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的分析研究
货币供应量中性研究
![货币供应量中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37e55735acfa1c7aa00cc39.png)
货币供应量的中性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国内、国外,并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介绍了有关货币是否中性的基本观点,以及在该观点的支持下,各界学者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期间的有关经济指标所作的实证研究。
可以看出,不同的数据来源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不但是因为样本数据本身的不同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同,还在于各个期间的其他因素如货币政策、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货币中性;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01一、国外研究综述1.理论研究综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来,货币政策作为金融宏观调控工具已走上历史舞台。
但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西方经济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凯恩斯学派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主张“相机抉择”;货币学派不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主张“单一规则”;理性预期学派完全否定货币政策的作用,提出“政策无效性命题”。
(1)货币中性论在古典经济学看来,货币只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对实际经济并不产生影响。
古典学派货币中性论的理论基础是萨伊定律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与古典学派一样,传统货币数量论也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可以通过剑桥方程和费雪方程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m=kpy (剑桥方程)(1.1)mv=py (费雪方程)(1.2)这两个方程表达了同一实质关系:即国民收入水平(y)与价格水平(p)货币供应量(m)之间的数量关系。
假定k(货币需求总量和国民收入的比例)或v(货币流通速度)不变,y也不变,则m 的变化将完全体现在p的变化上,所以货币是中性的。
帕廷金通过引入“实际余额效应”建立了一种修正的货币中性理论。
他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化会产生“实际余额效应”,改变对物品的总需求水平,从而对物价水平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压力,进而从反方向再次产生“实际余额效应”,影响总需求水平。
最终达到与货币量同比例变动,因而不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实质性影响。
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实证研究
![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9b73ddb14e852458fb5757.png)
M2 M2 与 G R之 间存 在 长期均衡 R、 R DP 关 系 ,且 误 差 修 正模 型 都 能 以 较 快 的 速 度 使 其 恢 复 均衡 状 态 。 关键 词 :经济 增 长
应量 实证研 究
的发展趋势具有反作用。 陈朝旭( 0 通 21 1】
货 币供
1 8 —1 9 9 6 9 0年的 CP 数据进行调整。 I
GDP R和 CPR表示 。 I
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主要观点 有三种 ,即通 货膨胀可 以促进经济增长 的
“ 进论” 促 ,通 货膨 胀 阻碍 经 济 增 长 的 “ 促
本文选取 1 8 — 0 0 的数据 , 95 2 1年 均来 源于 1 9 — 0 0年的 《中国统计 年鉴 》 912 1 、 《 中国金融 年鉴 》和 《 0 0年国民经济和 21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共 2 6个样本。为 了 消 除 因统计 口径 不 同造成 的差异 ,根 据 19 1年 和 2 0 9 0 9年 《 中国统计 年鉴 》对
经 济 增 长 。 反 映 通 货 膨 胀 的指 标 就 是 消 费
价格指数 ,在我 国主要有消费者价格指数 ( P) C I、生产者价格指数 ( P ) 零售物价 P I、 指数 ( P )由: CP所反 映的是与人 民生 R I, 于 1 二 活息息相关的指数 ,所 以一般 采用 C I P 作 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为 了保证实证分 析结果的可靠性 , 采取 M2 GD 、 P和CP 的 I 环 比增长率 作 为最 终变 量 ,分 别用 MR、
第 一步 ,用 普通 最 小 二 乘 法 对 模 型 进
表 1 M R、 P 2 GD R和 C I PR的A F D 检验结 果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9ee6f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5.png)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研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金融如同一股汹涌的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金融领域,对传统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货币供应量作为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指标,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金融交易习惯。
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它们凭借便捷、高效的特点,迅速在消费者中普及。
人们不再仅仅依赖现金和银行卡进行支付,而是更多地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完成交易。
这种支付方式的变革,使得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交易更加便捷,但同时也使得货币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原本以现金和存款形式存在的货币,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一部分转化为了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
从货币创造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也对传统的货币创造机制产生了影响。
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等业务创造货币。
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一些新兴的金融机构和业务模式,如网络借贷平台、众筹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货币的创造过程。
虽然它们的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影响了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它反映了货币供应量的扩张能力。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的持有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货币乘数的大小。
例如,人们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资金沉淀,可能会降低货币的流通速度,进而影响货币乘数。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跨境业务也对货币供应量产生了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境电商和跨境支付业务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流动更加便捷,这可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和调控变得更加复杂。
然而,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非全是负面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了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例如,通过网络借贷平台,中小企业能够更便捷地获得融资,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基于回归分析的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研究
