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人物访谈
Company Logo
历史:近处失明 15 .从被采访者王开岭答问的内容来看, 文章开头,记者提出了哪两个问题?(6分) ①谈谈您对历史的理解。(谈谈您的历史观。 或您认为历史的内涵/实质/本质是什么?) ②您觉得历史对当代有什么用处?(您觉得 当代年轻人为什么要了解历史?或了解历史 有什么意义?等)(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Company Logo
一、知识清单——文体常识
访谈常识
• 1.访谈对象: 具有话语权(见解正确、独到、深刻) 的杰出人物、明星人物或其他公众人物。 • 2.访谈内容 时政热点、焦点或其它公众关注的问题。 • 3.访谈目的:展示人物重大成就、独到 见解、成长经历、品德修养等。
Company Logo
寂寞出学问
19.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 方面作了倡导? (6分) ①治学精神方面,要有对学问 热爱; ③治学环境方面:媒体与学者应当形成良 性关系,要弘扬学术精神,学术成果而不 是学者的私生活。(5分)
寂寞出学问
20.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 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6分) ①媒体过分关注会影响学者静心求实; ②媒体过分关注学者的私生活会影响它们恰当地宣 传学者的学术成果: ③学者在与媒体互动中不能守住学术界限,降低了 学术影响。
Company Logo
二、访谈的阅读及考查要求
• 1.阅读方法: 将提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读。先读 提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 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2.考查内容 ⑴把握主题; ⑵理清线索; ⑶归纳主要内容; ⑷分析访谈技巧; ⑸评价访谈效果。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记者工作技能
记者工作技能
1. 新闻写作能力
- 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格式
- 能够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事实
- 熟练运用新闻写作的六大要素: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和如何
2. 采访技巧
- 良好的沟通和倾听能力
- 准备充分的采访提纲
- 掌握提问技巧,引导受访者回答关键问题
- 保持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偏见
3. 新闻敏锐度
- 具备发现新闻线索的眼光
- 能够及时发现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 对新闻价值有准确的判断力
4. 调查研究能力
- 熟练搜集和核实信息的方法
- 具备数据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 勤于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5. 时事常识和专业知识
- 了解所报道领域的基本知识
- 持续关注时事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动态 - 具备一定的法律、伦理等相关知识
6. 媒体运作知识
- 了解新闻传播的途径和规则
- 熟悉所在媒体机构的编采流程
- 具备一定的新媒体运营和营销意识
7. 职业操守
- 坚持新闻工作的客观公正原则
- 珍视新闻自由,维护新闻尊严
- 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自律自重。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能(一)培训目标:1.懂得采访的根本要素.2.控制采访现实操纵一:若何选择信源,擅长获取采访机遇.3.懂得提问的方法,学会若何提问. 培训过程:一.采访的两大要素:好奇和疑惑1.好奇是获取消息线索的源泉,是收集更多消息事实和深刻事实本质的动力.2.疑惑是获取消息线索和深刻报导的须要,更是包管消息精确.客不雅的须要.二.若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1.依据主题肯定信源事实性采访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二级信源:查询拜访者.查询拜访陈述.威信机构.当局组织.官员评论性采访一级信源:官员二级信源:专家.学者三级信源:通俗人剖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2.信源和采访的陷阱:不成靠的消息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疏忽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好处而接收采访;为了小我出风头;一面之词)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遇1.什么样的人轻易接收你的采访?——闲人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端有点畏惧并且很难.但是经由接洽,平顺地起动,打旌旗灯号灯.换挡,控转偏向盘,检讨内心器,变得天然.假如你会怕接近生疏人,他们就很可能会谢绝答复.“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2.若何说服:1.组织上的安插,最大!!2.找中央人介绍3.德律风.写信或其他门路暗示他“你不接收我的采访是你的损掉”(留意立场)做足功课,看看本来的采访记载,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致是什么??)四.若何提问㈠提问的分类:1.凋谢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归纳综合.广泛.规模较大的问题,对答复的内容限制不严厉,给对方以充分自由施展的余地.如许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经常应用于访谈的开首,可缩短两边心理.情感距离,但因为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是指比较具体.明白.规模较窄的提问,请求对方答复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冲破,经常应用于深刻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迟钝,要留意提问的角度和口吻.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答复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当争夺从被采访者那边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宜的描写或说明“怎么回事”“怎么会是如许”最好的提问应当是“闭合式”和“凋谢式”很好的联合:(1)记者采访程度高下的试金石.(2)善问才干取得有消息价值的材料.(3)善问能进步采访效力㈡提问的方法1.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直言不讳,清洁利落,一般实用于一是记者熟习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硕的干部.学者;三是有工作的同伙.2.侧问.也叫径直法.记者提问从正面入手,经由径直,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比较合适于不擅长谈话的采访对象.比方先从气象.配合兴致等谈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3.反问 .又称激将法.采访对象因为某方面的原因,不肯意答复,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虑,不答复不成.这种情势罕有于谦逊不想谈.有挂念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4.追问.