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期中原王朝的向外扩张和中原文化圈的拓展-最新文档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课件2024-2025年度七年级上学期部编版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课件2024-2025年度七年级上学期部编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安顺一模)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习某段历史时整理的笔记。从中可以看出他学 习的内容是( B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农业生产力提高→出现个体劳动、私田开拓
A. 中国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 B.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C.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D.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周前期被称为 春秋 时期。
2.表现:东迁后, 周王室 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在名义
上仍是天下“共主”,但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诸侯国日益强
大,各自为政,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
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国家的统治权实际 上已经从周天子手中转移到 大国诸侯 手里。
2.历法:相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到 商朝 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
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已经 把一年分为 二十四节气 。
3.医学
(1)出现:夏商周时期,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传 说中 神农尝百草 ,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随着社会发展和经验积累, 人们对疾病有了更多的认识。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 扁鹊 能用针刺、 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使用的 望、闻、问、切 四种诊断疾病的方
(2)文字: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即 “ 金文 ”。西周时期,金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 法律诉讼等方面。 (3)代表 ①商朝的四羊方尊和 司母戊鼎 ,西周的何尊。 ②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 三星堆 遗址出土了金杖、青铜树、青铜 面具和青铜人像等,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出土 的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 切关系。

早期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

早期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

早期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原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自古以来一直是文化的中心地带。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优势,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如东北、西北、南方等)的文化交流也非常广泛。

本文将探讨早期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为读者提供一些历史文化的知识。

一、早期中原与东北地区的交流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东北地区就与中原地区之间就有了文化交流。

战国时期,东北地区的辽东国曾和中原地区的齐国、韩国有过往来,并对中原地区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且,汉代时期,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制度的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东北地区封建社会的发展。

二、早期中原与西北地区的交流早在商代的时候,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就有交流。

商代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很多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如殷墟、商朝文明等。

而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等地也有不少有力的文化遗产,如秦俑、敦煌壁画等。

中原地区向西北地区传播的,主要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文化形态,而受到西北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则是唐朝、康熙时期的艺术、文学、建筑等方面。

三、早期中原与南方地区的交流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文化往来。

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的繁荣发展,吸引了不少南方的士人前来探讨文化以及带回他们地区的文化等方面的东西。

尤其是自唐宋以来,中原地区的文化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在思想、文学、诗歌、书法、绘画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文学巨匠杜甫、陆游、苏轼,书法家欧阳询等都是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的产物。

四、早期中原与其他地区的交流除了东北、西北、南方地区外,中原地区还与其他地区有着交流。

例如,在元代蒙古入侵时期,南宋将领岳飞将南宋的关文传向了新疆,使当地防御工事得到加强。

此外,在汉武帝时期,西域大臣张骞曾赴中亚、日本等地考察,促成了中原地区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技术的交流。

五、结语早期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是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复习课件精品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复习课件精品

铁农具和牛 ①农业深耕、山林开发、耕
Hale Waihona Puke 经耕出现地扩大,生产力水平提高; ②新兴地主阶级出现
生产力发展,井

田制遭到破坏,
口号 尊王攘夷
分封制逐步瓦解。
王室 霸主 齐桓公(春秋第一个霸主)、晋 (经济发展推动

衰微
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
社会变化)
差、越王勾践

诸侯 争霸 战役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分封制走向瓦解、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
局部统一;民族交融
商鞅变法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科技——天文、历法、医学
思想——老子、孔子;百家争鸣
文化——青铜器、甲骨文、《诗经》“楚辞”
时空定位
思维构建
重点回顾
拓展延伸
素养提升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民族 关系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出现,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到了春 秋战国,王室衰微,分封制走向瓦解,官僚体制逐步建立。奴
七 上历 史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 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夏商周时期
目 录

位时 空 定

建思 维 构

顾重 点 回

伸拓 展 延

升素 养 提
时空定位
思维构建
重点回顾
拓展延伸
素养提升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启—世袭制 第一个奴隶
制王朝 二里头遗址
夏桀 历法
夏朝
约公元前2070 ——
约公元前1600
盘庚迁殷 商纣王 青铜器 甲骨文
时空定位
思维构建
重点回顾

商朝的领土扩张商代对外征服与领土争夺

商朝的领土扩张商代对外征服与领土争夺

商朝的领土扩张商代对外征服与领土争夺商朝的领土扩张:商代对外征服与领土争夺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代的领土扩张是商朝国力强盛的体现之一,这既包括对外征服,也包括领土争夺。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对外征服及领土争夺等方面论述商代的领土扩张。

一、历史背景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位于夏朝和西周之间。

商代的历史背景主要包括夏朝的衰落和西周的兴起。

商代的前身是夏朝,而夏朝在商代前期逐渐衰弱,国力减弱,导致领土出现大规模的分裂和割据。

商代王朝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崛起,通过对外征服与领土争夺,使得领土逐渐集中,国力逐渐强大。

