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近代史线索
中国近代史线索一、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及标志事件: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二、历经的政权:清王朝晚期(1840——1912.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1912.1——1912.4 )北洋军阀时期(1912.4——1927.4)国民政府时期(1927.4——1927.4)三、近代社会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五、近代中国人民的任务:反帝反封建六、近代社会的分期:中国近代时期(1840——1949年),又称民主革命时期。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线,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五四运动前)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4月)概念:旧民主主义革命——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七、知识网络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侵略史抗争史探索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次高潮性事件典型代表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英军占香港岛,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法联军洗劫、火烧圆明园;(2)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大片领土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强”(前期)、“求富”(后期)(包括结果、性质、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准备(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A、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同盟会B、提出革命纲领并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P38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4个)1915-1917十月革命):四提倡四反对P41;后期(1917年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9、5、4——6月初,北京学生示威游行;后期——6月初后,上海工人阶级参加斗争。
1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总结_提纲线索_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总结(提纲线索)中国近代史分期——“两时期两朝三政府”: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线索:一、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一)鸦片战争(1840-1842)1、背景:国际——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市场和原料;国内背景——1)自然经济为主,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2)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亏空;3)虚骄自大,“天朝上国”自居。
2、直接原因:中国出超→英国走私鸦片→(银荒兵弱)→虎门销烟3、经过:1)1840年:广州→厦门→定海→天津;2)广州→东南沿海→南京4、结果:1842《南京条约》(“五议港元”)、1843《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1844《望厦条约》(兵船巡港、医院教堂)、《黄埔条约》(天自由传教)。
5、影响:1)社会性质变:开始沦为两半(传统社会→近代社会):主权破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瓦解。
2)主要矛盾变(一对变两对)。
3)革命任务变——变为反侵略反封建。
二)新思想的萌发(19世纪40-50年代)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在广东设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2)仿制西方战船,提建新式海军;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3、姚莹《康輶纪行》、徐继畲《瀛环志略》作用——启迪国人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没涉及到制度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背景原因:阶级矛盾激化;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灾害。
2、经过:1)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2)1851年金田起义,号“太平天国”,永安建立政权;3)1853年定都天京;4)1853-1856全盛时代、5)1856天京变乱(略);至1864年重建领导核心、防御战。
3、失败(原因:局限性、中外绞杀——“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4、《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土地私有制(按人口年龄分配)——没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阶级基础。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在近代,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次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率先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
中英《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这是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
鸦片战争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另一方面,它们凭借自己的船坚炮利,继续进行武装侵略,不断扩大侵略权益,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步步加深。
1856年,英法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把侵略的魔爪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沙俄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侵占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加紧侵略。
这时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帝国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掠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
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通过《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的结果。
清政府对日本采取避战求和的态度,使清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惨遭失败。
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中国继《南京条约》以来失权最多、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取得在华通商口岸“设厂制造”等特权,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外输出资本的要求。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19世纪末,德、俄、法、英、日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近代史线索(
鸦片战争
1840
五四运动
1919
新中国成立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目的相同:反封建反侵略(民主、独立) 、目的相同:反封建反侵略(民主、独立) 2、领导阶级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无产阶级 、领导阶级不同: 来领导。 来领导。
不同时期的中国政局
方法二 列强侵华史实
①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年 ②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年 ③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年 ④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年
中国人民抗争史实
林则徐虎门销烟 太平军痛击洋枪队 左宗棠收复新疆 邓世昌壮烈牺牲 义和团运动
条约 《南》 1842
割地
香港岛
赔款
2100万银元 万银元
重要的 内容
协定关税 本质) (本质)
特点
中国近代第 一个平等
辽东半岛、 辽东半岛、 《马》 台湾、 台湾、 1895 澎 湖列岛
白银2亿两 白银 亿两
开设工厂
列强最早在 中国设工厂
《辛》 1901
白银4.5亿两 白银 亿两
禁止人民 反帝
赔款最多 无割地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840 清 政 府 统 治 时 期
1911 北 洋 军 阀 统 治 时 期
1927 十 年 内 战 时 期
1937 八 年 抗 战 时 期
1945
1949 解 放 战 争 时 期
本课学习目标
•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四次侵略;两次农民反抗) •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 第2课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 第3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1840年——1949年)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3.分期(1)清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4.清朝后期的统治。
