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合集下载

黄芪无公害管理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黄芪无公害管理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黄芪无公害管理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黄芪,别名锦芪、绵黄芪、膜荚黄芪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根、叶入药,味甘,性平。

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功能。

全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

黑龙江省栽培黄芪已有30余年。

黄芪,别名锦芪、绵黄芪、膜荚黄芪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根、叶入药,味甘,性平。

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功能。

全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

黑龙江省栽培黄芪已有30余年。

近年来,在黄芪生产中采用无公害(GAP)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选地整地可选地势高、土壤干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平原沙壤土或向阳的山坡。

整地要深翻,整平土壤,打碎土块。

每亩(667平方米下同),施农家肥2000~2500kg、过磷酸钙60~80kg,并挖好四周排水沟。

二、繁殖方法1、选种及种子处理选2~3年生的健壮植株,在果荚变黄、种子变为褐色时分批采摘、晒干脱粒,精选优良种子。

播前应进行催芽处理,方法是将种子用40℃的温水浸泡12~24小时,捞出装入布袋内催芽后播种。

也可用70%~80%的硫酸浸泡种子3~5分钟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或用清水多次洗净种子上残留的硫酸,稍干即可播种。

通过这样的方法处理种子,其发芽率可达90%以上。

2、播种春、夏季均可播种。

春播:在4月上、中旬进行,当地温达5~8℃时即可播种。

春季干旱严重的地区可采用伏播。

夏播:6~7月播种。

穴播或条播均可,穴播按行距30cm、穴距25cm挖浅穴播种;条播按行距25~30cm开沟、沟深3~5cm,覆土1~1.5cm。

将种子拌适量细沙,均匀撒于沟内,播种量为1~1.5kg/亩。

也可将3个小垅合成宽1.8m的大垄,在垄上每40~50cm开一沟播种,垄间可间种2行玉米。

三、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与定苗当苗高4~5cm时,应及时中耕除草,同时间苗。

苗高7~8cm时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

苗高10~12cm时,条播的按株距9~10cm定苗,穴播的每穴留苗2~3株。

若有缺苗,应带土补植,但补植的苗根多分枝,故缺苗过多时,以采取种子补播为宜。

黄芪的种植方法及条件

黄芪的种植方法及条件

黄芪的种植方法及条件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之一,它具有补气、养血、益肾等功效,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黄芪的种植方法和种植条件对于保证黄芪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芪的种植方法和种植条件。

一、黄芪的种植方法1.选择适宜的地块黄芪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5-7.5之间的土地上种植。

同时,黄芪对光照的要求也比较高,一般选择日照充足、风力较小的地区进行种植。

2.翻耕土地在选好地块之后,需要对土地进行翻耕,将土壤中的杂草、残根等物质清除干净,使土地变得更加松软。

3.施肥黄芪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因此在翻耕土地之后,需要对土地进行施肥。

一般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的混合施用,以保证土地中的养分充足。

4.播种播种的时间一般在春季,一般选择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

在播种之前,需要将黄芪种子进行浸泡,使种子吸水后膨胀,增加发芽率。

播种时需要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地上,并轻轻压实,以保证种子能够顺利发芽。

5.管理黄芪的生长需要经常进行管理,主要包括浇水、松土、除草等工作。

在干旱的时候需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需要定期进行松土和除草,以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养分充足。

6.收获一般黄芪的生长周期为3-4年,因此需要在种植3-4年之后进行收获。

收获时需要将黄芪的根部挖出,晾晒或烘干后即可入药。

二、黄芪的种植条件1.温度黄芪对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适宜在温度在15-30℃之间的地区进行种植,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黄芪的生长和品质。

2.湿度黄芪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适宜在湿度在60%-70%之间的地区进行种植,过高或者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黄芪的生长和品质。

3.光照黄芪对光照的要求较高,一般适宜在光照充足的地区进行种植,过阴或者过晒都会影响黄芪的生长和品质。

4.土壤黄芪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一般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5-7.5之间的土地上种植。

黄芪的栽培与管理(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黄芪的栽培与管理(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黄芪的栽培与管理(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黄芪可分为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但其性味功能相差无几.该品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能。

黄芪可分为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但其性味功能相差无几.该品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能。

常用于气嘘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痛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糖尿病等症。

在我国该品已有二千多年的用药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随着该品在食用领域里的不断拓宽,销量逐年增加。

