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绘画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绘画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绘画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不仅能够表达个体内心世界,还具有疏导情绪、调节自我情感的功效。

本文通过分析几个绘画心理辅导的案例,探讨了绘画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和作用。

一、张小姐:以图像表达内心的痛苦张小姐是一个35岁的职业女性,在工作和家庭压力下逐渐出现焦虑和内向。

她很难把自己的困惑与他人沟通,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无助感。

师父采取了绘画辅导的方式,让张小姐选择她最喜欢使用的颜色、纸张等材料,并鼓励她放松身心,任由手上笔刷流淌出自己真实内心感受。

通过观察张小姐绘制出来的图像,师父发现了很多暗示情绪状态及可能原因的线索。

结果显示,张小姐在画布上勾勒出各种紧密排列的线条和深色的阴影,表达了她内心对于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困扰。

经过与张小姐的交谈,在师父的指导下,她开始慢慢解开内心积压已久的情感,并通过绘画来释放焦虑。

她用不同颜色表达出愤怒、害怕、幸福等复杂而多变的情绪。

近期,张小姐每天都有意识地利用绘画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种心理辅导方式使得张小姐更加了解自己,从而帮助她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二、李先生:通过创意绘画找到自我认同李先生是一个孤僻而沉默寡言的年轻人,他在社交场合中总是感到尴尬和无措。

他渴望跟别人建立联系,但却不知道如何主动去做。

师父引导李先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想要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愿望。

在一次会话中,李先生被要求运用创造性思维,将触底反弹(即重新站起来)这个主题通过绘画来诠释。

在绘画的过程中,李先生不断尝试着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转化为色彩和线条。

从一开始的混乱无章到逐渐找到思路,最后完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他用色彩鲜明的图像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向上攀升的渴望与希望。

通过创意绘画,李先生发现了自己所独特拥有的创造力以及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潜力。

这种方式让他更加认可并接受自己,从而使他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交环境,并改善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绘画心理测验与心理分析

绘画心理测验与心理分析

绘画心理测验与心理分析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绘画心理测验与心理分析(学习后整理)投射理论:投射倾向于表达自身意识和无意识的实际情况以及表达愿望和理想的实现。

绘画心理测验种类:自由绘画、规定内容、完型绘画。

一、绘画附属信息的分析:1、线条A长线条: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强,可能内向型。

B短线条:行为冲动,可能外向型。

C直线:武断、攻击性、过分自信、阳刚。

D圆圈线条:依赖性、情绪化、阴柔、女性化。

E直线细长:强烈的紧张感。

F锯齿状:敌对倾向,攻击性。

G线条流畅:良好的控制能力。

H线条断断续续:不安感、焦虑感。

I线条彼此不相连:精神病倾向。

J反复描绘线条:缺乏自我满足感,有不确定感,难以做出决定。

K线条粗大:某种强调,紧张、焦虑、胆怯、缺乏自信和行为上的忧郁。

2、线条力度:A清淡:能量水平低、心理压抑,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倾向。

B清晰有力:自信。

C力度过重(粗黑):一定的心理紧张,生理疾病(癫痫、脑炎患者)。

二、构图分析:1、小画:胆怯、害羞、受压抑,在情感上有依赖感,有很好的自我控制。

2、对称性:正常的知觉能力和表达水平。

3、不对称:智力或情感上的问题,个体缺乏安全感。

4、极度对称:具有强迫倾向,感情受到压抑和控制而表现出过分的理性。

5、正中位置:自我中心,有自己的主张,行为情绪化,有安全感。

6、右侧:个体有较好的控制行为水平,接受需求的延迟满足,愿意接受延迟的奖励,外向性格。

7、向上:反映个体为自己定下难以实现的目标,个体表现较高的成就,也可能脱离现实,沉浸在幻想之中,也可能希望疏离周围的世界。

8、向下:个体缺乏安全感和确定感,情绪低落,个体感到自身受到现实束缚,依赖性。

9、纸张底边、边线:个体需要支持,害怕独立和缺乏自信。

三、细节分析1、缺乏细节:个体感到空虚、压抑、能量不足并有明显的退缩倾向。

2、过度描绘细节:个体有一定的强迫性倾向,过分严格、呆板的心理特征。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是一种以绘画为媒介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绘画帮助患者发现和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解决心理问题和精神困扰。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的理论基础源自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强调人类内心深处的冲动和欲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中,患者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内心世界,治疗师通过解读和分析作品,帮助患者自我认识、疏导情绪和解决问题。

