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Ⅱ卷化学考情分析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2卷试题版、解析版)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2卷试题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6031b8102de2bd960588ac.png)
(g)+H2(g) 2HI(g)
ΔH1=100.3 kJ·mol −1 ① ΔH2=−11.0 kJ·mol −1 ②
对于反应:
(g)+ I2(g)
(g)+2HI(g) ③ ΔH3=_______kJ·mol −1。
(2)某温度下,等物质的量的碘和环戊烯(
)在刚性容器内发生反应③,起始
总压为 105Pa,平衡时总压增加了 20%,环戊烯的转化率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 a 和 b 分别为 T1、T2 温度下 CdS 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 Ksp 的关系为:Ksp(m)=Ksp(n)<Ksp(p)<Ksp(q) C.向 m 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 Na2S 固体,溶液组成由 m 沿 mpn 线向 p 方向移动 D.温度降低时,q 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 q 沿 qp 线向 p 方向移动 13.分子式为 C4H8BrCl 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8 种 B.10 种 C.12 种 D.14 种 26.(13分)立德粉ZnS·BaSO4(也称锌钡白),是一种常用白色颜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焰色反应的原理既可制作五彩缤纷的节日烟花,亦可定性鉴别某些金属盐。 灼烧立德粉样品时,钡的焰色为__________(填标号)。 A.黄色 B.红色 C.紫色 D.绿色 (2)以重晶石(BaSO4)为原料,可按如下工艺生产立德粉:
该电解池的阳极为____________,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电解制备需要在无水条 件下进行,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5 分)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易溶于水及乙醇,熔点 234.5℃,100℃以上开始升华),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化学(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化学(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7fb38979563c1ec4da7142.png)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卷一、单选题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PO−数目为0.1N A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3.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4.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A .AB .BC .CD .D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 .向CuSO 4溶液中加入足量Zn 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 4Cu+ZnSO 4 B .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 2CaCO 3↓+H 2O C .Na 2O 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 2O 22Na 2O+O 2↑D .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 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 32Fe(OH)3+3MgCl 26.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a 和b 分别为T 1、T 2温度下CdS 在水中的物质的量浓度B .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 的关系为:K sp (m)=K sp (n)<Ksp (p)<K sp (q)C .向m 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S 固体,溶液组成由m 沿mpn 线向p 方向移动D .温度降低时,q 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 沿qp 线向p 方向移动7.分子式为C 4H 8BrCl 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 .8种B .10种C .12种D.14种二、推断题8.环氧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以及与各种材料的粘结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
2019高考全国二卷理科化学试题分析
![2019高考全国二卷理科化学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43e08b4b35eefdc9d33345.png)
2019高考理综全国卷Ⅱ化学试题分析高一化学组2019高考理综全国卷Ⅱ化学试题整体呈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稳中求新,落实高考“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试题呈现形式多样,体现化学学科在促进民族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依然继承了近几年的题型特点及试题考查内容顺序布局,如选择题涵盖:化学与生活、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元素周期律、阿伏伽德罗常数(化学计量)、沉淀溶解平衡、化学实验等核心主干知识;必考主观题以考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的工业流程、反应原理(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综合、化学实验的顺序布局,选考主观题分别是选3物质结构和选5有机推断。
分值采用13、15、15、15方式分布,即不同模块内容的考查分值比重相当。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素材选取角度广,既能体现学科特色,关注学科发展,又能贴近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实际。
通过多样化的背景素材,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考生在解答试题中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发挥试题的育人情怀,突出立德树人。
