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古代埃及的“职官学校”
1.答:(1)到中王国时期,各政府机关纷纷以办公处所为校址;
(2)招收贵族和官员的子弟;
(3)让他们在现职官吏的教导下,既受一定的基础训练,又受充分的业务训练;(4)从而造就所需要的职官,是为职官学校。
2、古代埃及的“书吏学校”
2.答:(1)为了满足当时奴隶制国家各方面事务对各种书吏的需求,不少书吏便以教育为专业,广设书吏学校;(2)教授阅读、书写、计算和法律知识;(3)也有的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较高深的学问;(4)富有者入水平高、年限长的书吏学校,经济拮据者入水平低、年限短的学校。
3、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
3.答(1)由于当时僧侣们垄断科学知识;(2)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就是当时传授高深学问的学府,所以古代埃及很早就出现了寺庙学校;(3)它与培养政治才干为主的职官学校不同,着重科学教育;(4)寺庙就有需要也有条件进行培养专业人员的工作。
4、古代雅典的“教仆”
4、答:“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的仆人。
在孩子上学、放学途中他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为。
“教仆”多为老年奴隶。
6、“苏格拉底法”
6、答:苏格拉底的“知识的助产术”,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
8、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
8、答: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文法学校属于中学性质,招收12岁至16岁的贵族子弟。
罗马的文法学校本来是一种外国语学校,即希腊语学校。
到了共和末期,由于罗马(拉丁)文化的发展,又出现了拉丁文法学校,它不但一直存在于罗马整个时代,而且后来在英国也占重要地位,再从英国传至美国,成为美国中学的前身。
9、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
9、答: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相当于现代的高等专科学校,是按希腊的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的模式办起来的。
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之一致。
修辞学校招收16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为目的。
5、古代希腊教育中的“三艺”
5、答:“三艺”是辩证法、文法和修辞学,为“智者派”所创。
7、古代希腊教育中的“四艺”
7、答: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四种自由艺术”,简称“四艺”。
10、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
10、答:中世纪学校科目的“七种自由艺术”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1、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
11、答:在中世纪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学校全被取缔,教会学校是唯一的教育机关,早期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12、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
12、答: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世俗封建主的教育,它是封建制庄园经济和封建等级政治的产物。
封建制的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必然造成封建割据、各领主间相互掠夺的局势,而封建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按习惯的规定,附庸必须为封主服兵役、当骑士,保护封建主的经济利益。
它的过程大概分为三个时期:(1)家庭教育时期。
(2)侍童教育时期。
(3)骑士侍从时期。
这是训练的最后阶段。
年满21岁,举行授与骑士的隆重仪式,仪式完毕即成为正式骑士。
13、西欧中世纪盛行的“经院哲学”
13、答:经院哲学就是在教会的经院里讲习的基督教哲学,大致是在8—10世纪开始形成,11世纪广泛发展,12世纪是最盛的时期。
经院哲学前身是教父学。
11世纪以后,由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异端”思想的出现,经院哲学内部产生不同的派别——唯实论和唯名论,并且一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1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14、答:新兴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们,以古代文化为借鉴和思想资料,提出了战斗的思想武器——“人”。
他们用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或称“人文主义”)跟天主教会的以“神”为中心的“神道主义”相对抗。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是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新成就在教育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教育的开端。
它在反对封建主义、经院主义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扩大了教育内容,探索了新的方法,扩大了教育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说,它是一次教育上的革命。
15、文艺复兴时期的“快乐之家”
15、答:“快乐之家”设于孟都亚郊外湖滨宫,自然环境优美,校舍整洁舒适,学生可以在这良好的环境里过着愉快的学习生活。
“快乐之家”的学生多为贵族富豪子弟,只有少数家庭贫苦但颇具天才的儿童。
学生们六七岁入学,20岁毕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程度约15年左右。
学生全部住宿,不受家庭干扰。
维多里诺办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国家官吏、教会领袖和兴办工商业的企业家。
16、《大教学论》
16、答:《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
该书以严谨的结构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母育学校》
17、答:《母育学校》——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之一,是近代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论著,在它问世后的两三百年间,成为父母和一切幼儿教育者的工作指南。
18、英国的“公学”
18、答:公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文法学校,但它是专为上层社会子弟,尤其是贵族后代服务,培养统治阶层的中坚人物的私立寄宿学校。
最初是国王设立的,后来由私人或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并受到教会的支持,学校办学条件优越,但学费极为昂贵。
公学也主要进行古典文科教学,教学中重视宗教课程和集体的宗教仪式活动。
英国九所著名公学的名称及成立年份分别如下:文彻斯特公学、伊顿公学、圣保罗公学、希鲁斯堡公学、威士敏斯特公学、泰勒公学、拉格伯公学、赫洛公学和卡特浩斯公学等。
19、“导生制”