二、对外征服商代对外征服主要是指商朝通过军事手段向周边地区进行扩张,并将其纳入商朝的领土范围。

商代对外征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向东南方向的扩张,二是向西北方向的扩张。

1. 向东南方向的扩张商代首先向东南方向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征服了现今的河南、湖北、江西等地区。

其中,商朝定都在河南的亳(今河南省商丘市),这也成为了商代对东南地区的控制中心。

2. 向西北方向的扩张商代对西北地区的扩张也非常重要,其征服了现今的陕西、甘肃以及青海地区的部分地方。

商朝通过对西北的扩张,不仅巩固了国家的防线,同时也开启了与西北民族的贸易和交流。

三、领土争夺除了对外征服,商代还与周边诸国进行了一些领土争夺。

这些领土争夺不仅是商代扩张的过程中的自然结果,也是商朝为巩固自身地位所进行的重要行动。

1. 与东方氏的争夺东方氏是夏朝时期的遗民之一,与商代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争夺。

商代最终成功征服了东方氏,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2. 与周边小国的争夺商代还与周边小国进行了一些领土争夺,比如与鲜虞的争夺,最终将鲜虞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四、领土扩张的意义商代的领土扩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一方面,商代的领土扩张为商朝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商代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拓展任务争夺中原

拓展任务争夺中原

拓展任务争夺中原引言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争夺这片繁华富庶的土地历来是各方势力的共同关注点。

本文将探讨拓展任务争夺中原的历史背景、主要参与势力以及影响。

历史背景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因此吸引了众多势力的目光。

早在古代,中原地区就成为了诸多王朝的政治中心。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以及政治、经济利益的驱动,中原地区也一直是争夺的焦点。

主要参与势力1.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多个封建王朝通过征服中原地区,取得了对中原的统治权。

其中最著名的有商朝、周朝、秦朝、汉朝、唐朝等。

这些王朝通过武力征服和巩固统治,让中原地区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2.民族势力除了封建王朝,还有一些民族势力也曾争夺过中原地区。

例如,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族等民族纷纷入侵中原,建立了临时性的政权。

另外,辽、金、元等民族政权也成功统治过中原地区。

3.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农民起义也曾对中原地区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黄巾起义、白莲教起义、红巾军起义等。

这些起义往往由农民组织起来,对封建统治展开反抗,一度摧毁了中原地区的社会秩序。

影响1.政治影响中原地区的争夺对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不同势力的掌握意味着中央政权的更迭,也影响到地方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争夺中原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和政治格局的变化。

2.经济影响中原地区是中国的粮仓,也是经济中心。

拥有中原地区意味着能够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交通优势。

争夺中原地区的势力通过掌握中原,能够在经济上获得巨大利益,增强自己的实力。

3.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儒家文化、汉字文化等重要文化传承都起源于中原。

不同的势力争夺中原,往往会带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影响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

结论拓展任务争夺中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从封建王朝到民族势力,再到农民起义,不同的势力都曾争夺过中原地区。

争夺中原地区带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影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商朝的战争与征服统一中原与战略扩张

商朝的战争与征服统一中原与战略扩张

商朝的战争与征服统一中原与战略扩张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王朝,也是中原地区历史上最早的一个重要王朝。

商朝的兴起建立在对战争与征服统一中原的能力上,而这一能力源自于商朝的出色战略扩张。

一、商朝的战争与征服商朝自建立至灭亡期间,经历了多个战争与征服的过程,这些战争不仅是对外扩张的途径,也是商朝统一中原的手段。

1. 对外战争扩张商朝在兴起初期主要集中力量向周边地区进行扩张,并逐渐建立起对周边诸国的控制。

商朝的国君以夏夏后氏族长为首,通过与夏王朝的联姻和战争与征服的方式,逐渐获得对夏王朝的控制权。

商朝国君还通过与其他部落的战争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征服、统一了中原地区。

商朝的战争扩张能力主要源自于其军事组织的完善与兵器装备的改良。

2. 统一中原商朝的统一中原主要通过战争与征服的手段实现。

商王朝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和兵力,通过联合一些部落,借助战争力量的优势,最终实现了自己对中原地区的统一。

商朝还通过宗教的手段巩固了中原地区的统一。

商朝崇拜祖先,先后建立了先祖祭祀中的实力;还采取了宗法制度,通过血缘关系与族姓来确立统治地位,进一步提高了统治的稳定性,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统一。

二、商朝的战略扩张商朝在征服与统一中原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扩张的举措,以确保自身的利益并保持统一的稳定。

1. 军事组织商朝改革完善了军事组织,建立了由高级将领和下级军官组成的军事体系,以确保战斗力的稳定和指挥的有效性。

商朝军队的主力由步兵和骑兵组成,装备了当时先进的兵器。

2. 经济发展商朝在战略扩张中注重经济发展,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商朝统治者通过积极开垦土地、改进农业技术和发展手工业等方式,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为战争与征服提供了物质保障。

