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行政责任)【圣才出品】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典范革命与新公共行政)【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典范革命与新公共行政一、概念题1.新公共行政学(浙工商2018年研;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研)答:新公共行政学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产生的运用现象学方法、本土方法论、符号互动论以及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新的研究方法并且强调以公共行政的“公共”部分为研究中心的公共行政理论。
“新公共行政学”的概念是在第一次明诺布鲁克会议上提出的。
1968年9月,由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多号召和资助,32位年轻的行政学学者会聚位于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中心,试图通过回顾和检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讨论公共行政面临的问题,寻求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
会议提出了“新公共行政学”作为区别已往行政理论的理论标志,并以政府及其官员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新公共行政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性问题。
概括来说,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①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②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
③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④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⑤主张“民主行政”。
2.顾客导向(北邮2016年研)答:顾客导向是指组织及其成员要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全方位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的观念。
顾客导向的含义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①站在顾客立场思考;②将顾客视为主要资产;③顾客满意即组织目标;④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在公共部门建立顾客导向制度是开创民主行政研究和服务型政府的基础。
为了实现顾客导向制度,公共部门有必要提出明确的服务标准,向顾客做出服务承诺,实行顾客意见调查,以实现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目的。
二、简答题1.简述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内容及对其的评价。
(电子科大2012年研)相关试题:(1)简述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意义。
(华侨大学2018年研)(2)简述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观点。
(广西民大2018年研)(3)简述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绪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1.泰罗答:弗雷德里克·泰罗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他首创的科学管理制度对管理思想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泰罗认为: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③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④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应实行计件工资制。
⑤工人和雇主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都有利,应该加强协作。
⑥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应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改变原来的那种经验工作法,代之以科学的方法。
⑦为提高工效,应实行职能管理。
泰罗的这些观点成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2.孔茨答:哈罗德·孔茨是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多么不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
因此,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的职能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们先把管理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阐明每项职能的性质、特点和重要性,论述实现这些职能的原则和方法。
3.梅奥答:乔治·艾顿·梅奥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作有《组织中的人》和《管理和士气》。
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长达五年的“霍桑试验”研究。
霍桑试验,真正揭开了作为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开创了以人、人的行为和人的社会关系为中心的新的研究方向,以及用社会—心理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组织现象的先例。
主要提出了三条原理:①工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社会人”,而不仅是“经济人”。
社会、心理因素是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
②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经常表现为某种团体的“非正式组织”。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事行政【圣才出品】
第六章人事行政一、概念题1.职位答:职位,又称岗位,是指由特定的人承担的职务和责任。
职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职位是任务和责任的集合,是人与事有机结合的基本单位。
②职位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
③职位与人是一一匹配。
④职位通常包含一组技能、知识、经验相似的任务。
职位是组织的基本单元,组织的战略、目标与计划最终都要通过职位的功能发挥得到落实,并以职位目标与任务的达成为实现手段。
2.职系答:职系是指工作性质相同,责任轻重和工作繁简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不同职级的职位系列。
职系是对组织内部职位的横向分类。
一般来说,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办事员职系。
