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讲解

合集下载

数据库系统概论教案

数据库系统概论教案

数据库系统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掌握数据库、数据模型、SQL语言等基本知识。

3. 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 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系统概述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1.3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历程2. 数据模型2.1 概念模型2.2 关系模型2.3 面向对象模型2.4 数据模型的发展趋势3. 关系数据库3.1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3.2 关系运算3.3 完整性约束3.4 数据库的规范化4. SQL语言4.1 SQL概述4.2 数据定义4.3 数据操纵4.4 数据查询4.5 数据控制5. 数据库设计5.1 数据库设计原则5.2 数据库设计步骤5.3 实体-关系模型5.4 数据库范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实践操作法:上机操作,熟练掌握SQL语言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2. 课件:PowerPoint3. 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等4.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案例、教程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30%)2. 期中考试:测试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30%)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数据库系统的理解和设计能力(40%)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 授课进度:第1-4课时:数据库系统概述第5-8课时:数据模型第9-12课时:关系数据库第13-16课时:SQL语言第17-20课时:数据库设计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某公司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员工信息表的设计,掌握实体-关系模型和数据库规范化。

2. 案例二:在线书店数据库设计分析书店数据库的需求,设计商品、用户、订单等表结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教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

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等。

3. 数据库的设计: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

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库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3. 学习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据库的设计,特别是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重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电脑、教材、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学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引出数据库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讲解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基本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讲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讲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等组成要素,并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4. 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讲解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步骤,并通过一个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库。

6.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3.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作业设计:1. 请简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 请说明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3. 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库。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相关知识,如数据库的安全性、一致性、并发控制等,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

钻孔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说明

钻孔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说明

矿区井下钻孔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说明一、登陆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137.12.154.9 或处网站右边链接直接点击链接进入请选择IE8或IE8以上的浏览器版本本系统分6种类型用户,全部采用实名制认证登陆,登陆后请及时修改密码。

个人登陆帐号与协同办公系统帐号一致,登陆后请及时修改密码,因用户未修改密码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负责。

点击密码管理——输入旧密码——输入新密码二、首页首页用于显示16个工区的安全生产情况,右下方弹出实时警示信息、点击工区带链接的数字能链接显示相关信息,在查询项目中进行介绍。

首页的首行显示当前用户、当前时间、处主、副值班、首页(返回)、退出按钮。

首页切换时间为0:00 ,0:00后显示前日数据信息。

左边显示主菜单,共5个项目数据录入、数据查询、历史档案查询、友情链接、权限管理。

主菜单显示根据不同用户显示相应项目。

三、基层数据录入基层数据录入包含以下内容1、钻孔施工信息录入:从当日0:00点开始至当日18:00为自由录入时间段。

从当日18:00至次日8:00为申请授权修改时间段。

次日8:00之后即为历史数据不能再更改。

为了数据修改方便,当天录入数据时在当日录入数据下方,从0:00~8:00还会显示前日录入数据信息。

后面可以对数据进行修改、提交、删除操作。

上面提交按钮是一键提交未提交的数据,数据提交后不可操作。

点击添加按钮,添加一条数据日期是系统默认的不能录入,班次、施工地点是选择的。

为防止信息出错,施工地点是从工程概况录入里读取过来的,在此不能输入,稍后介绍。

填入开动钻机数、开孔时间等内容后保存数据。

出现保存成功后数据成功保存注:孔号同一施工地点不能重复。

未验收的钻孔能通过下拉菜单选择。

验收后从下拉框中消失。

历史孔深数据是已施工的钻孔上次录入时的孔深不需要手工填写。

是否验收选择框收孔的意思是本钻孔施工完毕,矿方已初步验收未正式验收或者矿方已经验收而本工区准备留存进尺不报当日验收的情况。

数据库系统教学设计说明

数据库系统教学设计说明

数据库系统教学设计说明1. 教学目标数据库系统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具备数据库设计、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2. 教学内容2.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与信息•数据库与数据库系统•数据完整性•数据安全性2.2 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库查询语言SQL•视图与索引2.3 数据库设计•概念设计(E-R图)•逻辑设计(关系模型)2.4 数据库管理•数据库性能优化•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安全性管理•数据库维护2.5 实践环节•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数据库设计案例分析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解 + 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实践操作等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案例资料和实践操作指导。

4.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数据库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对数据库知识的理解。

4.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实践指导进行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完成课程设计。

4.5 课程考核通过期末考试、课程设计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5. 教学资源•实践操作指导•在线教学平台6. 教学评价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7. 教学计划根据学期时长,合理安排每次课的教学内容,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8. 教学总结课程结束后,教师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希望其他教学设计说明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祝您教学顺利!9. 教学反馈与改进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程成绩和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轮教学提供改进方案。