绘画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表达和展示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在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中,患者可以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而无需依赖语言表达。

绘画作品通常通过色彩、线条、形状和构图等元素来传达情感,通过视觉形象来呈现患者的内心世界。

治疗师通过观察和解读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内心体验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支持。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自我认识和探索内心世界。

通过绘画作品,患者可以将难以表达的情感和体验显现出来,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

绘画作品常常反映患者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思维,有助于发现内心深处的冲突和欲望。

治疗师通过解读和分析这些作品,帮助患者理解和接受自己内在的冲突和欲望,从而实现自我和解。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还可以疏导情绪和解决问题。

绘画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帮助患者释放并表达情感。

在绘画过程中,患者可以通过色彩、线条等元素来表达愤怒、悲伤、焦虑等情绪,从而缓解和调节情绪。

治疗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绘画作品,帮助患者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此外,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策略,提供新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方向。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适用于各种心理问题和精神困扰,如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自尊问题等。

与传统的谈话疗法相比,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更注重非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更具体、直观且符号化。

它可以突破语言的限制,帮助一些难以言说的问题得到沟通和解决。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治疗师会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安全的治疗关系,为患者提供一个开放和支持性的环境。

认识未知的自己-五维绘画心理分析

认识未知的自己-五维绘画心理分析
数据可视化
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绘画心理分析结果以直观、易懂的方式 呈现,便于用户理解。
跨学科的研究与应用
神经科学
结合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深入探索绘画与大脑活动的内在联系。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
将绘画心理分析与其他心理学分支以及社会科学、医学等领域相结 合,拓展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艺术与科学
促进艺术与科学的交流与融合,推动绘画心理分析在艺术创作、教 育和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色彩的运用技巧
作画者对色彩的运用技巧也能反映其心理状态,如色彩的搭配、对比和 过渡等,可以揭示作画者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线条分析
线条的流畅性
线条的流畅程度可以反映作画者 的心理状态,如流畅的线条代表 内心的平和与自信,而断断续续 的线条则可能表示内心的矛盾和
不安。
线条的方向与力度
线条的方向和力度可以反映作画 者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如水 平线条可能表示稳定和沉着,而 垂直线条可能表示积极和进取。
提升审美能力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分析,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 品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选拔
团队建设
在招聘过程中,通过五维绘画心理分析可 以了解应聘者的性格特点、工作风格和价 值观,为企业选拔合适的人才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团队成员的绘画作品,可以了 解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和潜在问题 ,有助于企业进行团队建设和优化。
创意性
通过分析画作的创意性,可以探究作画者的创造力和个性特点, 如有创意的构图和表现方式可能表示独特的审美观和思维方式。
03 五维绘画心理分析的应用 场景
心理咨询与治疗
诊断心理问题
通过五维绘画心理分析,可以快 速识别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潜在的 心理问题,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

绘画心理分析(初级)