职系是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员工时,从专业性质上进行考核的依据。
3.职组答:职组是指按工作性质是否相近对职系进行的划分,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集合构成一个职组。
如办事员职系、速记员职系和打字员职系集合到一起构成文书职组。
职组是在职系的基础上对组织内部职位的横向划分,其作用在于方便职位分类。
职组同职系一样也是是录用、晋升、培训公务员时,从工作的业务性质上进行考虑的依据。
4.职类答:职类,又称职门,是指按工作性质是否相近对职组进行的划分,工作性质大致相近的若干职组系列。
职类是职位分类中最粗略的单位。
如行政执行职类、专门技术职类等。
职类有利于专业人员的归口管理;易于管理者对工作监督和指导;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5.职级答:职级是指工作性质,责任轻重,工作繁简难易程度及所需资格条件基本相当的一群职位,是各个职系中不同级别职位的划分。
如把速记员分为一级速记员、二级速记员和三级速记员等。
职级是对组织内部职位的纵向分类,也是政府录用、晋升、培训公务员时,从掌握业务的程度和工作能力进行考虑的依据。
6.职等答: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而工作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相当,分属于不同职系的职位群。
同一职等的所有职位在工资待遇上相同。
职等的划分,是为了比较不同职系之间职位的关系。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法制行政【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一、概念题1.诉愿答:诉愿是指人民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向原处分机关之上级机关或该机关提起的请求审查该处分是否正当并作出一定决定的行政救济方式。
诉愿是行政诉讼的程序之一,也是行政诉讼请求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由公民提出的行政诉讼请求,一般不包括法人或社会组织提出的行政诉讼请求。
诉愿又可以分为诉愿与再诉愿两个审级。
2.诉讼答:诉讼是指利害关系人对诉愿裁决结果不服,而向司法机关提起、由司法机关按法律程序受理、审理和裁判解决行政纠纷的一种制度。
现代意义上的诉讼,作为一种解决社会系统中利益冲突的机制和一种专门法律活动,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四点:①诉讼是一种有效的“公力救济”方式。
以诉讼这种强制性、权威性的手段实施“公力救济”,一方面是由于私力救济的力所不及,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
②诉讼是一套法定的程序。
诉讼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其规范性,这种规范性表现在诉讼请求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诉讼还必须按照法律预先确立的具体程序进行;诉讼裁决的根据还必须是法律规范。
③诉讼是一个运作过程。
诉讼既是法治系统的一种结构形式,又是这一系统的运作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提起诉讼、法院的审理和裁决、执行等。
④诉讼基本上是一种三元结构系统。
原、被告在法律上处于平等的地位,而法官居于其间作为权威的仲裁者解决原、被告之间的争议和冲突。
诉愿是否必然是诉讼的先行阶段,取决于不同国家的规定。
3.立法权答:立法权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第二类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权力。
一方面,立法机关自己制定法律,另一方面,立法机关授权行政机关制定法规、条例、决议和命令等,都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
在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还享有提出法案的权力。
在我国,作为立法机关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仅有制定、解释、修改、废止普通法律的权力,而且还有制定和修改宪法以及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的权力。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行为)【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行政行为一、概念题1.行政行为答: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这一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①广义的行政行为,是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所实施的全部行政管理活动的总称。
包括决策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指挥行为、执行行为、监督行为等。
②狭义的行政行为,是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在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的能够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如行政检查、行政许可等。
2.法律行为答:法律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依据其合法权力做出或者与其他当事人共同做出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具有下列条件:①必须是出于人们自觉的作为和不作为。
②必须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现的举动,单纯心理上的活动不产生法律上的后果。
③必须为法律规范所确认、而发生法律上效力的行为。
法律行为可分两类:一是合法行为,即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
二是违法行为,即违反现行法律的行为,既包括做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包括不做法律所要求的行为。
3.抽象行为答:抽象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如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相对于具体行政行为而存在,其核心的特征就在于行为对象的不特定性或普遍性,即行为对象具有抽象性,属于不确定的某一类人或某一类事项并具有反复适用的效力。
抽象行政行为包括两类:①行政立法行为,即有权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②制定不具有法源性的规范文件的行为,即有权行政机关制定或规定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如县级人民政府所制定的在其全县境内普遍有效的某些规定或办法等。
4.具体行为答:具体行为是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人或事所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其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将直接影响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益,具体行政行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为对象的特定性和具体化,属于某个个人或组织或者某一具体社会事项。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权力【圣才出品】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权力【圣才出品】第三章行政权力一、概念题1.行政权力答: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
