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环节五要素
小学课堂“五要素导学教学法”的研究
小学课堂“五要素导学教学法”的研究珠海市金湾区小林实验小学陈雪香主要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研是开启教师生命力的一把钥匙,而五要素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既新式又不缺乏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古今教学的优良结合体,是值得推广与开展。
通过对本校目前教学经验的实际探讨,结合我校开展“五要素导学教学法”的各种特点,总结出了一些问题与初步构思的方法。
关键词:五要素、学习习惯、教学方式、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研是开启教师生命力的一把钥匙,“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应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被忽略了。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这种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记忆储存,而不注重发展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利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绝对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主体性受到极大的抑制。
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与“听众”即我们曾经常调侃的“厅级干部”,教师的“独脚戏”表演也屡见不鲜,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结果是老师喉干舌苦、学生白纸一张,而且随着学业评价的展开发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是越来越弱,获得的知识只是停留在书面上和老师课堂讲解灌输上的知识。
要想改变学生目前的现状,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变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方式,只有改变教与学的模式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谈谈教师授课五要素
谈谈教师授课五要素谈谈教师授课五要素郝正亚(经济管理系)摘要:授课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
如何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简洁而又生动地表达所讲授的内容,是一门艺术。
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则需要紧扣授课过程中的五要素,即授课内容、授课逻辑、授课台风、师生沟通和授课总结。
关键词:教师授课;沟通;五要素一、授课内容授课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内容安排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注意授课内容的信息量要适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加合理地设计授课内容以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授课内容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
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对授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提炼升华。
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提炼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所学内容的精髓。
(二)授课内容力求深入浅出。
对于专业理论课程而言,学生最难吸收的是晦涩的学术语言和定义、定理与公式,所以教师要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领悟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同时辅以案例或真实数据加以说明,这就需要教师对每次授课内容要具有透彻地把握,通过形象思维借助图形、图式、符号或者生动的语言,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化、直观化和形象化。
(三)授课内容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许多课程都应该“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
授课内容不能过于死板,要灵活多样,时刻跟随社会的发展。
授课内容的设计应该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授课内容应体现授课者的自我创新。
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去分析辨别。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该课程有较为深刻的研究,并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体系,这需要授课者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效结合。
授课内容的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最新教师课堂教学八要素和20个基本环节
教师课堂教学八要素和20个基本环节1、教师上课时要充满激情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
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要了解你的学生,给每个学生自由的空间你了解了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苦衷;你更善良了,就会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就握着一把钥匙,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让你自己事业成功的钥匙。
每一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了孩子的个性、特长,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
给学生一个期望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
3、课堂管理要管放有度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
是规矩,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
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
学生总是有差异的,特别是一些智力稍差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成功,需要教师特别“用心”,找到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一个人从生下来,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周围的环境,而学生交往的圈子最多的就是班集体,学生犯错时他可能不怕给自己的处罚,但是他一定在意大家对他的看法,如果大家一致“攻击”他,都指责他的错误,那么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制约就会远远大于老师的批评和说教。
老师要抓住这一点,利用群众监督的力量,号召大家批评犯错同学,在“寡不敌众”中明白错误,进而修正自己的行为。
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教育质量是学校追求的永恒主题,课堂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掌控好自己的主阵地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下面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谈谈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一、课前准备什么是“课前准备”呢?说起来好象每一位老师都能谈出几点来,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前准备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
.现在,“备课”一词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备课”就显得比较简单,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既是一个复杂的物质准备又是一个理想的心理预期。
一提起教学设计,自然就要想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化,是用文本形式展示的教学蓝图。
所以,教案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预设越完美,给呈现留的余地就越少,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在教学设计理论中,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的认识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物理”系统(传统的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个“生命系统”。
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渐进过程,把教师的教学要素视为决定性因素,把教学过程视为刚性的过程,以追求教学“效率"为原则。
在这重观点中是不具备成长的观念的。
新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料,具有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应该不应是完全预测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的话语,进行师生交流,这样,必然导致教学过程的不确定状态。
教学设计应该是宽松的、灵活的、多少带有不确定方式,以容纳和利用意外事件,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当在学生的挑战(质疑、不解、发问……)中使教学计划不断生成和实现。
教学设计的5个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的5个基本要素教学设计的5个基本要素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5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任务及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1、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
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如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
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①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教师将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教材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比较注重显性教材的运用而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分析既要求对显性教材的运用,也要求对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
②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
