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复习题
水电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考核试卷
![水电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707aa9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b.png)
B.采用环保施工技术
C.加强地下水监测
D.提高水库泄洪能力
11.地下水循环过程包括()
A.补给
B.径流
C.储存
D.排泄
12.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A.降水增多
B.地下水补给增加
C.地下水排泄减少
D.地表水体渗漏
13.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
A.环境保护法
B.水污染防治法
7.地下水环境保护只需要政府和企业参与,与公众无关。()
8.地下水环境保护应从源头预防,而不是污染后治理。()
9.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只受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10.提高水库泄洪能力可以减少水电工程对地下水的冲击。()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水电工程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列举至少两种相应的保护措施。
C.地下水循环深度大
D.地下水循环深度小
7.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中,哪种方法适用于修复受污染的地下水?()
A.隔离带法
B.地下水抽取法
C.地下水循环法
D.生物降解法
8.水电工程中,哪种措施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A.采用混凝土坝
B.采用土石坝
C.采用隧道式泄洪
D.增加水库蓄水量
9.下列哪个环节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
2.描述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传播途径,并提出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3.论述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地下水环境的监测与评估,以及这些工作的意义。
4.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水电工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长期效应,并探讨如何实现地下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标准答案
地下水管理复习题
![地下水管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4bf054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d.png)
地下水管理复习题一、地下水的基本概念(一)地下水的定义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空隙、裂隙和土壤孔隙中的水。
(二)地下水的类型1、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潜水是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2、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三)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1、补给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凝结水等。
2、径流方向和速度受地形、含水层渗透性等因素影响。
3、排泄方式有泉、向地表水泄流、蒸发、人工开采等。
二、地下水的形成与循环(一)地下水的形成条件1、岩层具有透水空隙。
2、有充足的补给水源。
3、存在隔水层,使水得以储存。
(二)地下水循环过程地下水在补给、径流和排泄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地下水循环。
三、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物理性质包括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和味、密度、导电性等。
(二)化学性质1、主要化学成分有阳离子(如钠、钾、钙、镁等)和阴离子(如氯、硫酸根、碳酸根等)。
2、反映地下水化学性质的指标有酸碱度(pH 值)、总矿化度、硬度等。
四、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一)地下水动态指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等随时间的变化。
(二)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地下水的补给量与排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五、地下水污染(一)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农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等。
(二)地下水污染的特点隐蔽性、难以逆转性、延缓性等。
(三)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加强污染源控制。
2、完善地下水监测体系。
3、采取地下水修复技术,如抽出处理法、原位修复法等。
六、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一)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方式包括开采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等。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2、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地下水考试题库及答案
![地下水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3b3b3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5.png)
地下水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是()A. 地表水B. 雨水C. 河水D. 海水答案:A2. 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 降水量增加B. 地表水体减少C. 地下水开采D. 地壳运动答案:A3. 地下水的流动方向通常与()一致。
A. 地形坡度B. 地层倾斜C. 压力梯度D. 温度梯度答案:C4. 地下水的矿化度是指水中()的总含量。
A. 溶解气体B. 溶解固体C. 悬浮固体D. 胶体物质答案:B5. 地下水中常见的有害物质不包括()A. 重金属离子B. 放射性物质C. 有机污染物D. 氧气答案:D二、多选题1. 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包括()A. 降水入渗B. 地表水体补给C. 侧向补给D. 人工补给答案:ABCD2. 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因素有()A. 降水量B. 蒸发量C. 地下水开采量D. 地表水体水位答案:ABCD3. 地下水的污染途径主要包括()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农药使用C. 生活污水排放D. 土壤侵蚀答案:ABC4.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A. 温度B. 颜色C. 透明度D. 密度答案:ABCD5.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包括()A. pH值B. 硬度C. 矿化度D. 电导率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地下水位的升降只受降水量的影响。
(× )2. 地下水的流动速度通常比地表水慢。
(√ )3. 地下水的矿化度越高,水质越差。
(× )4. 地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通常比地表水高。
(× )5. 地下水的污染一旦发生,很难通过自然过程得到恢复。
(√ )四、简答题1. 简述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答:地下水主要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孔隙水主要存在于砂质土壤中,流动速度较快,易受污染;裂隙水存在于岩石裂隙中,流动速度较慢,水质较好;岩溶水存在于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的溶洞中,流动速度快,水质较好。
2.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危害有哪些?答: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危害包括影响饮用水安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降低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价值等。
防治水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卷带答案
![防治水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a3a6e4cc7931b764ce15ca.png)
防治水知识培训考试卷单位姓名得分一、填空题(40分)1.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并采取(防)、(堵)、(梳)、(排)、(截)、(探)、( 监 )的综合治理措施。
2.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3.除正在检修的水泵外,应有(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
工作水泵的能力,应当能在20小时排出矿井( 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备用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泵的( 25% )。
4.矿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下列防治水基础台账,并至少每(半年)整理完善(1)次。
5.区域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应当采用1:100000~1:10000,矿区应当采用(1:10000~1:2000)6.矿井应当分水平、分煤层、分采区设观测站进行涌水量观测,每月观测次数不得少于(3)次。
7.钻孔应当取芯钻进,并进行岩芯描述。
岩芯采取率:岩石,大于(70%);破碎带,大于(50%);黏土,大于(70%);砂和砂砾层,大于(30%)。
当采用水文物探测井,能够正确划分地层和含(隔)水层位置及厚度时,可以适当减少取芯;8.上山探水时,应当采用(双巷掘进),其中一条超前探水和汇水,另一条用来安全撤人;双巷间每隔(30~50)m掘1个联络巷,并设挡水墙。
9.老空积水范围、积水量不清楚的,近距离煤层开采的或者地质构造不清楚的,探放水钻孔超前距不得小于(3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老空积水范围、积水量清楚的,根据水头值高低、煤(岩)层厚度、强度及安全技术措施等确定;10.煤矿应当及时掌握本矿及相邻矿井距离本矿(200)m范围内的采掘动态,将采掘范围、积水情况、防隔水煤(岩)柱等填绘在矿井充水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件上,并标出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的位置。
11.矿井应当根据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开采方法及岩层移动规律等因素确定相应的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
地下水练习题及答案
![地下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54490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9.png)
地下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哪几类?A. 潜水、自流水、承压水B. 潜水、半承压水、承压水C. 潜水、自流水、裂隙水D. 潜水、承压水、溶隙水2. 下列哪种地下水类型不属于孔隙水?A. 潜水B. 承压水C. 裂隙水D. 溶隙水A. 地形B. 气候C. 水文地质条件D. 人类活动4.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地下水采样方法?A. 直接采样B. 间接采样C. 动态采样D. 静态采样5. 地下水质量评价中,下列哪个指标属于化学指标?A. 溶解氧B. 总硬度C. 浊度D. 温度二、填空题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 地下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______和______。
3. 地下水污染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 地下水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判断题1.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受气候条件影响。
()2. 地下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和蒸腾作用是地下水损失的主要途径。
()3. 地下水污染治理难度大于地表水污染治理。
()4. 地下水质量标准越高,水质越好。
()5.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简答题1. 简述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2. 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 简述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4. 地下水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5. 请列举三种地下水采样方法。
五、计算题1. 已知某地区潜水含水层厚度为20米,孔隙度为0.3,地下水平均流速为0.5米/天,计算该地区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2. 某地下水监测井的数据显示,井中水位在一年内从50米下降到45米,假设含水层面积为100平方公里,计算该地区地下水的年开采量。
3. 如果一个含水层体积为1,000,000立方米,孔隙度为0.25,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计算该含水层中储存的地下水的总质量。
土壤修复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考核试卷
![土壤修复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a81084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6.png)
A.有机污染
B.无机污染
C.微生物污染
D.物理污染
2.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土壤污染程度?()
A.土壤污染指数
B.重金属总量分析
C.毒性污染物检测
D.土壤肥力评价
3.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关键措施包括哪些?()
A.污染源控制
B.地下水质量监测
C.污染物扩散阻隔
D.地下水开采管理
A.诱发基因突变
B.损害肝脏功能
C.降低人体免疫力
D.所有以上选项
8.以下哪个不是土壤修复技术的种类?()
A.生物修复
B.化学修复
C.物理修复
D.能量修复
9.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是()
A.地表水渗漏
B.大气沉降
C.直接排放
D.所有以上选项
10.以下哪种污染物在土壤中难以降解?()
A.有机氯农药
B.石油烃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土壤修复的目的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2.地下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排放和农业生产活动。()
3.生物修复技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土壤污染。()
4.地下水流动可以将污染物带到远离污染源的地方,从而降低污染风险。()
3.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原理是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或积累作用去除污染物。优点是环境友好、成本低、可美化环境。
4.案例分析:成因可能是工业废水排放、农业过量施肥等。影响包括饮用水安全、生态破坏和农业生产受损。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取决于封堵污染源、修复技术和监管力度。
16.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地下水污染习题集
![地下水污染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6b40e0f69e31433239689337.png)
1. 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是什么? 2. DRASTIC 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3. 概要总结“特定污染物脆弱性”评价的模型、方法,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4. 试利用元素迁移地球化学“垒”理论,提出优化利用环境容量的思路。 5. 试对“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作出合理性分析。 6. 试结合一实例,提出地下水污染预警预报及应急对策的框架。
3. 某电厂不断将冷却水排入附近的溪流,造成当地居民饮用的地下水水温升高,试分析这 是否属地下水污染事件?