绘画心理分析(初级)
图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常见的图画技术
CONTENTS
01
人格特点
05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3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6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4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自画像
“请画出你自己”
画异性
画雨中之人
“请画一个雨中之人”或“请画一个在雨中的人”
1
画一个家庭
2
“请你画出你家庭的每一个人,包括你,正在做某件事或者从事某个活动。尝试画一个完整的人,不要画漫画或火柴人”
体验:画一棵树
小组分享
3
2
1
4
5
画树
怎样分析树木人格图?
怎样分析树木人格图?
树冠和树枝
树冠和树枝的匀称、优美、比例恰合,代表一个人发展的平衡。树冠和树枝的变化程度、大小、形状,传递着成长信息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树冠的变化大、多,往往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变化大的表现。树冠伸展舒畅,常代表发展的顺利。用笔简洁流畅,代表作画者思维的流畅性、高智力或做事风格干脆利落。用繁复的笔反复描画枝叶的细节,表明作画者有一定的强迫性或追求完美。
01
附加物一般都是有含义的,可以和作画者一起挖掘。
02
秋千
03
一般秋千是吊在某一根树枝上,这表明把生命的全部或最重要的方面寄托在某件事或某个方面。
04
人在树上荡秋千,可能表示牺牲别人来面对生活某方面的压力。
05
树上的房屋
06
表示想在险恶的环境中寻找一个安全的庇护所。
附加物
图画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较为成熟的测评工具,有常规模式和测评标准。但即使是这样,绘画测试也很少作为单独的测试来评价作画者,因为绘画的本质诗作画者自由发挥,具有任意性,即使再标准化,也难免会有一点疏漏。

儿童绘画心理的五大表现

儿童绘画心理的五大表现

儿童绘画心理的五大表现:儿童绘画心理的五大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的儿童,其绘画的线条通常清晰、力度适中。

而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则可能是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的表现。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的线条,则反映出具有攻击性的儿童,可能发泄愤怒。

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的线条,可能表示儿童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2.色彩偏好:偏爱暖色的儿童,通常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偏爱冷色的儿童,则更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

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可能是易怒型,缺乏耐心。

喜欢阴郁的颜色,暗示儿童含蓄、焦虑、多愁善感。

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则可能表示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可能浮躁。

只喜欢一两种颜色,则可能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

3.人物描绘:孩子经常画的人物通常在孩子心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这代表孩子对其表达深沉的爱意和依恋。

如果孩子能描绘出更多细节,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这意味着对人物的关注程度更高,感情也更加强烈。

4.手臂和手的画法:孩子在三到四岁之前通常不画手。

之后随着成长,孩子开始画手。

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和得意,对自己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手臂部分画得比较大,可能代表这个孩子有强烈的占有欲。

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力,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

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属于占有欲强的孩子;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的孩子;还有一种可能是受欺负、胆小害怕的孩子,他们经常感到挫折,需要更多关注。

5.布局:居中表示自我意识比较强;偏左表示留恋过去;偏右表示憧憬未来;偏上表示喜欢幻想;偏下表示注重现实,对安全较为关注;画在角落可能意味着有心理压抑。

(完整版)绘画心理分析

(完整版)绘画心理分析
五、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房子的篱笆、灌木或走廊:需要情感保护,需要树 立自我防御屏障
六、水槽或排水管:多疑的,同时试图引开那些不愉快的刺 激
可接近性分析
A·在房子的基线以上又没有台阶:人际间的 不可接近性 B·门窗开着的:获得外部世界温暖的强烈需 求、渴望交友 C.门很大:过度依赖 D.门很小:不愿意让人接近 E.有锁或锁链:防御性,敏感性; F. 画出两个门的家:可能出逃家的想法
看看这幅画反映了画者怎样的情绪
这幅画反映了怎样的人格倾向
这幅画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特征
这幅画反映了怎样的心态
这幅画反映了怎样的心态
房—树—人(心理画)
房子代表个人出生与成长的家庭:房子图反映 出个人对家庭的看法、情感与态度。可以了解 个人在家庭中的自我形象、家庭的亲子关系、 安全感、家庭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等。从而进一 步了解个人的人际交往情况。也是心房。
绘画心理分析的几个要点
整个画面重心在上下左右的黄金分割线 之类较好。
左边表示过去,右边表示未来 太上面一般是幻象多于行动 画面太小或在边缘表示缺乏自信甚至自
卑 画面太大可能过于自大 绘画心理分析必须结合年龄、性别
暂告一段落 谢谢!
多姿多彩的树
注重外表,给人良好的形象 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 有良好的组织能力 想象力丰富,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
欣赏能力。也可能最求完美,爱挑剔。 自由自在,可能花钱大手大脚 做事部分主次,可能影响工作效率
简化的树
注重实用和实际性,讲究效率 能合理的有条不紊的安排工作。学习和
眼睛分析
大眼睛:外向,容易相信别人,容易受外界影响, 感性。
眼睛小:想要看得越少越好。原则性强,意志坚 强,内向,沉默。自我反省,关注自我。

