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齐美尔(一译西梅尔,1858—1918),是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毕业于柏林大学。
曾任柏林大学讲师、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1887年开始讲授有关社会学的课程,并于1890年发表第一部社会学专著《论社会分化》,在该书以及《社会学问题》(1894)中,他为社会学标立出一个他将终身遵守的方案,即把社会学视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旨在分析社会相互作用的形式,如交流、冲突、统治与服从、秘密与荣誉等。
由于他所持的这一观点,他经常被称为“形式社会学家”。
他在这一方面的主要论述发表在《社会学:结合的形式的研究》(1908)中,该书试图把康德的“先验”范畴运用到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中,说明社会冲突如何造成群体凝聚、群体大小对相互作用方式的影响,并描述了诸如“局外人”、“穷人”、“中间人”和“叛教变节者”等社会类型。
他还描写过人们在社交中、通信时或在带有嫉妒和感恩色彩的关系中所体验的一切,这有助于促发学者们创立了目前称为“日常生活社会学”的学科。
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齐美尔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形式。
他认为,饥饿、爱、劳动、宗教信仰……统统不是社会的。
只有当它们把仅仅是孤立的个人的集合体转化为一定的形式,纳入一般的交往概念时,它们才是社会交往中的因素。
社会交往是形式,个人通过这种形式结合成一个满足他们利益的单位。
个人通过社会交往的形式发展成统一体;爱、意图和偏好,通过在形式中实现自身而从个人的属性转变为社会现象。
社会交往的形式包括等级制度、社团、婚姻、友谊;形式不创造社会,形式就是社会。
一旦交往全部停止,社会本身也就不复存在。
制度和行动的内容可以改变,但形式依然存在。
经济利益既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竞争的形式实现。
权力由于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联系在一起的交往结构而成为一种社会学的形式:例如,绝对权力总是涉及一种交往,一种上下级行动之间的交换。
齐美尔的形式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二人互动形式了。
二人互动是处于直接相互关联中的两个人的关系。
齐美尔的冲突理论
2.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思想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1918)是西方社会学古典时期反实证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形式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的创始人。
他是一个多产的社会学家,一生写有20多部著作,200多篇论文。
其中,重要著作有《社会分化》(1890)、《社会学问题》(1894)、《社会学:关于社会形式的探讨》(1908)、《社会学的基本问题》(1917)、《冲突与群体成员网》(1955)、《现代文化中的冲突》(1968)。
齐美尔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在《冲突与群体成员网》中作了较为集中的论述。
他认为,社会是由相互间有多重关系的个人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社会成员处于经常的相互作用之中,社会就是人们相互作用和联系起来的特定方式。
社会学应重点研究构成社会结构的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即社会交往形式,他的这一些观点被称作“形式社会学”。
从社会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形式,有多种类型,社会冲突就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之一,齐美尔正是从形式社会学的观点出发,考察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冲突。
他认为,个人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过程的环节,社会化了的个人和社会总是保持着一种双重关系:他被结合在社会里,又和社会相对立;他是社会里的人,又是社会外的人;他为社会而存在,同时也为自己而存在。
人既是社会的环节,又是他自己本身;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自主生活的产物。
当一个人作出决定的同时,他已被社会所决定;当他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他只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在行动。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被结合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社会既允许又阻止个性的发展,个人的行为只有在符合社会规范时,才是自由的。
个人和社会之间联系和冲突的观点,贯串于齐美尔的全部社会学理论。
齐美尔把社会视为一个包含着协调和冲突、吸引和排斥、爱和恨的统一体。
在他看来,完全协调的社会群体是不存在的,如果这样的群体存在,它不会有任何生命力,也不可能变革和发展。
个人和群体发泄不满情绪,对社会具有安全阀作用,如果没有这种安全阀,很多社会关系就不可能持久。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本章学习要点社会学视角形式社会学
第五章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本章学习要点:●社会学视角●形式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货币哲学教学重点与难点:形式社会学;文化霸权课时安排:3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梧奥尔格.齐美尔(1858-1918)是德国早期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本人承认自己并没有创建什么社会学体系,但由于他强调社会学以社会交往形式为其研究对象,所以在社会学只上一般称他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学。
第一节生平与著述齐美尔出生在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
还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由他家的好友、一个音乐出版社的经理作了他的监护人。
母亲的冷漠和盛气凌人的态度使他与家庭的关系比较疏远,幼年的齐美尔就开始感受到人世间的冷暖。
齐美尔从古典中学毕业后,在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从师于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如历史学家蒙森、哲学家哈尔姆和蔡勒、艺术史学家格林、心理学家拉察鲁斯等。