4. 试总结地下水中的砷、氟、铬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 请列表总结 20 种常见有机污染物的英文缩写。
第三章
1. 考虑溶液中组分存在形式对活度的影响,理解精确的活度计算对饱和指数的影响,举例 说明。
平衡计算,请深入熟悉其内核,总结非平衡计算方法,并评价其有效性。 6. 查阅资料,列出所有流行的水—岩作用模拟软件,总结适用范围与条件。
第十章
1. 试用(10-6)和(10-9)式推导(10-10)式。 2. 相对于水动力弥散理论,随机理论对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的描述或认识有何不同? 3. 目前求解水动力弥散方程的数值解法主要有哪些方法?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4. 显式和隐式格式各有何优缺点?为什么人们偏爱全隐式格式? 5. 数值振荡(或过量)是如何引起的?如何克服?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课程 习题集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教材编写组 二〇〇七年六月十一日
第一章
1. 地下水中主要的无机与有机污染物各有哪些? 2. 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从 POPs 与地下水污染的特点方面,分析研究地下
水中 POPs 有何意义。 3. 分析地下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与途径有哪些? 4. 如何判断地下水已受到了污染?水质好的地下水就没有受到污染,而水质差的就是受到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复习题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82dc6efa216147916112815.png)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与分布1、彼列尔曼的风化壳元素水迁移序列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各等级的代表性元素主要有那些?彼列尔曼建议采用"水迁移系数"〔Kx〕来表示元素迁移的强度,并测得了风化壳中元素的水迁移序列.他将这些元素分为强烈淋出的<C1、Br、I、S>;易淋出的<Ca、Mg、Na、K、F 等>;活动的<Cu、Ni、Co、Mo,V、Si等>;惰性的与实际上不活动的<Fe、Al、Ti和Zr等>五个等级.2、化学键的性质对元素的迁移有何影响?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种基本类型.一般来说离子键型矿物比共价键型矿物更容易溶解,所以也就更易迁移.电负性差别大的元素键合时,多形成离子键型化合物,易溶于水,迁移性好.溶于水时,电负性高的元素为阴离子,电负性低的为阳离子.如NaCl,其电负性Na为0.9,C1为3.0,钠为阳离子,氯为阴离子.电负性相近的元素键合时,多形成共价键型化合物,如CuS、FeS2、PbS等<S、Cu,Fe、Pb的电负性分别为2.5、1.9、1.8、1.8>,不易溶于水,迁移性差.3、元素的化合价、离子半径、离子势对元素的迁移有何影响?原子价亦称化合价.化合价愈高,溶解度就愈低.例如:NaCl,Na2S04等一价阳离子碱金属化合物极易溶解,而CaCO3,MgCO3等二价碱土金属化合物就相对较难溶解.阴离子也有类似的规律.如氯化物<C1->较硫酸盐<SO42->易溶解;硫酸盐较磷酸盐<P043->易溶解.同一元素的化合价不同,迁移能力也不同,低价元素化合物的迁移能力大于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如:Fe2+>Fe3+;V3+>V5+;Ti2+>Ti4+;Cr3+>Cr6+;Mn2+>Mn4+;S2+>S6+;U3+>U4+等.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是元素重要的地球化学特性,影响土壤对阳离子的吸附能力.土壤对同价阳离子的吸附能力随离子半径增大而增大.就化合物而言,相互化合的离子半径差别愈小,溶解度也愈低.如BaSO4、PbSO4、SrSO4的溶解度都较小〔离子半径:Ba,1.29Å〔1Å=10-10m〕;Pb,1.26Å;Sr,1.10Å;SO4,2.25Å〕.离子半径的差别愈大,溶解度亦愈高,如MgSO4〔Mg,0.65Å〕.离子势是离子的电价与离子半径的比值.它的高低影响天然水的酸碱度和形成络合离子的能力.对元素的迁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离子势高,对水分子的极化能力强,形成络阴离子迁移;离子势低,对水分子极化能力弱,形成简单的阳离子迁移,如K、Na、Cs、Ca、Sr、Ba等.离子势高的阳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取决于溶液的pH值.当pH值较低,H+可以把O吸引过来,而使金属元素呈离子状态存在,并使溶液呈弱碱性.如果pH值较高,则阴离子可以把O吸引过来而形成络阴离子〔如BO33-、CO32-、NO3-、PO43-、AsO43-、SO42-、和SiO44-等〕,并使溶液呈弱酸性.4、酸性环境有利与哪些元素迁移?碱性环境有利与哪些元素迁移?在酸性、弱酸性水的环境中,有利于Ca、Sr、Ra、Cu、Zn、Cd、Cr3+、Mn2+、Fe2+、Co、Ni等元素的迁移.在碱性水中<pH>8>,Fe2+、Mn2+、Ni等元素很少迁移,而V、As、Cr6+、Se、Mo等元素却易于迁移.5、随pH值的变化土壤有哪几种酸碱类型?土壤的pH值通常在3—11之间.可分为强酸性土、酸性土、弱酸性土、中性土、弱碱性土、碱性土和强碱性土七个等级.6、举例说明氧化还原电位对元素迁移的影响.V、Cr、S等元素在以氧化作用占优势的干旱草原和荒漠环境中形成易溶性的铬酸盐、钒酸盐和硫酸盐而富集于土壤和水中.在以还原作用占优势的腐殖环境中,上述元素便形成难溶的化合物,不易迁移.但是,Fe2+、Mn2+则形成易溶的化合物,强烈迁移.7、胶体对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胶体对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吸附作用.胶体带有电荷,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因此,能够强烈地吸附各种离子和分子.胶体可分为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由有机和无机混合组成的复合胶体.粘土矿物是表生带中无机胶体的主要成分.粘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其主要成分为富含铁铝的硅酸盐.在无机胶体中,除粘土矿物外还有含水的氧化物和含水的氢氧化物.如褐铁矿<Fe2O3·nH2O>,针铁矿<Fe2O3·H2O>,水铝氧石<Al<OH>3>,水铝石〔Al2O3〕· H2O>,三水铝石<Al2O3· 3H2O>,水锰矿[MnO2· Mn<OH>2]等.这些胶体主要分布于红壤和砖红壤地区.氢氧化铁、氢氧化锰可作为湿热气候环境的标志.8、离子交换吸附能力与其哪些性质有关?离子交换吸附的能力与离子的电价和离子半径有关.在一般情况下,离子交换吸附能力的大小与离子的电价和电负性成正比.在同价离子中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但是,低价阳离子如浓度较大,可以交换吸附高价的阳离子.9、腐殖质对元素的迁移与聚集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有机胶体的交换吸附作用;②腐殖酸对元素的螯合作用和络合作用;③絮凝作用和胶溶作用.10、试述不同气候条件对元素迁移的影响.1、在寒带化学反应十分微弱,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很缓慢,多为强还原环境.2、在温暖潮湿气候带植被繁茂,原生矿物多高度分解,淋溶作用十分强烈,元素较强烈地迁移,土壤中元素较贫乏,腐殖质富集,水土呈酸性、弱酸性反应,为还原环境.3、湿热气候带化学反应迅速,淋溶作用更为强烈,在各种母岩上都可形成盐基缺乏的红壤.甚至,在石灰岩地层上可以发育缺乏Ca、Mg的红壤.水土呈酸性反应,以氧化作用为主,局部有沼泽和泥炭分布地带可为还原环境.4、在干旱草原、荒漠气候带,淋溶作用微弱,腐殖质贫乏,元素富集,水、土呈碱性、弱碱性反应.在干旱荒漠带富集氯化物,硫酸盐.许多微量元素都大量富集.以Ba、S、Mo、Pb、Zn、As、Se、B等最显著,为强氧化环境.植被本来就稀少,经彻底分解,很少有腐殖质堆积.只有在局部低洼湿润的环境中可以形成沼泽和泥炭.第三章土壤的环境特征1、简述土壤的物质与矿物质组成情况.土壤是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1〕土壤矿物分类〔1〕原生矿物:是在地壳中最早形成的,虽经风化作用仍遗留在土壤层中的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类、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等,它们不仅是构成土壤骨架的重要物质,而且通过风化和溶解等作用还会释放出各种元素.如正长石释放出钾;斜长石释放出钾、钙、镁;云母能释放出钾、钙、镁、铁;角闪石和辉石能释放出钙、镁、铁、锰等.〔2>次生矿物: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原生矿物转化而形成的新矿物.主要有简单盐类<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二、三氧化物<R2O3·XH2O,如三水铝石A12O3·3H2O,针铁矿Fe2O3·H2O,褐铁石2Fe2O3·3H2O等>,次生铝硅酸盐<如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等.2〕粘土矿物〔1〕高岭土组〔2>蒙脱土组〔3〕水化云母土组:主要是伊利石〔4〕氧化物组:包括各种铁、铝氧化物与硅的水化氧化物. 2、试述各类粘土矿物的特性.〔1〕高岭土组:包括高岭石、珍珠陶土、埃洛石等.其典型的分子式为:Al4Si4Ol0<OH>3,是水铝片与硅氧片相间重迭组成的1:1粘土矿物.〔2>蒙脱土组:包括蒙脱石、绿脱石、拜来石等,其典型的分子式为A14Si8O20<OH>4,这是由两片硅氧片中间夹一水铝片组成的〔如图3-3〕.由于层间没有<OH>原子组,只靠分子吸力连接,故层间距离变动范围在9.6—21.4Å之间,膨胀度达90—100%,这类矿物颗粒小<0.01—1.0μm>,比表面积大,为700—800m2/g,而且有巨大的内表面.加之这类矿物普遍有同晶替代现象,能产生大量的负电荷,故有较强的吸引阳离子的能力,阳离子交换量800—1000meq/kg土.此类矿物在东北、华北的土壤中广泛分布.〔3〕水化云母土组:主要是伊利石,其分子式为<OH>4Ky<3A14•Fe4•Mg6><Si8-y•Aly>O20.这类矿物与蒙脱土组不同之处是在相邻晶层之间有K+存在,因而膨胀性小,其颗粒直径,比表面积、带负电荷的数量等都介于高岭土组与蒙脱土组之间.如阳离子交换量为150—400meq/kg土.伊利石广泛存在我国各种土壤之中,华北干旱地区含量较高,南方土壤中含量稍低.〔4〕氧化物组:包括各种铁、铝氧化物与硅的水化氧化物.