![基于回归分析的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db32fd51e79b8969022614.png)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 May.2018 / No.3 基于回归分析的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研究陈亓1 胡金蕾1骆雯萱1朱家明2(1.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文章首先基于1990-2016年GDP与M2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国民经济总量每增加1%,平均来说,相应的货币供应量应该增加1.226%,从而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其次,通过回归模型对我国M2/GDP指标做了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分析,得出在1990-2003年与2009-2016这两个阶段M2/GDP大约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0512%、0.02643%,并根据分析结果,为我国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GDP;M2/GDP;货币政策;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822.2;F82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3771(2018)03-0006-051 引言针对我国货币供应量(M2)与GDP关系这一问题,相关领域的很多学者以此为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
刘娇(2016) [1]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广义货币供给量与GDP总量呈现正相关关系;桂露榕(2010)[2]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我国GDP增长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缺口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等。
毛传为等(2014)[3]从货币制度视角分析了我国M2/GDP指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William A. Barnet[4]等利用中国M1,M2,M3,M4的数量并通过迪维西亚指数法对GDP的增长速度做出了一系列预测。
由此可见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模型与方法就该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
而本文在采用回归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GDP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又加入了M2/GDP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其结果可为货币政策的制定以及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研究
![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79ef01581b6bd97f19ea9e.png)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回顾
图 # 描述了 # 货币供应 & * " $ $ !年的 . J Q增 长 率# / 增长率 & ’ 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趋势 ! 由于在 数 据 处 H " 理的过程中可 能 存 在 一 些 误 差 " 我们分别用 . # J Q Y Q [及 H " 表示 . J Q 指数 # Y Q [指 数 及 H "指数并对它们进行对 数 化 处 理" 分别以 Z # 其一阶差分 . J Q Z Y Q [及 ZH "表 示$ 可以近似的代表经济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及货币供应量增 长率 " 分别用 Z . J Q # ( Z Y Q [ # 及 ZH " # 表示 !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经济的发展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的 趋势 " 平均增长 约 为 且 波 动 不 大! 但 是 通 货 膨 胀 ( & U" 和货币供应的波 动 却 比 较 大 " 分别为, ( ! U和* ( , U! 回 顾我国的宏观经济 " 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
我国货币供应量内生性问题研究
![我国货币供应量内生性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0baa8be53a580216fcfe24.png)
———●● 市场经纬・ A K T M R E
我国货币供应量内生性问题研究
文/ 倪鹏 翔
一
、
问题 的 提 出
值稳定又要促 进经济增 长 , 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向国务院负责 , 这
使得 中央银行在执行货 币政策时要考 虑到经济发展 和财政收支
的 89 .%上升到 20 0 3年的 5 . 假设中央银行对相对可控制部 02 %。 分 、准相对可控制部分和弱相对可控制部分的可控制程 度依次
货 币政策难以调控货币乘数。
( ) 一 基础货币的发行量越来越难 于控制
基础货币发行是一 国货币供应量 的基础。基础货 币的
为 6 %、0 0 3 %和 1%, 1 8 0 则 9 5年可控制 5 . 1 %的基础 货币。 5 而到
量, 这一 问题又可以分为两部份 , 货币政策难 以调控基础货币和
来越小。 可控性较强 的再贷款 占总 的基础货 币比例从 18 年 的 95
7 . %下降到 2 0 年 的 3 %, 80 4 03 2 可控性 比再 贷款弱一些 的财政透
支与借款 、 专项 贷款 占总 的基础货 币比例从 18 9 5年的 1.%下 2 7 降到 2 0 0 3年的 50 而可控性极 弱的外汇 占款 比例从 18 .%, 9 5年
形成过程 中, 中央银行不能有效控制基础货币 , 同时我 国的货 币
乘数不够稳定 , 因此我国货币政 策是无效 的。 谢平( 0 ) 2 4也指 出 , 0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 币的相关系数很低 , 基础货 币和 M1
的时滞为两个季度 , 基础货币和 M2的相关系数更低 , 时滞更长 达三个季度 ,说明 中央银行很难 通过 控制基础货 币控制我 国的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研究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8ae79d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8.png)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研究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调控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经济稳定和平衡。
其中,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被广泛应用并产生了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分析其重要性和作用。
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一定比例保留的存款。
这一政策的调控是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来实现的。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影响直接体现在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上。
首先,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着直接影响。
当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时,商业银行需要保留更多的存款,可贷款金额相应减少,从而降低了货币供应量。
相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会释放更多的存款给商业银行,增加其贷款能力,推动货币供应量扩大。
因此,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可通过直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其次,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乘数产生着间接影响。