选择题部分,考查主干知识的题型比较稳定,每年基本考查化学与STSE、阿伏伽德罗常数题,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电化学知识、元素性质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电解质溶液。
2019年明显的变化是在选择题部分没有考查电化学的知识,第11题通过化学反应颜色的变化考察了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并且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在2013年之后第一次考查,第7题将李商隐优美的诗词作为题干,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化学知识的了解,第13题考查C4H8BrCl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此题与2016年全国2卷第10题考查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似。
三道必考大题,第26题是近几年来的固定题型,化工工艺流程题,以常用白色颜料立德粉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化合物间的转化、物质含量测定等,考生对本题没有陌生感。
第27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相关知识、盖斯定律和电化学,设置的考查点很正常,但是题目以环戊二烯、二茂铁为支撑,考生可能会稍觉得陌生。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Ⅱ卷)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Ⅱ卷)](https://img.taocdn.com/s3/m/18ca2e9f910ef12d2af9e7af.png)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HCl的电子式 B.CO2的电子式C.Cl-的结构示意图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2.下列仪器不可以...加热的是A.B.C.D.3.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σ键、π键的是A.C2H2B.Na202C.NaCND.CaC24.(2019·江苏高考)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 )A.氢 B.碳 C.氮 D.氧5.W、X、Y、Z是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X、Y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X与Z同主族,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X>ZB.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有极性键C.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YD.W、X、Y可形成离子化合物6.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B. 在[Cu(NH3)4] 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C. 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化D. 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 2+7.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成分为盐酸的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易中毒B. 利用乙醇的还原性以及Cr3+、Cr2O72-的颜色差异来检验是否酒后驾车C. 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尘,是因为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且发生丁达尔效应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产生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8.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面贴上危险警告标签。
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9.某化学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来制备无水AlCl3或NaH(已知:AlCl3、NaH遇水都能迅速发生反应)。
2019年全国2卷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9年全国2卷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7be07cf111f18582d05a0b.png)
C项正确;
答案选C。
【迁移】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难度中等,学会利用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解题是关键,要特别注意的是,氯原子或溴原子取代中间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构不同。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B.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
C. “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项错误;
D. 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D。
【迁移】高中化学阶段,常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天然纤维。
2.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选B。
7.分子式为C4H8BrCl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8种
B. 10种
C. 12种
D. 14种
【答案】C
【分析】
C4H8ClBr可以可知丁烷中的2个H原子分别为1个Cl、1个Br原子取代,丁烷只有2种结构,氯原子与溴原子可以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H原子,可以取代不同碳原子上的H原子,据此书写判断。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1da5ba2b8f67c1cfad6b87e.png)
不同阶段的侧重点
一轮:深挖教材思维模型。
三轮:模拟演练,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强化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例 如:原理题中的量化数据关系、流程题中的转化流程信息 以及陌生方程式书写中给的反应信息等。
全国卷 化学试题特点
三、形式多样,数据详实,测评学科关键能力
3、证据具体详实,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证据推理是逻辑推 理能力在化学中的体现,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的 组成、结构及性质变化进行分析推理,揭示数据和现象的本 质特征。例如:原理题中基于数据的推理、实验题中基于实 验现象的推理以及陌生方程式书写和元素周期律选择题中 基于规律的推理。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浅析