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结构;2.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3. 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的基本应用;4. 掌握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一致性控制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2. 能够运用SQL语言进行复杂的数据查询和操作;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简单的数据库设计和优化;4. 能够分析和解决数据库应用中的一般性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小组讨论和项目中能够互相支持、共同进步;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处理素养;4. 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2. 数据模型: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3. 关系数据库:关系代数、SQL语言、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视图和索引;4.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与维护;5. 数据库安全性与一致性:安全性控制、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故障恢复;6. 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模型;第二周:关系数据库、SQL语言;第三周:数据库设计;第四周:数据库安全性与一致性;第五周: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及小组项目实践。

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数据库基本概念(1.1-1.3节);第二章:数据模型(2.1-2.3节);第三章:关系数据库(3.1-3.5节);第四章:数据库设计(4.1-4.4节);第五章:数据库安全性与一致性(5.1-5.4节);第六章: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6.1-6.2节)。

第1章数据与数据科学1.2数据管理与分析简介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教案)

第1章数据与数据科学1.2数据管理与分析简介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教案)
实例与案例的应用:虽然课程中使用了一些案例来说明数据分析的作用,但更多集中在理论解释。可以考虑增加更多与学生日常生活或未来职业相关的案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城市交通流、预测市场趋势等,以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当前的PPT和讲授内容已经较为全面,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知识,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料,如数据分析软件的操作指南、经典数据分析案例的详细报告等。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和竞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技能和综合素质。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探讨了数据管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我们了解到数据本身并不自动产生价值,而是通过专业的管理和分析过程来挖掘其潜在价值。数据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如分布式文件系统、非关系数据库、云数据库等应运而生,为处理大规模数据提供了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的连接性与过渡:课程内容安排符合由浅入深的原则,先从数据的价值入手,再讲述数据管理的发展历程,最后引入大数据存储与管理以及数据分析,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但在某些环节的过渡上,如从数据管理到数据分析的衔接,可以更加自然和深入,例如通过案例展示数据管理如何促进数据分析的高效执行。
互动与反馈:课堂中结合了提问和简短讨论,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未来可考虑增加更多实践操作环节,如简单的数据分析工具操作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增强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准备实验指导书和数据集,确保实验环境的搭建和配置。
互动和讨论部分:
规划课堂讨论话题,鼓励学生思考数据管理与分析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设计互动式学习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小组讨论等。

大型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大型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大型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2)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如数据模型、数据库、表、视图、索引等。

(3)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原理和架构。

(4)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和解决方案。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2)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设计简单的E-R图。

(3)了解数据库的优化技术,如索引、分区、事务隔离等。

(4)具备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项目开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数据库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表、视图、索引等。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原理、架构、常用DBMS产品。

3.数据库设计:E-R图、关系模型、数据库规范化。

4.SQL语言: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数据维护。

5.数据库优化:索引、分区、事务隔离等。

6.数据库安全与隐私保护:访问控制、加密、认证等。

7.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了解数据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问题。

3.实验法:上机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大型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综合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综合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综合管理平台技术方案1. 引言综合管理平台是一个用于集中管理企业各类应用和资源的系统。

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管理界面,使企业能够集中管理不同系统的用户、权限、数据等。

综合管理平台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并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综合管理平台的技术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关键技术选择、数据存储和安全性等方面。

2. 系统架构综合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它决定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性能和稳定性。

在设计系统架构时,我们采用了微服务架构的思想,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

2.1 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系统拆分为多个小型服务的架构风格。

每个服务都运行在自己独立的进程中,可以独立开发、测试、部署和扩展。

这种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并降低服务之间的耦合度。

2.2 服务组件在综合管理平台中,我们将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服务组件:•用户管理服务:负责管理用户的注册、登录、权限等功能。

•应用管理服务:用于管理企业各类应用的注册、部署和配置等操作。

•数据管理服务:负责管理企业各类数据的存储、备份和恢复等功能。

•安全管理服务:用于管理系统的安全策略、防火墙、访问控制等功能。

这些服务组件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通过API进行通信,实现了服务之间的解耦和灵活性。

3. 关键技术选择在综合管理平台的技术选型中,我们考虑了系统的需求、可用性和成本等因素,并选择了以下关键技术:3.1 后端技术•编程语言:我们选择了Java作为主要的后端开发语言,因为Java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强大的生态系统。

