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案

合集下载

物理《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物理《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物理《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加速度;
2.掌握速度变化的快慢描述方法;
3.掌握计算加速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PPT、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
1.上黑板,引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方法。

2.请一名学生上前演示用同样的时间从静止状态到行走状态,从行走状态到跑步状态、从跑步状态到停止状态。

3.请学生讨论演示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速度的变化最快的是哪
一段。

4.介绍什么是加速度,并且讲解计算加速度的方法。

5.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小车在不同加速度下的速度变化。

6.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每段时间里速度变化的快慢,探究
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关系。

7.提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8.总结本次课程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进行复习。

五、教学评价:
1.观察能力评价(学生能够看到实验过程和结果)。

2.计算能力评价(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加速度)。

3.口头表达能力评价(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能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初中描述运动快慢教案

初中描述运动快慢教案

初中描述运动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速度的概念。

3.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其运用。

2. 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2. 单位换算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时器。

3. 测量工具(如米尺)。

4. 实例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提问它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讲解速度的表示方法,如5m/s、10km/h等。

3. 解释速度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实例图片或视频,如自行车、汽车、飞机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

2. 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如给定自行车的路程和时间,计算其速度。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讨论。

2. 要求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实例物体的速度,并描述其运动快慢。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速度概念和速度公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速度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和时间,计算运动员的速度。

2. 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并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速度公式,能够运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速度公式中的路程和时间的单位换算,以免出现计算错误。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速度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辨别物体的快慢运动。

教学难点:理解运动的快慢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种不同物体,如小球、卡车等,用于展示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

2. 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展示不同速度的物体运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观察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状态,并让学生描述这些运动状态。

二、展示物体运动:教师用不同的物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分辨快慢运动。

三、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快慢运动的特点,探讨快慢运动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四、让学生实践:教师让学生自行选择物体,并观察描述其运动状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五、展示总结:教师以小结的形式呈现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快慢运动规律。

六、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物理快慢运动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描述快慢运动的特点。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物体的快慢运动与速度的关系,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 运动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 运动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运动场景,如赛车、跑步、骑车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快慢。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2. 介绍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举例说明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或者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实例,分析物体的运动快慢。

四、课堂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使用秒表、卷尺等工具,测量自己的跑步速度。

2. 学生相互之间比较跑步速度,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实际生活中,速度的概念有哪些应用?【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快慢现象,写在日记中。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了解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快慢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加强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E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六十中学陈浩教学目标:1.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加速度概念和公式。

2.知道加速度单位的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某些物体作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理解并掌握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方向即速度增量的方向。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定义及其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加速度与瞬时速度和速度变化的区别联系。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判断加速度的方向,领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符号正负的意义。

教学内容:一复习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强调瞬时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个时刻(或某点)的运动快慢;而平均速度只能大致粗略的反映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快慢。

二举例引新课:大家看过赛车吗,大部份同学是在电视上看到过。

麦克拉仑车队的赛车最高时速可达231千米/小时;它从启动加速到60千米/小时需要秒,从启动加速到100千米/小时要秒。

伏特赛车的最高时速可达220千米/小时;它从启动加速到60千米/小时需要3 秒,从启动加速到100千米/小时要秒。

问:这两辆赛车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让同学尽可能多的讨论。

当提到伏特赛车速度变化比麦克拉仑赛车快时,引出加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用a表示再可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书上所举的列车,摩托车和子弹的速度变化快慢等等。

回顾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位置变化快慢。

定义式v=Δs/Δt让学生猜测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

由学生得出加速度a=Δv/Δt。

即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让学生根据上式写出加速度的单位:m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三什么是ΔV(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改变的大小,即末速度减去初速度:末速度用Vt 表示,初速度用V0 表示。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教案: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目标:1.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与速度的关系。

2.理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器材:一条长直轨道、一架小车、一个计时器。

2.课堂演示视频、图片等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引入: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时,除了速度之外,还有什么可以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指标呢?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不同速度的运动物体的视频或图片。

请学生描述两个物体的运动特点。

探究:1.解释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指标,是速度与时间的比率。

2.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物体的速度从静止变为匀速运动时,加速度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3.进行实践:将小车放在长直轨道上,用计时器测量小车在相同时间下分别从静止开始以不同速度滑行的距离。

