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c8cf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7.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标题: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研究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调研人员发现,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调研报告提出了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等政策建议,希望对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调研和分析,探讨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对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农业企业、农户和相关政策文件的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进行综合分析。
三、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现状分析1. 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成就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迅猛,大型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成为农村经济重要的经营主体,农产品销售渠道得到拓宽,市场营销能力显著提升。
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而,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大型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投入不足,影响了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主要以传统农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前景;三是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仍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四、政策建议1.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动科技成果向农业领域转化。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2. 加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通过政策引导,促进行业结构调整,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产品产业化、品牌化、可追溯化。
2023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2023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94592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d.png)
2023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对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2023年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本报告将对农业生产情况、农产品市场、农业政策和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农业生产情况在2023年,中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X亿吨,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同时,蔬菜、水果、畜禽肉类等农产品供应也保持了较高水平,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二、农产品市场2023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呈现出供需平衡、价格稳定的特点。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供应和合理价格水平将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三、农业政策2023年,中国继续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农业发展理念,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和乡村产业发展。
政府将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
四、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未来,中国农业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注重乡村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总结2023年,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业从传统的“吃饱肚子”到“吃得好、吃得安全”,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3a151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c.png)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近年来,我县立足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县情,确定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油茶等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容,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农业产业化得到强力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质量、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高。
(一)农业产业基地具有一定规模。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以山区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以县城盆地为主的蚕桑基地、以洪星乡为主导的山区木竹基地、以碧阳宏村为基础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
(二)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
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场、柯村茶叶市场为龙头的茶产业,以华盛、丝业公司、信达公司、蚕种场等为龙头的茧丝绸产业,以杉森木业、金九贸易、港殿竹业等为龙头的木竹加工业,以桃源罐头、惠达食品为龙头的罐头加工业等四大农业产业体系,为我县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截至20xx年底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其中:茧丝绸系列有华盛集团、黄山丝业公司、黄山信达丝线公司三家,累计产值28295万元,利润达到726万元,税收达到484万元;食品系列有惠达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年产值达到5143万元,利润64万元,税收达到167万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业、金九工贸、港殿集团三家,年产值达到19579万元,利润达到689万元,税收达到665万元。
农业行业数据分析报告(3篇)
![农业行业数据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e22f2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6.png)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分析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业行业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农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各省市农业农村厅、行业协会、企业内部数据等公开渠道,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业投入品、农业科技、农业金融等多个方面。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清洗,剔除异常值和重复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库。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农业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三、农业行业发展现状1. 农业生产(1)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提高。
(2)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
2. 农产品加工(1)加工能力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加工产值逐年增长。
(2)产业链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从原料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3)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知名品牌不断涌现。
3. 农产品流通(1)流通渠道多样化:农产品流通渠道不断丰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物流配送体系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4. 农业投入品(1)投入品结构优化:农业投入品结构不断优化,绿色、环保、高效投入品占比不断提高。
(2)投入品质量提升:农业投入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投入品监管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农业 产业 情况汇报材料
![农业 产业 情况汇报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daf5b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1.png)
农业产业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对我国农业产业情况的汇报材料。
首先,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我国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不断壮大,为农业增加值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次,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农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农业国际化合作不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产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绿色有机农产品不断增加,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dd7c67d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d.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农业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农村增收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下面将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农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技术的创新,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农作物选育技术的改进、新型农机的广泛应用以及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使得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农产品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稳定增长的态势。
例如,粮食产量从2015年的60782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66384万吨,稳居世界前列。
其次,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民收入,我国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在政府引导下,农民转变种植结构,逐步减少对传统农作物的依赖,增加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
同时,加大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力度,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聚发展。
