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冷库设计规范

冷库设计规范

冷库设计规范
一、冷库室体要求
1、冷库墙体建设时要进行双重隔热,具本架式结构。

2、冷库墙体应采用聚氨脂、聚苯乙烯(EPS)或者石棉等隔热材料作为外层;采用发
泡聚氨酯作为内层。

两层隔热材料之间的粘合剂应满足耐低温、防水、阻燃等要求。

3、冷库墙体和各标准块连接处要做高度的密封,采用补芯式密封,以满足冷库室内
的性能要求。

4、冷库室应具有合理的通风和空调设计,能满足必要的空气循环。

二、冷库控制系统要求
1、冷库冷量控制装置应具有调节精度高、响应快、恒温调节准确等特性,应能满足
正负温度场的实现。

2、冷库控制系统应具有报警功能,如温度与湿度的超过限定范围,及时向系统运营
者发出紧急报警。

3、冷库应具有监控和记录功能,可以实时记录室内温度、湿度、负压及其他要求参数,便于对冷库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对相关记录进行保存和备查。

三、冷库安全性要求
1、冷库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安全规定,采用有火灾探测、喷气防火等安全保护措施,以及必要的消防设施。

2、冷库要配备电气装置,使其冷机及其附属设备的火灾风险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平。

3、冷库安全设施注意火灾报警、抑烟灭火、消防设备的成套应用等要点。

四、冷库操作管理要求
1、冷库应定期对室内环境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就检查得到的状况进行记录及处理;
2、冷库应管理及操作良好,防止污染物通过空气或流体的传播;
3、冷库具体操作流程要符合现行规范,应当确保及时、准确执行其保温要求。

冷库设计规范样本

冷库设计规范样本

冷库设计规范样本冷库是指用来储存和保鲜冷藏物品的特殊建筑。

为了确保冷库的正常运行和物品的安全保存,冷库的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一份冷库设计规范样本,供参考。

一、冷库的基本要求1.冷库的设计温度应根据储存的物品种类决定,并满足相关行业的标准要求。

设计温度的稳定性应达到要求。

2.冷库的储存密度应充分考虑,以实现高效利用空间的目的。

冷库的货架布置应合理,能够方便物品的存取。

3.冷库的结构和材料选择应符合建筑设计标准,并考虑到耐低温、防湿、防腐等特性。

冷库的地面、墙面和顶棚应具备保温隔热功能。

4.冷库的门的选择应符合物品存储的要求,确保门的开闭速度、密封性和耐用性。

二、冷库的保温隔热设计1.冷库的保温隔热材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常用的材料有聚氨酯发泡板、聚苯乙烯板等。

2.冷库的保温层厚度应根据设计温度、环境条件和储存物品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3.冷库的保温层应保证无孔、无裂缝,并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热量的传递。

三、冷库的通风与排湿设计1.冷库应设置适当数量和位置的通风孔,以保证内部空气的流通与新鲜空气的进入。

通风孔的位置应避免对储存物品造成不良影响。

2.冷库应设置合理数量和位置的排湿装置,以有效排除空气中的湿气。

排湿装置的选择应考虑到环境湿度和储存物品的特性。

四、冷库的照明设计1.冷库的照明设计应考虑到环境温度低和湿度高的特点。

照明设备应选用适用于低温环境的特殊防冻灯具。

2.冷库的照明设备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并进行专业的安装和维护,确保工作安全。

五、冷库的安全防护设计1.冷库应设置合适数量和位置的报警系统和监控设备,以及自动灭火系统,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2.冷库的进出口设备应设置安全门禁系统,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的进入。

3.冷库的安全出口、安全标示和疏散通道等设施应符合建筑和消防安全标准,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六、冷库的环境管理设计1.冷库内部的温湿度应定期监测,确保在合适的范围内。

冷库设计规范(建筑专业)

冷库设计规范(建筑专业)

3.基本規定3.0.1 冷庫的設計規模應以冷庫的公稱體積為計算標準,5000m3以下的為小型冷庫,5000m3~20000m3的為中型冷庫,大於20000m3的為大型冷庫。

4.建築4.1 庫址的選址4.1.1 冷庫的選址1、庫址宜選在城區物流中心,不宜選在城市居住區;2、庫址宜選在居住區夏季最大頻率風向的下風側,污染區夏季最大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3、使用氨製冷工質的冷庫,與其下風側的居住區防護距離不宜小於300m,與其他居住區衛生防護距離不宜小於150m。

4.2 總平面4.2.4 壓縮機房位置應靠近冷負荷最大的冷間,並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環境。

4.2.5變配電間應佈置在壓縮機房的附近。

4.3 庫房的要求4.3.1 庫房佈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冷間應按不同的設計溫度分區、分層佈置;2、冷間建築的設計應儘量減少其隔熱圍護結構的外表面積;4.3.2 每座庫房中冷間建築的耐火等級、層數和麵積應符合表4.3.2的要求。