五次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六大运动或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农民阶级] 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4.分期:(1)建党时期(1919—1924年);(2)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5.建党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6.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
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 鸦片战争爆发—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两对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任务:民族革命(反侵略) 民主革命(反封建) 四条线索 : 屈辱史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抗争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历史 探索史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 发展史 :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近代化之路)
(3)后果及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
的工具。③中国完全陷入
社会的深渊。
5、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1931-----1937 全面------1945)
(1)起因: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日本为了摆脱危机,加紧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
派和
派,洋务派主张利
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不管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
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时
间:19 世纪 60----9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发起的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后期:传播
主义。
性质意义:是一场空前的
运动,促使人们追求
和
,探索救国救民的
真理,为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四、无产阶级的探 索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一、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主要矛盾: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65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85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说明中国腐败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1895年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8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专题的三条线索
1861—1895
主持洋务运动
1895-1898
主持戊戌变法
1894兴中会 辛亥革命
1901-1911
参与清末新政 1840-1912 长期存在
立宪派
顽固派
地主阶级 倭仁、慈禧 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目的
内容或过程
性质
影响
洋务运动
挽救清朝 次保中国
挽救中国 次保大清
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 封建地主 局、京师同文馆,派遣 阶级自救 留学生
新文化 运动
思想救国
《新青年》、民主、科 资产阶级 学、文学革命、马克思 思想解放 主义传播
打击封建旧思想, 为传播马克思主 义和五四爆发奠 定基础
近代中国各阶级探索救亡的阶段
历 程 器 物 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 命—商品输出 两次鸦片战争 事 件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辛 亥 核心内容 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 长生(代表企 业、双重性)
1840-1900年列强侵华手段的演变趋势及背景。
A、政治侵略:从单国发动战争到各国配合瓜分狂潮 B、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C、18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治经济政策,共管中国)。 19世纪40到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急需原料 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用两轮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和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推行商品倾销。 19世纪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政治上 掀起瓜分狂潮,经济上推行资本输出为主,美国的门户开放 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西方入侵
不平等 条约体系 对华影响C
民族危亡 四轮战争 六个条约 半殖民化 西学东渐 对华影响C
不同阶级 探索救亡 三阶段 五事件
中国社会 现代化转型C
西方入侵的影响?
近代史纲串联十大线索
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线索一:历史事件线索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开展反侵略战争。
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
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这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
19世纪40—7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开始出现。
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兴办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产生。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同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1899—1900年,义和团运动。
1900年,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同年,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进行。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公举孙中山为总理。
1905—1907年,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大论战。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改良派发起立宪运动。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
四川发生保路运动。
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月12日,清帝退位。
4月1日,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
专题一: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一、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1、开始与结束的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两者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封建反外来侵略。
5、两个革命阶段:第一个阶段:旧民主主革命时期(1840—1919年)(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由资产阶级领导,推翻本国的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这一期间的革命斗争主要以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为主,其间也包含了其他阶级寻求改革、抵御侵略而引发的事件。
(2)最典型的事件:辛亥革命(3)三条线索: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条线:五次侵华史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第二条线: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维新派)、辛亥革命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第三条线:民资发展史19世纪末初步发展1914—1918短暂春天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①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④结果与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代史纲要时间轴及重大事件线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重大事件线索跨越了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的时期。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
1.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2.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3.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