全国卷 化学试题特点
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一直在贯彻落实发展素质 教育和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考查要求,以高考 评价体系为依托,选取各种类型的情景素材,通过 科学规范的试题设计,考查考生信息获取及加工能 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试题能够区 分不同类型的考生,贯彻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落实了“基础 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有助 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
理的应用; 较,利用盖
化学平衡常 数、溶度积
斯定律书写 热化学反应 方程式,转
常数的计算; 化率和化学
离离子方程
平衡常数的 计算,平衡
式的书写 移动原理的
(氧化还原 应用,转化
反应与非氧 化还原反应)
率比较,焓 变的判断。
热能与化学 能的相互转 化、热化学 方程式的含 义,利用盖 斯定律书写 热化学反应 方程式,化 学反应速率、 活化能的概 念、转化率 和化学平衡 常数的计算, 平衡移动原 理的应用。
(完整word版)2019年新课标二卷化学试题知识点分析
![(完整word版)2019年新课标二卷化学试题知识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b5158b783e0912a3162a8e.png)
Word 文档可以编辑2019 年高考全国二卷理综化学部分试题知识点分析包头一中化学教研组梁超2019 年 6 月一选择题(每题 6 分)7 题STS (易)A 天然蛋白质B 天然高分子材料C 基本的氧化反应D 天然高分子材料8 题物质的量(中)A 核素中子数的计算B 可水解盐溶液中离子含量涉及物料守恒C 氧化还原的得失电子数D 有机物中共价键数目的计算9 题元素周期表(易)A 原子半径比较B 元素推断C 非金属性比较D 物质推断10 题实验题(中)A 高锰酸钾和乙烯的反应,考查到了产物B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C 硫代硫酸钠的歧化(选 4 的方程,去年考到专业资料完美整理Word 文档可以编辑了选 4 中普鲁士蓝的制备方程)D 铁粉还原三氯化铁11 题方程式与颜色变化(易)A 锌与硫酸铜B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C 过氧化钠的变质(与水和二氧化碳)D 氢氧化镁与三氯化铁的转化12 题沉淀溶解平衡图像(中)A 溶解度的定义mol/LB Ksp 的意义及影响因素CD13 题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难)2016 年考查了C4 H 8 Cl 22019 年考查了C4 H 8 ClBr二主观题——必考部分26 题分值15分无机化工流程背景知识点对常规流程图的理解考查知识点钡离子焰色易(盲区)专业资料完美整理Word 文档可以编辑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硫酸钡与碳生成硫化钡与中CO ) CO 为空后提示陌生氧化还原方程书写,一氧化碳与水易硫化钡变质为碳酸钡(对强酸制弱酸原理的应用),难中度在于学生容易从S 和 Ba 角度考虑氧气作用生成硫酸钡,但忽略了硫化氢对条件要充分利用陌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中难度在于学生可能会把产物拆开滴定现象碘量法中滴定计算(碘量法该卷第二次考查硫代硫酸根过量中滴定的基本思想)综述该题目整体中规中矩,没有偏难怪的空出现,对方程式的考查比较多,均为陌生的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
对滴定的考查也属于常规思路,碘量法和过量滴定也是二轮复习的重点。
2019高考全国Ⅱ卷化学试题解析.pdf
![2019高考全国Ⅱ卷化学试题解析.pdf](https://img.taocdn.com/s3/m/a92a8672e009581b6ad9eb03.png)
后静置
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 CO2 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 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
浑浊
D. 向盛有 FeCl3 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 黄色逐渐消失,加 KSCN 后溶液
加 1 滴 KCSN 溶液
颜色不变Biblioteka 2Mg+点燃
CO2 = 2MgO
+
C,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碳颗粒产生,B
正确。这是高中化学著名的白加黑反应,
并且极具特殊性,二氧化碳本为非助燃性气体,但是却可以助力金属镁燃烧。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
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
学无 止 境
Na2S2O3+2HCl=2NaCl+SO2↑+S↓+H2O 有刺激性气味 SO2 产生,产生 S 沉淀,C 正确。向盛有 FeCl3 溶液的 试管中加过量铁粉,2FeCl3+Fe=3FeCl2 黄色消失,Fe2+遇 KSCN 不显色。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重点反 应和物质检验方法,属于容易题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掌握重点反应,是学生的必备知识技能。
答案:A
解析: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发生:
12KMnO4+5C2H4+18H2SO4=12MnSO4+6K2SO4+10CO2↑+28H2O,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生成 MnSO4 和
K2SO4 均 溶 于 水 , 因 此 不 会 分 层 , A 错 误 。 将 镁 条 点 燃 后 迅 速 伸 入 集 满 CO2 的 集 气 瓶 中 发 生 :
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教学感想
![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教学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07cd182480eb6294dc886cd3.png)