据相关资料载明:该品年销量可达15000-20000吨,出口为6000-9000吨。

实为大宗常用中药材,但因前几年生产过剩,价落低谷,生产萎缩。

现在该品的社会库存已消耗过半,价格已开始从谷底向上爬行。

今年种植黄芪到明后两年正赶上好行情,产新下来收益可观。

为此,下面介绍该品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为种植该品的药农创收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黄芪适宜栽种的区域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长习性和相适宜的环境,做为中药材的黄芪当然也不例外。

如果超越它适宜的生境,将会出现严重的死苗现象,即使在有些地区能够生存下来,但其性味可能发生变异,失去了地道性不能药用,只能当柴烧。

为此根据我国上千年的种植史料记载及现代科研证明:黄芪可在黄河以北的内蒙、宁夏、甘肃、新疆及华北、东北地区栽种。

因此江南各省市均不宜栽种。

二、备好种子该品因多年失种和少种,籽种库存量自然量小,加之多数药农已看好该品种的前景,购买力度大,价格相应居高,而且伪劣种籽也将混入市场,因此希望广大药农首先要选好优质高产种子,以防因发芽率低或无发芽率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优质种子的标准应该是:肾形,黑褐色或棕褐色,种体饱满并具有光泽。

否则就是劣质种子不可购入。

三、播种前种子处理黄芪的种子皮坚且厚,不易发芽,为了提高其发芽率,促使其尽快发芽,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1.浸种。

将种子浸泡于50℃左右的温水,并不断的搅动,约25-28小时后将种子出水,包入湿布内,并保持其湿润待芽稍露即可播种。

通渭县黄芪抗旱高产栽培技术

通渭县黄芪抗旱高产栽培技术

通渭县黄芪抗旱高产栽培技术通渭县位于陕西省西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黄芪是该县引领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黄芪可以作为重要的中药材用于药物制造,也可以作为饲料、绿化等方面的用途。

在陕西省农业厅的推广和实践下,黄芪的种植不断推进,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干旱、病虫害等。

因此,探索黄芪的抗旱栽培技术成为了当地农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黄芪的生长习性黄芪的生长期一般为3-4年,生长适温为15℃-30℃,适宜光照为1500-2000勒克斯,干旱地区适宜的降雨量为350-450毫米,主要分布在6-9月份。

在生长期内,黄芪植株会不断向四周延伸,生长缓慢,但是其根系发达,可以深达1米深的土层。

黄芪生长初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较小,但生长后期(第三年之后)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逐渐增加。

1. 种植方案黄芪一般在3月底到4月初进行栽培,一亩种植量根据实际情况可种植大约600棵左右。

在挖坑的同时,应使用棕榈粉、骨粉等微量元素混合培土来控制土层深度,为黄芪根系的成长提供条件。

栽培中,应注意密度不宜过大,浅栽深埋不利于生长。

2. 保水措施干旱地区种植黄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水。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保水:(1)选用耐旱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利用雨水和灌溉水,通过地面灌溉和滴灌等方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度。

(3)定期精细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减少水分蒸发量。

(4)加强土地保育,措施包括在农田进行覆盖保土、翻耕保墒等。

3. 施肥施肥是黄芪生长的关键,正确施肥可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

在种植区域内的土壤质量差别较大,施肥并不是简单的加强施用,而是需要根据不同土壤状况制定不同实施方案。

在施肥中应尽量多机器化和机械化,这样可以减少人工造成的不便。

一般来说,种子发芽时不施肥,应等到黄芪植株生长的第4-5个月时再进行施肥。

4. 病虫害防治病害与虫害是黄芪栽培中非常普遍的两种问题。

进行防治时应搭配运用生理、化学和生物等综合方式,达到治理效果。

黄芪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

黄芪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

黄芪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
黄芪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补气、益阳、固表等功效。

它的种植条件和技术要点十分重要,对于保证黄芪的品质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黄芪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的详细介绍。

1.气候条件
黄芪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黄芪对温度的适宜范围为15℃- 28℃,以25℃左右最适宜,其生长最低温度为5℃,最高不超过38℃。

黄芪对光照的要求较高,阳光充足、光照时间长,有利于黄芪生长发育。

2.土壤条件
黄芪喜肥沃、疏松、透气的壤土,不耐涝、不耐酸,对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要求较高。

种植黄芪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松土、施肥、消毒等工作。

3.水分条件
黄芪对水分供应的要求较严格,对农田地下水或土壤中的水分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但是,黄芪喜干怕湿,要求土壤湿度适中,适当掌控土壤水分,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以保证黄芪的正常生长发育。

4.施肥条件
黄芪种植期间需要定期施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但不宜施用过多的氮肥。

在整个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黄芪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施肥。

5.病虫害防治条件
黄芪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清除和消灭病虫害,防止它们对黄芪的危害。

同时,需要注意合理选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和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以上是黄芪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的详细介绍。

