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医学十大家

中国古代医学十大家

一、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是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华佗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

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

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

从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

名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二、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李时珍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

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被称作“东方医学的巨典”,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怪八脉考》、《脉决考证》等流传于世。

名言:饮食者 , 人之命脉。

少饮则和气行血;痛饮则伤神耗血。

三、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大约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682年,终年140岁左右 , 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

盘点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不止华佗扁鹊看看还有谁!

盘点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不止华佗扁鹊看看还有谁!

盘点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不止华佗扁鹊看看还有谁!药王——孙思邈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

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

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

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人物。

针灸鼻祖——皇甫谧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

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

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脉学倡导者——扁鹊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

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

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

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法医之祖———宋慈宋慈,字惠父,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在世界法医学史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第一本法医专著,至今在法医学里也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10大最强名医,李时珍第九,孙思邈第六,华佗第二

中国古代10大最强名医,李时珍第九,孙思邈第六,华佗第二

中国古代10大最强名医,李时珍第九,孙思邈第六,华佗第二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的理论就已经基本的形成了,它的出现也给当时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为后世的医学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等人也被称为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接下来小编带你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10、葛洪:葛洪为东晋时期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也是著名炼丹家。

葛洪13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也十分贫寒,由于他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整日闭门家中读书。

16岁时葛洪拜郑隐为师,这也使它对医学与炼丹之术有了更大的发展。

他晚年隐居于罗浮山中直至去世。

他所写的著作约有五百多卷,不过多数已经失传。

9、李时珍:李时珍为明朝著名的医学家,其父亲也是当地的名医,李时珍子承父业及其具有实践精神,吃苦耐学,尤其执着于本草方面。

李时珍曾为宫廷的医疗机构服务过,但任职一年便回乡。

之后他参考历代的医学书籍八百多种,亲自外出考察尝百草,他的足迹遍布全国,终于经过他长达30年的努力写下了传世之作本《本草纲目》,为我国的医学提供的重要的参考价值,也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是大名医之一。

8、宋慈:宋慈为南宋时期著名的法医学家,被誉为是“法医学”之父。

他曾在广东与湖南任职过官员,他办案注重的是实地检验。

在公元1247年他写出了《洗冤集录》五卷,这是我国第一部最为系统的法医学专著,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一部法医学专著,后来还被广传至国外,对于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钱乙: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学家,他一生都专注于儿科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学生阎季忠将他的医案和验方、理论进行了整理,编制出了《小儿药证直诀》。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儿科方面的专著,这本著作也使得儿科自此之后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6、孙思邈:孙思邈为唐代著名的医学家,他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他对于医学方面注重于经验,所以他在世时不断地走访民间,记录各种医疗经验,完成了著作《千金要方》。

中华十大名医 素材

中华十大名医 素材

中华十大名医素材摘要:一、前言二、扁鹊三、华佗四、张仲景五、皇甫谧六、叶天士七、薛生白八、宋慈九、李时中十、总结正文:中华医学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医学家。

他们不仅医术高明,还留下了宝贵的医学知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便是我国历史上十位闻名遐迩的名医:一、前言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

他们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本文将介绍十大名医,以彰显他们的丰功伟绩。

二、扁鹊扁鹊,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被誉为“神医”。

他精通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针灸。

扁鹊曾治愈赵国太子的尸厥症,使其起死回生,成为一代传奇。

三、华佗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外科圣手”。

他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麻醉史上最早的麻醉药物。

华佗还创作了《五禽戏》,是我国最早的保健体操。

四、张仲景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

他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张仲景还创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

五、皇甫谧皇甫谧,西晋著名医学家,被誉为“针灸之祖”。

他在针灸领域有很高的造诣,撰写了《针灸甲乙经》,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叶天士叶天士,明朝著名医学家,擅长治疗温病。

他主张“温病应以清法为主”,并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叶天士的医学理论对温病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薛生白薛生白,明朝著名医学家,与叶天士并称为“温病学派两大巨头”。

