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 盼|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 盼|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 盼|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e8e84e80eb6294dc886c9d.png)
盼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使用材料的。
2、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3、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
4、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美。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使用材料的。
2、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教学过程:一、初识盼1、所谓盼望是指殷切地期望,急切地期望。
那么作家铁凝在文章中盼望什么?(引入第一自然段。
)生:盼下雨穿雨衣。
(板书)出示句子:瞧,这就是妈妈送我的新雨衣,如此别致充满诱惑力,我一拿到雨衣就……一边想这雨衣实在太方便了,一边甩着袖子在房间里走来走。
指名读。
师生配合读:瞧,这就是妈妈送我的新雨衣,(指名读)如此别致充满诱惑力,我一拿到雨衣就……一边想这雨衣实在太方便了,一边……(指名接读)。
2、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初得新雨衣的兴奋(板书兴奋)3、除了直接的动作描写,哪个句子也写出了这种感受?指名交流。
这属于什么描写?小结:无论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喜爱之情。
正是这种由衷的喜爱之情,让我开始了盼的旅程。
二、了解盼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17自然段,文章是通过哪些小事情来写清楚“盼下雨穿雨衣”的心情的?2、晴天盼下雨——下雨盼出门——盼雨留到明天下——盼雨打在雨衣上师:这真可以说是一种魂牵梦绕的盼啊!三、感受盼:过渡:作者是如何描述“我”的盼望心理的?1、出示学习要求:带着问题再读课文3-17自然段,找出描写“我”心理活的语句。
2、交流3-17自然段感悟重点句子。
3、除了心理描写,语言动作描写也精彩的再现了我渴盼的心情,找读交流。
4、在这部分里,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怎样不同的心情?梳理小结: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不同的心情。
第一处写了令“我”兴奋的雨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理由穿上新雨衣了;第二处写了令“我”担心的雨景,因为“我”害怕今天雨下得太大,明天就不会下雨了;第三处写了雨停后的宁静。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盼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盼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ed9729ba0d4a7302763ae5.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
课题:《盼》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改句比较和创设情境,体验主人公“盼”的过程,感悟生活中的美好童趣。
2.了解叠词和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作者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改句比较和创设情境,体验主人公“盼”的过程。
2.教学难点:感受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童趣。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至少朗读两遍。
2.圈划生字词及自己喜欢的词句,做三处以上随文批注。
【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喜激动。
3.想象你就是蕾蕾,
若干年后回顾这件
事,你会有怎样的感
触?
4.提炼学习方法,总
结文章中心。
后的欣喜激动。
3.虽然第一反应会
觉得孩童时期的自
己有些傻,但这也正
是孩童天真可爱所
在。
4.我们的生活大多
时候也就是这样平
平常常的,关键在于
我们是否用心体验、
用心发现、用心铭
记。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本文节选自铁凝的《盼》,原文开篇第一句话是“我最讨厌两件事,第一件是说谎话,第二件就是下雨。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从文中摘抄两处环境描写的内容,并做简要品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71d70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8.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3、学习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课题“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
——《说文解字》盼,美目也。
——《字林》说明这个字是期待等待美好的事物,或者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看看作者要盼望一个什么美好的事物呢盼穿雨衣。
主人公在实现“穿上新雨衣”这一愿望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作者如何表现这样变化呢二)、研读课文1、文章1-2段,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绿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丽、便捷。
2、我初次见到它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戴”“抖抖”“窸窸窣窣”3、这些词体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内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来体会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变天,我是如何盼望着变天的呢“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是这样想”:体现我内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体现人物心理。
5、我盼变天,终于变天了,此时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路边的小树忽然莎啦啦地喧闹起来,好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树被风吹动的声音,体现起风了,要下雨了。
因此通过此时环境的特点,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6、因此当我们理解人物内心时,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语句、描写人物外在表现以及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这三方面来分析人物心理特点。
四人为一组,阅读文章的5—21节,圈画出描写主人公心理的语句,并结合三个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时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语言、肖像(外在表现),体现主人公无法穿上雨衣内心的失望。
(分角色朗读课文)16段: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
