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区域划分

合集下载

中国区域划分

中国区域划分

中国区域划分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区、市)。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厦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区、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区、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厦、新疆(5个省、区)。

一、基本分类(一)按产业特性划分:分为垄断性产业、竞争性产业、公益性产业。

(二)按产业结构划分: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三)按产业管理部门划分:分为农业、林业、工业、建筑业、地质勘查及水利业、交通运用业、邮电通信业、贸易及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

其中:工业产业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冶金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森林工业、食品工业、烟草工业、纺织工业、石化工业、医药工业、机械工业、军工工业、电子工业、电力工业、市政公用工业及其他工业。

(四)按具体行业划分: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棧梗矗┲械拇罄唷⒅欣嗪托±啾晔痘 帧? (五)按经济带划分: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远地区。

(六)按行政区域划分: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二、具体划分(一)按产业特性划分(二)按产业结构划分(三)按产业管理部门划分(四)按具体行业划分(五)按经济带划分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

(六)按行政区域划分: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市、区)。

我国的区域划分

我国的区域划分

中国共分为哪几个区域?每个区域所包含的省市都有哪些?中国区域按行政区域划分: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

“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

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区域按经济带划分: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八区域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

中国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

中国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

中国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
中国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级市、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等。

这些级别的行政区域在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各具不同的职权和责任。

省级行政区域是国家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下辖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

自治区在部分地区设立,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力。

直辖市则是直属于国家中央政府管理的城市,具有和省级相同的地位。

特别行政区则是根据国家的特殊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设立的具有一定自治权的特别区域。

地级市和县级市是地级行政区的下一级,行使更加细化的行政管理职责。

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则是县级行政区的各种不同类型。

这种多层级的行政区划体系,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中,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重点。

例如,省级行政区域在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管理权限,负责统筹本地区的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而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区域则在更细化的层面上负责基层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则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和政策灵活性,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特定的政策措施。

这种多层级的行政区划体系有助于有效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管理和各地区的差异化发展需求。

中国四大区域划分

中国四大区域划分

中国四大区域划分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

“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

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描绘中国行政区域划分

描绘中国行政区域划分

描绘中国行政区域划分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现在中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域是中国最基本的行政区划单位,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西藏)、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在各个省级行政区域下面,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县级市、县和自治县等。

每个省级行政区域都有自己的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和治理本地区的事务。

这些行政区划的划分是根据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分布等因素而确定的。

省级行政区域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事务。

自治区则在省级行政区域的基础上,对本地区的少数民族有较大的自治权力。

直辖市则是直属于中央政府管理的城市,具有更高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而特别行政区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设立的具有一定自治权的地区,享有更多的特殊待遇和政策支持。

通过这样的行政区划体系,中国能够更好地管理和调控各地区的事务,保障全国的统一和稳定。

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各地区不同的发展需求,促进国家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中国的行政区划划分还涉及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通过行政区划的划分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性发展。

另外,行政区划划分也为全国范围内的城乡发展均衡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不同行政区域的规划与发展战略也将更贴近具体的地区特点和需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总的来说,中国行政区划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的社会经济事务,调配资源,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它也是确保国家统一和稳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总汇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总汇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总汇
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总体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

其中,省级行政区域包括了23个省、5
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则包括了香港和澳门。

县级行政区则包括了县、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林业区和特区。

整个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体系是在国务院的管理下进行的。

此外,中国的行政区划还包括了地级市、地区和盟,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地区。

在地级市以下,还包括了县级市、市辖区、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等。

这些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法》进行,这个法律体系为中国的行政管理和资源分配提供了基本框架。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区划划分体系相当复杂,但它体现了中国在地理、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此外,中国的行政区划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和行政职能划分,确保了各级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

同时,行政区划的划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地理特征,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尊重和关注。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区划划分体系在促进地方发展、保障民族权利以及推动国家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23个省,4个直辖市,7个自治区
1东北地区(三省)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吉林省(吉长春)辽宁省(辽沈阳)
2西北地区(三省二区)陕西省(陕或秦西安)甘肃省(甘或陇兰州)青海省(青西宁)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3西南地区(三省一区一市)西藏自治区(藏拉萨)四川省(川或蜀成都)重庆市(渝或重)贵州省(贵或黔贵阳)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4华北地区(二省二市一区)内蒙古自治区(蒙呼和浩特)河北省(冀石家庄)山西省(晋太原)北京市(京)天津市(津)
5华中地区(三省)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
6华南地区(二省三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广东省(粤广州)海南省(琼海口)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7华东地区(七省一市)山东省(鲁济南)安徽省(皖合肥)江苏省(苏南京)江西省(赣南昌)浙江省(浙杭州)福建省(闽福州)上海市(沪或申)台湾省(台台北)。

