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探究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探究摘要: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将教学做合一合理融入数学课程教学,可以使低年级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确保低年级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学概念,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现代素质教育发展夯实基础。
基于此,文章综合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做合一引言:低年级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学做合一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价值,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应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更为直观的理解,可以对其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应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一、教学做合一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价值首先,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教学思想对其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教师在基于教学做合一实施教学工作时,需要对学生主体地位加强重视,科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为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落实夯实基础,使教师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而言,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形成实践探究精神,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明确自身学习情况,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数学教学策略(一)构建生活情境一般而言,数学原理与数学理论和现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相关人员通过深入研究生活中的常见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形成数学规律,然后利用数学规律进行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
数学教师在实现教学做合一时,需要创建生活情境或利用现实生活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更大发展。
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时,需要对学生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并挖掘学生发展潜能,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强大的好奇心进行合理应用,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观察,确保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然后进行深入探索总结数学规律和数学原理。
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大大提升,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探究
关键
中 图 分 类 号 :G6 3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 5 8 2 1 )2 0 5 — 2 2. 6 1 0 6 (0 2 1 — 0 0 0
《 学课 程 标准 》 指 出 :义 务教 育 阶段 的 数学 课 程 , 数 其 基 本 出发 点 是 促 进 学 生 全 面 、持 续 、和 谐 地 发 展 。 “ 教学做 合一 ”是 陶行知 “ 生活 教育 ”理论所 主张 的教 学 理论 。他认 为 : “ 学 做合 一 ”包含 着 两层 意 义 :一 是 教 作 为方 法来 说 ,它 是要 解决 “ 学非 所用 .用 非 所学 ”的 现象 ,达 到学用 一致 的 目的 ;二是 作为 生活 的说 明来 说 , 它普 遍存 在 于 实 际生活 中 ,教 与学 都是 为 了生 活实 践 的 需要 ,要 与 生 活实 践相 结合 。在 课 程改 革 的今 天 ,我 们 把课 改精 神对照 陶行 知先 生提 出的 “ 学做合 一 ” “ 教 、 生 活 即教育 ” “ 、 社会 即学 校”等 教育 观点 。细细 品味 ,会 发现 陶先生 的教育 思想 和 当前 的课 程 改革 精神 .其 实 质
镬 辑 辑
EW (i嚣熬} 黧嚣S j C{i { §疆 { l
小学数学“ 教学做 合一 ’ ’ 的实践探究
包冬 琴
( 江省 临海 市上 盘镇 中心 校 ,浙江 I 3 7 5 浙 临海 101 )
摘要 :数 学是一 个活动 的过程 ,数 学是 “ ” 出来 的 ,而不是教 出来 的。 学生只有 在 “ ”数 学 的具 . 做 做 体过 程 中 ,才 能够 亲身经历数 学概 念与 数 学知 识发展 的过 程 ,才能 真正理 解数 学 ,掌握 数 学,驾驭 数 学。 “ 学做 合 一”是 教 育与生 活和谐 统一发展 的体 现 。教 育 不再是孤 立 的 ,而应 走 出校 园,扩 大范 教 围 ,把教 育扩展 到社 会 生 活 中。让 学 生在 生 活 中去 劳动 、实践 , 自主 学习知 识 ,发 展 能 力 ,主动 探
陶行知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陶行知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内容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丰富而独具创造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是中国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坚持“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教学做合一”在“做”字上下功夫,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造就出高素质的教师。
关键字:陶行知思想低年级数学实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丰富而独具创造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是中国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实践,是中国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宝贵精神财富,他是我国“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学说”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当今教育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很抽象,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不知道如何把它们应用于实践中去。
因此如何加强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很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运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低年级的数学的教学实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数学课堂教学要把握儿童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让数学知识蕴含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还能通过教学材料培养其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和创造性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一)发挥教材优势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活动为题材,把丰富的情境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情境的设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自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这是课改过程中的新理念和新目标。
而《小学数学》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便是:以儿童感兴趣的故事或活动为题材,构成“情境串”,学生在这些相关联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形成“问题串”,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以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1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教材提供了学生校园生活里的素材。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的实践研究摘要:“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理论,它强调要把教学做合一,将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够分离。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教学做合一”,将教、学、做有机的结合在课堂中去,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实践引言: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社会越来越关注教学的质量问题,教学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把一些概念讲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通过是以直接讲述公式概念的方式来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目前已经有非常多的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将教师学的讲解、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践融为一体,强调三者缺一不可,这将大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奠定较好的方法论基础。
本文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为论点展开论述,详细说明了应该如何将“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的融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是针对于课本上的概念展开,很少去做一些扩展性的内容,这与小学生本身所处的阶段特点有关系。
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计算概念比较薄弱,不知道什么是数学公式,也不明白应该怎么样去学习,尤其是刚上小学的学生,他们本身学习的能力就比较有限,但是小学是学生开始学习的初始阶段,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教师不加以好好的引导,那么不合理的学习方法很有可能会影像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
现在大多数的教师直接对一些数学概念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甚至有些时候是在题海战术当中掌握相应的概念。