1881年,他以关于康德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
齐美尔在大学学习期间广泛涉猎了哲学、历史和心理学等学科,这对他以后的学术生活有很大影响。
1885年,他在柏林大学任哲学讲师,没有薪金,只收学生听课费。
直到1901年,他取得编外教授的称号,但依然是没有正式薪金。
这时,他已是一个拥有6部著作和70多篇论文的著名学者了。
由于当时德国的反犹主义,齐美尔的学术能力和成果受到官僚机构和官由学术机构的冷遇。
直到1914年,他才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了正式教授的职位。
他在该校曾讲授过逻辑学、哲学史、形而上学、伦理学、宗教哲学、艺术哲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康德、叔本华和达尔文的学说。
齐美尔虽然受到官方的不公正待遇,但是他在学术界却有很高声望。
他的一些著作被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波兰文和俄文,他的若干观点得到了韦伯等许多著名社会学家的赞同,他被认为是德国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齐美尔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生前有200多篇论文发表在大量期刊、报纸上;在社会学、伦理学、哲学和文学理论领域,他撰写了20部左右的著作他的早期主要著作有:《论社会分化》(1890)、《历史哲学问题》(1892)、《伦理学科学导论》(18921893)、《货币哲学》(1900)等。
第五章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2、关于陌生人的论述
• 所谓陌生人,就是距我们既不太远,又不太近的 所谓陌生人,就是距我们既不太远, 人,如果距离太远,他将失去与我们的联系,因 如果距离太远,他将失去与我们的联系, 而对于我们毫无关系.也就不是什么陌生人; 而对于我们毫无关系.也就不是什么陌生人;而 如果太近, 如果太近,也就成了我们的熟人也就不再是陌生 人。 • 陌生人与我们之间这种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关 陌生人与我们之间这种若即若离, 使得他与人们之间能够以特殊方式发生互动; 系,使得他与人们之间能够以特殊方式发生互动; 由于他不是我们的熟人,所以我们对他有特殊的 由于他不是我们的熟人, 信任,可以将不便对熟人谈的事情向他倾诉, 信任,可以将不便对熟人谈的事情向他倾诉,这 也就是说陌生人与我们之间特殊的距离, 也就是说陌生人与我们之间特殊的距离,决定了 他与我们之间互动形式的特殊性, 他与我们之间互动形式的特殊性,正是从这个角 度而言, 度而言,齐美尔并不把陌生人看作是一类特殊的 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 人,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
• 3、文化悲剧的实质 、
• 在理想情境中,主观文化影响塑造着客观文化,同时也要受客观文化的影响, 此时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一一相符,两者达到和谐统一。 •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之间的理想关系难以实现。 在现代社会中,客观文化越来越朝着自主的方向发展,变为一个自成体系的 王国
2、纯粹社会学(Pure Sociology)
• 这一研究撇开了其中的具体内容,关注的只是抽象 社会交往的纯粹要素——形式(form),也可以称为 形式社会学(formal sociology). •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齐美尔意识到要对与自 然现象不同的、具有唯一性的社会历史事件进行有 效的研究,就只能抛开这些事件的特殊性,而去关 注构成这些事件的同一性即它们的外在形式。—— 社会几何学( Social Geometry )
简论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简论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齐美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提出了社会冲突理论,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理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齐美尔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分配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和斗争的结果。
他认为社会的稳定是相对而言的,而不是绝对的,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斗争来实现。
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理论强调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和社会上权利和利益的分配问题。
如果一个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冲突,则这个社会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威胁。
与此同时,齐美尔认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需要通过社会冲突来推动。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理论是非常现实的。
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中,社会冲突一直是不可避免的。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社会问题,也可以通过社会冲突理论来进行解释。
比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都可以归结于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和社会分配不公等因素。
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理论对于当今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着严重的社会分裂和不稳定因素,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理论提醒人们要关注和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和权力差距等问题,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
此外,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理论也提供了一个分析社会问题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寻求解决之道。
