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他们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这样的总结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人物,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进程与主要战役,以及战后的国际秩序的建立及其影响。其中,战争的爆发背景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是本节课的两个核心重点。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1.通过播放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丽;2.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国家和群体的立场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战争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4.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历史展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历史,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通过这些策略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对战争和和平的理解和认识。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应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对20世纪世界历史的宏观把握等。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战争复杂性的理解、对战后国际秩序建立背景和过程的把握,以及对于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能力。此外,学生可能对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缺乏深入认识,这也是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障碍。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39张PPT)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39张PPT)

没收或销毁德国全部军事装备;消灭或管制德国全 部可用于军事生产的工业;公正、迅速地惩处一切战争 罪犯;废除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与机关;从德国 人民的政府、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消除一切纳粹主义 与军国主义的影响。 彻底铲除法西斯势力的社会基础
——摘自1945年2月11日克里米亚会议公报
《纽伦堡原则》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 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 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 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 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 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
历史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战争的局部阶段(1931-1939)
局部 阶段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二战的序幕 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二战在亚洲爆发
1937-1939年是中国孤军奋战的时期,中国抗战的国 际条件以这一阶段最为不利。但中国仍以极大的勇气和 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从而为日 后同盟国反法西斯的共同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 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 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 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思考:如何看待联合国的决策机制?
从全体一致到大国一致
体现了国际合作,建立了 维护和平的有效机制
1944 年 英 、 苏 通 过 百 分 比 协 定,基本决定了巴尔干各国的命 运。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 首脑对波兰重建问题的讨论并没有 波兰代表参加;美苏对蒙古独立和 中国东北等问题的处置,也是背着 中国进行的,其结果是确保了苏联 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
——希特勒《我的奋斗》
1
开展之积极权利,国家在防卫自国外,为保护其他国家或 民族被不义之强力压迫,有开战之权力(当前之现实问题如 因印度之独立及中国之安全等而开展,肯系国家之权利)。
国家因自身发达之结果,对于占有不法之大领土,漠视人 类共存天道之国家,亦有开战之权利。
——北一辉《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 际秩序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
1、法西斯主义
(一)法西斯组织的出现
意大利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意大 利文:Partito Nazionale Fascista,简称PNF)又名棒喝党、 黑衫党,是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 政党,1922年至1943年间意大利 的执政党,由本尼托·墨索里尼 创建并控制。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工业指数 100 88.3 71.7 59.8 66.8
变化幅度
-11.7 -28.3 -40.2 -33.2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 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5
“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 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 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在各自 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德国
1914年8月,希特勒参加第一次世界 大战,1919年9月,加入德国工人党并担 任党主席团委员,1920年2月希特勒宣布 把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 德意志工人党”, 即“纳粹党”。这是 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1923年11月8日, 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
东条英机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理解战争对参战国家及世界格局的影响,分析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其特点。
4.能运用历史知识,对战争和和平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对国际政治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相关知识。
2.利用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学活动:学生互相批改练习,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点、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特点。
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原因、过程和特点。
2.教学活动: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设计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的练习。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下学期的历史课程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这一章节的学习,既存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首先,学生对战争史实的掌握较为扎实,能够理解战争的基本过程和影响。然而,对于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演变过程,学生的理解可能尚显浅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3.重点:战争与和平、国际关系等现实问题的思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20张PPT)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20张PPT)

(巴黎和会)最终形成了一个强加给战败国的协议,其中充 满了威胁,即如果战败国不在协议上签字,它们就会再度发起 战争……(德国派往凡尔赛的代表团)被禁闭在由铁丝网围绕 的巴黎饭店中,没有机会面对面地同和谈者对话……(协约国) 只给德国人一个星期的时间签署条约。
——克劳斯·费舍尔《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
美国中立政策交战国武器禁运 苏联避敌自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法西斯主义
希特勒曾经说过,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
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极端民族主义
——温伯格《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
近卫文麿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
亚洲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以和为贵——二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失去和平
绥靖政策·法西斯主义
赢得和平
欧洲北非亚太战场
守护和平
审判·联合国·社会主义
盟国……集中的各类证据证物总量超过千吨……纽伦堡审
判从1945年11月20日开庭到1946年10月1日闭庭,……法庭共
开庭403次,传讯200多人出庭作证,收到律师提交法庭的书
面材料30万条。
——纪录片《世界历史》
建立联合国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 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1945
9月,二战结束。
1946-1954
印度支那抗法战争
20世纪40-80年代 中东战争
1950-1953
朝鲜战争
1955-1975 1979-1989
越南战争 阿富汗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7课。