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内情毕露”,“打破沙锅问到底”.㈢提问的留意点1.问话方法不要让信源觉得重要,说服对方跟你谈天;2.问相干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大众关怀的问题3.问愚蠢的问题(多半被采访者同意跟一个愚蠢的和懂得情形的记者攀谈,而不肯跟一个自作愚蠢的人或傻瓜攀谈);4.提的问题要让被采访者觉得你是公平的5.提的问题要设法触发被采访者的声誉感和骄傲感;要让信源觉得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社会影响和威信,觉得他是作为专家被采访的;要让信源觉得他在为社会大众事业办事;6.要让被采访者觉得,他不答复你的问题,有损于他的大众形象;要让被采访者觉得在蔓延公理;要让被采访者感到到他的看法对大众很重要;7.在采访中发明新的问题:发明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明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遮蔽的问题.记者要有充分的预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被采访者不肯意同不熟习情形的或愚昧的人评论辩论深邃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趣话来.㈣提问的次序:1.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分列,以防在采访中忘却了问题; 2.按问题重要性分列,以防采访时光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3.令采访者小我为难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记者与被采访者已经树立了某种互相信赖的关系.(即使在这个时刻,被采访者决议终止采访,记者也已经获得了所须要的根本重要信息).㈤采拜访题的设计:你的读者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被采访者同意答复什么样的问题;最新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大众最感兴致的事实?问题要简短.直截了当.具体;不要提隐约.抽象.概念性的问题.问题越具体.越能获得具体的数字.事实;不问糟蹋时光的无意义的问题;不问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不问令被采访者为难或显示他愚昧的问题不要问有成见或成见的问题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能(二)培训目标:1.懂得什么是采访,采访要留意哪些要素.2.懂得根本的采访手段.培训过程:一.什么是采访采访,是为汇集消息素材而进行的查询拜访研讨运动,是消息写作的前提和基本,是以也是消息工作者必须娴熟控制的根本功.实行消息采访的具体情势,要因人因事而异,手段要不竭变换,形形色色.笔者以为,记者在采访中要留意以下三个方面的技能或艺术.1.奇妙发问提问是记者应用频仍的一种采访方法,提问得当会使采访运动事半功倍,还可融洽两边情感,创造一种优越的采访氛围.相反,假如记者东拉西扯,不着边沿,势必给采访带来阻力,甚至使对方产生腻烦情感,闭口不语.掌控主题.为确保采访的成功,记者要自始至终遵守采访主题进行发问,让对方在答复中尽量削减题外话.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答复或谈话要奇妙实时地加以禁止,不要形成问不合错误题的局势. 2.验证求实在采访中经常碰到一些掌控不准的事实或情节,这时就须要记者在提问中核试验证.但这种验证必须天然,奇妙,最好在对方不知不觉中进行,不要把一大堆问题一会儿都摆出来,让对方无从答起.有经验的记者碰到这种情形时本身心中稀有,依据提问的过程.氛围与情形,适可而止地一一进行验证.二.根本的采访手段所谓“全感采访”,就是记者深刻现场,用眼.耳.鼻.舌.身的全体感官,经由过程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消息事宜.场景.人物进行周全的懂得.应用“全感采访”不但可以获得消息事宜及人物运动的根本情形,还可以捕获消息事宜.人物形象.运动情节,甚至能透视出人物崇高的思惟境界.深刻现场是“全感采访”对记者的起码请求,也是“全感采访”的基本.但深刻现场仅仅是第一步,症结是现场感触感染.就是说,记者要在现场进行全方位的感触感染.充分调动听体的各类感到器官,进行懂得.体验.不雅察.搜刮.剖析,以此往返复复兴人或事物的神志.质地与质感,以便在文稿中更真实地再现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重复比较是消息记者在采访运动中经常应用的采访手段.为了采访到“政治上有效的,为大众所留意的,涉及最急切的”(列宁语)消息素材,记者要边采访边比较,经由过程比较肯定重点,不竭深化采访,以此来捕获更新颖.更重要.更具思惟性.指点性和重要性的消息素材.是以,比较的重点重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比政治上的重要性.一般采访都邑发明许很多多的消息素材,这时记者就要充分进行联想比较.起首用政治尺度比一比这些素材中,哪些素材或问题分量重,甚至能在社会上引起反应或震撼.有时也可将本次采访与曩昔采访中发明的邻近或相反的素材进行比较,以便从中发明分量较重或政治性较强的重大题材.比受众的广泛性.这种比较方法的原则,就是以宽大群众关怀的核心.热门.难点.新点的广泛性为尺度来进行比较,以便采访发明受众存眷度比较高的消息素材.比时效上的接近点.消息采访除了突发事宜和会议之外,一般不是当日产生当日采访的.是以,采访中必须时刻留意捕获时效上最新.比来的消息素材,经由过程比较,弃旧图新.须要时,也可以时效上的最新素材为由头,然后采访新近事宜或汗青事实,使之组成消息.这种以最新时效为由头的采访办法,往往可使汗青事宜起逝世复生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能(三)培训目标:1.懂得作采访笔记与记载的内容与种类.2.进修若何做笔记与记载.培训过程:一.笔记的记载内容1.记眼睛所见的有特点的事物(看到)人:表面特点.衣着服饰.神色举止物:外形.色彩.特点景:采访现场的情形.安插.陈设的特点天:气象特点对消息事物的影响地:现场的地理.情形.前提对消息事宜的影响2.记载被采访人陈述的说话(听到)记重点的材料:即事宜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点.症结点以及衔接点记人物的思惟和看法: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记人物活泼的有共性的说话记下全体重要讲话(引导人讲话.记者接待会的讲话)记下易忘点:数字.人名.地名.物名记下布景材料3.记下本身的所思.疑问点(想到)复核记载材料(采访停止时与被采访人.有关引导.知恋人复核)采访本切忌都记满,必定要预留必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便利采访过程中记载记者本身的思虑.疑问.备注.4..画记:它包含消息照片.消息录象以及现场作的丹青.平日是指绘图.请求:一快.二准.三形象.(比如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绘图对丰硕消息报导情势有明显感化.5.灌音记载:就是用灌音机或者灌音笔作采访记载.一些重要事宜和人物,特殊是人物专访经常应用灌音记载.好处:记载真实.精确,并且可以作为材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不雅察和思虑,也便利用于隐性采访.缺点:采访对象不必定顺应;后期整顿比较费时;灌音后果不必定好;装备本身须要预备充分.二.若何做笔记和记载没有强烈的目标和意图,没有有选择的加以记忆,就会消失记忆材料流掉的现象.解决办法是:学会记载.记载的几种重要方法:1.心记: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心理学叫“有意识记”.在以下情形下最好居心记:采访通俗群众,即闲聊;碰到的事实电光石火;受客不雅前提限制,便利用笔和纸作记载;(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肯接收采访或不许可作文字笔录.心记有什么好处?一.不轻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感;二.不轻易疏散记者不雅察和思虑的留意力;三.有些场合心记是独一的选择.心记的缺点:轻易忘却,不轻易控制2.笔记: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经由过程手中的笔,记载在采访本的记载方法.记笔记的情势:详记:“有闻必录”;简记: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重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出色的说话等;缩记:可应用一些本身创造的轻便的符号代替复杂的词句.如社会主义——社~;保持四项基起源基本则——坚四~等记者采访的技能。