总之,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理论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我们理解当今社会困境和寻求解决之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齐美尔提出的社会冲突理论,并且不断整合和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主 讲:姜立强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一、对社会学的定位:社会学是切入社会的视角
(一)对两种社会学思潮的反思(92) 1.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社会学不是社会科学之王, 要有自己的边界。 (1)孔德、斯宾塞的社会学帝国主义:社会学应包 罗万象,是社会科学之王。
(2)齐美尔:社会学不是社会科学之王。如果所有 在其他学科中没有得到很好处理的问题,都被收容进社 会学这门新兴科学,那社会学的边界将不清楚。
作为内容的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可以被不 同学科从不同视角纳入自己的理论范畴。
但是社会互动的形式(也可以理解成模式、规则、 性质)确是社会学专有的研究对象。
主 讲:姜立强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四、社会学的问题领域(94)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由普通社会学、纯粹社会学/形 式社会学、哲学社会学三个相关论域组成。
(1)包含压制和服从(矛盾)两方面
(2)相互影响、不可分离、对立统一。
主 讲:姜立强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3)不同的统治形式
服从于个人 (一位领导者实施的统治)
统治和服从矛盾的协调 a领袖靠权力和个人魅力赢 得成员认同 b采用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意 志变成成员的一致行动,统治 和服从的矛盾得以协调,形成 群体内部团结。
(2)社会唯实论:集体论 只承认社会结构 (如各种制度和规范) 是真实的存在,社会外 在于个人,不能还原为个 体的生理或心理现象。 如孔德和涂尔干就 认为社会是独立于个体 之外的客观过程。
快说,是社会 唯名论还是社 会唯实论
主 讲:姜立强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
(二)齐美尔的社会观:调和二者与过程论 既不能把社会理解为独立于个体的客观过 程,也不能归结为个人行为。齐美尔对社会的 回答非常简单:
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
第一社会学不是研究其他社会学科的剩余对象在当时很多学者认为社会学既然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应当是哲学无法研究或者不能研究的对哲学的剩余学科同样由于有了经济学等学科社会学也不能直接研究这些学所研究的对象只能研究剩余的,其实也就是社会学是什么的问题。齐美尔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其反面来加以回答,也就是说只要回答“社会学不是什么”,然后就可以得到社会学是什么这个答案了。
第二,社会学研究社会,但是它不是关于社会的科学。因为,如果社会是一切事物的综合,那么,如果同意“社会是关于社会的科学”的论断的话,这就意味着,社会学要穷尽一切事物的“原理与原因”,也就意味着社会学必须承担一切社会科学的任务,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
齐美认为,“社会”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发生于社会中的一切事物的总和,这是各门分支科学的任务;二是各种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这才是社会学的任务。所以,他称自己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学。即研究“社会交往形式”的,如社会的结构、功能、社会化以及社会互动等等。
2、形式也是社会学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一,在齐美尔看来,“形式”可以使我们具有某种客观性内容。例如,它能够使我们从一向被认为是主观任意的、一次性的历史事件中发现这种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同一性结构或者叫做客观性结构。
例如,历史上的君主,尽管个人遭遇、个人性格彼此各不相同,但是社会学家们能够抛开历史的特殊性,证明所有的君主活动都受到君主制度的限制。进一步,还可以发现,其实君主的活动也蕴涵着冲突与合作、统治与服从等社会结构。
齐美尔微观社会学
齐美尔微观社会学
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是社会心理学中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
而齐美尔(Georg Simmel)是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是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
齐美尔的微观社会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互动、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等方面。
他关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方式、情感表达、符号交流等细节,试图揭示这些微观过程对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的影响。
齐美尔的微观社会学观点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在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他认为,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社会规范和结构的制约,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选择来塑造社会现实。
他关注人们的情感、欲望、价值观等因素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并将这些因素视为社会分析的重要变量。
总的来说,齐美尔的微观社会学研究为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一种细致而深入的视角,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性和社会互动的复杂性。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学和城市研究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个简要的介绍,如果你对乔治·赫伯特·米德或其他主题有具体的问题或需要更深入的信息,请提供更多细节,我将尽力为你提供帮助。
外国社会学史PPT 第四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三、 思考题
1、什么是形式社会学? 2、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3、齐美尔的冲突思想对后来的冲突理论的发
展有何贡献? 4、如何通过货币经济的发展理解齐美尔资本
主义文化矛盾的观点?