冷間建築內防火牆應將外牆、屋面、樓面和地面的可燃隔熱材料截斷。

表4.3.2 冷間建築耐火等級、層數和麵積(㎡)冷間建築耐火等級最多允許層數最大允許占地面積(㎡)單層、多層高層冷間建築防火分區冷間建築防火分區一、二級不限7000 3500 5000 2500三級 3 1200 400 ——注:1、當設地下室時,只允許設一層地下室,且地下冷藏間建築面積不應大於地上冷藏建築最大允許占地面積,防火分區不得大於1500㎡。

2、建築高度大於24m的為高層冷庫。

4.2.4 冷藏間的分區1、應按冷藏食品的性質和冷藏溫度要求分區;2、有異味或易串味的食品要分區;3、按管理不同分區;4.2.5 庫房應設穿堂4.2.6 庫房公路月臺1、庫房月臺寬度不宜小於5m;2、月臺邊緣應裝橡膠緩衝條,並塗黃色和黑色防撞警示帶;3、月臺邊緣如有結構柱,結構柱邊緣與月臺邊緣淨距不小於0.6m,月臺罩棚寬度不應小於1m;4、可設置封閉月臺,封閉月臺應與庫房合用穿堂;5、封閉月臺的冷藏門應設置與冷藏車門連接的密閉軟門套;4.2.7 庫房鐵路月臺1、庫房鐵路月臺寬度不宜小於7m;2、月臺邊緣高度高出鐵軌頂面1.1m,邊緣距鐵路中心線距離應為1.75m。

冷库设计规范2024部分内容

冷库设计规范2024部分内容

冷库设计规范2024部分内容首先,冷库的建筑设计要符合国家的相关建筑规范,包括建筑物的布置、结构形式、地基基础、屋面设计等。

此外,冷库的建筑材料和构件要符合相应的标准,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其次,冷库的保温隔热设计要根据冷库的使用环境和储存要求来确定。

保温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要进行合理的层压、填充和密封处理,以确保保温性能和防湿防冻能力。

冷库的门窗设计要考虑开启灵活、密封性好、保温效果突出等因素,以减少能量损失。

第三,冷库的制冷系统设计要满足冷藏、冷冻和超低温冷冻等不同的冷库类型的使用要求。

制冷设备的选型要考虑到储存物品的温度要求、库容大小和稳定性等因素,同时要考虑到能效和环保要求。

制冷系统的管道和阀门设计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冷库设计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照明、通风、防火等。

冷库的照明设计要考虑到储存物品的特点和人员作业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和布置方式。

通风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冷库内外温差和湿度差异,确保冷库内部空气的质量和循环。

防火设计要考虑到冷库内部储存物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防火材料和防火设备,以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在冷库的运营管理过程中,要依据冷库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备使用和保养维修。

定期对制冷系统进行检查和清洁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能耗。

同时,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冷库操作和管理人员的技能和意识,以确保冷库运营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总之,冷库设计规范2024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冷库的建筑、保温隔热、制冷系统以及其他方面的设计要求。

冷库的设计和运营管理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以确保冷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冷库设计规范

冷库设计规范

冷库设计规范冷库是专门用来储存和保持低温状态的设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

冷库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对于确保冷库的储存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冷库设计的一些规范要求:1.冷库的选址应考虑环境条件,远离噪音和污染源,避免暴露在阳光直射的位置,确保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2.冷库的建筑结构要求牢固耐用,能够承受低温环境和货物堆积的重量。

墙体、地面和天花板应采用隔热材料,以减少热传导和能量损失。

3.冷库的门应该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能够有效地防止冷气外流和热气进入。

门的开启和关闭应方便,密封性能要好,且能够抵抗低温和湿度的腐蚀。

4.冷库的设备选型和布置要科学合理。

冷库应配有合适的制冷设备、温度传感器、湿度控制器等,以确保冷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稳定在所需的范围内。

设备的安装和维护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5.冷库的通风系统要合理设计,能够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湿气和异味滞留,有利于保持货物的新鲜和品质。

通风系统应具备过滤功能,以防止尘埃、霉菌等污染物进入冷库。

6.冷库的照明系统要适应低温环境,并具备防震、防爆和防水功能,以确保冷库内部的良好照明条件。

7.冷库的消防设施要齐全,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等,以确保冷库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发现、报警和扑救。

8.冷库要设有合适的货物储存和搬运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货物的储存要规范有序,避免交叉污染和货物损坏。

9.冷库的管理规范要求严格,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清洁和消毒冷库、定期进行温度和湿度监测等,以确保冷库的正常运行和货物的品质。

综上所述,冷库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冷库的储存效果和安全性,涉及到选址、建筑结构、门、设备、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设施、货物储存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管理,可以提高冷库的工作效率,保护货物的品质和安全。

05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

05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7 电气7.1 变配电所7.1.1 大型冷库、高层冷库及有特殊要求的冷库应按二级负荷用户供电,中断供电会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中型冷库应按二级负荷用户供电,不会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中型冷库及小型冷库可按三级负荷用户供电。

