 均 阴 天 日数 为 25 1天 , 平 均 日照 时 数 为 3. 年 14 . 18 3小时 , 降雪 日数 少 , 均仅 为 1. 年 平 13天。气 候状况如表 1 所示 。

用。控制器的作用是使太 阳能发电系统始终处于最
1 光伏发 电系统 组成
太 阳能 光 伏 发 电原 理 是 利 用 半 导 体 的 光 电效
应, 当带负电的 N型半导体和带正电的 P型半导体 结 合在 一起 时 , 触 面就会形 成 电势 差 , 接 成为太 阳能
电池 。太 阳光 照 射 到 P—N结 后 , 导 体 中 的 空穴 半 由 N区向 P区移 动 , 电子 由 P极 区 向 N区移 动 , 形 成 电流。太 阳能光 伏 发 电系统 由太 阳能 电池 板 、 控
行计算 , 单串太 阳能电池的个数为 :
= = ., 84 取整 9 单串功率 =电池 板功 ,
率 x个数 , 单串功率为“ 7 X 15 9=17 W, 55 按场地可
布置 10块 太 阳能 电池 板 , 2 8 共 0路 。
目 , 前 高效单晶硅太 阳能电池的光 电转换效率 2 5 直流 柜配 置 . 可达 2 % , 0 大批量生产的单晶硅太 阳能 电池的光 电 光伏直流配 电柜 主要应 用在光 伏 电站 , 用来 转换效率也已达 1%以上。设计可选用 S P 4 D— P一 15 型 电池 组件 。S 7W D—P P一15 型 电池 组 件 典 7W
5 OA .3
3 .6 V 5 DC 5 0 1 n 3 0 V, mi 1 4%
组件发 电效率 叼
重 量 尺 寸

10MWp大型光伏电站方案

10MWp大型光伏电站方案

10兆瓦太阳能电站方案10 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推荐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将系统分成10个1兆瓦的光伏并网发电单元,分别经过0.4KV/35KV变压配电装置并入电网,最终实现将整个光伏并网系统接入35KV中压交流电网进行并网发电的方案。

本系统按照10个1 兆瓦的光伏并网发电单元进行设计,并且每个1兆瓦发电单元采用4台250KW并网逆变器的方案。

每个光伏并网发电单元的电池组件采用串并联的方式组成多个太阳能电池阵列,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入光伏方阵防雷汇流箱后接入直流配电柜,然后经光伏并网逆变器和交流防雷配电柜并入0.4KV/35KV变压配电装置。

(一)太阳能电池阵列设计1、太阳能光伏组件选型(1)单晶硅光伏组件与多晶硅光伏组件的比较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具有电池转换效率高,商业化电池的转换效率在15%左右,其稳定性好,同等容量太阳能电池组件所占面积小,但是成本较高,每瓦售价约36-40元。

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效率高,转换效率略低于单晶硅,商业化电池的转换效率在13%-15%,在寿命期内有一定的效率衰减,但成本较低,每瓦售价约34-36元。

两种组件使用寿命均能达到25年,其功率衰减均小于15%。

(2)根据性价比本方案推荐采用165W P太阳能光伏组件,全部为国内封装组件,其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2、并网光伏系统效率计算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总效率由光伏阵列的效率、逆变器效率、交流并网等三部分组成。

(1)光伏阵列效率η1:光伏阵列在1000W/m2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组件的匹配损失、表面尘埃遮挡损失、不可利用的太阳辐射损失、温度影响、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取效率85%计算。

(2)逆变器转换效率η2: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5%计算。

(3)交流并网效率η3:从逆变器输出至高压电网的传输效率,其中主要是升压变压器的效率,取变压器效率95%计算。

光伏组件倾角和阵列间距的多因素综合计算方法

光伏组件倾角和阵列间距的多因素综合计算方法

光伏组件倾角和阵列间距的多因素综合计算方法叶任时;刘海波;李德;曾杰;苏毅【摘要】The reasonable determination of the angle and array spacing of PV station module is cru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generation benefit. By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n the multiple factors of the annual shadow loss, the amount of DC cable, DC cable loss and the land occupied by the PV plant, a kind of integrated computing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angle and array spacing of the modules is presented for pursuing the maximum efficiency. Besides the increase of the generation capacity, the compact design of PV power station is realized, which saves the area covered by PV power generation unit per MW and increases the land utilization rate.%合理确定光伏电站组件的安装倾角和阵列间距,对提高光伏电站发电效益至关重要。