•框架:我们使用Spring Boot作为后端开发框架,它提供了便捷的开发和部署方式。

•数据库:我们选择了MySQL作为数据存储的后端数据库,因为它具有成熟的技术栈和良好的性能。

3.2 前端技术•前端框架:我们选择了React作为前端开发框架,它能够提供交互性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样式库:我们使用Ant Design作为前端开发的样式库,它提供了丰富的组件和样式风格。

MySQL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战教程单元导学案MySQL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战教程课程大纲

MySQL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战教程单元导学案MySQL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战教程课程大纲

《MySQL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战教程》课程大纲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 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将数据库理论和MySQL数据库操作与管理整合为一体,按照“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创建、数据库使用、数据库管理”的数据库应用过程组织教学。

使学习者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熟练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My SQL,并能够利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和数据库对象操作,掌握数据维护方法,并对数据库的安全进行管理。

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与管理技能,对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为专业培养目标实现奠定重要基础。

1.2 课程基本理念“互联网+”时代,智慧职教mooc网络平台为依托,通过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据库技术”课程(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王永红)实施线上教学。

根据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改革需求,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升学习体验”为目标的课程设计。

在线学习语境下,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使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避免单纯的在线学习或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利用微课、动画、短视频等形式,完美展现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实现在线作业、测验、讨论、考试等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向教学方式混合化,教学资源开放化,学生学习个性化,学习过程社会化方向转变。

教师针对不同的教授对象和课程要求,利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巩固所学及进行拓展学习。

1.3 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应用课程建设资源,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安排及呈现形式。

让学生通过短视频及微课进行前置学习,通过图文资料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动画理解难点,通过习题库完成单元测验,通过论坛在线讨论等。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综合实训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综合实训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综合实训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组织和存储数据的一种特殊方式。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掌握相关原理和技术,学生可以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和基本原则,并能够设计和管理数据库系统。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往往会进行综合实训,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下面是一个关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综合实训教程,主要包括数据库设计、SQL操作和数据库管理等内容。

一、数据库设计实训1.根据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模型。

可以使用ER图等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和概念模型的构建。

2.创建数据库并定义表结构。

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创建数据库,并定义表的结构,包括表名、字段名、字段类型、约束等。

4.实现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根据数据库的关系模式,将关系模式映射为具体的数据库表结构,包括字段的类型、长度、索引等。

二、SQL操作实训1.插入数据。

使用SQL语句向数据库中的表中插入一些测试数据,验证数据库的表结构和字段定义是否正确。

2.查询数据。

使用SELECT语句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包括简单查询和复杂查询,如嵌套查询、连接查询等。

3.更新数据。

使用UPDATE语句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包括更新单条记录和批量更新多条记录。

4.删除数据。

使用DELETE语句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包括删除单条记录和批量删除多条记录。

三、数据库管理实训1.创建用户和授权。

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创建数据库用户,并给予不同的权限和角色。

2.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备份和恢复功能,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并通过恢复操作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3.数据库性能优化。

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性能优化工具,对数据库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优化查询语句和索引等。

4.数据库安全管理。

设置数据库的权限和访问控制,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

以上内容只是一个简单的综合实训教程示例,实际的综合实训内容可以根据教学或项目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mysql综合课程设计

mysql综合课程设计

mysql综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表、字段等;–掌握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和删除数据;–了解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学会使用实体-关系模型进行数据库设计;–熟悉MySQL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掌握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的创建、表的设计、数据的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能够运用SQL语言进行复杂查询,并掌握各种查询算子的使用;–能够使用实体-关系模型进行数据库设计,并将其转化为MySQL数据库表结构;–能够对MySQL数据库进行性能优化,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使其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数据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表、字段等基本概念;2.SQL语言操作:讲解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和删除数据;3.数据库设计:介绍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学会使用实体-关系模型进行数据库设计;4.MySQL数据库管理:讲解MySQL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掌握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方法;5.数据库性能优化:介绍数据库性能优化方法,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数据库基本概念、SQL语言操作、数据库设计原则等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3.实验法:学生动手实践,操作MySQL数据库,巩固所学知识;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4数据管理与安全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浙教版版)

1.4数据管理与安全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浙教版版)
b.模拟网络钓鱼攻击,教授学生识别网络钓鱼手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5.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数据安全管理的短文,内容包括数据管理的基本原则、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数据安全管理方法以及信息安全防护措施。要求:不少于500字,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2.实践操作: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Access、MySQL等)创建一个个人学习数据库,包含至少3张表格,每张表格包含不少于5个字段。对数据库进行以下操作:
3.分析网络钓鱼案例,让学生学会识别并防范网络钓鱼攻击。
(五)总结归纳
在课程结束时,我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回顾数据管理的基本原则、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数据安全管理方法以及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然后,我将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调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数据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数据安全管理方法,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护技能。
2.难点: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设想
1.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据管理与安全的知识。例如,通过分析一起数据泄露事件,让学生了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进而学习数据加密、备份等安全管理方法。