这是一类既带有负电荷又带有正电荷的矿物,所以它们既可吸附阳离子也可吸附阴离子,在中性环竟中对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吸附容量分别为200—500meq/kg〔土〕和50—300meq/kg〔土〕.此类矿物在南方土壤中含量较高,而在北方土壤中含量较低.3、土壤矿物质中的主要化学组成成份有哪些?土壤矿物质中化学组成以SiO2、Al2O3、Fe2O3、FeO、CaO、MgO等含量较多,前三者占总量的75%以上.4〔1〕细菌〔糖类分解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硫酸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固氮细菌,病原菌〕〔2〕真菌〔腐生真菌,寄生真菌,共生真菌,捕食作用真菌〕〔3〕放线菌〔4〕藻类〔5〕土壤病毒7、什么是土壤有机质?土壤中非腐殖质的化学组分有哪些?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层中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2〕、土壤中非腐殖质的化学组成与性质〔1〕糖类化合物:一般占土壤中有机质总量的5—20%.其中双糖是形成土壤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又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能源.〔2〕含氮化合物:土壤中有95%以上的氮素是以有机态氮素存在的.分解速率的大小顺序为:新鲜植物残体>生物体>吸收在胶体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细胞壁的成分>成熟的极其稳定的腐殖质,〔3〕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土壤有机质中含有少量比例不一致的有机磷.各种不同的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差别较大,如种水稻的土壤中有机磷一般占土壤中总磷量的20—50%,东北黑土中的有机磷可达总磷的2/3以上.8、试述胶体微粒的构造特征.911、土壤酸碱度对土壤的环境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土壤的酸碱性影响土壤层中进行的各项化学反应,包括吸附—解吸、氧化—还原、络合—解离以与溶解和沉淀等一系列的化学平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pH值的影响.2〕土壤的酸碱性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影响十分明显.例如,在酸性土壤中,由于Fe、Mn、Al的大量存在,使一些养料元素的沉淀和吸附反应特别明显;在碱性土壤里,则由于碳酸钙的大量存在,亦会使一些营养元素发生沉淀.3〕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与活动,因而影响着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硫等元素的转化.4〕土壤酸碱度的人工调节.一般调节的方法是:酸性土壤通过加石灰来调节;碱性土壤则可施用石膏、硫璜或明矾来调节.12、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公式与孔隙的功能分类.100)1(⨯-=γδn % 式中:n—土壤孔隙度;δ—土壤的容重;γ—土壤的比重.1〕按土壤学分类:〔1〕非活性孔隙<无效孔>,〔2〕毛细孔隙,〔3〕通气孔隙2〕按流体力学分类〔1〕绝对孔隙度<总孔隙度>n,〔2〕有效孔隙度n e13图3—7 土壤构造的综合图式<1>土壤的自然剖面 <2>土壤的耕作土剖面14、土壤的净化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污染物质进入土壤之后,通过稀释和扩散可降低其浓度,减少其毒性;或者被转化为不溶性化合物而沉淀;或为胶体牢固地吸附;通过生物和化学的降解作用,转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或经挥发从土壤中逸至大气或经淋溶迁移至地下水中.所有这些现象,都可理解为土壤的净化过程.但是,土壤的净化能力主要是指生物和化学的降解作用.第四章土壤与地下水背景值1、什么是环境背景值?环境背景值是指各种环境要素在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未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况下,环境要素本身固有的化学组成和含量.2、研究环境背景值的目的是什么?环境背景值的调查研究是环境科学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目的是弄清土壤与地下水中物质的自然含量水平,为研究主要元素与污染物在土壤与地下水中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进行区域环境质量评价,预测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环境规划与污染综合防治提供资料. 3、土壤背景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背景值影响的原因是什么?土壤的环境背景值受到成土母质、气候,地形、植被等各种成土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影响最直接的是成土母质.在成土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异,造成各元素所受到的淋溶、迁移、沉淀与累积作用各不相同,因而引起各元素在土壤中的重新分配和组合,造成了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区域分异规律.4、土壤环境背景值采样布点的原则包括哪些?1〕首先确定采样单元.采样单元的划分要根据研究的目的,范围大小、实际工作可能具有的条件等因素来综合确定.一般根据土类和成土母质类型<或土壤亚类>.在面积较小的地区,采样单元可以划分得更细一些.2〕在成土因素复杂地区,可按数理统计中的分层随机取样法布点;在成土因素比较简单的地区,可按网格法布点,网格的密度由最后成图要求的精度而定.3〕布点时考虑地貌地形、地质、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因素对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影响,并要考虑工业布局、农业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4〕布点时要考虑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影响,应尽量避开污染源.5〕各采样单元的取样点数,应满足数理统计的要求.6〕采样点应较均匀地分布在调查区内.5、土壤环境背景值采样方法主要有哪些?1〕分层随机取样法,2〕网格法,3〕按主要土壤类型布点,4〕采样点的室内布置6、土壤环境背景值点的检验方法?1>富集系数检验,2>标准差检验,3>表土、底土元素含量对比检验,4>元素相关性检验,5>"4d"法检验,6〕调查访问7、土壤背景值的计算与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分别适用于哪种条件?1>元素浓度频数呈正态分布时,用算术平均值表示平均背景水平2>元素浓度频数呈对数正态分布时,其背景值范围用几何平均值和几何标准差来表示3>对偏态分布的元素可采用偏态分布正态化的方法,再按正态分布求其背景值范围.4>对于区域土壤背景值的表示方法,应采取以面积百分数进行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8、土壤背景值应表达的内容有哪些?土壤背景值表达的内容包括:统计单元、样品数、平均值、标准差、含量范围、变异系数、含量频数分布形态等9、土壤背景值调查应完成的图件有哪些?包括序图和成果图两类.序图是包括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区域总貌的地图,它是进行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的基础图件,一般包括水系图、土壤图、污染源分布图、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气候图等,比例应视调查区面积大小而定,一般为1:50万或1:100万.成果图包括采样点位分布图与背景值图,背景值图可作成等值线图.10、地下水化学组分中宏量组分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宏量组分:HCO3-、SO42-、Cl-、Ca2+、Mg2+、Na+微量元素:微量重金属有:Cr、Hg、Cd、Cu、Pb、Zn、Fe、Mn和Ag:微量非金属元素有:C、S、N、As、F、Se、P和B11、地下水舒卡列夫分类考虑了哪些因素?气体成分,矿化度,常见的七大阴阳离子,温度12、地下水背景值调查的常规检测项目有哪些?常规检测项目K、Na、Ca、Mg、SO42-、Cl-、HCO3-、CO32-、BOD5、COD、DO以与微量元素Cr、Hg、Cd、Cu、Pb、Zn、Fe、Mn、Ag、S、As、F、Se、P和B等13、地下水背景值常用哪些特征值来表示?背景值常用下列特征值来表示: 平均值<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置信率为95%的背景区间等第五章地下水污染的概念与特征1、什么是地下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称地下水污染2、名词解释:污染源: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的物质来源称为污染源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的物质称为污染物背景值:地下水各种组分的天然含量范围〔区间值〕对照值:某历史时期地下水中有关组分的含量范围,或者地表环境污染相对较轻地区地下水有关组分的含量范围3、试述地下水污染评价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区别.1>地下水污染评价目的旨在说明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与范围,并不说明地下水的适用性,受污染的地下水并不一定影响其使用.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目的旨在说明质量的好坏与其适用性.2>地下水污染评价的标准是背景值或对照值;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各种水质标准,如评价作为饮用水的,用饮用水水质标准,评价作为灌溉用水的,用灌溉水水质标准等.4、试述地下水污染源的分类.按对地下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按产生污染物的部门或活动可划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生活污染源按污染源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点状污染源、带状污染源和面状污染源按污染作用可分为连续的和瞬时的<偶然的>两类,连续性污染包括有周期性变化的污染5、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几方面?