2020年1月1日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57•了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归纳和总结出电池的基础形成条件•整个过程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不同问题带给学生以全新的学习体验,吸引力更强,与传统的化学教学相比,效果明显.总体来说.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始终被忽略,在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今天,自主学习要得到重视.“问题解决式”教学则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鼓励学生围绕不同的问题去寻求解决方法,最终在问题的解决中掌握化学知识点,对化学学科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参考文献:[1]侯启玖,廖志刚.基于POE策略的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9(01):97-99.[2]戴一,施伶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2018,39(05):84-87 +91.[3]陈爱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03):67-72.[4]李慎庆,王长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2):19,(收稿日期:2019-09-09)2019年高考全国U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教学感想黄学亮(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2019年全国U卷理综化学试题加大情景式设问类型题的比重,加重对化学学科素养、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传统和时代相结合,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久激发科学热情,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一核四层四翼;化学学科素养;情景式设问2019年全国n卷理综化学试题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精选试题情景,加大情景式设问类型题的比重,加重对化学学科素养、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传统和时代相结合,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又激发科学热情,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1试题分析1.1精选情景,传统和时代结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第7题引用唐代李商隐的著名诗句,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第12题介绍了古代绘画和彩陶所用到的无机颜料,考查硫化镉的沉淀溶解平衡知识.26题(4)设置二茂铁制取的新情景,考查电解知识.第35题的文献来自于顶级刊物Nature刊载的一种超代体,考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氢键及晶体结构等核心知识点.1.2拓展教材知识,考查创新精神第12题中关于溶解度的概念问题,中学教材仅在初中教材中涉及,且定义方法和溶解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均受到限制,在高中阶段学习到溶度积知识之后,该定义已无法满足需要•本题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能够根据溶解度的科学意义拓展溶解度的新的表示方法•第27题关于压强平衡常数的问题,过去的高考题中也有涉及,但以信息的形式给出,本题直接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浓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意义推导岀分压的公式和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第28题索式提取器的岀现,需要学生利用教材上不多的关于固液萃取知识,结合平时实验仪器和已给信息,推理出新仪器的使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上几个例子均要求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基础上能进行类推,考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1.3挖掘学科特色,将美学教育融入科学第11题中溶液颜色的千奇百变,26题中绚丽多彩的节日焰火,27题中酷似汉堡状的二茂铁分子结构,28题中索式提取器巧夺天工的精巧设计,35题中对称有序的晶体结构,无不体现了化学之美,将美学教育融入高考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对科学的热情,也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高考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1.4注重基础,增强综合,加强应用全国D卷难度不大,得益于对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基础性考查,大多数问题的答案均可在教材中或平时训练中获取直接的答案.另外对能体现出学作者简介:黄学亮(197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58•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2020年1月1日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综合性考查也不断加大,体现在试题文字量的加大,信息、图表内容的增多等方面.再有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也不断加强,例如第28题中关于蒸谓易燃有机物选用热源方式的考查,升华分离的原理和装置的考查等.2今后教学的一些感想2.1教学要更细致细致就是关注教材细节,不忽视记忆性知识•全国II卷26题(1)考钗的焰色反应的颜色.这个知识点是必修一教材图片中出现的内容,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更多的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对这样的记忆性知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给自己提了一个醒,教材中每个细小的内容都不容忽视,包括资料卡片,科学视野,课后习题等内容•试题这样的设计一定有它的目的,利用焰色反应可以制作出美丽的烟花,这既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又体现了化学之美,可能这就是命题人所追求的.近几年也有很多学者在研究化学之美,比如显微镜下观察化学反应后产物晶体一点点的生长过程,让我们从另外的角度认识化学.2.2教学要教“真”化学我理解的“真”,就是渗透学科思维,辩证分析问题,切忌思维僵化•全国n卷28题(2)提取过程用到酒精,问不可选用明火加热的原因•高中阶段遇到的加热方式要么是明火直接加热,要么是利用明火水浴加热,即使习题中遇到蒸憎有机物也都是用的明火,因为考点考的基本都是实验原理和仪器的名称,所以讲解时并没指出用这种加热方式的不妥之处.孩子们很容易因为思维定式而答错,其实在大学有机实验中,用的基本都是电加热套,但总觉得高中也用不到也没必要讲,其实不然,我们不光是为了让孩子们做对题,更要把化学这门学科正确的观点,科学的思维教给他们,也就是讲“真”化学.全国I卷选择10考的氯化氢在冰表面的溶解,我们一直强调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但是它在冰的表面表现了一个弱电解质行为,如果我们一味只是强调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势必会给学生的认知造成困扰,反倒成为他们分析问题的绊脚石,所以平时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电解质的强弱与所处的环境有关,物质的性质行为不能一概而论,而视其所处的环境来决定.建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考方式.再比如全国I卷26题(3)问到硼酸是几元酸,这道题跟2016年全国1]卷26题(4)耕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很像,因为按照高中阶段对于酸碱的定义,硼酸就不能算作酸.