这些努力使得农业结构更加合理,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第三,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我国农业科技实力得到快速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重要成果。
在种植业方面,新型优质种子的研发应用使得传统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在养殖业方面,农业科技改善了畜禽养殖环境,提高了养殖效益。
同时,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决策与精细化管理的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最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了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传统农业结合新兴的农村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农民提供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善。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067f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1.png)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不同农业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联动,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高效协同发展的过程。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1.调研目的:了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1.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如下:(1)农业产业融合的力度不够。
大部分农业企业仍然是单一产业,缺乏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导致农业产业发展受限。
(2)信息化程度较低。
农业生产和管理仍然依赖传统手段,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影响了农业产业的高效运营。
2.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1)产业链不完善。
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缺乏协同合作,导致农业产业链条断裂,降低了整个产业的效益。
(2)农产品市场开发不足。
由于农产品市场开发不足,导致农产品滞销的情况较为普遍。
(3)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滞后。
农业生产技术装备落后,导致农业产业效益偏低。
四、发展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建议:(1)加强农业产业融合力度。
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企业相互融合,形成多种农业产业的联动发展模式。
(2)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产业的运营效率。
(3)完善农业产业链。
加强上下游产业环节的协同合作,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4)开拓农产品市场。
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调研,推广农产品品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5)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
五、结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
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市场开发不足和技术装备滞后等方面。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13篇)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e2095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4.png)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以发展精品、珍品、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为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2)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3)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质土豆、优质大葱、优质林果、优良畜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___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
一是洋葱产业逐年强大。
___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
___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
二是精细蔬菜产业稳步发展。
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面积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三是制种产业稳步推进。
建成了文殊、新城两大制种基地,并由制种玉米向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转变,效益逐年提高。
四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其中猪1.9万头、羊4.76万只、禽类7.07万只、牛0.46万头。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4)在充分发挥市种子公司带动制种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建成了集农业科技推广开发、各类蔬菜保鲜、脱水蔬菜加工等运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金汇果蔬基地,该基地总投资2560万元,建成3000吨蔬菜保鲜库1座,年保鲜蔬菜能力15万吨以上,建成脱水蔬菜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脱水蔬菜2000吨。
建成了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和友谊特禽养殖场,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建成高标准暖棚养殖禽舍6座,引进大型全自动电脑孵化机1台,具备年繁育2000只蓝孔雀、年生产工艺孔雀标本500个的能力。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9dc00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e.png)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
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
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
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
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f20b8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c.png)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中国农村产业也在不断变革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产业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一、农产品加工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是目前中国农村产业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农村地区都建立了相应的农产品加工厂。
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了花生油、鲜花干燥、水稻机械加工等产业。
这些产业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也为周边的城市提供了高质量的农产品。
二、特色小镇建设随着巨大经济需求的增长,许多地方开始建设特色小镇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特色小镇已经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创新模式,在当地推进了实地化的发展。
例如,一些小镇借助自然资源,建立了旅游产业,从而拓宽了产业的营收途径。
三、生态农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有机农业的理念的倡导,生态农业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量普及抽水灌溉和喷雾灌溉等技术,为农业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小农户的自留地种植除了以上的这些经济模式之外,小农户所种植的自留地也是中国农村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我们走访到了一些村庄,了解到在那里,许多农户都种植了自留地,并在当地卖掉自己的农产品。
这种产业形式虽然较为传统,但也在大力推动着当地农村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农村产业的发展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导致产业发展受阻;此外,生态环境的恶化也给当地经济带来了诸多影响。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有效措施和支持,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五、农村电商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产品销售也走上了网上。
农村电商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形式,已经在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电商平台,农村地区的农产品能够更快速、高效地销售出去。
同时,电商平台也为农村地区的人们带来更多的服务,使生活更加便捷。
六、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现代科技已经进入了农业领域,许多创新性的技术得到了普及。
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ecb5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4.png)
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范文一、引言农业产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产业的现状我国农业产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
其次,农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粮食等基本农产品过剩,高附加值农产品供应不足。
再次,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最后,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薄弱。
三、农业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农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科技的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农业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
然而,农业产业发展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自然灾害等挑战。
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为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
其次,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加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力度。
再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检测。
最后,加强农业产业链条的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五、结论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推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六、展望未来,农业产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继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素质,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农业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特色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特色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0454147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c.png)