教材共三个子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从法西斯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绥靖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二战爆发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简要介绍了二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突出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从雅尔塔体系、成立联合国、国际格局转变三个角度阐述了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的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任务是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中历史课程已初经涉及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绥靖政策、雅尔塔体系、联合国等内容,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

高中历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对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关系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的理解,学生需要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具体到抽象形成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1、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法西斯主义、绥靖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内涵,认识其危害。

2、利用地图、图片和教科书文字叙述,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要过程,感知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危害,认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3、通过史料研读,认识战后世界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变化,理解战后国际秩序建立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4、通过全课的学习,努力肩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

”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及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5)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最严重的的一次经济大危 机,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 以上。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 英法的绥靖政策
(1)含义:
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 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
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 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 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 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雅尔塔协定》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战后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
(2)内容: ⑤ 成立联合国:1945年10月24日
◇性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 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原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 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 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卢森堡不战而亡 39天 征服法国
(1940.6.22)
◇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 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1940.7 空袭英国 1941.6 入侵苏联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 危害:将中国重新恢复到几个帝国 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为列强共同瓜分 中国提供了条件。
三、国际联盟 的成立
(1920—1946)
总部设在 日内瓦
大会 行政院 秘书处
初建时
44个成员国
因美国没有参加

英法控制
国际联盟简介
国际联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些资 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 美国总统威尔逊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1919 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以后,威尔逊坚持首先讨论 建立国际联盟的问题,并主张把《国联盟约》列为《对 德和约》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英法两国的操纵下, 巴黎和会决定设立一个国联盟约起草委员会,由威尔逊 担任主席,这样,威尔逊首先建立国际联盟的要求未被 采纳。《国联盟约》起草委员会收到许多国家和团体提 出的草案和陈述书,并就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地实 行委任统治问题、“门罗主义”列入《盟约》问题、反 对在移民问题上的种族歧视问题等展开激烈的争论。
国联管辖的但泽自由港管辖区 领土问题 归还丹麦的地区 归还波兰的地区
国联共管15年后,公民投票决 定其归属的萨尔区
麦莫尔地区
法国收回的阿尔 国联占领15年的莱茵地区 萨斯和洛林 归属比利时的地区
领土减少
1/8
1919年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14年德意志帝国
领土问题
并入波兰
1914年8月以前的 奥地利
3.在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各怀有怎样的目的? 战胜国各怀鬼胎,各种矛盾和冲突迭起。 4.《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内容入 手分析为什么这一条约的签订在德国人的心中埋下了 仇恨的种子。 处置德国、奥匈帝国,构成凡尔赛体系,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5.凡尔赛体系靠什么维持呢?

二战结束与新的开始教案: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二战结束与新的开始教案: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二战的结束标志着世界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对于未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世界局势的转变和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来分析二战结束与新的开始。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二战结束后,各国之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谈判和磋商的阶段,最终在联合国的组织下达成了一个国际秩序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下,联合国被认为是一个国际社会的核心机构,它在负责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同时,还承担着提供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合作的责任。

在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中还出现了其他的组织和机构,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北约、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等。

这些组织的出现是为了应对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它们在保护全球经济、促进共同繁荣、保护全球环境和加强军事安全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战后的国际秩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世界局势的转变二战结束后,全球的权力平衡迅速发生了改变。

以往的大国,如英国、法国和荷兰都走向了衰落,而美国和苏联成为了新的超级大国。

这种权力平衡的变化,导致了世界局势的转变,出现了冷战的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成为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主要因素。

双方通过军事同盟、政治宣传、经济制裁等各种方式相互影响和约束,并试图向第三方国家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和意志。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和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发生,这标志着冷战结束,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美苏两国之间的冲突和合作是格外显著的。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中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和竞争。

