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及翻译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9
第二小点:‘有人就提前’
Unfortunately, the grey and blue cotton pieces reached us whereas our order was for a selection of the green and orange ones. 很遗憾,我们收到的棉制品是灰色的和蓝色的,而 我们订货时选的是绿色的和桔黄色的。 A fair comparison of quality between our products and similar articles from other sources will convince you of the reasonableness of our quotation. 贵方只要把我们的产品质量与别处的同类产品质量 比一比,就会知道我们的报价是合理的。
12
第五小点:抽象变火人
If understanding prevails, WTO is in a position to replace confrontation with agreement; it cannot be pull off. 如果大家能普遍接受的话,WTO就能用协议 取代对抗,而这项工作不能在拖延下去了。
10
第三小点:人多挑一个
Spectacular economic results ultimately won impressive staff support for the reformer manager. A.惊人的经济成果最终赢得了职工对这位改革派经 理的热情支持。 B. 到头来,职工们对这位改革派经理取得的惊人的 经济成果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C. 这位改革派经理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果,最终赢 得了职工们热情的支持。 D.这位改革派经理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果,职工们 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左彪-英汉对比与翻译(全)

左彪-英汉对比与翻译(全)

Two Types of Transfer
• Negative Transfer (负迁移) Errors arise from analogy. 类推会产生错误。 • Positive Transfer (正迁移) Errors decrease by analysis. 分析能减少错误。
We could turn negative transfer (interference) into positive (facilitation) by making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and arouse the learner‟s awareness of avoiding or reducing errors from analogy.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两种语言的差异,提高学生避免 或减少类推错误的意识,把负迁移(干扰)转化为正迁 移(促进)。
人在阵地在。 The position will not be given up so long as we are still living. 人无远虑, If one has no long-term considerations, 必有近忧。 he will find trouble at his doorstep.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左飚
英 汉 对 比 与 翻 译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左 飚
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 zuobiao212@
欢迎光临
英 汉 对 比 与 翻 译
Chinese
Lacking inflection in the strict sense 缺少严格意义的 形态变化 老师们、同学们 我的爸爸、你的妈妈 认真的态度、 认真地学习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被动与主动(⼀)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体的需要。

(⼆)汉英多主动式原因1、汉语被动式的使⽤受到限制。

2、使⽤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被动式时,汉语可采⽤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5)“……加以/予以”式。

⼆、物称与⼈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常⽤⾮⼈称,主语汉语常⽤⼈称主语1、⽤抽象名词或⽆⽣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称代词“it”作主语。

代词“it”除了⽤来代替除⼈以外的⽣物或事物之外还⼴泛⽤作填补词expletive。

(⼆)英语常⽤被动式,采⽤物称表达法:汉语常⽤主动式,采⽤⼈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5、动词的弱化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7、动词连⽤是汉语的常态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成份9、汉语句⼦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是⼀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某些⽂体中,使⽤被动句⼏乎成了⼀种表达习惯。

Baker 指出:“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

(⼀)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主动句。

英汉对比与翻译(全)

英汉对比与翻译(全)

Examples of Negative Transfer
5、他建议我接受这个报价。 He suggested me to accept this offer . He suggested that I (should) accept this offer . He suggested my (me) accepting this offer .
英 汉 对 比 与 翻 译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英 汉 对 比 与 翻 译
Three Parts
1. Language transfer 2. Linguistic contrast 欢迎光临 3.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Causes: • analogical use of one‟s prior knowledge of the mother tongue 母语先知结构的类推运用 • scanty knowledg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所知甚少 • unconscious falling back on the mother tongue speech habit 不自觉地回归母语的言语习惯
Keen awarenes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can facilitate FL learning. 对两种语言相似与相异点的敏锐意识能促进外语学习。
Negative Transfer (负迁移): Interference (干扰)
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04.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_讲义

