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博士论文 中西两张皮
政治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实践
![政治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2983b6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a.png)
2022年6月第26期Jun. 2022No.26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政治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实践费佐兰,石 虹(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 政治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人才培养和教师发展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课程开展了包含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政治经济学课程体系的思想政治融入点、开展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了课程考核方式、建设了学生容错机制等内容的教学改革实践。
然而,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还存在着案例分析深度仍需提升、与学生沟通方式有待丰富和学生主动发言积极性亟待提高的不足,基于此,提出提高案例分析深度、丰富与学生沟通方式和提高学生主动发言积极性的措施。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实践[基金项目] 2021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冠疫情下社区治理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研究”(2021JD034);2020年度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异质性视角下贵州省易地搬迁人口返迁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GDQN2020019);2019年度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贵大人基合字(2019)026 号)[作者简介] 费佐兰(1989—),女,贵州遵义人,博士,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福利经济、农业经济与管理研究;石 虹(1976—),女,贵州贵阳人,硕士,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6-0093-04 [收稿日期] 2022-02-28引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西方经济学中的贫富分化与社会公正问题
![西方经济学中的贫富分化与社会公正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9907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c.png)
西方经济学中的贫富分化与社会公正问题在西方经济学中,贫富分化与社会公正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无论是古典经济学派还是现代经济学理论,都试图解决这一持续存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方经济学中贫富分化与社会公正问题,并分析相关的经济学理论。
首先,贫富分化是指财富在一个社会群体中的分布不均。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是由市场力量自发决定的。
古典经济学派强调自由市场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亚当·斯密认为,自由市场的作用可以有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社会福利。
然而,自由市场也容易导致贫富分化的问题。
经济学家卢卡斯将贫富分化描述为“自由市场的副产品”,他认为贫富差距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结果。
尽管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的优势,但对于贫富分化所带来的社会不公问题,现代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些反思。
约翰·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提出了一种实现社会公正的理念。
他认为,在任何社会中,经济和社会不平等只有在对最不幸者的有利条件的改善上是合理的。
这个原则对贫富分化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道德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为解决贫富分化与社会公正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古典经济学派强调市场失灵的问题,并提出调整市场的干预措施。
例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减少贫富差距。
此外,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也揭示了市场参与者在决策中出现的非理性行为,这对贫富分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探讨贫富分化与社会公正问题时,还需考虑到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使得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更加自由,同时也加剧了贫富差距。
发展中国家常常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而西方国家则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资本流动。
这种全球化背景下的贫富分化问题,既有国内政策的考量,也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除了经济政策的调整,教育也是解决贫富分化与社会公正问题的关键。
培养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率,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当代中西通货膨胀成因理论的比较研究
![当代中西通货膨胀成因理论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100731b0b4e767f5acfce5e.png)
素, 把 通胀原 因归 结于一 种或几 种都是不合 适 的 , 因而 主张撇 开原因只说 结果 。如饶余庆认为“ 所谓通货膨胀 , 就是一般物价 水平采 取不 同形式 ( 公开或变相 ) 一贯上升 的过程 。” 显然广义 的通胀定 义跟西方理论 的解释 已经非常接近 了。 关 于通 货膨胀的起 因 ,不 同国度不同学派有不 同的解 释。 截 至 目前 , 西方经济理论 中比较有影响的大体有以下三种 :
当代 中西通 货膨 胀成 因理论 的比较研 究
马 建 明
( 西安 工程 大学 , 陕西 西安 7 1 0 0 4 8 )
【 摘 要 】 通货膨胀 是经 济生 活 中的货 币现象 。文章从 通胀成 因研 究史的角度 比较 中西方在 2 0世纪 8 0 年代
以后通货 膨胀 成 因的主要类 型 , 指 出中国通货 膨胀成 因构成 与西方 的差异 , 以及 中国经 济在转 轨 时期 通胀成 因的复 杂性和 独特性 , 指 出期 间通胀成 因共存 五种解释 的必 要性 以及体 制 性成 因是 根本 原 因之 所在 , 认 为产权 关 系模 糊和 预算软 约束是促成 中国通胀 的长期性非货 币 因素 , 资金供 给制下 的地方 政府和企 业对银行 倒逼机 制的存在 是通胀 实 现的货 币 因素。随着经济 市场化 改革的不 断推进 , 笔者预期未 来 中国通胀 成 因理论会 与西方理论 日趋接近 , 并有统 一 化趋势 。
( 二) 凯 恩 斯 主 义 的解 释
二、 西方通 胀 成 因理论 汇 总
尽管对 于通 货膨胀 , 至今 中西方都还 未能给出一个 统一的 定义 , 但总 的来看 , 西 方理论着重于表象说 或结果说 , 倾 向于把 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 作 为通胀的明显标志 。 而 中国的通 胀定义则有狭义 和广 义之分。狭义说着重于 因果论 , 在2 0世纪 8 O 年代 以前往 往归结为“ 纸 币流通量超过 实际需要 的货币量而 引发 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 上涨的现象 。” 广义说则认 为形成通 胀 的原 因是 复杂 的多方 面的 ,既 有引致性 因素还 有支持 性 因
一篇1页纸的博士论文成就2个诺贝尔奖
![一篇1页纸的博士论文成就2个诺贝尔奖](https://img.taocdn.com/s3/m/75cf201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4.png)