商朝还加强了对商业贸易的控制和管理,通过发展商贸活动增加了国家的财富,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支持。

3. 外交手段商朝在战略扩张中也运用了外交手段。

商朝与周边的部落和国家进行联姻,以确保盟友之间的稳定关系,并共同对抗共同的敌人。

【历史】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背诵提纲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统编

【历史】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背诵提纲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统编

2024新版教材七年级上册(问答式复习提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程标准:知道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中国早期国家的出现)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所处于社会阶段?①夏朝;禹;约公元前2070 年都城:阳城②奴隶社会2.夏朝制度有怎样的变革?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3.夏朝建立了那些国家机构?中心区域在哪里?国家机构: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中心区域: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4.反映夏王朝文明进程的是什么遗址?该遗址反映了什么?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5.夏朝的末代君主是谁?夏桀知识点二、商朝的统治(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商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商朝强盛的原因有哪些?商朝多次迁都的原因是什么,直到什么事件后才相对稳定下来?①汤;公元前1600 年②任用贤才,发展农、工、商业③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

商王盘庚迁都——殷(甲骨文发现于殷墟)2.商朝的统治措施有哪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控制。

3.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谁?商纣王知识点三、西周的兴衰(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西周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谁统治时期?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是谁?西周何时被哪一民族所灭?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牧野之战;②周厉王;③周幽王(烽火戏诸侯);④公元前771 年犬戎。

2.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是什么?实行的目的?分封的依据、对象?内容?实质?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有何弊端?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依据: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4)内容:①周王授予诸侯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

夏朝的疆域与领土扩张

夏朝的疆域与领土扩张

夏朝的疆域与领土扩张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的中国中部地区。

夏朝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其疆域扩张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夏朝的起源与疆域夏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河流域的中国中部地区。

根据传说,夏朝的创始人是禹,他成功治理了黄河的洪水,被封为夏王,建立了夏朝。

夏朝初期的疆域较小,主要集中在黄河上游的陕西、河南和山西等地。

随着夏朝的发展和壮大,其疆域逐渐扩张。

夏王朝通过军事征伐和外交手段,逐渐将周围的部落纳入统治之下。

夏朝的疆域扩张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涵盖了今天的河南、陕西、山西等省份。

二、夏朝的领土扩张之战略夏朝的领土扩张主要依靠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

夏朝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战略,巩固并扩大了自己的疆域。

1. 军事手段夏朝采取了军事征伐的策略来扩张疆域。

他们组织强大的军队,出击并征服周围的部落。

在战争中,夏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军事技术和组织水平,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统治新征服的地区。

2. 外交手段夏朝还利用外交手段来扩张领土。

他们与周边的部落建立友好关系,通过联姻等方式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夏朝还通过与其他文明交流,吸收外来的文化和技术,提高自身的软实力。

三、夏朝的疆域与领土扩张的意义夏朝的疆域与领土扩张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化交流与融合夏朝的疆域扩张带来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不同部落的文化在夏朝的统一下得到保护和传承,各地区的先进文化得以相互交流和影响,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2. 统一管理与治理夏朝的疆域扩张使得夏王朝的统治达到了空前的强大程度。

夏王朝通过将周边部落纳入统治体系,建立了更为稳定和统一的政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秩序的稳定。

3. 历史意义夏朝的疆域与领土扩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开创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先例,为后来的商、周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间接影响了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

第二单元《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知识清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二单元《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知识清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时间及人物:约公元前年,建立夏王朝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2.“家天下”:形成:禹的儿子不接受传统举贤禅让做法,直接继承禹的王位。

影响:取代禅让制3.国家机器:夏朝建立军队,制定,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称为“”4.中心区城: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5.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朝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6.遗址内容:大型、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

出土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它们大多为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意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7.夏王桀的暴政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

末代君主夏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统治陷入全面危机二、商朝的统治1.夏朝灭亡(1)背景:夏王的暴政引起民众反抗(2)经过: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的商人逐渐强大。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围民族,推翻夏朝统治,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

2.商朝建立(1)时间:约公元年(2)统治者:汤(3)都城:3.商朝的统治(1)前期统治:商王汤,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2)商朝迁都:受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曾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徙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3)巩固统治的措施: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4)后期统治:商朝后期,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

(5)商纣王的暴政末代君主商纣继位后,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酷刑法,导致民不聊生。

3.西周的兴衰(1)过程公元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展开决战,大获全胜。

从中原一隅到四海来朝,中国历代疆域的扩展和轮廓的定型

从中原一隅到四海来朝,中国历代疆域的扩展和轮廓的定型

从中原一隅到四海来朝,中国历代疆域的扩展和轮廓的定型古代的中国一词,与中原一词相近,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广义上包括今河南省全部、山西省东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西北部等区域。

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从最早的中原一隅,发展到中国如今的疆域规模,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

一、远古时期的疆域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

山顶洞人已经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

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

传说中,黄帝是大约4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成分。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