①数量大、危害严重的是在生产产品或开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俗称"三废";②贮存装置或管道的渗漏,是一种连续性污染源,往往不易被人发现;③由于事故而产生的偶然性污染6、地下水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其中无机污染物包括哪几类?地下水污染物包括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其中无机污染物包括NO3-,N02-,NH3,Cl-,SO42-,F-,CN-,硬度、总溶解固体物与微量重金属汞、镉、铬、铅和类金属砷等.其中硬度,总溶解固体物,Cl-<氯化物>,SO42-<硫酸盐>,NO3-<硝酸盐>和NH3等为无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污染物7、试述国际上公认的六大毒性物质的来源、污染特征与对人类的危害.非金属的氰化物、类金属砷和重金属中的汞、镉、铬、铅等,即国际上公认的六大毒性物质8、试从毒性和对生物体的危害方面论述重金属污染物的特点.①在天然水中只要有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效应②微生物不仅不能降解重金属,相反的某些重金属还可能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金属有机化合物,产生更大的毒性③生物体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级地在较高级的生物体内成千百倍的富集起来.这样,重金属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食物、饮水、呼吸>进入人体,甚至遗传和母乳也是重金属侵入人体的途径.④重金属进入人体后能够与生理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累积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造成慢性累积性中毒,最终造成危害,这种累积性危害有时需要一二十年才显示出来9、简述地下水污染的特点.1〕隐蔽性,2>难以逆转性10、按照水力学特点地下水污染途径分哪几类?各类污染途径的特点是什么?1>间歇入渗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原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周期性〔灌溉旱田、降雨时〕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土层渗入含水层.2>连续入渗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染溶液不断地经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种情况下,或者包气带完全饱水,呈连续入渗的形式;或者是包气带上部的表土层完全饱水呈连续渗流形式,而其下部<下包气带>常呈非饱水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渗入含水层.3〕越流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层间弱透水层越流的形式转入其它含水层4〕径流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形式进入含水层第六章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1、名词解释:物理吸附与物理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土壤介质特别是土壤中的胶体颗粒具有巨大的表面能,它能够借助于分子引力把地下水中的某些分子态的物质吸附在自己的表面上,称这种吸附为物理吸附.物理化学吸附:土壤胶体带有双电层,其扩散层的补偿离子可以和地下水中同电荷的离子进行等当量代换,这是一种物理化学现象,故称物理化学吸附正吸附与负吸附正吸附:凡是能降低表面能的物质,〔如有机酸,无机盐等〕被土壤胶粒表面所吸附,称为正吸附;负吸附:凡是能够增加表面能的物质,如无机酸与其盐类——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等,则受土壤胶粒的排斥,称为负吸附离子代换能力:指一种阳离子将另一种阳离子从胶体上取代出来的能力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单位重量土壤吸附保持阳离子的最大数量盐基包和度:土壤胶体上所吸附的阳离子都是盐基离子的土壤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都是溶解组分,为全等溶解非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除了溶解组分外,还有新生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或非晶质固体组分,称非全等溶解盐效应:因加入强电解质而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效应同离子效应:因加入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而使BaSO4溶解度降低的效应2、土壤阳离子吸附作用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是一种能迅速达到动态平衡的可逆反应②阳离子的代换关系是等当量代换3、离子代换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1〕电荷价,2〕离子半径与水化程度,3〕离子浓度4、以BaSO4的溶度积关系式[Ba2+][SO42-]=K sp为例,分析难溶电解质在不同固液平衡条件下,溶解、沉淀与其离子浓度特征.5、计算BaSO4在0.10 mol/LNa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K sp = 1.08×10-10.解:设BaSO4在0.10 mol/L Na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为x mol/L;那么[Ba2+]=x mol/L,[SO42-] = <x+0.10>mol/L[Ba2+][SO42-] = K sp = 1.08×10-10所以x<x+0.10>=1.08×10-10因为Ksp数值很小,所以,比0.10小很多,即x+0.10≈0.10故x×0.10=1.08×10-10x = 1.1×10-9所以,BaSO4在0.10 mo1/L Na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为1.1×10-9mol/L6、名词解释:化学降解:一些污染物在没有微生物参加情况下的分解微生物降解:指复杂的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通过微生物活动使其变成为简单的产物<CO2和H2O等>无机物转化:指一种形式的无机物通过微生物的活动,使其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无机物生物积累:指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被有机体所吸收富集系数:表示生物积累程度的一个常数7、降低污染物迁移能力的沉淀作用中,主要无机组分有哪些?主要有机物有哪些?〔1〕主要无机组分:可形成钙的碳酸盐、硫酸盐与磷酸盐沉淀;亦可形成镁的碳酸盐,氟化物与氢氧化物沉淀.〔2〕有机物:与腐植酸形成的金属络合物通常是难溶的,如钙、镁的腐植酸盐8、具有阳离子交换能力的主要物质有哪几类?各类物质的主要组分有哪些?①主要的无机组分:Ca2+、Mg2+、Na+、K+和NH4+②次要与微量无机组分:Pb 、Ba 、Cu 、Al 、Sr 、Zn.③有机物:在有机物中,非极性的难溶有机物比极性有机物容易被吸附.此外,阳离子型的农药,亦易被吸附.④微生物:土壤介质中的吸附作用是去除细菌和病毒的一个重要因素,病毒的被吸附量随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增加而增加.9、酸碱反应中pH 值的增加可以引起哪些组分的沉淀?〔1〕主要无机组分:pH 的增加可引起CaCO 3和MgCO 3的沉淀.〔2〕次要和微量无机组分:pH 的增加可引起某些微量金属形成碳酸盐沉淀,还可能形成NiCO 3、ZnCO 3、BaCO 3等沉淀.pH 值变化亦可能形成一些氢氧化物沉淀10、以数学式表达分配系数〔K d 〕,并用文字说明.Kd=S/C,Kd 值可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如果是线性吸附,则Kd 值为吸附等温线的斜率.对于特定的固相介质来说,某一污染物的Kd 值为一常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可用Kd 值衡量各种污染物的相对迁移能力,Kd 值越大,越易于吸附,越不易迁移;反之,Kd 值越小,越不易被吸附,越易于迁移.但应当说明的是,方程中的S,除被吸附的污染物外,常常还包括沉淀等其它作用截留在固相里的污染物.可见,Kd 值实际上是某一固相介质对某一种污染物亲合性的量度.11、什么是迟滞因子?假定某含水层的有效孔隙度n = 0.18,容量p= 1.9g/cm 3,测得氯仿的分配系数K d = 0.566, DDT 的分配系数K d =3650 ,求其迟滞因子.解:氯仿上述计算结果表明,氯仿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速度仅比地下水流的速度滞后6.97倍,而DDT 却滞后38530倍12、写出不同吸附过程中,各种吸附模式的表达式.〔一〕、可逆的非平衡过程表示式1〕线性吸附模式或称亨利<Henry>吸附模式2〕指数性吸附模式或称费洛因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 3〕渐近线性或称朗谬尔<Langmuir>吸附模式〔二〕、当污染物的液相浓度<C>为定值时的表示式1〕亨利<Henry>吸附模式2〕费洛因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3〕朗谬尔<Langmuir>吸附模式〔三〕、当吸附达到平衡时的吸附模式表示式 1〕亨利模式 S=K d ·C 2〕费洛因德利希模式 S=K 1·C m <m ≥1> 3〕朗谬尔模式S k C k t S 21-=∂∂[]t k C k m e k k C S k k S ).(21221111..+--+=CK C S K S m ⋅+⋅⋅=1。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习题指导.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习题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3c894671711cc7931b716f9.png)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习题指导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地下水污染?哪些物质可污染地下水?途径如何?2 地下水污染如何分类?怎样防治?3 地下水污染调查有何意义?如何进行地下水污染调查?4 污染的地下水如何进行修复?第二章地下水的赋存和化学成分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有哪几种?2 什么叫岩石的水理性质?包含哪些指标?3 请简述地下水的分类。