他主张“治温病以清热解毒为主”,丰富了温病学派的理论体系。

八、宋慈宋慈,南宋著名法医学家,被誉为“法医学之父”。

他所著《洗冤集录》是我国古代法医学的奠基之作,对法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九、李时中李时中,明朝著名医学家,擅长治疗痘疹。

他主张痘疹应以“解毒、清热、滋补”为治疗原则,撰写《痘疹全书》,对痘疹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十、总结十大名医各有所长,共同为中华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纪录片视界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所属领域是中医和中药。

著有作品《扁鹊内经》、《外经》、《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 年)。

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因此被称为"脉学之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

这考证很可疑。

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

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

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还永远怀念他。

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人),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十大名医简介

十大名医简介

1.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

因他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

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2.华佗字元化,汉未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国著名医学家。

他医术全面,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第一人。

又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

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

确立了中医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界的推崇。

4.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

其实,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5.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著有《肘后方》。

“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

6.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是唐代医药学家,他用自己的一生见证灵芝的长寿之道,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他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方剂。

被后人称为"一代药王"。

7.钱乙字仲阳,山东郓城县人。

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

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9.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他自1565年起,“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10.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名医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名医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名医扁鹊扁鹊,渤海莫人。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问闻望切。

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被尊为医祖。

张仲景张仲景,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人。

其事迹始见于唐代甘伯宗《名医录》:“张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

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李时珍李时珍,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自1565年起,李时珍三易其稿,于1590年完成了巨著《本草纲目》,该书集唐、宋诸家本草之精萃,益金、元、明各家药藉之不足、继承我国本草研究的传统,独辟蹊径,把本草学推向新的高峰。

华佗华佗,沛国谯人。

他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

后因不愿做曹操侍医而被杀害了。

葛洪葛洪,丹阳句容县人。

约生于晋太康四年,曾拜精于医药和炼丹技术的南海太守鲍靓为师,鲍靓并把精于灸术的女儿鲍姑(古代名女中医)嫁给了他。

皇甫谧皇甫谧,安定朝那人,后随其叔父移居至河南新安。

《晋书·皇甫谧传》说他“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

钱乙钱乙,字仲阳。

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人。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

朱震亨朱震亨,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

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

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

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中国十大名医

中国十大名医

中国十大名医1、中西医结合的鼻祖——张锡纯张锡纯是晚清著名的医学家,是中西医结合的鼻祖,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杰出贡献,他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被誉为“近代中医第一人”,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被称为我国中医界“第一可法之书”,是近代中医最受欢迎的医学著作。

所创方剂200多个,有不少方剂至今仍被广为流传,且屡用屡效。

2、药圣:李时珍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早年入主太医院,后来辞去太医职务,跋山涉水,走遍大江南北,考证古今本草著作成百上千,花费27时间,终于写成震惊中外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被达尔文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李时珍的卓越成就,被后世誉为“药圣”,被李约瑟誉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

晚年所著《濒湖脉学》更是中医脉诊入门的不二神作,至今“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成为中医入门的必读专著。

3、儿科鼻祖:钱乙钱乙是宋代的太医院丞、翰林医学士,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他一生妙手仁心,终其一生旨在使“幼者无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践行中医医道的博大与慈爱。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被后人誉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另外,钱乙创方也极其精妙,他将张仲景的肾气丸改为六味地黄丸,名流千古,至今广为流传。

4、药王:孙思邈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道士,天资聪明,却不愿入朝为官,终身为科普中医而奋斗。

写成的《千金方》(由《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组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是全世界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医生,全世界第一个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全世界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1、中医医祖:扁鹊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从司马迁的不朽之作《史记》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到扁鹊既真实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的基础。

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2、中医医圣:张仲景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3、外科鼻祖: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