二、夏商周三代疆域夏朝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

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可能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周朝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

三、秦汉时期的疆域秦末天下大乱,中原战乱不休,致使河套为匈奴所据,南越、闽越、黔中等地相继独立,至汉初国土仅剩214万平方公里。

到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开边拓土,于元朔二年派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置朔方郡、五原郡;元狩二年,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武威郡、酒泉郡,后又分出张掖郡、敦煌郡;元鼎六年,攻灭南越国并进占海南岛,于该地设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又平西南夷设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

商朝的领土扩张与疆域争夺商代的边界之争

商朝的领土扩张与疆域争夺商代的边界之争

商朝的领土扩张与疆域争夺商代的边界之争商朝的领土扩张与疆域争夺:商代的边界之争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存在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作为古代中国的代表性王朝之一,商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其存在的大约500年时间里,商朝实施了一系列的领土扩张与疆域争夺,从而形成了较为庞大的疆域。

一、前朝商汤的扩张与统一商朝的领土扩张可以追溯到商朝的创立者商汤。

商汤出身于商朝的周边蛮夷地区,于约公元前1754年成功推翻夏朝的暴政,建立自己的政权。

商汤在夏朝的残余势力以及周边诸侯的支持下,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地区。

商汤的统一行动奠定了后来商朝的基础,也为商朝的领土扩张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二、领土扩张的动力与手段商朝的领土扩张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对资源财富的渴望,二是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

商朝作为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王朝,需要大量的土地来种植粮食以维持朝廷和居民的生计。

此外,商朝还需要丰富的资源来支撑宫廷文化和军队的后勤需求。

因此,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商朝不断寻求扩张其疆域的机会。

商朝的领土扩张主要通过战争进行。

商朝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充足的物质资源以及统一的意识形态等优势,使得其能够与周边的诸侯国和蛮夷部落展开战争,并逐渐吞并其领土。

商朝扩张的战争手段多种多样,既有武力征服,也有外交联姻、贸易和文化渗透等和平手段。

三、与周边国家的疆域争夺商朝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与周边的诸侯国和蛮夷部落之间进行了许多次的疆域争夺。

这些疆域争夺大多发生在商代晚期,即商世宗与夏的女婿有那等人之间的时期。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边界之争是商朝与西方蛮夷部落的争夺。

这场战争被称为“商西战争”,发生在商代晚期。

西方的蛮夷部落频繁侵扰商朝的边境,严重影响了商朝的治安和统治秩序。

为了应对这一威胁,商世宗决定出兵西征,将蛮夷部落的势力削弱到最低限度,以确保商朝的边疆安全。

商世宗组织了庞大的军队,经过多次战役,最终成功击败了西方蛮夷部落的主力军,并将他们纳入了商朝的疆域之内。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课件+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课件+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并战争中取胜
支持 者
秦孝公
时间 理论依据
公元前356年 法家思想 [2020年考]
措施
作用
内容
政治
①确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触犯旧贵族的 加强中
利益) ;
央集权
③改革户籍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 禁止私斗
内容
经济 军事
措施 ①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作用
②鼓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 促 进 经 济
孔 子
影响
想, 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②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 百家争鸣【8年3考】
背景
①政治: 战国时期, 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 新的社会 制度逐步确立;
②经济: 封建经济迅速兴起, 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 了物质条件
诸子 百家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翟)
“兼爱”“非攻”; 提倡节俭; 提出要选贤 能的人治理国家
[2022 、 孟子(轲)
2023 儒家
年考]
荀子(况)
①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思想 主张实行礼治, 提倡礼法并用, 明确尊卑等级, 以维系社会秩序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诸子 百家 [2022
观点1: 百家争鸣是当时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 的反映 观点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考点5 医学成就
2022版课标: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
时期的医学成就。
战国时期问世, 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 讲述 《黄帝
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 介绍了针灸、 内经》

商朝的文化交流与边疆发展商代的文化扩散与边疆开发

商朝的文化交流与边疆发展商代的文化扩散与边疆开发

商朝的文化交流与边疆发展商代的文化扩散与边疆开发商朝的文化交流与边疆发展商代的文化扩散与边疆开发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

商朝的文化交流和边疆发展在其历史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商朝的文化交流如何促进了边疆的发展,以及商代的文化如何扩散到边疆地区,并对该时期的文化交流与边疆开发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商朝的文化交流与边疆发展商朝是一个拥有广阔版图的国家,其疆域边界涵盖了现今的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区。

商朝与周边各个部族和国家之间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这对商朝的边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商朝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其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商朝以农业为主,发达的农业生产为商朝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然而,在边疆地区,商朝也需要借助当地资源和技术的支持来推动边疆地区的农业生产。

商朝与边疆地区的部族和国家之间通过贸易和交流,实现了资源的互补和经济的繁荣。

例如,商朝与北方的燕山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贸易,商朝通过交换黄金、银器、盐等商品,获取了大量的北方特产,同时也将自己的农产品推向了边疆市场,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其次,商朝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人口流动与文化传播。