浅谈记者采访中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记者采访中的方法与技巧作者:韩冰来源:《活力》2016年第10期[摘要]新闻采访是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具有规律性和技巧性。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段存章说,采访学是一门科学,采访学也是一门艺术。
由此看来,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运用的一种灵活多变的访问方法,它是记者获得真实材料、了解事实真相的一把金钥匙。
采访技巧不仅关系到采访的完成,也关系到准确把握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完整性等。
围绕记者采访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的方法与技巧,结合本人多年在电视编采一线的工作经历,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新闻采访;方法;技巧一、充分准备、未雨绸缪,是做好新闻采访的基础和前提著名新闻评论人梁宏达先生说,要拿出一篇好的新闻稿件,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各方面的基础常识必不可少。
因此,积极充分地做好知识储备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一次成功采访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重要的采访技巧之一。
一旦需要采访当事人,首先就可以对采访对象、所涉及事件发生的有关方面情况,做到提问心中有数,采写有的放矢。
要有针对性地对有关采访事件的背景、事件、环境、现状、原因、问题等进行了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要反复酝酿主题,深入了解事件内幕或人物背景,特别是要懂得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
要查找相关资料,可提前通过网上搜索等途径,找到有关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并判断哪些资料有价值,结合自己需要得到的内容,拟订制作好采访提纲,这样才能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而如果准备不充分,则会直接影响采访效果,有时甚至会造成尴尬的局面。
笔者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2013年11月20日,七台河市勃利县与佳木斯交界处发生一起4.7级地震,因为是突发事件,省台急着约稿,而笔者对一些应该具备的地震常识知之甚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采访中一时乱了方寸,结果,稿件背景交代略显单薄,采访内容不够厚重,遭到了省台编辑的批评。
此后,笔者引以为戒,无论多匆忙,采访前一定要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浅析新闻采访的艺术和技巧-采访提问100例
浅析新闻采访的艺术和技巧:采访提问100例新闻采访的艺术新闻采访与人沟通的艺术。
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过程,也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样,在传播领域,任何一种新的传播方式都是语言的延伸和补充。
新闻记者要用语言向采访对象或者观众传递信息,与采访对象进行思想交流,探讨问题。
学会沟通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笔者曾到县工商局采访一个农民投诉辣椒品种赔偿案例。
当时工商局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极不配合,于是笔者改变采访方式,抛开直接问题与工作人员进行聊天,创造出良好的采访气氛,慢慢地被访者改变了态度,笔者也从中得到了整个事件的资料,顺利完成了采访。
新闻采访是一门“人”的艺术。
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的采访对象直接指向人,新闻采访本就是一项服务人的活动,如果一个新闻记者缺少对人的真诚关注和热爱就会失去最本质的生命力。
因此,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同时也要求记者要重视现代人们交往时遵循的礼貌。
另外,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还要注重新闻记者的自我需要。
在主体意义上来讲,传播过程是传播主体和接收主体的自我认识和相互认识的过程。
新闻记者作为“人”,他也要在采访过程中不断的成长、发展、寻找自我的人生价值,从而更进一步的满足接收主体的需要新闻采访是一门学会控制的艺术。
新闻记者对采访过程的控制,对新闻事件的写作和新闻报道的完成有着重要影响。
新闻采访时新闻记者要掌握被采访者的心理,集中思想、沉着冷静、专心致志,紧扣主题围绕五个要素有目的地发问,才能更好的完成采访任务。
新闻采访的过程和技巧做好新闻采访工作,首先要做好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其次要讲究采访提问的技巧;其三采访过程要注重倾听突出问题和典型事例,同时使用笔记、心记、摄像、录音等方法进行采访记录,在采访过程中始终要对新闻采访有求实态度。
在采访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要想真正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新闻记者采访提纲范文
新闻记者采访提纲范文一、采访目的:通过采访成功人士深化课堂理论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
通过采访,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通过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历程、经验等,深刻领会成人、成才、成功的关系,作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采访某一领域、学科、行业等做出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功人士,采访时认真做好记录并按要求认真填写采访报告。
二、采访对象:某一领域、学科、行业等做出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功人士。
三、采访时间:暑假2周时间四、采访内容: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奋斗精神,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成功人士对社会贡献以及影响等。
也可以了解成功人士的人生感悟,比如他对于失败、挫折、成功、名气怎么看待。
五、采访方式:面对面的采访,直观、真实性强、交流沟通效果好。
六、采访的准备工作:1.事先拟定采访提纲;2.时间、地址的预约;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对方的工作、职务、成就、经历等。
《采访提纲--02》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提出恰当的问题成功的采访多半取决于提出恰当的问题。
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写道: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