04.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_讲义

04.英汉语⾔对⽐与翻译_讲义第四章英汉语⾔对⽐与翻译Fiona Ma April, 201221. 英汉语⾔特点2. 英汉语⾔特点对翻译的启⽰3. 课堂互动及课后练习英汉语⾔对⽐与翻译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2.英语偏静态,汉语偏动态3.英语重抽象,汉语重具体4.英语重物称,汉语重⼈称5.英语重被动,汉语重主动6.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7.英语重后饰,汉语重前饰8.英语重聚焦,汉语重流散9.英语重时体,汉语轻时体1. 英汉语⾔特点返回章重点 4例1: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译⽂】⼉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作伙伴⼉不是⼯具,⼈们将在⽓味电视前休闲,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例2: 早知今⽇,何必当初?【译⽂】If I had known it would have come to this, I would have acted differently.1.1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1. 英汉语⾔特点返回章重点 5例3: As we lived near the road, we oftenhad the traveler or stranger visit us to taste our gooseberry wine, for which we had great reputation, and I confess, with the veracity of an historian that I never knew one of them to find fault with it.【译⽂】我们就住在路边。

英汉句式对比与翻译

英汉句式对比与翻译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 Jimmy Carter
Trunk line: S + V + (O)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 这样的英语句子,结构显得过于松散了,变成汉式英语而非典型地道的英语句子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 英汉句子的差异:形合与意合 •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给译者带来一定的障碍。将一个重形合的
语篇译成重意合的语篇,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将形合的特点迁 移(transfer)到重意合的语言中。 • 翻译中译者面临的困难很多,但句型结构的迁移是最大的障 碍。现在不少译者的译文充斥着英语的句法结构,甚至还美 其名曰“忠实于原文”,这种观念实在有害。
• 英语的结构性就很明显,如:
• It is a curious fact, of which I can think of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that enthusiasm for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 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01
傅雷: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汉语学家王力: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却往往化整为零。
1
2
3
5
这个问题必须予以处理。
6
This matter must be dealt with.
7
无被动助词
1
看似主动,但在主谓关系上却有被动含义,这种语言现象在汉语中大量存在。
2
例句:
3
那里讲什么语言?
4
What language is spoken there?
5
这个任务必须按时完成。
6
This task must be fulfilled in tim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is computer.
这台电脑没有什么毛病。
2 –ible, -able 结尾的形容词作定语,与every, the only或形容词最高级连用来修饰一个名词时,也常需后置。 The doctors have tried every way possible. 大夫们已经试过各种可能的办法了。 They had the greatest difficulty imaginable getting there in time. 为了能及时赶到那儿,他们克服了极大的困难。 It is the only wild berry edible here in this area. 它是这个地区惟一能食用的野莓。
I worked very hard on this book.

英汉对比与翻译(全)

英汉对比与翻译(全)

语义型与形态型
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不要人云亦云。 Don‟t say what others have said. 这件事,你做也好,他做也罢,我看谁都做不好。 Whether you do the matter or he does it, I‟m afraid neither will do it well. 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 Policies were constantly strengthened to support and benefit agriculture. 必须采取措施在石油资源耗尽之前开发新能源。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develop new energy resources before petroleum resources are used up.
Zuo Biao
英 汉 对 比 与 翻 译
Three Parts
1. Language transfer (语言迁移) 2. Linguistic contrast(语言对比) 欢迎光临 (对比与翻译) 3.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Part One
Language Transfer in FL Learning: Interference or Facilitation?
Two Typesnsfer • Positive Transfer (负迁移) (正迁移) Errors arise from Errors decrease by analogy. analysis. 类推会产生错误。 分析能减少错误。
Keen awarenes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can facilitate FL learning. 对两种语言相似与相异点的敏锐意识能促进外语学习。

英汉词语的对比与翻译

英汉词语的对比与翻译

增补译法




(1) The equipment should enter production in 2000 with first deliveries being made in 2001. (2) The project has been considerably speeded up. (3) According to the U.S. Commerce Department, the United States foreign debt swelled to $ 263.3 billion in 1986, up from $ 111.9 billion in 1985. (4) The purpose of engineering is to create useful goods, to make them better, cheaper and more abundant. (5) Both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are busy at negotiations of business, contract and draft. (6) A foreign trade staff must have a good foundation in economics, mathematics, statistics, accounting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源自