特色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特色农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下面就我国特色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特色农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各地区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渐崭露头角,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其次,特色农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业,农民增加了种植和养殖的收入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特色农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特色农产业的发展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品质和品牌的需求日益增加。
特色农产业的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
最后,特色农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影响了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信任度。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特色农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加强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度。
总之,特色农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特色农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特色农产业做大做强,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2024年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年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e980e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a.png)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产业已走在全省前列。但与各地发展势头相比,与农业现代化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总体上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缺少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龙头企业与基地联系不紧密,有的产业有龙头没基地,有的产业有基地没龙头,龙头与基地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三是地域分割比较普遍,画地为牢,各自为“龙”,没有整合资源和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四是以市场为主导的运作机制和以政府为引导的协调机制还不健全,市场的拉动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五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差异,有的认为对财政贡献小,不愿花大的精力抓。
(五)科技创新取得突破。丰城的江西恒天实业有限公司是江南以大米为原料规模最大的生物糖浆企业,通过与南昌大学共同研究开发了蛋白肽,去年蛋白粉出口数量5500吨,其产品蛋白含量居国内同行业之首,深受国外客商青睐,产品全部销往韩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奉新的江西康达竹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有五项产品技术获得国家专利,目前该厂的竹地板实现了产品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全覆盖,并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
合力加大投入,提供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市、县两级政府每年要在财政预算中切块安排扶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并按照同级财政增长比率逐年增加。要用活用足国家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政策,善于借鉴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特殊政策,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要将农业综合开发、林业、扶贫、发改委以及“一村一品”等可用于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与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建立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协调机制,并充分利用好我市农金担保中心的作用,为龙头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要加强银企沟通与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增加信贷资金投放。要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特别是要鼓励机关干部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基地或者直接参股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024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报告发布
![2024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报告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36a89dd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6.png)
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过去的一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也是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本报告回顾了202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并对2024年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过去的一年,各级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领域成绩显著,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的势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农业经济稳中有增,农民增收速度不减。
农业经济继续呈现稳中有增态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基础牢固。
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期增长4.1%,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的7.12%。
2023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974.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3685.5亿元,牧业总产值26818.6亿元,渔业总产值10442.8亿元。
农业基本盘扎实稳固。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7%,实际增长7.6%,较GDP增速快2.4个百分点,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6个和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39,比上年同期减少0.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第二,粮食再获丰收,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显著。
全国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
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
全国31个省(区、市)中,27个实现增产。
其中,新疆粮食增产61.1亿斤,山东、吉林、四川、辽宁、内蒙古、安徽、湖南等粮食增产达到或超过10亿斤。
大豆油料扩种行动稳步推进。
2023年,实现大豆播种面积1.57亿亩,比上年增加345.1万亩,增长2.2%,连续2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加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支持力度,示范面积达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左右。
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研究报告
![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ecbf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8.png)
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研究报告乡村振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业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农业产业作为乡村经济的支柱,对农村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增加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业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二、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的途径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是一个重要途径。
首先,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
其次,加强农业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再者,发展农业加工业,将农产品加工成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实现农业上下游的良性互动,也是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的重要方式。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性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
中国农村存在着农业过剩产能和过度依赖传统农业的问题,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来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
这意味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创新和科技进步,从而提升农业供给的品质和竞争力。
四、加强农民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农民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农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种养殖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推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目前,农村存在着大量传统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这些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一定的劣势。
因此,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是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的关键。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提升,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六、加强金融支持农业发展金融对于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加强金融服务,为农业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可以缓解农业发展中的资金困难,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扩大。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3篇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0b33d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1.png)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第一篇: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中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壮大,中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虽然我国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二、粮食生产仍存在一定压力。