综合考虑了组件全年运行时间内的阴影损耗、光伏发电单元直流电缆用量、直流电缆线损、光伏阵列占地面积多因素,提出了一种确定组件的安装倾角和阵列间距综合的计算方法,以追求发电效益最大化。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施工概要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施工概要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班级 10级光伏发电(1)班专业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学号: 1003030116姓名:李约指导教师:查国君提交日期: 2012 年 11月 21 日课程设计成绩:目录摘要 ........................................................................................................................................... . (1)第一章绪论 ........................................................................................................................................... (2)1.1新余市地理情况及基本气象 . (2)1.2光伏并网系统简介及组成 . (2)1.3并网光伏系统工作原理介绍 . (4)1.4设计原则 (4)第二章并网光伏系统的设计 . (6)2.1 太阳能光伏组件选型 . (6)2.2 并网光伏系统效率计算 . (7)2.3 倾角设计 (7)2.4 方位角设计 (8)2.5 太阳能光伏阵列的布置 . (9)第三章光伏并网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 . (10)3.1 原料供应 (10)3.2 工程施工方案 (10)3.3 土建设计 (10)3.3.1 5MWp 光伏电站围墙设计 (10)3.3.2 方阵支架基础设计 . (11)3.3.3 支架材料选型 . (12)3.3.4 支架规格及设计参数 . (13)3.3.5 计算太阳电池方阵间距和光伏电站占地 . (14)3.3.6 太阳电池组件组件排布方式为: . (15)3.4 支架强度计算 (15)3.5 系统接入电网设计 . (18)3.5.1重要单元的选择 . (18)3.5.2监控装置 (19)3.5.3环境监测 (20)3.6 电站防雷和接地设计 . (20)附录: ....................................................................................................................................... .. (22)心得体会 ........................................................................................................................................... (23)参考文献: ....................................................................................................................................... (24)摘要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

光伏电站的阵列布局优化与性能评估

光伏电站的阵列布局优化与性能评估

光伏电站的阵列布局优化与性能评估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设施,由于其清洁、可再生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地的关注和推广。

光伏电站的阵列布局是影响发电效率和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从优化阵列布局和性能评估两个方面探讨光伏电站的相关技术。

一、光伏电站的阵列布局优化光伏电站的阵列布局直接关系到光的收集和能量转换效率。

合理的阵列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能力。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阵列布局类型:1. 单轴和双轴跟踪系统:单轴和双轴跟踪系统是两种常见的阵列布局方式。

单轴跟踪系统通过水平或倾斜旋转跟踪太阳的运动,以确保光板始终面向太阳,最大化光的接收。

双轴跟踪系统可以水平和垂直旋转,进一步优化太阳辐射的接收。

2. 固定角度布局:固定角度布局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光伏电站布局方式之一。

光板以固定的角度安装在地面或屋顶上,以最大程度地接收太阳辐射。

这种布局适用于地域特点较为相似的地区。

3. 多级布局:多级布局是一种利用不同角度安装光板的方式,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光能。

通过设置不同角度的光板层级,可以提高光的收集效率,尤其适用于高纬度地区。

4. 集中式布局:集中式布局是一种将光能聚焦在一点上的布局方式。

通过使用透镜或反射器将光聚集在太阳能电池上,可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然而,这种布局需要精确的光学设计和高昂的成本投入,适用性有限。

光伏电站的阵列布局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强度、成本和效益等因素。

通过使用数学模型和仿真软件,可以对不同布局方案进行模拟和评估,确定最佳的阵列布局。

二、光伏电站的性能评估光伏电站的性能评估是为了测量和评估其发电效率和能量输出。

以下是常见的光伏电站性能评估指标:1. 发电功率和发电效率:发电功率是指光伏电站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电能,通常以千瓦或兆瓦为单位。