《纽约时报》的主编对他手下的记者说:“只要你善于在尽可能多的话题上提出恰当的问题,你就是做得相当出色了。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课件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2)是否确实有必要使用这样的手段?我是否能用非隐性采 访的方法得到同样的采访结果?如果答案是“不必要”,那么就 不能为了哗众取宠而采用隐性采访的手段。
第二节 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
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十多年后,互联网又发展为移动互 联网。大数据及大数据发掘技术渐成蔚为大观之势,随之而来 的数据新闻,在相当程度上要求拓展新闻采访的渠道和改进新 闻采访的方法。在线采访已经成为记者们常用的采访方式。记 者们发现,倘若能善用互联网这一工具,那末它所提供的许多 服务,例如E‐mail、ICQ、BBS、微博、微信等,都可以成为 采访的重要手段。
有的新闻学者认为,不应该用欺骗的方法去获得信息。也就 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新闻工作者都不应该以谎称身份和采访目 的的方式去获取信息。对隐性采访提出质疑者认为,这种采访方 式有以下弊端:
(1)容易导致记者伪造身份。
(2)容易导致记者虚构事实。
(3)容易导致对他人的骚扰。
新闻传媒使用偷拍、偷录等伪装方式进行采访时,必须十分 谨慎。记者应该时刻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在第四章中,我们讲述了记者进行新闻采访通常所用的方法。 这些都传统的然而行之有效的采访方法;初学者必须认真领会、 体悟和掌握这些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也 还有其他方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记者必须采用特殊的采访 方法,方能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进而进入新闻写作阶 段。
(八)对所获取的证据进行司法甄别
隐性采访是一个证明假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证据的取得是最 为关键的环节。记者所进行的采访和查找文字材料的工作都是为了取得 证据。但问题在于,对于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应该给予多大程度的信任? 文字资料是不是就那么可靠?记者时刻都面临判断和需要抉择。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一)培训目标:1.了解采访的基本要素.2.掌握采访实际操作一:如何选择信源,善于获取采访机会。
3.了解提问的方式,学会如何提问。
培训过程:一、采访的两大要素:好奇和怀疑1.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
2.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
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1.根据主题确定信源事实性采访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评论性采访一级信源:官员二级信源:专家、学者三级信源:普通人分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2.信源和采访的陷阱: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1.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
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
“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2.如何说服: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2、找中间人介绍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四、如何提问㈠提问的分类: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作为一名小记者,采访是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
然而,采访并不仅仅是问问题和记录答案,它还需要一定的常识和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采访的目的和主题。
在采访之前,我们应该对被采访者或被采访的事件有所了解。
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且更容易引导对话。
例如,如果我们要采访一位科学家,我们应该预先了解他们的研究背景和成就。
其次,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
作为小记者,我们的工作是传递事实和信息,而不是表达个人观点。
因此,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引导性的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意见。
我们应该尊重被采访者的意见,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权。
另外,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沟通技巧。
与被采访者进行沟通是一门艺术。
我们应该保持友好和尊重的态度,并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身体语言。
在提问时,我们应该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并避免使用行话或专业术语。
有时,我们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来鼓励被采访者详细回答,并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此外,我们还需要善于倾听。
采访不仅仅是问问题,还包括倾听对方的回答和观点。
我们应该专注于对方的发言,避免中断或打断对方。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见,并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
另外,我们还需要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权。
在报道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不泄露他们的个人信息。
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使用匿名引用或模糊身份来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
最后,我们应该善于总结和整理采访的内容。
采访结束后,我们应该仔细整理采访的笔记和录音,并提取出关键的信息和观点。
在撰写报道时,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主题进行组织,以使报道更具条理和逻辑性。
总结起来,作为一名小记者,采访是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
我们需要明确采访的目的和主题,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养成良好的沟通技巧,善于倾听,追求真相,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以及善于总结和整理采访内容。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采访技巧,并成为出色的小记者。
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
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1、熟悉专业知识:电视新闻报道种类繁多,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作为一名记者,广博的学识是不可或缺的,专业知识更是要过硬。