17段: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体现人物兴奋愉快的心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9e225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8.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体会作者从不同角度将重要部分写详细的表达方式。
3.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1.理解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2.学会并运用写作过程中围绕中心意思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板块一回顾篇章,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出示篇章页,回顾习作要求,齐读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我”究竟“盼”的是什么?(二)梳理内容,选取事例。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关键内容。
思考:(1)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2.根据作业本题目总结归纳。
板块三细读语段具体分析(一)细读“得到雨衣”部分,感受作者对雨衣细致的描写。
小结:写作可以从眼、耳、鼻、舌、身、意等方面来丰富描写。
(二)通过心理描写感受“盼”的心情。
过渡:新雨衣那么独特,“我”那么喜欢,所以开始盼下雨穿新雨衣,而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中,“我”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
你能借助图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的心情变化吗?1.学生讨论读第3-20自然段的感受。
2.从直接心理描写和借景抒情的间接心理描写体会“我”急迫、无奈、憧憬、失望又惊喜的心情。
(三)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盼”的心情。
过渡:关于表现“我”“盼”的心情,课文还有哪些部分写得具体又生动呢?1.聚焦第5-15自然段。
2.从“我”和妈妈的对话中体会“我”兴奋、失落、急切、不安的心情。
过渡:习作单元不仅要学习优秀例文的写作方法,更要通过模仿练笔感受写作的魅力。
3.随堂小练笔:模仿第5-15自然段围绕“悔”写一段“我”和妈妈的对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db9e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2.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教案一:课题:盼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课文内容。
2. 能够领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主题。
3. 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运用情感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盼望。
教学重点: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2. 对盼望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准备:1. 课本。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愉快的音乐,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学过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Step 2:学习新课(30分钟)1. 分角色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并对生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引导他们揣摩作者的用意。
3. 分组讨论:学生就课文中的盼望给家人带来的变化进行讨论。
Step 3: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盼望的作文。
Step 4:课堂总结(5分钟)1. 老师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
2. 学生回答老师针对本课内容的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
教学延伸:1. 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关于盼望的问卷调查,并向同学和家人进行调查,收集不同人的盼望的内容,并进行分类分析,了解不同人的盼望的种类和原因。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社会实际情况,讨论人们对未来的盼望和期待,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盼望。
教案二:课题:盼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短语的意思。
2. 能够用正确的语调、停顿和语速读课文。
3. 能够感悟并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盼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短语的意思。
2. 用正确的语调、停顿和语速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6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6盼](https://img.taocdn.com/s3/m/8d0016df336c1eb91b375d14.png)
1.会写“袖、篷”等13个字。
会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
2.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3.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最盼望得到的东西,或者盼望去做的事情呢?请举例说一说。
2.指名回答。
3.是呀,有一位叫蕾蕾的小朋友,就和我们一样,盼望着一件事情,她盼望的究竟是什么事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板书课题)4.简介作者。
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当代著名作家。
主要著作有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对面》《永远有多远》等。
二、初读课文,梳理文本。
1.学生默读课文,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学生字词,能工整书写。
(1)出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例如:“腥”是后鼻音,指导学生把这个后鼻音读好。
(2)小组“开火车”读,齐读,让学生巩固好生字的认读。
(3)出示课后方格里的13个字,指名认读并组词,其他同学跟读。
(4)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特点,学生交流后,教师着重讲解易写错的“袖、嚷、酱”这三个字。
(5)学生自己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梳理文本:课文主要写了“盼的原因——得到新雨衣”“盼的经过——盼穿新雨衣”“盼的结果——穿上新雨衣”这三件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主人公蕾蕾“盼”的是什么呢? (盼下雨,盼下雨穿新雨衣。
)2.晴天多好啊,盼下雨干什么呢?下雨穿雨衣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有什么可盼的?(一般我们盼的事情,都是特别的、喜欢的或是新鲜的——插入写作背景。