商朝在与边疆地区的部族和国家进行交流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换,更重要的是人员的流动和文化的传播。

商朝的统治者和官员常常派遣使臣和使节到边疆地区进行政治和文化交流,这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人员的互动与交流。

边疆地区的人们通过与商朝的接触,接触到了商朝的文化、制度和技术,从而促进了边疆地区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商朝流行的礼仪、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也通过交流传播到了边疆地区,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二、商代的文化扩散与边疆开发商朝以其独特的文化体系和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扩散到了边疆地区,并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产生了影响。

商代的文化扩散与边疆开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商代的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影响了边疆地区的宗教观念与祭祀风俗。

商朝的贸易网络国内外贸易的兴盛与扩展

商朝的贸易网络国内外贸易的兴盛与扩展

商朝的贸易网络国内外贸易的兴盛与扩展商朝的贸易网络:国内外贸易的兴盛与扩展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商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中,商朝的贸易网络是其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商朝的国内外贸易的兴盛与扩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内贸易的兴盛与扩展在商朝时期,尤其是商汤和商臣的统治时期,商朝的国内贸易兴盛起来。

商朝时期,商都定在河南省商丘市附近的商城,商城成为了商朝的经济中心。

商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使其成为了商朝的商贸中心。

商城的兴盛促进了商朝国内贸易的发展。

商城作为商朝的经济中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贾和手工业者,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市场。

商人们在商城进行商品交易,商品的流通加速,为商朝的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朝的国内贸易不仅是物质贸易,还包括了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为商朝各个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商朝不仅在商城进行贸易,还在其他城市建立了商业市场。

商朝的封建王朝体制为国内贸易提供了制度保障。

商朝实行了以贡赋为主的经济制度,将土地划分为官田、神田和私田。

这种土地制度保证了国内贸易的稳定和发展。

在国内贸易中,商人之间也开始形成集团,这为商朝的商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对外贸易的兴盛与扩展商朝时期,商朝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逐渐兴盛起来。

商朝时期,中国北方地区主要被东夷族、西夷族、南夷族等族群占领,商朝通过与这些族群的贸易,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规模。

商朝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以物质贸易为主,主要交换的商品有青铜器、玉器、丝绸、茶叶、农产品等。

商朝通过贸易获取了周边国家的物资资源,同时也将自己的产品推广给周边国家。

以商朝的青铜器为例,商朝是青铜文化的代表,商朝的青铜器在周边国家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因此商朝通过对外贸易,使得自己的青铜器在周边国家得到了广泛传播。

商朝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还促进了各个地区的文化交流。

商朝通过贸易引进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传播给周边国家。

商朝的南北分裂中原与河南盆地的争夺

商朝的南北分裂中原与河南盆地的争夺

商朝的南北分裂中原与河南盆地的争夺商朝的南北分裂:中原与河南盆地的争夺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疆域曾经横跨大部分中原地区,但在商朝后期,南北分裂成为不可避免的局面。

这一时期,中原与河南盆地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商朝南北分裂的背景原因以及中原与河南盆地的争夺情况。

一、南北分裂的背景原因商朝南北分裂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所致。

首先,商朝的内部矛盾逐渐加剧,导致南北势力对立。

商朝后期,国家中央权力逐渐弱化,地方诸侯的势力逐渐壮大,形成了南北两个强大的势力集团。

其次,商朝的疆域发展不均衡,南方的商朝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而北方经济相对较弱。

这导致南方各大城邦逐渐崛起,发展成为独立的政权。

最后,商朝国力衰退,夏商王朝统治基础逐渐削弱,无力维持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

二、中原与河南盆地的争夺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商朝南北分裂后,中原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中原地区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地理位置优越,是南北势力争夺的焦点。

南方势力希望通过控制中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领土,而北方势力则努力保持自身的稳定与独立。

南方势力在争夺中原时,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和外交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南方的商朝诸侯通过发展贸易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吸引了一大批商人和外国使节。

他们利用丰富的资源和盛产的农产品,加强与中原各大城邦商贸往来,逐渐渗透和控制了中原的经济命脉。

而北方势力则更多地采取军事手段进行争夺。

北方统治者崇尚武力,他们派遣军队进攻中原地区,试图通过战争征服中原各大城邦。

北方势力在战争中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一度占据了中原地区的部分地方。

尽管南北势力争夺中原始终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这场争夺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动荡和不稳定。

中原地区的贵族和市民受到了双重压力,既要面对南方势力的经济和文化渗透,又要应对北方势力的军事威胁。

三、影响与启示商朝南北分裂中原与河南盆地的争夺,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商朝的文化交流与西域和中原的文化交融

商朝的文化交流与西域和中原的文化交融

商朝的文化交流与西域和中原的文化交融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记载的朝代,它的存在不仅仅标志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更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融的开始。