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①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②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④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⑤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2.行政主体答: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对与行政主体含义的理解有狭义、较狭义、广义之分,具体内容是:①狭义的理解认为,行政主体就是狭义的政府,亦即国家行政机关。
②较狭义的理解认为,除国家行政机关之外,立法和司法机关或者其中的某些机构都可作为行政主体,原因在于立法和司法机关当中都有执行性的行政事务存在,也就是说,行政主体应该是广义的政府。
③广义的理解认为,行政权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公共组织当中,因而行政主体也就等于是公共管理主体。
依据此说法,不仅政府,就连非政府组织、政党和各种社会团体也都可以成为行政权力的主体。
3.行政客体答:行政客体是指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
行政权力不像政府之外的其他组织权力那样囿于一定的范围,这就决定了行政权力客体的普遍性。
对于行政客体而言,既接受行政权力对于其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本身又存在具有自主性领域。
4.三权分立答:三权分立是指一种关于国家权力划分的学说,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依据这一学说建立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权分立的内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①以权力制约权力。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行政伦理【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一、名词解释1.行政伦理(北大2008年研)答:行政伦理是指行政权力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系统。
行政伦理涉及行政主体行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既包括公务人员个体在行政管理实践中的道德观念、道德活动与道德规范,也包括行政主体作为群体及组织机构在行政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
因此行政伦理包含着行政道德,又高于行政道德。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公私利益关系的观念体系;②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体系;③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政府管理的价值体系;④行政伦理是关于行政管理职业规范的范畴体系;⑤行政伦理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内在约束机制;⑥行政伦理是一种特定的行政文化层面。
2.行政道德答:行政道德是指行政主体个人职业实践活动的正确规范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
这主要是作为行政主体的公务人员在行政管理的职业实践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它包括公务人员的道德传统、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规范和道德风尚等。
3.公共责任(北航2002年研)答:公共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应该承担的义务和履行的职责,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高度履行自身职责,来为国民谋利益。
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狭义的公共责任以广义的公共责任为前提条件。
4.行政伦理关系答:行政伦理关系是人类社会中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且按照一定的伦理观念、道德原则和规范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体现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
行政伦理关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它与行政管理活动紧密相关,既包括行政管理中的道德关系,又包括决定行政管理这种特殊职业道德的理由的各种关系,受到行政伦理观念、行政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支配。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权力)【圣才出品】
第三章行政权力一、概念题1.行政权力答:行政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其主要内容有:①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②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④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居民及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⑤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2.行政主体答: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对行政主体含义的理解有狭义、较狭义、广义之分,具体内容是:①狭义的理解认为,行政主体就是狭义的政府,亦即国家行政机关。
②较狭义的理解认为,除国家行政机关之外,立法和司法机关或者其中的某些机构都可作为行政主体。
③广义的理解认为,行政权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公共组织当中,因而行政主体也就等于是公共管理主体。
据此,不仅政府,就连非政府组织、政党和各种社会团体也都可以成为行政权力的主体。
3.行政客体答:行政客体是指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
行政权力不像政府之外的其他组织权力那样囿于一定的范围,这就决定了行政权力客体的普遍性。
对于行政客体而言,既接受行政权力对于其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本身又存在具有自主性的领域。
4.三权分立答:近代意义上的分权学说是从洛克开始的,而集分权学说之大成、明确划分国家权力的是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是指一种关于国家权力划分的学说,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依据这一学说建立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权分立的内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①以权力制约权力。
②明确划分国家权力。