绘画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绘画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绘画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总结I. 简介心理辅导是一种通过艺术表达来帮助个体解决内心问题和迈向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案例为基础,对绘画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II. 案例1:焦虑情绪管理在这个案例中,一个年轻女性因工作压力过大而经常感到焦虑。

绘画心理辅导被用作她情绪管理和放松的工具。

通过观察她创作的画作,辅导员发现她倾向于使用暗沉的颜色和粗重的笔触来描绘自己内心的不安与困惑。

逐渐地,在辅导员引导下,她开始使用更明亮、鲜艳的颜色,并且线条也变得柔和起来。

这反映出她在经过几次绘画之后已经学会了积极面对焦虑情绪,并找到了缓解压力的方法。

通过这些改变,她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上的挑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取得了更多快乐。

III. 案例2:自我探索与身份认同这个案例涉及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他在青春期面临身份认同困惑和自我探索的问题。

绘画心理辅导帮助了他在这种情况下找到内心的平衡和确定自己的兴趣。

通过观察他绘画中所描绘的主题、色彩和形状,辅导员能够进一步了解他对于个人身份、家庭关系以及未来目标的看法。

逐渐地,在辅导员的引导下,他开始更加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与梦想,并且学会尊重并接纳自己独特的个性。

通过这一过程,他得以积极地迎接成长阶段中的挑战,并取得了精神上的增长。

IV. 案例3:创伤后成长在这个案例中,一位受到创伤影响而感到心灵受伤的女性使用绘画作为治疗工具。

她采用抽象艺术形式来表达她经历过的痛苦、愤怒和失去感。

辅导过程中,她逐渐将介入者职位视角进入自己专属的主观空间,表现了自身角色定位的变化。

通过绘画来调整她对过去创伤经验的思考方式,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个体在情感、认知、行为和社交等多个方面的成长与克服。

V. 结论以上案例验证了绘画心理辅导在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方面的有效性。

通过艺术表达,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并且学会正面应对并释放这些负面情绪。

绘画心理辅导不仅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创新的治疗方法,还赋予个体探索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和加强内在力量的机会。

绘画心理学中现在的我未来的我分析孩子们的什么内容

绘画心理学中现在的我未来的我分析孩子们的什么内容

绘画心理学中现在的我未来的我分析孩子们的什
么内容
绘画心理分析的原理:
在潜意识中,心灵仿佛一个活在我们心中的原始人,他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图画是最有效直达人心的工具,在画面中,画者的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涂抹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个体信息。

大多数治疗技巧是针对成年人相对稳定的结构化人格和自我而形成的,而儿童的人格还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自我意识不成熟,认知能力较低,焦虑很容易被激发。

儿童倾向于用直接的行动和游戏来外显他的愉快、焦虑、混乱等,而绘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他们通过绘画,能表达出他们用语言无法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情感。

1、测试前准备:
A4白纸、铅笔、圆珠笔、各色水彩笔或蜡笔呼吸、放松引导
2、测验的指导语:“请你用你选取的笔在这张白纸上任意画一幅房子、树、人物在内的画,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尽量认真地画,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也不要用尺子,在时间方面不限,也允许涂改;画完以后请写上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和职业!”。