发电效率是指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是衡量光伏电站性能的重要指标。

2. 太阳能辐射利用率:太阳能辐射利用率是指光伏电站吸收和利用太阳辐射的效率。

光伏阵列选址与布局优化

光伏阵列选址与布局优化

光伏阵列选址与布局优化光伏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光伏发电系统的选址与布局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光伏阵列选址与布局优化的基本原理,包括选址因素、评价指标以及优化方法。

一、选址因素在进行光伏阵列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太阳辐射条件:太阳辐射是光伏发电的基础,因此选址时要考虑辐射条件的优劣。

2. 土地条件:选址时需要考虑土地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和地形等因素,确保太阳能板能够固定在地面上。

3. 面朝方向:光伏阵列的面朝方向应尽量朝向太阳,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辐射。

4. 阴影遮挡:避免附近建筑物或林木对光伏板产生阴影,避免影响发电效率。

二、评价指标在进行光伏阵列选址时,可以用以下指标来评价选址的优劣:1. 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强度反映了光伏发电的潜力。

辐射强度越高,发电效果越好。

2. 阴影覆盖率:计算阴影覆盖率的百分比,避免阴影对发电系统的影响。

3. 地形适宜性:考虑地面平坦度、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合光伏阵列的土地。

4. 就近接入电网条件:优先选择距离电网接入点近、电网稳定的区域,降低电网建设成本。

三、优化方法为了优化光伏阵列的选址与布局,可以采用以下优化方法:1. GIS技术辅助选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各类数据集成到地图上,综合考虑各因素进行选址分析。

2. 多目标优化方法:考虑多个指标的优化问题,可以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如遗传算法、模糊优化等,找到一个平衡的解决方案。

3. 三维模拟技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选址和布局方案,通过模拟分析不同方案的效果,选择最优方案。

4. 人工智能算法: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对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和分析,找出最佳的选址和布局方案。

综上所述,光伏阵列选址与布局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和指标。

通过合理的选址和布局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光伏电站光伏阵列间距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光伏阵列间距计算方法
采 用 同 定 式 安 装 方 式 的 光 伏 阵 列 ,会 有 方 位 角 和 倾 斜 角 的 概 念 我 同 光 伏 发 电 没 备 一 般 为 正 南 朝 向安 装 。 受 场 所 限 制 时 ,方 位 角 会 有 所 调 整 但 幅 度 不 会 太 大 。倾 斜 角 指 的 是 光 伏 阵 列 与 地 面 之 间 的 夹 角 .最 理 想 的 倾 斜 角 要 使 太 阳 能 电 池 年 发 电 能 量 尽 可 能 大 ,而 冬 季 干f1夏 季 发 电 能 量 差 异 尽 可 能 小 。 一 般 取 当 地 纬 度 或 当地 纬 度 加 减 几 度 作 为 光 伏 阵 列 安 装 的倾 斜 角 。 3 光 伏 阵 列 间 距 计 算
计 算 光 伏 阵 列 『H】距 一 般 选 择 以 冬 至 日光 伏 阵 列 有
效 发 电 时 间 (9时 一 15时 )内 不 发 生 遮 挡 为 准 。 原 因 是 冬 至 日太 阳 高 度 角 最 小 ,光 伏 阵 列 阴 影 最 大 ,在 冬 至 日 光 伏 阵 列 不 发 生 前 后 排 遮 挡 ,则 全 年 其 他 日期 都 小 会 发 生 遮 挡 。 冬 至 日赤 纬 角 为 一23。26 。时 角 选 择 45。或 一 45。,即 9时 或 15时 时 不 发 生 遮 挡 。
式 中 — — 太 阳 高 度 角 ; — — 地 纬 度 ;
6— — 赤 乡 角 ; f— — 州。角 (4)太 阳 方 位 角 阳 方 位 角 是 指 太 阳 光 线 在 地 平 面 的 投 影 与 地 午 线 的 夹 角 ,可 近 似 看 作 是 竖 立 在 地 面 上 的 直 线 太 阳 光 的 影 与 正 南 方 的 夹 角 。 太 阳 方 化 角 的 计 算 公 式 为

光伏设计知识点

光伏设计知识点

光伏设计知识点光伏设计是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用户需求,进行对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确保光伏发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稳定高效地转换太阳能为电能。