氨气、腓也不能算作碱,但是高考既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想国家已经以高考题的形式对这个问题做了合理的引导,我们也就不能只限定在高中的这个定义,强调氨气是非电解质,应该介绍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的两种途径,除了直接电离,还有一些物质像氨气和硼酸这样,溶于水后,氢离子或氢氧根从水转移到它们身上•告诉他们酸碱的“真相”,而不是去扣教材的定义.当然也不能所有的知识都讲,会增加很多负担,我觉得应该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只是一部分,不仅仅是这样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平时为了让学生们便于记忆,总会给孩子们总结一些规律和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真的就是对的吗?是适用于所有情况吗?过多的这种规律的总结是不是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化学既然是科学,就应该是规律性和特殊性的融合体,一味的只强调规律性而忽视特殊性并不可取.2.3教学宽度的思考在2017年海南高考卷中出现的硬脂酸钾、硬脂酸钠及硬脂酸锂的鉴别方法及现象的考查,我就意识到对以往只要求学生熟知钠和钾的焰色是不够的,应该了解必修一教材中图片上的所有焰色(共7个).在今年的高考题26题(1)小题考查了领的焰色.高考题在物质结构的考题中也有出现紫光波长的考查•这些小点的考查分值并不多,但我更看重这些考查对教学的指导价值,即教学的宽度,也是教学视野的宽度•往浅层说是学生的得分问题,往深层说是教师的格局问题,不能局限于考什么,更应重视指导学生寻找获取知识的途径;重视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保护•重视对教材提供数据的贮备,高考曾经考过钠与硫沸点高低的比较,如果平时注意必修2教材提供的数据,即可正面解题•我在教学中常对学生说:“理科生,你要有查数据、记数据的习惯”.2.4教学深度的思考最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关于“沸石”问题•试题中对该问题考查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在点酒精灯前要加入什么?加入少量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实验开始后,发现未加沸石应该如何操作?这样看下来,考查是逐渐深刻的.以后会不会考出沸石能防暴沸的作用原理呢?今年在选择题第W题A选项关于向盛有高猛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乙烯后静置与所给实验现象的匹配问题的考查也要提示我们平时教学应该怎样处理教材上点到为止的问题.教材中对此问题的阐述是“乙烯使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说明2020年1月1日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 59 •乙烯能被高猛酸钾氧化,利用这个反应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即没有对乙烯氧化产物的描述更没有化学方程式.再比如关于蒸憎装置的几个问题:直形冷凝管与 球形冷凝管问题;蒸懈烧瓶与圆底烧瓶问题;明火加热与电加热问题.参考文献:[1]单旭锋,宋修明.真实情境的高考化学命题理论与实 践[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9):1 -5.(收稿日期:2019 - 10 -07)基于寺恒思想的电解质溶液知识复习江小枝(上海市彭浦中学 上海200071)摘要: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的学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进行该方面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容易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学科思想和学科育人价值.本文以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复习为例,以一个手持滴定实验为载体,利用化学学科观念分析问题,在学生活动中渗透守恒思想,建殳分析解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等问题的基本模型.关键词:电解质溶液;守恒思想;电离平衡;水解平衡1问题的提出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溶 剂水中存在水的自电离平衡;含一种电解质的水溶 液,此时需要考虑物质的存在状态、电离平衡、水解平 衡以及沉淀溶解平衡;含多种电解质的水溶液,需要考虑离子互换反应•对于此部分内容,学生主要面临分不清中和与中性的概念;不知何时考虑水解,何时 考虑电离;离子浓度大小排序比较混乱;不能熟练应用两个守恒解决问题;不知道陌生等式的来源与意义等困难,如何对学生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复习,是高三化学教师不懈努力的目标•守恒思想是化 学学科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在教学中应用守恒思想可 以有效解决电解质溶液相关的很多问题.2问题解决策略2. 1巧用实验导入,关注数据分析对待复习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很难表现出跟上新课一样高的热情,所以复习课的现状一般是脱离了学生活动较多的课堂,呈现出教师讲起来吃力, 学生听起来枯燥的状态.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学习基 础,在复习课上充分利用实验引入课题,可以充分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沉浸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DIS 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通 常会优于传统的实验,在进行电解质溶液知识的复习 过程中,教师可以用DIS pH 探头测定酸碱中和滴定中的pH 变化,为不影响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在测 定结束后再将生成的数据提炼或挑选出来进行分析.例如:以DIS pH 探头测定室温下0. 1000mol/L HC1溶液滴定 20. OOmL 0. 1000mol/L NH 3 - H 2O 溶液的 pH 曲线图,并对图中数据进行分析(见图1).图1 HC ]滴定NH3・也0的pH 曲线图分析数据时,首先挑选其中比较特殊的点,明确 横坐标是盐酸体积、纵坐标是溶液的pH 值,分别对起点a (0.00,11.2)和中和的点即终点</(20.00,5.6) 进行分析,分析其中含有的溶质、溶液酸碱性、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并对离子浓度进行比较.对于起点,溶液 中溶质只存在NH, • H,0的电离平衡NH, • H 2O=NH ; + OH \终点即1:1共存的点d (20. 00, 5.6),只存在NH ;的水解平衡NH ; +H,O^NH,-H 2O +H+,借助方程式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哪 些微粒发生了变化、该微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应用 化学学科的符号表征有效表达了化学学科的微粒观. 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点,溶液中均含有NHqCl 与NH 3 - H 2O 两种溶质,此时溶液中既存在NH3 • h 2o作者简介:江小枝(1988 -),女,安徽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学科教学.。