绘画心理活动感想

绘画心理活动感想

绘画心理活动感想首先,绘画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来自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的压力,长期的紧张状态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而绘画可以让我们暂时放下这些烦恼,将自己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从而减轻压力,舒缓心情。

我曾经在一次特别繁忙的工作日后参加了一次绘画心理活动,通过绘画我得到了放松,让我在疲惫中找回了一丝愉悦。

其次,绘画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有时候,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各种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候绘画就成了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颜色、形状、线条等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无需经过文字的加工、压抑,直接将内心情感倾泻而出。

我曾经遇到了一些烦恼,通过绘画我得以倾诉,并且在创作中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三,绘画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画是一种自由的表达方式,它可以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

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

我通过参加绘画心理活动,发现了自己对于色彩和线条的独特理解,这也激发了我对于创作的激情和热情。

最后,绘画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耐心和专注力。

绘画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和专注力的活动,要在画布上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作品,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这就需要我们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和专注。

通过绘画,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专注力,让自己在面对其他方面的工作时也能够表现得更加沉稳和细心。

在绘画心理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耐心和专注力对于创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在创作中耐心等待和专注投入。

总的来说,绘画心理活动对于心理健康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通过绘画,我们可以释放压力,表达情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耐心和专注力。

因此,我非常推荐大家尝试参加绘画心理活动,让绘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为心灵带来美好的愉悦感受。

绘画心理分析知识点总结

绘画心理分析知识点总结

绘画心理分析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绘画与情绪一、情绪的表达在绘画作品中,艺术家往往通过色彩、构图、线条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绪,比如愤怒、忧郁、欢乐等。

同时,对于观者来说,通过欣赏绘画作品,也能够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情绪上的满足和宣泄。

二、情绪的激发艺术家在创作绘画作品时,往往需要通过自身的情感经验来激发创作灵感。

有时候,这种情感可能是源自于生活的喜怒哀乐,有时候可能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反思。

通过绘画心理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艺术家的情感激发和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这些情感。

三、情绪的共鸣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往往能够引起观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这种共鸣可能是因为观者与艺术家有着相似的情感体验,也可能是因为观者通过欣赏绘画作品来感受到一种情感上的启发和抚慰。

绘画作品的情感共鸣可以促进观者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艺术的传达与沟通的目的。

第二部分:色彩与情绪一、色彩的表达在绘画作品中,色彩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同的色彩在心理上能够激发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红色代表热情、愤怒,蓝色代表冷静、平和,黄色代表快乐、活力等。

通过对绘画作品中色彩运用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

二、色彩的搭配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搭配方式也是一门复杂的艺术。

不同的色彩搭配方式能够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比如对比鲜明的色彩可以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而柔和渐变的色彩搭配则能够营造出柔美、温暖的情感氛围。

通过对色彩搭配方式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家所希望表达的情感体验。

三、色彩的情感联想色彩在心理上能够引起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联想,比如红色可能让人想起热情、激情,蓝色可能让人想起冷静、平和。

通过对色彩的情感联想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观者在欣赏绘画作品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

第三部分:符号与心理一、符号的解读绘画作品中常常使用各种符号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主题,比如花朵代表生命的美好和绚烂,囚笼代表压抑和束缚,天空代表自由和梦想等。

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2021年整理)

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2021年整理)

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2021年整理)
1.画者聪明,漂亮,爱打扮。

画者心思细腻,做事认真,关注细节,注重规则逻辑,是一聪明的女孩。

画者擅长打扮,爱美,爱漂亮,是一个漂亮的人,但是画者会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感觉自己打扮还不够漂亮,总认为自己还不够聪明。

2.画者的画中线条流畅,画面清晰,内容表达清晰富含条理性与逻辑性。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思维清晰,对事物的认知度高,自我意识强,做事细致认真。

