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的基本水情及水利建设现状
(一)我国的基本水情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从总体看,我国水资源禀赋条件并不优越,尤其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任务重。
二是河流水系复杂,南北差异大。这些特点,加之人口众多、人水关系复杂,决定了我国江河治理难度大。
三是地处季风气候区,暴雨洪水频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财富的积聚,对防洪保安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任务更加繁重。
四是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形地貌条件,特别是山地多,降雨集中,加之人口众多和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比如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生态脆弱河流,对人类活动干扰十分敏感,遭受破坏恢复难度大。
(二)我国水利建设现状
一是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七大江河基本形成了以骨干枢纽、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工程措施,与水文监测、预警预报、防汛调度指挥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其他江河治理步伐也明显加快。目前,全国已建堤防29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水库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200多座增加到8.72万座,总库容从约200亿立方米增加到7064亿立方米,调蓄能力不断提高。大江大河重要河段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最大洪水的能力,重要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200年一遇。
二是水资源配置格局逐步完善。通过兴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通过跨流域和跨区域引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蓄引提调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例如,密云水库、潘家口水库的建设为北京和天津市提供了重要水源,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的兴建,缓解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和青岛市的供水紧张局面。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将逐步形成。全国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较新中国成立初增加6倍多,城乡供水能力大幅度提高,中等干旱年份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三是农田灌排体系初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上世纪50~70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灌溉面积,提高低洼易涝地区的排涝能力,农田灌排体系初步建立。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4亿亩增加到目前的8.89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7%,其中建成万亩以上灌区5800多处,有效灌溉面积居世界首位。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节水灌溉,反映灌溉用水总体效率的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3提高到0.5。农田水利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不到全国耕地面积一半的灌溉农田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是水土资源保护能力得到提高。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筹,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长江、黄河上中游
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了重点治理;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重点区域实施封育保护。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吨。在生态脆弱河流治理方面,通过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加大节水力度、保护涵养水源等综合措施,实现黄河连续11年不断流,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白洋淀等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建立了以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以
“三河三湖”、南水北调水源区、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为重点,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工作,部分地区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1)碾压混凝土坝。
(2)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技术。
(3)高混凝土拱坝技术。
(4)混凝土重力坝筑坝技术。
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洪门口水电站引水管就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岔管。90年代我国建成的广州天荒坪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水头高达700~800m,引水岔管主洞直径8~9m、支洞直径3.5~4.2m,由于充分利用围岩的支承作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体厚仅为0.6m。对抽水蓄能电站钢筋混凝土引水岔管的安全进行的大量科学实验,研究清楚了岔管和围岩联合受力,为今后设计和建造数量更多、难度更大的抽水蓄能电站积累了经验。
在泄洪建筑物及消能工的研究方面,我国采取了多种途径和方式,如在设计泄洪安排上,采用联合消能工技术为一体,即坝身、坝上、隧洞和水垫塘联合消能,圆满地解决了实践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在混凝土坝修建过程中经常遇到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等密集带或软弱夹层,需要进行处理。
我国1965年在梅山水库大坝,首次采用顶应力锚索加固坝肩滑动岩体取得成功。
据统计,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水工隧洞有400佘条,长达400km,地下厂房40多座。(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