(4) The purpose of engineering is to create useful goods, to make them better, cheaper and more abundant. 工程的目的是要创造有用的物品,使他们的质量更好, 价格更便宜,数量更充足。(语义搭配需要) (5) Both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are busy at negotiations of business, contract and draft. 买卖双方正忙于交易磋商,合约谈判和汇票议付。 (6) A foreign trade staff must have a good foundation in economics, mathematics, statistics, accounting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一位外贸人员必须在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会计学 和文化交际等五个方面具有良好的功底。(增加范畴 词,表概括)

英汉语言对比及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及翻译

思果说:“千万不能跟英文走。” 2
1.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78.)
2.思
果. 翻译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23)
汉语的线性序列 与英语的空间结构
关于英汉语言的比喻
英语句子的结构: “葡萄藤型”结构 (grapevine structure),意为在短短的主 干上派生出长长的枝蔓和丰硕的果实;
1. 怒安. 傅雷谈翻译[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30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就保留原文句法与译文体现原作精神 的问题,傅雷也有精辟的论述:“假如破 坏本国文字的结构与特性,就能传达 异国文字的特性而获得原作的精神, 那么翻译真是太容易了。不幸那种理 论非但是刻船求剑,而且结果是削足 就履,两败俱伤。” 1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一)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Jean Delisle, representative of French 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says in his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In other words, each community has developed habits of expression that, over time,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language and lent i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1
1. 怒安. 傅雷谈翻译[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刘宓庆:“西方各语种在SLT与TLT之间的 实现形式转换的可行性比汉外翻译大得 多。……即既实现意义对应,又实现形式对 应。这在汉语与西方语言之间的转换中是根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2004年8级测试汉译英】①在人际关系问题上我们不要太浪漫主义。

②人是很有趣的,往往在接触一个人时首先看到的都是他或她的优点。

③这一点颇像是在餐馆里用餐的经验。

④开始吃头盘或冷碟的时候,印象很好。

⑤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

⑥愈吃愈趋于冷静,吃完了这顿宴席,缺点就都找出来了。

⑦于是转喜为怒,转赞美为责备挑剔,转首肯为摇头。

⑧这是因为,第一,开始吃的时候你正处于饥饿状态,而饿了吃糠甜加蜜,饱了吃蜜也不甜。

⑨第二,你初到一个餐馆,开始举筷时有新鲜感,新盖的茅房三天香,这也可以叫做“陌生化效应”吧。

Cohesive devices 衔接手段1. reference 照应2. substitution 替代3. ellipsis 省略4. conjunction 连接5. lexical cohesion 词汇衔接----- Halliday &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重复与替代汉英两种语言的部分语篇衔接手段在使用上有所偏重,汉语更常使用原词复现和省略,而英语则更多使用照应和替代。

汉语倾向于用重复手段,而英语倾向于用替代手段。

汉语不喜欢使用同义替代的手段,因为会使精神分散;也不喜欢使用代词,因为容易变得所指不明。

结果由于强调重复,反而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形合”。

开始吃的时候你正处在饥饿状态,而饿了吃糠甜加蜜…as you start eating you are in hunger, and when you are in hunger chaff tastes as honey…(学生译文)…as you start eating you are in hunger, when chaff tastes sweet as honey…(参考译文)他这时来了,而这时我根本想不到他会来。

He came at a time when I least expected him.那是一个寒冷潮湿的晚上,这样的晚上大部分人待在家里。

翻译-英汉语言对比

翻译-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
小组成员:周洁 邱文姿 周雯 徐倩倩 戴文君 丁家华
1. 主语与主题
英语的特点是主语突出 subject-prominent
“主语突出”是指在该语言里主语和谓语这两 个语法成分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句子中通常都 有“主语—谓语”结构(即SV结构)。
It is the time for class.
句子之间依靠各种关系词(介词、关系代 词、关系副词、连接词)来过渡和连接, 往往形成长句。
例1:
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英语——形合
重词形与句法,语言中有明显的逻辑 关系,强调形式上紧密结合,结构完 整。主要采用句法手段和词汇手段。 句间常用连接词语。
汉语——意合
重直觉,强调意念流,强调意识上结 合紧密。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常隐藏 在字里行间。主要使用语义手段,多 依靠语义的贯通,语境的映衬,少用 连接词语。
例:
上梁不正下梁歪 If the upper beam in not straight, the lower ones will go aslant.
例2:
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参考译文: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2. 形合与意合
形合 (hypotaxis):
借助语言形式手段来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包括 句法手段和词汇手段)
意合(parபைடு நூலகம்taxis):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