画者又有较强的事业心,所以学习成绩是不会太差。

画者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这种高要求容易产生焦虑。

画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放平心态,对自己更自信一点。

3.画者在学业上的压力很大,大到令人害怕。

4.画者感到挫败,感到焦虑。

对自己无法掌握的事态的挫败。

5.画者否定自己的头脑,否定自己的外表,不相信自己,感到头脑沉重,否定自己的美丽。

6.画者感到迷茫,感到无法看清世界。

画者希望拥抱世界,希望被接纳。

7.眼睛擦的透亮也无法看清世界。

画者缺乏安全感,即使她是那么的优秀。

8.她不相信自己是那么的聪明漂亮,那么的优秀。

她惊恐观察着外界,她害怕失败。

儿童绘画 心理解析

儿童绘画 心理解析

儿童绘画心理解析儿童绘画就像是一扇通往他们内心世界的小窗户,可有趣啦。

咱们先来说说儿童绘画里色彩的秘密。

你看啊,要是一个孩子特别喜欢用鲜艳的红色来画画,那这个孩子可能是个热情似火的小宝贝,充满活力,就像那初升的小太阳,心里有着满满的能量想要释放。

而那些总是用蓝色的孩子呢,可能就比较安静,有点小忧郁的感觉,像一片平静的蓝色湖泊,在默默地思考着什么。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啦,有的孩子就是单纯觉得这个颜色好看。

再看看绘画的内容。

如果一个孩子老是画房子,而且画得特别仔细,房子还有大大的窗户,那这个孩子可能是很渴望家庭的温暖,希望家里充满阳光,家人之间可以坦诚地互相看到内心。

要是画了很多小动物在一起玩耍,那这个孩子可能特别渴望友谊,希望能像小动物们一样,有一群小伙伴可以嘻嘻哈哈地度过每一天。

还有绘画的线条也很有讲究呢。

要是线条特别乱,像一团乱麻,那这个孩子可能当时的心情就比较乱,可能是遇到了什么让他纠结的事情,比如和小伙伴吵架了,或者是被老师批评了。

相反,如果线条很流畅,就像一条欢快流淌的小溪,那这个孩子可能当时画画的时候心情很舒畅,说不定刚得到了一个小奖励呢。

儿童绘画里人物的大小也能反映一些心理状态。

要是画中的自己特别大,占了画面很大的一部分,那这个孩子可能比较自信,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要是画的人物小小的,躲在角落里,那这个孩子可能有点缺乏自信,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关爱。

从儿童绘画的细节也能发现很多东西。

比如说画里的太阳有很多笑脸,那这个孩子肯定是个乐观向上的小可爱,对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如果画的花朵都是低着头的,那这个孩子可能有一点小不开心,也许是在学校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

其实每个孩子的绘画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他们的小脸蛋一样,各有各的特点。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标准去评判,但是通过这些绘画的小细节,我们能更好地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给予他们更合适的关心和引导。

这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探秘之旅,每一幅儿童绘画都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绘画心理分析教案模板范文

绘画心理分析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绘画心理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世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绘画心理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内心世界。

2. 如何正确解读和分析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绘画心理分析的概念,让学生对绘画心理分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绘画的心理学理论?二、基本概念和方法1. 教师讲解绘画心理分析的基本概念,如象征、隐喻、色彩等。

2. 介绍绘画心理分析的方法,如整体分析、细节分析、内容分析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自由选择绘画主题,如家庭、学校、朋友等。

2.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绘画作品。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四、绘画心理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细节、内容等方面分析自己的绘画作品。

2.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绘画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绘画心理分析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分析一幅名画的心理内涵。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绘画心理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世界的能力。

3. 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绘画心理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案例分析等。

2. 绘画工具:画纸、画笔等。

3. 名画图片:用于课后作业和分析。

备注: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绘画心理分析的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绘画心理分析