这在短暂的时间内确实可以起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在学生考试的时候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长此以往,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教学做合一”理论不单单强调“教”,更强调“学”和“做”,这不是一个分裂的过程,而是将这三者糅合在一起。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重要构成,在其看来,教、学、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其中,做的方法会直接作用于学的方法,而学的方法则会影响教的方法。
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应该建立在“做”的基础之上,否则就会造成填鸭式的教育,对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带来负面影响,也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长期以来教师都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根据既定的目标开展知识点的讲解,不仅忽视了学生的“做”,还为学生带来了较为沉重的学习负担。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在明确小学生主题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合作交流的时间,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拓展、巩固所学,真正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1 聚焦高效课堂,谈“教学做合一”思想应用原则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中,教学做等活动的开展贵在找到适宜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动用自己的经验,在分析小学生思维逻辑、学情特点的基础上,加深对教学设计的思考与优化。
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了提高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入手:1.1 实践性,解决具体问题实践性原则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中的“做”交相呼应,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不能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以实践为基础,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同时,教师还需要将实践作为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终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需要学生自主动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应用能力。
以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的认知为例,如果只讲授书本上的知识,无法让学生对不同的物体在几何上的特征、性质有着深入的认知。
对此,教师可以打破课堂的局限,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小学生能够主动深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发现文具盒、书本、橡皮等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展开真实的分析与思考。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生活化的资源开展自主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探究摘要:“教学做合一”是由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提出的,也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与主要内容。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理论着重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指出了教学方法,强调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这与新课程教育改革下提倡的教学理念是相符的。
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创设赋予情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数学方法与思想。
本文将结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教学理念,分析“教学做合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实践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思想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教学理念明确指出教师不仅要构建有效的教学目标,还应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并合理运用数学学习方法与思想,让他们在实践与交流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些教学思想来源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
新课程改革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因此要以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以教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性。
一、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表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了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只有先做,并在做的基础上教,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教要围绕着学生的学进行。
教师虽然是教学过程的主导,但学生才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若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将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陶行知强调的是教师不要拿传统的解决方式解惑学生,而是寻求新的手续程序步骤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要放低姿态,多聆听学生的意见,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与学生交流谈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
魅力数学课堂——践行陶行知思想,打造“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课堂
魅力数学课堂——践行陶行知思想,打造“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课堂摘要: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教育方式提供了更加明朗的思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能够对知识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打造高效课堂。
本文首先对“教学做合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小学数学、陶行知思想、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新型理念,适应现阶段教育发展的要求,强调了在实践中进行知识探索的学习理念,学习数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知识。
打造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数学实验,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真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一、“教学做合一”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程有兴趣才愿意主动的进行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寻求各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学”和“乐”是分不开的,所以一个有思想有觉悟的老师不应只把目光放在让学生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上,而是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让学生能够自发的进行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数学课堂是十分严谨的,学生需要对每一个题目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把握才可以拥有理想的成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会随之增加,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要适时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做到“教学做合一”不把目光只停留在学生的成绩上,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探究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 215300 钱玥【摘要】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学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又要受到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影响。
因此,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单一的讲解,而是由师生共同活动“做”出来的。
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掌握数学、驾驭数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
【关键词】陶行知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是我们现代教育史上一位有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特别重视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篇课文: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要用脑,才能有创造。
这篇《人有两个宝》正是根据陶行知的《手脑相长歌》改编而来的,他认为,学生学习要动手动脑,这充分反映了他“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和我们当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一拍即合,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在不断推进新课改的当前教育形势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应该怎样对照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真正有效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实质与理念。
