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语文教育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语文教育的认识

新源六中王传莉

从93年工作到现在我从事语文教学有15年了,按理说应该越教越轻松,可我却越教越累越教越困惑:以前条件差,教学资源有限,学生的课外知识贫乏,许多知识确实是老师灌输的,可现在条件好了,教学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依然令人忧虑:到初三了,四大名著还没读过,问起相关的人物和故事知道的寥寥无几,可老师讲起来他又听得津津有味,问其原因,说:“看不懂。”“有相关的电视剧呀?”“不好看。”其实不是不好看,而是对这些名著了解的太少。可说起名星、服装、发式、歌曲来却娓娓道来、侃侃而谈。为什么?我想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忽视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我们的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这里的“乐之者”“激励、唤醒、鼓舞”,都可以归结为“人积极地、主动地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而这正是心理学“兴趣”的含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在教育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极为重视的。

俗话说,“教育有法,而无定法”,我想这里的“无定法”可以理解为教育中没有哪一种固定的教法,只要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便是一种方法。而“教育有法”则可理解为教育要适合教育对象,以人为本,达到学生主动学、乐意学。而能够以人为本,达到学生主动学、乐意学的方法就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要让学生主动学、乐意学,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喜欢源自于教师自身的内在气质,还有知识素养。喜欢能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和热爱,其次,就是教学有方,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生才不会畏惧这门课,才会想学、愿学。

语文的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自然、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都应该包括在内。课本上的知识仅仅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户,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看到更大的世界,就应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入生活,走入自然,自己去体验、去感受,通过自己动手、体验和感受,把这个窗户开得大些再大些。比如教《木兰诗》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制作了一个人物专辑:自己喜欢的一位巾帼英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巾帼英雄,丰富课外积累。内容包括生平介绍、事迹贡献、名言警句、自己对人物的评价。有选黄道婆的、有选穆桂英的、有选秋瑾的、有选宋庆龄的、有选居里夫人的、有选任长霞的、有选林秀贞的……一个花木兰引出了那么多巾帼英雄,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都有,不做不知道,做起来才知道收获真不小。

二.语文教学不能离开生活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语文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才能接纳源源不断的鲜活的水,最后又必须回到生活中去。教语文的最头疼的就属作文,头疼在学生的作文没内容,我上学时用的雨天或雪天妈妈或爸爸背孩子上医院的素材到现在学生还在用;头疼在学生的作文没感情,干巴巴的。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生活的范围太狭小了。他们整天待在高楼里,在学校忙学习,回到家忙作业,家里的那点家务活哪用得着他们呀,早让爸妈承包了。闲暇时,要么上补习班、兴趣班,要么围着电视、电脑转。因为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哪敢让他们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下河摸鱼,上山逮蚂蚱,上树掏鸟蛋呀!没有经历哪有写作素材,没有经历哪能写出真情实感!经历就来源于生活,所以语文教学不能离开生活。

今年假期我让学生制作一个摄影集,要求自己摄像,选取生活中自己认为美的、和谐的、

有趣的、有意义的画面,并且写上解说词或自己想说的话。可别小瞧了他们,学生的视角真的很独到:有行云有流水、有花草有树木、有昆虫有小狗、有孤独的长椅、有热闹的人群、有自然景观有人文景观、有美的有丑的……有一个同学制作了一个流水影集,虽然都是以白色做背景有些单调,但特别的是他给每张照片都配了一句写水的古诗句。还有一个同学拍摄了许多云的照片,在她的笔下云卷云舒都有情。还有一个同学拍下了草坪上的包装袋、啤酒瓶,写下了意味深长的语句:创造美好环境需从小事做起!

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猎奇心理,尤其是孩子,他们喜欢冒险、刺激、有趣、鲜活的生活,只要我们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就应该鼓励他们走进大自然,走入生活,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却感知。有时出现意外也在所难免,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你的羽翼独自飞翔,现在受挫就是为了将来少受挫。我想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学生写作文时何愁没有写作素材,何愁写不出真情实感!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你会发现我们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语文,还给孩子打开了一个广阔的、鲜活的、真实的世界,激发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三.树立大语文观念

2001年7月11日,河南一高三学生,因高考成绩估分不理想,在家自杀。高考成绩揭榜时,他的考分超出当地一类大学录取线33分,这时她长眠在地下仅18天。

2002年10月18日,成都市一个13岁的少年因与父母就学习问题发生争执而纵身跳下7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近几年来这样的事情不断见诸报端和新闻媒体,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了,孩子却对我们、对生活越来越冷漠,甚至冷酷?我认为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缺少大语文观。

所谓“大语文观”就是转变语文观念,由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重,转变为以人为本,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即教语文,不仅仅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熏陶、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学生做一个“健康”的人。这才是学生将来立足社会的根本,这样的人才是我们要培养的人、社会需要的人。

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今年已是第四遍了,以往就是我讲学生记,今年我不仅讲了知识点,还指导了学生朗读,还和《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及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比较,在朗读、比较中学生感受到了伟人的胸襟、抱负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而这正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

教《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上课前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一家三口和奶奶去划船,船翻了,可是只有爸爸会游泳,孩子还小,奶奶年纪已大,三个人都向爸爸求救,爸爸该救谁?有说谁近就救谁;有说该救孩子,因为孩子还小,奶奶老了,妻子死了还可再娶;有说该救奶奶,因为她是自己的妈妈,养大自己不容易……说法很多,但没有一个大家都赞成的方法。这时我说:危难关头,人类会有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下面让我们看看斑羚在危难关头是怎样做的。学完这篇课文后,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类似的故事,有说蚂蚁火中滚成球自救的;有说猎狗面前老麻雀勇救小麻雀的(托尔斯泰的《麻雀》);有说藏羚羊下跪的故事。通过这些事例的讲述,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动物救同伴或孩子是出于本能,而我们人类想的更多的则是自己。接着我讲述了1994年12月8日克拉玛依友谊馆剧场大火事件、讲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卡尔和杰克,船长和小提琴手,让学生评论他们的做法,然后我告诉学生们:在危难关头首先想到保全自己,这是出于人的本能,无可厚非。但为了保全自己而剥夺他人求生的权力的做法不仅会受到道德法庭的批判,还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我们崇尚那种在危难关头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的行为,由衷地敬仰这种人,他们虽死犹生,他们是天地间大写的人!虽然我们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么崇高,但我们至少可以成为崇尚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