货币乘数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存款准备金率创建货币的能力。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会降低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从而抑制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反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会提高货币乘数,促进了货币供应量的扩张。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货币乘数的变化,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波动。
此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还可以对货币供应量的结构产生影响。
不同类型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会导致不同规模和速度的货币供应量变化。
例如,对大型商业银行或小型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控不同,将对不同经济领域和地区的货币供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调整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将货币供应量的结构调整得更为合理和稳定。
此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调整的预期会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
市场预期存款准备金率上涨,则会导致市场对货币供应紧缩的恐慌,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资金流动性。
相反,若市场预期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则可能引发市场对货币供应扩张的预期,从而对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中央银行需要在制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时,充分考虑市场预期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沟通和引导策略。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47e253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6.png)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中央银行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数量。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这种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讨论相应的政策建议。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货币供应量是决定如何分配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货币供应量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过多的货币供应量则会导致通货膨胀。
从长远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将导致价格稳定性的下降,而这将对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利率下降,促进了投资和消费,有利于经济增长。
但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通货膨胀将导致实际收入下降,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面临不断增加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受到影响,因为他们将不得不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以弥补其自身成本的增加。
这种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会导致人们对货币的信任程度下降,从而导致消费和投资的减少。
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如何控制货币供应量并从而满足经济的需求,是金融政策制定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利率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以鼓励人们储蓄而不是消费,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相反,当货币供应量短缺时,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直接向市场投放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
这种行为通常是在金融危机或经济萎缩时采取的,其目的是增加市场上的资金供应,从而提高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
但是,这种政策应该十分慎重,否则,超量的货币供应量可能会导致高通胀率或资产泡沫。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很多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导致了与经济增长的放缓。
他们认为,当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时,货币贬值便会发生,这将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减缓经济增长。
事实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否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还存在着争论。
一些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如果增长过快,将导致通货膨胀和增长的减缓。
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实证研究
![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bf47fb76eeaeaad1f3306f.png)
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实证研究作者:方芳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13期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在金融学界广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1985-201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选取CPIR、GDPR与M2R三个经济指标,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论证了CPIR与GDPR、CPIR与M2R、M2R与GDPR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误差修正模型都能以较快的速度使其恢复均衡状态。
关键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实证研究货币供应量投放多少,不仅对我国的物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于人们预期和经济稳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是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变量。
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关系国计民生。
自2003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现象日益加剧,引起学术界关注。
因此,基于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性,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概述关于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关系研究由来已久,是经久不衰的金融学课题。
货币主义的代表弗里德曼认为,物价的上涨归根结底都是由于货币的增加引起的,他认为,“通货膨胀总是而且永远是一个货币现象”。
Reynard(2006)对美国和欧洲的数据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增长率之间具有明显的比例关系。
牛振(2011)利用1991-2011年数据,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正的长期均衡关系,但同时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趋势的影响较大,要控制通货膨胀就要控制好M2这一货币政策的重要中介变量。
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主要观点有三种,即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促进论”,通货膨胀阻碍经济增长的“促退论”和通货膨胀不影响经济增长的“中性论”。