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

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

4、中医药王:孙思邈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孙思邈医德高尚。

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

古代十大名医精选

古代十大名医精选
李家世代业医 ,祖父是“铃医 ”。父亲李言闻 , 号月池 , 是当地名医 。那时 , 民间医生地位很 低 。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 。 因此 , 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 , 以便一朝功成 , 出人头地 。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 , 然而性格刚直纯真 ,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 。 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 九年中 , 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 。于是 , 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 ,专心学医 , 于是向父 亲求说并表明决心: “身如逆流船 , 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 ,至死不怕难 。 ”李月池在冷酷的事 实面前终于醒悟了 , 同意儿子的要求 , 并精心地教他 。不几年 , 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 生。
叶天士少承家学 。他的祖父叫紫帆,名时 ,父亲叫 阳生,名朝采,都精于医术 。 白天,他从师读经书; 晚上, 他父亲就教他“岐黄学 ”。因此 ,他从小时就自《素问》、 《难经》及汉唐宋诸名家所著书 ,无不旁搜博览。
•6.黄甫谧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 自号玄晏先生 。安 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 。生于东汉建 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 ,卒于西晋太康三年 (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 。他编撰的 《针灸甲乙经》 ,还有《历代帝王世纪》 、《高 士传》 、《逸士传》 、《列女传》 、《元晏先生 集》等书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 4.孙思邈 • 孙思邈(541或581~682) 为唐代著名道士 , 医药学家 。被人称
为“药王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 人 。幼聪颖好学 。 自谓“幼遭 风冷 ,屡造医门 , 汤药之资 , 罄尽家产 ”。及长 ,通老 、庄及百家之 说 , 兼好佛典 。年十八立志究医 ,“颇觉有悟 , 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 者 , 多所济益 ”。北周大成元年(579) , 以王室多故 ,乃隐居太白 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 , 炼气 、养形 , 究养生长寿之术 。及周静帝 即位 , 杨坚辅政时 ,征为国子博士 ,称疾不就 。隋大业(605~618) 中 , 游蜀中峨眉 。隋亡 , 隐于终南山 , 与高僧道宣相友善 。唐太宗李 世民即位 , 召至京师 , 以其“有道 ”,授予爵位 , 固辞不受 ,再入峨 眉炼“太一神精丹 ”。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 , 居于 鄱阳公主废府 。翌年 , 高宗召见 , 拜谏议大夫 ,仍固辞不受 。咸亨四 年(673) ,高宗患疾 , 令其随御 。上元元年(674) ,辞疾还山, 高宗赐良马 ,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 。永淳元年卒 ,遗令薄葬 , 不藏 明器 , 祭去牲牢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历史十大名医及简介

历史十大名医及简介

历史十大名医及简介1、张仲景:张仲景,字楚源,号钱老,东晋时期医学家、内科学家、画家,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

他是《伤寒论》的作者,也是中国中医学的创始人和发起人。

《伤寒论》是历代相传的医药典籍,它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提供了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中国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华佗:华佗,名子德,号子瞻。

东汉末期大夫,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医生之一,被誉为“神医”。

他继承了《伤寒论》的理论,并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把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许多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尤其在外科学方面格外突出,出入重大病症均有奇效。

3、葛洪:葛洪,号圆子,字宗洲,明代最杰出的医学家,以《水经注》而闻名,为中国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要把传统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实践来验证理论,把中医学概念提升到实践的层面,为随后的医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4、李时珍:李时珍,字回谦,明朝最杰出的医学家和药学家,被誉为“药王”。

他收集了大量的中药材,作了大量的药物实验,总结出一套关于药物的理论,并为中药材的采集、炮制、用法全面系统地进行了记载,是历代最杰出的药学家和药学典籍的作者。

5、沈括:沈括,字谫名,号阴公。

北宋时期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东晋《四部丛书》和《天工开物》的基础上,创立了“古今天文应用”学说,奠定了中国智能机械和天文仪器的基础,并创立了早期的气象学。

他在地理学和气象学方面也有一些研究,被称为“古今天文地理家”。

6、济公:济公,真名叫莱女士,现代名叫莱氏,号称英主。

唐代大夫,中国宋元时期最杰出的医师之一,著名的神医,对古代中医学理论和实践都有深入的研究,他开创了赝法诊病,把传统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中医在实践上有了深刻的改变和发展。