一篇1页纸的博士论文成就2个诺贝尔奖相信很多人被论文烦恼过,一想起选题、开题报告、答辩等等环节就头痛,谁知,在这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些“牛”博士,他们的牛人经历,确实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五牛博士论文论文在还没答辩之前已经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而且鉴于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
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 JLE 上连载四期。
▋第四牛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
实例:萨缪尔森的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么?”▋第三牛博士论文最牛投稿论文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
实例: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1971 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
SIMS 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的懂。
于是投给了最牛B 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
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第二牛博士论文论文没必要长篇大论,千把字足以。
实例:德布罗意是个花花公子贵族,本科是历史学专的,后来实在闲着无聊去读了5 年博士,最后交的博士论文是一页纸,还涉嫌“抄袭”。
答辩委员会气的都不想让他答辩。
他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感到很没面子,自己学生毕业不了真是耻辱,遂致信另一大神爱因斯坦,曰:“……请对他的论文作出您的评价。
另外顺便向您提及,该研究生的父亲是敝国伯爵,现任内阁部长,若您……,将来您来法国定会受到隆重的接待” 总结:不给他过,以后你不用来法国了。
谁料爱因斯坦读完后,马上予以了高度评价,称德布罗意“揭开了大幕的一角”。
财经新闻论文范文3000字
![财经新闻论文范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d33384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9.png)
财经新闻论文范文3000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经新闻应运而生,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财经新闻论文范文3000字,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财经新闻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财经新闻教育发展刍议【摘要】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使财经新闻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财经媒体的发展以及对专业化的人才的需求使财经新闻教育已经作为很多财经院校发展新闻专业的一个特色被关注。
但是相关教师、教材和人才培养还需要不断探索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路子。
【关键词】财经新闻财经新闻教育财经记者在全球化经济浪潮的影响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异常活跃,这使得财经新闻越来越被关注。
截止到2007年,全国已有专业经济类报纸170多种。
从把握国家的宏观经济,到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随着人们对经济活动的的参与越来越多,从房产、IT、证券到汽车等方面的资讯,受众关注的这些内容无不跟财经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于是财经新闻以其与民生关系的密切,成了许多媒体不可忽视的报道内容。
更有一些行业人士渴望对经济政策进行深入了解,并希望一些财经现象的深刻解读能帮助自身组织的发展。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尤其是近期出现的金融危机,都成了当下财经新闻备受关注的重要因素。
一、财经类新闻媒体的多样化发展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中国的财经媒体也在慢慢发展成长,逐步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在纸质媒体中,《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财经报道》等诸多纸质媒体率先示范出财经报道的不同发展方向。
而电子媒体也发挥着自身的优势,以叙事化的财经报道,新闻形式的经济频道,添加经济内容的娱乐节目等方式受到受众的关注。
同样参与这些财经新闻报道的还有正在兴起壮大的数字新媒体,比如各种手机报,也紧盯财经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编发一些重要的财经新闻进行及时传播。
凡此种种都说明,在世界形势,国家发展以及百姓生活诸多方面的需求下,媒体越来越关注财经新闻报道,在此情形下,大量财经新闻记者就成了供不应求的人才热点。
新时代《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研究
![新时代《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714028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4.png)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22卷第1期[收稿日期]2023-06-15[作者简介]张建斌(1978—),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从事公共政策研究。
新时代《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研究张建斌(内蒙古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摘 要]新时代《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批判借鉴吸收创新西方微观经济理论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新时代财经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是从经济维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要求。
在《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需要彰显习近平经济思想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中的统领作用,需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中国案例融入思政元素,需要结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践融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政元素。
[关键词]习近平经济思想;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71(2024)01-0043-04 一、引言微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范畴,是以西方国家的经济条件和制度背景为基础得出的理论总结,存在诸多需要中国化也可以中国化的问题,这为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大量素材与案例。
《微观经济学》是我国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资源稀缺性为逻辑起点,以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经济决策为研究重点,主要内容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和市场失灵问题等,属于“新古典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决策前提,论述市场价格机制如何引导资源配置,在反映市场机制一般规则和内在规律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无法充分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无法解释“中国模式”及其创造的“经济奇迹”,也无法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催生的商业模式和规制模式的变革,无法满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主线。
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
![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76969a6998fcc22bcd10d92.png)
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摘要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