天下雨,运动会延期了。 The sports meet was postponed because of rain. Because of rain, the sports meet was postponed.
Please compare:
We saw many signs of occupation while strolling along a street past a major concentration of the huts not far away from the Central Avenue. 我们看到很多住人的迹 象,当漫步街头走过一个 很大的棚户集中地,离中 央大道不远。
English Order of Linguistic Elements 英语语序
Relatively flexible order (语序相对灵活) resulting from the use of inflections and connectives Phrases:
the Russian people, a pretty and clever girl the people of Russia, a girl pretty and clever the people living in Russia, a girl who is pretty and clever the people who live in Russia
our great socialist motherland that beautiful slim young foreign lady a small round wooden table 一张木头小圆桌 a high steep mountain 一座陡峭的高山 我们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 代化强国。 We will build China into a modern,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

语言对比与翻译(5)英汉句式

语言对比与翻译(5)英汉句式

以一首著名英语儿歌为例:
基本句: This is the farmer that sowed the corn, 向后延伸:That kept the cock that crowed in the morn, 再延伸: That waked the priest all shaven and shorn, 再延伸:That married the man all tattered and torn, 再延伸:That kissed the maiden all forlorn, 再with the crumpled horn, 再延伸:That tossed the dog 再延伸:That worried the cat 再延伸:That killed the rat 再延伸:That ate the malt 再延伸: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8)I must say that his statement was laudable for its frankness and quite plausible on the basis of premises which, I’m afraid, are invalid in the context of the United Nations Charter. 需要指出,他言词坦率,值得称赞,也颇有 几分道理。然而,按照《联合国宪章》的 精神,这些言论所依据的前提恐怕是站不 住脚的。
4)由于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使农村社会 于外界隔绝,而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工 具不足而变得更加严重。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课件(一)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课件(一)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讲义(一)一、西方圣经翻译纵观西方翻译史,有几件大事尤其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第一是罗马人征服希腊以后,发现希腊灿烂的文明远远高出罗马,于是翻译之风大盛,代表人物有西塞罗(Cicero,106-43B.C.)、贺拉斯( Horatius,65-8B.C.)、昆体良(Quintilianus,35?-95?),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活译,以原文为基础的创造性翻译,翻译和创作之间没有根本的界限。

我们今天发现罗马神话很多不过是希腊神话的翻版,原因盖出于此。

第二件大事:7、8世纪,阿拉伯人向外扩张,征服了希腊世界,雅典成了翻译中心。

大批叙利亚学者来到雅典,把希腊作品译成古叙别亚语,带回巴格达;巴格达的翻译活动也非常活跃,翻译成古叙别亚语的译品和一些希腊原作被译成阿拉伯语。

但在10、11世纪,阿拉伯学术研究开始走下坡路,阿拉伯语作品于是大量涌向西班牙,托莱多取代了巴格达,成为欧洲的“翻译院”,书写于阿拉伯语的大量希腊作品又被译成拉丁语。

还有就是贯穿西方翻译史的《圣经》的翻译。

《圣经》的《旧约》(Old Testament)成书于公元前,原是犹太教的经典,原文为希伯来语(Hebrew)。

《新约》(New Testament)成2世纪下半叶,原文为希腊语。

公元前3世纪,耶路撒冷的主教应埃及国王的请求,派人去亚历山大城承担《旧约》的翻译工作。

于是,在285~249 B.C.年间,有72名高贵的犹太学者云集亚历山大城,从事这项翻译工作。

据传,这72名学者来自12个不同的以色列部落,每个部落6名。

他们来到亚历山大图书馆,两人一组,分在36个地方进行翻译,译出36篇彼此极为相似的译文。

最后,72人结合在一起,对36篇译稿进行对比,在措辞上取得一致意见,这个译本被称之为《七十子文本》或《七十贤士译本》,或《七十子希腊文本》(Septuagint)。