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种:立法权是指国家的一般意志,行政权主要执行国家意志,司法权则主要在于保护民众的利益。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行政职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行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守夜人答:“守夜人”是指自由主义理论对政府职能规范的概括。
具体内容是: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而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自由放任的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来推动,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财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在这个意义上,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从1776年亚当·斯密以《国富论》全面阐述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原理开始,至1933年3月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为止,政府“守夜人”职能一直是西方国家政府在长达二百多年的进程中的公共政策的信条。
2.行政职能(中央党校2007年研;北航2004年研)答: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
概括地说,行政职能是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3.瓦格纳定律(北科2011年研)答:瓦格纳定律,又称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或政府活动扩张法则,是指反映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所得的增加之间关系的定律。
其具体内容是,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日益充裕。
瓦格纳定律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他通过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和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情况的考察提出了这一定律。
4.政府失灵答: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典型的政府失灵主要包括成本与收益的分离、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内部性与政府的扩张、政府组织的低效率、寻租、政府执行的无效率和所有制残缺等。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行政领导、行政组织【圣才出品】
第四章行政领导一、名词解释1.领导答:领导是指设定目标,率领和引导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时境以及其他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或方法实现该目标的行为过程。
具体是指组织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被领导者去共同努力,以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的过程。
领导就是选择一个方向,确定一个目标,制定一个规则,集合一个群体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共同工作。
领导的基本功能包括三个方面:确立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聚合追随者、动员和组织群众。
2.领导力答:领导力是指领导者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的成就的能力。
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要创造氛围,让人们在此氛围下抓住极富挑战性的机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领导力的中心问题包括:①领导者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把理念化为行动;②把愿景化为现实;③把障碍化为革新;④把分裂化为团结;⑤把风险化为奖赏。
在一定的意义上,领导力就是行动能力。
3.行政领导权威(中央财大2010年研;北邮2007年研)答:行政领导权威是指建立在法律、正当程序或领导者自身人格魅力基础之上的对领导对象的影响力。
它是领导权力与自身风格的综合反映,对领导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或影响。
行政领导权威的意义在于:(1)行政领导权威有助于在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的条件下,统一思想、统一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2)坚强有力的行政领导权威,是整合多元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体人民谋福利的重要保证。
(3)行政领导权威是统一意志、高度规范化、系统化,强调行动统一、步调一致、整体协同配合的科学管理的核心和首脑。
二、简答题1.简述领导的基本功能。
答:(1)确立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
其要义在于综合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即通过对问题、条件和可能性的理性分析和直觉感悟,确定价值基点、价值标准、价值坐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方式。
(2)聚合追随者。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五章~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行政组织一、概念题1.行政组织(山东师大2017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答:(1)广义与狭义从广义上说,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从狭义上说,指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
(2)静态与动态从静态上说,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执行政务而依法组建的行政机关体系;从动态上说,则指行政机关作为管理系统发挥领导和管理国家政务职能而产生的各种组织活动。
(3)阶级属性与社会属性从阶级属性上说,行政组织是占据国家政治生活主导地位的阶级推行本阶级意志的组织工具;从社会属性上说,则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目的而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所建立和规定的行政机关体系。
2.首脑机关(燕山大学2014年研)答:首脑机关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
首脑机关是政府的指挥、决策和督导核心,在多数国家称为内阁,在形式上一般是指由政府首脑召集主持的内阁会议、部长会议或国务会议。
首脑机关的职能是对辖区内的重大行政问题进行集中领导和决策,并督导决策的实施。
首脑机关是行政组织的中枢或统率,是政府效能的关键。
3.派出机关(广西民大2018年研;南航2014年研)答:派出机关是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