浅析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化学试题
![浅析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化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120d2835a8102d276a22ff3.png)
浅析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化学试题作者:夔彩霞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3期【摘要】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Ⅱ卷化学试题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育人要求,整体难度适中,高频考点突出,利于考生稳定发挥。
试题在延续2018年命题思路的同时又有变化,进一步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结合2019高考理综试题,提出一些浅显的备考建议。
【关键词】高考理综; 特点分析; 备考建议【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184-012019年高考理综持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落实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一、具体特点(一)题型稳中有变,难度适中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题依然继承了2018年的题型特点及内容考查顺序布局,如:选择题涵盖化学与生活、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元素周期律、阿伏伽德罗常数(化学计量)、沉淀溶解平衡、化学实验等核心主干知识;必考主观题包括以考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的工业流程、反应原理(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综合、化学实验;选考主观题分别考查选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推断。
分值采用13、15、15、15方式分布,即不同模块内容的考查分值比重相当。
在考查内容上,第7题以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为引子,考查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蚕丝和蜡的主要成分等。
第8题、第9题、第10题分别考查了学生比较熟悉的题型阿伏伽德罗常数题、元素周期律题及表格实验题,这四题较18年试题难度降低。
第11题为较传统的化学方程式题型,该题型在近三年试题中出现较少,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化学反应的认识。
第12题以古代绘画颜料为背景考查CdS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线,要求学生对Ksp常数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题综合性较大,可以区分出不同水平的考生。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2卷)](https://img.taocdn.com/s3/m/c6fe88d66294dd88d0d26b6f.png)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2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
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脂,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6分)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L0.1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N AC.1mol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g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3.(6分)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WX Y Z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4.(6分)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A.A B.B C.C D.D5.(6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6.(6分)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2019年全国Ⅱ卷化学考情分析
![2019年全国Ⅱ卷化学考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d7635627284b73f342502c.png)
2019年全国Ⅱ卷化学考情分析一、高考难度及重难点(含部分例题)【难度】中等,与往年基本一致【重难点】选择考点依然是:化学与STSE,N A计算,周期表,实验,离子反应,离子平衡及有机同分异构。
其中离子平衡相对难度较大,其余难度适中。
而历年电化学选择迁移到原理(27题)的填空部分,分值减少1分,但难度系数增大,以有机物制备为载体考查,增大学生分析的难度。
填空与往年题型分布一致,按照工艺,原理实验的顺序编排。
考点基本不变,只是在原理中增加了电化学部分的内容。
且今年的实验以有机物的分离提纯为载体,考察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验操作中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相对难度比去年低,计算依然以氧还滴定来考察。
选修考点完全一致且难度相对降低。
二、18、19年对比,推导未来趋势纵观近两年试题,可以看出:1.知识点考查,变化不大,考点基本一致,只是相对有所偏重。
2.侧重于无机与有机在知识考查方面的交叉与融合。
3.从电化学和实题(28)看出,更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能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4. 回归课本,如:工艺题(26题),Ba2+的焰色反应,课本金属第二节53页的图3—23中有所体现。
三、对2020年高考考生的建议1. 注重基础,不要耗费精力去扣偏题、怪题、难题。
2. 在平时的练习中,注重对题目的综合分析及深度挖掘,在精而不在广。
3. 在一轮复习中,同一知识在不同课本及章节出现时,注重相互之间的关联,能用不同课本上的内容去综合分析问题。
4. 在复习时,注重对高中化学体系的搭建,建立各知识之间的联系。
2019年全国Ⅱ卷生物考情分析用一句话概括今年的高考生物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2019年高考延续了往年的高考的风格,整体难度不大,但其中也有新的特点。
首先“高频考点常考常新,低频考点不能轻视”。
