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说课稿

军神说课稿
军神说课稿

《军神》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军神》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西师大版第八册第22课,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1916年刘伯承在丰都战役中,右眼被打伤了,在重庆一家外国人开的诊所里,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被治疗眼睛的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军神》是一篇年代较久远的课文,大部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较少知识面窄,对刘伯承的了解较少,所以教师要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并认真阅读课文,自读自悟、自我探究,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设计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鼓起学生创新的勇气。

四、教学目标分析

1、抓住文眼“军神”,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

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用比较快速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军神,抒发自己的个性情感。

这三个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学生的实际确定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三个维度即知识、能力、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军神》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其目的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对于学生来说

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难点确定为: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教学方法分析

我们都知道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主要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七、教学流程程设计:

(一)抓住题眼“军神”引入新课

上课之初,我先出示刘伯承的照片,让学生说说了解了刘伯承的那些信息,在学生的回答中让全体学生对刘伯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学生走进课堂打下基础。之后我又紧扣题眼,引导学生围绕军神找出沃克说的一句话:“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军神!为什么要找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是沃克医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后所大声嚷出的赞叹之语,这句话是对刘伯承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这句话就是抓住了这篇文章的文心。以次为发端,跟随医生情感的跳动,走进伟人的精神世界。

(二)品读课文,悟军神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个孤傲的医生为什么最后称刘伯承为军神呢?随后我又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总览全文。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就会快速地去浏览课文,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对全篇文章进行了整体的了解。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的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思考完这个问题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交流品读。主要引导学生先从手术前去体会军神:在手术前课文的那些地方表现出他是一个正真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他拒绝使用麻醉剂是为了什么。二、手术前刘伯承已经表现出了他的不一般,那么在

手术过程中他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哪?教师相机引导朗读品味。体现了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重点引读这一段话:(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上的白垫单,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阅读时思考这样的问题: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在看到和听到的过程中,学生重点体会刘伯承用手紧紧抓住床单这一细节,这一“抓”抓住了学生的心,这一“抓”体现出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这一“抓”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更让伟人的情感涤荡着孩子的心灵,是一次对课文内容的再度整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当时的场景,我从互联网上下载了刘伯承动手术时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刘伯承那钢铁般的意志。观看视频后我又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加深理解和体验。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悟军神的整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话“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这样回环反复,层层深入,和文本一起走进人物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个高大的军神形象。

(三)赞军神

阅读是一种对话,也是一种个性的表达。为了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一吐而快,我设计了“赞军神”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说说通过阅读和理解,现在你想对刘伯承说些什么,学生在赞的过程中,也会反思自己,实现了自我成长的过程,做到了以语文为载体,发展学生,再一次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抓变化,悟写法

这篇文章有一很大的叙述特色,通过写沃克的感情变化来称托刘伯承,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写法,我结合课后的练习题: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回读课文,让学生在比较回读的过程中,对整篇课文又进行了整体感知,是一次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明白了沃克医生一切的变化都是因刘伯承而起,自己的感情的变化也是因刘伯承而起,同时又揭示出了一种写作方法:侧面烘托法,这是情感的回归,也是写法的回归。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写一写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上的白垫单,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仿照上面一段话的写法,写几句自己或别人与疼痛做斗争的一个片段。

要求:说真话,吐真情。

2课下上网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更多的信息和大家一块分享。

八、板书设计:

军神

拒绝麻醉 72刀一声不吭

勇敢坚强有钢铁般意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