在齐美尔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中, 他对于“合作”与“冲突”这两种形式给 予特别的注意。在他的《社会学:关于社 会交往形式的研究》(1908)和其他著作中, 对社会冲突现象作了许多研究,在社会学 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 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齐美尔认为,合作与冲突是人们社会 交往的主要形式。在社会中,完全协调一 致的群体是不存在的。
第二节 形式社会学
一、 社会学理论的对象与结构
社会学是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然而, 由于人们对社会本身的认识并不清晰,因 而导致了一些人对社会学学科的否认。为 了明确社会学研究的主题,齐美尔批评了 对社会的两种错误认识。
二、 形式社会学
在这三级社会学理论结构中,齐美尔 阐述最为集中、也最为后人所熟悉的,是 他关于形式社会学的论述。在齐美尔看来, 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 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 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就是 所谓的“社会交往的形式”。
一、 三级结构构成的: 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
2、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 用、联系和行为,其中存在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 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就 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这就是齐美尔率先提出的 形式社会学。
3、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社会冲突的类型和功能,也是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中比较关注的问题,但他强调冲突对社会稳定的 积极作用。
三、 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
04 第四章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心灵飘泊的“边际人”
1858年生于德国,同腾尼斯、韦伯一起被称为是德国社会学的 三位主要创始人,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解释社会学的三 驾马车。(与迪尔凯姆同年生,都是犹太人)——1858是社会 学的幸运之年。 家庭富裕但不幸:16岁丧父亲……,母亲专横——边际感 1876年,进入柏林大学,曾师从于历史学家蒙森教授,接着转 向心理学和人类学教授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再往后,追随民 族学家巴斯蒂安,最后又是凭《从康德的自然单子论看物质的性 质》(1881)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1885年,在柏林大学任教。——充满了艰辛与苦涩。15年之后, 1901年,被学校授予荣誉副教授,这确定了他作为一个既无薪 水也无资格参与大学管理事务的局外人地位。这是一种侮辱。从 1901-1915年,为获得名牌大学的教席而努力,但都名落孙山。 1914年前往远离柏林、地处德法交界的斯特拉斯堡担任这所省 立大学,接受正规的学术职位任命。可一战爆发,他只好于 1915年到了海德堡大学。 1918年,患肝癌去世。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基于对社会的上述认识,齐美尔认为,社会学 的任务是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 (1)含义 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 作用、联系和行为,都存在着一种基本类似的 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就是所谓的 “社会交往的形式”。
社会学的任务是,对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互动形式的历史- 心理根源进行描述和确定。这些互动总和起来便构成了社会。
(3)三种层次的社会学
一般社会学:研究在各门社会科学对象 中表现出来的特殊规律。(general sociology)
第四章: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2021/3/13
精品课件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结构
社会的两层含义: 1、社会是作为社会化的个人的复合体,是社会性 的人类物质,他构成了整个真实的历史; 2、“社会”也是各种关系形式的总和,正是由于 这种力量而使个人转变成了第一种意义上“社会”。 作为个体联系形式的总和,社会产生于个体之间的互 动过程之中。 齐美尔认为,社会作为一门科学就要研究人类面 临的问题和他们的行为规律。社会学要阐明的是一种 社会事实,即个人由于相互作用而形成了群体,同时 个人被群体所决定。
2021/3/13
精品课件
2、第三者在三人群体中的角色关系 (1)中间人 (2)仲裁人 (3)渔利者 (4)分裂者 (5)征服者
2021/3/13
精品课件
二、形式社会学 (三)三人以上的群体 当群体扩大到一定规模时,内部就要产生分化,群体 为了协调和控制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制定出各种分工、 交换、整合制度,在现代社会主要表现为法律和科层制的 建立、将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制度化,将群体凝聚起来。 这样群体的统一性得到加强。
决定的,在有机群体中,人们对群体强烈认同,
人民在群体中丧失了自我,弥散个性。
而在现代社会的的群体构建的基础是理性。
即推理和逻辑。以理性为基础的群体是指个人是
否是某一群体的成员,纯粹是根据个人的目的、
利益、偏好、自身条件等而作出的合乎分化导致群体数量的增加。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加入到了包括职业群体 在内的越来越多的群体中,而这些群体也越来越 表现得更加理性,更加正式和形式化。甚至最亲 密的婚姻也表现出这种特点,
2021/3/13
精品课件
社会分化的后果
