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5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第5章 虚拟变量模型

计量经济学第5章 虚拟变量模型
第五章 虚拟变量模型
在经济计量模型中除了有量的因素外还有质的因 素,质的因素包括被解释变量为质的因素和解释变量 为质的因素。如果被解释变量为质的因素,主要是逻 辑回归要涉及的内容。本章就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 为质的因素也就是存在虚拟解释变量和虚拟被解释变 量时如何进行参数估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
1
为基础类型截距项。
12
三、虚拟变量的作用 ⑴ 可以描述和测量定性因素的影响。
⑵ 能够正确反映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提 高模型的精度。
⑶ 便于处理异常数据。
即将异常数据作为一个特殊的定性因素
1 , 异常时期
D
0
,
正常时期
13
第二节 虚拟解释变量模型
一 、截距变动模型(加法模型)
虚拟变量与其它变量相加,以加法形式引入模
Y i 0 1 D 1 i 2 D 2 i 3 X i u i
Y i ------年支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 X i ------居民年可支配收入
18
1 , 高中
D 1i
0
,
其他
1 , 大学
D 2i
0
,
其他
于是:小学教育程度:
E (Y i X i,D 1 i 0 ,D 2 i 0 )03 X i
7
二、虚拟变量的设置规则
虚拟解释变量模型的设定因为质的因素的多少 和这些因素特征的多少而引入的虚拟变量也会不同。
以一个最简单的虚拟变量模型为例,如果只包 含一个质的因素,而且这个因素仅有两个特征,则 回归模型中只需引入一个虚拟变量。如果是含有多 个质的因素, 自然要引入多个虚拟变量。
8
如果只有一个质的因素,且该质的因素具有 m 个 相互排斥的特征(或类型、属性),那么在含有截距 项的模型中,只能引入 m-1 个虚拟变量,否则会陷入 所谓“虚拟变量陷阱”(dummy variable trap),产 生 完全的多重共线性,会使最小二乘法无解;在不含有 截距项的模型中, 引入 m 个虚拟变量不会导致完全 的多重共线性,不过这时虚拟变量参数的估计结果, 实际上是 D = 1 时的样本均值。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
• 首先估计出一般方程 • View/Coefficient Tests/Redundant
Variables-Likelihood Ratio • 出现对话框时,写入删除变量名--OK • 对比删除前后的AIC与SC信息值,信息
值小的结论是应采纳的。
9
用Eviews的误设定检验3
• 第一,估计出简单(单纯)方程 • 第二,在命令窗口上写入genr v_hat=resid 或者 Procs/Generate Series中 v_hat=resid 发现 v_hat • 第三,估计出新的回归方程
无约束模型(U)
有约束模型(K) (general to simple)
计算统计量F
F=(RSSK-RSSu)/J RSSu/(n-k-1)
~F(J, n-k)
J 为表示约束条件数, K 为表示自变量数 或者 应估计的参数数, n 为表示样本数(obs)
4
2. LM检验(Lagrange Multiplier
多重共线性多出现在横截面资料上。
16
三、异方差性的检验及对策
Var(ℇi)≠Var(ℇj) (i≠j)时, ℇi中存在异方差性(Herteroskedasticity)。 即随机项中包含着对因变量的影响因素。 异方差性多发生在横截面资料上。
17
异方差性的检验
1.图示检验法 如模型为Yi=0+1X1i+2X2i+…+ℇi 时,
7
用Eviews的误设定检验1
• 首先估计出简单(单纯)方程 • View/Coefficient Tests/Omitted
Variables-Likelihood Ratio • 出现对话框时,写入新变量名 OK • 检验结果出现在上端,如果P值很小时, 拒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整理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整理

简答题一、计量经济学的步骤答:选择变量和数学关系式 —— 模型设定 确定变量间的数量关系 —— 估计参数 检验所得结论的可靠性 —— 模型检验 作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 —— 模型应用 二、模型检验答:所谓模型检验,就是要对模型和所估计的参数加以评判,判定在理论上是否有意义,在统计上是否有足够的可靠性。

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主要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1、经济意义的检验。

2、统计推断检验。

3、计量经济学检验。

4、模型预测检验。

三、模型应用 答:(1)经济结构分析,是指用已经估计出参数的模型,对所研究的经济关系进行定量的考查,以说明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2)经济预测,是指利用估计了参数的计量经济模型,由已知的或预先测定的解释变量,去预测被解释变量在所观测的样本数据以外的数值。

(3)政策评价,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模拟测算,从而对各种政策方案作出评价。

(4)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去验证既有经济理论或者提出新的理论。

四、普通方法的思想和它的计算方法答: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确定总体回归函数12,然而能够得到的知识来自总体的若干样本的观测值,要用样本信息建立的样本回归函数尽可能“接近”地去估计总体回归函数。