在商朝时期,西域和中原之间的文化交流极为活跃,这对于中原文化的发展和西域地区的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商朝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位于中原地区,这使得中原文化成为了当时的主宰文化。

商朝皇帝的统治承认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优势,同时也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商王通过建立道路和运河网络,促进了中原地区的商品流通和人员往来,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其次,商朝和西域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商朝的繁荣经济吸引了来自西域的商人和外交使节,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商品和技术知识。

商王统治时期,西域地区的特产如黄金、玛瑙和珍珠等被带到中原地区,这些奢侈品的到来丰富了中原的文化。

同时,商朝的青铜工艺和陶瓷制造技术也通过贸易活动传播到了西域地区,与当地的冶金和手工业相结合,使得西域地区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此外,商朝还与西域地区进行了宗教和学术上的交流。

商朝的宗教信仰以祭祀商代祖先和尊崇神灵为主,而西域地区的宗教则更加多元和复杂。

商代祭祀仪式的繁荣吸引了西域地区的士人和学者,他们带来了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学术思想,与中原地区的祭祀文化相互交融。

这种宗教和学术的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原地区的文化内涵,也为西域地区带来了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

总的来说,商朝时期的文化交流与西域和中原的文化交融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种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原地区的文化内涵,也让西域地区的文明水平得以提升。

商朝时期的文化交流与西域和中原的文化交融,不仅仅是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更是两个文明体系共同进步的见证。

夏商时期中原王朝的向外扩张和中原文化圈的拓展

夏商时期中原王朝的向外扩张和中原文化圈的拓展

The Outward Expans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 Kingdo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Circle in the Period of Xia and Shang
Dynasties
作者: 程有为
作者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出版物刊名: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2-136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夏商时期;中原文化;文化交流融合
摘要: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原华夏文化在全国的核心地位,其后的商周王朝对四方的扩张和征伐加快了四裔各族与华夏族的融合与同化,强化了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致使中原华夏文化圈如同滚雪球般不断扩大。

共同的经济生活与文化认同促进了中国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为秦汉的国家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本文利用文献与考古资料,从夏商时期中原王朝的向外扩张、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两个方面,探讨当时中原文化圈向四方的扩展情况。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重要知识点总结
武王所灭
三、西, 史称西周
分封 制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依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 宗亲和功臣等
1
内容
作用 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扩大统治范围
意义 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衰落 公元前841年, 周厉王与民争利, 引起“国人暴动”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 4 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必背重点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王朝 地位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家天 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 下” 变为“家天下”) ①夏朝建立军队, 制定刑法, 设置监狱, 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统治 ②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夏桀穷奢极欲, 残暴无道, 导致民怨沸腾, 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 灭亡 机, 最后被商汤所灭
二、商朝的统治 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 建都在亳。受 —— 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商朝多次迁都, 到商王盘庚时迁徙到
盘庚迁 殷, 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殷 统治 商朝增强军力, 设置监狱, 制定刑法, 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末代商王纣, 对外连年征伐, 耗费国力; 对内大兴土木, 横征暴敛, 灭亡 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公元前1046年, 在牧野决战中, 被周
衰亡
周幽王时, 朝政腐败, 内外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 西周王朝
灭亡
被犬戎族所灭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时期中原王朝的向外扩张和中原文化圈的拓展在史前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也就是考古学上所谓的铜石并用 时代,在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生活着华夏部族, 黄河下游的海岱 地区生活着东夷部族, 长江中游地区生活着苗蛮部族, 这些部族 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流与互动。

而以中原为中心全方位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促进着民族间的理解和 朝继承了这个强有力的趋势,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 展。

本文主要以青铜文化为视角, 探讨夏商时期中原地区与周边 地区文化交流互动的情况及其与广义中原文化圈形成、 中华文明 发展的关系。

由于华夏族创建的夏王朝在黄河中游今豫西、晋南地区立中原在全国的地位逐渐加强,以豫西、晋南为中心的中原地 区开始成为华夏文化的核心区。

有学者指出: “由于夏王朝正好 位于中原地区, 夏朝建立后虽然经过一番周折而终于得到巩固和 发展,在诸多族系中华夏的势力脱颖而出, 中原地区在全国的地 位突现出来,从而对往后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认同,推进着多元文化和社会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夏商周三代王国,响。

”大量考古资料表明,在公元前 2000 年以后, 入停滞或者衰退, 而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却迅速崛起, 成为一 种强势文化, 从而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文化发展。

中原地区作为中 华文明中心的地位逐渐显现, 周边地域文化逐渐被纳入以中原王 朝为中心的轨道,这是中国文明起源于早期发展的整体特点。

二里头文化是在河南龙山文化煤山类型的基础上继承和发 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考古学文化,它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而得 名。

二里头遗址是一处夏代后期的都城遗址, 考古工作者经过近 50 年的发掘,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贵族墓葬和手工业作坊, 出土了大批遗物。

