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热点6 全球治理 凝聚共识

合集下载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6 全球治理 凝聚共识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6 全球治理 凝聚共识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成员经济的发展,缩小成员之间的经济差距。 ②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 经济的增长。 ③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机遇,有利于优化经济结 构。 ④各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 平与稳定。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1)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处于优势主导地位,发展中国 家处于劣势。 (3)对策: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保持理性,学会防范和规避全球化 带来的风险。
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 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 必然结果。区域经济合作蕴含着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思想,推动了世界 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层次迈进。
三、国际问题——加强国际协作,共抗人类命运风险 1.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国际性问题 环境污染;人口流动;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毒品泛滥;疾病传播;恐怖活动;经济利益冲 突—政治利益冲突—文化价值观的冲突等等。 2.应对措施 (1)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合作共赢,在追求本 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 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2)加强国际协作,建立健全全球性问题预防机制,谋求人类可持续发展。 (3)加强国际互信,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推进国际新秩序的构建。 (4)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加强国家的理性判断,正确把握国家发展的机遇与风 险,理性规避风险,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秘笈二热点追踪热点主题2国家治理诚信施政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秘笈二热点追踪热点主题2国家治理诚信施政

热点主题2 国家治理诚信施政2023年7月8日,北京大学举办了第七届北大—复旦“国家治理深度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治理:中国经验与世界视野。

本次论坛的主题聚焦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治理:中国经验与世界视野这一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当我们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也就表明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共享共建的社会治理体制复合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需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发布。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作出了重大部署。

作为党历史上首次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的一次全会,此次全会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背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②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相继召开。

(2)确立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制定宪法内容: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及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方向: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及发展(1)初步形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品复习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国家治理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品复习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国家治理
推恩令: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规 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其余的 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 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基本上解决了王国 问 题 。中 央集 权加 强 。
推恩令(强干弱枝)
4. ( 2022 · 广东 · 2) “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 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 后, 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 国相,这客观上( )A. 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 B. 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 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D. 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
材料二: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 一 [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②前朝教训:秦朝刑法严苛,征发繁重。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①现实原因:汉初民生凋敝,百废待兴;
④结果和影响:积极: 出现 “文景之治”,即文帝、景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 到了明显恢复,人民生活安定;国 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这是汉朝第一个繁荣时期,进一步巩固了汉朝统治,为汉中期大一统 局面的形成和强盛奠定了基础。
(3)有何作用?①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②内朝官权势日重,到东汉形成了外戚与宦官干政的局面。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寿命
27

2024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专题六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专题素能多维度提升学案

2024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专题六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专题素能多维度提升学案

专题素能多维度提升情境串联·银线支撑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平安彰显大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共卫生平安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须要各国携手应对。

”我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平安和身体健康负责,又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充分呈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

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平安。

这次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不仅考验各国的公共卫生治理水平,也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心协力、守望相助,有效应对挑战,共建美妙地球家园。

始终本着公开、透亮、负责任的看法,刚好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共享病毒探讨成果,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的国际合作。

同时,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良好沟通,通过向疫情严峻国家派遣医疗专家组、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实行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技术沟通,刚好共享试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疗方案和防疫救治阅历,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平安和秩序。

主动供应帮助,彰显疫情防控中国力气。

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国主动向国际社会供应力所能及的救济,想方设法激励本国企业扩大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的生产供应,畅通防护物品和医用物资的出口渠道,努力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有序复工复产,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我国刚好出台财税、金融、保险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全力帮助企业纾解困难;打通关键环节,主动有序推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确保外贸外资企业复工达产,保障国际贸易和产能合作稳定,为保持全球供应链畅通和产业链完整、避开市场动荡作出主动努力。

这既为企业化解燃眉之急,又为经济复原平稳有序发展供应有力保障,维护了全球供应链平安。

典型例题(2024全国Ⅲ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受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危机和严峻考验。

人类生命平安和健康面临重大威逼。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板块六选择性必修部分综合提升(六)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板块六选择性必修部分综合提升(六)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综合提升(六)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纵横关联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1.相权的不断削弱、皇权的不断加强:秦朝以后历朝历代,通过分割相权,使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最终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汉代的中外朝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二府三司制都着眼于削弱相权。

明清分别设置了内阁和军机处,两者都不具有决策权,成为皇帝处理政务的辅助性机构,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地方权力的不断削弱、中央权力的不断加强:汉代以后,中央将地方权力分割为军事、财政和司法权,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同时,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宋代以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3.思想控制的不断加强:加强思想控制是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手段,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宋代以后,儒学进一步发展至理学阶段,将“三纲五常”与“天理”联系起来,培养官民的忠君意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钳制了士人的思想。

4.官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官僚队伍是中央集权制度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中央政府通过垄断官僚选拔的权力来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是众多选官制度的代表。

针对训练1.(2022·宿迁模考)马克斯·韦伯指出:官僚体系的特点是理性的共同体行动,它所造成的“非人格性”一旦定型,就能够形成一种凌驾性权力,“专制君主在面对官僚之优越专门知识时,也有同样的无力感”。