5. 1861年:同治维新,尝试进行西式改革的一段时期。
6.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败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7. 1898年: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尝试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8.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反对外国势力和基督教传播的民族主义运动。
9.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10. 1915年:新文化运动,推动文化和思想的现代化。
这些事件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反映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艰难历程。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王朝的衰落到民主共和制的尝试,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
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这些事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中国近代史四条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四条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曲折与波折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轨迹可以被概括为四条基本线索。
这四条基本线索是:中国与世界的接触、民族主义的兴起、现代化的探索、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
本文将对这四条基本线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一、中国与世界的接触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逐渐与西方列强接触。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很多不同的侵略和欺凌,包括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促使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并开始向西方学习,尤其是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方法和技术。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一场现代化的探索,但这个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民族主义的兴起在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接触过程中,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兴起。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受到了侵犯,开始有了一些反对西方列强的声音。
同时,中国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的价值,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一场民族主义的运动,这个运动的目的是要振兴中国,让中国重新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三、现代化的探索在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和民族主义的兴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了一场现代化的探索。
这个探索的目的是要让中国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富强、更加强大。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开始建设铁路、电力、通讯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开始推行西方的教育和法律制度。
这个时期的中国也开始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让中国人民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1921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政治力量,它的目的是要推翻腐败的国民政府,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长达20年的革命,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整体线索概要
二、列强侵华主要事件:
战 争 侵华国 家 时 间 签定条约 影 响
鸦片战争 英
1840-1842 《南京条 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 约》 民地国家 第二次鸦 英、法、 1856-1860 《天津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 《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 片战争 俄 中法战争 法 1883-1885 《中法新 约》 1894-1895 《马关条 约》 中国的西南门户被打 开
生产方式、思想、政治在中国逐步传播、发展的过程,这是历史的进步。经 济上封建的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并存;政治上,封建统治势力和资本主义政 权形式相结合;阶级关系上,出现了代表社会进步物质力量的无产阶级和资 产阶级。
结合上述提示,结合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3、中法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4、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果: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 《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
• 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刺激 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 赔款日本白银2亿两(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 人民负担;为支付赔款,大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 中国的经济命脉)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 船可沿内河进入(使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 国内地) •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 免收内地税(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中国近代史的四条线索
中国近代史的四条线索
四条线索:
1、列强侵华史:主要史实有五次侵华战争及列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侵略。
2、中国人民抗争史、探索史: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大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1919年之后的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后的探索。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4、政权更替史:正确区分以下政府---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瑞金政府、伪满洲国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汪精卫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侵略史: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法战争、英法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
抗争史:反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援越。
探索史: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南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长征、公社化运动。
经济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如: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中国近代史时间线索(包含政治、经济、思想三部分)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思想(世界大背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840--1842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商品输出阶段开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资经济出现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洋务经济(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洋务派与顽固派)(世界大背景)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民资经济产生(19世纪60-7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世界大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明治维新完成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日本在华设厂--资本输出阶段的开始)民资经济初步发展(1895以后)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1899—1900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1912 