7、任和:任和,号曲阳君,唐代著名医学家,以《任氏医书》而闻名,被称为“神医”。

他继承和发展了《伤寒论》的理论,对内科学和外科学都有深入的研究,把传统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许多新的观点,尤其是在内科学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华十大名医 素材

中华十大名医 素材

中华十大名医素材摘要:1.华佗:外科手术与养生保健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与医道传承3.孙思邈:本草纲目与养生长寿4.李时珍:本草纲目与药物学研究5.华熙:金匮要略与妇科医学6.扁鹊:四诊法与中医诊断学7.葛洪:肘后备急方与疫病防治8.朱震亨:格致余论与中医理论体系9.叶天士:温病条辨与温病学研究10.吴又可:瘟疫论与传染病防治正文: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医学家。

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治病救人,还在于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中华十大名医,分别是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华熙、扁鹊、葛洪、朱震亨、叶天士和吴又可,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和主要贡献。

首先,华佗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外科圣手”。

他精通内外兼治,擅长使用手术治疗疾病。

华佗创立了著名的“五禽戏”,作为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传播和应用。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被尊奉为“医圣”。

他的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思邈是唐代的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古代药学的百科全书”。

孙思邈注重养生长寿,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

李时珍是明代的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对药物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时珍对药物的产地、性状、药性和功效进行了详细描述,为后世药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华熙是宋代的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金匮要略》被誉为“妇科圣经”。

华熙对妇科医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世妇科医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创立了“四诊法”,成为了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方法。

扁鹊的医术高超,曾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

葛洪是晋代的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肘后备急方》对疫病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葛洪的研究为后世应对疫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朱震亨是元代的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格致余论》对中医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震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医学理论,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简介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简介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简介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名医,他们独特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的简介:1. 扁鹊: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医师之一,他是《黄帝内经》的作者之一。

扁鹊擅长诊断与治疗各种疾病,他的治疗方法强调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为基础。

2. 华佗: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外科医师之一。

他精通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在治疗创伤和手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3. 张仲景:他被尊为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被视为中医经典之一。

他的治疗方法注重辨证施治,通过察言观色等细节来诊断疾病。

4. 李时中:他是唐代的一位著名医师,他的著作《千金方》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书之一。

他的治疗方法强调草药治疗,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剂。

5. 孙思邈:他是唐代一位重要的医学家和药学家,他的著作《千金方》对中草药的分类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6. 王叔和:他是宋代一位重要的医学家,他的著作《玉楸药书》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重要典籍之一。

他对草药的研究和运用有着深入的理解。

7. 朱震亨:他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所编纂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草药学著作之一。

他对草药的分类和性能进行了系统总结。

8. 张仁斋:他是清代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医学正传》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他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9. 吴鞠通:他是清代一位重要的医学家和药学家,他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中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10. 张志聪:他是清代一位著名的中医家,他的著作《景岳全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中医典籍之一。

他的治疗方法融合了中西医学的优点,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古代名医们的杰出贡献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也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的医术和智慧不仅令人敬佩,也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神医,医术高,医德更高!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神医,医术高,医德更高!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神医,医术高,医德更高!
扁鹊(前407年—前310年),字越人,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人,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得真传,内科、妇科、儿科皆精,奠定中医的切脉诊断法,著有《难经》。

华佗(145年—208年),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少时游学,钻研医术,精通外科,发明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发明强身健体的“五禽戏”,尊称“医神”。

张机(154年—219年),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医学家,著有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尊称“医圣”。

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字士安,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灵台)人,西晋医学家,著有《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医书,尊称“针灸鼻祖”。

葛洪(284年—364年),字稚川,丹阳郡句容县(今江苏句容)人,东晋医学家,精通预防疾病,著有《金匮药方》。

孙思邈(581年—682年),京兆府华原县(今陕西铜川)人,唐朝医药学家,精通药科,著有《千金要方》,尊称“药王”。

钱乙(1032年—1117年),字仲阳,东平府郓州县(今山东郓城)人,北宋医学家,精通儿科,著有《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医书。