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等(即学生的学历和学情)。
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
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
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的学习目标。
只有当教师的心中对教学前和教学后这两种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真正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
重庆市江北区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五要素”及其解读
重庆市江北区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合格评价“五要素”及其解读为了落实新课程理念,推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立足“学本”,坚持教师“导向”,的精神,根据江北区深化课程改革之课堂教学合格的“五要素”要求,特制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合格的五要素:一、要有明确的、可检测的学习目标。
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创新能力目标。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2)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3)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在课前或课尾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本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应该要掌握哪些技能,并且在练习中是否掌握了,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怎样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
注意:一堂课目标不可太多.二、要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不少于20分钟的时间。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是独立思考,自我消化的关键环节,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索知识的数学思维活动;数学必须要通过独立练习才能掌握,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经历过程,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能力。
注意:一堂课要根据具体内容恰当安排学生独立学习时间,学生的活动要合理有效不可走形式。
三、要有学习策略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我们在知识的讲解、探索、练习中随时都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提炼,学习策略的指导。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的规律在哪里?必须明确地告知学生。
注意:防止空中楼阁的方法指导。
四、要有不少于5分钟的教学反馈环节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调节教学节奏进度的必要手段,必须要及时地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浅谈课堂教学环节五要素
3.谐音记忆
如出入肺门(根)的主要结构的排列: 从前向后左右肺根均为: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自上而下:左肺——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
右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利用谐音:肺动脉(同)、支气管(志)、肺静脉(静) 从前向后:静同志 自上而下:左——同志静
右——志同静。
(二)总结拓展的方法
v1.画龙点睛法 v2.置疑法 v3.求异法 v4.衔接法 v5.启迪法
解剖学习参考材料之
——解剖学的记忆方法简介
• 记忆方法之一——根据课程特点记忆 • 记忆方法之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 记忆方法之三——有的放矢地学 • 记忆方法之四——活记
• 记忆方法之五——少而精地记(分层次记忆)
一、课前准备 备课——教学设计
• 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 形式;
•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 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
极互动的; •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
二、导入
• 1.符合教学目标 • 2.符合教学内容 • 3.从学生是实际出发 •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 5.导语要短小精悍 • 6.形式要多种多样
内、外侧髁——与胫骨上端内外侧髁相关节
关节面
下端
髌面——与髌骨相贴
内、外上髁
•记忆方法之十——综合记忆
如舌的神经支配:
运动——舌下神经(XII) 感觉——舌前2/3:
一般感觉:三叉神经(V3-舌神经) 味 觉:面神经(VII-鼓索)
舌后1/3:一般、味觉:舌咽神经(IX)
• 记忆方法之十一——前后联系记忆
(联系自己的腕部,注意由外侧到内侧,由近侧到远侧 的排列顺序记忆。)
三自五要素课堂常规
一、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要点诠释课堂教学模式:两段三自五要素。
两段:准备学习阶段、探究学习阶段。
三自:课前自由预习、课中自主探索、课后自觉学习。
“三自”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开放,即“自由、自主、自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基于学生、适合学科、顺应教学的基础上,拓展教学时空,将课堂教学活动有机地延伸,创造课内外结合的自然本真的学习方式。
课前自由预习。
让学生针对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自由预习,在此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培养他们学会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教给学生模仿中获取技巧,让他们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学会自我尝试;教给学生仿生创造,让他们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创造。
课内自主探索。
课内探索把握四个立足点,提供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支点,要利用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开展学习,通过复习旧知和有效的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有效迁移;组织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索活动,通过组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与理解;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引领。
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不只局限在课堂的说上,也要有安静深入的思考、认真投入参与和规范工整的书写;要有课程开发意识,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让教材内容呈现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课后自觉练习。
主要是实践与应用,包括基本应用、综合应用和拓展实践。
五要素:自学、尝试、探究、交流、实践。
二、理论成果引领学科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每一项活动都能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方式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听说读写,也有想思悟记,还要有练习与应用。
要基于学科内容、基于学生特点、基于学习规律。
我们在三自——“自由预习、自主探索、自觉练习”理念指导下,依据部分学科特点,提出课堂中让师生开展如下的学习活动。
语文:“问题引领--文本感悟”教学范式1.导学:(1)复习检查,了解学情。
(3分钟)(2)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1.课前准备:这一环节包括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准备好教学资料和教学工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设计可操作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2.导入教学:这一环节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当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介绍一些有趣的事物、提出一些问题、播放视频或音频等方式来导入教学。
3.核心教学:这是教学的重点,包括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进行讨论或实践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和教学策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小结反思:在核心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小结总结,梳理所学知识点,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5.作业布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布置一些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教学目标设计;2.根据学生已有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3.教学内容设计;4.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用设计;5.教学评价设计;6.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上述几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的。
其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它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制约着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
学生的已有水平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在条件”,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确定学习者的已有水平,确定向教学目标努力的起点,并据此设计相应的外部条件。
这些外部条件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
这些外部条件的设计要与学习者的内在条件有机地配合起来,从而优化地达成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系统各要素以及整个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方案。
(一)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指向或预期的学习者行为改变的结果。