消极方面: 由于再现代社会中,群体是以理性为基础的, 人们可以也确实加入了大量的群体,由于每一群 体中的成员身份,都要求其在群体中承担相应的 角色,这就导致了角色之间产生冲突的可能。
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前言早在1917年,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以《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为题,出版了他的社会学著作。
齐美尔认为,个人之间是处在不断地互相作用过程之中的,由于个人的互相作用而联系起来的网络就是社会。
社会只不过是对互动着的一群人的称呼。
社会学的任务是要阐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阐明个人怎样互相交往而形成群体,群体又怎样制约个人的,所以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社会本位主义,还是个人本位主义,因为这个分歧把社会学家观察社会的视角分成宏观和微观两种。
从中国传统文化上看,社会本位主义一直占主导地位(注:孔子的“仁”,孟子的“义”,都是主张个人的价值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对社会没有贡献,个人就没有价值。
当代“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说法,也反映社会本位主义。
),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思想和社会理论多是宏观大论,很少有微观分析。
从认识论上讲,不论是主张社会本位主义还是主张个人本位主义,对事物的认识都不能从整体入手,而必须从个体入手,对个体的属性进行抽象,然后把抽象得到的规定性返还给事物本身,使人对事物的认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一、角色人格体系(一)个人与角色社会上没有抽象的个人,只有承担着各种社会角色的具体的个人。
个人与社会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有机联系。
社会中的个人是有价值标准、有行动目的、与他人发生联系和互动的个体;社会是由个人互动而联结起来的网络,个人就是这张网络中的纽结。
所以社会不是个人的简单相加,个人也不是无主体意识的社会的零部件,社会总体大于个体的简单相加之合。
而社会总体大于个体总和的全部秘密在于社会关系。
而角色就是由于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比个人更抽象的概念。
个人是以角色的名义与他人发生关系的。
角色是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也是社会网络上最小的纽结。
在社会学里,角色就是与一定的地位相连的一套规范;它是对处在特定职位上的人的行为期待。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 主观文化又称“主体 文化”或“个体文 化”,指人们生产、 吸收和控制各种外在 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 向,是已经内化了的 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 者中的综合体现。
• 3、文化悲剧的实质
• 在理想情境中,主观文化影响塑造着客观文化,同时也要受客观文化的影响, 此时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一一相符,两者达到和谐统一。 •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之间的理想关系难以实现。 在现代社会中,客观文化越来越朝着自主的方向发展,变为一个自成体系的 王国
2、对社会学 的理解
第一,社会学不是研究其他社会学科的“剩 余对象”。 • 第二,齐美尔称自己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 学。即研究 “社会交往形式”的。 • 第三,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社会 学就应当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
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 实论
快说,是社会 唯名论还是社 会唯实论
二、社会学的分类
第三节 形式社会学(formal sociology)
• 一、社会交往的形式 • 二、社会类型 • 三、社会几何学
形式社会学的两个根本性命题
• 形式——社会世界的个人及社会理论家日常 生活中对各种令人困惑的事件、行动和互动 赋予的区分形式。 • 其一,社会是个体间的互动; • 其二,社会生活可以划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部 分,而关于形式或互动形式的描述是社会学 这门科学的基本任务。
齐美尔对交换的分析(《货币哲 学》)
• • • • (1)社会交换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①对自己不具有的有价值的物品的渴望。 ②某一可辨识的人拥有这一物品。 ③提供有价值的物品以从他人那里得到自 己想要的有价值的物品。 • ④拥有这一有价值的物品的人接受其物品。
(2)交换的原则
齐美尔对统治的分析
(3)冲突的强度与烈度
西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理论
西美尔旳社会学理论1.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以及西美尔对社会旳理解?答:社会唯实论觉得只有社会构造才是真正客观旳存在。
社会唯名论觉得不存在社会这样一种实体。
客观存在旳是个体及其行为,社会只但是是个人及其行为旳一种集合。
西美尔觉得构成社会旳是个体与个体之间旳互动关系。
这种个人之间故意义互动关系所涉及旳社会形式,构成了社会学旳研究对象。
1.西美尔承认个体旳存在,也承认社会构造旳存在;2.社会并非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过程,一种具故意识旳个体之间互动旳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旳互动(交往),构成了社会;3.社会由透过互动而结合在一起旳个体所构成,社会旳存在就表目前这些互动旳关系上。
这种个人之间故意义旳互动关系所涉及旳社会形式构成社会学旳研究对象。
2.社会旳本质是什么?答:社会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旳交往(互动)过程之中。
社会学研究旳并不是个人互动,而是互动旳抽象形式,社会学旳任务是对人与人之间旳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正是这种互动旳总和,构成了社会。