绘画心理分析

绘画心理分析发展脉络:从19世纪末,人们开始尝试系统的通过图画了解人类自身。

最初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儿童身上。

伯特(Burt,1921)对儿童绘画进行分析,将儿童及青少年的图画分为不同阶段:2-3岁为随意涂鸦阶段;4岁时开始有简单线条;5-6岁时用粗略的象征代表人和动物;6-10岁时开始描画细节;11岁时开始临摹他人的作品;12-14岁,偏好几何图形和装饰;青春期对色彩和形状产生兴趣。

凯洛格(Kellog,1970)通过对幼儿图画的研究,证明儿童绘画有发展的连贯性和规律性。

古迪纳夫(Goodenough,1926)研究儿童及青少年画人的规律,,让儿童“画一个人”,并第一个尝试从其所画的人来判断其成熟度和智力。

他首次把图画与智力评估联系在一起。

哈里斯(Harris,1963)对其研究进行了进一步发展,他让儿童画三张画:“画一位男性”,“画一位女性”,“画一张自画像”。

他提出“绘画是认知成熟的指标”。

他修订了古迪纳(Goodenough,1926)的评分标准,根据年龄差别,选择了73个评分项目,包括身体部分、衣着细节、比例与透视等。

一些具体的项目包括:是否画出了头部、躯体、胳膊、腿等大的部位;身体比例是否正确;胳膊和脚是否靠在一起;头部是否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头发;是否有手指等。

由于他要求儿童尽可能把人画得完整,所以他不限定绘画时间。

哈里斯把儿童绘画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儿童主要画有一定形状和特征的斑点;第二阶段,儿童处于模仿和复制阶段,出现个体差异和人物的细节;第三阶段,展现美感和愉悦。