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 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
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关键词:面子理论;中西差异;文化差异Abstract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face theorie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values.In western countries,represented by Brown and Levinson,they have put forward politeness principle centered on “face'’, including face,face—threatening acts and face—saving acts.While in China,face is related with traditional etiquette,which is the combination of ideal requirement and personal identity.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pare face concepts betwee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which will be beneficial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Face Theor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Cultural Differences要面子是全世界各个民族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不同的民族对面子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
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论述_兼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实
![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论述_兼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实](https://img.taocdn.com/s3/m/5a76afe69b89680203d825f4.png)
第26卷 第1期2010年2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X I N ZHOU TE ACHERS UN I V ERSI TY Vol.26 No.1 Feb.2010 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论述———兼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实质贾 轶(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物质基础和根源等;马克思所说的“货币危机”、“信用危机”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金融危机”,并且他区分了作为“普遍的生产危机和商业危机的一个特殊阶段”的货币危机与“那种也称为货币危机的特种危机”即独立的货币危机两种不同的金融危机,马克思更加看重的是前一个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只是经济危机的一个特殊阶段,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图分类号:F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10)01-0116-04 关于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本来打算是在他的于1857—1858年所形成的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六册计划的最后一册《世界市场》中加以全面系统的论述,但未能实现,而在《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反杜林论》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留下了大量关于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理论的论述和提示。
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 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转换为现实性的条件马克思认为在简单商品流通中就已经包含危机的抽象可能性。
指出:“危机的第一种形式是商品形态变化本身,即买和卖的分离”[1:582],当买和卖“内部不独立(因为相互补充)的过程的外部独立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统一就要通过危机显示出来”;“危机的第二种形式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分别起到价值尺度和价值实现的作用”,“危机的可能性就包含在这两个时刻的分离中”,“因为同一笔货币是对一系列的相互交易和债务执行这种职能,所以无力支付的情况就不止在一点而是许多点上出现,由此就发生危机”[1:587]。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5ece18763231126edb11a5.png)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801考研真题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6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虚拟资本2、流动资本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资本有机构成5、货币流通规律6、级差地租;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1、简述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基本内容,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3、马克思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共21分)1、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10分);2、结合中国实际,谈谈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制度创新(11分);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46分)一、单选(每题2分,共4分)1、最高限价2、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与长期边际成本以及短期边际成本和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2、纳什均衡3、帕累托最优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画图以及成立的条件;2、利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1、利率效应2、CPI2016年专业课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下面易研老师以经常考察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为例,来讲解标准的答题思路。
(一)名词解析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我们的考研专业课对每个科目都收集了重点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析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从无注到不注——周明生教授获奖著作中的引注问题
![从无注到不注——周明生教授获奖著作中的引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6b5db340912a216147929de.png)
经济 学家 、博 士生 导师 ,仅 仅是 马克 思一 个人 的功劳 ,除 了马克 思 ,他没有 受 到过任 何其 他经济 学家
的影 响和启 发 。
在江苏 省委党 校科研 网上 ,周 明生先生 自我介 绍说 : 在 多年 的学术 生涯 中 , 心钻研 , 学严谨 , “ 潜 治
又 思想活跃 ,思路开 阔 ,努力 探索 ,提 出了不 少 富有 创见 的新 思想 、新 思路 、新 观点 。 …例 如 ,在政 … 企分 开 的问题 上 ,也早 在上 个世 纪九十 年代 中期 ,就 明确提 出了政 企要 分开 ,政 企不 可能完 全分 开 , 政 企又 要尽可 能分开 的新 观点 、新见解 。 ”
一 —
⑥ 袁木 :《 谈 国有 企 业 改 革 问题 》 , 19 年 3月 3日 《 再 95 经济 日报 》第 2版 。
⑦ 颜 廷 标 :《 企 能完 全 分 开 吗 ? 》 ,《 济 论坛 》 19 年 第 l 。 政 经 95 6期
一
76.