连续五年都在考察的知识点有1、细胞代谢(细胞呼吸、光合作用)2、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和定律、伴性遗传)3、生理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4、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019年高考题全国II卷化学
![2019年高考题全国II卷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35c5f3b6195f312b3069a53c.png)
子的个数小于1L×0.1 mol·L−1×NA mol-1 =0.1NA,B项错误;C. 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1mol重铬酸
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A mol-1 =6NA,C项正确;D. 正丁烷 与异丁烷是同分异构体,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
则48g正丁烷与10g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
【解析】A.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 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项错误;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 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2+2Mg 2MgO+C,则集
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
作匹配,B项正确;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 盐酸,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 =S↓ +SO2↑+H2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 作匹配,C项正确;D.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 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
【解析】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 蚕丝的主要成分蛋白 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 “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D. 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8. (2019·全国卷II)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 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 B. 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 PO34数目为0.1NA
12.(2019·高考全国卷Ⅱ)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 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 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2卷)](https://img.taocdn.com/s3/m/c410be2048d7c1c708a145bf.png)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2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
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脂,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6分)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L0.1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N AC.1mol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g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3.(6分)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WX Y Z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4.(6分)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A.A B.B C.C D.D5.(6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6.(6分)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Ⅱ卷化学考情分析
一、高考难度及重难点(含部分例题)
【难度】中等,与往年基本一致
【重难点】选择考点依然是:化学与STSE,N A计算,周期表,实验,离子反应,离子平衡及有机同分异构。
其中离子平衡相对难度较大,其余难度适中。
而历年电化学选择迁移到原理(27题)的填空部分,分值减少1分,但难度系数增大,以有机物制备为载体考查,增大学生分析的难度。
填空与往年题型分布一致,按照工艺,原理实验的顺序编排。
考点基本不变,只是在原理中增加了电化学部分的内容。
且今年的实验以有机物的分离提纯为载体,考察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验操作中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相对难度比去年低,计算依然以氧还滴定来考察。
选修考点完全一致且难度相对降低。
二、18、19年对比,推导未来趋势
纵观近两年试题,可以看出:
1.知识点考查,变化不大,考点基本一致,只是相对有所偏重。
2.侧重于无机与有机在知识考查方面的交叉与融合。
3.从电化学和实题(28)看出,更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能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4. 回归课本,如:工艺题(26题),Ba2+的焰色反应,课本金属第
二节53页的图3—23中有所体现。
三、对2020年高考考生的建议
1. 注重基础,不要耗费精力去扣偏题、怪题、难题。
2. 在平时的练习中,注重对题目的综合分析及深度挖掘,在精而不在广。
3. 在一轮复习中,同一知识在不同课本及章节出现时,注重相互之间的关联,能用不同课本上的内容去综合分析问题。
4. 在复习时,注重对高中化学体系的搭建,建立各知识之间的联系。
2019年全国Ⅱ卷生物考情分析
用一句话概括今年的高考生物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2019年高考延续了往年的高考的风格,整体难度不大,但其中也有新的特点。
首先“高频考点常考常新,低频考点不能轻视”。
连续五年都在考察的知识点有1、细胞代谢(细胞呼吸、光合作用)2、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和定律、伴性遗传)3、生理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4、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019年高考也不例外,第二道选择题考的细胞呼吸,第30题考的体液调节,31题考的生态系统的功能,32题考的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这些都是主干知识,理所当然是高频考点和命题热点,但高考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知识点考察,例如对植物的激素调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考察。