4 地下水中包含哪些化学成分?哪些指标可判断地下水的化学性质?5 为什么Cl-总是随着TDS的增长而增加,而Ca2+没有这种性质?6 地下水中化学成分形成机理如何?7 水文地质研究中常见的环境同位素有哪些,有什么意义?8 有哪些方法可以对地下水进行化学分类?下表为两个水样的分析数据,请用已学过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分析。
组分Na++K+Ca2+Mg2+Cl-SO42-HCO3-A 171 119 16 15 42 817B 26 60 12 100 47 64 注:组分浓度单位为mg/L。
第三章地下水运动1 试将渗流同空隙中的真实水流进行对比,看其流量、水头、过水断面、流速大小、水流运动方向等有何不同?2 地下水能从压力小的地方向压力大的地方运动吗?为什么?3 为什么导水系数在三维条件下无意义?4 在计算地下热水运动时,能否将渗透系数当成是岩层透水性常数?为什么?5 流网为什么旨在稳定渗流条件下才有意义?6 为什么一定要有识别(校正)模型阶段?直接用野外测得的参数进行建立模型可行吗?为什么?7 抽水试验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什么?8 什么叫水文地质参数?各参数分别有什么意义?第四章地下水污染物运移1 试写出轴对称条件下一维弥散方程式。
2 为什么确定弥散问题的解需要给出研究区域水头场的分布?如果只知道水头的初始状态、边值和有关参数怎么办?3 水动力弥散系数如何确定?4 试推导地下水污染物运移的对流-弥散方程。
5 在研究地下水流问题中,什么叫边界条件,可分为几类,在实际中应如何进行处理?第五章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技术1 对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运移、控制、修复,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2 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方法有哪些?简述目前地下水污染水质模拟软件。
地测防治水专业知识题库
![地测防治水专业知识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4baca55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8.png)
地测防治水专业知识题库必知必会一、单选题(100题)1、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是工作面活动时的直接充水水源。
砂岩属于()。
A、生物岩类B、化学岩类C、粘土岩类D、碎屑岩类标准答案:D2、下列哪种不是储量增减的处理方式()。
A、储量的转出B、呆滞C、储量的转入D、注销标准答案:B3、地下水的温度与埋藏深度有关,在恒温带以下的水温,则随着深度的加大而逐渐升高,其变化规律决定于地区的地热增温梯度,即地温梯度,正常地温区地温梯度小于或等于O。
A、2.5℃/100mB、3℃/100mC、2℃/100mD、1.5℃/100m标准答案:B4、岩溶发育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可溶性岩层、有裂隙而透水、水有溶蚀性、水在岩层中是流动的。
以下()不是可溶性岩石。
A、砂岩B、石膏C、石灰岩D、岩盐标准答案:A5、因受陷落柱影响而留设煤柱造成的煤炭资源损失,按发生的原因应为()损失。
A、不合理B、永久煤柱C、落煤D、地质及水文地质标准答案:D6、井田内所有钻孔必须全部标注在()平面图上,建立台帐。
A、工业广场B、排水系统C、通风系统D、采掘工程标准答案:D7、地震勘探是()。
A、沿着地面或水面进行地震勘探工作的路线B、对地下界面同一点的重复观测的次数C、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D、用人工产生地震,借助地震波研究地下地质构造的方法标准答案:D8、根据《关于规范地面钻孔(井)现场监管的通知》要求:地面各类钻孔施工期间,每孔每周现场督查不少于()次,关键工序节点随时到场,记录监管情况并现场留影备查。
A、1B、2C、3D、4;标准答案:A9、煤矿地质类型每()年应当重新确定。
煤矿发生突水、煤层发生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应当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A、3B、4C、5D、2标准答案:C10、《关于2019年地质保障和防治水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加强超前地质探查,近煤层岩巷掘进超前探查钻孔与煤(岩)层夹角原则上不小于(),每组测斜钻孔数比例不小于50%,准确控制层位。
土壤污染治理与地下水保护考核试卷
![土壤污染治理与地下水保护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bdb94d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0.png)
B.地下水开采量控制
C.污染源隔离
D.地下水回灌
3.土壤污染治理的生物方法有()
A.植物修复
B.微生物降解
C.动物降解
D.物理修复
4.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
A.农业化肥使用
B.工业废水排放
C.城市生活污水
D.地表水渗漏
5.土壤污染治理的物理方法包括()
A.翻耕
B.热脱附
C.土壤蒸汽提取
D.植物提取
6.以下哪些是土壤污染治理的难点?()
A.污染物种类繁多
B.土壤类型复杂
C.污染程度不同
D.治理成本高昂
7.地下水流动模型的主要参数包括()
A.地下水流速
B.地下水流向
C.地下水水位
D.地下水温度
8.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土壤污染的风险?()
A.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B.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标准
A.重力
B.大气压力
C.地下水位差
D.地下水温度
9.下列哪种因素不会影响土壤污染治理效果?()
A.土壤类型
B.气候条件
C.污染物种类
D.经济发展水平
10.下列哪种措施不属于地下水保护的预防措施?()
A.工业废水处理
B.生活污水处理
C.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D.地下水开采量增加
11.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原位修复?()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综合治理
D.严格执法监管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土壤污染按污染物的性质可以分为有机污染和______污染。
2.地下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______。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试题(附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14539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9.png)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不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A. 工业污染B. 农业污染C. 生活污染D. 风化作用答案:D2. 以下哪种属于物理方法治理水污染?A. 生物处理B. 化学沉淀C. 活性炭吸附D. 絮凝沉淀答案:C3. 在水处理过程中,Fe2+被氧化成Fe3+,这一过程一般使用哪种氧化剂?A. 氯气B. 臭氧C. 高锰酸钾D. 过氧化氢答案:A4. 以下哪种不是常规的水处理工艺?A. 预处理B. 生物处理C. 深度处理D. 气体处理答案:D5. 在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的作用是什么?A. 杀死细菌B. 去除悬浮物C. 改变水的pH值D. 增加水的硬度答案:B6. 以下哪种不是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絮凝剂?A. 明矾B. 硫酸铁C. 聚合氯化铝D. 氢氧化钠答案:D7. 在水处理过程中,生物处理主要用来去除哪种污染物?A. 有机物B. 重金属C. 悬浮物D. 病原体答案:A8. 以下哪种生物处理方式不需使用微生物?A. 活性污泥法B. 生物滤池C. 稳定塘D. 膜生物反应器答案:D9. 以下哪种不是深度处理的方法?A. 砂滤池B. 活性炭吸附C. 膜分离D. 焚烧答案:D10. 在水处理过程中,哪种方法可以同时实现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的目的?A. 沉淀B. 絮凝C. 过滤D. 生物处理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包括()A. 工业污染B. 农业污染C. 生活污染D. 风化作用E. 自然因素答案:ABCDE12. 水处理工艺中,物理方法主要包括()A. 生物处理B. 化学沉淀C. 活性炭吸附D. 絮凝沉淀E. 膜分离答案:BCDE13. 常见的水处理絮凝剂包括()A. 明矾B. 硫酸铁C. 聚合氯化铝D. 氢氧化钠E. 聚丙烯酰胺答案:ABCE14. 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包括()A. 活性污泥法B. 生物滤池C. 稳定塘D. 膜生物反应器E. 焚烧答案:ABCD15. 深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A. 砂滤池B. 活性炭吸附C. 膜分离D. 化学氧化E. 絮凝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研究水体污染控制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第七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护第三节地下水污染途径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七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护第三节地下水污染途径综合练习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aeae7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f.png)