4.计算加速度:根据小车滑行的距离和时间,通过距离公式(加速度=2x距离/时间²)计算加速度。

然后与实际观察到的小车的运动特点进行对比。

概念总结: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指标,是速度与时间的比率。

2.加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变化的方向,正加速度表示速度增加,负加速度表示速度减小。

拓展练习:1.给学生多组速度、时间和距离的数据,让学生自主计算加速度。

2.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如小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m/s的速度需要多长时间?讲解误区:1.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混淆: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

2.加速度是速度的绝对值: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指标,包括速度变大和速度变小。

加速度的绝对值越大,速度的变化越快。

教学延伸:1.介绍正加速度和负加速度在不同的情况下的实际意义。

如正加速度可以表示物体的自由下落,负加速度可以表示物体的减速运动。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学历案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学历案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历案一、学习主题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二、学习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能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计算加速度。

3、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能根据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4、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加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学习资源教材、物理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四、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2、速度的公式:v = s/t ,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二)引入新课展示一组不同物体运动的视频,如汽车启动、飞机起飞、运动员起跑等。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如何描述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三)加速度的概念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a =Δv/Δt ,其中 a 表示加速度,Δ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 表示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

(四)加速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米每秒平方(m/s²)2、常用单位:厘米每秒平方(cm/s²)(五)加速度的矢量性1、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六)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1、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比如高速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为零。

速度小,加速度不一定小,比如火箭刚发射时,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很大。

2、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七)生活中的加速度1、汽车的加速性能:通常用百公里加速时间来衡量汽车的加速能力,这反映了汽车加速度的大小。

2、电梯的升降:电梯上升和下降时,加速度的变化会影响人的感受。

3、体育运动:运动员在起跑、冲刺等阶段,加速度对成绩有重要影响。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体育运动的速度类型,能够良好地区分不同运动的速度。

2.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导,能够理解和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在正确的区间运动。

3.帮助学生在运动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协调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运动速度的概念,如何用具体的数据来计算运动速度,如何在运动中掌握不同速度的技巧。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运动速度的物理概念,如何在真实的运动过程中控制速度。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体育班常进行的运动,例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让学生回忆之前的运动中,哪些是快速运动,哪些是缓慢运动。

2.展示通过运动视频的展示,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不同运动的速度,并了解如何由数据计算出运动的速度。

3.讲解在展示完运动视频后,对运动速度进行简单的讲解,并通过实际的计算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运动的速度。

让学生了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然后通过实际的计算演示,让学生了解速度的计算过程。

第二课时1.模拟通过模拟运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区分不同运动的速度技巧,并在运动过程中,掌握不同速度的控制方法。

例如:足球运动中,加速与减速的控制技巧。

2.实践带领学生进行真实的运动实践,帮助学生理解运动速度物理概念的掌握。

例如:在跑步时,通过心率、呼吸、步频等因素,来控制自身的速度。

第三课时1.教学巩固通过运动速度的小测验,帮助学生对今天的课程进行巩固,再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

2.总结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运动速度的概念和技巧。

四、教学反馈在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和反馈意见,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后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

1.4 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 教案

1.4  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  教案

1.4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2表达式:a=△v/△t=(v t -v 0)/t (v t 表示末速度,v 0表示初速度)3单位:2/sm 或m.s -2读法:米每二次方秒4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 的方向相同,a 与0v 的无关5a 与0v 的辨析当a 与0v 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即速度在增加,但是加速度可增加、可减小、可不变当a 与0v 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即速度在减小,但是加速度可增加,可减小,可不变6a=△v/△t 所求的应是△t 内的平均加速度,若△t 很短,也可近似看成瞬时加速度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同1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云动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时:○1v t >v 0,a >0,加速度为正,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2v t <v 0,a <0,加速度为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2)加速度不变,所以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一定相同△v =a △t (3)在这种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1)图像是一条直线,说明物体速度均匀增加或减小,即物体加速度不变,所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斜率的正负判断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3)如果是一条曲线,则曲线上某时刻的切线斜率大小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例1:矢量在图中所反映的方向问题(1)v-t 图象。