这里所说的行为改变,包括知识、智力、情感、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课堂教学活动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
现实表明,对课堂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没有看到它是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应该明确而又必须全面贯彻的问题,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
所以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应从目标开始,我们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选定和准确的.(二)根据学生已有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及特征,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
(完整)教学基本要素分析
关于教学过程中教学要素的分析1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概括对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的界定,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其中包括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七要素说和三三构成说等。
三要素说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四要素说认为,教师、学生、内容和方法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五要素说认为,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基本要素;六要素说提出了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媒体与目标等六种基本要素;七要素说认为,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和反馈等七种要素;三三构成说认为,教学过程由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影响要素整合而成,其中三个构成要素是学生、教师和内容,三个影响要素是目的、方法和环境。
在这些观点之间,有一定的继承和递进关系,这也要求我们,在分析教学要素时,要全面把握静态要素分析和动态要素分析。
本文试以三三构成学说为根据,分别从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进行教学要素分析。
2 教学要素相关概念2.1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师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充当设计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如家中、军队等等)受教育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
2。
2 影响要素—-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学主体的需要。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环境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所需要的条件因素。
3 教学要素的关系及分析3.1 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主体,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又共同构成教学内容(如图所示)。
小学课堂“五要素导学教学法”的研究
小学课堂“五要素导学教学法”的研究1. 引言在小学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许多教育专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五要素导学教学法”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将对“五要素导学教学法”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效果。
2. “五要素导学教学法”概述“五要素导学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它包含了五个要素:问题导学、情境导入、理论解析、实践应用和反思总结。
下面将对每个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2.1 问题导学问题导学是“五要素导学教学法”的起点,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或者引用相关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背景、目标和方法。
2.2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将问题导学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展示实物或者播放视频等方式,创造一个与问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3 理论解析理论解析是通过教师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讲解、案例分析或者理论导读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有系统地了解问题的背后原理。
2.4 实践应用实践应用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环节,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小组讨论或者实际案例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5 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五要素导学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者进行小结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反思。
3. “五要素导学教学法”的优势和应用3.1 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五个必备元素教学教案的构成要素
五个必备元素教学教案的构成要素教学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它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有助于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一个优秀的教学教案应当包含五个必备元素,它们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本文将分别对这五个要素进行详细论述。
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一节课中希望达到的具体效果。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获得真正的学习成果。
第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内容。
教学内容应经过精心选择和安排,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渗透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适时进行梳理和归纳,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第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应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
在安排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评价应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教学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教学效果,并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依据。
教学评价要注重全面、客观和科学,通过各种评价手段和形式来获取准确的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教学教案应当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这五个必备元素。
小学数学“五要素”生本课堂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五要素”生本课堂实施策略【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兴趣、方法、思维、评价、习惯”这五个要素能够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本课堂实施策略课堂是教学质量形成的主阵地,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的聚焦点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生本理念,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在充分分析我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数学“五要素”生本课堂。
“五要素”即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体现“兴趣、方法、思维、评价、习惯”这五个要素。
“兴趣”就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式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与组织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教学的开展才有意义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方法”就是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渗透为主,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
“思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得到提升。
“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能够引导学生持续专注地进行学习。
“习惯”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教育的重点就是习惯的培养,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行之有效的。
能够体现以上“五要素”的课堂是轻负高效的,是能够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
下面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谈谈“五要素”生本课堂的实施策略。
1.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
长期以来学生对数学课的印象就是枯燥无味,尤其是年级越高越畏惧数学学习,为了改变高年级数学课枯燥的现状,我们从数学课设计的导入环节入手,大量运用情境教学法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这样不知不觉得进入学习过程,数学课就会变得有意思了。
教学五环节
教学五环节一、引言在教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五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五环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别进行导入、呈现、练习、巩固和拓展五个环节的教学组织和过程安排。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学五环节的内容和作用,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五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二、教学五环节的内容和作用1. 导入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习的兴趣。