第七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护第三节地下水污染途径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的背景值、对照值、监测值分别代表的是()。
A.历史、天然、现状监测值B.天然、历史、现状监测值C.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监测值D.非项目影响区、项目区、项目影响区监测值【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污染的情况下,地下水所含化学成分的浓度值,它反映了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环境自身原有的化学成分的特性值;地下水污染对照值是指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作为对照值;监测值是指现状监测值。
2、下列关于地下水污染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地下水污染一旦发现,后果就难以消除B.地下水由于循环交替缓慢,将在含水层中长期滞留C.污染物质进入地下含水层运移的速度都很快,污染难以控制D.要使已经污染的含水层自然净化,往往需要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年的时间【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地下水污染的特点包括:①地下水的污染很不容易及时发现。
一旦发现,其后果也难以消除。
②污染物质进入地下含水层及在其中运移的速度都很缓慢,若不进行专门监测,往往在发现时,地下水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地表水循环流动迅速,只要排除污染源,水质能在短期内改善净化。
③地下水由于循环交替缓慢,即使排除污染源,已经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质,将在含水层中长期滞留;随着地下水流动,污染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因此,要使已经污染的含水层自然净化,往往需要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年;如果采取打井抽汲污染水的方法消除污染,则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3、潜水含水层到处都可以接受补给,其污染的危险性取决于包气带的()。
A.岩性和疏密度B.厚度和疏密度C.承压性和解析度D.岩性和厚度【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潜水含水层到处都可以接受补给,污染的危险性取决于包气带的岩性与厚度。
包气带中的细小颗粒可以滤去或吸附某些污染物质。
地下水污染防治复习题 2
![地下水污染防治复习题 2](https://img.taocdn.com/s3/m/093d4548b307e87101f6962f.png)
含盐量与总溶解固体的差别 硬度重点讲述总硬度、永久硬度、暂时硬度、负硬度 (总硬度=(Ca+Mg)meq/L*50mg/meq=?mg/L )这里有一个毫克当量数的概念,土壤吸附容量采用其表示的原因(解释)。
毫克当量数值上等于元素的克分子量除以价态,毫克当量的含义是单位当量所对应的毫克数,mg/meq例如:Ca 2+的分子量是40,则其毫克当量为40/2=20mg/meq ,Na +的分子量是23,则其毫克当量为23/1=23mg/meq ,SO42-的分子量是96,则其毫克当量为96/2=48mg/meq ,HCO3-的分子量是61,则其毫克当量为61/1=61mg/meq 。
毫克当量浓度meq/L 。
例题:一水样如下(mg/L ):Na ++K +=171, Ca 2+=119, Mg 2+=16, Cl-=15, SO 42-=42, HCO 3-=817。
请计算TDS 及各种硬度。
[提示]:(Na ++K +) 25, Ca 2+40, Mg 2+24.3, Cl - 35.5, SO 42- 96, HCO 3-61。
解:L meq K Na /84.625171)(==+++L meq Ca /95.5201192==+L meq Mg /32.115.12162==+L meq Cl /42.05.3515==-L meq SO /875.0484224==-L meq HCO /39.13618173==-TDS =(171+119+16)+(15+42+817/2)=771.5mg/L 总硬=(5.95+1.32)×50=363.5mg/L(以CaCO3计) 暂硬=13.39×50=669.5 mg/L(以CaCO3计) 由于暂硬>总硬,故无永久硬度,有负硬度 负硬度=669.5-363.5=306 mg/L(以CaCO3计)2. (p31)R = d b K nρ+1 (2.7)式中,R =滞后因子,无量纲。
矿山地下水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矿山地下水环境保护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75f368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9.png)
B.矿山开采方式
C.污染物特性
D.环境保护政策
16.下列哪个措施可以降低矿山地下水污染风险?()
A.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B.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C.减少地下水保护投入
D.放宽环境保护标准
17.下列哪个行业与矿山地下水环境保护关系不大?()
A.矿业
B.农业
C.制药
D.食品加工
18.下列哪个因素可能导致矿山地下水污染难以治理?()
5.生物降解、植物修复、微生物强化
6.水质、水量、水位
7.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生态系统破坏
8.隔离、治理
9.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
10.环境保护制度、环境监测制度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主要来源包括矿山废水排放、矿渣淋滤、开采活动等。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质污染、生态系统破坏、影响人类健康等。
A.生活污水排放
B.矿山开采活动
C.农业面源污染
D.工业废水排放
2.矿山地下水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是?()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治理水污染
C.合理开发水资源
D.减少地下水开采
3.下列哪项不是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A.防渗处理
B.废水处理
C.地下水超采
D.污染源隔离
4.矿山地下水环境保护中,哪种方法主要用于防止污染物迁移?()
7.以下哪些指标是评价矿山地下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
A. pH值
B.总硬度
C.重金属含量
陈鸿汉地下水污染与防治课后答案
![陈鸿汉地下水污染与防治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391be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5.png)
xx地下水污染与防治课后答案第1章水质分析概论单元测验(必做)1、下列哪项不属于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A:高锰酸盐指数B:化学需氧量(COD)C:浊度D:总有机碳(TOC)答案: 浊度2、饮用水水质指标常说的“两虫”是指( )A:贾地鞭毛虫和隐孢子虫B:贾地鞭毛虫和红虫C:红虫和隐孢子虫D:草履虫和线虫答案: 贾地鞭毛虫和隐孢子虫3、下列哪项不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的指标()A:锑B:锶C:铊D:汞答案: 锶4、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中对某些水质指标的具体要求中规定,以铂钴标准比色法计,要求色度要求不超过()A:15B:1C:10D:3答案: 155、残渣可分为总残渣,总可滤残渣,总不可滤残渣,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总残渣=总可滤残渣+总不可滤残渣B:总可滤残渣=总残渣-总不可滤残渣C:总残渣≥总可滤残渣D:总可滤残渣≤总不可滤残渣答案: 总可滤残渣≤总不可滤残渣第2章水质分析质量保证体系单元测验(必做)1、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CaO 平均含量为30.6% ,而真实含水量为30.3% ,则30.6%-30.3%=0.3% 为()A:相对误差B:相对偏差C:绝对误差D:绝对偏差答案: 绝对误差2、分析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何种属于偶然误差()A:某分析人员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B:某分析人员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C:甲乙两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但结果总不能一致D: 滴定时发现有少量溶液溅出答案: 滴定时发现有少量溶液溅出3、可用下法中哪种方法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进行仪器校准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答案: 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4、在水质分析中,一般水样的比重都近似于1,因此常用的ppm表示浓度单位,与ppm相当的单位是()A:mg·L-1B:μg·L-1C:pg·L-1D:ng·L-1答案: mg·L-15、下列化合物不能做为基准物质的是()A:氢氧化钠B:邻苯二钾酸氢钾C:硼砂D:重铬酸钾答案: 氢氧化钠。
地下水污染防治复习题 1
![地下水污染防治复习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7e06490da6c30c2259019e2d.png)
SAR ESR Nax (Cax Mgx) 水中硬度增大,土壤板结
1.地下水硬度升高 2.土壤板结盐碱化的成因。高 SAR 水灌溉,土壤水 SAR 偏高,水土 Na-Ca 交换作用导致 水中 Na+被土壤吸附,2 个 Na+交换出一个 Ca2+或 Mg2+,因 2 个 Na+的大小比一个 Ca2+或 Mg2+要大,引起土壤透气性减弱,产生板结及盐化。
1. 2. 3. 4. 5. 6.