即使这样,记者也不是科研人员,在每次采访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遇到难题。
因此,记者要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来弥补自己知识点的“盲区”,扫描记者基本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些可能闻所未闻的专业知识。
发现报道中的“盲区”,尽量弄清那些似懂非懂的专业知识,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表达。
为了深度挖掘新闻事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事件的阅读欲望,充分熟悉专业知识,提前做好“课前预备”工作,本就应是一个记者的基本素养。
即便是自己实在无法弄懂的,也可以在采访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请教提问来学习、了解。
这样,记者在接下来的采访中就才能运用自如,从而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记者就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并在新闻实践中努力做到举一反三,准确观察社会动态,预测走势,未雨绸缪,驾驭局面。
[1]反之,没有敬业精神,没有做充分的课前准备,没有有效把握的解说,对于相关新闻的诠释,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更有甚者,会丧失其原意。
2、快速确定选题:首先,新闻来源于生活,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事实都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记者就是“福尔摩斯”。
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很多现象,乍看之下平淡无奇,但只要深入其中,换个角度去看,便可挖掘其隐藏价值。
第二,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所以对于新闻报道的要求应该做到迅速、及时。
这也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
从空间角度来看,受众更倾向于接收熟悉的人和物、熟悉的地段发生的新故事。
如果一条爆炸性新闻发生在自己身边,新鲜和刺激将会激发受众去关注、记录这些事。
从时间角度来看,新闻发生时间离现在越近,新闻价值越大。
及时发生的事情,对于受众来说,更值得去注意,即有更大的“爆炸性”。
新闻采访实用技巧有哪些
新闻采访实用技巧有哪些采访前积极充分地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一次成功采访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重要的采访技巧之一。
否则很难将采访顺利完成。
那么一次成功的采访,需要做哪些准备呢?1、平时准备平时准备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准备。
这种准备包含文化、社会、历史、人物等各种知识的储备,也包括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持续关注。
一旦需要采访当事人,就可以对采访对象、所涉及事件发生的有关方面,做到心中有数,提问有的放矢。
2、临时准备采访前有针对性地对有关采访对象的背景、事件、环境、现状、原因、问题等进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准备包括反复酝酿主题,深入了解事件内幕或人物背景,分析受众对事件的期待和诉求心理是什么等相关问题。
3、细节准备采访前的细节准备也很重要。
比如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采访用的摄像机、三脚架、电池、录音机、照相机、笔、纸是否可用等等,做到万无一失。
4、访前准备要了解掌握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
比如报道一次地震灾难,应该具备一些地震常识,如果不知道震级是什么,不知道烈度是什么,在报道中就会出笑话。
采访中1、氛围在被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要使这个陌生人开口说话,吐露心声,记者需要在看似平淡的寒暄或闲谈中,营造出宽松的采访环境,借此探求对方的性格、爱好和思想,巧妙的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帮助记者消除对方的陌生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创造出一种轻松融洽的提问气氛。
2、提问某记者去采访泰勒,他问道:“泰勒先生,可否请您解释一下相对论与现代空间时代的关系?”泰勒瞪大眼睛说:“我怎么能解释呢?爱因斯坦用了13年时间才确立了这个公式。
”这次采访没有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记者提出的问题不够恰当,提得太大。
可见,正确提问在采访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那记者在采访中该如何恰当的提问呢?1、巧妙切入主题某记者去采访一位警察劳模,见面问了很多,但他总说一句话:“那是应该的”。
后来该记者发现这位劳模胳膊上有一个伤痕,经追问知道这是他抓捕疑犯时受伤所致。
新闻采访中的几点要素[整理版]
新闻采访中的几点要素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当前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那么记者在采访如何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我认为有几点要素必须掌握。
一﹑采前准备工作要充分“有备无患”,这是古往今来兵家的常识。
而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采前准备。
采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准备工作是记者初步认识采访对象的工作。
而认识采访对象,也不应该从和采访直接接触开始,而应该在和采访对象接触之前,就通过一些间接渠道,对采访对象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这是指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
要想取胜必须知已知彼。
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
只有在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采访时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作到心中有数,以缩短主观和客观之间的距离,提高采访效率,在有限的采访时间内获得比较满意的采访效果。
但有些记者采访前根本不做任何准备,对采访对象情况毫无所知,也不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更没拟好问题就出门,到那里就伸手向采访单位要材料,然后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问题有限,找不到话题,采访中出现“冷场”。
回来后只好抄材料了事,当然写出的新闻作品也是干瘪无味。
在明确采访报道的目的,做了情况、方针政策、知识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之后,还要落实在问题上,把要问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准备好,这当然不排斥在访问根据新的情况提出新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要尽可能地把问题准备得多一些。
采访不怕问题多,就怕问题少,几个问题一问完,访问不能继续下去,就会出现冷场的局面,那是非常尴尬的。
有经验的记者极力避免这种局面出现,事前都会准备许多问题。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在进行专访前,至少准备好三十至四十个“扎实”的问题;而在通常情况下,他在纸上会记上一百个问题。
采访时,我们应该怎样提问?