)(明确:盼穿新雨衣。
新雨衣很特别,“我”很喜欢。
)3.从哪里可以看出新雨衣很独特?从哪里可以看出“我”很喜欢新雨衣? (从第1自然段中可看出新雨衣很独特;从“我”迫不及待试穿新雨衣,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等情节可以看出“我”很喜欢新雨衣。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 盼|部编版 (2)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 盼|部编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b2ee778a55270722182ef78c.png)
《盼》教学设计【设计说明】《盼》是部编教材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该文选自《夜路》,是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原作写“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盼望能把赵小芸的旧雨衣比下去,而当雨真的来临自己穿上新雨衣时,又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下将新雨衣送给了传达室的张伯伯。
小说在选入教材时做了较多的删改,简化了线索,以“盼”为情节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我”得到新雨衣、盼望变天穿雨衣、盼望出门穿雨衣、盼雨留到明天再下穿雨衣、如愿所“盼”穿上新雨衣的情节;还以“盼”为情感线索,表达了“盼”的丰富内涵:高兴、急切、兴奋、期待、无奈、担心、欣喜的心情;所有的“盼”积聚为“我”对生活的渴盼,而渴盼的过程则凝结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目标】1.围绕“盼”,理清行文思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盼”所产生的兴奋、急切、期待、无奈(失落)、担心、欣喜的心情。
2.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用心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盼”,理清行文思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盼”所产生的高兴、急切、兴奋、期待、无奈(失落)、担心、欣喜的心情。
难点: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用心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美。
【预习任务】1.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盼”和“新雨衣”写了哪些事情。
3.结合文本,抓住关键词句(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思考“盼”的不同情感和深层含义,在文中做不少于4处的批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走近“盼”在《那一天》的作文中,老师看到了大家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有对毕业典礼上伤心的泪水,也有生日聚会上开心的笑容。
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些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家人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她的文章《盼》,感受她因新雨衣而“盼”的不同情感和深层含义,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d7d1b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c.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盼》(指板书)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围绕“盼”写了哪几件事?生:作者围绕“盼”写了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三件事。
其中盼穿雨衣这部分又从放学下雨,借故外出,窗前看雨,雨后看景这几件小事具体写出“盼”这一中心意思。
师板书。
二、新课师:说得好,正是这样。
作者选取了不同的事例突出了“盼”这一中心,那作者又是怎样将“盼”这一心理活动写具体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读全篇课文,画出具体描写出盼这一心理活动的语句,并在旁边做好适当的批注,写出你的感受,先独立思考,再到小组内交流。
下面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生3:我画的是这句“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这是一段心理描写,我从“每天想”这个词中感受到自从作者有了新雨衣,天天都在想,都在盼下雨天,盼望能够有机会穿上新雨衣。
师:不止一天想,不止一天盼,而是天天想,天天盼。
天气预报是晴是雨,到底与作者是否有雨衣有关系吗?(没有)那她为什么觉得是因为她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才总是晴的呢?生:是因为作者太盼着能下雨了,天天盼下雨,结果天气预报天天是晴天,她就觉得是因为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才变成“晴天”的,是在和她故意作对呢。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越是盼着一件事,越是事与愿违,就觉得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才会这样的?比如早上等公交,越是着急越等不来,这时就会觉得怎么一到我坐公交,公交就不爱来呢。
对啊,其实作者也是这样的,正是由于这份期盼,这份焦急,才会有每天是晴是雨的关注才会觉得是因为我有了新雨衣才不下雨的。
就这段话还有补充吗?你还画了哪句话?生2:我画的是这句话“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一直安安静静写出了一直不下雨,自己的雨衣无用武之地那种急切的心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9418722af90242a895e5ff.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
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
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可是……还差半小时呀。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那就休息一下。
”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
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
”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第1 页共19 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09f4c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4.png)
【导语】本⽂围绕“盼”字记叙了“我”因为想穿新⾬⾐,迫切地盼望着⼀场⾬的到来,展现了⼉童细腻、有趣的内⼼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16课《盼》课⽂原⽂ 有⼀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个扁扁的纸盒⼦。
我打开⼀看,是⼀件淡绿⾊的、透明的新⾬⾐。
我⽴刻抖开⾬⾐就往⾝上穿。
怎么?⾬⾐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篷式的:⼿在⾬⾐⾥缩着,什么也⼲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不下⾬,想⼲什么就⼲什么。