黄芪种植条件和技术要点有很多,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和种植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操作和调整。

只有保持良好的种植条件和合理施用技术,才能种植出高品质的黄芪。

黄芪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

黄芪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

黄芪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黄芪,又名黄芪草、北芪、扁豆芪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黄芪的种植条件和技术要点对于黄芪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黄芪的种植条件和技术要点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黄芪的种植条件1.气候要求:黄芪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0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摄氏度。

2.土壤要求:黄芪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

土壤PH值在6.5-7.5之间,有利于黄芪的生长。

3.光照要求:黄芪喜光植物,对光照要求较高,适宜充足的阳光照射,日照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

4.水分要求:黄芪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要避免水涝和积水,以免导致根部腐烂。

二、黄芪的种植技术要点1.选种优良品种:选择株型整齐、叶片鲜绿、生长势旺盛的黄芪种子进行播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2.合理施肥:黄芪生长期间适量施入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

施肥应均匀,避免肥料过量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3.适时浇水:黄芪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湿,适时浇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4.病虫害防治:定期对黄芪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喷洒农药、清除病虫害部分,保持植株健康生长。

5.及时采摘:黄芪的根部是药用部分,一般生长2-3年后即可采摘。

采摘时要选择晴天,避开雨水,避免土壤粘附,影响药材质量。

6.晾晒加工:采摘后的黄芪要晒干或烘干,加工成干品,保持质量稳定,方便储存和使用。

在黄芪的种植过程中,以上种植条件和技术要点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黄芪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种植黄芪的农户和爱好者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要点,实现黄芪的良好种植效果,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的中草药材。

黄芪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

黄芪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

黄芪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黄芪又叫绵芪、绵黄芪、北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红芪分为红红芪和白红芪(俗称高蔓红芪和低蔓红芪),红红芪蔓高产量低,白红芪蔓低产量高;黄芪分为东北黄芪(模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绵黄芪)。

黄芪又叫绵芪、绵黄芪、北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红芪分为红红芪和白红芪(俗称高蔓红芪和低蔓红芪),红红芪蔓高产量低,白红芪蔓低产量高;黄芪分为东北黄芪(模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绵黄芪),其根干燥后供药用,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疗效;治气短、虚脱、心悸、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脱水、久泻、子宫脱垂、疮口久不愈合。

一、生长习性:黄(红)芪株高50-80厘米,主根粗大,圆柱形,稍带木质化;红红芪根外皮粗糙,红褐色,内部红黄色,白红芪根外皮淡白色,内部淡黄色;黄芪根皮淡褐色,内部黄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圆形或长椭圆形,全绿,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

黄(红)芪是深根系植物,宜种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冷爽气候,抗旱性强,耐寒,怕热又怕涝,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种皮较坚硬,吸水性差,发芽率低,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忌重茬,不宜在重盐碱地、涝洼地、粘土地种植。

二、栽培技术:一、在海拔较高的山水川地,二阴地种植。

二、选择茬口: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连作,避免与豆科作物轮作,忌连茬重作。

三、施肥整地: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或绵沙土地块,耕翻整地时每亩施充分腐熟细碎的圈肥5000公斤以上,饼肥50公斤(按照GAP标准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将土壤耙细整平,多雨易涝地应做高畦。

四、种子处理:种子外皮有果胶质层,种皮极硬,吸水力差,出苗率低。

播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下列方法根据具体条件可任选其中之一。

1、沸水催芽: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温度降至40度,再浸泡2小时,然后把水倒出,种子加麻袋等物焖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黄芪的栽培与药用功效

黄芪的栽培与药用功效

黄芪的栽培与药用功效黄芪,科名豆科,别名黄道、党苁蓉等,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

黄芪不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还可以通过人工栽培来满足临床需求。

本文将介绍黄芪的栽培技术和主要药用功效。

一、黄芪的栽培技术1. 地选与土壤准备黄芪生长对土壤要求较高,一般喜欢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在地选方面,应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湿润的地理位置进行种植。

在土壤准备方面,首先需要进行除草和翻耕工作,将杂草清除,并翻动土壤以改善其通透性和保持水分。

在翻耕时,可以适量添加有机肥料,以提供必要的养分。

2. 种子处理与播种黄芪的种子经过处理后,可以提高发芽率和苗期的生长状况。

处理方法可以包括浸泡、干燥和消毒等。

浸泡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可以促进种子的吸水和发芽。

黄芪的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需求进行调整。

播种前,先将种子整齐排列在育苗盘或育苗箱中,然后轻轻覆土,保持适当的湿润度。

3. 管理与养护黄芪在生长期间需要适当的管理和养护措施,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黄芪喜欢湿润的土壤环境,因此需要注意适当的灌溉。