刘金全等(2003)利用VAR 模型,证实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且发现经济增长对于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具有反作用。
货币供应量(M2)变动弹性研究——基于中国2002~2010年月度数据的计量分析
![货币供应量(M2)变动弹性研究——基于中国2002~2010年月度数据的计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9d97e2b8f67c1cfad6b884.png)
性均小于1 ,未见明显的货 币乘数效应 ;而政府公开 市场操作 业务对M 的影 响为 负,且弹性较 小; 汇率 的变动对M增长率的影 存量
响为 负。另外 由于 残差 项序 列 自相关 ,本文进行 了两个滞后期 的A …、A ㈤修正 ,并得到 了最终 的计 量模 型。最后本文对 所建模 R R
货 币供应 量 ( )变动弹性研 究 M2
基于中国20 ̄21年月度数据的计量分析 02 00
梁名 双 梁 冰
( 旦大学经济学院 复
上海
203 ) 0 4 3
摘 要 :本文旨 在研究货币 供应量M 与几个影响因 之间的变动弹性, 素 运用中国 02 月~ 00 }的月 20 年1 21年3 1 度数据,共9个时间 9
利 用 虚拟 经济 的形 式 发 展 成 为 新 的财 富 创 造 方 式 。 2 世 纪 初 期 金 本 位 的破 灭 带来 了 纸 币的 革 命 性 前 进 , 突 出 O 于 实 体 价 值 , 一 方 面 又 可 以 脱 离 价 值 体 系 独 立运 动 ,甚 至 可 以 政府公 开市场操作所 引起 的货 币存量变动 等,另外从根源上 追
结 束 了金 本 位 ,主 要 发 达 国 家 大 面 积 地 实 行 了浮 动 汇 率 制 。但
货 币制度 的 自由化 改革也带来 了很多的 问题 ,比如货 币主义学
派 一 直 坚 持 的 货 币运 动 与 通 货 膨 胀 不 可 分 割 的关 系 , 常 常 引致
P f Leabharlann 收入 物 价指数 市场 利率
据此得到公式: 2 ( asrsFebn s,Yp m =f 1 n, ev,od,,, , o e _ )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研究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952b7d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3.png)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研究引言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货币在经济体内的流动次数,而货币供应量则是指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探讨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并从实际经济中提取案例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理论分析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根据货币数量理论,货币流通速度(V)与货币供应量(M)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经典方程MV=PY来表达,其中P是物价水平,Y是产出。
这一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物价水平和产出的乘积。
这意味着,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要么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要么物价水平和产出增加,或者两者兼具。
通货膨胀理论也支持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关性。
根据著名的量价理论,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快于经济实际需要的增长,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因此,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发生重大变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实证研究分析除了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一项研究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估计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它们会相互调整以维持稳定。
这意味着,当货币供应过多或不足时,货币流通速度会相应调整以保持经济的稳定。
另一项实证研究使用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来研究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在长期趋势下,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也就是说,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货币流通速度往往下降,反之亦然。
这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可能会降低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影响经济的运行。
案例研究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从实际经济中提取了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在某国家,政府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8164601eb91a37f1115cca.png)
86910.7
10780.7
2003
221222.8
84118.6
19746.0
64372.6
137104.3
20940.4
103617.7
12546.2
2004
254107.0
95969.7
21468.3
74501.4
158137.2
25382.2
119555.4
13199.7
2005
(三)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
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对货币乘数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的参数主要有通货比率和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比率是指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又称现金漏损率或提现率。这一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居民和企业等部门的持币行为。通货-存款比率越高 表明居民和企业等部门持有的现金越多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就越弱。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银行的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一般来说,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高于定期存款,因此,定期存款比率影响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比例,从而影响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影响信用创造能力。所以,总的来说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影响货币乘数,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决策,也用信贷规模来衡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
四、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收集
(一)模型设计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货币供应量的年底余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外汇储备(x1)衡量黄金和外汇买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用信贷规模(x2)衡量信用创造和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采用的模型如下:
y= β0+β1x1+β2x2+ui
(二)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6c1846cf84b9d528ea7a87.png)
从 1 9 9 6年 开 始 , 货 币供 应 量 指 标 被 货 币
的监 控 指 标 具有 重 大 的政 策借 鉴 意 义。本 文
的展开 基 于 对 以下 问题 的探 究 :货 币供 应 量
当局 采 纳 为监 测 的 中介 目标 。 自此 货 币 供应 量 在 货 币政 策 的 , 也 被纳 入 了货 币范 围内 。 目前 我 国
货 币供 应 量被 划 分 为 以下 几 个层 次 ,详 见表
1 。
表 1 我 国货 币 供 应 量层 次 划分结 构一 览
M0 =通货 ( 流通 中的国家纸币 ) ;
MI = M0 +企 业 活期 存 款 +政府 部 f ] 存 款 +农 村 及 其他 存 款 ;
定期存单等