为此,可以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确定建立样本回归函数的准则,也就有了估计回归模型参数的多种方法。

例如,用生产该样本概率最大的原则去确定样本回归函数,成为极大似然发展;用估计的剩余平方和的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

称为最小二乘法则。

为了使样本回归函数尽可能接近总体回归函数,要使样本回归函数估计的与实际的的误差尽量小,即要使剩余项越小越好。

可是作为误差有正有负,其简单代数和∑最小的准则,这就是最小乘准则,即∑∑∑五、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基本假定 答:(1)对模型和变量的假定,如12i i iY X u ββ=++①假定解释变量x 是确定性变量,是非随机的,这是因为在重复抽样中是取一组固定的值.或者虽然是随机的,但与随机扰动项也是不相关;②假定模型中的变量没有测量误差。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 异方差性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 异方差性
由OLS法得到残差,取得绝对值,然后将对某个 解释变量回归,根据回归模型的显著性和拟合优 度来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
(二)检验的特点
不仅能对异方差的存在进行判断,而且还能对异 方差随某个解释变量变化的函数形式 进行诊断。 该检验要求变量的观测值为大样本。
36
(三)检验的步骤
1.建立模型并求 ei 根据样本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求残差序列
4
第一节 异方差性的概念
本节基本内容:
●异方差性的实质 ●异方差产生的原因
5
一、异方差性的实质
同方差的含义
同方差性:对所有的 i (i 1,2,...,n)有:
Var(ui ) = σ 2
(5.1)
因为方差是度量被解释变量 Y的观测值围绕回归线
E(Yi ) 1 2 X 2i 3X3i ... k X ki (5.2)
1.求回归估计式并计算 et2
用OLS估计式(5.14),计算残差
差的平方 et2 。
et
Yt
-Yˆt
,并求残
2.求辅助函数
用残差平方
et2
作为异方差
σ
2 t
的估计,并建立
X
2t
,
X
3t
,
X
2 2t
,
X
2 3t
,
X
2t
X
3t
的辅助回归,即
eˆt2
=
αˆ1
+
αˆ2
X
2t
+
αˆ3
X
3t
+
αˆ4
X
2 2t
+
αˆ5
X
2 3t
+
αˆ6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模型设定和数据问题的深入探讨【圣才出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模型设定和数据问题的深入探讨【圣才出

(c)
来检验模型
y 0 1x1 2 x2 u
(d)
或者把这两个模型反过来。然而,它们是非嵌套模型,所以不能仅使用标准的 F 检验。
(1)综合模型的 F 检验
构造一个综合模型,将每个模型都作为一个特殊情形而包含其中,然后检验导致每个模
型的约束。在目前的例子中,综合模型为:
y 0 1x1 2 x2 3 log x1 4 log x2 u
y 0 1x1 2 x2 3 x3 u
但有 x3 的一个代理变量,并称之为 x3
x3 0 3 x3 v3
其中,v3 是因 x3 与 x3 并非完全相关所导致的误差。参数 3 度量了 x3 与 x3 之间的关系。 x3 和 x3 正相关,所以 δ3 0 。如果 δ3 0 ,则 x3 不是 x3 合适的代理变量。截距 δ0 ,是容许 x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9 章 模型设定和数据问题的深入探讨
9.1 复习笔记
一、函数形式设误 1.函数形式设误的概念 遗漏一个关键变量能导致误差与某些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从而通常导致所有的 OLS 估计量都是偏误和不一致的。在遗漏的变量是模型中一个解释变量的函数的特殊情形下,模 型就存在函数形式误设的问题。遗漏自变量的函数并不是模型出现函数形式误设的唯一方 式。
②用戴维森—麦金农检验拒绝了式(d),这并不意味着式(c)就是正确的模型。模型 (d)可能会因多种误设的函数形式而被拒绝。
③在比较因变量不同那么就不能得到上面的综合嵌套模型。
二、对无法观测解释变量使用代理变量 1.代理变量 代理变量就是某种与我们在分析中试图控制而又无法观测的变量相关的东西。例如,人 的能力无法观测,可以使用 IQ 得分作为能力的一个代理变量。 (1)遗漏变量问题的植入解 假设在有 3 个自变量的模型中,其中有两个自变量是可以观测的,解释变量 x3 观测不 到:

计量经济学课件5

计量经济学课件5

8.5 应用
Enter键后,回归系数估计及标准误和残差保存于080101.dta中,stata结果显示 :
这里有一段被删除 由于目的是为了对各个体的残差平方进行计算求和,思路是现根据估计参数进 行计算拟合值,然后实际值减去拟合值,从而得到残差,最后对残差进行平方 求和。在Stata中的command窗口中输入如下命令: merge m:1 state using “D:\stata16\shuju\chap08\080101.dta” /*将分组回归的结 果合并到原始数据文件中,同时注意路径是英文下双引号*/ gen mhat=_b_cons+_b_beertax*beertax /*mhat是回归预测值,该步是进行拟 合值拟合*/ gen resid=mrall-mhat egen SSR=sum(resid^2) /*对所有残差平方和进行求和*/ Enter键后,可见数据编辑器中有S1(SSR)的求解结果:
df
MS Number of obs =
F(1, 334)
=
1 1.0169e-07 Prob > F
=
334 2.9565e-09 R-squared
=
Adj R-squared =
335 3.2512e-09 Root MSE
=
336 34.39 0.0000 0.0934 0.0906 5.4e-05
8.1 面板数据模型概述
对于情形1,称为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其在横截面上无个体影 响、无结构变化,可由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给出a和b的一致有效估计, 即相当于多个时期的截面数据放在一起作为样本数据。对于情形2,称 为变截距模型,由于在横截面上存在个体影响,而不存在结构性的变化 ,同时又考虑到个体差异影响是否在模型中被忽略,因此还可将模型进 一步分为固定效应影响和随机效应影响两种情况。对于情形3,称为变 系数模型,除了存在个体影响外,在横截面上还存在结构变化,因此结 构参数在不同横截面单位上是不同的。

计量经济学前三章复习总结

计量经济学前三章复习总结

计量经济学前三章复习总结第一章导论1.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计量经济学有不同的定义,但事实上,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因此,计量经济学是与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都以关系的学科,但是,计量经济学又不仅是这些学科的简单结合,它与这些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是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而经济学理论所明的经济规律为计量经济学分析经济数量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是计量经济分析的成果或者是对经济理论确定的理论加以验证和充实,或者可以否定某些经济理论原则并作出补充或更改,而不是盲目地重复经济理论。

再者,经济学只对经济现象进行定性,并不提供数量上的定量,而计量经济学则要对所确定的经济关系作出定量的估计。

(2)经济统计学统计的数据为计量经济学估计参数、验证理论提供了基本依据。

只不过经济统计学侧重于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只能被动地观察客观经济活动的既成事实,而计量经济学可以确定经济现象中的函数关系。

(3)数理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在计量经济学中得到了全面的运用,可以说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然而,数理统计学只是抽象的研究一般随机变量统计规律,而计量经济学从具体的经济模型出发,其参数都具有特定的经济意义。

而且,在实际经济问题中,数理统计中的一些标准假定经常不能满足,还需要建立许多专门的经济计量方法。

因此,计量经济学并不只是对数理统计方法的简单运用。

2.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1)模型设定—确定变量和数学关系式在建立模型时,通常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列入模型,而只能抓住主要影响因素和主要特征,不得不舍弃某些因素,同时,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被设计成线性关系,但也有可能是非线性关系。

以上模型中的变量选择和关系形式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注释)

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注释)

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CH1导论1、计量经济学: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主体是经济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2、运用计量分析研究步骤:模型设定——确定变量和数学关系式估计参数——分析变量间具体的数量关系模型检验——检验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模型应用——做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3、模型变量:解释变量:表示被解释变量变动原因的变量,也称自变量,回归元。

被解释变量:表示分析研究的对象,变动结果的变量,也成应变量。

内生变量:其数值由模型所决定的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

外生变量:其数值由模型意外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数值的变化能够影响内生变量的变化,而内生变量却不能反过来影响外生变量。

前定内生变量:过去时期的、滞后的或更大范围的内生变量,不受本模型研究范围的内生变量的影响,但能够影响我们所研究的本期的内生变量。

前定变量:前定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总称。

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

截面数据: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的调查数据。

面板数据:虚拟变量数据:表征政策,条件等,一般取0或1.4、估计评价统计性质的标准无偏:E(^β)=β 随机变量,变量的函数?有效:最小方差性一致:N趋近无穷时,β估计越来越接近真实值5、检验经济意义检验:所估计的模型与经济理论是否相等统计推断检验:检验参数估计值是否抽样的偶然结果,是否显著计量经济检验:是否符合计量经济方法的基本假定预测检验:将模型预测的结果与经济运行的实际对比CH2 CH3 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假设)——估计参数——检验——拟合优度——预测1、模型(线性)(1)关于参数的线性 模型就变量而言是线性的;模型就参数而言是线性的。