3.如何理解社会是一种过程?答:社会是一种具故意识旳个体之间旳互动过程。
这种人与人之间旳互动过程(交往)构成了社会。
1.具故意识旳个体之间旳互动。
2.互动中旳个体关系,高下贵贱旳地位、凝聚、模仿、劳动分工、互换、一般旳袭击或防卫、宗教社团、政党旳形成,诸多其他等等。
互动是在这些框架中旳发展或用它来表征。
3.社会是这些居于一定关系旳互动过程旳总称。
4.社会交往形式是什么?社会交往形式:个人之间交往旳方式。
并通过这种方式是交往构成社会现实。
西美尔讨论旳多种社会交往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基本旳社会互动形式:合伙,竞争,联合,秘密等。
2.体制化构造旳形式:国家、教会、家庭、军事组织等。
3.自主旳游戏形式:社交、体育活动、游戏等。
4.社会自身旳一般形式: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
5.社会交往旳类型分别是什么?答:西美尔讲社会交往划分为不同旳类型。
如吝啬者、挥霍者、穷人、贵族、冒险家、娼妓、陌生人等等。
西方社会学第四章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第四章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2、社会交往的形式——以统治为例
统治包括压制与屈服两个方面,分析了两种形式的统 治:
A、一人统治: 易团结群体也易产生冲突,消除冲突就是使双方在同
样的权力地位上发挥作用,即多元的或民主的统治,这可 以给个人更多的自由,有助于团结,但也易产生争端,导 致分裂。
B、客观原则下的统治: 以客观规律为名义的统治,是最具攻击性、最残酷的,
第四章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2、冲突的强度
(1)冲突双方感情投入越大,冲突就可能越激烈。 (2)冲突群体成员对冲突的理解超出个人目标和 利益的程度越大,冲突就越可能更加激烈。 (3)冲突越是作为一种达到清楚规定的目标的手 段,其激烈的可能性就越小。(利益表达越清楚, 群体目标越集中,冲突仅是一种手段)
冲突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在群体中生活的人们都具有一 种“排他性”,即竞争的本能。 (2)社会因素:
社会分化、单位组织化程度的增加以及社会关系的控制 等。
第四章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二、冲突的类型和功能
1、冲突的类
(1)从冲突的现实性看,可分为: ①现实的冲突,为了解决问题; ②非现实的冲突,为了发泄情绪。 (2)从冲突的范围上,可分为: ①群体内部冲突,如群体内部的不合、仇视或派 别、宗派斗争。 ②群体间的冲突,即战争
第四章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第二节 形式社会学
一、社会学理论的对象与结 构 二、形式社会学 三、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
第四章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一、社会学理论的对象与结构 1、社会学的学科地位问题
社会学不是社会科学之王,社会学是一种新的 方法(归纳法),一种研究手段,一种探索所有 科学的主题的新的途径(社会学提出的是一种视 角——即我们应该将人视为一种社会存在,以及 社会是所有历史过程的媒介,但它本身并不包含 什么现代科学未曾触及的研究主题,更不是科学 之王)。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2.社会至关重要的 问题,都由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 的相对距离所决定的。 例如,在《货币哲学》中,对“价值” 的看法;《论陌生人》中对“陌生人” 的定义。
第四节 文化社会学
一、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 1.主体(个体)文化; 2.客体文化; 3.主、客体文化之间的关系:客体文化对 主体的影响。
总结:齐美尔的贡献
1.通过确定社会学的独特研究视角,对于推动社 会学走向独立作出了贡献。 2.从两种对立的社会观基础上开拓崭新的研究视 角,具有中和性。 3.社会交往形式概念具有适度抽象性,对交往形 式的概括是一个富有成果的抽象,使社会学 理论从思辨形式到科学命题的过渡。 4.从社会学发展史角度:“社会交往”为现代社 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提供了思考方式。
本讲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生平与著作 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形式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齐美尔(G · Simmel,1858-1918), 在德国的学术界始终受到冷遇。 主要著作:1890年《论社会分化》; 1892年《历史哲学问题》;1900年《货 币哲学》;1908年《社会学:关于社会 交往形式的研究》
二、社会交往者的类型
社会交往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形式,参加 交往的人们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穷人(按照齐美尔就是那些被别 人援助或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社 会应该建立一种援助穷人的机制。 相对贫困的思想。
三、对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
齐美尔十分重视数学的作用,将数学的 思想扩展到社会学领域,因而被称为 “社会几何学”。 1.群体规模对交往形式的影响 主要研究群体的规模(构成群体的人数) 对于互动性质和个人、群体的影响。
二人群体的特征
第四讲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当增加一人,二人群体变为三人群体,这不 是人数的增加,而且群体的结构、性质都发 生了根本的变化,出现了另一个独立的社会 结构,原先不存在的社交角色出现了。他对 三人群体进行了分析之后,指出在三人群体 中,会产生独立于个人、在二人群体中不存 在的社会结于二人群 体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群体人数、群体规 模的增大,这种情形将更加明显。