派出机关不构成一级政府行政机关,其权力是委派机关的延伸,因而以委派机关授权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为转移。
派出机关的主要职能是承上启下实行管理,即督促检查辖区行政机关贯彻执行行政上级的决议和指示,同时向委派机关报告辖区行政机关的情况和意见,并完成委派机关交予的其他事项。
4.目标管理(湖南大学2018年研;中南财大2016年研;福建师大2014年研;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研;北科2011年研)答:(1)概念目标管理是一种组织为个人树立奋斗目标的管理哲学,也是一种组织实施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方法。
它反映了传统功能型组织的困境以及克服困境的客观要求。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伦理【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一、概念题1.行政道德答:行政道德是指行政主体个人职业实践活动的正确规范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
行政道德属于精神原则,源于公务人员的内心,表现为个体的应当,具有内在性、主观性、个体性;并通过公务人员的职业实践表现出来。
行政道德是对公务员行为进行判断的原则和标准,包括公务人员的道德传统、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规范和道德风尚等。
2.行政伦理答:行政伦理是指行政权力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系统。
行政伦理涉及行政主体行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既包括公务人员个体在行政管理实践中的道德观念、道德活动与道德规范,也包括行政主体作为群体及组织机构在行政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
因此行政伦理包含着行政道德,又高于行政道德。
3.公共利益答:公共利益是指社会非特定主体的利益。
作为共同体利益和公众利益,公共利益是一个与私人利益相对应的范畴,往往被当成一种价值取向、当成一个抽象的或虚幻的概念。
以公共利益为本位或是以私人利益为本位,并没有告诉人们公共利益包括哪些内容,其只阐明了利益的指向性。
公共利益的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和社会共享性。
具体内容是:①公共利益的客观性表现为公共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叠加,也不是个人基于利益关系而产生的共同利益;不管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公共利益都是客观的,尤其是那些外生于共同体的公共利益。
②公共利益的社会共享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社会性是指公共利益的相对普遍性或非特定性,即公共利益不是特定的、部分人的利益;共享性既是指“共有性”,也是指“共同受益性”。
并且这种受益不一定表现为直接的、明显的“正受益”;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事实上也是对公众利益的潜在威胁。
公共利益外在的体现和依托是公共需求。
4.行政理想答:行政理想是指行政管理活动的目标和追求,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广义的行政理想就是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向的追求,其涉及现代汉语中的政治方向问题。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决策)【圣才出品】
第七章行政决策一、概念题1.综摄法答:综摄法又称类推比拟法、提喻法,是一种依靠创造性设想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该方法通过把各领域的专家及部门当事人组成小组,按照特定规范进行问题讨论和互动,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进而激发决策者的创造性思维,对已知的决策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2.行政决策答: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由于国家行政管理权力运行的特殊性,行政决策与一般决策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
行政决策是行政权力的运用,其主体必然与行政权力有关。
只有具有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才能有权力做出行政决策。
②行政决策的内容是公共行政事务。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部门或公共服务部门,其决策内容离不开“公共”二字,或者是有关公共管理的内容,或者是有关公共服务的内容。
③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政府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机构,其决策准则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
3.枢纽系统答:枢纽系统又称行政决策中心,是指领导、组织整个决策活动和最终从事抉择方案的领导核心。
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心性,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在整个行政决策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子系统。
②统领性,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一个行使决策领导权的系统,最终决策由其做出。
③承担全面责任,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一个对自己所领导的机关或部门负有全面责任的系统。
④唯一性,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一个机关或部门的唯一最高决策机关。
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任务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整个决策过程;确定决策目标;选择决策方案;监督决策的执行。
4.信息系统答:信息系统是指为决策收集、整理和传输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的一个信息服务机构。
是行政机关的信息处理成员与电子计算机及其他传输工具组成的一个人——机系统,属于人造信息系统。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行政执行、行政方法【圣才出品】
第八章行政执行一、名词解释1.行政执行(北科2004年)答:行政执行是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等各种活动的总称。
行政执行是行政人员最经常的活动,也是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行政执行全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活动,都是为了实施决策,同时又可以验证和修正决策,并为下一个决策提供必要的经验。
行政执行的内涵包括:①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②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③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④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⑤行政执行活动具有强制性。