这个文本成了“第二原本”,有时甚至取代希伯来语文本而成为第一原本。

英汉对比(1) 英语翻译

英汉对比(1) 英语翻译

1)He didn’t half like that girl.(=He liked her very much) 他非常喜欢那姑娘。 2)I couldn’t feel better. (=I’m feeling first-rate) 我觉得身体好极了。
2.1.6替换和重复
英语比较忌讳重复,因而常用替代、省略 和变换的表达方法;相比之下,汉语则比 较习惯于重复,因而常用实称、还原和复 说的表达方法。
在句子构造中,汉语并不把主语看成必要的 成分。正如王力所说:“就句子结构而论, 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 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求 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用不 着就不用,只要能使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 就算了。”
课内练习
现在请大家通过翻译以下的简单句子熟练掌握这一技巧
汉语常用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等, 以中短句居多,最佳长度为7至12字。书面 语虽也用长句,字数较多,结构较复杂, 但常用标点把句子切开,与英语相比,还 属短句。没有标点符号的一气呵成的类似 英语的那种长句在汉语里是不正常的(例如 本句)。汉语句子多数显得结构简化,无拖 沓、盘错之感,“甚至有些西洋人看见了 中国作品的译文,觉得简短可爱。”
现代汉语受西方语言的影响,句子也比清 代以前的长了,虽然如此,仍比不上英语。 王力指出:“固然,现代的思想已经不是 四字短句所能表达的了;但是我们希望顺 其自然,适可而止。如果把句子勉强拉长 到和中国的语言结构不能相容的地步,就 未免太过了。”
2.1.5间接和直接
英美民族富于幽默,表达时常常不把要说 的话直接说出来,而是用某种间接、含蓄 的方式来陈述。汉语也有含蓄表达法,但 较常用作修辞手段。总的说来,汉语比较 倾向于直截了当,而英语则比较常用克制 陈述、间接肯定、委婉否定和婉转暗示的 表达方式。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1. It is flattering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too profound to be expressed so clearly that all who run may read, and very naturally it does not occur to such writers that the fault is with their own minds which have not the faculty of precise reflection.翻译:认为自己的思想深奥,不可能表达得很清楚,让任何人都能理解,这是一种虚荣的念头。

这样的作家当然不会想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脑子缺乏精确思考的能力。

2.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翻译:他有一种令人不安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化无常。

3.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 Chiswick M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 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Thackeray)翻译:(当时)这个世纪刚过了十几年。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翻译的作用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翻译都是一项极其古老的活动。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语言的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

从原始部落之间的交往到现代文明的传播;从古罗马帝国到现代欧洲共同体的发展,从基督教的传播到佛教的弘扬,首先应归功于翻译活动的进行。

文明的保存与传播、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无不是通过翻译工作者的参与而得以实现的。

纵观中西方翻译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翻译在文明、社会发展的历史中起着首要的作用。

公元前三世纪西方翻译揭开了它的第一页。

七十二名犹太学者聚集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把《圣经·旧约》由希伯来语翻译成希腊语,用以满足亚历山大城中说希腊语的犹太人的需要,书名叫《七十子希腊文本》。

自公元前四世纪开始至今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西方的翻译曾出现过五次翻译高潮(或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次是公元前四世纪末,希腊社会走向衰落,但希腊文化依然光辉灿烂,逐渐强大的罗马文化较之逊色不少。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史诗和大批的希腊著名文学作品,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致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西方第二次翻译高潮出现在公元四——六世纪,即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

这个时期的翻译主要以宗教文献为主。

在西方宗教势力强大,他们敌视世俗文学,极力发展服务自身的宗教文化,《圣经》被奉为基督教经典。

于是,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圣经》和其他宗教作品的拉丁语翻译和诠释轰动一时,在取得了教会文化上取得垄断地位,以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圣经》也被翻译成各自小国语言,使宗教翻译占有更大市场。