系统管理员操作手册与工作指南

系统管理员操作手册与工作指南

系统管理员操作手册与工作指南第1章系统管理员职责与概述 (5)1.1 系统管理员角色定义 (5)1.2 工作职责与范围 (5)1.2.1 系统部署与维护 (5)1.2.2 系统监控与优化 (5)1.2.3 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 (5)1.2.4 用户支持与服务 (5)1.3 岗位要求与技能标准 (5)1.3.1 基本要求 (5)1.3.2 技能标准 (6)第2章服务器与操作系统管理 (6)2.1 服务器硬件检查与维护 (6)2.1.1 服务器硬件检查 (6)2.1.2 服务器硬件维护 (6)2.2 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 (6)2.2.1 操作系统安装 (6)2.2.2 操作系统配置 (7)2.3 系统功能监控与优化 (7)2.3.1 系统功能监控 (7)2.3.2 系统优化 (7)2.4 系统更新与补丁管理 (7)2.4.1 系统更新 (7)2.4.2 补丁管理 (7)第3章网络配置与安全管理 (7)3.1 网络架构规划与设计 (8)3.1.1 网络架构概述 (8)3.1.2 网络需求分析 (8)3.1.3 网络架构设计 (8)3.1.4 IP地址规划 (8)3.1.5 网络设备选型 (8)3.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8)3.2.1 网络设备配置原则 (8)3.2.2 网络设备基本配置 (8)3.2.3 网络设备高级配置 (8)3.2.4 网络设备管理 (8)3.2.5 网络设备监控与维护 (8)3.3 网络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 (8)3.3.1 网络安全威胁分析 (8)3.3.2 网络安全策略制定 (8)3.3.3 安全设备部署 (8)3.3.4 安全策略实施 (9)3.4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9)3.4.1 防火墙概述 (9)3.4.2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9)3.4.3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9)3.4.4 入侵检测系统配置与管理 (9)3.4.5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协同防护 (9)第4章用户与权限管理 (9)4.1 用户账户管理 (9)4.1.1 用户账户注册 (9)4.1.2 用户账户审核 (9)4.1.3 用户账户权限设置 (9)4.1.4 用户账户维护 (9)4.2 用户权限与角色分配 (10)4.2.1 角色定义 (10)4.2.2 权限分配 (10)4.2.3 权限变更 (10)4.3 用户培训与支持 (10)4.3.1 用户培训 (10)4.3.2 用户支持 (10)4.3.3 用户手册与文档 (10)4.4 用户操作行为审计 (10)4.4.1 审计策略制定 (10)4.4.2 审计记录与分析 (10)4.4.3 审计报告 (11)第5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11)5.1 备份策略制定 (11)5.1.1 确定备份目标 (11)5.1.2 选择备份类型 (11)5.1.3 设定备份周期 (11)5.1.4 确定备份时间 (11)5.1.5 存储介质与备份位置 (11)5.1.6 监控与验证 (11)5.2 备份工具与设备选择 (11)5.2.1 备份工具 (11)5.2.2 存储设备 (11)5.2.3 网络设备 (11)5.3 数据备份操作流程 (12)5.3.1 备份准备工作 (12)5.3.2 执行备份任务 (12)5.3.3 监控备份过程 (12)5.3.4 备份结果验证 (12)5.3.5 备份日志记录 (12)5.4 数据恢复与灾难恢复 (12)5.4.1 数据恢复 (12)5.4.3 恢复流程 (12)5.4.4 恢复验证 (12)5.4.5 优化恢复策略 (12)第6章应用程序与中间件管理 (12)6.1 应用程序部署与维护 (12)6.1.1 应用程序部署流程 (12)6.1.2 应用程序维护策略 (13)6.1.3 应用程序升级与迁移 (13)6.2 中间件配置与管理 (13)6.2.1 中间件概述 (13)6.2.2 中间件配置方法 (13)6.2.3 中间件功能优化 (13)6.2.4 中间件安全管理 (13)6.3 应用程序功能监控 (13)6.3.1 功能监控指标 (13)6.3.2 功能监控工具 (13)6.3.3 功能分析及优化 (13)6.4 应用程序安全防护 (13)6.4.1 应用程序安全风险识别 (13)6.4.2 安全防护策略制定 (14)6.4.3 应用程序安全加固 (14)6.4.4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4)第7章桌面系统管理 (14)7.1 桌面操作系统部署 (14)7.1.1 操作系统选择 (14)7.1.2 部署方式 (14)7.1.3 部署流程 (14)7.2 桌面软件管理 (14)7.2.1 软件安装 (14)7.2.2 软件更新 (15)7.2.3 软件卸载 (15)7.3 桌面安全策略实施 (15)7.3.1 系统安全 (15)7.3.2 用户权限管理 (15)7.3.3 数据保护 (15)7.4 桌面系统功能优化 (15)7.4.1 硬件优化 (15)7.4.2 系统优化 (16)7.4.3 软件优化 (16)第8章信息系统故障处理 (16)8.1 故障分类与诊断方法 (16)8.1.1 故障分类 (16)8.1.2 诊断方法 (16)8.2.1 硬件故障处理 (16)8.2.2 软件故障处理 (17)8.3 网络故障处理 (17)8.3.1 网络连接故障 (17)8.3.2 带宽不足故障 (17)8.4 应用程序故障处理 (17)8.4.1 应用程序错误 (17)8.4.2 功能问题 (18)第9章系统运维管理工具 (18)9.1 运维管理工具选型 (18)9.1.1 选型原则 (18)9.1.2 常用运维管理工具 (18)9.2 自动化运维脚本编写 (18)9.2.1 脚本编程语言选择 (18)9.2.2 脚本编写规范 (18)9.2.3 常用脚本示例 (19)9.3 监控系统部署与维护 (19)9.3.1 监控系统选型 (19)9.3.2 监控系统部署 (19)9.3.3 监控系统维护 (19)9.4 日志分析与报告 (19)9.4.1 日志管理工具选型 (19)9.4.2 日志收集与存储 (20)9.4.3 日志分析 (20)9.4.4 日志报告 (20)第10章系统安全管理与合规性 (20)1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20)10.1.1 确立信息安全政策 (20)10.1.2 开展风险评估 (20)10.1.3 设计安全防护措施 (20)10.1.4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20)10.1.5 实施安全监控与审计 (20)10.2 安全合规性检查与评估 (20)10.2.1 了解法律法规要求 (20)10.2.2 开展合规性检查 (20)10.2.3 评估合规性风险 (20)10.2.4 制定合规性改进措施 (21)10.3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理 (21)10.3.1 制定应急预案 (21)10.3.2 建立应急响应团队 (21)10.3.3 安全事件监测与预警 (21)10.3.4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 (21)10.3.5 安全事件总结与改进 (21)10.4.1 制定安全培训计划 (21)10.4.2 开展安全培训活动 (21)10.4.3 评估安全培训效果 (21)10.4.4 持续提升安全意识 (21)第1章系统管理员职责与概述1.1 系统管理员角色定义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系统稳定、安全、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一、数据定义功能;二、数据操作功能;三、数据安全性和权限管理;四、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控制;五、并发控制和事务管理。