麦琪欧文(Machover,1949)把儿童图画应用在临床技术中。

科皮茨(Koppitz,1968)拓展了画人的分析系统,发展出较为系统的、针对5-12岁儿童的评分项目表。

科皮茨(Koppitz,1984)对11-14岁的青少年进行研究,提出在11岁之后,青少年人物绘画的细节方面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系统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艺术媒介,从事视觉心象(visual images)表达,藉此心象表达把存于内心而未表达出来的思 想与情感,向外呈现出来(郝琦,麦青,2007)。
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 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 图画是一种投射 技术, 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 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较低; 图画所传 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 人们进一步理清自己的 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或相反)(严文华,2003)。
布克(Buck,1948)及哈姆尔(Buck&Hammer,1969)介绍了屋-树-人的技术,以及如何
对其评估。乔莱斯(Jolles,1964)对屋-树-人图画的各种特征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描述。哈
姆尔(Hmmer,1971)把屋-树-人的技术应用在临床中。
阿佩尔(Appel,1931)把图画应用在家庭研究发面,首先提出可以用“画一个家庭”的 方式,来了解家庭成员互动的信息。沃尔福(Wolff,1942)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赫斯(Hulse,1951)提出画家庭图的技术。伯恩斯和考夫曼(Burns&Kaufman,1970,1972)发展出 动态家庭图,要求作画者表现出“全家人一起做什么事情”,以增加图画的动态性,由此可
麦琪欧文(Machover,1949)把儿童图画应用在临床技术中。科皮茨(Koppitz,1968)拓
展了画人的分析系统,发展出较为系统的、针对5-12岁儿童的评分项目表。科皮茨
(Koppitz,1984)对11-14岁的青少年进行研究,提出在11岁之后,青少年人物绘画的细节
方面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系统的增加。
焦虑和问题行为的困扰(李科生,2012)。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中聚集的大量能量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渠道发泄出来,而满足本能欲 望、发泄能量的直接方式往往为超我的道德规范或现实要求所不容, 因而会遭受自我和超我 的抵制与压抑。 这些受抵制的力比多不得不转换对象和改变方向, 企图以间接的方式发泄出 来。如果力比多发泄的直接与原始的方式是被社会赞许的、高尚的间接方式所替代, 这就是
自我的一种防御机制,即“升华” (郑雪,2007)。 绘画治疗中通过创作中的升华,个体不仅 能使未得到满足的性本能以合理的方式得到宣泄。同时,内心冲突中积极和消极的因素都可 以升华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即绘画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治疗过程。原始的冲动、欲望、本 能等这些元素虽然都不被意识认可,但这些焦虑的元素在创作中会投射到画面上,治疗师根据 对绘画作品的解读并借助作品为媒介,为来访者的创作提供情感支持和适当的建议,以促使患
衣着细节、比例与透视等。一些具体的项目包括:是否画出了头部、躯体、胳膊、腿等大的 部位;身体比例是否正确;胳膊和脚是否靠在一起;头部是否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 头发;是否有手指等。由于他要求儿童尽可能把人画得完整,所以他不限定绘画时间。
哈里斯把儿童绘画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 儿童主要画有一定形状和特征的斑点; 第 二阶段,儿童处于模仿和复制阶段, 出现个体差异和人物的细节; 第三阶段,展现美感和愉 悦。
绘画心理分析
发展脉络 :从19世纪末,人们开始尝试系统的通过图画了解人类自身。最初的研究重点集 中在儿童身上。伯特(Burt,1921)对儿童绘画进行分析, 将儿童及青少年的图画分为不同阶 段:2-3岁为随意涂鸦阶段;4岁时开始有简单线条;5-6岁时用粗略的象征代表人和动物;6-10岁时开始描画细节;11岁时开始临摹他人的作品;12-14岁,偏好几何图形和装饰;青 春期对色彩和形状产生兴趣。凯洛格(Kellog,1970)通过对幼儿图画的研究,证明儿童绘画 有发展的连贯性和规律性。
古迪纳夫(Goodenough,1926)研究儿童及青少年画人的规律, ,让儿童“画一个人” , 并第一个尝试从其所画的人来判断其成熟度和智力。他首次把图画智力评估联系在一起。
哈里斯(Harris,1963)对其研究进行了进一步发展,他让儿童画三张画:“画一位男性”,
“画一位女性” ,“画一张自画像” 。他提出“绘画是认知成熟的指标” 。他修订了古迪纳 (Goodenough, 1 926)的评分标准,根据年龄差别,选择了73个评分项目,包括身体部分、
心理投射经典观点认为投射是一种防御机制,是一种将自身拥有的或难以接受的想法、 感受、特质或行为归于他人的心理过程,它能帮助个体保护自己避免所知觉到的危险,并缓解
难以忍受的焦虑和冲突。 绘画疗法以心理投射为基础,帮助来访者将自体不被接受的方面 “转 移”到他人身上及作品上,通过创作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从而缓解紧张以摆脱心理
者将内在的原始冲动与幻想成功地转化为绘画创作,获得无意识与意识的整合,促使心理整体 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看待问题的新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李科生,2012)。
绘画心理测验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不受语言、 认知能力和年龄的限制; 绘画活动本身具有
治疗意义;绘画测验中包含很多隐含信息,可以一画多测。
劣势:绘画心理研究缺乏本土的研究数据;绘画心理分析对分析者的要求较高;绘画心理分
析的标准化应用问题。(陈侃,2008)
常见的图画技术:画自画像、画一位异性、画雨中之人、画家庭动态图、画树、屋-树-人、
自由绘画等。
怎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幅图画:一是从整体上去分析,包括其画面大小、笔画力度、构
以得到更多的家庭成员互动的信息。
普洛特和菲利普(Prout&Phillips,1974)研究学生在学校中情况,要求学生画出“我和 学校里的人(老师、同学),在学校里做什么”,提出“学校动态图”的模型。沙堡(Sarbaugh,1982)对学校动态图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普洛特和塞尔莫(Prout&Celmer,1984)提出学 校动态图与学习成绩相关。诺夫和普洛特(Knoff&Prout,1985)把家庭动态图和学校动态图 合并成一个模型:家庭与学校动态图。 基本理论 :英国艺术家协会为绘画治疗下的定义是在艺术治疗师的协助下,透过绘画、塑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