燃料油泄漏为什么只有 BTEX 进入地下水中?(p137 第一段) 生物降解的判别依据?(P129-131) 抽出-处理系统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抽出-处理系统应用中的拖尾反弹效应? 强化生物技术手段有哪些?(p144) 可用于治理氯代烃的治理技术有哪些?说明其基本原理、特点、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地下水固有防污性能评价的区别?
介质中吸附态和残余液态有机污染物的挥发;二是地下水中溶解的有机污染物产生气提。2. 生物降解 使氧气进入到地下水中,促进好氧生物降解。3.有机物溶解增加 空气通过含水层 介质引起介质孔隙的扰动, 使得部分被吸附的有机污染物和残余的有机液体与水混合, 结果 分配到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增加,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更易于生物降解。 应用地下曝气技术的限制条件: 1. 污染物类型:曝气技术的主要去除机理是挥发和好氧生物降解,因此,污染物最 好是较易挥发而且是能好氧生物降解的;挥发性差但可好氧生物降解的,或者难 生物降解但挥发性较高的也可以;挥发性差又难生物降解的,此技术不适用。 2. 水文地质特征:最理想的应用条件是比较均质的地层结构,并且要求地层有较好 的透气性。
3.
运转参数的控制:注入空气的压力和曝气深度是两个必须控制的重要参数。
五、 天然衰减修复技术某些含水层具有一定的天然容量, 可以使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发生 生物降解、吸附、挥发、扩散等作用。天然衰减恢复技术是指没有人为干预,土壤或地下水 中的污染物的总量、毒性、迁移性、体积和浓度,在染场地天然条件下各种物理、化学、生 物作用过程中得以减少,使污染场地的地下水环境功能得以恢复。 技术应用的范围(讨论) 零号线不断缩小:可以应用 零号线稳定:如零号线所覆盖范围不满足人们对水质要求,不适用。零号线所覆盖范围不影 响人们对地下水的使用,可以应用。 零号线不断扩大,不适用。 6.(1)地下水污染风险是指含水层中地下水由于其上的人类活动而遭受污染到不可接受的 水平的可能性。 地下水污染风险是含水层污染脆弱性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负荷之间相互作 用的结果。因此,在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表征自然特征的含水层脆弱 性评价,即含水层的固有脆弱性评价,以反映地下水系统消纳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二是表征不 同土地利用活动产生不同污染负荷的影响。也就是说,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不仅要考虑人类 活动产生的污染负荷的影响以及含水层系统抵御污染的能力,还要考虑污染受体(地下水系 统) 的预期损害性(即地下水价值功能的变化) 以及污染物的类型和污染的辐射能力(污染的 传递速度) 。 (2)地下水固有防污性能:指在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系统对污染和人类开发利用所表现的内 部固有的敏感属性,即不考虑人为活动和污染源而只考虑水文地质内部因素的防污性。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范围更广,它已经将地下水固有防污性能考虑在内了。 补充问题:土壤板结的原因 讨论:Na-Ca 交换计算的应用
2022年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与防控修复技术100分试卷
![2022年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与防控修复技术100分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57995c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0.png)
2022年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与防控修复技术100分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1.提出“一保、二建、三协同、四落实”工作目标的是以下哪一份文件()。
A.《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B.《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C.《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D.《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用户答案:[D] 得分:10.002.依据水力学特点对地下水污染迁移途径的分类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间歇入渗型B.间歇入渗型C.越流型D.潜流型用户答案:[D] 得分:10.003.按照地下水赋存介质分类,下面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孔隙水B.上层滞水C.岩溶水D.裂隙水用户答案:[B] 得分:10.004.地下水是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地下水资源量占水资源总量的()。
A.1/10B.1/2C.1/3D.1/5用户答案:[C] 得分:10.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1.利用()等电动效应将污染物从土壤和地下水中去除的原位修复新技术称为地下水污染电动修复技术。
A.电渗析B.电迁移C.电泳D.“电芬顿”用户答案:[ABC] 得分:10.002.下列修复技术中,属于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的是()。
A.抽出处理技术B.渗透反应墙技术C.监控条件下的自然衰减技术D.地下水原位曝气修复技术用户答案:[BCD] 得分:10.00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1.异位修复技术不但可以节省处理费用,还可减少地表处理设施的使用,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暴露和对环境的扰动,因此应用更有前景。
Y.对 N.错用户答案:[N] 得分:10.002.隔水层是指渗透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层,如粘性土、泥质粉砂岩等。
Y.对 N.错用户答案:[N] 得分:10.003.凡是人类活动导致进入地下水环境,会引起水质恶化的溶解物或悬浮物,无论其浓度是否达到使水质明显恶化的程度,均称为地下水污染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复习题————————————————————————————————作者:————————————————————————————————日期:ﻩ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与分布1、彼列尔曼的风化壳元素水迁移序列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各等级的代表性元素主要有那些?彼列尔曼建议采用“水迁移系数”(Kx)来表示元素迁移的强度,并测得了风化壳中元素的水迁移序列。
他将这些元素分为强烈淋出的(C1、Br、I、S);易淋出的(Ca、Mg、Na、K、F等);活动的(Cu、Ni、Co、Mo,V、Si等);惰性的与实际上不活动的(Fe、Al、Ti和Zr等)五个等级。
2、化学键的性质对元素的迁移有何影响?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种基本类型。
一般来说离子键型矿物比共价键型矿物更容易溶解,所以也就更易迁移。
电负性差别大的元素键合时,多形成离子键型化合物,易溶于水,迁移性好。
溶于水时,电负性高的元素为阴离子,电负性低的为阳离子。
如NaCl,其电负性Na 为0.9,C1为3.0,钠为阳离子,氯为阴离子。
电负性相近的元素键合时,多形成共价键型化合物,如CuS、FeS2、PbS等(S、Cu,Fe、Pb的电负性分别为2.5、1.9、1.8、1.8),不易溶于水,迁移性差。
3、元素的化合价、离子半径、离子势对元素的迁移有何影响?原子价亦称化合价。
化合价愈高,溶解度就愈低。
例如:NaCl,Na2S04等一价阳离子碱金属化合物极易溶解,而CaCO3,MgCO3等二价碱土金属化合物就相对较难溶解。
阴离子也有类似的规律。
如氯化物(C1-)较硫酸盐(SO42-)易溶解;硫酸盐较磷酸盐(P043-)易溶解。
同一元素的化合价不同,迁移能力也不同,低价元素化合物的迁移能力大于高价元素的化合物。
如:Fe2+>Fe3+;V3+>V5+;Ti2+>Ti4+;Cr3+>Cr6+;Mn2+>Mn4+;S2+>S6+;U3+>U4+等。
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是元素重要的地球化学特性,影响土壤对阳离子的吸附能力。
土壤对同价阳离子的吸附能力随离子半径增大而增大。
就化合物而言,相互化合的离子半径差别愈小,溶解度也愈低。