【睛透君的资源分享】记者王晓峰:采访时,我们应该怎样提问?作为记者,我采访的时候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提问。
我以前说过,我不是个合格的记者,因为我没有好奇心和交流欲望,尤其是面对一个陌生人的时候,而这两点恰恰是做记者最应该具备的条件。
我早知道做记者该具备这两条我早去干别的去了。
每次采访,我几乎都是硬着头皮去完成任务。
采访的内容出来,我自己很清楚,满意度也就是及格。
虽然我不是个好记者,但我相信我还算个好一点的老师,带实习生,如果他们想将来当记者,我会一点一点把经验告诉他们,让他们注意在采访过程中该注意什么,避免很多媒体记者采访时经常犯的错误。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媒体的从业人员素质越来越差,本身做记者不是赚钱的行业(拿红包的除外),所以很多有追求的人在考大学之前就回避了新闻记者这个职业。
而且,做记者很多时候需要良心,在一个良心连狗都不想吃的年代,谁愿意做记者呢?即使做了记者,无良又会污染这个行业。
从媒体终端看到的结果就是,记者问答式采访变得越来越片汤化、模式化,那些还在学校念书等着走向新闻岗位的学生可能真的就把白纸黑字上的那些糟糕的访谈当成了范文,等他们当了记者,会变得更糟糕。
做记者,提问时一定要记住一点,要问叫问题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穆里尼奥带着国际米兰到鸟巢比赛,输给拉齐奥,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穆里尼奥抱怨鸟巢的草皮太差,影响了国米的发挥。
有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在同等的鸟巢场地条件,为什么拉齐奥取得了胜利?”穆里尼奥回答:“我终于知道中国足球为什么不行,你们的足球记者提的问题太业余,你们似乎不大懂得足球。
你们中国人赢得了很多项目,只有足球不行,你们的问题离高水平记者的问题太远了。
”穆里尼奥确是没有说错,他非常不客气是因为记者问了一个不叫问题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记者问的问题很正常,那你一定经常问这种不叫问题的问题。
“叫问题的问题”,不是说你说出一个疑问句就叫问题,而是:一、问题提出来公众会关心的(但你不能去迁就公众。
小记者采访的基本常识与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基本常识与技巧一、采访准备1.了解被采访对象:在采访前,尽可能了解被采访对象,包括其身份、经历、成就等信息。
这将有助于你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
2.研究专题:对于要采访的专题,要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掌握基本信息。
3.准备问题清单:根据目标,准备一个问题清单。
问题要有针对性,涉及专题的不同方面,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被采访对象。
二、采访技巧1.建立关系:采访开始时,要先与被采访对象互相打招呼,建立一定的关系。
可以简单介绍自己,诚恳地向对方说明采访的目的。
2.提问技巧:a.开放式问题:这类问题需要被采访对象做详细阐述,例如:“请您介绍一下您所从事的项目。
”b.封闭式问题:这类问题需要被采访对象回答“是”或“不是”,例如:“您是如何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的?”c.追问问题:根据对方的回答,进一步发问,挖掘更多细节信息。
d.尊重对方:采访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隐私和感受,不要问及过于私人或敏感的问题。
3.倾听能力:在采访过程中,要学会倾听。
不要急于下一个问题,要耐心聆听被采访对象的回答,深入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4.灵活应对:采访过程中,情况可能出现变化。
作为小记者,要具备灵活应对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顺序或提问方式。
5.记录采访内容:为了准确记录采访内容,可以使用录音设备或多备几支笔。
同时,可以在采访过程中记下关键信息或引人注意的细节。
三、礼仪与态度1.准时到达:尊重他人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小记者,要准时到达约定采访地点。
2.精心打扮:穿着整洁、得体。
这样可以给人留下积极的印象。
3.礼貌待人:在采访过程中,要礼貌对待被采访对象和陪同人员,不要急躁或随意妄为。
4.认真记录:采访过程中,要严谨认真地记录采访内容。
避免漏掉重要信息或产生误解。
5.感谢和致意:采访结束后,要感谢被采访对象的合作和提供信息的机会。
四、采访后处理1.整理资料:采访结束后,要仔细整理采访所得的资料,包括笔记、录音等,并做好备份。
记者业务常识
记者业务常识A、记者采访的艺术采访,是为了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基本功。
为了捕捉新闻素材,“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件事都看作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睛观察世界,能够区分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麦尔文?曼切尔)。
”就是说,记者要慧眼识宝,同时还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技巧。
否则,即使发现了新闻,也很可能因不会采访而贻误战机,使“活鱼”在眼前溜掉,甚至让采访对象厌烦。
实施新闻采访的具体形式,要因人而异,手法要不断变换,不拘一格,笔者认为,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或艺术。
1、巧妙发问、巧用启发提问是记者运用频繁的一种采访形式,提问得当会使采访活动事半功倍,还可融洽双方感情,创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气氛。
相反,如果记者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势必给采访带来压力,甚至使对方产生厌烦情绪,缄口不语。
因此,采访提问过程是对新闻记者思想水平、业务水平、政治立场、社会活动能力的综合锻炼和检验。
研究和探索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应引用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采访中记者的发问技巧应该是:把握主题。
在提问中要达到预期目的,甚至形成线索与素材意外丰收的成果,记者的发问就要多启发、少追问,咄咄逼人连续追问,急于求成,其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事与愿违。
2、和蔼可亲人们常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若记者认为自己高高在上,采访起来以审问的口气进行发问,结果往往令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因此,记者采访时应该明确,采访对象是知情者、是当事人,而记者仅仅是个问路人、求知者。
在采访发问时,记者必须以和蔼的语气、求教的态度向采访对象发问,认真而耐心地恭听对方的介绍,只有这样,对方才能配合并认真回答地提出的问题。
3、积极引导新闻采访的发问应该是积极引导,尤其遇到采访对象有顾虑、有隐私和记忆不清的时候,记者万万不可产生急躁情绪,相反要耐心说服,边等待,边引导,以巧妙的引导艺术来打开采访对象思想顾虑的匣门,唤起清新的记忆。
新闻采访的基本流程
一、采访的准备1.①寻找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记者实施采访的出发点。
①搜集新闻线索:处处留心细节,善于捕捉特殊之处。
①筛选甄别新闻线索:是否符合常识,信息来源是否正规,网上核查。
2.①选择采访对象:采访对象要尽量接近新闻事实,对象身份要权威可靠。
①认知采访对象:熟悉对象,灵活聊天消除隔阂,查阅采访对象相关资料。
①约定采访活动:时间地点人物都要确认清楚,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巧妙处理。
3.准备新闻背景:规章政策、既往事实、周边事实和相关知识都可以成为新闻的背景。
4.①采访计划的内容:①采访提纲的构成:提问要点和采访流程。