通过充分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这些功能,组织和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和业务发展。

一、数据定义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定义功能用于定义和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模式。

它允许用户创建表、定义表的字段和属性、设置数据类型和约束等。

通过数据定义功能,用户可以明确指定数据的结构、关系和规范,为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提供基础。

二、数据操作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它提供了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包括数据的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等。

用户可以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或图形用户界面(GUI)等方式进行数据操作,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数据插入:数据库管理系统允许用户向数据库中插入新的数据记录,将数据存储到相应的表中。

数据查询:用户可以使用查询语句来检索数据库中的数据。

查询语句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进行过滤,从而获取符合要求的数据结果。

数据更新:用户可以使用更新语句来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

更新操作可以更新特定字段的值,或者修改整个数据记录。

数据删除: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删除语句,用于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

删除操作可以根据特定条件删除满足条件的数据。

三、数据安全性和权限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安全性和权限管理功能,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操作。

用户认证和授权: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求用户进行身份认证,验证其身份和权限。

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数据库。

角色和权限分配: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角色和权限的概念,将访问权限授予不同的用户或用户组。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用户只能访问其被授权的数据和功能。

数据加密: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数据加密技术,将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

这样可以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库基础知识讲解

数据库基础知识讲解

目录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1)二、Access 2003数据库对象 (5)三、数据表 (5)四、查询 (7)五、窗体 (8)六、报表 (10)七、数据访问页 (10)八、宏 (11)九、模块和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编程 (12)十、公共基础知识 (15)一、数据库基础知识1、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及其活动的并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

信息是以数据的形式表示的,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分为临时性数据和永久性数据。

2、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从大量、原始的数据中抽取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