Y i =β1+β2lnX i +u i线性影响 随机影响Y i =E (Y i |X i )+u i E (Y i |X i )=f(X i )=β1+β2lnX i引入随机扰动项,(3)古典假设A 零均值假定 E (u i |X i )=0B 同方差假定 Var(u i |X i )=E(u i 2)=σ2C 无自相关假定 Cov(u i ,u j )=0D 随机扰动项与解释变量不相关假定 Cov(u i ,X i )=0E 正态性假定u i ~N(0,σ2)F 无多重共线性假定Rank(X)=k2、估计在古典假设下,经典框架,可以使用OLS方法:OLS 寻找min ∑e i2 ^β1ols = (Y 均值)-^β2(X 均值)^β2ols = ∑x i y i /∑x i 23、性质OLS 回归线性质(数值性质)(1)回归线通过样本均值 (X 均值,Y 均值)(2)估计值^Y i 的均值等于实际值Y i 的均值(3)剩余项e i 的均值为0(4)被解释变量估计值^Y i 与剩余项e i 不相关 Cov(^Y i ,e i )=0(5)解释变量X i 与剩余项e i 不相关 Cov(e i ,X i )=0在古典假设下,OLS 的统计性质是BLUE 统计 最佳线性无偏估计4、检验(1)Z 检验Ho:β2=0 原假设 验证β2是否显著不为0标准化: Z=(^β2-β2)/SE (^β2)~N (0,1) 在方差已知,样本充分大用Z 检验拒绝域在两侧,跟临界值判断,是否β2显著不为0(2)t 检验——回归系数的假设性检验方差未知,用方差估计量代替 ^σ2=∑e i 2/(n-k) 重点记忆t =(^β2-β2)/^SE (^β2)~t (n-2)拒绝域:|t|>=t 2/a (n-2)拒绝,认为对应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

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1、确定研究对象和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并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

2、收集数据:收集与研究对象和目标相关的数据,包括宏观经济
指标、市场数据、公司财务数据等。

3、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研究目的和收集到的数据,选择合
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变化的变量。

4、模型设定和假设: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实际情况,设定经典单方
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方程形式和假设条件,考虑线性或非线性关系、时间趋势、季节性等因素。

5、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填充、
异常值处理、数据转换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模型拟合和参数估计:使用统计软件或编程语言进行模型拟合
和参数估计,根据设定的方程形式和假设条件,计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参数估计值和误差等指标。

7、模型检验和调整:对拟合后的模型进行检验和调整,包括统计
显著性检验、经济意义检验、模型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对不符合要求的模型进行修正和改进。

8、应用和解释:根据拟合好的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
应用和解释,包括预测未来趋势、政策评估、结构分析等。

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使用统计工具和模型解决经济问题。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是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

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决定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研究问题可以来自实际社会或经济现象,例如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等。

目标可以是找出影响某一经济现象的主要因素,或者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模型类型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类型。

常见的模型类型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回归分析是最常用的模型类型之一,通过建立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因变量的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适用于研究随时间变化的现象,例如经济增长率、股票价格等。

面板数据分析则可以同时考虑个体和时间的变化,适用于追踪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第三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

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各个部门的统计年鉴、调查问卷、社会调查数据等。

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这一步需要特别注意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可以使用数据库软件如Excel或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来整理和处理数据。

第四步:变量选择与设定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变量。

变量包括因变量和自变量。

因变量是要解释和预测的经济现象,自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因素。

变量选择的关键是具有经济学理论基础,并与研究问题和目标密切相关。

同时,还需要对变量进行设定,在回归模型中,可以选择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或者其他形式的关系。

第五步:建立和估计模型在变量选择和设定完成之后,就可以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进行估计。

对于回归模型,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

其他模型类型也有不同的估计方法,例如时间序列模型可以使用自相关函数(ACF)和偏自相关函数(PACF)来估计模型参数。

计量经济学期末重点

计量经济学期末重点

1.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过程及内容:(1)模型设定(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选择适当的数学形式、模型要兼顾真实性和实用性、包含随机误差项、方程中的变量要具有可观测性);(2)估计参数(参数是未知的,又是不可直接观测的。

由于随机误差项的存在,参数也不能通过变量值去精确计算。

只能通过变量样本观测值选择适当方法去估计);(3)模型检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推断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预测检验)(4)模型应用(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检验发展经济理论)2.数据的要求:真实性、完整性、可比性3.可利用来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关系:行为关系(如生产、投资、消费)、生产技术关系(如投入产出关系)、制度关系(如税率)、定义关系(根据定义表达的恒等式) 6.相关关系的特点(1)X 和Y 都是相互对称的随机变量YX XYγγ=(2)线性相关系数只反映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不能说明非线性相关关系(3)样本相关系数是总体相关系数的样本估计值,由于抽样波动,样本相关系数是个随机变量,其统计显著性有待检验(4)相关系数只能反映线性相关程度,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不能说明相关关系具体接近哪条直线7.回归是关于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或多个变量依存关系的研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去近似地表达或估计变量之间的平均变化关系,其目的是要根据解释变量的估计数值去估计所研究的被解释变量的总体平均值。