2,社会互动的距离 齐美尔认为,互动的形式、事物的价值等至关重要 的问题,都与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相对距 离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由相对距离决定的。一个 事物如果与人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将变得毫无意 义。例如,如果一个人发现一个距离我们一亿光年 的完全由黄金构成的星球,由于其距离过于遥远, 我们无法到达那个地方,因而,这个星球对我们毫 无价值。从另一方面看,空气是我们不可时刻离开 的东西,但由于离我们太近,太容易获得,因而也 没有什么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 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 西
第三节 文化社会学
和所有经典时期的社会学家一样,齐美尔试图 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实质从理论上作出解释。其文化 社会学关注的最主要议题,就是揭示和剖析资本主 义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危机,他称之为“文化悲 剧”。这种“文化悲剧根基于主观文化(或个人的)和 客观文化(或集体的)的区 分”。①在齐美尔看来,社会结构以及各种文化产 物,如宗教、习俗、意识形态、社会组织等,无时 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这种影响甚至是一种 威胁,它危及了个体的自由及个性的发展,有鉴于 此,他对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作了很有意思的区分。 可以说,这是一种研究范式的转移,即由政治经济 的观点,转移为文化社会学的视角
另外,齐美尔也对“时尚”进行了研究。认 为“时尚”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形式。他认 为,时尚的基本动机包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 一致的过程,即既要与别人相似(同化), 又要区别于别人(分化)。在他看来,现代 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总是企图用一种明显的 标识(如休闲方式、服饰等)使自己引人注 目,而下层社会成员也总是想借助于这些标 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旦这种标识开始 大众化时,精英阶层又会引入新的标识,从 而引发新一轮的时尚潮流。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名词解释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名词解释齐美尔是 20 世纪初期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
他的形式社会学方法是他在社会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本文将介绍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齐美尔形式社会学名词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名词解释》篇1齐美尔形式社会学是 20 世纪初期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齐美尔所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社会现象的形式结构,而不是它们的内容或意义。
他主张通过分析社会现象的形式结构来理解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社会形式”。
社会形式是指社会现象的形式结构,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等。
齐美尔认为,社会形式是社会的本质,因为它们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和条件。
社会形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现象的内容和意义。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社会现象的形式结构,忽视社会现象的内容和意义。
齐美尔认为,社会现象的内容和意义是暂时的、易变的,而社会现象的形式结构是相对稳定和不变的。
因此,只有通过分析社会现象的形式结构,才能真正理解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于理解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名词解释》篇2齐美尔形式社会学是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而非内容。
齐美尔认为,社会关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条件,而形式具有共同性,可以脱离具体内容进行研究。
他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形式,如统治、顺从、竞争、交换、模仿、冲突、协作、分工、隔离、联合、接触、反抗等,这些形式都是社会关系的一般形式。
齐美尔认为,形式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互动的形式,从这些形式中分离出社会交往的要素。
他强调冲突和凝聚是社会互动形式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冲突不一定是有害的,有时可以促进群体的凝聚力。
齐美尔的思想对后来的社会学、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普通社会学(general sociology)
• • • • • 涉及的是“历史生活的社会学研究” 第一、历史发展的阶段问题 无分化的统一体 分化 和谐的新的统一体 第二、群体的权力问题 第三、集体和个体的行为、行动和思想之间 的价值关系问题。
2、对社会学 的理解
第一,社会学不是研究其他社会学科的“剩 余对象”。 • 第二,齐美尔称自己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 学。即研究 “社会交往形式”的。 • 第三,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社会 学就应当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来自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 实论