两国间的关系被称作“将军之间的和平”,博弈、冲突与合作并存,维持了世界格局长达四十多年,世界局势的变幻也与双方相互影响和约束有关。

美苏之外的其他大国,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中国等,也通过常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合作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高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3、历史根源:
德意日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背景) 1、法西斯主义 (独裁、暴政、侵略战争)
帝国主义的极端形式
(1)基本特征:极端民族主义 “双刃剑”
(2)主要主张:
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法西斯:寓意人
民必须服从至高无 上的国家权威,否 则立即绳以斧钺, 在古罗马是权力和 威信的标志。二战 后,成为贬义词。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二战的具体原因:
1、经济根源:
1929年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 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国际政治根源:
① 德国、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 力图突破其束缚 ②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助长了法西斯侵略 的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942.1)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 在华盛顿白宫正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二十六国宣言》)
1942.1
3、过程
中国局部抗战: 1931.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太 中国全面抗战: 1937.七七事变,二战在亚洲爆发标志
联 合
战 场
全球阶段:1941.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球,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
发动者: 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性战争
2、性质:
抵抗者: 反法西斯的正义性战争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① 时间:中国是抗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14年) ② 作用: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是东方反法西 斯力量的唯一战场,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日本投降,中国是东方 主战场,拖住了日本百万大军,有力支援盟国。对侵略者的覆灭 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③ 联盟: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实际上参与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所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方主战场。 ④ 配合:中国军队直接入缅甸作战,打通滇缅公路,打击日军, 支援盟军的对日作战和东南亚人民的抗争。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时间:2分钟 要求: 自读独立完成标注后, 小组讨论统一答案 评价方式: 答对1分,洪亮,流利、规范再加1分
一、大国操纵的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背景:一战结束,协约国胜利,惩治战败国。 2)时间:1919年1月18日 3)主要目的:重新划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4)操纵国及三巨头:
美—威尔逊 英—劳合· 乔治 法—克里蒙梭
活动二:学习《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识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任务2:再读15页(中间)第二段正文, 1、总结标注:《九国公约》时间、内容中反映美国意图 的关键词 2、思考: 通过《九国公约》 ,获利最多的是( 受限制最厉害的是( 受伤害最重的是(
“机会均等、门户开放”
); ); )。
(提示:“机会均等”指列强享有在中国的平等的侵华权益。)
第3 课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活动一:学习《凡尔赛和约》内容,认识凡尔赛体系实质。
任务1:学习巴黎和会的召开 1、结合前面所学概括背景 2、阅读13页小字,总结标注: 时间、操纵国及三巨头、 各自的目的及共同目的、 中心问题 3、18页日积月累说明了什么?
时间:2分钟 要求: 自读独立完成标注后, 小组讨论统一答案 评价方式: 答对1分,声音洪亮,语言流利、规范再加1分
1、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等—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华 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等—华盛顿体系 盛顿体系 2、思考:如何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提示:1)实质、积极、消极 2)世界格局、各种矛盾、战争与和平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 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

巴黎和会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评述

巴黎和会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评述

巴黎和会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评述巴黎和会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会议之一,它于1919年至1920年在法国巴黎召开,旨在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问题并达成一种全球性的和平安排。

这次会议对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巴黎和会的背景、主要成果以及对后续国际秩序的影响进行评述。

首先,巴黎和会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这场大战殃及全球,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当时的全球秩序巨变,旧有的国际关系体系被打破,各国都希望通过和会来确立一种新的秩序。

会上的重要议题包括:战后领土归属、军备控制、国际责任、战后重建以及对战败国的处理等。

其次,巴黎和会的主要成果包括《凡尔赛和约》的签署和国际联盟的建立。

凡尔赛和约作为战后的主要和约之一,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导致了二战的根源之一。

此外,凡尔赛和约还确定了战后边界,给一些国家带来了领土变动。

而国际联盟则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建立的多边机构,它的宗旨是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争端,避免战争的爆发。