8.回归函数:应变量Y 的条件期望E(Y/Xi)随解释变量X 的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如果把Y 的条件期E(Y/Xi)望表现为X 的某种函数()()i i E Y X f X =,这个函数称为回归函数。

9.线性回归模型主要指就参数而言是“线性”,因为只要对参数而言是线性的,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估计其参数。

10.引入随机扰动项的原因:是未知影响因素的代表(理论的模糊性)、是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影响因素的代表(数据欠缺)、 是众多细小影响因素的综合代表(非系统性影响)、模型的设定误差(变量、函数形式的设定)、变量的观测误差(变量数据不符合实际)、经济现象的内在随机性(人类经济行为的内在随机性)11.样本回归函数与总体回归函数的区别:(1)总体回归函数虽然未知,但它是确定的;样本回归线却是随抽样波动而变化的,可以有许多条。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最新完整知识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最新完整知识

第五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第四章中,我们讨论只有一个解释变量影响被解释变量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多个解释变量同时影响着被解释变量。

需要我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多元线性模型及其假定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是i iK K i i i x x x y εβββ++++= 2211令列向量x 是变量x k ,k =1,2,的n 个观测值,并用这些数据组成一个n ×K 数据矩阵X ,在多数情况下,X 的第一列假定为一列1,则β1就是模型中的常数项。

最后,令y 是n 个观测值y 1, y 2, …, y n 组成的列向量,现在可将模型写为:εββ++=K K x x y 11构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组基本假设为 假定1. εβ+=X y我们主要兴趣在于对参数向量β进行估计和推断。

假定2. ,0][][][][21=⎥⎥⎥⎥⎦⎤⎢⎢⎢⎢⎣⎡=n E E E E εεεε 假定3. n I E 2][σεε='假定4. 0]|[=X E ε我们假定X 中不包含ε的任何信息,由于)],|(,[],[X E X Cov X Cov εε= (1)所以假定4暗示着0],[=εX Cov 。

(1)式成立是因为,对于任何的双变量X ,Y ,有E(XY)=E(XE(Y|X)),而且])')|()([(])')((),(EY X Y E EX X E EY Y EX X E Y X Cov --=--=))|(,(X Y E X Cov =这也暗示 βX X y E =]|[假定5 X 是秩为K 的n ×K 随机矩阵 这意味着X 列满秩,X 的各列是线性无关的。

在需要作假设检验和统计推断时,我们总是假定: 假定6 ],0[~2I N σε 二、最小二乘回归 1、最小二乘向量系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寻找未知参数β的估计量βˆ,它要求β的估计βˆ满足下面的条件 22min ˆ)ˆ(ββββX y X y S -=-∆ (2)其中()()∑∑==-'-=⎪⎪⎭⎫ ⎝⎛-∆-nj Kj j ij i X y X y x y X y 1212ββββ,min 是对所有的m 维向量β取极小值。

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在撰写文章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计量经济学以及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在于利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

而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是指在实际研究中,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进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下面,我们将逐步深入探讨这个主题。

一、收集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对于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代表性。

选择合适的时间跨度和样本范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变量选择在收集到数据之后,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因素,而因变量是需要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变量。

在选择变量时,需要考虑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三、建立模型接下来是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根据变量的选择和研究目的,可以选择合适的计量经济模型,常见的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

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模型的功能形式、假设前提以及模型的适配性。

四、模型估计模型建立完成后,需要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通过统计方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到模型的具体数值结果。

常见的估计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等。

五、模型诊断一旦模型估计完成,需要对模型进行诊断。

模型诊断是为了检验模型的假设前提是否成立,以及模型是否符合统计要求。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残差分析、异方差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等。

六、模型应用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可以用于实际问题的应用。

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进行政策效果评估、市场预测、风险控制等实际应用。

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变量选择、模型建立、模型估计、模型诊断和模型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特点来灵活应用这些步骤,以达到科学、准确地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的目的。

从个人观点来看,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是经济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计量经济学经济数据分析和经济模型的要点

计量经济学经济数据分析和经济模型的要点

计量经济学经济数据分析和经济模型的要点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通过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关系,并建立经济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经济行为。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经济数据分析和经济模型的要点。

一、经济数据分析经济数据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它描述了经济现象以及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经济数据分析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要点:1. 数据收集:经济数据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局数据、企业报表等方式进行收集。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我们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避免数据的偏倚和遗漏。

2. 数据质量检验: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检验。

主要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合理性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3. 数据描述统计:数据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概括,主要包括数据的中心位置、分散程度、分布形态等方面的统计指标。