我⼀边想,⼀边在屋⾥⾛来⾛去,戴上⾬帽,⼜抖抖袖⼦,把⾬⾐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上没长痱⼦吗?”我才赶忙把⾬⾐脱下来。
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浸湿了,浑⾝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
可是⼀连好多天,⽩天天上都是⽡蓝⽡蓝的,夜晚⼜变成满天星⽃。
我的⾬⾐⼀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盒⼦⼀直安安静静地躺在⾐柜⾥。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有了⾬⾐,天⽓预报总是“晴”呢? 有⼀天,快到家时,路边的⼩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还⽤问,这是起了风。
⼀会⼉,⼏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下⼦变了脸⾊。
路上⾏⼈都加快了⾛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想,⾬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个⾬点⼉。
我⼜伸⼿试了试周围,⼿⼼⾥也落上了两点。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时呀。
”我嘟囔着,⼼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眼呢? “那就休息⼀下。
”妈妈说完,只听吱的⼀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
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72c18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3.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教案范文第【1】篇〗《盼》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
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
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1.疏通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核心问题:作者如何围绕一个“盼”字展开描写,表现小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导入【由标题“盼”字导入。
】“盼”字是什么意思,从目从分→眼睛黑白分明→直勾勾地看,眼巴巴地看→内心的渴望→每一个“盼”的背后都有一个愿望,那么本文的小主人公蕾蕾,她“盼”的是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盼什么”为主问题,引导梳理出文章结构。
】主人公蕾蕾“盼”的是什么呢晴天多好啊,盼下雨干什么呢下雨穿雨衣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有什么可盼的(一般我们盼的事情,都是特别的、喜欢的或者是新鲜的)——插入作者的写作背景哪里可以看出雨衣的特别哪里可以看出我很喜欢盼下雨盼下雨穿雨衣新雨衣很特别(怎么、竟然、不像)我很喜欢(立刻,抖开)文中第1、2节新雨衣那么独特、我那么喜欢,所以我开始盼下雨,盼下雨穿新雨衣。
给大家2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围绕“盼”字,写了哪些事。
梳理一下情节,划分一下段落。
找出文章围绕“盼”写的几件事情:开始盼变天盼到下雨却未能出门盼到雨继续下终于如愿以偿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以“怎么盼”为主问题,引导关注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问题预设回答设计意图新雨衣那么独特,“我”那么喜欢,所以开始盼下雨穿新雨衣,那么“我”是怎么“盼”的呢在这个“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盼》|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盼》|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7cdc0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e.png)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期盼某件事情的经历?”比如,期盼着一个特别的节日、一次旅行或是一份礼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期盼的心理和情感。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灵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创作。
4.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尊重。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和坚持。
6.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练习,加强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美好事物的期盼情感。
举例:如文中“我盼着,盼着,春天来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急切的心情。
(2)词语学习: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成语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举例:学习“望眼欲穿”、“翘首以盼”等成语,理解其意义并在句子中运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盼》|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盼》|人教(部编版)》涉及以下教学内容:
1.课文朗读与感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盼》,理解文中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期盼。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成语和短语,如“望眼欲穿”、“翘首以盼”等,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期盼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语文部编版六上16《盼》第一课时 教案
![语文部编版六上16《盼》第一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eab17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7.png)
课题
盼
单元
五
学科
语
年级
六
学习
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理直气壮、窸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本文思路。
3.初步了解作者的期盼,体会收到雨衣的兴奋之情。
重点
1.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理直气壮、窸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本文思路。
文章的标题为什么叫“盼”?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盼”是文章的感情基调。
①“我”有了一件新雨衣,大热天在屋里试雨衣,并且开始盼着变天。②下雨天,“我”主动要求帮妈妈去买酱油,却被妈妈猜着了心思。③“我”希望雨停下来,留着明天下,雨果真停了。④第二天真的下雨了,“我”理直气壮地拿出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去上学。