3、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存放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上(有序的仓库),并能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

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软件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的数据语言:数据定义语言(DDL),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DML),负责数据的操纵,如查询、删除、增加、修改等;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

5、数据库系统(DBS)包括5部分: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DBA ,database administrator)和用户(专业用户和最终用户)。

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6、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冗余大、数据的不一致性、数据关联差)、数据库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管理、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

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7、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于扩充,独立性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三级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和二级映射(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构成了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的抽象结构体系。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必修1新授课4.2数据库系统优秀教学案例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必修1新授课4.2数据库系统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数据存储、查询、更新和删除等基本操作的能力,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3.使学生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等,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原则,了解事务、并发控制、备份与恢复等数据库管理技术。
1.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数据库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2.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和成果展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1.分析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探讨如何优化数据库设计。
2.结合实际案例,讨论数据库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和优势。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心得,分享学习经验。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各小组的讨论进展,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技巧。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强调数据库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最后,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教师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鼓励他们不断进步。通过反思与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首先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库应用案例——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展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界面,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随后提出以下问题:“你们知道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吗?”“数据库在这个系统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知识讲解

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知识讲解

学校教务管理系统I.需求分析: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

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就需要有学生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学校为方便教务管理,需开发一个教务管理系统。

为便于学生,老师,教务管理人员信息查询,注册以及信息修改,学校把学生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成绩等信息输入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然后在管理终端可以对数据进行查询和修改操作。

要求系统能有效、快速、安全、可靠和无误的完成上述操作。

并要求系统界面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程序利于维护。

一、信息分析:(1)学校教务管理的数据库,包含以下信息: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名教师和学生,每个教师可以担任若干门课程,并参加多个项目,每个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课程,每门课程每学期可能有多名教师教授,课程分为必修、选修、任选三种。

(2)学校的教务管理的信息包括: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性别、班号,籍贯、出生日期、所属系编号、所属系名称、系主任,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教师职称,教师所授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课程学分,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学生选修课程及成绩。

学生如果课程及格,可以取得该课程的学分。

学生的各类型课程学分和总学分累计到一定程度,学生可以毕业。

根据成绩高低,可以计算学分积。

及格学生的学分积公式:课程学分积=(该课程成绩-50)/10×该课程学分。

二、功能分析:(1)用户能够使用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实现对系、班级、学生、教师、课程、选课等内容进行增、删、改,以及对信息的查询。

对于查询要实现比较强大的功能,包括精确查询、模糊查询以及统计查询。

(2)具体查询在数据库中要实现以下的功能:1)所有来自某省的男生2)所有某课程成绩>90的同学3)教授某课程的老师4)某班年龄最大的5名同学5)某年以后出生的男同学6)选修某课程的学生及其成绩7)没有授课的教师8)某学生所选课程的总学分9)教授某学生必修课程的老师情况10) 某学生选修了哪些系的课程 11) 某系学生所学的所有课程12) 按总学分找出某系学习最好的5名同学 13) 按总学分积找出某系学习最好的5名同学 14) 可以毕业的学生 三、软、硬件配置 程序运行的环境:具体运行环境为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XP ,并且系统装有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

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处理系统操作手册

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处理系统操作手册

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处理系统操作手册1、安装1.1软件环境系统需要的软件环境为Autocad 2008中文简体版。

相关软件平台的安装请参考相关的安装说明。

1.2安装运行安装程序,出现如下安装界面:点击“下一步”,出现选择安装目录的界面:建议采用缺省目录,或者改用其它的目录。

点“下一步”,直到出现如下界面:点“下一步”,系统开始安装程序文件,直到出现如下界面:关闭对话框,完成安装。

完成安装后,桌面上会有如下图标:安装完成。

2系统介绍2.1系统简介综合地下管线成图与入库更新系统是建立一套基于AutoCAD平台的综合地下管线成图及入库更新系统,它集生产和业务管理于一体,具有快速管线数据录入、数据查错、管线成图编辑、成果输出、图形数据维护、管线分析查询和统计、生成三维管线图、入库更新等功能。

系统为生产人员解决了生产在数据处理的问题,为生产、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系统需要的软件环境为Autocad 2008中文简体版。