2.行政执行的有效性答:又称有效执行,是从行政执行的结果来考量行政执行,即行政执行主体通过行政执行过程达到国家意志、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和结果。
行政执行能力和有效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行政执行能力走低会导致政策失败和行政执行有效性的降低。
3.软政权答:软政权,又称为“规范疲软症”,是指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行政命令贯彻能力的退化、行政实施效率的低下和法律规则被任意破坏而引起的综合现象。
瑞典发展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最早提出软政权的概念。
他把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中心的权力运作能力分为“硬政权”与“软政权”两种类型;前者在政治运作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整合效能、稳定性与发展战略的宏观导向性,后者则相反。
缪达尔认为,软政权不是政权缺乏强制力,或缺乏对社会的控制力量,而是行政无能的表现。
具体表现为:缺乏立法和具体法律的遵守和实施,各级公务人员不遵从规章制度和指令,并常常和那些本应该管束其行为的有权势的人们串通一气。
4.府际关系模型答:府际关系模型是指从政府之间的纵向关系研究政策执行的模型。
这一模型是由高锦等人在1990年提出的。
其前提假设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具有冲突或合作关系;州政府具有自主裁量权,可以解释联邦计划的内容,也能够了解地方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时间或不同管辖权下具有不同的执行模式。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财政、依法行政【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一、名词解释1.公共财政答: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它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从市场上取得收入,并将这些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活动。
2.公共产品答: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公共产品的概念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非竞争性。
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②非排他性。
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为了保证最优化的公共产品的供应量,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来供应。
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两类;其供给的方式有三种:公共生产,公共提供;私人生产,公共提供;公共生产,混合提供。
3.国家预算(北航2002年研)答:国家预算是指经法律程序批准的国家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重要工具和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
作为政府的基本财政计划,国家预算反映着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具体说来,财政收入反映着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力的来源和规模,财政支出则反映着国家财力使用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预算收支的对比还反映着国家财力的平衡状况。
根据不同的标准,国家预算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等。
国家预算的原则主要有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年度性。
4.单式预算答:单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各类财政资金按收入和支出类别统一在一个计划表格中加以反映和计算的预算编制方法。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现代政府能力【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现代政府能力一、概念题1.危机答: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危机感的情境。
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因此,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景的汇聚。
2.政府能力答:政府能力是指政府实际能够履行职责和功能的程度,是国家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现代国家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广泛而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各种能力。
政府能力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3.行政发展答:行政发展是指政府对行政组织实施有计划的干预,以完善行政组织提高行政组织效能的过程。
行政发展具有正面性、整体性、客观性、目的性、过程性和连续性的特征。
行政发展的前提是当前公共行政形态与系统环境的不适应性。
行政发展的目的在于通过推动行政系统自身的革新以提高政府的公共行政能力。
行政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多样性,改革是行政发展的基调。
4.发展行政答:发展行政是指政府通过公共行政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
发展行政是一种以社会为诉求对象的行政现象。
“促动”是发展行政的基调,行政发展是发展行政的基础,政府以此为前提审时度势、主动进取,打破“汉承秦制、萧规曹随”的旧习,通过向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即公共政策及其执行,来引导、推动、促进社会的快速、均衡、稳定、持续的发展进步。
发展行政是政府行政组织管理能力的表现,对于政府自我更新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组织【圣才出品】
第五章行政组织一、概念题1.首长制答:首长制,又称部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其优点是:在这种体制下,由于行政首长权力集中,所以,指挥高度统一、命令上下贯通,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决策的速度都比较快,因而行政效率较高,行政责任也比较明确,因而为多数国家政府所采用。
其缺点是: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由于行政首长个人的局限性而贻误决策,或者滥用权力、独断专行、营造私利,而置国民利益于不顾。
2.委员制答:委员制,又称集体制或会议制,是指行政权力交由若干人组成的集体共同负责,并集体承担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其优点是:委员制体现民主精神,有利于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集思广益,也有助于防止和克服舞弊现象。