从 实 证 角 度 , 国内 大量 学 者 针 对 货 币 总
量与 经济 增 长关 系进 行 了研究 。黄先 开 、 邓述
资料来源 : 杜亚斌 : 《 货币、 银行业 和货 币政 策》 。 江苏 , 南 京大学网络教育出版社 , 2 0 0 8 , 第2 0 3页 。
上 述指 标结 构 中 M0是流 通 中 的现金 , 可 直 接作 为 支付 工 具 在 市场 上 流 通转 让 ,来影 响 市场供 求关 系变化 。MI 反 映居 民和企 业 可 变 现 资金 松 紧变 化 ,体 现 了经 济 中 的现 实 购 买力 , M1甚 至 被 认 为 是 经 济 周 期 的先 行 指 标 ,由于 活期 存 款 具有 随时 转换 成 现 金 货 币
慧对 1 9 8 0 — 1 9 9 7的季 度 数 据 进 行 O S L检 验 ,
货 币供 应量 与经 济增长关系研究
粱 力
摘要 : 自我 国货 币调 控机 制 改革 以来 , 央 行 以货 币供 应 量为 中介 目标 的贷 币 政策 框 架 在 稳 定 物价和 反 经济 同期 方 面发 挥 了重 要作 用 。但 随着 经 济环 境 变 化 , 货 币供 应 量作 为调 控 名义 锚
货币供应量研究
![货币供应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fd830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f.png)
货币供应量研究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总量,通常由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
货币供应量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学课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货币对经济活动和通胀的影响。
本文将对货币供应量的定义、衡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货币供应量的定义货币供应量是指在经济体内用作付款手段和价值储藏的货币总量。
一般来说,货币供应量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经济体内所有现金货币(M0)、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总和,它反映了公众可支配的购买力。
狭义货币供应量则只包括现金货币和活期存款,更准确地反映了经济体内的流通货币数量。
二、货币供应量的衡量方法货币供应量的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金属流通货币法和信用流通货币法。
1. 金属流通货币法金属流通货币法是以金属币作为货币供应量的衡量依据。
它通过统计银行和公众的金属货币持有量来计算货币供应量。
这种衡量方法在古代发展较为常见,在如今已较少使用。
2. 信用流通货币法信用流通货币法是以信用货币为货币供应量的衡量依据。
它通过统计银行的存款、供应商和企业的商业票据以及其他流通中的非金属货币来计算货币供应量。
这种衡量方法在现代经济中应用广泛,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货币的流通情况。
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货币供应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利率水平、信贷政策和预算政策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具有直接影响。
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需求增加,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支持生产和交易活动,因此货币供应量会相应增加。
2.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对货币供应量也有影响。
当利率较低时,借贷成本较低,企业和个人更倾向于借贷,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反之,当利率较高时,借贷成本上升,货币供应量可能会减少。
3. 信贷政策央行制定的信贷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起着重要作用。
央行可以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利率、购买国债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波动的关系研究
![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波动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4f888f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5.png)
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波动的关系研究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作为经济中最重要的媒介和计量单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货币供应量是指国家发行的货币总量,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贸易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
一、货币供应量对价格的影响货币供应量是指国家央行发行的货币总量,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人们手中的货币数量增加,那么他们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用的货币就会增加,相应地,如果货币供应量减少,那么人们手中的货币数量就会减少,购买商品和服务时用的货币就会减少。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则会影响商品价格。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求购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增强,同时企业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价格水平随之上涨。
反之,当货币供应量减少,人们手中的货币减少,能够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降低,同时企业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价格水平随之下降。
二、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采取的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对通货膨胀进行有效控制。
如果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投资者持币等待的动力增加,这时商品的供不应求,价格下跌,相应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反之,如果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企业融资成本减少,投资者倾向于购买,商品的供过于求,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三、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相关实证研究。
以中国为例,我们可以以2011年至2021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计算货币供应量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的年度增长率,来评估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货币供应量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3e74d46f1aff00bed51e3e.png)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摘要】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不同的货币统计口径下(M0,M1,M2),研究二者的关系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M0,M1,M2分别与GDP之间存在均衡关系。
宏观上来说,广义货币供给量比狭义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密切,但是也不能忽略狭义货币供给量与GDP之间的关系,它们也能反映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全面综合考量不同货币层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供给量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一、引言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以货币政策作为本国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纷纷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特别是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在这段时期也采用了不同的货币政策,由积极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