深 化 ,就 必须先 继 承后 发展 ,这 就 需要 引用 。然 而 ,周 明生 的这篇 文 章 ,正 如朱 苏力 先生 批评 过 的那
一 —
.
75.
中批 评过 的那 样 ,叫做从 头到尾 “ 有一 个注 ” 。 另外 三分之 二 左右 的文 章,虽然 有注 ,但 正如朱 没
苏 力批评 的那 样 :“ 引文 大都是 马恩 、毛泽 东或 小平 同志 的语录 ,或 者 中央 的决 定等 等 。 对 于 中外 ” 经济 学 名家 的文字 ,很少 引用甚 至根 本没 有 引用 。如 凯恩 斯 、皮 古 、科 斯 、诺斯 、卓炯 、孙 冶方 、顾 准 、薛暮桥 、董辅扔 、厉 以宁 、于光 远 、刘 国光 、杨 小凯 、秦 晖、李 炳炎 、张伟 迎 、樊纲 、张 五常 、 郎成 平 、洪银 兴 、刘 志彪 、杨瑞 龙等 中外著名 经济 学家 ,“ 文集 ”的注 释 中完全 见不到 ,更不用 说那 些 贡 献不 小但 名 气不够 大 的经济学 家 了。好像 经济 学家就 只 有马克 思一 人 ,好 像周 明生 能够成 长为 著名
“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
![“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5755b21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9.png)
“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作者:米国芳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2年第07期摘要:文章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从课程本身、学生学习、思政教学和教师育人责任四个方面阐述了“计量经济学”教学现状。
并依据“计量经济学”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提出“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最后,从教学团队、思政融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管理机制五个方面提出“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管理机制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7-0053-03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是推进思政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必然选择。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核心必修课之一,其模型与方法的应用已渗透到经济、管理、社会等学科领域中,足以体现“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在提升经济类专业学生德育教育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在挖掘“计量经济学”课程自身特色、优势和思政内涵的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课程、全过程,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德育价值,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真正发挥教育的“教书育人”功能,回归教育本源,实现专业育人与立德树人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1-2]。
一、“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当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涉及较多的理论推导、证明、大量的统计检验方法和数学公式,对于基础比较差,尤其对文科生来说,很难驾驭[3]。
二是“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须在学生完成微積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学、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之后才能进行。
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些基础课程,那么他们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就是难上加难。
论文文献综述的地位_写作原则与写作方法_以经济学专业论文写作为例_崔建军
![论文文献综述的地位_写作原则与写作方法_以经济学专业论文写作为例_崔建军](https://img.taocdn.com/s3/m/3ac3a307cc7931b765ce15d5.png)
2014年9月第30卷第5期唐都学刊Tangdu JournalSep.2014Vol.30No.5论文文献综述的地位、写作原则与写作方法———以经济学专业论文写作为例崔建军(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710061)摘要: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是由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和开放性决定的。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导出研究问题。
写作文献综述应遵循八条写作原则:“5w”写作原则、经典性原则、古今中外原则、“文献树”原则、“顶天立地”原则、述评结合原则、单数原则和服从主题原则。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是“倒三角形法”即由宽到窄(空间上)、由远到近(时间上),最后聚焦到一个“点”上,找到自己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自己所要研究问题的出发点。