19、答: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度(MonitoialSystem),是由教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或年龄较大、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作为助手,先让他们接受教学内[WT]容,再让他们转教其他学生的一种教学制度。
1798年英国教师兰卡斯特(ncaster)首先采用此法在伦敦附近办学。
英国牧师贝尔(A.Bell)差不多与兰卡斯特同时也在英国宣传这种教学方法,故称兰卡斯特——贝尔制。
它在英国盛行近三十年,对后来英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对欧、美其他国家也有影响。
20、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
20、答: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重申国家对教育的补助和监督,在各学区设立国民学校(小学),承认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之一种,但要求学校中的世俗科目与宗教分离。
21、《基佐法案》答:基佐法案(1833年颁布,历史学家基佐当时是教育部长,1840—1848年为七月王朝政府首相)是这一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根据这一法案,这一时期的小学和师范学校数目大增,从1836年起还设立了女子小学。
22、“帝国大学”答:拿破仑于1802年、1806年、1808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国家教育体制,由帝国大学作为领导机关掌管全国教育行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它的监督之下。
帝国大学的各级长官和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法国沿用很久,成为法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特点。
按照帝国大学的规定,法国是以大学区为单位设立大学的,全国分为27个大学区,基本上每个大学区有一所大学,国家任命的大学区总长同时就是该区大学的校长。
23、“实科中学”答: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实科中学的社会地位也比文科中学低得多,它的学生是不能升入大学的。
直到二十世纪初它的学生才有权报考大学。
24、“社区学院”答:美国的社区学院是一种以技术教育为主,由地区、教会或私人设立的两年制初级学院,它最早出现于1902年。
25、“文实学校”答:在美国教育史上,富兰克林最早提出设立文实学校的建议,并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了文实学校。
26、《学制令》答:1871年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确保了对全国的直接控制,接着成立了文部省作为负责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央机关。
1872—1873年文部省陆续颁布了共有213条的《学制令》,对各级学校教育和全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坚决要求废除封建教育制度,学校向一切人开放,讲授以西方新知识为基础的实际学科。
27、“彼得堡师范学校”答:1786年,附设在彼得堡中心国民学校内的彼得堡师范学校第一批学员毕业。
它是俄国第一所专为初等教育培养师资的学校,为当时各中心国民学校高级班培养了各科教师数百名。
28、《教育漫话》答:《教育漫话》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1688年后,为了帮助英国上流社会家庭用“最容易”、“最简捷”的方法培养青年绅士,洛克把信札加以编辑,于1693年公开发表,成为一本教育专著。
29、《爱弥儿》答:1762年,卢梭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
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
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
地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
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
30、《林哈德与葛笃德》答:1781—1787年,裴斯塔洛齐发表了他的教育小说《林哈德与葛笃德》1~4卷。
这部书描写了贤惠的妇女葛笃德在“善良的”县长支持下依靠改良生产,改革教育,改造社会的故事。
它反映了裴斯塔洛齐的社会政治理想。
31、“教学形式阶段”答: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2、“教育性教学”答: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育性教学”就是说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
33、“五道念”答:“五道念”即赫尔巴特提出的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善意”的观念、“正义”的观念、“报尝”的观念。
34、《教育论》答:《教育论》是斯宾塞发表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著作。
包括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智育、德育、体育四个部分。
35、蒙台梭利的“初级教学法”答:蒙台梭利的初级初级法包括筋肉练习、感官教育、知识教育、实际生活练习四个方面。
36、“杜威学校”答:杜威从事教育活动和著作,主要是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以后开始的。
1896年,他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通常称“杜威学校”),作为他的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实验室”。
该校只存在8年。
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经验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37、《统一劳动学校宣言》答:1918年间,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卢那察尔斯基和克鲁普斯卡娅等人的领导下制订了主要以“莫斯科方案”为蓝本的《统一劳动学校章程》和《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
当年10月,这两个文件都由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执行,其中《基本原则》后来在教育界通称为《统一劳动学校宣言》。
文件规定,所有学龄儿童全部免费进入分为两级(第一级为五年制小学,第二级为四年制中学)的统一的九年制劳动学校学习。
38、《9.答5决定》答:1931年9月5日,联共(布)中央作出《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这是30年代苏联整顿普通教育的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9、马卡连柯所论述的“集体”
39、答: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是以社会主义的结合原则为基础的人与人的互相接触的总体”。
从教育实践来看,集体特征在于:①有共同的目标;②有纪律;③有正确舆论和共同的作风;④有美德;⑤既讲精神又讲物质;⑥有核心。
从集体在教育上的意义看:①集体是教育的目的;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③集体是教育的主体。
在教育机构中,马卡连柯把集体区分为基层集体和整个的学校集体。
40、马卡连柯所论述的“集体教育”答:所谓集体教育,概而言之,就是: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