那么,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非常多,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课题进行研究。
Friedman和Schwartz(1963)以及Tobin(196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短期产出的波动会产生影响。
Kormendi 和Meguire(1984)对50个国家的研究以及Boschen和Mills(1995)对美国的研究得出,在长期中货币供给量对产出没有影响。
McCandless和Webber(1995)考察了不同货币口径下的110个国家近30年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变动引起通货膨胀率的相同变化,而货币供给量与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之间没有相关性。
Andreas Schabert(2009)通过一个无摩擦的金融市场和价格粘性的标准宏观模型分析利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证实了平稳序列的货币供给量满足利率的期望目标,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我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关系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关系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ed62bd0029bd64783e2c5b.png)
我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关系实证分析[提要] 货币供给会影响价格水平,国内价格水平又会影响到汇率变化。
本文分析我国货币供给量M1、价格水平CPI和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
分析发现,我国货币供给量M1与价格水平CPI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货币供给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造成CPI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与价格水平之间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不能由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解释。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检验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5年4月3日近几年,我国的整体价格水平上涨较快,通货膨胀较为明显。
从2005年至今,物价上涨接近40%。
在造成通货膨胀的诸多原因中,货币发行的作用不能被忽视。
201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而2003年末M2余额22.1万亿元,10年增长超过4倍。
中国货币总量与GDP之比接近2∶1(2013年中国GDP总值56.88万亿元)。
可以看出,近几年货币发行速度的确增长较快。
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把货币发行作为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伴随着我国的通货膨胀,国内购买能力的下降,我国的货币购买力相对于美元等国际货币,却不断升值,即存在“内贬外升”现象。
这与经济常识和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符合。
根据货币供给和汇率决定理论,货币供给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到价格水平;国内价格水平影响到汇率的变动。
能否确定我国货币发行是否是造成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和如何正确理解我国货币对内贬值却对外升值现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结合相关经济理论,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价格水平CPI和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正确理解我国货币供给、价格水平、汇率变化之间关系,解释有关经济现象,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一、相关理论和研究(一)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
货币供给之所以影响价格水平,在于货币供给是否与货币需求一致。
货币供应量和房地产价格的研究
![货币供应量和房地产价格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c9ce796bceb19e8b8f6ba5e.png)
货币供应量和房地产价格的研究摘要:本文以金融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为视角,提出货币供应量(M2)变动更可能是导致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原因,同时也通过把CPI数据的变动和房价指数的变动进行比较,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希望能通过数据的研究证实M2和房价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的影响机制,对房地产市场的货币流通有一个更为清晰化的认识和了解。
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效果。
于此同时,收集美国的数据做同样的实证检验。
希望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得出他们的情况与我国是否相同,他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
进一步了解其他类型的市场的货币供应量(M2)和房价之间的相关性和其优劣势。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M2;房地产价格;房价指数Abstract: this article,with the financial in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plays the key role as the Angle of view, puts forward the money supply (M2) change is more likely to lead to real estate prices reason for changes, and also through the CPI data changes and house price index changes of comparison, through collecting the data, the empirical test. Hope can through the data confirms M2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use price index,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pecific mechanism, the flow of money to the real estate market has a more prioritize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On this basis, inspected the monetary policy of the real estate price effect.At the same time, the collec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do the same empirical data. Hope that through to their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in China and they are same, both of them have again what characteristics.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other types of market of money supply, M2)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ome prices and its disadvantages.Keywords: money supply; M2; Real estate prices; House price index1. 前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广义货币量M2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金融市场流动性呈现持续宽松状态。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86a81a55270722192ef794.png)