这说明()A.分权制衡已经非常完善B.专制君主制不乏理性成分C.官僚政治削弱君主专制D.儒家道德约束了君主集权2.(2023·盐城月考)读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时期地方行政体制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秦汉郡、县二级制,后在郡之上设州宋朝路、州(府)、县三级制唐朝道、州、县三级制元朝省、路、府、州、县五级制A.便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C.地方自主权力不断扩大D.地方割据局面彻底消除纵横关联二与中世纪相比,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发展1.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中世纪欧洲国家普遍实行封建制度,理论上,国家的土地、人口都为国王所有,“主权在君”;近代以来,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主权在民思想成为各国构建政治制度的指导思想。

新教材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第45讲近代以来西方的国家治理课件

新教材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第45讲近代以来西方的国家治理课件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第45讲 近代以来西方的国家治理历 史时空演进主题线索线索1近现代的国家治理。

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国家治理日益复杂,国家职能呈现增加的趋势。

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以地方自治为核心,地方、团体和个人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也逐渐增强线索2近现代的全球治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性问题日渐增多,全球治理逐渐被国际社会所重视。

20世纪以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性组织成立,在全球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严峻线索3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近代化的本质是工业化,推动近现代人类不断发展演化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既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又是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民生、思想文化等发展演变的根本所在主题线索线索4人类思想文化的交流。

思想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同文明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近现代的人口迁徙、商业贸易、战争碰撞都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内涵线索5近现代人类文化的传承。

人类文化的传承是世界文明薪火相传的根本。

近代以来,学校教育、印刷书籍、图书馆、博物馆都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课程标准了解近代西方国家在人事管理、法律道德、民族外交、货币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凝练要点内容索引1强基础固本增分2研考点精准突破3练经典强化提升1强基础 固本增分知识点一 西方的文官制度1.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文官制度是工业革命后国家职能扩大的产物(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①官员与政党的脱离:19世纪初,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 常务次官 的职位。

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

②考试选拔的制度: 克里米亚 战争后建立了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 公开竞争考试 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六单元 阶段贯通16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六单元 阶段贯通16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最大的共同点是在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下,以考试方 相同点
式录取优秀人才
微专题2 古代中西方法律的比较
项目
法的 观念
法的施 行对象
古代中国法律
古代西方法律
以权利为轴心,这是因为古希腊、
以“刑”为核心,习惯 罗马的法肇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
把刑、律、法等同,以 这种法带有国家强制力和镇压的职
为法即刑
律文化的思想和制度深处
微专题3 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 1880—1914年 国际金本位制 时期 1915—1944年 前布雷顿森林 体系时期
演变
结论
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 (1)一个国家和地区
系覆盖全球,国际支付主要以英镑 的经济实力决定其
进行
货币的国际地位
(2)国际货币的演变 各国货币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十 六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阶段贯通16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 构建知识网络


二 线索纵跨横联

构建知识网络
总体认识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呈现出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两 大趋势;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长 期性、复杂性、渐进性的特征;政治文明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经济、 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人类各阶级、各阶段民主可以相互借鉴和 影响;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和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本国特色 的政治文明等。
返回
线索纵跨横联
微专题1 古代中国科举制和西方文官制的比较
项目
科举制
西方文官制
是一个包括官员的考试、任职、 制度 仅是一种选官制,是通过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国版)第2部分热考主题(2)全球治理,大国担当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国版)第2部分热考主题(2)全球治理,大国担当

(二)全球治理,大国担当当今时代,世界走到了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迫切需要找到答案。

人类面临百年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空前考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勇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强音,为世界清晰擘画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路线图。

这既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也是时代之问的中国回答。

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1)结合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分析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2)通过分析新时期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体会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责任与担当,感悟家国情怀。

(3)对比中外外交史实,得出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世界需要中国并倾听中国声音。

1.下表摘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这些活动的举办反映出() 时间地点外交活动2016年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2018年青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18年北京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9年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1年北京(视频方式) 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2022年北京(视频方式)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得到落实B.新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C.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D.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主动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答案 C解析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可知,中国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等外交活动,得出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C项正确。

2.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中国昆明举行;同年10月,“缩小限制全球变暖的财政和技术差距”成为第76届联合国大会辩论的焦点问题之一;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6全球治理凝聚共识热点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对当今世界大势和人类走向何处的判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已成为指导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行动指南。

作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与完善为己任,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将国家发展与全人类福祉紧紧关联在一起。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既立足本土又放眼全球,推动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之道。

知识链接一、经济层面——加强经济全球化联系,合作共赢1.促进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1)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2)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

(3)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

(4)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在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建立。

(5)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家组织。

2.发展历程(1)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扩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3.全球化进程的表现(1)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2)世界联系更为紧密。

(3)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1)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处于优势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

(3)对策: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保持理性,学会防范和规避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区域经济合作蕴含着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思想,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层次迈进。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成员经济的发展,缩小成员之间的经济差距。