7.1.2 当供电电源不能满足负荷等级的要求时,应设置柴油发电机组备用电源。

备用电源的容量应满足冷库保温运行的需要,并应满足消防负荷的需要,应按其中较大者确定。

如正常电源停电时要求继续进行生产作业,可按要求选择备用电源的容量。

7.1.3 冷库的电力负荷宜按需要系数法计算,冷库总电力负荷需要系数不宜低于0.55。

7.1.4 当冷库电力负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保证制冷机组可靠启动时,宜选用2台或多台变压器运行。

7.1.5 冷库宜设变配电所,变配电所应靠近或贴邻制冷机房布置。

当氟制冷系统不集中设置制冷机房时,变配电所宜靠近库区负荷中心布置。

装机容量小的小型冷库,可仅设低压配电室。

大型冷库根据全厂负荷分布情况,技术经济合理时,可设分变配电所。

各回路低压出线上宜单独设置电能计量仪表。

7.1.6 冷库应在变配电所低压侧采用集中无功补偿。

当冷库有高压用电设备时,可在变电所高、低压配电室分别进行无功补偿。

当冷库设有分配电室时,也可在分配电室进行无功补偿。

7.1.7 高、低压配电室及柴油发电机房应设置备用照明。

高、低压配电室备用照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50%,柴油发电机房备用照明照度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当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时,备用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

7.2 制冷机房7.2.1 氨制冷机房应设置氨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100ppm或150ppm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制冷机房内的事故排风机。

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容器上方的机房顶板上。

7.2.2 氨制冷机房应设事故排风机,在控制室排风机控制柜上和制冷机房门外墙上应安装人工启停控制按钮。

冷库设计规范

冷库设计规范

库房隔汽层和防潮层的构造


1 库房外墙的隔汽层应与地面隔热层上、下的防水层和隔汽 层搭接。 2 楼面、地面的隔热层上、下、四周应做防水层或隔汽层, 且楼面、地面隔热层的防水层或隔汽层应全封闭。 3 隔墙隔热层底部应做防潮层,且应在其热侧上翻铺 0.12m。 4 冷却间或冻结间隔墙的隔热层两侧均应做隔汽层。
冷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489号
目录
前言 1、总 则 2、术 语 3、基本规定 4、建 筑 5、结 构 6、制 冷 7、电 气 8、给水和排水 9、采暖通风和地面防冻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 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 [2007]126号),在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的组织下, 由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01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遵照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 对近几年国内新建和改建的冷库进行了重点调研,并在9 个省市召开了有教学、科研、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建 筑安装等部门专业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对国 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01(以下简称 “原规范”)的修订意见,查阅了国际上相关技术资料,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修改和完善,最后 经专家审查定稿。
4.2.2 每座冷库冷藏间耐火等级、层数和面 积应符合

表4.2.2 每座冷库冷藏间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m2)
表4.2.2的要求。
4.2.2 每座冷库冷藏间耐火等级、层数和面 积(m2)


注:1 当设地下室时,只允许设一层地下室,且地下冷藏间 占地面积不应大于地上冷藏间建筑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防 火分区不应大干1500m2。 2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冷库为高层冷库。 3 本表中“一”表示不允许建高层冷库。 4.2.3 冷藏间与穿堂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隔墙,该防火隔 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该防火隔墙上的冷藏门可 为非防火门。

冷库设计规范

冷库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冷库设计应满足食品冷藏的技术要求和卫生要求,作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公称容积为500立方米及以上新建,扩建的食品冷库,不适用于山洞冷库、石拱覆土冷库。

本规范制冷部分适用于以氨为工质的制冷装置。

第1.0.3 条冷库设计应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使生产流程合理,节约能源、操作、维修方便。

第1.0.7条冷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计算的一般规定第2.0.1 冷库的设规模应以冷藏间或储冰间的公称容积为计算标准。

公称容积为冷藏间或储冰间的净面积(不扣除柱、门斗和制冷设备所占的面积)乘以房间净高。

第2.0.2条冷库公称吨位可按下式计算:(2.0.2)式中 G–冷库公称吨位(吨);V–冷藏间储冰的公称空积(立方米);η–冷藏间或储冰间的容积利用系数;–食品的计算重度(公斤/立方米);1000–一吨换算成公斤的数值(公斤/立方米)。

第2.0.3条冷藏间容积利用系数不应小于表2.0.3的规定值。

冷藏间容积利用系数表2.0.3注:1、对于仅储存冻结食品或冷却食品的冷库,表内公称容积为全部冷藏间公称容积之和;对于同时储存冻结食品和冷却食品的冷库,表内公称容积分别为冻结食品冷藏间或冷却食品冷藏间各自的公称容积之和。

2、蔬菜冷库的容积利用系数应按表2.0.3数值乘以0.8的修正系数。

一、库房围扩结构传入热量计算的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蛱均温度;计算库房围护结构最小总传热阴时的空气相对温度。

第2.0.4 条储冰间容种利用系数不应小于表2.0.4的规定值。

储冰同容积利用系数表2.0.4第2.0.5 条仪器计算重度应按表2.0.5的规定采用。

食品计算重度表 2.0.5注:同一冷库如同时存放猪、牛、羊肉(包括禽兔)时,其重度均按400公斤/立方米计;当只存冻羊腔时,重度按250公斤/立方米计,只存冻牛、羊肉时,重度按330公斤/立方米计。