一般来说,每次灌溉的水量应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水分过多造成积水。

(2)施肥:黄芪对养分的需求较高,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生长期间,可以选择有机肥料进行追肥,以补充植株所需的营养。

4. 病虫害防治黄芪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包括黄萎病、叶斑病、蚜虫等。

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或者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黄芪的药用功效黄芪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免疫力黄芪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它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简述中药材黄芪种植技术

简述中药材黄芪种植技术

简述中药材黄芪种植技术
黄芪,又名黄精,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强身健体的功效,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

黄芪的种植技术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黄芪的质量和产量。

1. 地理环境选择:
黄芪喜欢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

适宜种植的区域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下,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上,温度适宜范围在0℃-30℃之间。

2. 土壤准备:
黄芪喜欢土壤酸性或中性,土层要深厚、松软、肥沃。

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改良,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

3. 种子处理:
黄芪种子大小不一,种飘性较强。

在种植前,应先经过筛选、浸泡、澄清等步骤,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4. 播种:
一般情况下,黄芪的播种时间在每年的3-5月或9-10月。

播种时要注意控制密度,通常每亩播种量为10-15公斤。

播种时先在地面上开沟,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在沟里,再用土轻轻覆盖即可。

5. 管理栽培:
黄芪栽培过程中需要及时清除杂草,保持地面湿润,并注意及时浇水,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还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定期的病虫害防治。

6. 收获和储存:
黄芪一般需要生长2-3年才能收获。

收获时应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先将地上部分的茎叶剪除,然后将根部挖起,晾晒至干燥,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以防止潮湿和霉变。

黄芪种植技术涉及到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土壤改良、种子处理、播种、管理栽培、收获和储存等方面。

只有合理操作和科学管理,才能获得良好的黄芪产量和质量,满足中药市场的需求。

黄芪栽培技术

黄芪栽培技术
贮藏
贮藏时,应将晒干的黄芪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受潮和虫蛀。
加工与贮藏
质量好的黄芪
黄芪的质量应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以无杂质、无霉变、无虫蛀、无变质、无异味者为佳。
规格等级
黄芪的规格等级应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以片大、皮细、断面色黄者为佳。
质量与标准
05
应用与价值
黄芪作为中药材,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药物,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
湿度
生长环境
02
栽培技术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
整地
秋季深耕土地,春季细整土地,清除杂草,施入基肥。
选地与整地
种子繁殖
选择优良种子,进行浸种催芽,适时播种,保持土壤湿度。
扦插繁殖
选择健壮植株的茎,截成插条,插入苗床,保持湿度,适时施肥。
繁殖方法
密度
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1-1.5万株。
根腐病
病害防治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黄芪的叶片和嫩枝,导致叶片卷曲、皱缩和脱落。防治蚜虫需要定期检查黄芪田,发现蚜虫时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虫害防治
斑潜蝇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害虫,主要危害黄芪的叶片和茎,导致叶片枯萎、脱落和植株死亡。防治斑潜蝇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深度
种植深度一般为5-6厘米,过深会影响植株生长。
种植密度与深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草荒影响黄芪生长。
除草
施肥
灌溉
病虫害防治
施足基肥,适时追肥,以满足黄芪生长所需养分。

黄芪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

黄芪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

黄芪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黄芪,又称黄芪,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在中医药中应用广泛。

黄芪的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芪的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

一、种植条件1. 土壤要求:黄芪适宜生长于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pH值在6.5-7.5之间为宜。

土壤中应富含有机质和磷、钾等微量元素。

2. 气候要求:黄芪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夏季最高温度不宜超过30摄氏度,冬季最低温度不宜低于5摄氏度。

3. 光照要求:黄芪喜阳光充足的环境,光照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和药材质量。

二、技术要点1. 种子选择:选择健康完整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后,进行播种。

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较为适宜。

2. 土壤准备: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耕整,除去杂草和病虫害,保持土壤松软通透。

可以在播种前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

3. 播种方法:黄芪的播种方法多采用直播或育苗后移栽的方式,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300-400克。

4. 灌溉管理:黄芪生长期需要保持适量的水分,但要避免积水,以免导致根部烂根。

在干旱季节需要增加灌溉频次。

5. 施肥管理:黄芪生长期需要进行适量的追肥,一般在生长旺盛期进行追施有机肥或复合肥,促进植株生长。

6. 病虫害防治:定期对黄芪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7. 收获与加工:黄芪一般在生长2-3年左右进行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保证药材的质量。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如切片、研粉等。