常用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4.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经济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包括散点图、折线图、柱状图等。

二、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用数学语言描述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建立经济模型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假设的设定:经济模型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这些假设用于简化现实情况,并突出研究重点。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需要合理设定假设,并对其进行合理性检验。

2. 变量选择:在经济模型中,我们需要选择具有经济意义的变量进行建模。

变量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其与研究主题的相关性和可测度。

3. 变量间关系的确定:在建立经济模型时,我们需要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形式。

常用的函数形式包括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概率分布等。

4. 模型参数的估计:经济模型的参数估计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常用的估计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等。

计量经济学复习重点

计量经济学复习重点

计量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 计量经济学的性质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的主体(出发点、归宿、核心):经济现象及数量变化规律研究的工具(手段):模型数学和统计方法方法手段要服从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与数学不同),方法是为经济问题服务计量经济研究的三个方面理论:即说明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研究的基础)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观测所得到的信息(计量经济研究的原料或依据)方法:模型的方法与估计、检验、分析的方法(计量经济研究的工具与手段2. 计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3. 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必要性4. 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步骤模型设定(选择变量和数学关系式)、估计参数(确定变量间的数量关系)、模型检验(检验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模型应用(作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5. 模型的设定、参数估计、模型检验的要求模型设定要求●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选择适当的数学形式(单一方程、联立方程线性形式、非线性形式)●模型要兼顾真实性和实用性●包含随机误差项●方程中的变量要具有可观测性参数估计要求参数的估计值:所估计参数的具体数值参数的估计式:估计参数数值的公式6. 模型中的变量及其类型从变量的因果关系区分:被解释变量(应变量)——要分析研究的变量解释变量(自变量)—说明应变量变动主要原因的变量(非主要原因归入随机误差项)从变量的性质区分内生变量—其数值由模型所决定的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外生变量—其数值由模型以外决定的变量(相关概念:前定内生变量、前定变量)注意:外生变量数值的变化能够影响内生变量的变化,内生变量却不能反过来影响外生变量7. 计量经济研究中数据的类型时间数列数据(同一空间、不同时间)、截面数据(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混合数据(面板数据 Panel Data)、虚拟变量数据8. 参数估计的方法类型单一方程模型最常用的是普通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法等联立方程模型常用二段最小二乘法和三段最小二乘法等9.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依据第二章1、变量间的关系:函数关系——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对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的度量◆相关关系的类型●从涉及的变量数量看简单相关、多重相关(复相关)●从变量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直线、非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曲线●从变量相关关系变化的方向看正相关——变量同方向变化,同增同减、负相关——变量反方向变化,一增一减不相关2、现代意义的回归:一个被解释变量对若干个解释变量依存关系的研究实质:由固定的解释变量去估计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值3、总体回归函数(PRF):将总体被解释变量Y的条件均值表现为解释变量X 的某种函数样本回归函数(SRF):将被解释变量Y 的样本条件均值表示为解释变量X 的某种函数。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四步法”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四步法”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四步法”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科,在现代经济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通过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建模和分析,帮助人们了解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特征,并且可以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四步法”是一种常用的模式,本文将针对“四步法”进行详细介绍。

“四步法”是指计量经济学的四个基本步骤,即问题的提出、模型的设定、模型的估计、模型的检验。

下面分别对这四个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1. 问题的提出在进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来自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一些经济学理论的验证或者推广。

需要明确问题的性质、目的以及理论假设。

2. 模型的设定在明确问题之后,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以及理论框架选择适当的模型并进行设定。

模型的选择应该是结合实际情况,在现有理论框架下进行决策,并且要充分考虑模型的可测性和可验证性。

模型的设定包括确定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适当的数学形式,以及为变量选择恰当的计量方法。

在确定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估计。

模型的估计通常通过数据的采集和计算来完成。

因为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模型估计的数据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所以需要采取合理的抽样方法来减少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

模型估计的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样本选择、参数估计和各种假定的检验。

模型的检验是为了证实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模型能否很好地解释实际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模型的检验可以通过随机性检验、类别检验、结构检验等多种方式来完成。

检验的过程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便于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和改善。

总之,“四步法”是计量经济学中的重要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深入了解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当课程教学者告诉你这个方法时,你可以按照这个方法进行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