原 假 设 D L N M2不 是 D L N C P I 的 G r a n g e r因果 原 因 D L N CP I 不是 D L NM2的 G r ng a e r因果 原 因 观 测 样 本数 F一统 计 量 P值 3 7 3 7 3 .6 2 1 .2 2 0 .0 3 8 0 、 本文所 用数据来 自 《中宏数据库》 各期 ,数据范 围为 2 0 0 1年第 一 季度到 2 0 1 0年第 四季度的季度数据 ,总计 4 o个样本点 。 分别以 Ml( 广义货币供给量) 、M 2( 狭义货 币供给量 )为货 币供 给量的统计 口径 ,以 C P I为物 价 水平 的代表 水 平 ,以 国 内生 产 总 值 ( G D P )作为总产出的统计 水平 。通过 M1 、M 2的季末 数据代表 季度数 据 ,用公布的 C P 1 月度环 比指数 构造月度 定基指数 ( 以2 0 0 1年一月 为 基期 ) ,然后通过 C P I 季末定基指数表示季度数 据 ,用 G D P的名义值除 以C P I 定基季度数据得到实际 G D P 。因为对序列进行 自然对数变换可 以 使变换后的序列具 有线性趋势 ,同时有利于消除原时间序 列中存在的异 方差现象 ,因此本 文数据 都进行 了对数化处理 , 分别 在数据 前面加 L N 表示求对数。 由于我们选用 的季度数据 ,如果有季节周期 的应该进行季 节调整.通过观察 G D P 、C P I 的线图 ,我们 可以发现它们有 明显的的季 节周期 ,经过 x一 1 2方法消除季度 因素后再取常用对数值 。
当货 币供给速度变大时 ,经济增长率会 因此降低 ,通货膨胀将 升高;而 哈耶克 ( 1 9 7 6 )特别强调货币扰乱经济 的作用 ,认为货币是引起经济 周 期 的主要 因素 ,强调货币对经济的破坏作用 ,而否定货币的积极作用 。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3c9e10a8114431b90dd83f.png)
,
从 实证 分析 的 角度 看 , 和理 论分 析总 体上 一致 , 对 于货币供 应量是 否对 实 际经 济 的产 出是 否产 生影 响争 议颇大 。弗里德 曼 和许 瓦 茨 (9 3 以及 托 宾 (90 通 16 ) 17 ) 过 实证研 究 发现 , 币供 应 量 的 变 化对 短 期 产 出 的波 货
大 总需求 , 以此 消 除失 业 和 经 济危 机 , 进 经 济 增 长 。 促 新凯 恩斯学 派 最 重要 的假 设 是 市 场非 出清 , 在此 假设
收 稿 日期 :08 6 7 20 —0 —2 .
点 予 以修正 , 指 出在实证 分析 的过程 中 ,ao 他 Br 在建 立 r 季 度模 型滞 后 阶数上 只选取 了 8 阶滞后 , 而事实 上长至 l 的滞 后 系数在 统 计 仍有 意 义 , 7阶 I 二 因此其 结 论 的正 确性值 得怀 疑 , 以后 又有 人对 Msk 但 i i h n的结 论予 以重 新估计 , 出其 结 论并 不 具 : 健性 , 一 次得 出 了预 指 稳 再 期货币供给增长对产出具有 中性的观点。1 4 ,0 9 年 K卜 8 m ni M gi 通过 对 5 ed 和 eu e  ̄ o个 国家的 实证 研究 以及 Bs o. ce hn和 M l (95 通 过对 美 国 的实 证研 究发 现 , 币供 is19) l 货 应 量对实 际产 出不会 产 生长 期 的影 响。 19 95年 Mca — C n d s We 在考察了 l 个 国家 3 年期间的数据后, l和 b e 】 O 0 得 出了货币增长与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之间不相关的结论。 我 国学者在 运 用 西 方 分 析方 法 , 结合 中 国 的 实 际 对两 者之 间进 行 了实 证 分 析 , 果表 明在 我 国经 济转 结 型过程中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我 国学者 黄先 开 、 邓述 慧 (oo 运 用 二步 O L方 法 , 中 2o ) S 对 国是否存在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预期到的货币冲击 对 产 出有无影 响做 实证 分析 , 其基 本结 论 是 : 国 的货 我 币作用机 制 与西方市 场 经济 国家 的情 形 具有 较 大 的差 别 , 论是 预期 的货币供 给 冲击 , 不 还是 非 预期 的货 币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数据显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始终保持较快增长。
我们知道,货币供应量是和国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关系,而且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但是,究竟谁影响这谁,我们便无从得知。
货币供给对物价的影响研究不仅是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热点。
物价的大幅上涨不仅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基于货币供应量以及国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数据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够梳理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
关键字: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民消费水平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ata:after the reform ation and opening, our country's money supply kept fast growth. We know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ney supply and national consumer price index, and the money supply affect prices has been the focus of people research.H owever, we have no way to know whether the former affect the later. The research money supply affect prices not only is the core issue of monetary 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hot point. Prices rose sharply not only affects the People's Daily life level , more related to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datas of money supply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the national consumer price index to carry on the simple a 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th, in order to tease out therelationship of the money supply and the national consumer price index.Key word: The money supply, national consumer price index(CPI), national consumer strandard引言近些年来,物价飞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政府,也是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物价的大幅上涨不仅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进入21 世纪以来,经济也空前发展,但仍处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的尝试阶段,货币供应量对国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又能能在对这二者的分析过程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进而得到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设性策略,从而得到这对我国在现阶段货币政策操作和改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赵桂来、许凤娇二人对货币供应量和国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货币供应量对CPI具有具有正向效应(货币供给量每增加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增加0.36%),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几条针对我国具体所处的经济环境及中国国情,能有效防止物价水平出现大幅波动,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政策建议;田竞宸也对这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强宏观审慎框架下的金融监管的建议;任碧云、梁垂芳在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影响的研究中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了货币供应量以及CPI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以保证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朱倩文、何均、谭诗誉、程小念四人研究了货币供应量对CPI的影响,并对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研究目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经济发展尤为迅速。