宋慈(1186年—1249年),字惠父,福建府建阳县(今福建南平)人,南宋法医学家,开创“法医鉴定学”,著有《洗冤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尊称“法医鼻祖”。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湖北蕲春(今湖北蕲州)人,明朝医药学家,出身医学世家,著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医学百科全书”。

叶桂(1666年—1745年),字天士,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朝医学家,出身医学世家,精通内科,著有《温热论》。

中国十大名医

中国十大名医

中国十大名医中国自古就拥有悠久的医学传统和文化。

众多的中医大师和名医们辛勤耕耘,创造出无数宝贵的治疗经验和养生知识。

他们的医德医风,救死扶伤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

本文将向您介绍10位享誉中外、令人敬佩的中国十大名医。

1. 华佗华佗约生于公元145年,他是我国东汉末年的一位卓越的医学家和外科医生。

华佗不仅治疗疑难杂症、施行手术、探寻药物的药性,而且还致力于培养后辈医学人才。

他所创立的“六经注解”和“针灸甲乙经”等医学著作,对中医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仲景张仲景(约公元150年—219年),是我国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医学家。

他制订了“伤寒杂病论”,并写下了“金匮要略”等医学著作。

仲景在中药治疗方面颇有建树,被后人赞誉为“中医宝库”。

3. 扁鹊扁鹊(约公元前4世纪),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医家。

他在医学理论、临床实践、药物研究等方面具有卓越的贡献。

扁鹊的医术造诣深厚,尤以针灸和药物治疗为其特长。

4. 张仲景张仲景(约公元150年—219年),是我国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医学家。

他制订了“伤寒杂病论”,并写下了“金匮要略”等医学著作。

仲景在中药治疗方面颇有建树,被后人赞誉为“中医宝库”。

5. 孙思邈孙思邈(581年—682年),是中国唐代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他对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孙思邈的医学著作《千金方》对中药的方剂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并阐述了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

6. 李时中李时中(1518年—1593年),是明代中期一位卓越的医学家。

他在中医学理论、药物学和临床治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中医圣手”。

他的医学著作《饮膳正要》和《本草纲目》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和药物研究领域。

7. 吴昆仑吴昆仑(1919年—2002年),是中国著名的心血管外科医师。

他出生于浙江省,曾就读于上海医科大学,拥有丰富的学术和临床经验。

吴昆仑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颇有建树,被誉为“中国心血管外科之父”。

中国史上十大闻名全球的名医,全都知道的举个爪

中国史上十大闻名全球的名医,全都知道的举个爪

中国史上十大闻名全球的名医,全都知道的举个爪1、扁鹊:扁鹊(前407—前310),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渤海莫(今河北省任丘市)人。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问闻望切。

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被尊为医祖。

2、张仲景:张仲景(约150~219年),名机,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人。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3、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4、华佗: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

他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

5、葛洪: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6、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

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

7、钱乙: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约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1032~1117年),享年82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

钱氏治学,当初先以《颅囟方》而成名,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威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学士。

8、朱震亨: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1. 扁鹊扁鹊,古代中国的伟大医术家之一。

据传,他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

扁鹊以其深厚的医学知识和卓越的医术闻名于世。

他著有《扁鹊内经》一书,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之一。

扁鹊还在医学的实践中开创了很多创新方法和疗法,被后人称为“医圣”。

2. 华佗华佗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之一。

他生活在东汉末年,以其擅长外科手术和特殊疗法而闻名于世。

华佗有“神医”的美誉,他在医学领域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外科手术方面。

他发明了很多外科器械和止血方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3. 张仲景张仲景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生活在东汉末年。

张仲景的医学思想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这部著作博大精深,成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和治病方法影响了包括唐朝李时中、宋朝苏轼等在内的众多医学家。

4. 李时中李时中是唐朝的著名医学家,他以其卓越的医术和丰富的医学理论而闻名于世。

李时中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著有《纲目》一书,系统总结和整理了前人的医学经验和知识,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孙思邈孙思邈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生活在唐朝。