②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③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机遇,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

④各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消极影响①由于经济区域集团的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使南北差距、南南差距加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

2.中国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都是中国参与的具有实质内容的国际区域合作。

此外,中国还参与了如亚欧会议、中非合作论坛、20国集团等各类具有论坛性质的国际区域合作组织。

三、国际问题——加强国际协作,共抗人类命运风险1.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国际性问题环境污染;人口流动;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毒品泛滥;疾病传播;恐怖活动;经济利益冲突—政治利益冲突—文化价值观的冲突等等。

2.应对措施(1)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合作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2)加强国际协作,建立健全全球性问题预防机制,谋求人类可持续发展。

(3)加强国际互信,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推进国际新秩序的构建。

(4)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加强国家的理性判断,正确把握国家发展的机遇与风险,理性规避风险,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

对应训练1.(2020山东青岛三模)1910年,英国某作家认为:由于全球化,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战争行为已经变得“无利可图”,即使对于胜利国来说也得不偿失,因为通过战争掠夺的有限战利品和领土,远远无法抵消商贸信用的毁灭。

他的观点()A.认为全球化抑制了国家间的冲突B.被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是错误的C.符合和平发展是世界潮流的判断D.忽略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2.(2020安徽合肥三模)1972年,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非官方智囊团——罗马俱乐部发布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注意到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革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

这一报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发行。

这主要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速度日益加快B.科技革命的弊端开始显露C.人类和谐共生意识的增强D.经济危机影响了整个世界3.美国学者斯特恩斯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某种意义上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其复杂程度并未降低。

那些独具特色的传统继续在修正,有时甚至是在逆转看来强有力的同一性力量,而这种同一性力量也在坚持着”。

作者意在强调()A.经济区域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B.科技发展密切了世界经贸往来C.全球化进程与地区认同相互激荡D.反全球化运动导致国际矛盾尖锐4.(2020山西二模)20世纪末,面对亚洲的金融危机,亚太经合组织表现平庸,部分成员对亚太经合组织的期望值明显降低,转而寻求加强本地域的经济合作,纷纷组建次区域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

这表明()A.经济全球化阻力重重B.亚太经合组织趋于瓦解C.区域经济合作遭抵制D.亚太贸易实现了自由化5.(2020山东青岛一模)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

由此可见()A.体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B.政策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C.目的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新中国外交理念是一脉相承的6.(2020陕西咸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

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

因此,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

但是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材料二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

……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

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天下共同体”观念的特点,并简述晚清以来“新的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因及意义。

热点6全球治理凝聚共识1.A解析该英国作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由于国家之间联系的增强,通过战争行为来谋取利益已经变得“无利可图”,说明全球化抑制了国家之间的战争冲突,故选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无论对协约国还是对同盟国,其影响都是巨大的,从而证明英国作家观点的正确性,排除B项;该英国作家认为通过战争行为来谋取本国利益已经变得“无利可图”,但没有涉及通过非战争手段来谋取利益的内容,排除C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英国作家对通过战争手段来谋取利益的一些观点,说明他综合考虑了战争的各个方面对国家的影响,排除D项。

2.C解析《增长的极限》这篇报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发行”说明世界各国人民对科技革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深刻认识,这反映出人类和谐共生意识的不断增强,故选C项;《增长的极限》这篇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叙述“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革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而不是经济全球化速度的日益加快现象和其弊端开始显露,也不是经济危机,排除A、B、D三项。

3.C解析材料“在某种意义上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其复杂程度并未降低”一方面承认世界是一个整体,即全球化,另一方面也承认多样性,即地区的相互认同,故选C 项;材料中的两种方向同时存在,经济区域化不会阻碍经济全球化,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看出科技的作用,也无法体现反全球化的尖锐矛盾,排除B、D两项。

4.A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区域性地区组织,但是该组织在面对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时却“表现平庸”,其成员“转而寻求加强本地域的经济合作”,甚至相继“组建次区域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这种现象表明经济全球化的阻力还是比较大,故选A项;题干中仅是述及部分成员对亚太经合组织的“期望值明显降低”,不能得出该组织“趋于瓦解”,排除B项;题干中亚太经合组织中的部分成员“纷纷组建次区域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说明这些成员还是主张进行区域经济合作,而不是抵制,排除C项;题干意在强调亚太经合组织面对20世纪末的金融危机“表现平庸”,没有涉及该组织的积极作用,排除D项。

5.D解析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与发展”“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键词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外交理念一脉相承,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求同存异”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排除A项;新中国外交政策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B项;表格内容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根据国际形势的不同有所调整,并非仅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C项。

6.参考答案(1)特点:以中国(自我)为中心;以儒家最高理想为准则;儒家礼教秩序成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普遍价值;缺乏近代主权意识。

内涵:以民族独立为核心;以民族平等观念为准则;追求民主自由;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2)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实行对外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不断加强;全球化进入新时代,出现环境污染、疾病、恐怖主义等问题;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意义: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