如今二里头文化遗址已发现二百余处, 分布范 围西起陕西东部,东至河南商丘,北部逾山西南部霍太山,南抵 湖北北部。

其中豫西和晋南是二里头文化分布的中心, 所见遗址 最为密集。

这与文献记载的夏人的活动地域恰好相符。

一般说来, 二里头文化可分为两个类型, 一是二里头类型, 分布在豫西地区; 一是东下冯类型,分布在晋南地区。

二里头文化共分四期,其年代属夏代后期。

的发展。

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成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铜器时代的 标志。

“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冶铜业的进步特征主要 表现在铜器数量增加, 器类大大丰富, 尤其是青铜容器的出现集 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冶铸水平。

另一方面, 青铜合金已占据统治 地位,而且主要是锡青铜、铅青铜和铅锡青铜。

”就冶铸技术而 言,“大约从二里头文化二期开始, 在二里头这处大型中心聚落 (或为都邑 ) ,逐渐扬弃了石范这种对铸造技术发展有很大限制的 模具,这一变化极大地刺激并提升了中原地区金属冶铸业的水平”。

“到二里头文化晚期,又发明出高铅合金青铜,同样也是 为满足铜礼器的需求而创新的技术。

随着上述一系列‘高科技' 的出现, 使得中原地区的金属铸造业开始大踏步迈进, 在铸造技 术上将其他地区远远甩在了身后, 一跃而跻身于当时世界金属铸 造业的前列。

”玉器制作是中原二里头文化时期一种新兴的手工 业,这时玉器已有成批量的出土。

在现已出土的该期近 400 件玉 器中,有 300 多件出土于二里头遗址。

这批玉器不仅数量较大, 而且品种繁多。

综观这个时期各个地区的考古学文化, 虽然都已进入了青铜 时代,但中国的地域 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原地区之外的文明起源中心无不陷考古发现表明, 到了夏代, 中原地区的铜器铸造业有了飞跃以二里头文化最为发达,而且周围各地域文化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二里头文化的影响。

夏王朝的疆域虽然主要限于豫西和晋南,但影响所及则达到了更大的范围。

由二里头文化聚落分布的考察看,整体上二里头文化的控制地域主要是今天的河南省和山西省南部,在范围上突破了自然地理单元的制约,出现了跨地区的更广大区域内文化的统一分布,其交流和影响的范围更是大于此。

例如,在内蒙古敖汉大甸子墓地贵族墓中出土了具有二里头文化特色的陶酒器爵和盘,在上海马桥遗址中则发现了与二里头遗址相似的鸭形壶。

商族起源于东方,它以鸟为图腾,与少昊相同,可能是东夷的一个分支。

商族活动地区大约在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东部、山东西部一带。

其始祖契曾佐禹治水,加入了华夏部落联盟。

商汤灭夏后,在中原建立了商王朝。

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就是商代前期的都城,安阳殷墟则是商代后期的都城。

商人在中原地区创造了二里岗文化和殷墟文化,不仅出现了辉煌的青铜文明,而且“有典有册”,使用成熟的甲骨文字。

商王朝不仅疆域比夏朝大,而且将不少方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它向四周的扩张,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

商代前期无疑是以中原为中心的早期王朝最强大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以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为中心的二里岗文化急剧向四周扩展,在东至渤海、西达关中、北抵冀中、南逾长江的广大区域内,人们都使用着一套共同的日常生活用陶器,形成了范围相当广泛的二里岗文化圈。

特点鲜明的二里岗文化青铜器本身及其造型和装饰风格传播到相当遥远的地方,形成了更大范围的中原青铜文化圈。

地域广阔的中原青铜文化圈形成以后,就对周围地区产生了强烈的辐射和吸附作用。

在商代中期以后,尽管随着商王朝国力的下降和周边地区势力的崛起,出现了商文化圈日益缩小的现象,但这些原先属于商文化或者原先受商文化影响的地区的文化面貌的许多方面都与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大同小异, 原文化圈在商代仍然在缓慢地扩大。

F面分别简要说明夏商时期中原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交流互动关系。

、海岱地区东夷人的一部分活动在海岱地区。

夏王朝与东夷族关系非常密切,夏代诸王都重视对夷人的统治。

在夏代前期,夏王太康曾失其国,国人一度为东夷族统治。

史称“昔有夏方之衰也,后羿自组迁于穷石,因夏人而代夏政” (襄公元年)。

组在今河南滑县东南,穷石在今河南孟州西。

后羿是东夷有穷氏之君,他夺取了夏政权。

历中康和相两代,华夏人为东夷统治。

但是据文献记载,夏王相居商丘时,曾经先后征伐淮夷、风夷和黄夷,致使“于夷来宾”。

“后少康即位,方夷来宾”,献其乐舞。

说明夏王少康复国中兴,夏朝逐渐强大,夷人归附。

“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诸夷人舞。

”东夷向夏王献乐舞,是夷夏文化交流的重要表现。

夏朝灭亡后,夏部族的后裔不少迁居东方和东夷人杂居。

在夷、夏反复交替的过程中,东夷文化因素逐渐融入了华夏文化。

商王朝的统治中心比夏朝偏东,与东夷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商国在与夏朝的斗争中,把夷人作为重要的依靠力量,曾联合东夷伐夏。