0-t1物体做运动,速度方向为;t1-t2物体做运动,速度方向为;t2-t3物体做________运动,速度方向为;t3-t4内物体做________运动,速度方向为.(2)x-t 图象。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目标定位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2.能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率的概念.3.会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1.坐标:物体沿直线运动;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坐标来表示.2.坐标的变化量: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位置坐标的变化来表示;用符号Δx表示.Δx=x2-x1;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3.时间的变化量:时间的变化量用Δt表示;Δt=t2-t1.想一想:位置坐标的变化量有负值吗时间的变化量有负值吗答案位置的变化量有正、负之分;正值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同;负值表示与正方向相反.时间的变化量没有负值.二、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2.表达式:v=错误!.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1 m/s=3.6 km/h;1 m/s=100 cm/s.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位移越大;速度越大吗答案速度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由于不知道时间长短;所以无法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公式v=错误!;表示的是物体在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3.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想一想:请把相关的物理量连线.时间位置平均速度时刻位移瞬时速度答案一、对速度的准确认识1.对概念的理解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再是初中所学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2.对表达式的理解:1公式v=错误!中;Δ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指路程.2公式v=错误!是速度的定义式;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不能认为v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3.矢量性:速度有大小、方向.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例1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因为2>-3;所以2 m/s>-3 m/sD.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解析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A错误;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错误;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C错误;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D正确.答案D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1.平均速度1物理意义: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间隔相对应.2大小:由公式v=错误!计算得出;计算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3方向:与该段过程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2.瞬时速度1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相对应.2大小:当Δt非常非常小时;v=错误!为瞬时速度.汽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是瞬时速度.3方向: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2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3瞬时速度总为零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时;瞬时速度不一定为零.例2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v=错误!;当Δ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B.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D.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式v=错误!可知;当Δt足够小;甚至趋近于零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A正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等于瞬时速度;B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及方向;C错误;D正确.答案ABD借题发挥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大小无必然关系;平均速度大的物体;其瞬时速度不一定大;平均速度为零的物体;其瞬时速度也可能很大.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而在其他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其瞬时速度.针对训练2013年9月底“玉兔”来袭;气象台对“玉兔”台风预报是:风暴中心以18 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33 m/s.报道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解析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而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时刻或某位置;18 km/h指的是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33 m/s指的是台风登陆时刻的瞬时速度.故A正确.答案A例3 一辆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第1 s内通过的位移是8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是20 m;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0 m;第4 s内通过的位移是10 m;则汽车在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中间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错误!=错误!m/s=14 m/s解析最初2 s内v1=错误!=错误!m/s=25 m/s中间2 s内v2=错误!=错误!m/s=17 m/s.全部时间内v3答案14 m/s 25 m/s 17 m/s三、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速率的比较1.平均速度: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表达式为:平均速度=错误!.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就叫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其他名称.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率=错误!.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4.区别与联系:1因为位移不大于路程;所以平均速度小于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但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例4 一辆汽车从甲地沿平直的公路以v1=36 km/h的速度经过2 h到达乙地;休息了4 h后;又沿原路返回;以v2=54 km/h的速度运动了3 h 越过乙地到达丙地.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解析汽车全程的位移大小为x=v2t2-v1t1=54×3 km-36×2 km=90 km;全程所用时间为t=2 h+4 h+3 h=9 h;故平均速度大小v=错误!=错误!km/h=10 km/h;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汽车全程的路程x′=v2t 2+v1t1=54×3 km+36×2 km=234 km;所以平均速率为v′=错误!=错误!km/h=26 km/h.答案平均速度大小为10 km/h;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平均速率为26 km/h。

教案: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

教案: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

教案: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快慢运动的速度差异性以及速度变化的规律性;2.了解一个物体的速度与其所受的力的关系;3.掌握如何利用物理实验装置和数据采集仪器来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数据分析;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使其养成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2.了解运动的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3.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简单介绍快慢运动的速度差异,让学生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2.实验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流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实验中的装置与仪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3.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流程,让学生跟随教师操作。