下面将介绍几个光伏设计的重要知识点。

一、光伏组件选型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在选型时需要考虑组件的功率、效率、温度特性、可靠性以及成本等指标。

常用的光伏组件有多晶硅和单晶硅组件,选择适合的组件类型是光伏设计的关键。

二、光伏阵列布局光伏阵列是由多个光伏组件组成的电池组,其布局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空间利用率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布局时需要考虑阵列的朝向、倾角以及间距等因素。

常见的布局方式有平面布局和斜面布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布局方式。

三、逆变器选择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

在选择逆变器时需要考虑其功率适配性、效率、可靠性等因素。

还需要根据系统的容量和负载需求确定逆变器的数量和型号,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四、电缆与配电系统设计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电缆和配电系统是将电能从光伏阵列传输到用户用电设备的关键部分。

在设计电缆和配电系统时需要考虑电缆的导电能力、防水、耐候等性能,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同时还需要合理设计电缆的布线和配电系统的总线结构,满足用电设备的功率需求。

五、防雷与维护光伏发电系统常常面临雷击和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防雷措施。

合理规划避雷装置和接地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定期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测也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光伏设计作为一门专业的设计领域,需要设计人员具备光伏发电技术和相关知识的背景和经验,能够灵活运用设计方法和工具,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光伏发电系统。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光伏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清洁的能源。

光伏电站的精细化设计最佳倾角及间距的优化计算

光伏电站的精细化设计最佳倾角及间距的优化计算

光伏电站的精细化设计最佳倾角及间距的优化计算太阳能电池板的倾角直接影响到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太阳能电池板的倾角越接近太阳高度角,发电效率就越高。

优化计算最佳倾角的方法包括:-地理特性分析:根据地理位置、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确定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范围。

-太阳辐射研究:通过测量或使用气象数据,确定各个时间段的太阳辐射强度,以及太阳光的入射角度。

-倾角调整: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和太阳辐射强度,计算出每个时间段最佳倾角,以优化发电效率。

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间距也会影响到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适当的间距可以避免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相互阴影,减少光伏系统的损失。

优化计算间距的方法包括:-阳光分析:通过太阳移动轨迹的研究,确定阴影的形成和位置。

-场地特性研究:确定光伏电站场地的地形、环境特点和使用要求等因素。

-模拟计算:通过建立光伏电站模型,结合阳光分析和场地特性,进行模拟计算,以确定最佳间距,以及最小化阴影影响。

3.综合考虑在进行光伏电站的精细化设计时,最佳倾角和间距的优化计算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和效益:倾角和间距的优化计算需要在保证发电效率提高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场地利用率:确定最佳倾角和间距时,需要考虑光伏电站的场地利用率,以及在有限的场地内能够布置的太阳能电池板数量。

-技术和设备要求:光伏电站的倾角和间距的优化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太阳能电池板技术和设备要求进行调整。

总之,光伏电站的精细化设计需要通过最佳倾角和间距的优化计算,以达到提高发电效率和收益的目的。

在进行优化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投资成本、场地利用率和技术要求等因素,以实现光伏电站的最佳设计。

固定光伏方阵不遮挡间距计算

固定光伏方阵不遮挡间距计算

-23.5度45度33.55度1640毫米2行30度600毫米
4834.079毫米太阳能电池方阵间距:冬至日太阳赤纬角:上午9:00太阳时角:当地纬度:单片组件高度:组件安装倾角说明:
1:当光伏电站功率较大时,需要前后排布置太阳能电池方阵,一般确定原则为冬至日当天早9:00至下午3:00太阳能电池方阵不应被遮挡。

2:本小工具根据理论计算固定光伏方阵保证前后排不遮挡所需的最小间距。

3:适用地点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赤纬角、上午9:00太阳时角为默认值,无需更改)。

参数输入
计算结果
组件行数:组件前缘距地面高度:。

如何确定太阳能组件的间距

如何确定太阳能组件的间距

如何确定太阳能组件的间距呢?在太阳能光伏设计中,电池阵列的布置非常重要。

阵列件的距离对电站的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非常重要,错误的安装会导致后排的太阳光被前排遮挡。