①采访提纲的制订:(事件采访)关注重点是采访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采访)该人的事、观点、经历、拓展和个性。
5.①采访的心理准备:放轻松,不要紧张。
调整好角色定位。
①采访的器材准备:记录工具,拍摄工具和通信设备(手机或电脑)。
①采访的礼仪准备:着装、仪表、气质、礼仪等方面要得当。
二、采访的实施:访问1.访问的氛围:记者要把握访问的心理场,预判受访者可能的态度和行为。
2.营造融洽的访问氛围:选择合适的地点时间,按时到场,称呼恰当。
3.应对访问的冲突:问而不答、答非所问、所答非所问。
4.提问的要求:简洁具体有逻辑还要看环境氛围。
三、采访的实施:现场观察1.现场观察的内容:观察报道对象的形貌、行动、所处环境和报道事件的发生过程。
2.观察的顺序:①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①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展开对现场场景和人物言行的观察。
①从事件触动人心的角度入手,精细观察一个事件的断面,然后再拉开视野观察宏观。
四、写作1.导语:①遵循原则:最新原则,吸引受众原则,最简原则。
①写作技巧: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化静为动,最简原则。
2.背景:①写作要求:精心选择背景资料灵活运用背景资料。
①写作技巧:开门见山,正反烘托。
3.主体:①结构:按事实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安排结构;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安排结构;按逻辑关系安排结构;按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相结合安排结构。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采访:常识与技巧
采访是一项技术活动,是一种向特定被访者收集信息的工作,它本质
上是一种对话。
因此,有效地进行采访和编写优秀的采访文章需要一
些常识和技巧的支持。
一、常识
1. 做好准备:采访者应有足够的知识,以便对被访者提出具体而有价
值的问题,并潜心研究被访者的背景、过去、现在及未来,以期了解
整个概况。
2. 掌握受访者的利弊:采访者要了解被访者的自身利益,以及担心的
是什么,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控制被访者的态度,实现公平的采访。
3. 注意对受访者的尊重:对受访者的态度应表现得非常尊重,使其保
持在采访的主导地位,这也有助于获得信任,以便获取更多的资讯。
二、技巧
1. 展示准备:在访问中,将预先准备的有关被访问者的背景和资料介
绍给他,以表示你对他很有研究,并给他印象,以增加对对方的信任。
2. 理解心理:避免冲突和风险,积极地支持要多给予肯定,有助于降低他的焦虑和紧张。
3. 保持不断的反馈和检查:在质询过程中,仔细听取被访者的回答,以确保正确。
不断地与被访者交流,以帮助他放心地发言。
4. 有效地记录:在采访时,采访者必须记录被访者的答案和观点,妥善保存录音、录像等记录,以备之后进行校对。
采访是一项复杂的技能,必须在采访当中保持超集的把握,才能获得更多丰富、客观的信息。
记者在采访中应充分展示他的才智,避免过度的表现,并将书面的工作和实践的技术有机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能够收获内容丰富、质量高的采访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一、好奇和怀疑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好奇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怀疑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根据主题确定信源事实性采访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评论性采访一级信源:官员二级信源:专家、学者三级信源:普通人分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信源和采访的陷阱: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
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
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
“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如何说服: 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2、找中间人介绍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四、如何提问提问的分类: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
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最好的提问应该是“闭合式”和“开放式”很好的结合:(1)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2)善问才能取得有新闻价值的材料。
(3)善问能提高采访效率提问的方式正问。
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
侧问。
也叫迂回法。
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
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
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反问。
又称激将法。
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
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追问。
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
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感到紧张,说服对方跟你聊天;问相关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问聪明的问题(多数被采访者愿意跟一个聪明的和了解情况的记者交谈,而不愿跟一个自作聪明的人或傻瓜交谈);提的问题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你是公正的提的问题要设法触发被采访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让信源感到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社会影响和威望,感到他是作为专家被采访的;要让信源感到他在为社会公众事业服务;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他不回答你的问题,有损于他的公众形象;要让被采访者感到在伸张正义;要让被采访者感觉到他的意见对公众很重要;在采访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掩藏的问题。
记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
被采访者不愿意同不熟悉情况的或愚笨的人讨论深奥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妙语来。
提问的顺序: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令采访者个人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记者与被采访者已经建立了某种相互信任的关系。
(即使在这个时候,被采访者决定终止采访,记者也已经获得了所需要的基本重要信息)。
采访问题的设计:你的读者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被采访者愿意回答什么样的问题;最新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公众最感兴趣的事实?问题要简短、直截了当、具体;不要提模糊、抽象、概念性的问题。