在实验中,既可操作真实物品进行实验,也可以使用数字化的虚拟实验进行实践。

4.数据采集利用数字化的记录仪或手工记录方式记录实验数据。

这里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数据记录方法,以便后续数据分析。

5.数据分析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数据差异,探究变化规律,了解速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6.实验报告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中发现的规律性和问题进行探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授课,让学生了解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度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课堂表现、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评价。

同时,让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其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六、学习体验这是一篇有趣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实验装置和数据采集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解析出有意义的结果。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教案)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教案)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一章:加速度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能运用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1.2 教学内容速度变化快慢的直观感受。

加速度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

1.3 教学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表达式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播放生活中速度变化的实例视频,如赛车起跑、飞机起飞等,引导学生关注速度变化的快慢。

给出加速度的定义,解释其物理意义。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第二章:加速度的计算2.1 教学目标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加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问题计算。

2.2 教学内容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通过数学推导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步骤推导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加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第三章:加速度的测量3.1 教学目标了解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能运用实验方法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3.2 教学内容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及操作步骤。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3.4 教学步骤介绍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展示实验器材,讲解操作步骤。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第四章:加速度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能运用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加速度解决问题的方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4.4 教学步骤分析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讲解如何运用加速度解决问题。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加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能运用加速度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高中物理速度变化快慢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变化快慢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变化快慢教案
教学重点:速度的基本概念及其变化的快慢情况。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际例子理解速度的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实验装置、实验材料、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速度变化快慢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视频中物体的速
度变化情况。

二、讲解速度的概念(15分钟)
1. 讲解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如汽车行驶的速度、风筝上升的速度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并
分析结果。

四、探讨速度变化快慢的原因(10分钟)
让学生讨论速度变化快慢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外力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五、总结(5分钟)
总结速度变化快慢的规律,强调速度变化快慢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外力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下节课开头对上节课知识进行复习和问答,了解学生对速度变化快慢的理解情况。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高一物理课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快慢的描述方式以及速度的概念。

本教案将结合实例、图表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物理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快慢运动的描述方式; 2. 了解速度概念的基本定义; 3. 掌握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4.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速度的变化过程。

教学内容1.运动的快慢描述方式–通过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描述快慢运动;–通过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描述快慢运动。

2.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速度的单位: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m/s)和千米/小时(km/h)。

3.计算速度的应用–问题1: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用时30分钟,路程为5千米。

请计算小明的平均速度。

–问题2: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2分钟,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问题3:一辆火车以30km/h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求火车行驶的距离。

4.速度的变化过程分析–通过图表观察速度的变化过程;–解释速度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快慢运动如何描述”;2.探究:通过实例和问题分析运动快慢的描述方式;3.理解:介绍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进行公式的实际应用;4.实践:通过实例问题训练学生计算速度的能力;5.拓展:通过图表分析速度的变化过程,讨论速度的变化原因和因素;6.总结:归纳速度的计算公式和描述方式;7.实验:设计简单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速度下的运动过程;8.提问:出示问题,检验学生对速度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9.小结:总结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10.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用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教材:课本《物理》教材第三章;•幻灯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图表:速度的变化过程示例图;•实验器材:计时器、测量尺、自行车。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2篇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2篇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标题: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与物体位移和时间的关系;2. 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3. 能够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观察一段视频,视频中有多个物体在运动,询问学生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并请他们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

步骤:1. 引入速度的概念,解释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位移 / 时间。

3. 通过实际案例示范如何计算速度。

选择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赛跑选手进行100米比赛,记录他们的时间和到达终点时的位置,然后计算他们的平均速度。

4. 练习时间:让学生自己计算不同物体的速度,给出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数据,要求学生计算速度并判断物体的快慢程度。

5. 引入相对速度的概念:相对速度是指两个物体相对于彼此的速度。

6.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参照物对速度的影响。

举例说明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同一物体的速度可能是不同的,要求学生思考并解释原因。

7. 总结速度描述的三个要素:物体、时间和参照物。

强调参照物的重要性,不同的参照物会产生不同的速度值。

巩固与拓展:1. 进行速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使用简单的计时器和测量工具记录不同物体的速度。