文献综述的写作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是:简单罗列文献、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不匹配和多个文献综述并存等。
关键词:文献综述;重要地位;写作原则;写作方法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300(2014)05-0117-05收稿日期:2014-05-12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金融研究过程与金融论文写作研究”(SGH10008)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崔建军(1961—),男,陕西乾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系统搜集有关文献材料之基础上,经过整理、归纳、分析、甄别、选用,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专题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概述和评论。
文献综述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位置,地位举足轻重。
同时,文献综述又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仅就文献综述的重要地位、写作原则与写作方法,谈点个人不成熟的意见。
一、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地位1.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决定文献综述的写作道理很简单,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大学生的英汉“两张皮”的现状分析——浅析“中国文化失语症”
![大学生的英汉“两张皮”的现状分析——浅析“中国文化失语症”](https://img.taocdn.com/s3/m/c5947b57be23482fb4da4c5c.png)
在文化传递过程中 , 学生 由于缺 乏理 解母语文化及 文化敏感
度, 失去 了理解 目的语 的基 础 , 继而无法 与 目的语相 比较 , 因
明, 在 国际文化交流 中具备天 然的优势 。然 而在跨文化交 际 中, 大学生 出现对 中 国传 统文化 表达 捉襟 见肘 , 在交 际过 程 中造成障碍。我国学者在上 世纪 9 o年代 引用 “ 失语 症”( a — p h  ̄i a ) 这一 医学 术语 , 来 形 容学 生对 中 国本 土文 化 “ 失语” 的现象。“ 中国文化失语 症” 的现象受 到各 种因素 的综合影
一
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 是在先 行学 习的基 础上进 行 的后 续学
习, 有意义 的学 习中一定有迁移 。其 中包括正 迁移和负迁 移 两种 : 正迁移指先行 学 习对 后续学 习产生积 极影 响 ; 比如在
、
中 国 文化 失 语 症 的 成 因
1 . 大学外语 教学 中的误 导 。当前 大学英 语 教学 大纲 和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 汉语与英语之 间存 在的语 言现象的共性
[ 作者简介 ] 袁鑫, 天津外 国语大 学应用外语教学 中心讲师 , 文学硕士 , 研究方 向: 美 国社会与文化 、 英语教育。
- --— —
1 49 - - - — —
教 学研究
之处会对学习英语文化产生积极的正迁移 ; 也 只有认识到这 种不同文化间的交集部 分才 能使学 生更 真切 的领会英 语 的 语言和文化 , 达到灵 活运用 的 目的。这样 的例子 有很 多 , 如
习。这种对 “ 母语文化” 的忽 视 , 导致 了我国大学生 出现 “ 中 国本土文化失语症 ” 现象 。
理解“中国奇迹”一个内部思想市场的解释--兼与罗纳德·科斯商榷
![理解“中国奇迹”一个内部思想市场的解释--兼与罗纳德·科斯商榷](https://img.taocdn.com/s3/m/f277ac9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a.png)
中国研究第26期第29 -42页! SSAP, 2021理解“中国奇迹”:一个内部思想市场的解释——兼与罗纳德#科斯商榷毕先进刘林平** 毕先进,博士,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在站博士后研究 人员(dpu2002@163. ccm );刘林平,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linpingl@ 163. ccm ) o摘要:科斯提出缺乏思想市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没有活跃、自由的思想市场,“解放思想”亦不能成功$结 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本文认为:其一,经由解放思想而形成的 "内部思想市场”支撑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奇迹;其 二,科斯关于中国的思想市场与“解放思想”之间关系的论断, 有倒果为因之嫌;其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可能与“内部 思想市场”的特点有关$对待“解放思想”的态度变化,造成思 想市场的波动,这可能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前行,但又时 有曲折的原因之一$关键词:"中国奇迹”思想市场解放思想内部思想市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 ) 在与其助手王宁所著的《变革中国一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一书中提 及,“尽管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目前中国市场经 济因思想市场的缺位而险象丛生。
这个缺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中面临的最严重的瓶颈。
自从经济改革的初始阶段,中国政府始终强调要 '解放思想’,但没有什么比活跃的思想市场更能解放人们的思想。