商王朝统治稳定后,夷人时有叛服。

史称:“桀为暴虐,诸夷内侵,殷汤革命,伐而定之。

至于仲丁,蓝夷作寇。

自是或服或叛,三百余年。

武乙衰弊,东夷浸盛。

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

”从二里岗上层开始,商人就开始其东扩进程。

在鲁北和鲁南地区,商人与当地人混居。

这从大辛庄早商、中商文化遗存中可以看出,到后来就逐渐商化。

商朝对东夷的征伐最著名的就是后期的“征人方”。

有学者认为人方即夷方。

武丁时曾征夷方。

到了商末,“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 (昭公四年)。

虽东夷的叛乱最终被平定,但商朝的国力也消耗殆尽。

岳石文化属于东夷人的文化,存在时间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中晚期和二里岗文化时期。

里头文化与岳石文化之间存在着多种文化交流,尤其是在两种文化交接地带,均发现对方的文化因素。

如河南杞县段岗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中发现典型的岳石文化遗物、鹿台岗遗址岳石文化遗存中也发现了二里头文化遗物;而在二里头文化四期,在二里头遗址内出土了一组岳石文化遗物。

少学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海岱等地区与中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尤其是海岱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对中原地区文明的影响和文化基因作用。

邹衡认为二里头文化中的觚、爵、簋和瓦足器等陶礼器应来自东方,或与东方有着密切的关系,推测属夏文化上层建筑的礼制可能来自东方。

李伯谦进一步分析认为二里头文化是来自东方的后羿代夏之后的夏文化。

郑杰祥、王克林也认为二里头文化与后羿代夏有关。

二、关中地区陕西境内有关夏代的考古遗存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特别是西安以东地区。

当地的“老牛坡类型”的文化遗存, 既有关中地区龙山时代客省庄二期的文化特征,又含有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和中原地区二里头早期文化的因素,表明约在夏代早期,关中东部及丹江上游地区就形成了一支与上述文化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差别的新型考古学文化。

而在大荔赵庄、华县南沙村、商州东龙山等遗址中发现的二里头三四期文化遗存表明,到了夏代晚期, 关中东部及丹江上游已属于夏王朝的势力范围。

陕西境内比较典型的商文化遗存数量很多, 分布地域也相当 广大。

商王朝建立之初, 早商文化就迅速覆盖了关中东部及丹江上游,现已在大荔赵庄、西安老牛坡、商州东龙山等遗址中发现 了二里岗下层早段的遗存。

以二里岗期的文化遗址而言,者还有华县南沙村、蓝田怀珍坊、耀县北村等处,铜川三里河则 出土了典型的二里岗期的青铜器。

这些地点都近于渭河。

和 1981 年,陕西城固龙头镇两次发现这一时期的礼器和兵器,多达 75 件,其形制、纹饰的特点同于河南等地所出者,表明商 代前期中原文化已传播到汉中一带。

二里岗期的商文化也影响到周原。

1972 年在岐山京当出土 的青铜器中,有二里岗风格的觚。

次年,在扶风法门寺出土的青 铜器里, 又有二里岗风格的鬲和杯, 这些器物可以估计属商代中 期。

礼县朱马村、 扶风壹家堡以及周原等遗址中发现的二里岗上 层或略晚的商文化遗存, 则表明在商代中期, 商文化在占据关中 东部地区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其控制范围推进到关中西部偏东的 周原以东地区,形成了以商文化为主但也含有地方文化因素的京当型”商文化。

商代晚期即殷墟期的青铜器, 在陕西出土更多。

它大致可分 为三个地区, 一是关中的渭河两侧, 二是晋陕交界地区的黄河两 岸,三是汉中地区。

1986 年陕西西安老牛坡遗址出土了商代后 期的青铜器,大部分形制、纹饰均与中原所出者类似,同时也有 一些具有地方特色。

已发现1980开始崛起于泾渭地区并终居统治地位, 从而促使凝聚多种文化优 势的西周文明的诞生。

三、长江中游地区在长江流域,目前还未发现与中原二里头文化年代基本对应 的考古学文化,但约在二里头文化晚期阶段普遍出现了新的考古 学文化。

这些文化的下限往往进入商代。

如长江上游的三星堆文中游的荆南寺文化、下游的斗鸡台文化、点将台文化和马桥文化等。

现有材料都表明长江流域诸考古学文化与二里头文化都 发生着程度不同的联系。

如荆南寺文化早期的陶深腹圜底罐、 大 口尊,斗鸡台文化的单扉铜铃,马桥文化的陶鸭形尊、觚、簋等 都与二里头文化同类器物相近。

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较早地进入 了铜器时代。

中原以南长江流域的青铜艺术如同青铜技术一样,都来自中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