快说,是社会 唯名论还是社 会唯实论
二、社会学的分类
三、主要著述
• • • • • 《论社会分化》 《历史哲学问题》 《货币哲学》 《社会学基本问题》 《哲学文化》
第二节 社会与社会学的问题领域
齐美尔的学术兴趣:“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 一、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 1、对社会的认识 • 齐美尔也不否认作为社会终极实体的个人的存在,在 他看来,仅仅承认个体的存在,如同仅仅承认树木、水 滴的存在一样,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个 体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实体性的社会呢?在齐美尔的心目 中,社会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 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他通 常称之“交往”,构成了社会。 正如水和流。
2、纯粹社会学(Pure Sociology)
• 这一研究撇开了其中的具体内容,关注的只是抽象 社会交往的纯粹要素——形式(form),也可以称为 形式社会学(formal sociology). •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齐美尔意识到要对与自 然现象不同的、具有唯一性的社会历史事件进行有 效的研究,就只能抛开这些事件的特殊性,而去关 注构成这些事件的同一性即它们的外在形式。—— 社会几何学( Social Geometry )
第三节 形式社会学(formal sociology)
• 一、社会交往的形式 • 二、社会类型 • 三、社会几何学
形式社会学的两个根本性命题
• 形式——社会世界的个人及社会理论家日常 生活中对各种令人困惑的事件、行动和互动 赋予的区分形式。 • 其一,社会是个体间的互动; • 其二,社会生活可以划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部 分,而关于形式或互动形式的描述是社会学 这门科学的基本任务。
表2-1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模式
社会分化
冲突关系
社会单位增长的 组织化
社会关系的控制
(2)群体间的冲突对各方内部人际关系
的影响
• 第一、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冲突各方 内部权威的集中。 • 第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冲突各方 内部的社会团结的增强,同时它降低了群 体对越轨和异议的容忍程度。 • 第三、冲突增强了有共同对手的不同群体 间的联盟。
主要内容
一、社会与社会学的分类 • 1、一般社会学 • 2、纯粹社会学,即形式社会学。 • 3、哲学社会学 • 二、形式社会学 • 社会交往的形式 • 社会交往者的类型 • 社会几何学(群体构成的数量与社会互动的距离) • 三、文化社会学 • 1、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文化冲突) • 2、都市生活 • 四、货币哲学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 一、生平 • 1858年生于德国,同腾尼斯、韦伯一起被称为是德国社会学的三 位主要创始人,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解释社会学的三驾马 车。(与迪尔凯姆同年生,都是犹太人)——1858是社会学的幸 运之年。 • 家庭富裕但不幸:16岁丧父亲……,母亲专横——心灵飘泊的 “边际人” • 1876年,进入柏林大学,曾师从于历史学家蒙森教授,接着转向 心理学和人类学教授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再往后,追随民族 学家巴斯蒂安,最后又是凭《从康德的自然单子论看物质的性质》 (1881)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 1885年,在柏林大学任教。——充满了艰辛与苦涩。15年之后, 1901年,学校才勉强聘他为副教授。从1901-1915年,为获得名 牌大学的教席而努力,但都名落孙山。 • 1914年,不得不向命运低头,前往远离柏林、地处德法交界的斯 特拉斯堡担任这所省立大学的教授。 • 1918年,患肝癌去世。
一、社会交往的形式
• 齐美尔研究了多种形式的互动,其中包括交换、 冲突、统治、社会化、卖淫等 。 • 如齐美尔对冲突的分析: • (1)冲突具有普遍性(表2-1)
社会分化 冲突关系
社会单位增长的 组织化
社会关系的控制
表2-1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模式
齐美尔对冲突的分析:“冲突社会 学”
• (1)冲突具有普遍性(表2-1)
3、哲学社会学 (philosophical sociology)
• 它主要揭示社会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以及基本范 畴,研究社会学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 • 齐美尔认为,当哲学社会学作为一种认识论时, 它能够为我们研究其他社会科学提供各种概念、 假设、公理和预设,使我们能够将社会领域中无 数零碎的知识整合成一副完整的社会图景;而当 哲学社会学作为一种形而上学时,我们就能够超 越日常经验的有限性,克服个别事件的不连续性 和异质性,进而发掘事件的意义。
二、为什么被排挤
• 1、齐美尔在德国学术界的边际地位,在相当程度上与 他的犹太家庭出身有关。 • 历史学家迪特里希· 谢弗对齐美尔申请海德堡大学教席 的评语中:“他的外表,他的举止,他思考的方式,都 体现出他﹍是一个十足的犹太佬﹍他的学术成就不高, 他的讲演确实受到欢迎,但﹍他讲话吞吞吐吐、零碎不 堪,因此提供的资料太少﹍他卖弄口才,以此招揽听众, 而听众中多数是妇女﹍ • 2、齐美尔在柏林文化界的过分活跃,以及因其敏捷的 思维、优异的口才而赢得的巨大声望招致了同行的嫉妒, 这也是他无法顺利改变自己边际地位的原因之一。 • 3、齐美尔的边际地位可能也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社 会学本身所处的边际地位的一种反映。
(3)冲突的强度与烈度
• l.冲突双方感情投入越大,冲突就可能越激烈。 • A.冲突各方成员的团结越紧密,他们投入感情的程度就 越大。 • B.冲突各方以前的和谐程度越大,他们投入感情的程度 就越大。 • 2.冲突群体成员对冲突的理解超出个人目标和利益的程 度越大,冲突就越可能更加激烈。 • 3.冲突越是作为一种达到清楚规定的目标的手段,其激 烈的可能性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