如BaSO4、PbSO4、SrSO4的溶解度都较小(离子半径:Ba,1.29Å(1Å=10-10m);Pb,1.26Å;Sr,1.10Å;SO4,2.25Å)。
离子半径的差别愈大,溶解度亦愈高,如MgSO4(Mg,0.65Å)。
离子势是离子的电价与离子半径的比值。
它的高低影响天然水的酸碱度和形成络合离子的能力。
对元素的迁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离子势高,对水分子的极化能力强,形成络阴离子迁移;离子势低,对水分子极化能力弱,形成简单的阳离子迁移,如K、Na、Cs、Ca、Sr、Ba等。
离子势高的阳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取决于溶液的pH值。
当pH值较低,H+可以把O吸引过来,而使金属元素呈离子状态存在,并使溶液呈弱碱性。
如果pH值较高,则阴离子可以把O吸引过来而形成络阴离子(如BO33-、CO32-、NO3-、PO43-、AsO43-、SO42-、和SiO44-等),并使溶液呈弱酸性。
4、酸性环境有利与哪些元素迁移?碱性环境有利与哪些元素迁移?在酸性、弱酸性水的环境中,有利于Ca、Sr、Ra、Cu、Zn、Cd、Cr3+、Mn2+、Fe2+、Co、Ni等元素的迁移。
在碱性水中(pH>8),Fe2+、Mn2+、Ni等元素很少迁移,而V、As、Cr6+、Se、Mo等元素却易于迁移。
5、随pH值的变化土壤有哪几种酸碱类型?土壤的pH值通常在3—11之间。
可分为强酸性土、酸性土、弱酸性土、中性土、弱碱性土、碱性土和强碱性土七个等级。
6、举例说明氧化还原电位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V、Cr、S等元素在以氧化作用占优势的干旱草原和荒漠环境中形成易溶性的铬酸盐、钒酸盐和硫酸盐而富集于土壤和水中。
在以还原作用占优势的腐殖环境中,上述元素便形成难溶的化合物,不易迁移。
但是,Fe2+、Mn2+则形成易溶的化合物,强烈迁移。
7、胶体对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胶体对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吸附作用。
胶体带有电荷,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
因此,能够强烈地吸附各种离子和分子。
胶体可分为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由有机和无机混合组成的复合胶体。
粘土矿物是表生带中无机胶体的主要成分。
粘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其主要成分为富含铁铝的硅酸盐。
在无机胶体中,除粘土矿物外还有含水的氧化物和含水的氢氧化物。
如褐铁矿(Fe2O3·nH2O),针铁矿(Fe2O3·H2O),水铝氧石(Al(OH)3),水铝石(Al2O3)·H2O),三水铝石(Al2O3·3H2O),水锰矿[MnO2·Mn(OH)2]等。
这些胶体主要分布于红壤和砖红壤地区。
氢氧化铁、氢氧化锰可作为湿热气候环境的标志。
8、离子交换吸附能力与其哪些性质有关?离子交换吸附的能力与离子的电价和离子半径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离子交换吸附能力的大小与离子的电价和电负性成正比。
在同价离子中与离子半径成反比。
但是,低价阳离子如浓度较大,可以交换吸附高价的阳离子。
9、腐殖质对元素的迁移与聚集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有机胶体的交换吸附作用;②腐殖酸对元素的螯合作用和络合作用;③絮凝作用和胶溶作用。
10、试述不同气候条件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在寒带化学反应十分微弱,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很缓慢,多为强还原环境。
2、在温暖潮湿气候带植被繁茂,原生矿物多高度分解,淋溶作用十分强烈,元素较强烈地迁移,土壤中元素较贫乏,腐殖质富集,水土呈酸性、弱酸性反应,为还原环境。
3、湿热气候带化学反应迅速,淋溶作用更为强烈,在各种母岩上都可形成盐基缺乏的红壤。
甚至,在石灰岩地层上可以发育缺乏Ca、Mg的红壤。
水土呈酸性反应,以氧化作用为主,局部有沼泽和泥炭分布地带可为还原环境。
4、在干旱草原、荒漠气候带,淋溶作用微弱,腐殖质贫乏,元素富集,水、土呈碱性、弱碱性反应。
在干旱荒漠带富集氯化物,硫酸盐。
许多微量元素都大量富集。
以Ba、S、Mo、Pb、Zn、As、Se、B等最显著,为强氧化环境。
植被本来就稀少,经彻底分解,很少有腐殖质堆积。
只有在局部低洼湿润的环境中可以形成沼泽和泥炭。
第三章土壤的环境特征1、简述土壤的物质与矿物质组成情况。
土壤是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1)土壤矿物分类(1)原生矿物:是在地壳中最早形成的,虽经风化作用仍遗留在土壤层中的矿物。
主要有石英、长石类、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等,它们不仅是构成土壤骨架的重要物质,而且通过风化和溶解等作用还会释放出各种元素。
如正长石释放出钾;斜长石释放出钾、钙、镁;云母能释放出钾、钙、镁、铁;角闪石和辉石能释放出钙、镁、铁、锰等。
(2)次生矿物: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原生矿物转化而形成的新矿物。
主要有简单盐类(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二、三氧化物(R2O3·XH2O,如三水铝石A12O3·3H2O,针铁矿Fe2O3·H2O,褐铁石2Fe2O3·3H2O等),次生铝硅酸盐(如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等。
2)粘土矿物(1)高岭土组(2)蒙脱土组(3)水化云母土组:主要是伊利石(4)氧化物组:包括各种铁、铝氧化物及硅的水化氧化物。
2、试述各类粘土矿物的特性。
(1)高岭土组:包括高岭石、珍珠陶土、埃洛石等。
其典型的分子式为:Al4Si4Ol0(OH)3,是水铝片与硅氧片相间重迭组成的1:1粘土矿物。
(2)蒙脱土组:包括蒙脱石、绿脱石、拜来石等,其典型的分子式为A14Si8O20(OH)4,这是由两片硅氧片中间夹一水铝片组成的(如图3-3)。
由于层间没有(OH)原子组,只靠分子吸力连接,故层间距离变动范围在9.6—21.4Å之间,膨胀度达90—100%,这类矿物颗粒小(0.01—1.0μm),比表面积大,为700—800m2/g,而且有巨大的内表面。
加之这类矿物普遍有同晶替代现象,能产生大量的负电荷,故有较强的吸引阳离子的能力,阳离子交换量800—1000meq/kg土。
此类矿物在东北、华北的土壤中广泛分布。
(3)水化云母土组:主要是伊利石,其分子式为(OH)4Ky(3A14•Fe4•Mg6)(Si8-y•Aly)O20。
这类矿物与蒙脱土组不同之处是在相邻晶层之间有K+存在,因而膨胀性小,其颗粒直径,比表面积、带负电荷的数量等都介于高岭土组与蒙脱土组之间。
如阳离子交换量为150—400meq/kg土。
伊利石广泛存在我国各种土壤之中,华北干旱地区含量较高,南方土壤中含量稍低。
(4)氧化物组:包括各种铁、铝氧化物及硅的水化氧化物。
这是一类既带有负电荷又带有正电荷的矿物,所以它们既可吸附阳离子也可吸附阴离子,在中性环竟中对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吸附容量分别为200—500meq/kg(土)和50—300meq/kg(土)。
此类矿物在南方土壤中含量较高,而在北方土壤中含量较低。
3、土壤矿物质中的主要化学组成成份有哪些?土壤矿物质中化学组成以SiO2、Al2O3、Fe2O3、FeO、CaO、MgO等含量较多,前三者占总量的75%以上。
4、试述我国土壤分级。
颗粒名称粒径(mm)石块>10砾石粗砾10—3(10-5)细砾3—1(5-2)砂粒粗砂粒1—0.25(2-0.25)细砂粒0.25—0.05粉粒粗粉粒0.05—0.01细粉粒0.01—0.005粘粒粗粘粒0.005—0.001细粘粒<0.0015、我国土壤质地是如何划分的?质地组质地名称颗粒组成(粒径mm)(%)砂粒l—0.05 粗粉粒0.05—0.01粉粒<0.001砂土粗砂土细砂土面砂土>7060—7050——60壤土砂粉土粉土粉壤土>20<20<50>40<40>30<30粘土粉粘土壤粘土粘土30—5035—40>406、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哪些?(1)细菌(糖类分解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硫酸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固氮细菌,病原菌)(2)真菌(腐生真菌,寄生真菌,共生真菌,捕食作用真菌)(3)放线菌(4)藻类(5)土壤病毒7、什么是土壤有机质?土壤中非腐殖质的化学组分有哪些?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层中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2)、土壤中非腐殖质的化学组成与性质ﻫ(1)糖类化合物:一般占土壤中有机质总量的5—20%。
其中双糖是形成土壤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又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能源。
(2)含氮化合物:土壤中有95%以上的氮素是以有机态氮素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