问题越具体、越能获得具体的数字、事实;不问浪费时间的无意义的问题;不问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不问令被采访者难堪或显示他愚蠢的问题不要问有成见或偏见的问题为了争取被采访者的信任和尊重,衣着要得体。
比如,男记者在正式采访时,应西装领带(不能象电视摄像或摄影记者那样衣着随便)。
你的衣着表明你重视被采访者、尊重被采访者。
你尊重他,他就会尊重你。
否则,他就不会给你很多采访时间;采访一定要守时;重要的采访在开始时,不妨与被采访者轻松地交谈几句,使被采访者放松警惕;记者要控制采访的全过程。
如果被采访者笼统地回答问题,记者必须通过提具体的问题,让他回到正题上来;记者在采访中,不要与被采访者争吵。
如果被采访者发现记者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不会放松地和信任地与被采访者交谈五、如何做笔记和记录没有强烈的目的和意图,没有有选择的加以记忆,就会出现记忆材料流失的现象。
解决办法是:学会记录。
记录的几种主要方式:1.心记: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
心理学叫“有意识记”。
在以下情况下最好用心记:采访普通群众,即闲聊;遇到的事实稍纵即逝;受客观条件限制,不便用笔和纸作记录;(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允许作文字笔录。
心记有什么好处?一、不容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二、不容易分散记者观察和思考的注意力;三、有些场合心记是唯一的选择。
心记的缺陷:容易忘记,不易掌握2.笔记: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在采访本的记录方式。
记笔记的形式:详记:“有闻必录”;简记: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主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精彩的语言等;缩记:可使用一些自己创造的简便的符号代替繁杂的词句。
如社会主义——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四~等笔记的记录内容记眼睛所见的有特色的事物(看到)人: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物:形状、颜色、特点景: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天: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地: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新闻事件的影响记录被采访人陈述的语言(听到)记重点的材料:即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点、关键点以及连接点记人物的思想和见解: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记人物生动的有个性的语言记下全部重要讲话(领导人讲话、记者招待会的讲话)记下易忘点:数字、人名、地名、物名记下背景材料记下自己的所思、疑问点(想到)复核记录材料(采访结束时与被采访人、有关领导、知情人复核)采访本切忌都记满,一定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方便采访过程中记录记者本人的思考、疑问、备注。
3.画记:它包括新闻照片、新闻录象以及现场作的图画。
通常是指画图。
要求:一快、二准、三形象。
(好比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画图对丰富新闻报道形式有显著作用。
4.录音记录:就是用录音机或者录音笔作采访记录。
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录音记录。
好处:记录真实、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观察和思考,也方便用于隐性采访。
缺陷:采访对象不一定适应;后期整理比较费时;录音效果不一定好;设备本身需要准备充分。
尽管我们对记录有诸多形式,但最根本的形式还是笔记和心记。
在心记和笔记的选择中,可以根据记者个人的习惯和采访的实际来取舍、侧重,相互补充。
画记和录音记录是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益补充。
录音记录一般情况下能少用则少用,技术的手段最好用来解决技术性难题。
记者采访技巧浅谈尚自强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
”记者的采访就是发现的过程,发现美,发现普通人看不到的新情况、新事实,进而进行传播。
采访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是记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
有经验的记者常说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是新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顺利而成功的完成一次采访,并非轻松简单的一件事,记者只有具备一定的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要使采访事半功倍,记者应在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等方面多加留心。
一采访前某记者去采访因主演《乱世佳人》而名噪一时的好莱坞影星费雯丽,见到费雯丽开口便问:“请问,您在《乱世佳人》中扮演什么角色?”费雯丽听后便拂袖而去,拒绝了这位“无知人”的采访。
以上采访的失败是因为准备不充分的结果。
可见积极充分地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一次成功采访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重要的采访技巧之一。
否则很难将采访顺利完成。
那么一次成功的采访,需要做哪些准备呢?1、平时准备。
平时准备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准备。
这种准备包含文化、社会、历史、人物等各种知识的储备,也包括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持续关注。
一旦需要采访当事人,就可以对采访对象、所涉及事件发生的有关方面,做到心中有数,提问有的放矢。
2、临时准备。
采访前有针对性地对有关采访对象的背景、事件、环境、现状、原因、问题等进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准备包括反复酝酿主题,深入了解事件内幕或人物背景,分析受众对事件的期待和诉求心理是什么等相关问题。
3、细节准备。
采访前的细节准备也很重要。
比如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采访用的摄像机、三脚架、电池、录音机、照相机、笔、纸是否可用等等,做到万无一失。
4、访前准备。
要懂得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
比如报道一次地震灾难,应该具备一些地震常识,如果不知道震级是什么,不知道裂度是什么,在报道中就会出笑话。
二采访中(一)氛围法拉奇:“明天是您的生日, 祝您生日快乐!”邓小平:“我的生日? 我的生日是明天吗?”……于是一种融洽的访问气氛就这样形成了。
记者采访某个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被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要使这个陌生人开口说话,吐露心声,记者需要在看似平淡的寒暄或闲谈中,营造出宽松的采访环境,借此探求对方的性格、爱好和思想,巧妙的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帮助记者消除对方的陌生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创造出一种轻松融洽的提问气氛。
(二)提问某记者去采访泰勒,他问道:“泰勒先生,可否请您解释一下相对论与现代空间时代的关系?”泰勒瞪大眼睛说:“我怎么能解释呢?爱因斯坦用了13年时间才确立了这个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