3.教师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比如“甩”读shuǎi,不读suǎi;“吱”读zī,不读zhī。
4.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1)我会读
袖筒斗篷缩着窸窣疯了
瓦蓝桥墩甩打嚷着嘟囔
吱声蒜薹酱油炖肉瞟见
焖饭腥味玛瑙嘴唇蹦跳楼梯
(2)我会写
A注意字的结构B注意字的笔顺
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也为下节课分析文章的感情脉络打下了基础。
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又可以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
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了文章的思路。
我们再次一边读一边画,在朗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你认为精彩的地方画下来,留待下节课再学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6.盼(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6.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8e0540a5e9856a5712601d.png)
1. 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
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 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 1729)
第 4 页共 12 页
浅性、炎症性皮肤病。
逗引
用惹人的言行,逗弄对方。
葱葱茏茏
(草木)青翠茂盛。
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 说话有气势能让人信服。
(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
( 15)
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 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 )
(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 课文先写(“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
( 16)
筒的新雨衣);再写(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
写(“我”如愿以偿的事)。
四、学习“会写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字”
袖 蓬 缩 疯 瓦 甩 嚷酱 炖 唇 蹦 梯
写(“我”如愿以偿的事)。
四、学习“会写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字”
袖 蓬 缩 疯 瓦 甩 嚷酱 炖 唇 蹦 梯
1. 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
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 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 1729)
第 4 页共 12 页
( 15)
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 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 )
(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 课文先写(“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
( 16)
筒的新雨衣);再写(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
写(“我”如愿以偿的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8417bd5bbfd0a78567372.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课文原文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
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
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可是……还差半小时呀。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那就休息一下。
”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
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
”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916329f7ec4afe04a1dfbe.png)
《盼》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课节选自铁凝的短篇小说《盼》。
在本课设计中,应该着重从事例描写和心理描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我”盼望下雨的心情。
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朗读和感悟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段落大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和感悟文中“我”兴奋——盼望——急迫——担心——喜悦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写作方面学习作者跌宕起伏的叙事方法,以及淋漓尽致的心理描写,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提炼观点,善于从生活细节入手描写人物。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课文原声朗读,多媒体课件。
2.小说《盼》原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对比引入,激发兴趣1.激趣:同学们,你们是喜欢下雨还是讨厌下雨?能说一说为什么吗?2.对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主人公对于下雨是喜欢呢还是讨厌呢?为什么本课的题目叫“盼”呢?(不要求学生回答,只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以便阅读更有兴趣。
)3.导入:下面同学们就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看主人公对下雨是怎样的态度。
设计意图:有对比才有发现,通过设置对比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文章的韵味。
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1.挑选本课生字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比如,“甩”读shuǎi,不读suǎi;“唇”读chún,不读cún。
3.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说出“窸窸窣窣”“嘟囔”“瞟”“不声不响”“逗引”“玛瑙”等词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会应用。
预设: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嘟囔: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瞟:“目”与“票”联合起来表示“目光轻快地扫过”。
本义:扫人一眼。
不声不响:没有一点儿声响。
形容做事谨慎,不张扬。