再次弱化必修模块和生物计算,强调生物学素养。
历届高考生物
在必修模块的分布上都无迹可循,命题专家更强调试题的选拔功能,对其具体出自哪本书关注得少。
以2019年高考为例选择题必修一考察了三道,必修二考察一道,必修三考察两道。
但2018选择题中必修一考察了四道,必修二和必修三各考察一道。
弱化了遗传计算,2019年第32题没有考察同学们的遗传计算,只是考察了对于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实验的应用。
根据近几年的考高命题趋势,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命题规律:
首先在选择题方面,设问大都简洁,清晰,直奔主题。
几乎都是“下列与。
相关叙述正确/错误的是”这种出题方式,以2019年第一题为例,内质网能够合成的物质是什么,答案是脂质。
设问的简洁化,节约了考生的阅读量和时间。
在选择题中知识点覆盖面广,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但不失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考察,包括信息筛选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
在保证主干知识覆盖的同时,以某个主题为命题点考察多个知识点,甚至4个选择题考察多个知识点。
在非选择题方面,试题的背景材料凸显了生物学实验,涉及的实验方法,既有生命科学中的经典研究方法,如遗传杂交实验,又有生命科学研究过程的使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如植物细胞工程。
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核来深入考察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对2020年备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务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连续几年高考的
试题难度都不大,考察的都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很多题都是因为对知识点的记忆不准确,理解不到位而失分,所以在备考中要深挖教材,不留死角,突破每一个知识点。
给自己的高考不留遗憾。
第二强化规范答题的能力,试题的整体难度不高,我们的重点是得高分,拿满分,这就要求我们规范答题,在非选择题中,主观性较大,在作答时,要找到关键点,并且选择生物学术语组织答案,而不是随意作答。
像今年29题考察的是极性运输,答案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写成从茎尖到根部。
第三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生物学科本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体现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察比重加大,所以在平常备考中,重视提高实验能力,要做到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并能迁移到一些相关的实验探究中。
要善于将实验原理,实验原则,实验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步步为营,逐个突破。
2019年全国Ⅱ卷物理考情分析
一、2019与2018高考难度对比分析
整体来看,2019年高考对比去年来说试题稳中求变,试卷难
度有所上升。
1.稳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1)从结构上来看
2019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理综物理试卷总分110分,由必做题和选做题构成。
从题型的设置来看,还是按照选择题、实验题、解答题的顺序,实验2道题的顺序与相比去年有所调整,先力后电。
(2)知识点的考察方面
力学与运动学约占比45%,电磁学约占比40%,选修及原子物理约占15%,从具体内容上看,连续3年选择题中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的比重都是4:3:1,实验是1力1电,解答题是电学和力与运动学。
2.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比如第14题考了嫦娥4号,25题压轴题考到了刹车模型,更加强调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2)加强了对图像问题的考察,2018年的试卷当中有4道涉及图像的题,而今年的高考当中有5道,这就释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就是更加注重学生对图像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3)在选修部分的考察中内容和往年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没有考察机械波及几何光学题,而是考察了较少以大题形式考察的光的干涉实验。
3. 难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对于非理想模型的考察
我们分析发现这份试卷的题目中少了很多套路,在考察典型模型的基础上又变化,例如第18、19题都是结合图像分别对机械能和曲线运动进行考察,而且都是非理想模型,需要考虑实际阻力;这种考法重视物理思想、方法应用的考查,既强调了通法的运用,又突出了能力要求。
(2)注重对计算能力的考察
最典型的压轴25题,考查的是刹车问题,其实这个题的模型分析并没有很复杂,受力分析也相对容易,但是列出式子后联立求解时发现计算量还是非常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的计算出来还是比较困难。
二、试题新颖度分析
1. 今年试卷最大的特点是特别重视对图像的考察,例如18、19、25题;
2. 部分试题为非理想模型,套路化、模式化的东西变少,试题的灵活性显著增强;
3. 选修部分3-4答题避开了常考的机械波、光学,而考察了近几年较少涉及的双缝验。
三、未来1年的考试题目预测
1. 对比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发现,选修3-5的原子物理部分每年都会涉及1道选择题,目前已经考察的有衰变与半衰期、光电效应,今年
考察的是质量亏损与核能,预测明年将会继续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考察内容极有可能是原子结构、玻尔的轨道理论;
2. 连续三年的选择题里都涉及了电磁感应的考察,都是以图像的方式进行,这部分内容做为高考的核心考察内容预计将在明年继续考察,形式以选择题、解答题出现;
四、该学科在复习与学习中的建议
1. 深入学习和研究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
有利于了解学科专家度高中物理主干知识、能力结构、难度因素等方面的认识,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含义,这对物理总复习的优化、对提高总复习的效率都很重要;
2. 加强对典型模型、经典例题的复习,这些仍然是基础,同时注重与实际的结合;
3. 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在平时的复习当中一定不能只是有思路会列式,而应该在会做的基础上做对,重视综合计算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