实际 上,如果没有自由思想市场,任何’解放思想’的行动都注定要失败。
中30中国研究第26期国人民的创造力还远没有释放出来”(科斯、王宁,2013:260)。
科斯(2012:243)强调,“……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场。
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
在科斯看来,缺乏思想市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瓶颈,没有活跃、自由的思想市场,“解放思想”不能成功。
两张皮的理解
![两张皮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3a4e09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b.png)
两张皮的理解摘要:一、引言二、两张皮概念的提出1.两张皮现象的定义2.两张皮现象的起源和发展三、两张皮的具体表现1.社会层面2.企业层面3.个人层面四、两张皮现象的原因分析1.社会原因2.企业原因3.个人原因五、解决两张皮现象的方法和建议1.社会层面2.企业层面3.个人层面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两张皮”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入。
两张皮,既是一个社会现象,也是一个企业现象,更是一个个人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企业,认识自我。
二、两张皮概念的提出1.两张皮现象的定义:两张皮现象是指在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中,存在着一种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一种虚假的外表和实际的内在之间的不一致。
2.两张皮现象的起源和发展:两张皮现象并非现代社会独有,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的快速传播,两张皮现象日益严重。
三、两张皮的具体表现1.社会层面:在社会层面,两张皮现象表现为一些社会现象的表面和谐与实际矛盾。
例如,一些社会问题在表面上看起来得到了解决,但实际上仍然存在。
2.企业层面:在企业层面,两张皮现象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虚假宣传和实际产品质量的不一致。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3.个人层面:在个人层面,两张皮现象主要表现为个人言行不一。
例如,有些人表面上表现得很和善,但实际上内心充满敌意。
四、两张皮现象的原因分析1.社会原因: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矛盾是导致两张皮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社会转型期,旧的价值观和新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使得人们的行为出现两张皮现象。
2.企业原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取了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导致两张皮现象的出现。
3.个人原因:个人利益的驱动是导致两张皮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一些人往往表现出言行不一的行为。
用历史数据分析财富的不平等的真谛
![用历史数据分析财富的不平等的真谛](https://img.taocdn.com/s3/m/13bf76184afe04a1b171deed.png)
出版物刊名: 经济导刊
页码: 7-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8期
主题词: 财富分配 历史数据分析 凯蒂 法国经济学家 托马斯 博士论文 政治学院 书使 博士学位 社科类
摘要:<正>最近几个月以来,一本论述财富分配不平等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成为全球经济界、政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此书使作者一年仅43岁的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成为人气爆棚的经济学明星。
皮凯蒂22岁就获得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和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的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以财富分配为主。
两个经济学博士的对话 1
![两个经济学博士的对话 1](https://img.taocdn.com/s3/m/1d79e0ab2e3f5727a4e96232.png)
两个经济学博士的对话 1两个经济学博士的对话(1说明:这是初步整理的对话体第一辑(1-8),以后会陆续更新并合集。
贺博士和费博士都是经济学博士。
两个经济学博士都对学术研究充满热忱,然而,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他们对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方式和结果有了不同的理解,分歧日渐严重。
下面的一组对话,就是他们歧见的缩写。
贺博士:你在学术界已经崭露头角了,想必你对现状很满意吧?费博士:不!经济学家的理想是实现一个最优的世界,而我现在可能生活在次佳世界,连最佳都不是,况乎最优?贺博士:你是说自己并没有处于做研究的最佳状态?费博士:是的。
你认为是?贺博士:作为国内的年轻人,你已经很不错了,你希望怎样?费博士:我觉得,那些有房有车、有家有子的人才是最适合做研究的,也是最应该最好研究的。
我有什么?!贺博士:你错了。
既然人家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需要做研究呢?费博士:因为他们什么都有了,所以才可以全心全意做研究啊!贺博士:你还是错了。