黄芪的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对于提高产量和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种植黄芪需要依据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科学管理,采取合理的种植技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最终可以获得丰收的果实。

希望种植黄芪的农友们能够根据以上要点,科学种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黄芪的生长习性及其生物学特征

黄芪的生长习性及其生物学特征

黄芪的生长习性及其生物学特征黄芪别名绵芪、绵黄芪,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产我国西北、东北各地,河南各地都有栽培。

1.生物学特征
(1)生长发育
地温5-8℃,播种后12-15天出苗。

5-6月地上茎叶生长旺盛,6~7月为花期,7~9月果实渐次成熟。

霜冻后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可在田间越冬。

(2)生长习性野生于草原干燥向阳的坡地、山坡及疏林下。

喜温暖气候,耐严寒,耐旱,怕涝,忌连作。

以上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中性和微碱性沙质土壤为宜,黏土和重盐碱地不宜种植。

2.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黄芪是深根性药材,根长1.O--1.5米,因此平地栽培应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山地应选肥沃的向阳山坡。

播前深耕25-30厘米,每亩施厩肥250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然后耙细整平,做宽1.2米的畦。

以秋翻秋整地做畦为
好。

(2)繁殖方法。

常采用种子直播。

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4月上中旬.秋播于9月中下旬播种。

也可于7-8月进行夏播,出苗齐,幼苗健壮。

播前用温水浸种5-6小时,在畦上按行距30-40厘米开3厘米深的沟,将种子拌等量细沙,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1.5厘米,稍加镇压。

播后保持土壤湿润,在15~18C温度下,播后15天左右出苗。

播量为每亩0.5-1.0千克。

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黄芪别名绵苠、绵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人药。

生药称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等功效,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药材。

黄芪别名绵苠、绵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人药。

生药称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等功效,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药材。

一、黄芪的生长发育及习性黄芪为多年生草本。

主根粗长,顺直,长度一般为40-50匣米。

茎直立,株高奶—100厘米。

花期6-7月,果期7—9月。

黄苠具有喜冷凉、耐旱性强和怕涝的习性。

种子萌发不喜高温,但需充足水分。

幼苗细弱怕强光,成株喜充足阳光。

幼苗的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强,水分多时也能生长良好。

随着生长发育进展,吸收功能逐渐减弱,贮存能力增强,主根变粗大,此时不耐高湿和积水,水分过多易发生烂根。

土壤质地、肥力和土层厚度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土壤黏重,根生长缓慢、畸形;土壤沙性大.根纤维木质化,粉质少;土层薄,根多横生、分枝多、质量差。

要获得优质黄芪,以沙壤土、冲积土为臣。

二、栽培技术要点一、选地与整地选择适宜的土壤是黄芪高产、优质的关键。

应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疏松而肥沃的沙壤土或冲积土。

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质地黏重、低洼易捞的土壤不宜种植。

整地以秋翻为好,黄芪是深根性植物,必须深翻;耕深40厘米以上。

结合耕地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尿素10千克、钾肥赡千克,或复合肥100千克。

二、繁殖方法有种子直播、育苗移栽和根茎繁殖,其中以种子直播为主。

育苗移栽的.侧根多,为鸡爪芪,商品质量差。

由于黄芪根人士深,收获费工,近年来生产中也有用根茎繁殖的。

1、种子直播黄芪种子皮厚;透性差,吸水力弱,发芽率低,应进行种子处理。

把选好的种子放入50度温水中浸泡6-12小时,捞出后装入布袋催芽。

夏播时直接播种,出苗整齐、苗匀。

可春播、伏播、秋播。

春播—般在3—4月份地温稳定在5—8t时播种,播后及时补墒,十五天左右出苗。

简述中药材黄芪种植技术

简述中药材黄芪种植技术

简述中药材黄芪种植技术黄芪,又称黄精,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养血益气、调理脾胃、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经常被应用于各种中医疗法中。

黄芪的种植技术十分重要,合理的种植方法可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芪的种植技术。

一、生态环境1、选址:黄芪宜选取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风少雨多的环境,能够保证植株生长所需的各种生态要求。

2、土壤:黄芪对土壤要求较高,宜选取酸性、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避免使用含硫、钾、氯等元素过多的化肥。

3、气候:黄芪宜生长在年平均温度在10-22度、年降雨量在600-800mm,相对湿度在55-70%的环境中。

二、选种选种是黄芪种植的重要环节,应选择生长良好、无害虫、病菌感染、无明显缺陷的良种进行种植,最好在要种植的土地周边区域采集野生黄芪的种子或苗木,确保原生态条件与种植场地相似。