缺点是:如果运用不当,可能出现职责不清、争功诿过、决策迟缓、行动不力等现象,并可能由于法不责众而妨碍行政责任的落实和行政纪律的执行。
3.分级制答:分级制,又称层级制或系统制,是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各个层级的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的一种组织体制。
在实行分级制的组织体制中,组织的每一个层级在性质上都是普遍的和完全的,在范围上或领域上都是部分的和不完全的。
分级体制是典型的层级节制结构,其优势点在于:结构严谨、事权集中、指挥灵活、行动统一,缺点是:如果层级节制过严,有可能抑制下级的主动精神,并使行政首长忙于处理日常事务,无暇顾及调查研究和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4.分职制答:分职制,又称职能制或参与制,是指横向划分部门的组织体制。
分职制的特征是将组织一定层级上的职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平行的、不相统属的机关去完成,与分级制相反,分职制所形成的每一个部门,在性质上都是部分的和不完全的,在范围上和领域上却是普通的和完全的。
其优点是:分职制有利于集中技术人才和发挥技术优势,也有利于行政首长将注意力集中到组织的整体谋略方面。
缺点是: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松弛行政权力,使组织的横向配合与协调发生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一、概念题1.行政责任(燕山大学2015年研)答: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责任的简称,是行政主体——政府、行政官员(公务员)以及行政职权获授主体,因其公权力地位、公职身份而对法律、行政法规及授权者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是与违宪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并立,且不能以其他法律责任或纪律责任替代的独立的责任,其性质属于行政违法或违反行政纪律。
尚不构成犯罪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只能从行政上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和纪律责任。
2.行政诉讼(北邮2009年研)相关试题: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四川大学2013年研)答: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以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为由,请求有关国家机关撤销或变更该行政行为;有关国家机关在双方当事人的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予以裁判的诉讼活动及其制度。
行政诉讼有如下特征:①行政诉讼所要审理的是行政案件。
②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方式进行的一种司法活动。
③行政诉讼是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以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④行政诉讼是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⑤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具有恒定性。
通过行政诉讼可以达到监督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目的。
中国目前行政诉讼特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配合下,依照法定方式和程序裁判行政案件的全部活动及其制度。
二、简答题1.行政责任的内涵及意义。
(中国社科院2019年研)相关试题:(1)行政责任及其内涵。
(北大2019年研)(2)行政责任的内涵。
(人大2019年研)答:(1)行政责任的内涵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责任的简称,是行政主体——政府、行政官员(公务员)以及行政职权获授主体,因其公权力地位、公职身份而对法律、行政法规及授权者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是与违宪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并立,且不能以其他法律责任或纪律责任替代的独立的责任,其性质属于行政违法或违反行政纪律,尚不构成犯罪,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只能从行政上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和纪律责任。
(2)行政责任的意义行政责任作为人类历史上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有其生成和发展的必然性和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责任愈来愈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使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产生,不同于以往的重要意义,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①行政权能的扩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出现从立法国家转变为行政国家的国家现象,即行政国家兴起。
行政改变了传统的“两分法”和“行政是政治的奴仆”的从属性质,开始取得国家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表现为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格局中,政府的地位得到加强,政府的权力、职能和活动范围大大扩展,以至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a.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行政委员会从立法和司法机关接受相当多的委任立法权和委任司法权,并扩大了行政立法和司法行政的范围及种类;b.政府利用宪法对政府职权的抽象规定,进一步扩大了政府的行政性自由裁量权;c.政府通过加强对国家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干预,在扩大国家社会职能的名义下,扩大了自身的权能。
②政府自身的变化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三个方面的明显标志:a.科学技术一再取得突破,学科一再分化。
b.生产不断得到提高,生产规模和能力不断扩大。
c.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化,人们的需求日益增多和复杂化,这就对国家行政管理的方式、内容和范围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政府通过自身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变化;而政府为了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开展行政活动,也不得不进行自身的变化。
变化形成现代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集中表现为政府权力和职能明显扩展,行政管理内容和方式日趋繁多,政府组织结构和行政权力的再分配更为复杂,政府公务人员的数量和种类大为增加。