中世纪中后期,即十一至十三世纪之间,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怒安. 傅雷谈翻译[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1
3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他也谈到了改变句法结构和保留句法 结构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不是说原 文的句法绝对可以不管,在最大限度 内我们是要保持原文句法的,但无论 如何,要叫人觉得尽管句法新奇而仍 不失为中文。这一点当然是不容易做 到的,……” 1
1. Delisle, J.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M]. Eng. trans, by Logan. P & Creery. M., Ottawa: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1980: 74
2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思果说:“千万不能跟英文走。” 2
1.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78.)
2.思
果. 翻译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23)
6
汉语的线性序列 与英语的空间结构
7
关于英汉语言的比喻
英语句子的结构: “葡萄藤型”结构 (grapevine structure),意为在短短的主 干上派生出长长的枝蔓和丰硕的果实;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一)
1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Jean Delisle, representative of French 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says in his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In other words, each community has developed habits of expression that, over time,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language and lent i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1
1. 怒安. 傅雷谈翻译[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30
4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就保留原文句法与译文体现原作精神 的问题,傅雷也有精辟的论述:“假如破 坏本国文字的结构与特性,就能传达 异国文字的特性而获得原作的精神, 那么翻译真是太容易了。不幸那种理 论非但是刻船求剑,而且结果是削足 就履,两败俱伤。” 1
英语句子的结构: 汉语句子因为很少叠床架
屋,节外生枝,而是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
地往下延伸,因此被称为“竹竿型”结构
(bamboo structure)。1
1. 王寅.
英汉语言宏观结构区别特征. 载方梦之、马秉义编选《汉译英实践与
技巧》[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42
8
关于英汉语言的比喻
“枝杈形结构”:英语采用主从关系的形合法(use of
hypotaxis)。英语可以通过连词(如状语从句)、关系词(如定语
从句)和分词、动名词及不定式等构成句子,因此构成方式
是形合的;英语利用关系代词引出包孕句(embedded clause),
语法结构采用层次结构,关系紧凑严密。也就是说,英语
的句子结构是在一个主句中,可在不同的地方插入各种从
属结构,层层展开。从属结构包括动词的非限定形式、介
词短语和各种从句。有人把英语句子结构比作树状的“枝
杈形”结构,犹如“参天大树,枝叶横生”。1
1. 郭
建中. 汉英/英汉翻译:理念与方法[J]. 上海翻译, 2006(01):18-19
9
关于英汉语言的比喻
英语造句着重用关联词语将句子的主干与 上下左右勾连,进行空间搭架,因此可以 称为“营造学手法”(architectural style), 而汉语造句偏重从动词着眼,将各部分根 据时间顺序一一予以安排,因此,可以称 为“编年史手法”(chronicle style)1
“波浪形”结构:汉语的句子关系往往是并列、并行的,因 此是以时序或逻辑顺序排列的。子句与子句之间的关系须 透过上下文才能决定,所以句子是意合的;而且连词的使 用也不像英语中普遍,结构也较为简练明快。汉语的句式 称之为“流水句”,整个句子像由一个一个独立的子句, 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层层推进。因此,有人把汉语句子 结构比作“波浪形”结构,每个子句犹如波浪,前浪推后 浪,宛如“万顷碧波,层层推进”。
He also quotes from Edmond Cary: “Two languages can both be inflected and belong to the same family yet nevertheless differ considerably in the way they express ideas and convey meanings.” 1
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树荔枝。而汉语
(句子)好比一根竹子,一盘珠子,一江
波涛。”2
1,
2. 陈安定. 英汉比较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7; 5
1. 怒安. 傅雷谈翻译[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
5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刘宓庆:“西方各语种在SLT与TLT之间的 实现形式转换的可行性比汉外翻译大得 多。……即既实现意义对应,又实现形式对 应。这在汉语与西方语言之间的转换中是根 本办不到的。基本上,汉外互译必须放弃拘 守形式的努力而倾全力于意义。”1
1.林同济. 从汉语词序看长句的翻译. 载方梦之、马秉义编选《汉译英 实践与技巧》[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433-4
10
关于英汉语言的比喻
陈安定:英语句子好比“一串珍珠”,而
汉语句子则像“一盘大小各异的珍珠,散 落玉盘,闪闪发光,灿烂夺目。”1
比喻归纳:“英语句子好比一棵参天大树,
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说: “译本与原作,文字既不侔,规则又大异。 各种文字各有特色,各有无可模仿的优点, 各有无法补救的缺陷,同时又各有不能侵 犯的戒律。像英、法,英、德那样接近的 语言,尚且有许多难以互译的地方;中西 文字的格远过于此,要求传神达意,铢两 悉称,自非死抓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 堆砌所能济事。”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