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检验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假设检验概念的发生——人工概念形成研究中的假设检验

(一)作为实验方法的假设检验概念

假设检验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提出来,最早是在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当中。赫尔(C.L.Hull)最早于1920创立了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方法。同一时期的布锡莱特(L.Bouthilet)也做了一系列与赫尔思路相同的研究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并且将假设检验作为一种研究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模型首次提了出来。

(二)作为思维方法的假设检验概念

布鲁纳(J.Bruner),古德诺(J.Goodnow)和奥斯丁(G.Aus-tin)于1956年发表了《思维研究》,他们以人工概念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项经典的人工概念形成实验,提出了人工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说。这是首次将假设检验作为一种思维策略提出来。

人工概念实验为假设检验说提供了支持,但这种假设检验说只局限在人工概念形成这种现象的思维策略中。随后的研究者又设计了更多新的实验,从其他角度对假设检验说进行了验证和扩展。

二、问题解决中的假设检验思维策略——Wason(沃森)在问题解决中的假设检验策略研究(一)246问题

沃森在1960年做了一项非常著名的实验,即246问题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个体在假设检验过程当中常常会寻找支持自己假设的证据——正例法( positive testing),而较不会去寻找否定自己假设的证据——反例法( negative testing);而且个体容易在得到自认为满意的答案(比如“连续的三个偶数”)之后就停止搜索,不再去检验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所谓正例法是指被式根据起始例子X,作出假设H,然后选择符合H的例子进行检测;而反例法则是指被式根据起始例子X,作出假设H,然后选择不符合H 的例子进行检测。(二)四卡片问题

它是为了进行证真和证伪,以及怎样来收集这些证据所研究的问题。

三、假设检验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关于证真与证伪

我国西南大学的张庆林等人近年来对“四卡问题”进行的实验研究得到“‘证真倾向’不是四卡问题的主要错误原因”的结论。

西南大学有学者自编的《小学儿童思维能力团体测验》不仅可测量和评价小学生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能力,更能用以测量小学儿童“假设—检验”的思维能力。

国内的一项研究采用自创的“固定样例”程序,利用自行设计的两种不同任务的图形推理材料,研究了小学儿童假设检验策略的发展。结果发现,在其研究条件下:(1)答案存在多种可能性的任务明显难于答案确定的任务;(2)小学儿童假设检验能力随年级提高而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因任务不同而不同;(3)随着年级的提高,小学儿童使用的不成功策略逐步下降,成功策略显著上升,但这也受任务不同的影响;(4)固定样例程序较好地克服了变化样例程序所带来的假设检验研究的缺陷。

张庆林运用自编的关于规则发现的计算机程序——炮打飞机实验,研究了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检验三个阶段上的“假设—检验”思维策略。结果发现,小学生的假设检验能力比较低,中学生的水平有了明显的发展,中学阶段是培养儿童科学发现的假设检验能力的关键期。

又有研究运用布鲁纳等人设计的用以研究合取概念的实验材料,研究了大学生形成合取,维度内析取,维度间析取等人工概念的假设检验策略。结果表明,大学生倾向于优先使用单维检验策略(包括单维变化策略和单维肯定策略)。这种策略有利于很快解决合取问题和维度内析取问题,却不利于维度间析取任务的完成,因此大学生解决维度间析取的成功率显著低于合取和维度内析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