一个人目的已经达到了,为什么还要更努力呢?费博士:那,当初选择最研究的目的是什么?贺博士:那只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
费博士:我明白了。
以研究本身为目的的人,他一辈子都会很辛苦的,不管经济条件如何。
贺博士:你总是抱怨年轻人压力大、收入少、地位低,这难道不是普遍现象吗?费博士:但是对于创造性行业而言,这样的格局尤其对社会不利啊。
贺博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有什么不对呢?费博士:难道因为自己吃过苦,就必须也让别人吃苦吗?好比你自己买了房子,难道非要别人买得比你贵,你才甘心?贺博士:难道美国的教授不需要熬?费博士:当然需要,但人家只需要经受事业上的煎熬,而我们则需要经受生存和事业上的双重煎熬。
贺博士:那你也可以去美国读书、教书啊。
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呢?”费博士:我也套用一句流行的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贺博士:听说你工作很勤奋,也很热情?费博士: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博士论文:中西两张皮胡培兆编者按:博士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学识素养和科研能力的综合展示。
本文针对当前博士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一些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语法不通、标点符号错乱,“我”与“我们”不分;中国语文、西方文法、半土半洋;过分贴附西方经济学偏好、缺乏自主创新精神;中西两张皮,缺乏融合;过度追求数学化,影响思想深化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当前博士生培养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博士生水平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过多的课务、对博士论文的“盲审”、学生答辩前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等做法,提出了自已的看法,值得一读。
因为职业的原因,每年都要阅读一定数量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
展现在面前的多是一些朝气蓬勃的年轻学者的优秀著述,是他们在名师指导下,探索三秋,积学薄发,杜鹃啼血般一点点吐露出来的劳心结晶;是在博览群书、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研究的结果,往往立论大胆,创新无忌,见解深邃,给人有来者风发、后生可畏的敬叹,从中可学到不少东西。
但不必讳言与护短,存在问题也不少。
说优秀,是指总体和主流而言,并非无可批评。
年近90的著名学者、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说,国图的“博士生文库”,收录了全国各地的大量博士生论文,读后却发现不少论文语法不通,标点不对,内容也有问题,可以看出近10年来博士生论文的质量在下降(《光明日报》2005,9,1)。
就经济学而言,我还不能说总体质量有所下降,但他说的有些问题的确是通病。
不妨列举几端。
第一,语法不通,标点符号错乱,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什么地方不需要标点符号,什么地方需要标点符号,用什么标点符号,几乎是各行其是,十分随意。
最基本的五个符号“,”“。
”“、”“;”和“?”都用不得当,五花八门。
语法上,“第一”和“首先”次第交错混用是常见的事。
本来用了“首先”次第分列叙述,那就应该依次是“首先”、“其次”、“复次”、“再次”、“最后”,可是常见的是“首先”、“其次”、“第三”、“第四”。
主语的主体“我”与“我们”不分。
学位论文当然必须是个人的著作,陈述观点和见解需要出现主体时,当然应该是“我”,可出现的竟常常是“我们”、“我们认为”、“我们的看法”、“我们赞成”、“我们感到”,如此等等,好像是集体创作。
明明是个人著作,烂熟于“产权边界”的新一代,为什么要舍“我”为“公”,放弃“我”的知识产权专利而成了“我们”的“集体”创作呢?随便,不严谨,是主要原因。
在古今中外的著作里,我就是我,不含糊。
如亚当·斯密说:“我现在来讨论个别制造业分工状况”;凯恩斯说:“在我看来,除了简短的兴奋期以外,失业现象是和今日之资本主义式的个人主义有不懈之缘的”;孙冶方说:“我觉得很有必要重新阐述一下,为什么在一切经济规律中,价值规律是最基础的第一规律”;薛暮桥说:“我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而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
因此,为文责起见,不能“我”与“我们”不分。
第二,中国语文,西方文法,半土半洋,有时如读天书。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国际交流的需要,我国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外语教学。
因为语系差异大和基础弱的原因,中国大学里的学生只能花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外语而不注意母语的修炼。
耳濡目染,用中文写论文也就带有西洋味了,半土半洋。
一是颠三倒四的复杂句多,聱牙佶屈,看他们的论文有时如读天书,落目难过行;二是夹书英语。
过去引用外国经济学家都用译名加括弧注明外文,如“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现在许多人不用译名,直书英文“Michael Porter”了,包括行文,有的整句是外语;三是引文不实注。
通常是用一个括弧加年份的时髦方式,如“(1987)”、“(Oliver Williamson,1991)”。
无非是说这个观点在1987年或1991年提出的。
除此,原文是怎么说的,出在哪本书哪一页?就无从查对。
这样的注释只有零效用。