三、育苗1、播种时间:黄芪的育苗最好在春季进行,通常在3~4月进行播种。

2、播种方法:黄芪的种子比较小,宜采用育苗盘或育苗箱进行播种,每个苗床应该采用播种60-80粒的比例,同时要注意在栽种过程中进行细小地调整,以保证最终的株间距符合黄芪生长的特征。

3、土壤要求:黄芪的育苗需要选用疏松肥沃、通透环保的种土。

四、育苗管理1、浇水:黄芪育苗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分,每天至少浇水1-2次,保证种苗在营养和水分的充足下进行健康生长。

2、施肥:黄芪育苗期间需要施加足够的肥料,建议使用有机肥或复合肥,每隔一周进行一次施肥。

3、防虫:黄芪育苗敏感度较高,需要加强防虫工作,可使用有效杀虫剂均匀喷洒,防止虫害侵袭幼苗。

五、移栽1、移栽时间:黄芪移栽时间一般在年底进行,通常在10月至11月左右。

2、移栽方法:将育苗成熟的黄芪种子苗移至开垦好的土地上,种植深度以部分叶片露在土层表面为宜,株距大小为20-25cm。

3、移栽管理:移栽后应及时进行浇水和松土作业,避免土层表面出现结皮情况,保持土壤湿润并增施足量的土壤有机肥料。

中药材黄芪的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黄芪的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黄芪的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黄芪别名锦芪、锦黄芪等,为豆科黄芪属植物。

在黑龙江省“北药开发”项目中,选用的是东北黄芪(膜荚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80cm,为正品黄芪。

黄芪别名锦芪、锦黄芪等,为豆科黄芪属植物。

在黑龙江省“北药开发”项目中,选用的是东北黄芪(膜荚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80cm,为正品黄芪。

它是以根入药的常用中药。

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能。

主治表虚自汗和盗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痈疽不溃或溃不收敛以及一切元气不足等症。

1.选地、整地和施肥黄芪系深根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种植,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

于早春利用灭茬(旋耕)深松起垄机进行土壤深松起垄或小四轮悬挂凿式深松铲深松起垄,深度达35cm以上,利于保墒,同时提高出苗率20%-30%。

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利于根系伸长、增粗、分叉减少,既提高产量,又提高质量等级。

结合整地化肥深施到耕层15cm左右做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入有机肥3000-4000kg,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20kg,配以复合生物菌肥1kg。

2.种植方法采用种子繁殖方法2.1种子处理:由于黄芪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状态,故必须以机械、物理或化学方法促使其发芽。

2.1.1沸水催芽: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沸水中搅拌1min立即加入冷水,将水温调到40℃后浸泡2-4h时,将种子膨胀的部分捞出,未膨胀的种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胀时捞出,加覆盖物闷12h,待萌动时播种。

2.1.2机械损伤:将种子用石碾快速碾数遍,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光泽的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时为度,以利种子吸水膨胀。

亦可将种子拌入2倍的细砂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砂下种。

2.1.3硫酸处理: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浓硫酸溶液浸泡3-5min,取出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后播种,此法能破坏硬实种皮,发芽率达90%以上,但要慎用。

黄芪高产栽培技术

黄芪高产栽培技术

黄芪高产栽培技术黄芪(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和保健品行业有广泛应用。

其主要功效包括增强免疫力、提高抗氧化能力和抗肿瘤作用等。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黄芪高产栽培技术,以帮助农民和种植户提高产量和质量。

一、选址和土壤准备1. 选择海拔适宜的地区进行种植,一般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为宜。

2. 黄芪喜欢光照充足、气温适宜、湿度适中的环境。

选择适宜的地块,避免低洼地区和阴湿地带。

3. 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肥力状况,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

二、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黄芪品种进行种植。

主要有内蒙古黄芪、甘肃黄芪等不同品种可供选择。

2. 种子的质量对于黄芪的种植影响很大。

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使用5%的过氧化氢或0.1%的农用草甘膦等浸种剂进行浸泡。

三、土壤改良和施肥1.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适时进行土壤改良。

可通过有机肥的添加提高土壤肥力,并进行深翻整地,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

2. 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施肥。

在播种前,可将基肥与土壤混合施入。

定期追肥是保证黄芪健康生长的关键,可使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进行补充。

四、适时浇水和管理1. 在播种后的早期生长阶段,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黄芪的生长。