冷库的规范

冷库的规范

冷库的规范冷库规范是指在冷库的设计、建设、操作和管理中需要遵守的一些规定和标准。

以下是冷库的规范介绍,总共约有1000字。

一、冷库设计规范1.基本要求:冷库的位置选在不受阳光直射和烟尘污染的地方;建筑要结实,能承受冷库内外的温差和压力变化。

2.建筑材料:冷库的建筑材料要优质、耐寒、耐腐蚀,如钢材、混凝土、复合板等。

3.墙体隔热:冷库的墙体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常用的材料有聚氨酯发泡、岩棉等。

4.地面处理:冷库地面要平坦、无积水,常用的地面材料有水磨石、陶瓷砖等。

5.通风设备:冷库要安装通风设备,保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6.照明设备:冷库内的照明设备应安装在能防爆的灯具上,避免火灾的发生。

7.消防设备:冷库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二、冷库建设规范1.施工质量:冷库的施工质量要符合相关的建筑标准和规范,保证冷库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2.绝缘材料:冷库的绝缘层要使用符合规范的绝缘材料,保证冷库内温度的稳定。

3.管道安装:冷库内的管道要安装牢固,避免漏水和渗漏。

4.电气设备:冷库内的电气设备要符合国家标准,安装接地保护设备,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

5.冷库门窗:冷库门窗要严格按照规范安装,保证密封性和隔热性能。

6.设备安装:冷库内的冷冻设备、空调设备等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安装和调试。

7.运输管道:冷库内的运输管道要经过合理的布置和防护,避免破裂和温度波动。

三、冷库操作规范1.冷库进出库管理:冷库进出货物要进行记录,保证货物的及时和准确。

2.温度管理:冷库内的温度要进行定期检测和调整,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3.湿度管理:冷库内的湿度要适宜,防止货物的受潮和出现霉变。

4.库容管理:冷库内货物的储存要符合规定的堆码要求,不得超过规定高度和重量。

5.货物分类管理:冷库内的货物要按照分类储存,避免混乱和交叉污染。

6.卫生管理:冷库的卫生要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7.安全管理:冷库要做好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进行定期巡视和排查。

室外装配冷库设计规范

室外装配冷库设计规范

室外装配冷库设计规范室外的冷库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环境、建筑结构、设备等。

以下是一些室外装配冷库设计的规范:1.冷库外围墙体设计:a.外墙应采用保温隔热材料,以保持冷库内的温度稳定。

b.外墙应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以防止外部环境的水分渗透到冷库内。

c.外墙应考虑防风要求,以防止风力对冷库产生不利影响。

2.地面设计:a.地面应具备防滑性能,以防止人员在冰冷的环境中滑倒受伤。

b.地面应具备防水性能,以防止水分渗透到地下,影响冷库的正常运行。

3.屋顶设计:a.屋顶应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以防止雨水渗透到冷库内。

b.屋顶应考虑防雪要求,以避免雪量过大对冷库造成影响。

c.屋顶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融雪水。

4.门窗设计:a.冷库门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温度漏失。

b.门窗材料应具备保温性能,以减少热量传导。

c.门窗应具备防风、防水性能,以保持冷库内的环境稳定。

5.冷库设备选择:a.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性能,能够满足冷库的温度要求。

b.设备应具备可靠性,并具备自动控制功能,以便实现冷库的自动化运行。

c.设备应考虑节能性能,以降低冷库的运行成本。

6.照明设计:a.照明应采用防爆灯具,以防止因照明设备引起火灾。

b.照明光源应采用高效节能的LED灯,以降低能耗。

c.照明应采用合适的色温和亮度,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7.环境控制设计:a.冷库应具备合理的通风系统,以保持空气的流动,均匀温度分布。

b.冷库应设置合适的湿度控制装置,以保持空气湿度在合适范围内。

c.冷库应设置温度和湿度检测系统,并能及时报警。

8.安全设计:a.冷库应设置适当的紧急出口和疏散通道,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撤离。

b.冷库应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并设置合适的灭火设备。

c.冷库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如防滑地板、防护栏杆等。

以上是室外装配冷库设计的一些规范,设计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并遵循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冷库是用来储存和保鲜食品、药品等物品的重要设施,其设计规范对于保障储存物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是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的,其内容涵盖了冷库的结构设计、温度控制、通风设备、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将对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于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首先,冷库的结构设计是冷库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冷库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保证冷库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同时,冷库的保温材料和密封性也是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保证冷库内部温度的稳定和能耗的节约。

其次,温度控制是冷库设计规范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国家标准,冷库的温度应根据储存物品的特性进行合理设置,保证储存物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冷库的温度控制设备也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保证其稳定可靠的运行。

另外,通风设备和安全防护也是冷库设计规范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国家标准要求冷库应配备合适的通风设备,保证冷库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度。

同时,冷库的安全防护设施也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对于冷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明确的要求,其内容涵盖了冷库的结构设计、温度控制、通风设备、安全防护等方面。