孙思邈以其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深厚的医术而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他著有《本草纲目》一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医药方面的巅峰之作,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朱震亨朱震亨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朱震亨著有《伤寒论》一书,该书继承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理论,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是中国古代医学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

7. 李时勉李时勉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他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李时勉继承了李时中的医学传统,致力于推动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改革。

他著有《医学正传》一书,对中国古代医学的研究和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 吴鞠通吴鞠通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生活在元朝时期。

中国十大名中医排名榜

中国十大名中医排名榜

中国十大名中医排名榜中医是我国流传几千年的一种医疗方式,从古至今有很多名医,救人于危难当中,通过各种中草药治疗疾病,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十大名中医排名。

1. 扁鹊扁鹊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名医,擅长各种疾病,尤其是妇科,五官科,儿科最为精通。

所提出的望闻问切中医学诊断方法,在中医上有着非常高的意义。

2. 华佗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年轻时曾经到过很多地方游历,他的医术十分全面,擅长各科疾病的治疗,被人们称为外科圣手。

3. 张仲景张仲景有医圣的尊称,喜欢收集药方,并且著有著名的伤寒杂病论。

开创了中医辨证,论理智的原则,也是现在中医临床的基础原则。

4. 黄甫谧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曾经编有很多历史名著,在文学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学者,他以针灸渐长被人们称为针灸鼻祖。

5. 叶桂叶桂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特别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病症。

在温病学上有着非常高的成就,而且还为现代温病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6. 孙思邈孙思邈的著名千金药方药学著作在我国中医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唐高宗显庆年完成了世界上第1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7. 薛生白薛生白和叶桂同一时期开创了温病学研究的先河,并且着重突出湿邪和热邪,相和的病症特点,对于温病学有着非常高的贡献。

8. 宋慈宋慈在历史上开创了法医鉴定学著名的洗冤录物件,是中国第1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9. 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吸收了利在本草著作精华做出了补充。

著名的本草纲目就是他所写被后世称为药圣。

10. 葛洪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家道教理论专家。

对于道教炼丹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也是现代人们研究炼丹历史的重要史料。

古代十大名医

古代十大名医

古代十大名医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医、中国画、京剧三颗璀璨的明珠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

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考试中涉及到的中医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帮助考生在事业单位的复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及其著作1.医祖——扁鹊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被尊为医祖。

其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2.医圣——张仲景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外科鼻祖——华佗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广播体操——五禽戏(虎鹿熊猿鸟),精于手术,发明麻沸散。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主要著作《青囊经》已佚。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4.针灸鼻祖——皇甫谧皇甫谧: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5. 道家医生——葛洪葛洪: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

“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我看钱乙与宋慈
摘要:为医者,当有一颗仁心,一颗刻苦钻研的心。

专一的医生往往比全科的医生付出的要多,要更细心,而往往选择专一的一方面去学习,去研究,坚持的不放弃,挑战新的事物,总能发现新的东西,创造新的传奇,钱乙与宋慈在专一上便是典型。

关键词:名医专一迎难而上创新
正文:
钱乙与宋慈能够在他人无法企及的领域做出出色的成绩,靠的不仅仅是细心,专一,还有敢于挑战。

钱乙明知儿科病难下诊断,当时的医生多不走这条路,但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在这一领域开启了儿科新的开端,平常的医生也知道儿科病难医,所以往往不敢下诊断,而钱乙却不畏难,在这一面下了苦力,才能有所成就。

宋慈比之钱乙更加敢于挑战。

古人常说:“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敢毁伤。

”而宋慈却走上了法医这条路,也许是为了破案,也许是因为兴趣,但在那样的时代敢于挑战,不畏尸臭、鬼怪等古人避而远之之事物,可见他又多么的不同于他人。

钱乙也好,宋慈也罢,二者都不是道听途说之人,对于各种症状总是实事求是,结合前人,依据现实,深入研究,找出答案。

钱乙能花四十年时间去研究一种奇难杂症,宋慈能为求真理开棺验尸,发明蒸骨三验验尸法,这些在古代是比较忌讳的事,尤其是验女尸。

从钱乙和宋慈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一个出身官宦世家,一个则是布衣百姓。

宋慈从小就接触刑狱历法,钱乙则从小跟随姑父看病行医。

这也对他们以后从事的专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宋慈成为了“法医学之父”,钱乙成为“大国医”——幼科之鼻祖。