具体系统结构如下图。

整个系统分为数据层、应用层和界面系统组成。

(1)数据库:系统以数据库为中心,各子系统均可与数据库进行直接数据访问。

本系统工程数据库拟采用Aceess 个人数据库。

(2)应用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入库更新模块、其它辅助模块等。

(3)界面系统:提供给用户进行操作的界面,需要访问数据库时,与数据库的交互通过ODBC/ADO访问接口。

2.2功能模块介绍1、系统界面2、功能模块系统功能模块包括:①管线数据库操作(新建、打开、分割、合并)②管线数据录入(对话框录入、EXCEL 录入、EGW 数据导入)③管线数据编辑处理(图上点号形成、图上线号形成、重编点号、图库联运数据修改)④管线数据查错(数据重复性、一致性、准确性等检查)⑤管线数据查询分析(点号、线号查询、工作量统计、属性查询) ⑥管线成果输出(成果图形成、成果表形成、三维图形成)⑦管线数据转换(标准数据库转换)管线菜单管线属性信息窗错误信息窗2.2生产操作流程生产操作流程如下:3功能操作3.1新建数据库【位置】管线数据库新建数据库【功能】新建管线数据库。

数据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数据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数据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2. 学生能掌握数据查询、更新和删除的基本操作,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原则。

3. 学生能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数据的有效存储、查询和管理。

2. 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技术的兴趣,提高信息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沟通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3. 学生在掌握数据库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数据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结合当前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激发兴趣和提供实际案例。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定义、功能、分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及常见DBMS介绍。

2. 数据模型: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实体、属性、关系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实体-关系图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4. 数据库操作:数据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SQL语言的基本使用。

5. 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安全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控制;事务管理及并发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数据的操纵和检索——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
到目前为止,我们集中讨论了传统的文件处理。

此处,文件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逻辑实体来处理的,而且通常与某个特定的业务领域相联系。

为了把业务上相近的那些部门的文件综合在一起,必须预先排序记录和合并文件。

这样做可能耗费大量的时间,有时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

通常,文件是为了满足特定业务领域某部门的专门需要而设计的,如果某部门想使用保存在一个文件上的部分数据,而该文件是另一部门为自己使用而设计的,那么他们必须抽取这些数据并重新整理后才能使用。

大多数部门总是宁愿建立和保持一个类似(而不同)的文件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使用要求,而不愿兼顾其他部门的业务需要。

这样做的结果形成了大量的带有重复数据的文件。

前面的例子中已经提到,某所大学就保存了75个独立的计算机文件,而每个文件中都包含有学生记录。

每当一个学生结婚了或者改换了住处时,则必须修改75个文件。

数据的冗余会使成本提高,而设计一个综合的资源共享数据库则可以把数据冗余度降低到最小程度。

综合的资源共享数据库把公司看作一个整体来提供服务,而不只是为公司某特殊部门服务。

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软件就可能实现一个综合的数据库。

早在70年代初期就出现了DBMS技术,但是直到70年代末期仍未得到普遍的接受。

早期的DBMS“软件包”效率不高,实际上有比传统的文件处理的要求更高的硬件能力。

目前DBMS对硬件的要求已经降低了,甚至在小型计算机系统上也能运行DBMS 软件,造成推迟接受和实现DBMS技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信息服务人员缺乏专门的知识,而且用户管理人员又不愿合作和支持建立一个共享的数据库。

目前对于设计和运行DBMS软件已经有了广泛的了解,而且部分用户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应该把信息作为一个公司的资源来看待。

一、数据库环境的好处
1.经济上的好处。

通过先进的数据结构技术,DBMS提供了最小化数据冗余度的可能性。

当然,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即使有了DBMS帮助,有时还需要在共享的数据库中保留一定的重复数据。

由于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也简化了收集和更新数据的过程。

就前面的例子而言,只需要在一处(数据库中)更新学生地址就可以了。

2.数据库技术也给信息服务专业人员带来好处。

综合资源共享数据库为系统分析员打开了崭新的大门。

数据库能向系统分析员提供传统文件所不能提供的信息。

由于有了DBMS,就更容易得到数据,因此使程序设计任务要比原先更为简单。

此外,数据是独立于程序的。

这意味着用户管理人员可以增加数据库中的数
据、修改库中的现有数据或者从库中删除数据,这些并不影响现有的程序,而在过去则需要测试和修改几十个(有时几百个)程序。

当然,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有其他重要的优点,但是这些已超出本书的范围。

3.信息方面的好处。

一个综合资源共享数据库能以有序的方式提供一种满足信息要求的结构。

实际上,数据库是能够充分利用公司信息资源的唯一工具。

由于数据库和DBMS在产生报表方面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因此,也给决策过程带来了同样的灵活性。