相关从业人员在进行冷库设计和施工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保证冷库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冷库设计和施工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冷库设施符合国家标准,为保障食品和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是我国冷库行业的重要依据,其内容涵盖了冷库的各个方面,对于保障冷库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相关单位和个人能够充分了解和遵守国家标准,共同促进我国冷库行业的健康发展。

冷库设计规范

冷库设计规范
3 计算开门热流量和冷间通风换气流量时,室外计算温度应 采用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室外相对湿度应采用夏季通风 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3.0.8 冷间的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应根据各类食品的冷藏 工艺要求确定,也可按表3.0.8的规定选用。
表3.0.8 冷间的设计温度和相对 湿度
建筑
4.1 库址选择与总平面 4.1.1 冷库库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经当地规划部门批准。 2 库址宜选择在城市规划的物流园区中,且应位于周围集中居住区夏季
4.2.13 冻结物冷藏间的门洞内侧应设置构造简易、可以更换的回笼间。 4.2.14 冷藏门外侧应设置冷风幕或在其冷藏门内侧设置耐低温的透明塑料门
帘。 4.2.15 库房的计量设备应根据进出货操作流程短捷的原则和需要设置。 4.2.16 库房附属的办公室、安保值班室、烘衣室、更衣室、休息室及卫生间
2.0.8 冰库 ice storage room 用于贮存冰的房间。
2.0.9 制冷机房 refrigerating machine room 制冷机器间和设备间的总称。
2.0.10 机器间 machine room 安装制冷压缩机的房间。
术语
2.0.11 设备间 equipment room 安装制冷辅助设备的房间。
等与库房生产、管理直接有关的辅助房间可布置于穿堂附近,多层、高层冷库应 设置在首层(卫生间除外),但应至少有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卫生间内应设自 动冲洗(或非手动式冲洗)的便器和洗手盆。 4.2.17 在库房内严禁设置与库房生产、管理无直接关系的其他用房。
库房的隔热
4.3.1 库房的隔热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导率宜小。 2 不应有散发有害或异味等对食品有污染的物质。 3 宜为难燃或不燃材料,且不易变质。 4 宜选用块状温度变形系数小的块状隔热材料。 5 易于现场施工。 6 正铺贴于地面、楼面的隔热材料,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冷库设计规范

冷库设计规范

冷库设计规范1.冷库建设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建筑法、消防法、卫生法等。

同时,还要根据当地气候、水电供应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2.冷库建筑的主要结构应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要按照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来确定梁柱、墙体等的尺寸和材料使用。

3.冷库建筑要合理布置进出口通道,通道宽度要满足货物进出的需要,同时要确保车辆能够安全进出冷库。

4.冷库的屋面要采用防水材料,确保不发生渗漏,屋面还要有一定的坡度,方便排水。

5.冷库的墙体和地面应采用保温材料,确保冷库内部温度稳定,不受外部环境影响。

同时,墙体和地面的材料要符合卫生、防火要求。

6.冷库的门窗应选择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材料,确保不会存在冷桥现象。

7.冷库内部布局应合理,要设置货架和通道,方便储存物品和工作人员的出入。

8.冷库的通风系统要设计合理,确保空气流通,并达到降温降湿的效果。

通风系统应考虑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防止霉菌滋生等因素。

9.冷库照明要满足工作需要,同时要符合能源节约的原则,可以选择节能灯具、自动感应开关等节能设备。

10.冷库应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火灾报警系统等,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灭火和疏散。

11.冷库还要考虑防止虫害和霉菌滋生的措施,使用防腐处理材料等。

12.冷库还要考虑节能环保措施,如太阳能利用、废热回收等,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总之,冷库设计规范是建筑专业必须遵守的一项要求,它关乎到冷库的安全性、卫生性和环保性。

只有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和建设,才能确保冷库的正常运行和物品储存的安全。

冷库设计规范 GB 50072

冷库设计规范 GB 50072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01行业标准 2006年4月24日1 总则1.0。

1 为满足冷库设计中食品冷藏的技术要求和卫生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公称体积为500m3及以上新建、改建、扩建以氨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的食品冷库.不适用于夹芯隔热板冷库、气调库、山洞冷库、石拱覆土冷库.1.0。

3 冷库设计应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使生产流程合理,节约能源,操作、维修方便.1.0。

4 冷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

1.1 冷库cold store用于在低温条件下保藏货物的建筑群.包括库房、氨压缩机房、变配电室及其附属建(构)筑物。

2.1.2 库房(main cold)storehouse冷库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