一般确定原则为冬至当天的9:00至下...在太阳能光伏设计中,电池阵列的布置非常重要。

阵列件的距离对电站的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非常重要,错误的安装会导致后排的太阳光被前排遮挡。

一般确定原则为冬至当天的9:00至下午3:00,太阳能方阵不应被遮挡。

图1所示为太阳能电池方阵前后间距的计算参考。

太阳能电池方阵间距D,可以从面4个公式求得:D=LcosβL=H/tanαα=arcsin(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β=arcsin(cosδsinω/cosα)首先计算冬至上午9:00太阳角度和太阳方位角。

冬至时纬度角δ是-23.45°,上午9:00的时角ω是45°,于是有:α=arcsin(0.648cosΦ+0.399sinΦ)β=arcsin(0.917×0.707/cosα)求出太阳高度角α后和太阳方位角后,即可求出太阳光在方针后面的投影长度L,再将L折算到前后两排方阵之间的垂直距离D:D=Lcosβ=Hcosβ/tanα例如:北京地区纬度Φ=39.8°,太阳能电池方阵高2m,则太阳能电池方阵的间距为(取δ=-23.45°,ω=45°)α=arcsin(0.648 cosΦ+0.399sinΦ)=arcsin(0.498-0.255)=14.04°β=arcsin(0.917×0.707/cosα)=42.0°D=Hcosβ/tanα=2×0.743/0.25=5.94m/geometric/2081.html天津红桥区经纬度经度117.15 纬度39.175度H=sin5°L=0.087 2=0.174 cos5 L=0.985 2=1.99α=arcsin(0.648cos39.17=0.775+0.399sin39.17=0.632)=arcsin(0.5022-0.252=0.25)=14.478°β=arcsin(0.917×0.707/cosα=0.968)=0.67=42.067°D=Hcosβ/tanα=0.174×0.743/0.26=0.497m10度H=sin10°L=0.174 2=0.347 cos10 L=0.985 2=1.97α=14.478β=42.067D=Hcosβ/tanα=0.347×0.743/0.26=0.992m15度H=sin15°L=0.259 2=0.518 cos15 L=0.966 2=1.93α=14.478β=42.067D=Hcosβ/tanα=0.518×0.743/0.26=1.48m20度H=sin20°L=0.342 2=0.684 cos20 L=0.940 2=1.89α=14.478β=42.067D=Hcosβ/tanα=0.684×0.743/0.26=1.95m25度H=sin25°L=0.423 2=0.845 cos25 L=0.906 2=1.81D=Hcosβ/tanα=0.845×0.743/0.26=2.41m。

坡地光伏电站光伏方阵间距设计_唐亚杰

坡地光伏电站光伏方阵间距设计_唐亚杰

江苏电机工程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气候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缓解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利用太阳能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光伏发电,即通过一系列电气设备将太阳能转换为稳定的电能输送到电网或用户。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旨在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鼓励支持光伏发电站的开发与建设。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成本的逐渐下降,利用闲置山地、丘陵等资源开发建设光伏电站同样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上进行光伏电站建设时,因其地形多变、坡面较多,若全部进行土地平整,平整难度及土方量均较大,将增加工程造价并对原有地形地貌造成破坏。

最佳方案是因地制宜、简单处理、依地势而建,利用不同朝向的坡面安装光伏组件。

在施工安装过程中,若光伏阵列间距偏小,则会导致前排组件与后排组件之间产生阴影遮挡,根据光伏组件的特性,组件被遮挡后性能将产生明显变化甚至损坏,并导致各自所在组串产生电压及电流差异,增加光伏阵列不匹配度,降低阵列发电量,从而影响到整个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及运营安全[1];若间距偏大,则会造成光伏阵列占地面积增加,降低场地使用率或使装机容量减小,同样影响到光伏电站的经济效益。

为研究如何在复杂地形上合理地布置光伏阵列,文中通过三维建模方式,分析推导不同朝向的坡面上固定式光伏阵列间距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应用分析。

1组件安装倾角设计光伏组件安装倾角的设计是光伏阵列布置首先需要确定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光伏阵列的发电量,也直接影响到光伏阵列间距的设计。

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当光伏组件以最佳倾角安装时,该区域组件表面全年所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将达到最大值,光伏阵列的输出电量即达到最大值。