(完整版)中国地区划分

(完整版)中国地区划分

中国地区区域划分: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台港澳地区中国具体的区域划分: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

"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

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

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中国区域划分及所包含省份

中国区域划分及所包含省份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中地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
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
港澳台地区:香港,澳门,台湾
按照地理大区划中国分为:
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

“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

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

中国地理单元划分

中国地理单元划分

中国地理单元划分
中国地理单元划分主要涉及行政划分和地理划分两个层面。

以下是中国地理单元的划分情况:
1.行政划分:
•省级行政区划:中国行政区划最高级别是省,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地级行政单位:在省级下,有地级行政单位,例如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等。

2.地理划分:
•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的自然地理可大致划分为东部平原、西部高原、南部丘陵和北
部草原等。

•西部高原包括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气候划分:
•中国的气候呈多样化,包括寒冷的东北季风区、温暖湿润的东南季
风区、干燥的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的高寒气候。

•文化地理区划:
•中国拥有多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可根据文化、语言、民俗等因素进行
划分,如北方文化、南方文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等。

•经济区划:
•中国的经济区划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进行划分,例如沿海
经济带、中西部地区等。

•旅游划分:
•中国各地也根据其旅游资源的不同,划分为旅游区域,如丽江古城、
桂林山水等。

这些划分方式在地理研究、行政管理和规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地理的划分有时会根据研究和应用的需要进行调整。

中国的地理之四大区域知识概括

中国的地理之四大区域知识概括

中国的地理之四大区域知识概括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该界线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矿产:煤、铁、油等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

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

矿产:铜矿、钨矿、汞矿、锡矿、锑矿、铅锌矿。

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高寒”的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西北”。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萤火虫996666788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按经济带划分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在大类数量上划为5个区域,这就是东西南北中,又考虑到中国边界形状的特点,中国的一级地理区域划分应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地理区域的划分应该是地理和行政区的结合,一个省不能同时属于两个区域。至于气温、雨量、风力等地理因素,他们本不是一个沿经纬度突然变化的变量,是连续变化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土上,只要划分了东西南北,其地理变量特征自然就会表现出来。

中国地区划分

中国地区划分

中国地区区域划分: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台港澳地区中国具体的区域划分: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

“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

通常简称" 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

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中国区域划分及所包含省份

中国区域划分及所包含省份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中地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
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
港澳台地区:香港,澳门,台湾
按照地理大区划中国分为:
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

“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

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

中国地区划分

中国地区划分

中国地区划分1. 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面积辽阔,人口众多。

为了更好的管理和统筹发展,中国将其领土划分为多个地区。

中国地区划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地理、行政和经济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的地区划分。

2. 地理划分中国的地理划分主要基于其地理特征和地形地貌。

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势分布,可以将中国划分为以下四个地区:2.1.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和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包括中国的东海岸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港口。

东部地区由于其靠近海洋和沿海地区,享受到了较为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交通便利。

2.2.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中国最为广袤但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包括中国的大部分西部和西南地区,是一个地理条件相对较为恶劣的地区。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3.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被东部和西部地区环抱。

这个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和交通中枢,包括一些重要的省份和城市。

中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工业基础。

2.4. 南部地区南部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一部分地区。

这个地区气候温暖,多样的地形地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南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旅游区。

3. 行政划分中国的行政划分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将国土划分为多个行政区域。

根据行政划分,中国分为以下四个级别的行政区域:3.1. 省级行政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是中国的最大行政划分单元,共计34个。

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其独立的行政与政府机构,负责本地区的行政管理和发展。

3.2. 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是中国省级行政区下面的划分单位,包括地级市、自治州和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等。

地级行政区在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负责地方行政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

3.3. 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是中国地级行政区下一级的行政划分单元,包括县、自治县和旗等。

中国各省英文简写及区域划分

中国各省英文简写及区域划分

中国各省英文简写及区域划分一、华北地区1. 北京市:Beijing(京)2. 天津市:Tianjin(津)3. 河北省:Hebei(冀)4. 山西省:Shanxi(晋)5. 内蒙古自治区:Inner Mongolia(蒙)二、东北地区1. 辽宁省:Liaoning(辽)2. 吉林省:Jilin(吉)3. 黑龙江省:Heilongjiang(黑)三、华东地区1. 上海市:Shanghai(沪)2. 江苏省:Jiangsu(苏)3. 浙江省:Zhejiang(浙)4. 安徽省:Anhui(皖)5. 福建省:Fujian(闽)6. 江西省:Jiangxi(赣)7. 山东省:Shandong(鲁)四、华中地区1. 河南省:Henan(豫)2. 湖北省:Hubei(鄂)3. 湖南省:Hunan(湘)五、华南地区1. 广东省:Guangdong(粤)2. 广西壮族自治区:Guangxi(桂)3. 海南省:Hainan(琼)4. 香港:Hong Kong(港)5. 澳门:Macao(澳)六、西南地区1. 重庆市:Chongqing(渝)2. 四川省:Sichuan(川/蜀)3. 贵州省:Guizhou(贵/黔)4. 云南省:Yunnan(云/滇)5. 西藏自治区:Xizang(藏)七、西北地区1. 陕西省:Shaanxi(陕/秦)2. 甘肃省:Gansu(甘/陇)3. 青海省:Qinghai(青)4. 宁夏回族自治区:Ningxia(宁)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Xinjiang(新)中国各省英文简写及区域划分八、跨区域省份的特点1. 河北省: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河北环抱北京和天津,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桥梁,其英文简写Hebei,既体现了它的地理优势,也反映了它的历史地位。