包括冷加工间、冷藏间、冰库及直接为它服务的建筑(如楼梯间、电梯间、穿堂、附属小房等)。

2.1。

3 冷间cold room人工降温房间的统称,包括冷加工间、冷藏间、冰库、低温穿堂等.2。

1.4 冷加工间cooling processing room泛指食品、冰块在冷藏前进行冷却、冻结等用的房间。

包括冷却间、晾肉间、待冻间、冻结间、脱盘间、包冰衣间、制冰间等.2.1.5 冷却间chilling room对产品进行冷却的房间。

2.1.6 冻结间freezing room用大流量低温空气循环来冻结产品的冷房间.2。

1.7 冷藏间cold storage room用于接受和贮存已冷却(冻结)至接近其所需贮存温度的产品的冷房间。

其前应加“冷却物”、“冻结物"或“××℃”字样。

2。

1。

8 冰库ice storage room用于贮存冰的冷房间。

2.1.9 穿堂anteroom专为冷加工间或冷藏间进出货物而设置的通道,其室温分常温或某一特定温度。

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篇一:关于国家发布《冷库设计规范》的标准1关于国家发布《冷库设计规范》的标准现批准《冷库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72-2010,字2010年7月1日起实施,以下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库房贴邻布置时,贴邻布置的库房总长度不应大于150m,总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0000M2,库房应设置环形消防绕道。

贴邻库房两侧的外墙均应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2、库房与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贴邻布置时,相邻册的墙体,应至少有一面为防火墙,屋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3、冷藏间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层数限,单层、多层时,冷藏间占地面积7000 M2,防火分区3500 M2,多层时冷藏间占地面积5000 M2,防火分区2500 M2。

藏间耐火等级为三级,层数最多允许3层,单层、多层时,冷藏间占地面积1200M2,防火分区2400 M。

(备注:当设地下室时,只允许设一层地下室,且地下冷藏间占地面积不应大于地上冷藏间建筑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防火分区2500 M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冷库为高层冷库)。

4、冷藏间与穿堂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隔墙,该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该防火隔墙上的冷藏门可为非防火门。

5、库房楼梯间应设在穿堂附近,并应采用不然材料建造,通向穿堂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首层楼梯出口应直通室外或距直通外的出口不大于15m。

26、建筑面积大于1000 M的冷藏间应只少设两个冷藏门(含隔墙上的门),面积不大于1000 M2的冷藏间可只设一个冷藏门,冷藏门内侧应设有应急内开门锁装置,并应有醒目的标识。

7、在库门内严禁设置与库房生产管理无直接关系的其他用房。

8、当外墙与阁楼楼面均采用松散可燃隔热材料时,相应处应设防火带,相交部位防火分隔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楼板的耐火极限。

9、冷库楼面和地面结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准永久参数,应根据用途使用:(1)冷藏间、冻结间标准值15.0KN/M2,准永久值系数0.6(2)运货穿堂、站台、收发货间标准值15.0KN/M2,准永久值系数0.4(3)冷却物冷藏间标准值15.0KN/M2,准永久值系数0.8(4)冷库标准值9*hKN/M2,准永久值系数0.8(5)专用于2装隔热材料的阁楼标准值1.5KN/M,准永久值系数0.810、冷藏间内采用的水泥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采用灰质硅酸盐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冷库设计规范范文

冷库设计规范范文

冷库设计规范范文一、前言冷库作为存储和保鲜食品的重要设施,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流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冷库的设计规范是确保冷库运行安全、高效的重要保障,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和相关资料,探讨一些冷库设计规范的内容。

二、冷库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1.温度控制:冷库内的温度应根据储存物品的要求进行调节,一般应保持在-18℃至8℃之间。

此外,冷库内的温度应有稳定性,并能在储存物品要求的温度范围内波动在±2℃以内。

2.湿度控制:冷库内的湿度一般控制在85%RH至95%RH之间,具体湿度的设定应根据储存物品的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储存物品不受潮湿或过于干燥的影响。

3.空气流通:冷库内的空气流通对于保持储存物品的新鲜和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在冷库的设计中应考虑合理的空气流通方式,以保证空气能够均匀地流动到每一个角落,并避免积聚过多的湿气和异味。

4.保温材料的选择:冷库的保温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有效地降低外界温度对冷库内温度的影响。

常见的保温材料有聚苯板、聚氨酯板等,选择时应根据冷库的用途和温度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5.冷库门的设计:冷库门的设计应考虑到货物的进出和人员的出入,门的尺寸应根据冷库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并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保证冷库内外的温度隔离。

6.防火安全:冷库内应安装灭火设备,并设立防火通道,以保障冷库内的安全。

建议在冷库的通道和重要设备附近设置灭火器和自动灭火系统,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三、冷库设计规范的实施1.需求分析:对于冷库的设计,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和要求,包括冷库的用途、温度要求、湿度要求等。

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合理、实用的冷库方案,包括冷库的结构布置、保温材料的选择、温控系统的设计等。

3.材料选购:根据方案设计的要求,选购合适的保温材料、温控设备、冷藏设备等。

4.施工与安装:对于冷库的施工与安装,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同时注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库设计规主要符号a-围护结构两侧温差修正系数thb一传热阻修正系数、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c一比热容;D一热惰性指标;d一直径、厚度;F一面积;f一单件面积;G、g一公称吨位、重量、加工能力;H一含热量、蒸汽渗透阻;h一高度;k一传热系数;L一长度;N一电动机额定功率;P一负荷系数、压力;Q、q一热量、冷负荷、热负荷、水量;Qq一冷却设备负荷;Qj一机械负荷;Q1一冷凝负荷;R。