但要注意避免水logging,影响根系呼吸和根系吸水。

2. 生长期适时浇水,根据气候和土壤水分情况来控制灌溉量和频率。

夏季干旱时期应加强浇水管理,避免黄芪因缺水而受损。

3. 定期除草和杂草管理,防止杂草对黄芪的养分竞争和病虫害传播。

五、病虫害防治1. 黄芪常见的病害包括根腐病、叶霉病和灰霉病等。

应定期检查黄芪植株,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喷洒杀菌剂和添加生物有机肥防治。

2. 黄芪的主要虫害有蚜虫、飞虱和黄芪蜡蚧等。

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养心安神、益气固表、补虚强身等功效。

下面将从黄芪的种植技术和栽培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黄芪的种植技术
1. 土壤选择:黄芪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壤中,最好是pH 值在6.5-7.5之间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

2. 播种时间:黄芪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初进行播种,这样可以利用春季的温暖和充足的阳光促进生长。

3. 播种方法:黄芪的种子较小,一般采用直播法,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然后轻轻覆盖一层土壤,最后浇水。

4. 管理措施:黄芪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过度浇水,否则容易导致根部腐烂。

同时需要及时除草、松土、施肥等管理措施。

二、黄芪的栽培管理
1. 控制温度:黄芪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5-2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其生
长产生不利影响。

在夏季高温时需要进行遮荫,防止日照过强。

2. 施肥:黄芪是一种高营养需求的作物,需要定期施肥。

在播种后的第30天左右进行第一次追肥,之后每隔15-20天进行一次追肥,以保证其生长所需的养分。

3. 病虫害防治:黄芪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黄芪蚜虫、黄芪螟虫等。

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清除虫卵等。

4. 收获和保存:黄芪一般在生长2-3年后进行收获,采用挖根法。

收获后需要进行晾晒、清洗、晾干等处理,最后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

以上是黄芪的种植技术和栽培管理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黄芪的种植方法及条件和时间

黄芪的种植方法及条件和时间

黄芪的种植方法及条件和时间黄芪适应性强,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性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耐旱、耐寒性,怕涝、怕高温。

野生于干燥向阳坡地上、开阔稀疏的灌木林中及沟边或林间草地上。

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水力强的沙壤土。

如土质黏重,则主根生长较短小、侧根多、生长缓慢,因而产量就低。

土壤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宜。

黏重板结、含水量大的黏土以及瘠薄、地下水位高、低洼易涝易积水的地块均不宜种植。

一、适宜种植条件黄芪原产于我国,适合生长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夏季23-25°C,冬季-7-0°C之间,年平均温度在10-14°C之间。

黄芪要求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适宜的湿度,最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5-7.5之间的土壤上。

二、种植方法1. 土地准备:选用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地,做好充分的耕作和松土。

土壤PH 值不宜过低。

2. 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2月底至3月初进行春季播种,9月底至10月初进行秋季播种。

播种前需用水浸泡6小时左右。

3. 播种方法:将黄芪种子均匀撒在已经准备好的土地上,间距保持在10 x 10 cm左右,播后覆盖约1cm深土,对新播种的黄芪进行浇水保湿处理。

4. 养护管理:播种2-3天后,要适量浇水,并严格控制浇水量和频次,土壤湿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黄芪生长期间要进行定期施肥和进行病虫害防治。

5. 采收时间:黄芪的种植需要耐心,待种子萌芽后,需要进行长达4年以上的栽培时间,大约在每年的秋季进行收获。

采收后即可进行加工贮存。

三、注意事项1. 黄芪种植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选择适宜的地点和土壤。

同时在生长期间,对环境和病害要进行控制和管理,保持规范的种植作业。

2. 需要安排专人负责黄芪的定期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对黄芪进行适时及充分的保护。

3. 黄芪的种植需要耐心,需要长期的栽培时间,不要急于获得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黄芪又叫绵芪、绵黄芪、北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红芪分为红红芪和白红芪(俗称高蔓红芪和低蔓红芪),红红芪蔓高产量低,白红芪蔓低产量高;黄芪分为东北黄芪(模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绵黄芪)。

黄芪又叫绵芪、绵黄芪、北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红芪分为红红芪和白红芪(俗称高蔓红芪和低蔓红芪),红红芪蔓高产量低,白红芪蔓低产量高;黄芪分为东北黄芪(模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绵黄芪),其根干燥后供药用,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疗效;治气短、虚脱、心悸、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脱水、久泻、子宫脱垂、疮口久不愈合。

一、生长习性:
黄(红)芪株高50-80厘米,主根粗大,圆柱形,稍带木质化;红红芪根外皮粗糙,红褐色,内部红黄色,白红芪根外皮淡白色,内部淡黄色;黄芪根皮淡褐色,内部黄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圆形或长椭圆形,全绿,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