2. 山东省:位于华东地区的山东,既有沿海的开放优势,又有内陆的丰富资源。

简写Shandong,让人联想到这里的海滨风光和儒家文化。

3. 陕西省:跨越华中与西北的陕西,是一个历史文化大省。

中国地区划分

中国地区划分

中国地区区域划分: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台港澳地区中国具体的区域划分: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

"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

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

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中国地区划分(最新整理)

中国地区划分(最新整理)

中国地区区域划分: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台港澳地区中国具体的区域划分: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

"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

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

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区域划分关于中国区域划分按经济带划分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

按行政区域划分: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市、区)。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夏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

适用范围(一)国有资产年报数据,国有资产季度监测数据汇总、分析。

(二)清产核资数据汇总、分析。

(三)各省、区、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国有资产年报数据测算评价指标标准值。

按行政区域划分: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区、市)。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厦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区、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区、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厦、新疆(5个省、区)。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1 三大地带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2 八区域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

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

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3582万。

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本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2019万。

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

总面积160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863万。

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

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3085万。

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

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4611万。

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大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

总面积39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5800万。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鉴于目前关于中国区域的各种划分方法存在众多弊端,不便于深入分析地区差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课题报告《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提出了划分中国(大陆)区域的一种新方法。

这种方法把中国分为八大区域,即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地区。

报告指出,各地区在地域范围、人口规模和富裕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

大西北地区地域最为宽阔,西南地区人口最为众多,东部沿海地区最为富庶。

综合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最强,市场前景最大,是中国21世纪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广阔,陆上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达12.8亿。

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

如2001年,上海市人均GDP高达37382元,而贵州省人均GDP只有2895元,两者相差10倍以上。

因此,研究中国的区域问题,必须把中国分成若干不同的区域。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沿海和内地;60年代,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

主要有:(1)三大地带。

这一方法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但不同的时期,每个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不同。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逐渐被确定了下来。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2)六大综合经济区。

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七大经济区。

包括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4)九大经济区。

这里有两种划分方法。

第一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黄河中游流域、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

第二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北部内陆、东部沿海、东部内陆、中部内陆、南部沿海、西部内陆和西南内陆等。

(5)九个“大都市经济圈”。

包括沈大(沈阳、大连)、京津冀(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济青(济南、青岛、烟台)、大上海(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宁波、杭州)、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吉黑(长春、哈尔滨)、湘鄂赣(武汉、长沙、南昌)、成渝(成都、重庆)等。

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区域的划分方法比较零乱。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官方比较接受的是“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法。

区域划分既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方便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和区域政策的分析。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为适应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之需要,中国区域的划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空间上相互毗邻;(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3)经济发展水平接近;(5)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5)社会结构相仿;(6)区块规模适度;(7)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8)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型;(9)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

对照以上原则,可以发现,前面提到的各种划分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有的区块过大,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有的没有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不便于搜集整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数据;有的没有考虑历史延续性,提出的概念与常识不符;有的覆盖的区域不全,不是完整的区域划分。

根据以上原则,考虑到目前各种划法的种种弊端,我们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如下八大区域:(1)东北地区。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总面积79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0696万。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2)北部沿海地区。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两市两省。

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127万。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3)东部沿海地区。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

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3582万。

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源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4)南部沿海地区。

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总面积33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2019万。

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5)黄河中游地区。

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

总面积160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863万。

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6)长江中游地区。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

总面积68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23085万。

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7)西南地区。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

总面积134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24611万。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8)大西北地区。

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

总面积398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5800万。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先后设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华北由中央直辖,东北设人民政府,其他各大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

大区设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是一级地方政府,分别管辖若干省级行政单位。

1952年,六大行政区改设行政委员会,仅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监督地方政府,本身不再是一级地方政权。

为了加强集中统一领导,1954年,撤销六大行政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地区改由中央直辖。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华东地区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华南地区福建省海南省广东省台湾省香港澳门西北地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华中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西南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