所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规定《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要求采用“实引方式”,是正确的;四是参考文献一长串,有的论文没有引注,参考文献却多达二三百个,作者是否真的都参考过?似乎有卖弄之嫌!这类问题,在学贯中西的老一辈留学生如陈岱孙、吴大琨、高鸿业等人的著作里都不曾见过。
他们外语好,汉语功底更深。
既是在中国刊物上写论文给中国人看,就应该按汉语语法文法写。
如果大家各行所好,学英语的直书英语,学俄语的直书俄语СОЦИAЛИСТИЧСКИЙНAЧAЛЬНЫЙЭТA Т(即俄文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叫国人怎么看?第三,过分贴附西方经济学偏好,缺乏自主创新精神。
现在写经济学论文存在过分贴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偏好,似有以西方经济学的学问为学问、以西方经济学的是非为是非的倾向。
搞市场经济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是必要的,但只能以中国国情所需为限,以我国实践的需要来论定和取舍。
因为它们都以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并非专为中国而著述。
凡适用我国国情的,不“先进”的也先进,哪怕是不知名经济学家的学说;凡不适用我国国情的,再“先进”的也不先进,哪怕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济学说。
不懂得这个道理,任何最“著名”最“权威”的经济学对当今中国充其量也不过仅有理论炒作的价值而已。
上个世纪30年代,就有人告诫过:“朔经济学之传入中国,于兹已四五十年,时间不可谓太短,而检讨过去,果有博通各国思想,针对中国国情与需要,而自成一体之经济学乎?蔑有也。
”“还观吾国经济学界,犹停滞于接受外来思想之时期,不少学者且视为固然,各以其留学国或师承之学说为圭臬,曾不思转而自谋创造。
……此余对于中国现行经济学未能满意也。
”(夏炎德:《中国近百年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现在固然有很大进步,但进步得还很不够,仿生大于独创的现象不是个别。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精神,学术上也应增强自主创新精神。
第四,中西两张皮,缺乏融合。
博士论文格局大体同一个模式,最先一二章一般都是综述相关的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即“文献综述”,然后再“启示”性地仿生和研究阐述中国现实的经济问题。
这样的结构安排并无不当。
问题在于如何使两者融合为完美的有机体。
可惜往往存在裂缝,像两张皮,中国实际的皮和西方理论的皮分置着。
一方面,文献综述后就搁在一边,在解决论述主题时就很少或几乎没有引用适合中国实际的精辟理论,好像所综述的文献与主题研究没多大关系;另一方面,主次处理不当。
在今年通讯评审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时,我看有一篇论述世界各国汇率比较的论文很不错,材料丰富,实证充分,分析到位,见解深刻,观点新颖,也很有现实意义。
可是主题处理失重,犯数典忘祖、厚外薄内的毛病,把中外关注的热门话题——中国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只作为副题带过,就大为逊色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学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没有真正解决,对中国的实际问题又缺乏深入研究。
从书本到书本的学问之道,往往会不自觉地偏重于演绎仿生法而影响创新灵感的产生。
第五,过度追求数学化,影响思想深化。
在西方,经济学数学化已有较长历史,普遍用数学方程和模型来表述国民经济及其运行。
如计划管理、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
在中国,经济学数学化的定量分析成为一种潮流和时髦,是开放以后的事。
经济学从来没有排除数学,但要用得适度,恰到好处。
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的数学水平都很高,他们在自己的大著里分别分析分工理论、再生产理论、投资乘数理论时所用的数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典范,使定性分析增加形象感、实在感和度量感,至理而易懂好记,起了奇功异效之妙。
可是现在我们的博士生有些过于刻意追求数学化,不论懂与不懂、需要不需要,都硬要在论述分析中添加些数学公式和数学模型,以示规范化和国际化,就难免要出些纰漏。
例如,曾经有一篇已答辩通过的论文,行家一看,说其中的数学从假设到演算都是错的。
真是东施效颦,弄巧成拙。
我还是主张政治经济学应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只能以配合定性分析需要为限。
解决经济问题就像医生开处方一样,关键是要先确诊定性,开列出哪几味药,再注明每味药的分量,才能治病救人。
经济学若不以定性分析为主,必定会影响思想深度的开掘。
以至出现“有成果,没思想”的现象。
总的评价是:优如高山者众,次如流水者寡,欣慰之余也堪忧。
解决上述这类问题,为提高论文质量所必需。
不过,为了提高博士生水平,有些高校采取的一些措施也值得商榷,如对博士论文的“盲审”、“抽查”、过多的课务和学生答辩前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等的做法,实际作用不大,形式花样多,资源浪费也就多。
我以为关键是两方面。
一方面要减轻学生负担——既是研究生,就必须保证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提高。
有的学校博士研究生入学第一年要上十多门课,学生叫苦连天,没有宽松富余的时间不可能产生学术灵感;另一方面要限制导师招生数量——有的教授每年招收博士生五六个、七八个,甚至更多,实际怎么带呀?天晓得!1981年,我国刚开始自己培养博士时,全国只有18个博士生。
随后导师和博士生都大批量、跨跃式地扩张,现在在校博士生有15万左右。
以此速率估算,到2010年可能会突破20万。
规模的高速扩张,必有弊端,培养模式有可能由高端质量型滑向中端数量型。
我认为,这与“十一五”规划《建议》的精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