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地球的红飘带》雕塑与小说的思想和历史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说《地球的红飘带》雕塑与小说的思想和历史内涵
作者:师欢乐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03期
摘要:征服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伟大壮举,在此过程中,从江西的瑞金(出发点)经贵州的遵义(历史的转折点)到甘肃的会宁(会师点),再到陕西的延安(落脚点),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所有这些故事都浓缩在甘肃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的雕塑——《地球的红飘带》和魏巍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里,其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挖掘和研究。
关键词:内涵;雕塑与小说;思想和历史;地球的红飘带
征服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伟大壮举,在此过程中,从江西的瑞金(出发点)经贵州遵义(历史的转折点)到甘肃的会宁(会师点),再到陕西的延安(落脚点),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所有这些故事都浓缩在甘肃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的雕塑《地球的红飘带》和魏巍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里,其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挖掘和研究。历史伟人毛泽东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的胜利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信念和力量,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和顽强精神,代表了炎黄子孙追求自由幸福与奋斗和平的迫切希望,研究长征精神会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珍惜和平与幸福的来之不易。雕塑《地球的红飘带》由顶端红五星、三支直立步枪、三个红军战士头像和底部的一条鲜艳红色飘带组合而成,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主题。小说《地球的红飘带》的《序言》里有这样一段话:“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我党我军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1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位于县城中心地带,占地面积4.26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50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的景区。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简称“会师园”,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长征南路,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而建的属于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革命遗址。进入会师园大门能够看到对面的会师门,继续前行就能够看到右手边的会师纪念塔和左手边的
《地球的红飘带》雕塑,“地球的红飘带雕塑”与会师园里的会师门、会师塔、纪念馆以及其他遗址旧址建筑一样,具有一定的旅游和研究价值。
会宁自古群雄荟萃,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在此会师。现在,会宁的旅游(红色旅游)、管理及服务在日益完善,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的基因。
会宁县以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会师园)为基础开发了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红色旅游景区,近几年来开发和发展会宁大墩梁战斗遗址纪念地(会宁县中川镇),不仅可以赏识文物、瞻仰遗容和阅读历史资料,还可以参观了解战斗遗址,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深入人心的教育目的。
2 地球的红飘带
地球上的红飘带象征什么?地球上的红飘带“由几十万中国工农红军战士的足迹和鲜血描绘的、绵延二万五千余里、成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悲壮最英勇的一次进军”。带着对地球的红飘带象征意义的解释,我们就会立刻想起魏巍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和会宁红军会师旧址院内的雕塑《地球的红飘带》。
2.1 魏巍的长篇小说
聂荣臻元帅在《地球的红飘带》的《序言》里写道:“(《地球的红飘带》)是用文学语言叙述长征的第一部长篇巨著,写得真实,生动,有味道,寓意深刻,催人奋进,文字简洁精炼,读来非常爽口。读完全书,我仿佛又经历了一次长征。”《地球的红飘带》的作者魏巍(1920.01.16—2008.08.24)是河南郑州人,中共党员,当代诗人,著名散文家、小说家,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魏巍先生说:“中国英雄们的长征,是中国人民的史诗,也是世界人类的史诗。这部史诗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脚步和鲜血切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它像一支鲜艳夺目的红飘带挂在这个星球上,给人类,给后世留下了永远的纪念。”小说《地球的红飘带》毫无疑问是具有深刻的思想与历史内涵的。
2.2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院内的雕塑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院内的《地球的红飘带》雕塑,从整体来看是由大到小线条式的几何体,外观形状是由三支步枪竖立在一起的石塔,石塔最高处一枚五角星正南正北,五角星是用红铜铸造后表面镀24K黄金的金黄色。地基底座从地面起一层比一层小的台阶式紫红色正方体共十层,最后一层比其他九层高很多。底座以上就是雕塑的主体,底座以上就是雕塑的主体。主体由七节雕塑体垒砌:第一节由两块等边直角三角形拼组而成(两块等边直角三角形东西方向放置拼组成菱形),第二和第三节两节组成北边红军战士的头像,第四节是西边红军战士的头像,第五节是东边红军战士的头像。红飘带扎根石雕底座北面,逆时针方向螺旋式上升(红飘带用碳钢材料焊接成空心,外刷红色油漆)。雕塑紫红色底座北面第九层中心位置斜躺
着一块石碑,上书“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捐建,二零零六年十月”字样,南面第二節(石雕)立面粘接一块铁碑,写着“制作西安美院壁画装饰艺术公司,设计王大欣、裴仁伍、张宇”两行黑字,字迹清晰,意思清楚。
在了解《地球的红飘带》雕塑之前就得认真阅读《地球的红飘带》小说,否则这座雕塑的建筑从结构到体型再到每一块雕刻组合块是无法明白的。至于设计者和雕刻者的匠心只能凭借自己对红色文化知识了解的多少去理解,也许只是旅游人士的“欣赏品”、专家学者的“探讨品”,而它的思想和价值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一座雕塑。
3 《地球的红飘带》雕塑和小说的思想和历史内涵
了解红色文化,特别是作为中国工农红军会师的地方的文化,要把欣赏文物遗址遗迹与学习了解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旅游的作用和意义。会师园里东南方有一间“红色书屋”能够满足游客提前阅读了解或者购买相关书籍。
要了解《地球的红飘带》雕塑和小说的思想和历史内涵,建议在走进会师园之前要读的书就是《地球的红飘带》(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关于“红色历史”的书籍),然后我们再着重探讨《地球的红飘带》这座雕塑,研究《地球的红飘带》雕塑所具有的思想性和历史性。《地球的红飘带》小说写了中国红军从湘江战役到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正如聂荣臻元帅在《序言》里写的:“作者抓住这一伟大的历史题材,搜集了大量史料,两次到长征路上探胜,经历了几年的精雕细琢,小说写得非常成功。作品中出现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王稼祥、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等的形象,写得很像,很活,这些都是我非常熟悉的领导和战友,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一位亲身经历革命过程的元帅体验得更加透彻,我们不妨再闲下来了阅读伟人们以及十大元帅、十大将军的个人传记。作者巍魏自述:“那些成百上千次的农民战争,一次又一次的归于失败,或者为另一个封建王朝所代替。为什么像长征这样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会取得胜利呢?历史已经做了回答:长征有近代无产阶级的领导,它的体现者中国共产党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灵魂。”
《图说三军大会师》一书里这样写:“长征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她是由依依惜别、悲壮情、喜悦情、团结协作情组成的。”这段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红飘带》雕塑的寓意,不论是小说还是雕塑,都有永远挖掘和研究不完的思想和历史内涵以及思想和历史价值。
“地球的红飘带”不仅仅是一句话、一个词,也不仅仅是一座雕塑、一座艺术品,它代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代指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还代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实现统一、团结、和谐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巍魏.地球的红飘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