在这里,我想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浅显看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的课堂活动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生才是学习的根本。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点探究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主张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学中做,是对传统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的创新。
而小学数学学科中有着大量理论性知识点,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以及提高教学实效,可尝试运用“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本文便结合教学实践对具体运用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为教育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引言: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认为做是教与学的中心,同样是也是教与学的终极目标。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真实学情,有机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为终极目标,带给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1]。
那么,在如今的新课改背景下,究竟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理念,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便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在做上教: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主张在做上教,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立足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情境的有效创设,以此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兴趣。
通过对“做”的活动进行设计,确定“教”的具体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从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基本上要先对其探究兴趣予以激发,才能形成学习驱动力。
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吸引学生总结数学规律,是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实效的可行路径。
比如,在教学“负数”相关内容时,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负数概念、含义且能掌握负数的实际用途。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教师则可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情境创设,实现在做上教。
如可以鼓励学生回忆生活中天气预报在报道低于0℃时的温度表达方式,从天气预报中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做合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做合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其含义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必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陶老先生认为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中心在“做”的教学方法论中实际上是把传统的教学中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这又助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与学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他还启发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教书,乃是教人学做事、作为学生,学习的方法则应该是行动、观察、看书、讨论和思考。
“做中学”在杜威的哲学和心理学中可找到依据。
按照杜威的经验论:“经验”“真资料”应该是动作、习惯、主动的机能,行为和遭受的结合等适应途径,感官运动的相互协调;经验变成首先在于做的事情,知识、观念、经验都在行动过程中得来。
根据他的心理学,“做”事是人的主要本能。
其它本能均在“做”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发展。
因此他认为通过“做中学”,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
新课程标准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教学活动是师生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地教学活动室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主张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将教学与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这种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以一个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案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
二、案例简介案例背景:某中学语文教师张老师,在教学《红楼梦》时,发现学生对这部作品的理解较为浅显,缺乏深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作品,张老师决定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案例目标: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楼梦》的背景、人物、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案例实施过程1. 课前准备(1)收集资料:张老师收集了《红楼梦》的作者背景、作品背景、人物关系、主要情节等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设计活动:张老师设计了以下活动:①阅读名著,撰写读书笔记;②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③制作人物卡片,展示人物关系;④角色扮演,演绎经典情节;⑤撰写影评,分享阅读感受。
2. 课堂实施(1)导入新课:张老师以“走进《红楼梦》,感受古典文学魅力”为主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
(2)阅读名著,撰写读书笔记: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撰写读书笔记,记录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分享讨论成果。
(4)制作人物卡片,展示人物关系:学生制作人物卡片,用简笔画、文字等形式展示人物关系,加深对作品人物的理解。
(5)角色扮演,演绎经典情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作品中的经典情节,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6)撰写影评,分享阅读感受:学生撰写影评,分享自己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3. 课后总结(1)学生总结: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成长和感悟。
(2)教师点评:张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模式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综合素质目标达成也做了越来越多的尝试和改变。
在当前素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把日常教学和生活做有机的结合,并且突出陶行知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陶行知教育理念是生活化教学的思想理念,同时新时代的教育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生活,教育决不是脱离生活实际而独立存在的。
所以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也同样离不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一、将应用题教学融入生活陶行知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不应当只照本宣科地为学生讲课,而应当为学生列举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应用解题技巧,这样生活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不感到陌生。
而且应用题这种类型的数学题目,更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离开了生活实践的教学就是在建筑空中楼阁。
所以将应用题带进生活里,也有助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在预习中探索数学领域的未知空间。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预先在头脑中对下一节课要讲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和认识,也可以在学习之前激发起学生对于晦涩而陌生内容的兴趣。
比如,在“追及”应用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在家长或者朋友的陪同与指导下做一下“你追我赶”的游戏,体会“追及”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存在情况,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应当尽量给予学生年龄和心智相符的指导,超过学生年龄阶段晦涩难懂的题目应用,教师要慎重利用,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做铺垫,反而会引起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抵触心理,这样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教学共生 能力先行——浅析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小学数学的有效结合
从陶行知先生提出 的 “创 造 力 量 最 能 发 挥 条 件 的 是 民 主.” 的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民主意识,构 建良好和谐的师生 关 系,是 对 教 学 氛 围 营 造 的 必 要 条 件. 而 小 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 “教 学 做 合 一 ”的 这 一 理 论 进 行 实 践,首 先 确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而学生是学习的根本,教师 的教必须围绕学生的学进行,教师是学 生 学 习 的 组 织 者、引 导 者、参与者,其目的在于 教 会 学 生 正 确 面 对 鼓 励 和 表 扬,相 互 学 习借鉴优秀经验,将优劣势进行互补,完成对题目的实践.这样 不仅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平等、友善、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也 有利于小学数学教育的顺利开展.
当作一个小样本,最 终 得 出 一 个 全 班 同 学 的 大 型 样 本,测 试 是否与初期的预测结构相一致,使每个学 生 都 能 作 为 课 堂 的 主体参与进来,提高 了 课 堂 参 与 读 的 同 时,在 分 享 数 据 的 实 验经验时也对提高班级整体的团队协作性有积极影响.