现代国家行政组织规模庞大、部门横生、人员众多、分工细致、职能复杂的特征,产生行政组织体系内部各个层级、各个部门以及各个行政公务人员之间的、与行政权力的再分配相一致的行政职责分解问题,即通过行政组织内部具体化的责任制度,以保证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克服随意性、减少行政失误、提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使行政机关和行政公务人员既分工又合作、既严肃又灵活,从而建立职位、职务、职权、职责相一致的工作责任制度,从基本的工作层次上,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
2.简述行政责任的特征。
(北邮2009年研)答:(1)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
首先,责任是指分内之事,即有义务作为或者不作为。
其次,是指一定的行为主体对自身的所作所为负责,即承担行为责任。
最后,是指违背义务的行为要受到相应的追究和制裁。
②行政责任是一种政治责任。
政府由国民直接或者间接选举产生,因而要对国民负责,政府公务人员则由职位所规定,分担政府的责任。
③行政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
政治责任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性的肯定和保障,并以国家的强制力、包括政府强制力为后盾发生约束力。
④行政责任是一种道义责任。
政府及其公务人员遵循普遍的社会道德规范,在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应作为”和“不为非”,在增强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对公务过错进行自我责备和反省悔过。
(2)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
这种义务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由社会公德和社会舆论所约束,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行政行为主体对国家权力主体(内阁制国家间接表现为对代议机关)承担尽责效力、谋取利益、提供服务、遵法执行的义务,这种义务具有法律的性质。
②与行政权力的下授和首长责任制相一致,行政下级对行政上级承担忠于职守、努力工作、提高效率、遵纪守法的义务,这种义务具有行政法规(包括行政规章制度)的性质。
(3)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
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在承担一定义务的同时,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履行义务的方式,才能实现和保证这种义务。
履行义务的方式即规定性的工作任务及其相应的制度。
国家权力主体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向政府规定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政府则通过自身的再分配,将宏观的工作任务分解委派给各个行政机关以至政府官员。
各个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还可以本着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的精神,主动开展虽未明确委任,但确实有益于社会的行政活动,即通过自身主动的行政行为,为全体国民服务。
(4)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
从国王不能为非、国家无责论到国家豁免说、国家免责论,再到国家过错责任、国家无过错责任,行政责任作为一种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入繁、从单一到全面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作为行政责任的载体,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必须按照法律规范其行政活动,以履行其“公仆的责任”。
(5)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
行政责任是国家整体政治法律制度的一部分,又自成体系。
行政责任是一种工作制度,即政府在政治法律制度的原则和规定之下,用行政立法和行政规章制度以及行政纪律,将行政责任具体化、固定化和合法化,并以此作为追究行政责任的判据。
(6)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这是行政责任的主要特征。
在民主政体国家里,行政责任是一种以外力的约束力为支撑力的群体行为,行政责任的核心在于如何保障国家权力主体对行政部门及其管理行为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为了确保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根据国民的意志和法律的规定开展行政活动,就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来防止和反对行政机关肆意追求权力和特殊利益而置国民利益于不顾的现象。
3.简述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湖南农大2017年研)答: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就是使行政责任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行政责任由代表国家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的行政行为所产生。
行政行为是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执行国家权力主体(机关)和行政上级所委任的行政管理事务的行为。
行政行为按照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是执行法律的行为,是国家的组织活动,是政府职能的主要表现形式。
行政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在于为了公共利益而行使公共权力。
行政行为是典型的国家行为,行政行为的政治和法律责任主体是国家,并因此产生出行政责任的属性:①没有行政行为不产生行政责任,即非国家(政府)活动不产生行政责任,只有当行政官员以国家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执行职务时,才发生行政责任问题。
②行政机关和行政公务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都是行政行为,一切行政行为都发生行政责任问题。
即使行政机关或行政官员以私法意义上的法人名义从事私营经济行为也产生行政责任。
③国家行政行为产生行政责任,非行政行为不产生行政责任。
在现代民主社会里,国家责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一切国家行为都产生国家责任。
④非行政机关或行政官员因授权从事国家行政行为也产生行政责任,即行政责任不以行为主体是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为完全限制性条件。
(2)须有国家宪法和与宪法相一致的法律、法规的确认行政责任必须经由国家的法的确认才能产生。
没有法的确认,即使发生损害性行政行为及其后果,也不能产生行政责任。
具体内容如下:①行政责任由宪法、有关法律和法规的精神、原则和条款所同意、确认和规定,包括行政责任的性质、内容、范围、条件、后果、种类、限制、确认、程序、执行。
②没有法的规定不产生行政责任,行政机关或行政官员即使在事实上违法、侵权、损害、不当,违背行政责任,但由于没有法的规定而不承担法律行政责任,至多承担道义行政责任。
③由法律规定不承担事实后果的行政行为不产生行政责任。
在通常情况下,有条件行政责任的范围多局限于特定的政治、军事、情报和外交活动方面。
对这些方面的行政责任,特别立法或法院多按照“行政裁量行为国家免责”的原则予以维护性限制。
(3)须有特定的行为后果(事实)只有当行政机关或行政官员的行政行为造成特定的损害性后果时,才产生实际承担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