2. 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计算,如两个运动员在不同的跑道上进行比赛,计算他们的相对速度。

3. 引入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速度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资源:1. 视频:展示多个物体的运动。

2. 实验工具: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3. 计算工具:计算器和白板。

评价方法: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程度。

2. 计算准确性:检查学生的速度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 论述能力: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快慢程度,并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物体运动,并尝试使用速度概念来描述它们的快慢程度。

中班语言快快与慢慢教案(优秀11篇)

中班语言快快与慢慢教案(优秀11篇)

中班语言快快与慢慢教案(优秀11篇)运动的快慢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速度单位换算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在上学路上,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坐公交车,如果同时出发,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2.操场上,进行百米赛跑时,又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的?3.一位百米运动员的成绩是12s,而一名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30min.怎样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呢?(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物理学里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学生: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速度的公式:v=s/t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m/s,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2.通过换算说明m/s和km/h之间的大小关系。

练习:换算下列单位:“桑美”台风的速度可达60m/s=km/h,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44km/h=m/s.师:怎样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例题师:简单分析课本例题1板演解法,(强调小标题的加法及单位的统一)例题1:解刘翔的速度:v1=s/t=110m/3600s=8.52m/s摩托车的速度:v2=30×1000m/3600s=8.3m/s因此,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速度快。

学生分析并板演例2,师注意检查指导例题2:解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约为:由v=s/t得:t=s/v=1463km/104kms-1=14h学生练习:小刚骑自行车以5m/s速度上学,经20min到达学校,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师:检查后矫正不足。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程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程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通过比较方法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3. 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运用,平均速度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场景,如赛车、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 新课讲解:(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2)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引导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在路程相同时,比较时间的长短。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和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同学跑步的速度,判断哪种交通工具的运动快慢等。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体育、交通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快与慢教案初中物理

快与慢教案初中物理

教案:快与慢课程目标:1. 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学习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应用。

2. 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速度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快慢的例子,如赛车、跑步等。

2. 提问:如何比较这些物体的运动快慢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时间。

3. 举例说明速度公式的应用。

三、课堂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的速度。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2. 介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a. 相同路程比时间:路程相同时,用时越少,运动越快。

b. 相同时间比路程: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c. 比较速度的大小:速度越大,运动越快。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强调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快慢。

2. 思考: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快慢例子,引入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通过课堂探究和巩固练习,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意速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案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3.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二、教学内容剖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较难懂的概念。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

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

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

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重点:1、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本节课教学难点: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三、教学思路与方法平均加速度的定义学生接受起来困难不太大,由平均加速度过度到瞬时加速度又一次应用极限思想,可让学生联想瞬时速度来理解瞬时加速度。

教师可引申说明速度是质点位置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一个变量的变化率常常是很有意义的,让学生阅读教材的“科学漫步”栏目中变化率的一段叙述,自然的渗透了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砝码等.教学环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备注节引入先演示小车实验,让学生在感性上对速度变化的快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赛车、高速列车、自行车,运动员等录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谁的速度“增加”得快?如何来表示增加的快慢?师:演示,让小球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生:观察思考师:小球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生:小球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师:播放多媒体,提出问题生:根据录象,讨论交流,提出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方法: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上述四物体,运动员速度变化最快,火车速度变化最慢.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归纳总结加速度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2、定义式:a=△v/△t =(vt-v)/△t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vt——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师: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同样在10s内,速度从2m/s增加到7m/s,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加的快慢呢?生:用物体速度的增加量除以所用的时间来描述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增加的快慢.师:如果用a符号表示物体速度增加的快慢,△v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t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那么用公式如何表达呢?生:a=△v/△t=(7-2)m3、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4、国际单位:m /s 2或m ·s -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5、加速度也是矢量,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是物体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D.加速度的方向不能由速度方向确定,要由速度变化的方向来确定例2、足球以水平速/10s 2=0.5m/s 2师:用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变化率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虽然速度变化快慢相同,但速度的变化情况不同,前者速度越来越大,后者则反之.启发学生思考,只凭速度变化快慢(速度变化率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速度变化的规律,从而引出加速度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度v=10m/s击中球门横梁后以v/=8m/s的速度水平弹回,与横梁接触的时间为0.1s,求足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