同时货币供应量也在不断上升,物价也在不断地飞涨,而且这几者显示出了极其不稳定的状态,货币供应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通货膨胀风险的指标,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是本文所探求的目标,进而根据研究结果、结论对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作出一些判断。
研究意义经济发展无疑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但是经济发展连带着一些附属效果,通货膨胀也不例外。
一旦处置不当,通货膨胀可能会是一个经济发展良好的国家走向灭亡。
没有哪个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变得萧条。
货币供应量和CPI是两个与国家通货膨胀挂钩的指标,这些指标的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起着指示作用,指标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他们的相互影响可能也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即通过对两个指标的量化分析,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研究,或许可以找的是国家经济长久、平稳发展的良策。
一、我国CPI 和货币供应量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货币的需求是很庞大的,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政府、企业、消费者本身就在履行自己各自不同的职责,而彼此之间又存在着难以割裂的关系。
面对最为庞大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刺激消费势必会增加货币供应量。
1.CPI 的基本情况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指标,且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一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
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2.2%;食品价格上涨2.9%,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2.0%,服务价格上涨2.2%。
由此看来,构成CPI涨幅的因素主要是食品价格的上涨。
从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CPI保持同比上升趋势;从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CPI保持同比下降趋势;从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CPI保持同比上升趋势;从2011年11月起至今,CPI一直保持同比下降趋势,物价有所回落,但是通胀现象依然存在。
根据国家数据公布,得到下表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以上一个月为基数100,次月在此基础上的增加比例,也就是说当时,居民消费水平就是增加的;当时,居民消费水平就是降低的;当时,居民消费水平与上月相同。
根据上表做出如下趋势图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趋势图如上图所示,CPI的数值有明显的波动,但是数值都处于100之上,也就是说从2013年1月开始,居民消费水平是不断增加的,只不过同比增长幅度的差异表现的比较明显,但总体看上去,居民消费水平的同比增幅明显有下降的趋势。
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的风险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不是说就没有通胀风险,我们还是需要提高警惕的。
为了能够清楚看出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减状况,特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以第一个月的消费价格指数102为居民消费水平的基数,在随后的月份里表现出的都是与该月相比下的水平,以CPL表示居民消费水平,则有如下公式:用此公式对上述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得到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居民消费水平表: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居民消费水平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表格可以得出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居民消费趋势图: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居民消费趋势图如上图所示,处理后的CPI数据(即居民消费水平)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得到提高,而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民收入,该趋势也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当然也夹带着些许的通胀风险。
2.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现状目前,我国广义货币量(M2)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通胀第一风险国。
虽然存在通胀风险,但并不代表无法控制其渐趋恶化的形势。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M2 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
自2003 年以来,M2的增速呈现出加速上行的格局,近十年年均增长达到18%。
由金融数据库中查到的数据,截至2013 年3 月末,中国广义货币量余额达到103.61 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
3月份M2同比增长15.6%,预期将增长14.6%。
由此看来,广义货币供应量仍有上涨的趋势,央行应及时对其快速的上涨势头进行遏制。
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整理得到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表格: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货币供应量为了清除货币供应量的增减趋势,对货币供应量数据进行趋势图分析,得到如下图趋势: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货币供应量趋势图目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位,但是从上面的趋势图可以看出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在增加,这无疑也增加了我国的通货膨胀风险。
为了能够清晰地看出货币供应量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状况,在此我们要对这两组数据进行标准化。
根据上述两公式即上述数据表格得出标准化后的居民消费水平和标准化后的货币供应量。
标准化后的居民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量根据上述表格做出居民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量的散点图,并加以趋势,如下图所示:居民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量的散点图从标准化后的居民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量的散点图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量均呈现出直线上涨的趋势,但是增长率有明显不同。
单纯地由上图我们可以说,居民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量之间是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的,但是谁因谁果,我们便无从得知了。
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率明显大于货币供应量,约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2-3倍。
可想而知,居民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量依然会持续增加。
3.分析总结如果产品的产量没有增加(那么人们的收入也就不会增加),却增加货币供给量,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就会造成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