然而,由于一些大国没有加入和联盟建制上的缺陷,国际联盟最终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进一步评述巴黎和会对于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首先需要承认其在逐个解决战后问题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例如,和会上一些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惩罚过于严厉,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此外,和会决定了许多国家的领土归属,但却未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历史和民族问题,导致了后续地区冲突的产生。

同时,国际联盟的建立虽然有意义,但由于缺乏大国的参与和决策能力不强,最终未能成为维持世界和平的有效机构。

然而,尽管巴黎和会存在一些问题,它在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巴黎和会使各国领导人意识到,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的必要条件。

会议的召开也为后续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此外,虽然国际联盟的失败可惜,但它为后来成立的联合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教训。

战后的和会和国际联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维护和平与合作的共识,即在处理国际问题时必须寻求多边磋商和全球范围的协调。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一、法西斯主义、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法西斯主义的产生(1)背景:经济大危机;凡——华体系下的矛盾与冲突;德日意民主基础薄弱(专制、军国主义)(2)表现:①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②德国:1920年德意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纳粹是德文“民族”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缩写的音译),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③日本:1921年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3)基本特征:极端民族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

(4)主张: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29年10月,从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狂跌开始,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概念阐释】绥靖政策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

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牺牲别国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二是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

实质: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以换取本国和平;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缓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实质就是纵容侵略,维护既得利益。

影响:①最大的影响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壮大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使他们做好了大战的准备,加速二战的全面爆发。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问题导向:设计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二战的历史知识。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争中的人文关怀的探讨,如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援助等,引导学生培养同理心和人文精神,同时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人文关怀,如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援助等,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精神。
3.结合我国的历史经验,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二战及战后国际秩序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
4.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和平意识,提高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5.反思与评价: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参考。同时,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这些亮点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案例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教育价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精神。
3.分享成果:组织小组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战争的影响:总结战争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强调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的重要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比利时波普林格市长克里斯托弗•德雅盖
三、一战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 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 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政治方面: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改变了世界格局 (1)引发社会主义革命,出现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人类历史发 展的进程。 (2)A.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B.改 变了帝国主义力量对比,C.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欧洲在国际上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动摇,D.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 英法意等国受到重创。 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3)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 世
磨之中,在这场战中损失的财富和死亡的人数是前
所未有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16年的这两次战役使德国死伤了约85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法约死伤95万人。然而,任何一方向前的推进都
未超过7英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对于在人力和物力资源都十分有限的同盟国军
队来说,久拖不决的战事无异于慢性自杀。而对于 ◎凡尔登战役一场战斗后德军尸体
◎萨拉热窝事件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知识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 世界的争斗不断,矛盾 重重 ②主要原因:
“同盟国”与“协 约国”的对立,致使世 界局势紧张 ③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形势图
一战的过程
阶段
主战线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知识梳理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知识梳理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具体:市场供需的矛盾。

一方面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

(信贷消费膨胀,股票投机过度,贫富差距过大)导火线: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暴跌2.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特别深远3.影响:国内:激化社会矛盾;国际: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4.摆脱危机的道路: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①经济大危机使各国经济陷入低谷,并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②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其束缚。

③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盛行:(极端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扩张,发动战争)主要事件意大利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

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德国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日本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

④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亚洲,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欧洲,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6年,意德结成轴心国。

⑤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气焰。

慕尼黑阴谋: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进一步姑息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⑥欧洲集体安全计划的落空,苏联转而中立自保,客观上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过程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