4.DBMS软件在支持联机系统方面是特别有价值的。

共享数据库不仅可供多个用户存取而且还特别能反映出数据的当前状态。

对于许多查询来说,及时性是很关键的。

例如,某个经理由于设备故障不得不关闭某个工作站,此时他有可能要查询其他工作站的状态,并且利用得到的信息来改变进行中的工作路线。

二、方法
DBMS克服了传统文件处理的局限性。

它依靠灵活多变的数据结构(将数据元及记录彼此联系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

基于不同数据结构的DBMS之间差别很大。

有三种设计DBMS软件的方法 1.数据系统语言会议(CODASYL)设计并发布的基于网络或丛形数据结构的DBMS指南。

2.IBM的信息管理系统(IBS)使用的一种层次结构。

3.某些最近设计的基于关系数据结构的DBMS。

上述的每一种方法是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差别都很大。

因此,为了减少混淆和便于理解,以下的阐述和讨论只使用网络方法。

三、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方法
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一种数据库设计方法的原理。

考察下述情况。

某图书馆保存了一个文件,该文件每一个记录都包含了下述数据元:
(1)书名
(2)作者
(3)出版社
(4)出版社地址
(5)类别
(6)出版年份
图书馆馆长希望在获得决策信息方面有更多的灵活性。

而现在文件不可能满足其要求。

经过与信息处理人员交换意见之后,他们决定实现一个基于CODASYL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检查现有文件发现某些数据重复出现。

每本书(每一书名)都
分别有一个记录。

于是,写过几本书的作者的名字在他写的每本书的记录中重复出现。

在一个图书馆里可能有某出版社出版的数百本,甚至数千本书,但是在该文件的每本书的记录中都重复地出现出版社名和出版社地址。

2.设立数据库的步骤
设计数据库的方法之一是使用主题词——属性矩阵作为识别记录和这些记录之间关系的一个辅助工具。

以下各步骤描述了这种设计数据库的方法。

第一步,在主题词——属性矩阵的左边列出了逻辑主题词。

在本例中,这些主题词是:书名、作者和出版社。

在矩阵的顶端列出了所有可能的属性。

属性是提供与主题词有关的信息的任一数据元。

第二步:在属性与主题词之间的关系有一对一的,一对多的或者不存在关系。

例如,一特定书名只有一个出版社。

所以在书名与出版社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然而,一个书名可以有几个作者。

因而,在书名与作者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用“|”表示一对一关系,用“M”表示一对多关系,而且空白表示无关系存在。

第三步:数据库记录类似于传统文件的记录,它是相关数据元的集合。

可以将记录从数据库中读出来,也可以将记录写到数据库中去。

数据库记录也称为节段。

在这一步,用主题词-属性
矩阵来标识记录。

这是通过列出与每个主题词一对一关系的属性来实现的。

通常,对应每个主题都有一个记录,“书名”记录包含出版社、出版年份和类别,如下所示:
为了将数据冗余度减至最小,在记录中将不包含一对多关系的属性,而通过数据结构来保留这些一对多的关系。

在传统的文件组织中,“作者”数据元包含“书名”记录中。

如下所示:
第四步:数据库设计过程的下一步是建立记录之间的关系。

给出主题-属性矩阵中指出的一对多的关系。

出版社与书名之间的一对多的关系是用两个记录之间的一条连线来指出的,该连线有一箭头指向出版社记录。

指向书名记录的两个箭头表示每个出版社可以有一个以上的书名。

这种出版社-书名的组合称之为一个系。

其他的系是:书名—作者、作者—出版社、作者—书名和出版社—作者。

多对多的关系(每一端都有两个箭头)在处理时可能会引起混淆,因而是不允许的。

第五步:下一步消去冗余的属性和系。

记住,我们的目的是将作者、书名和出版社记录输入到数据库,然后经由系建立的联
系从不同的记录中检索数据。

因此,必须消去对此目的是冗余的那些系。

在本例中,显而易见作者—出版社系或作者—书名系是冗余(重复)的,由于作者与书名相匹配的机会比它与出版社匹配的机会多,因此应该消去作者—出版社系。

现在图书馆馆长可以进行如下的查询:
①列出某作者写的所有书的书名;
②按字母顺序列出由Pientice-Hall在1981年出版的那些书的书名;
③列出1987年以来至少在三个出版社出版书的那些作者。

该数据库(正如所设计的那样)很容易实现上述查询及其他类似的查询。

对图书馆原有文件来说,类似的查询不仅要求处理整个文件,而且可能还要处理好几遍。

有时,还要求对文件进行排序和合并。

如果图书馆馆长在一年之后决定需要另一个记录或属性,那么,数据库管理员(DBA)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库,增加属性,甚至增加系数而不影响现在的程序。

模式与值的关系类似于数据元与数据项的关系。

一个是数据的定义,而另一个是实际的值或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