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不变:
Ct 0 1Yt 1t 考虑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t 0 1Yt 2Yt2 2t
或 ln Ct 0 1 ln Yt 3t
——基于预期因素的模型
(5.1.1)
(5.1.2) (5.1.3)
Ct 0 1Yt C 2 t1 4t
(5.1.4)
(5.2.5)
▪问题:估计了一个不需要估计的参数
10
具体影响:
误差项满足经典假定,模型的参数估计量是无偏的。 问题本质:估计了一个实际上不必估计的参数 2 0
不会导致误差项与解释变量之间相关,不影响参数 OLS估计量的无偏性。 拟合过度模型OLS估计量的方差会增大:多余的解 释变量和模型中必要的解释变量总是存在一定的相 关性,部分变化信息重复。重复信息的影响难以在 解释变量间准确分解,导致系数估计精度下降。
2
§5.1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偏误
一、模型设定偏误
如果所建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与真实的经济关系 不一致,模型就出现了所谓的“设定偏误”。
对于正确设定的模型,一个最基本的信息是:其 参数估计值的符号必须与理论预期或基于现实观 察的经验预期相一致。
3
二、模型设定偏误的类型
消费函数:Ct为消费支出,Yt表为收入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模型
var(ˆ1)
2
(Yt Y )2
(5.2.7)
只要 Yt 和 Ct1 的样本相关系数不为0,多余解释 变量 Ct1 的加入就会导致系数 Yt 估计量 ˆ1 方差 的增大。
12
其他影响:
由于过度拟合模型的误差项是真实的随机误差项, 我们对 2 的估计是正确的。相应地,参数的置信 区间和显著性检验仍然有效,但由于估计量的方差 增大,统计推断的精度会下降。

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的步骤

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的步骤

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的步骤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模型的设定:首先确定研究的目标和问题,然后根据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经济学理论模型作为分析框架。

2. 设定假设:根据模型设定的理论框架及前提条件,对模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假设设定,包括变量之间的函数形式、参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各种约束条件。

3. 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数据变换等。

4. 模型估计与检验:根据设定的经济模型,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模型的估计与检验,确定模型中的参数估计值,并对估计结果进行合理性检验,如参数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等。

5. 模型解释和分析: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影响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或研究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步骤是一个一般性的描述,实际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可能会因研究问题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此外,在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严谨的理论分
析和数据处理工作,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利用统计方法和实证数据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的效果。

在计量经济学中,构建一个合理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模型的设定直接影响到实证研究的结果。

在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例如,我们想要研究某个政策对就业率的影响,那么我们的模型就应该包括就业率和该政策所涉及的变量。

其次,需要确定模型的函数形式。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线性函数、对数函数或其他函数形式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应该考虑模型的内生性问题。

如果模型中的某个变量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那么该变量就是内生的。

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模型的设定还应考虑到可能的非线性和异方差性问题。

非线性可以是由于被研究现象的特殊性质引起的,因此必须在模型中予以考虑。

异方差性是指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恒定,可能会导致估计结果的失真。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引入非线性函数和使用异方差性稳健的估计方法。

此外,数据的选择也是模型设定的一个关键因素。

数据的可用性和质量应满足模型的需求,例如,如果我们的模型需要时间序列数据,那么我们必须选择包含足够时间跨度和频率的数据集。

在模型设定之后,计量经济学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估计方法来得到参数估计值。

常用的估计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和广义矩估计等。

这些方法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模型和数据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适用性。

最后,模型设定后需要进行模型检验和灵敏度分析。

模型检验可以用来检验模型是否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和解释力,以及是否存在模型假设的违背。

灵敏度分析可以用来检验模型结果对模型假设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不同的数据设定和估计方法的稳健性。