一围护结构的总传热阻;R一热阻、冷损耗补偿系数;S一材料的蓄热系数;t一摄氏温度;tw一室外计算温度;tR一室计算温度;V一体积(变积)、吸气量、送风量V一氨液比体积;w一流速;a一换热系数;B一氨液充满度;Y一重度;y0一冷藏间空气重度;Y一容积利用系数;N一导热系数、氨压缩机输气系数P一电动机运转时间系数;T一时间;&一贮氨器的容量系数;w一负荷裕度。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冷库设计应满足食品冷藏的技术要求和卫生要求,作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公称容积为500立方米及以上新建、扩建的食品冷库,不适用于山洞冷库、石拱覆土冷库。

本规制冷部分适用于以氨为工质的制冷装置。

第1.0.3条冷库设计应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使生产而程合理,节约能源,操作维修方便。

第1.0.4条冷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的要求。

第二章计算的一般规定第2.0.1条冷库的设计规模应以冷藏间或储冰间的公称容积为计算标准。

公称容积为冷藏间或储冰间的净面积(不扣除柱、门斗和制冷设备所占的面积)乘以房间净高。

第2.0.2条冷库贮藏吨位可按下式计算。

∑V.Y.NG=━━━━━(2.0.2)1000式中G--冷库贮藏吨位(吨);V--冷藏间或贮冰间的公称容积(立方米);η--冷藏间或储冰间的变积利用系数;γ--食品的计算重度(公斤/立方米);1000-一吨换算成公斤的致值(公斤/吨)。

第2.0.3条冷藏间容积利用系数不应小于表2.0.3的规定值。

冷藏间容积利用系数表2.0.3注:1.对于仅储存冻结食品或冷却食品的冷库, 表公称容积为全部冷藏间公称容积之和; 对于同时储存冻结食品和冷却食品的冷库, 表公称容积分别为冻结食品冷藏间或冷却食品冷藏间各自的公称容积之和.2.蔬菜冷库的容积利用系数应按表2.0.3数值乘以0.8的修正系数.第2.0.4条储冰间容积利用系数不应小于表2.0.4的规定值。

储冰间容积利用系数表2.0.4第2.0.5条食品计算重度应按表2.0.5的规定采用。

食品计算重度按表2.0.5第2.0.6条冷库设计的室外气象参数除应采用现行的《采暖通用和空气调节设计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库房围护结构传入热量计算的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计算库房围护结构最小总传热阻时的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应采用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二、开门热量和冷间换气热量计算的室外温度,应采用夏季通风温度,室外相对湿度应采用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第2.0.7条冷间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应根据各类食品冷藏工艺要求确定。

一股可按附录一规定选用。

第三章建筑第一节库址选择及库区布置第3.1.1条选择冷库库址时除应遵守选择厂址的一般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肉类、鱼类等加工厂的冷库应布置在城市居住区夏季风向最小频率的上风侧;二、库址应选择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三、库址周围应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并应避开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物质的工业企业及传染病医院、火葬场等;四、库址必须具备可靠的水源和电源。

第3.1.2条冷库在厂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二、库房应沿厂铁路布置或另近码头;三、冷库应按夏季最大频率风向布置在厂牲畜、家禽、鱼类等原料区和锅炉房、煤场、污水处理站的上风侧;四、库区布置应做到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今后扩建的可能。

对于设有铁路专用线的新建冷库,其扩建库房位置宜留在专用线的两侧。

第3.1.3条库房与厂建(构)筑物的卫生防护距离应符合表3.1.3的要求。

库房与厂建(构)筑物的卫生防护距离表3.1.3注: 冷库公称容积小于2000立方米时, 防护距离可适当缩小.第3.1.4条氨压缩机房的位置应靠近冷负荷最大的冷间,并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第3.1.5条变配电室应布置在机器间的附近。

第二节库房布置第3.2.1条库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运输线路要短,避免迂回和交叉;二、冷藏间柱网尺寸和净高应根据建筑模数和货物包装规格、托盘大小、货物堆码方式以及堆码高度等因素确定;三、冷间应按不同的设计温度分区、分层布置;四、冷间建筑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建筑的外表面积。

第3.2.2条每座库房中冷间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应符合表3.2.2的要求。

冷间建筑防火墙应将外墙、屋面、楼面和地面的可燃隔热材料截断。

冷间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表3.2.2注: 本表不适用于轻型预制隔热板装配冷库。

第3.2.3条冷藏间的分间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按食品的特性及冷藏要求分间;二、有异味的食品应单间储存;三、冻结物冷藏间宜采用大房间;储存水果、蔬菜和鲜蛋的冷却物冷藏间宜适当采用较小房间。

第3.2.4条库房宜采用常温穿堂,必要时可采用有冷却设备的特定温度穿堂。

第3.2.5条库房的公路站台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一、公称容积大于4500立方米的冷库的站台宽度为6~8米;公称容积小于或等于4500立方米的冷库的站台宽度为4~6米;二、站台边缘顶面高出站台下地面0.9-1.l米。

第3.2.6条库房的铁路站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站台宽度:7~9米;二、站台边缘顶面应高出轨顶1.1米,站台边缘距铁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1.75米;三、站台长度一般为220米。