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例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的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的越快,师:出示例题3: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生:讨论做答师:总结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为正值.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通过对易混淆物理量的重点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例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B.物体的速度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C.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就大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必为零反,为负值.生:当物体加速时,则△v =(v t-v0)>0,时间△t是标量,加速度a的计算值为正值,如果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初速度 v0取正值),a为正值则可表示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或反过来说,若加速度a与初速度同向时,则这个直线运动为加速运动.当物体是减速时,则△v =(v t-v0)<0,时间△t是标量,加速度a的计算值为负值,如果仍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初速度Iv0取正值),a 为负值则可表示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或反过来说,若加速度a与初速度反向时,则这个直线运动为减速运动.从v—在v—t图像中,图像的斜率在数值上等师:速度一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怎样建立速度一时间图象?生:速度一时间图象是描培养学生t 图象看加速度于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的数值等于其加速度.图中两条直线a、b分别是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哪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比较大?述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它以时间轴为横轴,以纵轴为速度轴,在坐标系中将不同时刻的速度以坐标的形式描点,然后连线,就画出了速度一时间图象师:引导我们可以从直线上任意选择间隔较大的两点来找到这两个点间的速度变化量△v,时间间隔△t.生:讨论回答,a直线的倾斜程度更厉害,也就是更陡些,而b相对较平缓。

所以a的速度变化快,即a的加速度大,b的速度变化慢,加速度小.还可以用加速度的定义式a=△v/△t来定量求加速度,从而比较加速度的大小。

学科间综合思维的能力小结1.什么叫加速度?它的定义式、物理意义、单位各是什么?2.怎样正确理解加速师:引导总结生:自主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总度?加速度与速度间有什么关系?3.速度的改变量是否总是速度增加?怎样理解加速度的正负号.4.根据v—t图像怎样求加速度?5.怎样根据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去判定物体的运动规律? 结能力布置作业课本P31—P32问题与练习加速度与糖尿病患者前不久,一名由昆明飞往武汉的旅客,刚下飞机就一头栽倒在候机楼大厅门口,昏了过去。

由于患者系独自外出,身边没有同伴,病史无从询问,给诊断救护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终于明确诊断其为病死率十分高(40%~70%的死亡率)的“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经过抢救患者才脱离危险。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该患者平常仅出现多饮多尿,并没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

在乘机前几天一直腹泻,在飞机上由于晕机发生剧烈呕吐,从而导致身体严重脱水。

我们知道,在飞机起飞和降落以及气流导致的飞机颠簸时,人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重力和加速度作用的变化。

实验证明,在加速度作用下,血糖浓度升高,糖原含量降低。

动物试验证明,在高空气压降低缺氧时,糖的异生作用增强,血糖升高。

患者在以上多因素的作用下,血糖较正常高出近5倍,从而出现高渗性昏迷,差点危及生命。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航空旅行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冲击性加速度或过载对全身作用的机制冲击性加速度或过载对人体的影响与持续性加速度不同,它主要不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而是引起疼痛,短暂意识丧失和各种机械性损伤,如组织器官变形、撕裂及破坏等,严重时可致死亡。

其影响的程度除了与冲击过载峰值、作用时间、过载速率3个基本参数有关外,还与过载作用的方向、人的体位、束缚状况等因素有关。

载人飞船在各个不同的飞行阶段中,加速度的变化很大。

火箭起飞时,加速度很小,随着火箭不断上升,推进剂逐渐消耗,加速度就越来越大,在火箭熄火瞬间达到最大值。

在飞船返回时,脱离轨道,再入大气层时,又将遇到巨大的峰值减速度。

在加速度或减速度值超过一个重力加速度(g=9.8m/s2)时,因惯性力而受到很大的过载,人变重了,这种现象称为超重。

60年代的载人飞船,在上升段的最大加速度是8g,返回舱的最大减速度约10g。

超重对人体的影响与它的作用方向有关。

在飞船上升时,主要影响是头部血压降低,下肢血压升高,视觉减退。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导致航天员头部充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