总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只有合理、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模型设定,才能为我们提供可靠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因此,在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时,我们应该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数据的特征,选择适当的变量、函数形式和估计方法,进行合理的模型设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
X增加1%,Y将增加 0.011 。
5.经济解释
ln(Y ) 0 1 X
dY Y
1dX
Y
Y
1X
X增加1个单位,Y将增加 100 1 %
5.经济解释
在解释时,要考虑计量单位
ˆ1
l XY l XX
X i X Yi Y Xi X 2
X i wX i
ˆ1
wX i wX
1.模型的评价
经济显著与统计显著
经济显著是指自变量的改变对因变量有较 大的影响;
统计显著是指有充分证据证明回归系数不 为0(一般情况下);
1.模型的评价
练习第3题
该数据集共包括某产品市场上,10家公 司在8个时期的价格、广告、促销、产品 等级与需求数据,分别对每家公司以及 每个时期建立上述模型(共18个模型)。 分析这些模型的估计结果,指出异常系 数并结合数据分析原因。
第五章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主要内容
模型的评价 变量的变换:取对数 过原点回归 模型的设定 经济解释 联合显著性检验(受约束回归) 变量的选择
1.模型的评价
练习第2题 使用全部数据,估计如下多元线性回归 模型并进行经济与统计评价:
Demand 0 1 Pr ice 2 Pr omotion 3 Advertisement 4Grade u
3 0
4.函数的设定
3)设滞后项 广告存在1期的滞后影响
Demand 0 1 Advertisementt 2 Advertisementt1 u
4.函数的设定
4)部分变量取非线性形式 价格下降对需求的影响呈递减趋势
Demand 0 1 exp(Pr ice) 2 Pr omotion 3 Advertisement 4Grade u
TC
MC 1 2 2Q 3 3Q 2
Q 0, MC 0
1 0
二次函数有极小值的条 件:二阶导大于 0
3 0
Q
当Q 2 /33 ,MC取最小值
2 0
1.模型的评价
MC要大于0,不能和X轴有交点:
b2 4ac 0
4
2 2
121 3
2 2
31 3
2.变量变换——取对数
Eexpu exp 2 2用来自^Demand
exp
ˆlnDemand
进行拟合,将出现系统
的低估
正确的公式:Yˆ exp ˆ 2 2 exp ˆln Y
2.变量变换——取对数
如果u不服从正态分布,则调整程序如下:
1)得到lnY的拟合值 2)对每个拟合值取指数,得到mi 3)做Y对mi的过原点回归,得到回归系数 4)将此系数乘以mi (即用回归方程 Yˆ ˆ1m得到拟合值 Yˆ),
Demand 0 1 Advertisement 2 Advertisement 2 u
4.函数的设定
1 0, 2 0
4.函数的设定
1 0, 2 0
4.函数的设定
2)设交互项
价格较高时,促销作用大,而价格较低时,促 销作用小
Demand 0 1 Pr ice 2 Pr omotion 3 Pr ice Pr omotion u
dY Y
1
dX X
1
dY Y
dX X
X增加1%,Y将增加 1 %。
5.经济解释
双对数模型应用非常广泛,其优点是:
❖ 参数具有弹性含义(可用来估计常弹性) ❖ 经过对数变换的变量,一般更加符合假设条件 ❖ 可以缩小取值范围,减少异常值的影响
5.经济解释
Y 0 1 lnX
dY
1
dX X
Y
1
2.变量变换——取对数
ln(Demand) 0 1 Pr ice 2 Pr omotion 3 Advertisement 4Grade u
E Demand X exp 0 1 Pr ice 2 Pr omotion 3 Advertisement 4GradeEexpu
基本解释 Yˆ ˆ0 ˆ1X1 ˆ2 X 2
ˆ1 的含义是在X2不变的情况下, X1增加1 个单位,Y将平均增加 ˆ1 个单位; ˆ2 的含义是在X1不变的情况下, X2增加 1个单位,Y将平均增加 ˆ2 个单位
5.经济解释:多元模型的解释
等级提高对需求的影响呈递减趋势
Demand 0 1 Pr ice 2 Pr omotion 3 Advertisement 4 lnGrade u
5.经济解释
基本含义: Yˆi ˆ0 ˆ1Xi
X增加1个单位,Y将平均增加ˆ1 个单位
5.经济解释
取对数以后的解释
lnY 0 1 lnX
1.模型的评价
分析系数的符号、取值是否与理论预期 相一致,是评价模型的关键环节。如果 出现不一致,首先怀疑模型与数据,如 确无问题,再怀疑理论。
对于线性模型,主要观察正负号。
1.模型的评价
例1:总成本函数的估计
C
TC 0 1Q 2Q 2 3Q3 u
Q 0,TC 0
0 0
取对数的好处
❖ 如果因变量、自变量都取对数,参数具有弹性含义 ❖ 经过对数变换的变量,一般更加符合假设条件 ❖ 可以缩小取值范围,减少异常值的影响
什么时候取对数
❖ 变量之间为相乘关系(双对数),或具有某种非线性 关系(单对数)
❖ 那些取值为正的右偏分布变量
2.变量变换——取对数
取对数的陷阱 取对数后,为获得原变量的估计,往往 需要取指数进行还原,此时的估计会出 现系统偏差。
wX Yi Y i wX 2
1 w
ˆ1
ˆ0 Y ˆ1wX ˆ0
5.经济解释
与相关系数的关系
r lXY l XX lYY
ˆ1
l XY l XX
➢ 两者同号
➢ 数据标准化后,回归系数就等于相关系数
5.经济解释
回归模型只具有相关意义,不具有因果 意义
吸烟
肺癌
某种基因
5.经济解释:多元模型的解释
得到最终拟合值
3.过原点回归
过原点回归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 残差的均值不等于0 ❖ R2有可能为负(TSS=ESS+RSS不满足) ❖ 若原回归线不过原点,则用过原点回归,
估计系数有偏误
4.函数的设定
常用手段: 1)增设二次项
广告投放较少时,广告增加,对产品的需求会上升,当 广告增加到一定数量后,继续增加,需求反而会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