但是不难发现,他们的身上存在着很多共同点。

他们从小博学善思,刻苦努力,有着极强的求知精神。

不辞艰辛困苦,多方求学,善于总结前人经验,但又不禁锢于传统,结合实际,客观求实,都创下了自己的著作。

他们热爱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一视同仁。

视病患者如亲人。

钱乙在实践中认识到,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其病理特征:“易虚易产,易寒易热”。

所以,要攻克小儿病这道难关,必须对小儿的生理、病理有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他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逐步摸索一整套诊治方法。

在诊断上,他主张从面部和眼部诊察小儿的五脏疾病,如左腮赤者为肝热,右腮为肺,目内无光者为肾虚,等等。

在处方用药方面,力戒妄攻、误下与峻补,主张“柔润”的原则。

宋慈在法医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是唯物主义倾向。

在其传世名著中非但没有空洞的理学唯心主义的说教,而且大力提倡求实求真精神。

并且一生保持嫉恶如仇,以民命为重,实事求是的态度。

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宋慈一生二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中,先后担任四次高级刑法官,后来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也是“皆司皋事”,可见宋慈一生从事司法刑狱。

长期的专业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经验。

宋慈平反冤案无数,他对当时传世的尸伤检验著作加以综合、核定和提炼,并结合
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于逝世前两年(公元1247年)撰成并刊刻《洗冤集录》五卷。

此书是其一生经验、思想的结晶,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它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

西方普遍认为正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

宋慈把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医药学应用于刑狱检验,并对先秦以来历代官府刑狱检验的实际经验,进行全面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因而此书一经问世就成为当时和后世刑狱官员的必备之书,几乎被“奉为金科玉律”,其权威性甚至超过封建朝廷颁布的有关法律。

750多年来,此书先后被译成朝、日、法、英、荷、德、俄等多种文字。

直到目前,许多国家仍在研究它。

其影响非常深远,在中、外医药学史、法医学史、科技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其中贯穿着“不听陈言只听天”的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至今仍然熠熠闪光,值得发扬光大。

而钱乙,他的一生,在治学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专一为业,垂四十年”。

他把古今有关儿科资料一一采辑,加以研究。

钱乙还借助于《颅囟经》的“小儿纯阳”之说的启示,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在张仲景总结的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适应小儿用的“五脏辨证”法。

因此,阎季忠对他“治小儿该括古今,又多自得”。

他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逐步摸索一整套诊治方法。

钱乙去世后,他的学生阎孝忠将他的临床经验加以收集整理,于宣和元年(1119)汇编成《小儿药证直诀》,其中有23个病例和创制的114个药方,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此书对小儿生理、病理、辩证施治和制方用药等颇有创见,比欧洲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三百年,是中国现存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学专书。

清代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小儿经方,于古罕见,自乙始别为专门,而其书亦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

另外,钱乙还著有《伤寒指论微》5卷,《婴孺论》百篇,可惜已散佚,不能不说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身为医学生的我们,更要学习其精华。

他们为什么备受赞赏,为什么被称为大医?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着精湛的医术,更因为他们有敢于创新,拥有高尚的医德!正如心术中讲的“医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叫治病救人,你能够看好病人的疾病。

这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医务工作者,一个技工,和修鞋匠、卖馒头发糕的师傅没任何区别。

微笑服务那是小CASE,是你作为人应该做的,根本不应该提到评比的标准里去。

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你不仅看好病人的病,你还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亲人一样,我知道你就在这条路上行走。

但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第三重,那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学的,不只是仁术,还要有仁心,还有那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