日本裕仁天皇通1过94广3年5月, 播宣布无条件非投洲降战场结 束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战影响)
含义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
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等地召开会
1.战后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建立 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
为主导的战后国际新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却失去了往日的地位。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打破了三百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以欧洲为中
心的格局…美…美国国独则凭大借:在美战国争成中急为剧世膨界胀第起一来经的经济济、、政军治事和实军力,事爬强上国了。资本主义世
界霸主的地位。它野心勃勃,狂妄地宣布要控制全世界。
——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材立料了三一:支苏苏世联界联是上抗经最衡历强了大:战的苏火陆联的军军考,事验而和而且政成由长于治起它十来违分的反强另法大一西,个斯大战战国争争。所中在作赢战出得争的很中卓,越高苏贡威联献望不,。仅大建大 地提高了国它际在格国际局社:会二中的战威的信结与束地成位为。国际格局—从—欧张建洲华中主编心《走世向界现美代苏史1900-2000》
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二战影响)
(3)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奥布(斯 满维了4)辛指集 甲沉中抓重营痕毒的打气墙击室壁了,侵难侵华“略日万军者人南坑和京”大一屠切杀非遇 正1布 是94痕 八5义年瓦 十4尔 多月力德 名2集德5日量中国,营伞德,,兵国这一魏有一天玛大内附力堆杀近尸掉的的骨囚 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 了材人料类1:正中义国。、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犯的南残斯骸。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内容,认识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巴黎和会的时间和操纵国家、主要内容、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和背景,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2、能力与方法:通过实施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重点难点】
重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难点:正确分析和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有关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各种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读书指导、讨论及演示等多法结合。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同学们,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01响礼炮在贡比涅森林上空鸣响后,号称“三巨头”的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各怀鬼胎,迫不及待地相会巴黎。

一时间,人们看到的尽是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谈论和平的讲坛成了讨价还价的自由市场。

在一片熙熙攘攘的“成交”声中,巨头们满足了私欲,皆大欢喜,留下了又蒙上战争阴影的《凡尔赛和约》,对世界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大国操纵的巴黎和会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目的内容,叙述巴黎和会概况。

〔多媒体展示问题〕
1、巴黎和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性质如何?
2、巴黎和会的主要操纵国是谁?
3、《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与哪个战败国签订的条约?它的主要内容?
4、《凡尔赛和约》对中国山东问题是怎样规定的?说明了什么?
5、如何评价《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
[学生叙述]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在巴黎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

作为战胜国的
中国和其他弱国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重重,使和会持续了五个月。

(用投影界示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是否参加协约国一方?中国对德宣战,现在当然应列入战胜国的行列。

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也赶到了巴黎。

1.《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投影显示]
领土
军事
赔款
殖民地
[教师讲解]关于领土问题,关于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加以瓜分。

用的名义是“委任统治”,实质就是重新瓜分,而且使列强对殖民地的瓜分和占领披上“合法”外衣。

那么德国原在山东的一切特权和胶州湾的租借地让给谁了呢?
[学生回答]日本。

[教师提问]对此,中国人民有什么反应?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爆发了五四运动,北洋军阀政府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教师讲解]关于军事问题,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关于赔款问题,在巴黎和会上并没有完全解决。

决定由协约国成
立的“赔款委员会”决定其赔款总数。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条约的内容来说明该条约的实质。

[学生回答]《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实际上是对战败国德国的一场掠夺。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教师引导]除德国以外,还有哪些战败国呢?
[学生回答]还有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

[教师说明]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以上各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新秩序。

[板书]2.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教师引导]凡尔赛体系调整的是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那么这个体系靠什么来维持?
[学生回答]国际联盟。

[板书]3.国际联盟的成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提炼出有关国际联盟的有效信息。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指导〕巴黎和会的结束,不但不能消除列强的矛盾,而且加剧了很多矛盾,同时又产生了很多新矛盾。

尤其是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取得预期目的,而且远东亚太地区帝国主义还未按实力对比进行新的调整。

不久,他们再次坐到谈判桌旁,展开舌战,这就是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二、暂缓矛盾的华盛顿会议
[教师引导]一战期间,哪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独霸中国?
[学生回答]日本。

[教师引导]当时在中国,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
[学生回答]美国和日本。

[教师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在远东的势力急剧膨胀,几乎独霸中国。

而美国随经济实力的增强,必然要打破日本的独霸。

在这种情况下,由美国倡议,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看书,概述华盛顿会议的内容。

1、华盛顿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有何目的?
2、会议的发起国是谁?于何时召开?有哪些国家参加?
3、会议的议题是什么?签订了哪些条约?
4、会议对中国问题是怎样规定的?《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什么?
5、华盛顿会议有何影响?怎样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师小结]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起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实力对比,打破了旧的国
际关系体系。

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但它极不稳固,充满了各种矛盾,而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

〔学以致用〕
请结合已学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弱国无外交”的理解和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