中华民国成立(清政府统治被推翻)民资经济短暂春天(1912-1919)(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世界大背景)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德意奥”与协约国“英法俄”) 1919巴黎和会1919 五四爱国运动(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5新文化运动1918马克思主义1921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一大)(1922中国二大革命纲领制定)1924—1927 国共合作与北伐(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民资经济快速发展(1927-1936)毛泽东思想雏形时期(世界大背景)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1927—1936 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武装起义、红色政权、遵义会议、长征)民资经济曲折发展毛泽东思想成熟(工农武装割据)(世界大背景)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三国轴心)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为货币中心)1937—1945 抗日战争(两个战场两条路线、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民资经济遭受打压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45—1949 解放战争(国共内战)(战略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三个阶段,1949春,七届二中全会)。
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一、中国近代史的前奏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1839-1842),也称“中外冲突”、“公元金边”或“定睦之战”,是一系列中英两国武装冲突,以向中国供应鸦片占有大量地区为筹码,是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外国侵略中国事件,给中国的外交、社会、军事、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2、乾隆盛世乾隆盛世,是指乾隆帝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各个方面的繁荣昌盛。
乾隆盛世的基础是财政和文物的保存,以及改革性的政策,如封建制度的延长和对民间宗教运动的监督。
从1736年乾隆帝登基后到1796年乾隆帝去世,中国封建社会达到其最高繁荣与辉煌。
二、中国近代史重要变革1、百日维新及后生活改革1898年,中国学者和人士受韩伦、施西拉、舒克等先声启发组织起“爱国同盟”发动维新运动,又称“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不仅实现了君主专制的政治改革,还实行了公布“九条议定”,实施散体经济、把封建军队改造成大规模的市民部队,另外,国家也对文学宗教等文化领域进行文化改革。
2、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袁世凯率军发动起義,在重庆推翻清政府,宣布推翻清政府和传位给民国,史称“辛亥革命”。
这场革命幾十年來在中國一代又一代埋下怨恨,更大范圍內對抗外國侵略及抗拒中國吃了大苦頭,但最終解放了中国的民族和自由。
三、民国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上海中学大学生组织了第一次浩大的群众性革命,抗议外国帝国主义、宗教压迫以及封建落后制度。
五四运动,斩断了封建政权,激发了中国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开启了“民主革命”百年两次大背景之中的新时代。
2、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党中国最早成立于1921年7月1日,时号称“共产主义革命委员会”,1923年7月1日改称“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七年抗抵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取得了劣势,成为中国的主流政党,并在1949年新中国的领导下取得了解放革命的历史性胜利,在中国历史上迎来了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革。
近代史年代尺
1.1924.5.建立 黄埔军校 3.1927.4.南京 国民政府成立
1.1937.7.7七七事变 2.1937.12南京大 屠杀 3.1938.台儿庄战役 4.1940.百团大战 5.1945.4.中共 “七大 ” 6.1945.8.抗战胜利
1、1945.8.重庆谈判 2、1946.6.全面内战开始 3、1947.6.刘邓大军 挺 进大别山 4、1948.9—1949.1 三大战役 5、1949.4.渡江战役
19.60-90 洋务运动
1927
1937
1945
1949
1840
1919
重 要 事 件
1927 重 要 事 件 1.1927.南昌起义 2.第一个农村革命 根据地 —井冈山 3.1931.9.18事变
1937
重 要 事 件
1945
重 要 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中国近代史线索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领导——败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无产阶级领导——胜 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分裂 土地革命时期 1927 合作 抗日战争时期 1937 分裂 解放战争时期 194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资产阶级革命派 国共第一次合作 资产阶级维新派 地主阶级领导 1898 戊戌 变法 1921 大革命时期 1919 中共 ”一大” 1915 五四运动 1911 新文化运动 1919 辛亥革命
八国联军 2.1926.北伐战争
4.1934.10红军长征 5.1935.1遵义会议 6.1936.10会宁会师 7.1936.12.12西安 事变
<<南京条约 >> <<天津条约 >>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北京条约 >>
八年级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2、1860年太平军打败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 目华尔。 3、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边境危机严重, 左宗棠收复新疆。 4、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以身殉国。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5、义和团和爱国清军抗击八国联军,取得廊坊大捷 和杨村大捷。 6、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抗日义勇军,英勇抗 击日本侵略者,涌现出了杨靖宇(河南确山人) 等抗日英雄。 7、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取得了平 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胜利。国民政府军队在正 面战场抵抗侵略,取得了台儿庄大战的重大胜利。
时
间
19世纪60——90年代
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自强”;求富”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 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富 强起来,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 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 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英美法 德日恶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于1900年 在天津大沽登陆,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带 着光绪帝仓皇出逃,中国战败,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 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 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 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中国近代化探索简表
阶 段 学习层面 西方军事器物 西方政治制度 西方思想文化 相关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49年)列强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世界反法西
侵华史(1760—1840)阶级统治需要巩固与加强(1870--1913)向帝国主义过渡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危机斯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初)(1929-1933)(1939-1945)中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局部)(全面)
(1840-1842)(1856-1860)(1876--1878)(1894--1895)(1900--1901)(1931-1945)(1931-1937)(1937-1945)
中国人民的林则徐太平军抗击左宗棠收复邓世昌黄海义和团抗击局部抗战全面抗战:抗日战争
抗争史虎门销烟(1839)洋枪队(1851-1864)新疆(1878)大战(1894)八国联军(1898)抗日义勇军、游击队国共两党、各阶层旧民主主义革命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
(1840-1919)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戊戌变法1898)(辛亥革命1911)(新文化运动1915)
先进中国人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27 五四运动(1919)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黄埔军校(1924)北伐战争(1926)
的探索史(1919--1949)建党及国民大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 1927----1937
1945——1945.8)中共中央转战南北(1947)挺进大别山(1947.6)三大战役(1948.9—1949.1)
1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