逗引:指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玛瑙:一种玉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用作磨具、仪表轴承等,也用来做贵重的装饰品。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 盼|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 盼|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293a766294dd88d1d26b9d.png)
盼教学目标:1、针对课文标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初识标题的作用。
2、由“盼”字引出对“我”的情感变化过程的分析,从而了解人物描写的作用。
3、分析作者选择叙述视角的原因,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由“盼”字引出“我”的情感变化过程,从而了解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选择叙述视角的原因,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路径:核心问题: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倾向和价值追求?主问题1:标题“盼”在文中的作用?下位问题1:整篇课文中,是谁在“盼”?下位问题2:“我”“盼”的内容是哪些?下位问题3:能否围绕标题概述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呢?主问题2:作者主要使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来表现“我”的情感变化?下位问题1:“我”看到了什么引发了“我”的“盼”呢?下位问题2:在“盼”的过程中,“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问题3:作者为什么会选择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视角呢?下位问题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下位问题2:叙述视角能否换成“妈妈”,为什么?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入文,掌握大意:1、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国当代作家铁凝早期创作的一篇小说。
请大家一起齐读标题。
——学生齐读标题。
2、当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篇课文的标题时,脑海里产生了哪些疑问呢?——学生提出问题。
3、当同学们阅读完这篇课文之后,哪些疑问得到解答了呢?——学生回答问题。
4、请同学们把以上的答案串起来,能否围绕标题概述出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呢?——学生概述。
5、由此,我们是否能够感受到标题“盼”的作用呢?——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二、再读课文,分析情感: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盼”的造字结构,虽然“盼”字在文中是“希望”“想望”的意思,但它的本义是:眼睛黑白分明,有了“看”的意思之后,才引申为“希望”、“想望”。
由此可见,一个人为什么会产生“希望”,往往是他先看到了些什么?所以,接下来请同学们再默读一下课文,“我”看到了什么引发了“我”的“盼”呢?请用括号圈划出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ec7a1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8.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公开课教案第【1】篇〗16.盼教材分析:《盼》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
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
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4.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投入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化的理解。
2. 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
(通过抓住“我”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回味。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
(通过抓住“我”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1.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
2.能用圈划关键词、分析标点和叠词等方法,揣摩并梳理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从中感知蕾蕾的形象;
3.从作者的写作视角,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归纳文章的中心;
教学重难点:
梳理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感知人物形象(重点)
从作者的写作视角和口吻,揣摩其创作意图(难点)
教学过程:
一、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情节)
1.导入:“盼”字释义,古义为“睁大了眼睛看”,发展到今天引申为“期待”“期盼”,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文章的中心,文章以《盼》作为题目,究竟是要传达怎样的中心呢?拿到叙事类的文本,我们首先要发出第一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任何故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引发小主人公“盼”这一愿望的起因是什么?
小主人公收到一件新雨衣(第1段)
3.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如愿穿上新雨衣。
(18-21段)
4.在如愿穿上新雨衣的这天早上,小主人公说了一句话,她说:“我决定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了。
”说明之前她心中对下雨充满了期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文章主要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来写小主人公的“盼”呢?请同学结合预习单,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这篇文章的经过。
盼变天(第3段)
盼出门(第4-15段)
盼雨停(第16段)
通过刚才对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梳理,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呢?
二、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孩子们,我们已经跨出了第一步,弄明白了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现在我们要突破第二个问题: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主人公蕾蕾的心情也是一波三折。
我们要感知蕾蕾的人物形象,其实,就要走进她的内心,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细读的方法,走进蕾蕾的内心。
1.齐读课文第1-2小结,说说蕾蕾刚收到雨衣时的心情如何?
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
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心情:兴奋、惊喜
提问:这种兴奋和惊喜的心情,在刚才提到的句子中,哪些词语具体传达出来的呢?