但在光伏电站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各种因素。

根据项目整体经济评价,确定一个合理的组件安装倾角。

选定光伏电站的站址后,应选择站址所在地附近有太阳辐射长期观测记录(10a 以上)的气象站作为参考气象站[2],利用其太阳辐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工程代表年数据,以此作为安装倾角设计的基础数据。

各类光伏电站光伏阵列间距设计方法汇总

各类光伏电站光伏阵列间距设计方法汇总

各类光伏电站阵列间距设计方法汇总1)太阳位置太阳的位置在地平坐标系中,通常有太阳高度角、方位角表示,计算方法如下:arcsin(sin sin cos cos cos )αϕδϕδω=+arcsin(cos sin /cos )βδωα=为α太阳高度角;β为太阳方位角,ϕ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赤纬角;ω为时角。

图1 北京市太阳轨迹图冬至日真太阳时09:00(或15:00)时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是计算光伏阵列间距的基础数据。

冬至日太阳在北回归线,δ为-23.45°,09:00时的ω为-45°(下午为正),此时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可有下式表示:arcsin(0.648cos 0.399sin )αϕϕ=-, )cos /648.0sin(arc αβ-= 。

由太阳的方位角、高度角和建筑物高度可以确定影子的长度。

假设一根细棒高度为单位高度,将影子分为南北和东西两个分量,即得出影子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阴影系数。

αβR tan cos S -N = αβR E-W tan sin = 2)混凝土平整屋面光伏阵列间距设计《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中给出平整场地光伏阵列不被遮挡的阵列中心间距计算公式:φφθθtan 4338.0707.04338.0tan 707.0sin cos D -++=L L式中:L 为阵列斜面长度,θ为组件倾角,φ为项目所在地纬度。

光伏阵列中心间距为阵列斜面投影1D 与间距2D 之和,221D cos D D D +=+=θL ,阵列间距示意图如图3。

间距2D 可用阴影系数表示,h αβh R D N-S ⨯=⨯=tan cos 2。

图1 光伏阵列间距示意图3)平铺屋面光伏阵列间距当彩钢瓦屋面、陶瓷瓦屋面的光伏组件采用沿屋面自然坡度平铺的安装方式,前后排组件不存在阴影遮挡,因此无需考虑阴影遮挡问题,可适当设置500-600mm宽的检修通道方便维护。

4)南北坡屋面光伏阵列间距类型一:当建筑坐北朝南,屋脊为正东西走向,建筑的方位角为0°。

光伏桩间距

光伏桩间距

光伏桩间距光伏桩间距是指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架上时,桩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的大小对于光伏系统的性能和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光伏桩间距的重要性、如何确定合适的间距以及如何优化光伏系统。

一、光伏桩间距的重要性1.1 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支架和桩固定在屋顶或地面上,因此,光伏桩间距会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

如果桩之间的距离太小,将导致支架数量增加,增加安装成本;如果桩之间的距离太大,则会降低支架刚度,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变形或断裂。

1.2 影响光伏系统发电量除了影响安装外,光伏桩间距还会直接影响到光伏系统发电量。

一般来说,合适的桩间距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板受到阳光照射的面积,从而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量。

但是,如果桩之间的距离过大,则会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受到阴影遮挡,从而降低光伏系统的发电量。

1.3 影响光伏系统的经济效益光伏系统的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收益与投资成本之间的比率。

合适的桩间距可以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反,如果桩之间的距离过大或过小,则会降低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进而影响经济效益。

二、如何确定合适的光伏桩间距2.1 根据太阳能电池板尺寸确定桩间距太阳能电池板尺寸是确定桩间距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板越大,则需要更多支架和更大的桩间距。

因此,在选择太阳能电池板时需要考虑其尺寸,并根据其尺寸来确定合适的桩间距。

2.2 根据地面或屋顶空间面积确定桩间距除了太阳能电池板尺寸外,地面或屋顶空间面积也是确定桩间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地面或屋顶空间有限,则需要更大的桩间距;如果空间较大,则可以适当减小桩间距。

2.3 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确定桩间距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也是确定桩间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需要更小的桩间距以防止太阳能电池板受到风雪侵袭;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需要更大的桩间距以提高通风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