导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提出问题、讲故事、播放视频等。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的导入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学习框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呈现呈现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主要通过讲解、示范、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呈现环节中,教师需要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清晰度,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水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案例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3. 练习练习是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练习环节可以采用课堂练习、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4. 巩固巩固是教学的第四个环节,主要通过复习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巩固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习题、小测验等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检测。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和讨论,提供机会让学生分享和交流彼此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5. 拓展拓展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通过扩展和延伸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思考和思维训练,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五环节的设计和实施1. 设计教学五环节设计教学五环节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
新课改下音乐课堂教学的五要素
新课改下音乐课堂教学的五要素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如何开展好小学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尤为重要。
就如何开展好小学音乐课堂?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感受与鉴赏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以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现象和联想。
例如:“在欣赏小学四年级上册书中《大海啊故乡》时,听完全曲,我启发大家:浩瀚的江面,波光粼粼,蓝的天映着蓝的海上。
海岸边停泊着几只弯弯的小船,一切美好的情境都融入在这优美,柔和的旋律中。
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现象,写出你对乐曲的感想”。
于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用文字描述出许多精彩的画面:宁静的港湾,好像沉睡中的母亲,那么宁静,那么慈祥。
清澈的海水,夹杂着偶尔滚来的海浪,一个小姑娘坐在弯弯的小船上,凝望着远方……有的同学干脆画了一幅彩色的图画。
还有的同学把乐曲描述成蓝天白云下渔夫们打鱼,青山绿水间男耕女织的劳动场景。
同学们在乐曲声中,用自己的情感编织出绚丽的画卷,心灵得到了陶冶,智慧得到了启迪。
这样一来,教师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又鼓励了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
逐步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别音乐的经验。
二、演唱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
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浅谈课堂教学环节五要素-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课堂教学环节五要素教育质量是学校追求的永恒主题,课堂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教师要掌控好自己的主阵地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笔者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谈谈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一、课前准备什么是“课前准备”呢?说起来好象每一位老师都能谈出几点来,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前准备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等。
现在,“备课”一词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备课”就显得比较简单,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既是一个复杂的物质准备又是一个理想的心理预期。
一提起教学设计,自然就要想到教案。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化,是用文本形式展示的教学蓝图。
所以,教案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
预设越完美,给呈现留的余地就越少,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的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在教学设计理论中,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识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物理”系统(传统的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
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渐进过程,把教师的教学要素视为决定性因素,把教学过程视为刚性的过程,以追求教学“效率”为原则,这种观点是不具备成长的观念的。
新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料,具有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应该不应是完全预测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的、生成的。
教学设计应该是宽松的、灵活的,多少带有不确定方式,以容纳和利用意外事件,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
教师应当在学生的挑战(质疑、不解、发问……)中使教学计划不断生成和实现。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五大最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五大最基本要素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五大基本要素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五大基本要素: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是解决课堂教学“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英语教材内容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因此,我们拿到教本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和结构作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对象分析也称“学情分析”,是对学习者的起点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既要了解分析学习者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思维能力,也要分析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以及精神状态。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如知识能力、先前成绩、自我意识、学习风格以及家庭背景等等)。
三、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预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和这几个方面的相互渗透。
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句型、语法语言技能听、说、读、写重要因素情感态度意志、毅力、兴趣、自信心、勇于实践和创造的心理状态重要保证学习策略和能力 1.创造性思维能力2.自主学习能力3.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拓展文化意识风俗习惯、社交礼仪文化传统、历史信仰四、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结构程序的总称。
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必要保证。
(1)情感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以人为本。
(2)兴趣策略: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活泼多样的教学组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猜谜语、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游戏、小组比赛、儿歌等。
(3)动机策略: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环节五要素教育质量是学校追求的永恒主题,课堂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掌控好自己的主阵地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下面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谈谈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一、课前准备什么是“课前准备”呢?说起来好象每一位老师都能谈出几点来,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前准备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现在,“备课”一词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备课”就显得比较简单,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既是一个复杂的物质准备又是一个理想的心理预期。
一提起教学设计,自然就要想到教案。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化,是用文本形式展示的教学蓝图。
所以,教案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