立刻、竟然、管你……想……就
指导朗读:所以能够传达蕾蕾这种惊喜意味的词语,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重读)个别读、集体读
2.老师示范朗读2盼变天(第三小节)部分,同学点评。
听到大家精彩的朗读,老师也跃跃欲试,在盼变天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句话特别有意思,我也来尝试读一读,大家竖起耳朵听,读完之后,老师也想听听同学们的点评。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放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放在衣柜里……就不能长云彩了。
我一有雨衣,天总是晴。
①对比“躺”“放”
“放”是人为的搁置在那
“躺”更能还原蕾蕾当时失落
②疑问句和陈述句
两个疑问句把蕾蕾当时的焦急和失落还原出来了,改成陈述句之后,这些微妙的心理变化就消失了。
4.用表演朗读的方法,梳理蕾蕾盼出门时的心情(5-14段),品味叠词的效果。
①兴奋→心虚→沮丧
②同学们在朗读蕾蕾的话中,有种小女孩像妈妈撒娇的感觉,是哪一句啊?大家一起七嘴八舌说出来。
“特别特别不累”
“好多好多酱油”
“瓶瓶罐罐”“满满当当”“窸窸窣窣”
“凉冰冰”
回顾叠词的概念:一个词语连续重复使用两次,有ABAB、ABB两种。
叠词的效果:叠词是孩子独有的一种表达方式,为文章增添了童真童趣。
举例运用:路过蛋糕店,对妈妈说:“妈妈,我肚子好饿好饿,你可怜可怜我,给我买个香喷喷的蛋糕吧。
请同学举例。
5.接下来,我们看看“盼雨停”和“穿上雨衣”的部分(第16段),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①“妈妈,下了!还在下呢!”
感叹号省略主语狂喜、兴奋、激动的心情。
②“挺着脖子,小心翼翼的下了楼。
”
体会蕾蕾格外爱护、珍惜这件雨衣的心情。
6.探究蕾蕾的形象
在这篇文章中,“盼”是主人公主要的心理活动,通过细读,我们发现在不同阶段,主人公“盼”的具体心情也不一样,我们把这些跌宕起伏的心情串连起来,就是蕾蕾的一张心电图,对不对?所以,蕾蕾这个主人公形象正是在她起起伏伏的心情中,逐渐清晰,逐渐丰满起来了。
读到这里,大家说一说,今天你认识的蕾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天真、可爱、有趣,作者塑造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女孩形象。
三、文章中作者对于她所叙之事,所写之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1.从叙述视角来看作者的态度
接下来,咱们披荆斩棘地来到第三个问题:文章中作者对于她所叙之事,所写之人的态度、情感是怎样的呢?作者铁凝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儿童小说,她喜欢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口吻来讲述故事。
然而,写这篇文章时,铁凝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她已经20有余了,为什么她要用孩子的视角,第一人称来讲,不用成人的视角,第三人称来讲述这个故事呢?请同学回答。
预设:对孩子的世界非常喜欢、向往。
2.对比文章中的成人,揣摩作者的态度。
她采用孩子的视角没有采用成年人的视角,咱们到文章中看一看,文章中的成年人都有谁啊?
文章中的“妈妈”、“路人”能够理解“我”对下雨天穿雨衣的热衷吗?他们能够体会到我的乐趣吗?你有什么发现,来说一说。
路人不喜欢雨打在身上,蕾蕾却很喜欢(路人不理解)。
妈妈虽然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却没有让我出门(妈妈也不理解)
所以我们遗憾地发现,相比于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很多成年人其实对于美好世界的感知能力已经慢慢退化了,麻木了。
孩子们的童真童趣是很多成年人缺乏的,孩子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也是成年人缺乏的,所以可见,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和口吻表达了她对以蕾蕾为代表的儿童怎样的情感呀?(向往、喜欢)
3.学生归纳文章中心。
回顾我们今天发出的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没有同学来尝试归纳一下。
文章通过记叙主人公蕾蕾收到一件新雨衣,盼望着穿上雨衣的事情,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表现作者对孩子童真童趣的赞赏与向往。
结语:老师希望大家把这节课咱们运用的好问的精神学到的发问的逻辑和方法也延续到以后类似的叙事文本中,老师同样希望大家保有一份求美、爱美、寻美的心。
我想这也是作者铁凝,想要借着这篇文章轻轻告诉你的知心话吧!
三、板书
起因:受到一件新雨衣兴奋、惊喜人物形象
经过:盼望着穿上新雨衣失落、急切→兴奋→沮丧作者态度
结果:如愿穿上新雨衣狂喜、激动文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