当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时,可适当缩短,但不应少于128米;四、站台边缘距站台柱净距不应小于两米。

第3.2.7条库房的电梯应设置在常温环境。

电梯桥箱的选择应充分利用电梯的起重能力。

第3.2.8条库房设置电梯的数量宜按下列规定计算:一、三吨型电梯运输食品的能力,按每小时20吨计;两吨型电梯按每小时13吨计;二、以铁路进出货为主的冷库及港口中转冷库应按进出货吨位和装卸允许时间确定设置电梯的数量;三、在已为铁路、水运进出货设置电梯的情况下,不宜再为日常生产和汽车运输另设电梯。

第3.2.9条多层库房的楼梯应设置在靠穿堂处,用非燃烧材料建造。

如只设一个楼梯时,禁用螺步或扇步,楼梯口应靠近穿堂外门。

如在同一穿堂有两个以上楼梯,允许其中一个楼梯用螺步或扇步。

第3.2.10条晾肉间、冷却间等水分多的房间,不宜与冻结物冷藏间毗连。

第3.2.11条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冷藏间应至少设两个门,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的冷藏间可只设一个门。

第3.2.12条扩建库房的冷间与原有库房的冷间毗连建设时,中间不得采用承重墙体。

第3.2.13条库房的过磅设备、烘衣室、办公室、更衣室及厕所等辅助房间宜布置在穿堂附近。

第三节库房建筑热工(Ⅰ)隔热第3.3.1条隔热材料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要求:一、导热系数小;二、不散发有毒物质或异味,不易变质;三、块状材料不易变形,易于切割加工,并便于与基层粘结;四、地面、楼面采用的隔热材料,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5公斤/平方厘米;五、难燃或非燃烧的材料。

第3.3.2条围护结构隔热材料的厚度应按下式计算:1d1d2 1d=λ[R0-(━+ ━+ ━+……━)] (3.3.2)αwλ1λ2 αn式中d一隔热材料的厚度(米);λ一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千卡/米·小时,c)R0一围护结构总传热阻(千方米·小时。

℃/千卡);αw一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换热系数(千卡/平方米·小时·℃);αn一围护结构表面的换热系数(千卡/千方米·小时·℃);d1、d2…一围护结构除隔热层外各层材料的厚度系数(米);λ1、λ2…一围护结构除隔热层外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千卡/米·小时·℃)。

第3.3.3条冷库隔热材料设计采用的导热系数值应按下式计算确定:λ=λ`·b(3.3.3)式中:λ一设计采用的导热系数(千卡/米·小时·℃);λ`-正常条件下测定的导热系数(千卡/米·小时·℃);b一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第3.3.4条隔热材料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b值可按表3.3.4规定采用。

隔热材料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b值表3.3.4第3.3.5条围护结构总传热阻可按附录二的规定确定。

第3.3.6条库房围护结构外表面和表面的换热系数(αw、αn)和换热阻(Rw、Rn)可按表3.3.6规定采用。

库房围护结构外表面和表面的换热系数αw、αn和换热阻Rw、Rn 表3.3.6第3.3.7条围护结构的总传热阻必须大于按(3.3.7)公式计算出的最小总传热阻。

tg-tdR0min=━━━b.Rw (3.3.7)tg-t1式中R0min--围护结构最小总传热阻(平方米·小时·℃/千卡);tg一围护结构高温侧的气温(℃);td一围护结构低温侧的气温(℃);t1一高温侧空气的露点温度(℃);b一传热阻的修正系数,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4时,b=l.2;其它围护结构b=l.0。

第3.3.8条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口可按下式计算:D=R1s1+R2s2+……(3.3.8)式中R1、R2……一各层材料的传热阻(平方米·小时·℃/千卡);S1、S2……一各层材料的蓄热系数(千卡/平方米·小时·℃)。

第3.3.9条相邻同温冻结物冷藏间的隔墙可不设隔热层。

上下相邻两层均为同温冻结物冷藏间时,其两层间的楼板也可不设隔热层。

第3.3.10条冷库底层冷间设计温度低于0℃时,地面应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

注:地面下为岩层或砾层,且地下水位过低时可不作处理。

第3.3.11条冷库底层冷间设计温度等于或高于0℃时,地面虽可不采取防冻胀措施,但应设置隔热层。

此时在冷风机基座下部及周围一米围的地面总传热阻(R0)应采用3.7平方米·小时·℃/千卡。

第3.3.12条冷间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不大于4时,其隔热层外侧宜设通风层。

第3.3.13条库房屋面及外墙宜涂白色或浅色。

(Ⅱ)隔汽和防潮第3.3.14条围护结构两侧设计温度等于或大于5℃时,应在温度较高的一侧设置隔汽层。

第3.3.15条围护结构蒸汽渗透阻可按下列经验公式验算:H0≥1.6(Paw-Pan)(3.3.15)式中H0-围护结构隔热层高温侧各层材料(隔热层以外)的蒸汽渗透阻之和(平方米·小时·毫米汞柱/克);Paw一围护结构高温侧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毫米汞柱);Pan一围护结构低温侧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毫米汞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