黄(红)芪是深根系植物,宜种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冷爽气候,抗旱性强,耐寒,怕热又怕涝,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种皮较坚硬,吸水性差,发芽率低,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忌重茬,不宜在重盐碱地、涝洼地、粘土地种植。

二、栽培技术:
一、在海拔较高的山水川地,二阴地种植。

二、选择茬口: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连作,避免与豆科作物轮作,忌连茬重
作。

三、施肥整地: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或绵沙土地块,耕翻整地时每亩施充分腐熟细碎的圈肥5000公斤以上,饼肥50公斤(按照GAP标准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将土壤耙细整平,多雨易涝地应做高畦。

四、种子处理:种子外皮有果胶质层,种皮极硬,吸水力差,出苗率低。

播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下列方法根据具体条件可任选其中之一。

1、沸水催芽: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温度降至40度,再浸泡2小时,然后把水倒出,种子加麻袋等物焖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2、硫酸处理:对晚熟硬实的种子,可用浓度为70-80的硫酸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于流水中冲洗半个小时后播种。

3、细砂擦伤:在种子中掺入细砂摩擦种皮,使种皮有轻微磨损,以利于吸水,能大大提高发芽率,处理种子置于30-50度温水中浸泡3-4小时,待吸水膨胀后播种。

一般常用此方法种植。

五、种植方式:有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

1、直播方法:经过人工处理的上年生产的新种子,在3月底至4月初土地解冻后进行春播,亦可在当年冬季11月份土地封冻前冬播,冬播种子不进行任何处理。

在整好的地里按行距30厘米,株距12厘米,撒种覆土厚2厘米,稍加镇压,亩用种量3公斤。

2、育苗移栽:直播一般产量低,质量差,保苗难度大,因此生产上应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栽培。

春季或夏季,种子前置处理后,按每亩7公斤的用种量,均匀撒
入田内,覆土厚度2厘米,铺一薄层细沙,干旱时应多次进行喷洒水,30天时间苗可出齐,苗期要间苗锄草二次,行、株距6-8厘米,注意防治病虫害,当年10月上中旬挖出埋土保温贮藏,或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挖苗移栽到大田中去;移栽时按20厘米开沟,按株距10厘米斜平摆放芪苗,使苗头上部直立向上,距地面3-4厘米,整平表面稍加镇压。

六、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直播前当苗高3-4厘米时,进行间苗和移苗补缺,苗高10厘米左右时,按株距12厘米定苗。

结合间苗定苗进行锄草松土,特别干旱时,可适当浇水。

2、追施肥料:黄(红)芪比较喜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年还需追肥2-3次,第一次苗齐或返青后,每亩追施农家肥;第二次中耕锄草后,亩追圈肥;第三次对多年生芪在冬季枯苗后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饼肥150公斤混合均匀后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

3、灌水排涝:定苗后一般不浇水,保持地面稍干,进行适当蹲苗,以利根条伸长。

当天气特别干旱时,可适当浇水。

雨季应及时注意排涝,防止烂根。

4、病虫防治:生长期发现蛴螬等地下害虫时,用90%固体敌百虫配成1000倍液滴灌植株;对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在在青果期喷施兼有防治黄芪种子小蜂的作用;豆荚螟初孵幼虫期用50%马拉硫磷1500-2000倍液,白粉病可用波美度为0.1-0.3度的石硫合剂喷雾,或亩用70-100g三唑酮配成500倍液喷雾。

七、选留良种:收获黄(红)芪时,选地上部茎矮而细弱,地下部肥大而长、侧很少,当年不开花的根留作种栽用。

芦头下剪去次根,栽植于施足基肥的畦田中,行距40厘米,株距26厘米,开沟深度20厘米,将种根垂直放于沟内,芽头朝上,芦头顶离地面2-3厘米,压实。

7-9月开花结籽,待种籽变为褐色时采摘荚果,随熟
随摘。

晒干后脱离种子,去掉杂质,装入布袋或麻袋,放入通风干燥处贮藏备用。

八、收获加工:管理措施正确,黄(红)芪冬季播种或春季移栽的当年即可收获,亦可三年采收。

一般1月上旬,当植株茎叶枯萎时,将地上部分茎叶割掉,在畦地一端开60-70厘米深的沟,然后用长铁叉翻土,将根扒出,除去泥土,剪掉芦头,晒至7-8成干时,剪去侧根及须根,分等捆成小把,此后晾晒至全干,即可上市出售。

多年生鲜货出口作脱皮加工处理。

晾晒干即可。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

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

下部天,足厥阴,肝之气也;下部地,足少阴,肾之气也;下部人,足太阴,脾之气也。

合为九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