预设越完美,给呈现留的余地就越少,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在教学设计理论中,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的认识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物理”系统(传统的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个“生命系统”。
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渐进过程,把教师的教学要素视为决定性因素,把教学过程视为刚性的过程,以追求教学“效率”为原则。
在这重观点中是不具备成长的观念的。
新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料,具有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应该不应是完全预测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的话语,进行师生交流,这样,必然导致教学过程的不确定状态。
教学设计应该是宽松的、灵活的、多少带有不确定方式,以容纳和利用意外事件,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
教师应当在学生的挑战(质疑、不解、发问……)中使教学计划不断生成和实现。
二、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一般来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教学伊使的导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符合教学内容。
3、从学生是实际出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
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
不要用过深的教学内容作为引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
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5、导语要短小精悍。
一般来说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基本导入的方法。
1、由问题导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因此在章节教学之始,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主题。
2、由科学故事导入3、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4、由学生身边实例导入5、由社会热点导入6、由多媒体演示导入三、主题探究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主题探究。
“主题”指课堂教学的主题,“探究”指师生对本课主题的学习和研究。
传统的教学把这个环节称作“讲授新课”。
新课堂的主题探究环节的处理方法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但新的主题探究的核心特点是“探究”,而不是“接受”,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是这一教学环节的核心问题。
“主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实施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如何进行这个环节的教学?恐怕一百个老师就有一百种看法。
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但是,课堂教学确实有好坏之分别,我们不能固定一种进行“主题探究”的模式,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主题探究”环节的优劣。
(一)、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巧妙的设置结合点一堂课,无论讲授什么内容,不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都要遇到以下几对基本矛盾。
1、接受间接知识与亲历经验的矛盾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快速接受间接知识的环境和路径。
间接接受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主题探究的主要形式。
但是,不能因为强调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接受间接知识,进而否认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的重要性。
亲历才能使一个人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体验获得知识的艰辛,才能实现立体收获,既收获知识,有享受了过程教育,体验了学习中成功的愉悦。
2、教师作用与学生作用的矛盾教师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
学生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跟进者,没有学生的作用同样没有教学的发生。
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会使学生陷入被动,产生消极;过分强调学生的作用,就会使教学无序、低效。
3、学习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强调学习目标的一致,强调主题的共性,但共性包含在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
没有学生的个别学习也就没有班级教学的总体收获。
这就是班级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
不收,共同学习就很难维持,不放,学生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不会被充分的调动。
上述矛盾几乎充斥着每一节课。
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提倡探究学习,就否认讲授学习,即便是在以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也不能在承认讲授作用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拒绝探究的方法,即便是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中。
“过犹不及”,这是一个基本理念。
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就在于一定条件下确定好矛盾双方的结合点。
结合点找得准,课堂教学就能和谐进行,这样的课就是一堂好课。
(二)、学生的参与度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指标按照新课程的主张,教师与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客体。
因为教师的引导地位和成人优势,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是不成问题的。
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过度参与会抑制、排挤学生的参与程度。
因此,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是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个别教学、小组学习、动手做、自主探究等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策略和方法。
在传统教学定势还十分牢固的今天,在知识考试垄断评价世界的今天,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
四、强化巩固强化巩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巩固一般发生在主题探究之后。
课有课的巩固,单元有单元的巩固。
巩固的目的就是强化。
但是强化不只发生在巩固阶段,强化往往与主题探究交替进行。
那么如何搞好这个环节呢?1、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巩固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
要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首先在传授时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留下极深的印象。
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
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教学中还应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做机械记忆。
例如,英文字母,古诗词等。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力求具体、明确;要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及时进行;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运用提问、讲授、作业、实验等各种方法进行复习。
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学会通过整理编排知识、写成提纲、口诀帮助记忆。
3、提倡积极的强化巩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变式教学来巩固,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与实际来巩固,还可以采取变更学习的组织形式来巩固。
这些方法与简单的复习相比较,是一种跟为积极的巩固,这个要求学生在巩固中前进!五、总结拓展老师们认为什么样的课堂总结是好的呢?“学生带着问好来,带着句好走”,所有的问题都得到圆满的解答,这样的一堂是我们曾经拍手叫好的。
可是,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能过于关注学生的认知,不能忽视学生情感,如果过于关注学生的达成,将会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
好的课堂总结,既能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
(一)、课堂总结的意义1、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2、深化概念、规律、反馈信息3、设下伏笔,活跃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二)、总结拓展的方法1、画龙点睛法老师在结束时,把精彩的片段或关键问题,或重要的方法加以精辟的概述,或设计成能发人深思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2、置疑法老在学生顺着自己思维走,准备结束新课的学习时,突然设置疑问,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
这种置疑也可以延伸到课外。
3、求异法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将一些有共同特点的内容的相异点列出来,进行分析对照。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加深认识。
4、衔接法为了下节课的顺利进行,老师通常在结束一堂课时,向学生提出预习新课的要求。
例如,二年级语文上册,学习完了《苹果落地》一课后将进入到《我的影子》一课时,老师可以这样说:“我们这节课跟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一起探索了苹果落地的秘密,发现了原来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而下节课我们将要去了解变化多端的影子,请同学们先看看,了解以下影子会怎么变呢?”这样,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过渡到了下一节课。
5、启迪法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
可以是思想上的引导,也可以是艺术形式上的。
以上是对课堂教学的五要素的简单阐释,希望通过本次交流,老师们能有所收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五个要素,通过对课堂主阵地的掌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