虽然国家一直在开展稳定粮食生产的工作,但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影响,导致粮食生产仍面临一定压力。
三、农村人口流失加剧。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导致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困境。
四、现代农业发展较慢。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较慢,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设备,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总之,中国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政府要加大多方面的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中国农业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推进,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机遇。
如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农村电商、精品农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场和农户采用了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如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等。
这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农产品安全监管取得实质性进展。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加剧,国家对农产品检测和安全管控的力度越来越大,这一方面保障了国家公众的健康和权益。
三、电商以及精品农业等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村电商的发展把农村经济和全球市场连接起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上的一大亮点。
同时,这种模式在促进中国精品农产品的推广和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多元化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
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人文资源的丰富,创造了本土特色农业,并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农业发展总结汇报
![农业发展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32dabc8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8.png)
农业发展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经济增长和
农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我对农业发展的总结汇报:
首先,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
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
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支持农民发展农业产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助力农村经济的
发展。
再次,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农业
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
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农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最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
保政策,加大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农田水利建设、农业
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总的来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农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希望未来我国农业发展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贡献更大力量。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eeb0765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6.png)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给大家带来一份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正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农业产量稳步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今年粮食产量预计将达到6.5亿吨,较去年增长2%。
同时,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多个农产品也实现了良好的生产表现,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供应。
其次,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加强。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了农业科研机构建设,提升了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一批新型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提高农业产业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再次,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们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
同时,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集群,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发,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最后,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我们注重农民利益保护和增收政策的实施,大力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农业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农业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比如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劳动力的影响,环境污染对农产品质量的挑战等。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解决好农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到2035年我国可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到2035年我国可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https://img.taocdn.com/s3/m/c3d6d027336c1eb91b375d0f.png)
政 策 机 制 不 稳 固 ;贫 困 地 区 医 疗 卫 生 服 务 能 力 比 较 薄 核 病 、包 虫 病 、大 骨 节 病 等 重 点 疾 病 的综 合 防 治 ;开 展
弱 : 一 些 地 方 存 在 过 度 加 码 和 执 行 不 到 位 并 存 的 现 象 贫 困地 区健 康促 进 ;重 点 加强 深 度 贫 困地 区健 康 扶 贫 工
的 自给 率 大 致保 持在 90%以 上 。
将 分别 增 长 至2_77亿 吨 和 1 683.43万吨 。
报 告 称 ,随 着 我 国 大 力 推 进 农 业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报 告 还 预 测 ,随 着 居 民 猪 肉 消 费 逐 渐 饱 和 ,猪 肉 产
革 ,发 展 粮 食 产业 经济 ,粮 食 产 量 、 种植 面积 和 单 产 整 量 在 肉 类 总 量 中的 比 重 将 出 现 下 降 ,禽 肉 、牛 肉 比 重 上
知 》 (以 下 简 称 《通 知 》 ) 。 《通 知 》 指 出 ,对 原 产于 为 重 要 的 进 口食 品 中 ,活 鳗 鱼 从 1O%的最 惠 国 税率 调 至
孟 加 拉 国 、印 度 、老 挝 、韩 国 、斯 里 兰 卡 的进 口货 物适 6.7% ,鲜 、冷 带 鱼 从 1 2%降 至8%,冻 冷水 小 虾虾 仁 从 8%
等 。 马 晓 伟 指 出 ,未 来 三 年 中 国将 实 施 健 康 扶 贫 攻 坚 行 作 。 (王 鹏 )
中国农业产 业发 展报告 发布  ̄tJ2035年 我 国 可 确 保 “口粮 绝 对 安 全 ,谷 物 基 本 自给 ”
..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 日前 首 次 发 布 《中 国农 业 产 业 发 展 持稳 定 ,预 计  ̄tJ2035年 稻 谷 和小 麦 产量 分 别 为2.03亿 吨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695e7f3b3567ec102d8a42.png)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权威发布!2018 年6月26 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次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报告深入探讨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定量评估模拟了农业政策变化和外界冲击对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影响。
同时,分别就17 个具体农产品进行专题研究,重点关注2020 年和2035 年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为研判未来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制度安排与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17 年谷物产量达到56455 万吨、肉类产量8431 万吨、水果28351 万吨,分别占世界21%、26% 和31%。
城乡居民粮菜人均消费量有所下降,肉蛋奶油果以及水产品人均消费量显著增长。
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地位明显提升,进口居世界第一,出口居世界第五。
与此同时,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不断加大,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新时代的粮食安全观“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近年来,国际竞争压力导致国内农业支持政策面临困境,大宗农产品出现“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农民收益难以保障,财政负担重,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仍是重点难点。
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下调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均会带来产量和粮农收入双下降。
稻谷和小麦是最重要的口粮,建议短期内保留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分阶段、分步骤、分品种深化改革,科学确定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功能定位,加快健全水稻小麦生产者补贴机制;玉米去库存政策有利于调减玉米面积、利好畜牧业发展,但力度应适当,避免过度冲击玉米市场。
粮食市场化改革应适度有序。
中国首部“绿色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2018 年1 月1 日中国首部“绿色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开始正式实施,国家层面明显加强了对畜牧业生产发展迅猛所带来的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治理和管控力度,以促进畜牧业的绿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权威发布!
2018 年6月26 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次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报告深入探讨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定量评估模拟了农业政策变化和外界冲击对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影响。
同时,分别就17 个具体农产品进行专题研究,重点关注2020 年和2035 年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为研判未来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制度安排与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2017 年谷物产量达到56455 万吨、肉类产量8431 万吨、水果28351 万吨,分别占世界21%、26% 和31%。
城乡居民粮菜人均消费量有所下降,肉蛋奶油果以及水产品人均消费量显著增长。
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地位明显提升,进口居世界第一,出口居世界第五。
与此同时,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不断加大,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新时代的粮食安全观“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近年来,国际竞争压力导致国内农业支持政策面临困境,大宗农产品出现“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农民收益难以保障,财政负担重,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仍是重点难点。
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下调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均会带来产量和粮农收入双下降。
稻谷和小麦是最重要的口粮,建议短期内保留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分阶段、分步骤、分品种深化改革,科学确定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功能定位,加快健全水稻小麦生产者补贴机制;玉米去库存政策有利于调减玉米面积、利好畜牧业发展,但力度应适当,避免过度冲击玉米市场。
粮食市场化改革应适度有序。
中国首部“绿色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2018 年1 月1 日中国首部“绿色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开始正式实施,国家层面明显加强了对畜牧业生产发展迅猛所带来的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治理和管控力度,以促进畜牧业的绿色发展。
环保税将涉及约47% 出栏肉牛、58% 的存栏奶牛、50% 的出栏生猪、70% 的出栏肉鸡、75% 的存栏蛋鸡中有污染物排放口的畜禽。
环保税征收模拟结果显示,短期内会增加畜禽养殖成本,对生猪、肉牛和肉鸡的影响相对明显,导致猪肉、牛肉、鸡肉等畜产品产量小幅下降,降幅在 1.98% 以内,但长期将倒逼畜牧业加速绿色转型。
建议加快创新探索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支持规模养殖场、第三方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加快出台有机肥生产与使用的奖励扶持政策机制。
全球化为中国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进口了大量粮食、油料和棉花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节约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有利于缓解国内农业资源和环境压力。
进口农产品增
加了国内农产品的供给,满足了国内多样化的需求,解决了农产品供求短缺的矛盾。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加和出口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
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下降,中国消费者因进口产品价格上涨而福利受到影响。
今年年初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在全球范围引起广泛关注,对相关国家农业的影响也倍受瞩目。
模拟结果显示,中美双边加征关税将会导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下降约四成,其中,大豆、棉花、牛羊肉、其他谷物的出口额均下降约50%。
同时中国进口农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大豆和棉花进口价格分别上涨 5.88% 和7.53%,其他农产品价格变化幅度较小。
长期看,可以通过拓宽国际市场,优化贸易渠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增加大豆替代产品进口,支持扩大国内种植等措施消除对中国的影响。
当然,谈判解决贸易争端仍然是共赢举措。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新时代,需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立足当前发展基础与优势,直面发展短板与挑战,推动农业产业兴旺持续发展。
首先,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合理确定大宗农产品进口规模,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展国内农业产业,优化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
其次,围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抗风险能力,构建开放型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完善农业产业发展保护机制。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导向,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努力实现保供给和保生态的协调平衡。
第四,注重产品质量提升及品牌建设,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强化标准实施,建立质量安全联盟,组建品牌联盟。
第五,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引进来、走出去”,互通有无,实现合作互利共赢。
第六,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改革完善WTO 规则,按照国际规则处理贸易争端和分歧,创造良好的农业产业发展环境。
中国农业科学院日前首次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报告预测到2035年我国可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底线要求,主要畜产品和水产品的自给率大致保持在90%以上。
报告称,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粮食产量、种植面积和单产整体将呈现增长态势。
受粮食收储政策调整影响,未来稻谷和小麦等口粮作物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产量基本保持稳定,预计到2035年稻谷和小麦产量分别为2.03亿吨和1.28亿吨。
同时,受益于畜牧业快速发展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持续推动,非口粮粮食作物产量将分别增长至2.77亿吨和1683.43万吨。
报告还预测,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将持续增长,但随着居民猪肉消费逐渐饱和,猪肉产量在肉类总量中的比重将出现下
降,禽肉、牛肉比重上升明显。
到2035年猪肉自给率将降至94.78%,牛肉和奶类自给率将分别回升至90.51%和72.52%。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发布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报告评估了农业政策变化和外界冲击对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重点关注了17个具体农产品2020年和2035年产业发展形势。
报告指出,新时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我国新时代的粮食安全观,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仍是重点难点。
征收环保税短期内会增加畜禽养殖成本、降低畜产品产量,但长期将倒逼畜牧业加速绿色化转型。
报告针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对农业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中美贸易摩擦会导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下降约四成,大豆、棉花等农产品进口价格短期内上涨5.9%-7.5%。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发布了《2018全球粮食政策报告》。
报告指出,尽管过去一年世界经济复苏强劲,但持续的冲突、饥荒及难民危机却导致全球饥饿人口增加,同时,不断升温的逆全球化思潮也进一步放缓了改善食物和营养安全的进程。
报告指出,尽管单边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有所抬头,中国正在积极通过“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倡议,寻求更深入的地区经济一体化和技术合作。
通过更加开放的贸易和知识共享促进全球一体化的政策,对减贫和消除饥饿至关重要。
本次发布会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次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是对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作为中国农产产业发展形势预判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将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中国农业科学院会继续与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定期发布《农业产业发展报告》与《全球粮食政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