“教学做合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教学做合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摘要:“教学做合一”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这个理论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指明了方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同时要注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动手动脑中快乐的学习新知识。
教师和学生是两个辩证又统一的个体,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根本,教师的一切教做必须围绕学生的学进行,但又不是教师的包办,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数学课堂、创新“教学做合一”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这个理论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指明了方向。
“教学做”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
那么如何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优化数学实践活动呢?一、坚持“教学做合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间,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要在备课上精细的准备,多下功夫。
很多老师把目光局限在学生的解题训练上,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取得高分上,这种中分数轻能力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去学,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有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陶行知教学理念与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
陶行知教学理念与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成为了人们共同的事业,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学生都在为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而努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是极为重要的学科,它为学生未来的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因此,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随着陶行知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实践,使学生、老师以及家庭都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理念进行剖析,了解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陶行知;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应用分析引言: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寻求符合学生发展的特色教学理念,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实现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科目而言,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性,需要学生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都处于初始阶段,高效的学习方式需要恰当的引导和帮助。
而陶行知教学理念的融合和应用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拓宽学生思维方式、强化学生综合素养等多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因此,本文主要以陶行知教学理念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与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以及应用,并提出几个观点。
一、陶行知教学理念概述(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首先,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成员作为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其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家庭成员应强化自身综合素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其次,生活中的细节跟学生的学习是息息相关且不可分割的,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直到问题的解决。
(二)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这一教育理念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的途径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且学习的经历是终身的、无尽的。
学生应在把握校园学生任务的同时学习社会实践教育,并且需要拥有将学校学习的知识在社会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行合一——将陶行知教育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之中
知行合一——将陶行知教育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之中摘要:将陶行知知行合一理念创新应用到数学教学评价,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认知,让学生在学习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对数学学科内容进行一个具体直观化的了解。
由于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不熟练,通过在教学课堂中渗透陶行知知行合一内容,可以培养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实践认知。
关键词:陶行知;知行合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引言:现如今陶行知知行合一在小学数学评价教学课堂中的贯彻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小学教师没有采取适当教学方法适应生活化开放式教学要求的结果。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保障整体教学进度,都没有意识到创新融合陶行知提出的知行合一,这样不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实践发散数学学科思维。
并且借助知行合一能够帮助小学生简化他们的理解难度,并且能够强化他们将知识转换为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将陶行知知行合一理念开放融入课堂评价的现状分析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中,一些小学生由于自身缺乏深厚的数学学习基础会产生一些问题,而小学数学教师只是简单解答学生的一些问题,但没有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数学思维层面的思考,这样不能够帮助小学生通过知行合一的捷径强化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只是立足培育数学学科思维,以纯粹的目的灌输式教授课本知识内容,却不会下意识地将课本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知识面较小,眼界还没有开阔,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数学课程的课本知识,有一些学生无法理解,最后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
而将陶行知知行合一理念要求以渗透的方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既能够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实践认知来简化数学学习难度,与此同时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二、立足陶行知知行合一要求连接学生数学认知策略探讨(一)提炼教材中的生活化主题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的多元设计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材的讲述时,忽略了学生对教材难点的理解能力,完全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内容与教材理论进行割裂教学,这样会使得缺乏数学学习基础的小学生无法集中全部注意力在在课堂上,这样的数学课程教学既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也无法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探究“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即:“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这一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些都受启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所以课程改革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改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
21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更强调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关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实践性、教育性。
例如:“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节的教学,在进入新课后,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师:请同学们考虑,怎样用已学知识计算梯形面积生:能不能将梯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者三角形来计算?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现在请大家利用剪刀和梯形纸板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动手操作)生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生2: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对折,然后沿折痕剪开,将一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高的一半,上底、下底之和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生3:把梯形剪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梯形的高,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2×高生4:把梯形剪拼成一个上底与下底成一条直线的三角形,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前沿,拼、折、剪等活动深深吸引着学生去探求计算方法。
“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的三句话。
它形象地说明了活动操作的重要性。
正如陶行知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行是知之成”。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好奇、好动、好胜、好学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活动是实现目标的形式和手段。
活动化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协同展开探索的活动,共同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过程。
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的奥妙为学生一一发明?”所以,“教学”的本质即“教学生学”。
而活动化教学认识过程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在实施活动化教学时,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既包括外在的实践活动,更包括内在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甚至有所创造。
一、在活动中发现。
传统教学的知识开端一般都是从学生不感兴趣的间接经验活动开始,然后按照知识间的逻辑顺序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逐步推进,而活动化教学一般是先让学生亲自参与学科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关的活动,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师生间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活动化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儿童浓厚的探索兴趣,引起儿童稳定、持久的探索动机。
例如,在教学“分类”这一内容前,教师可以首先组织一个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到菜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大的商场等场所进行参观,观察各种购物场所的物品是如何陈设的。
学生通过观察容易发现,无论哪个购物场所,其陈设都是分类摆放的。
这样能使物品摆放得整齐、漂亮,也便于顾客挑选。
又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教学伊始,依照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设计套圈的活动(一定个数的圈被分成套入和未套入两部分,一并呈现出不同的组成情况)。
这样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数学的来源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且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在活动中探究。
活动化教学中,学生是探究、发现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帮助,更不是代替。
因此,在学生进行探究时,要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自去动手、动脑、动口,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融入一体。
如“异分母加减法计算法则”一节可这样进行教学:例1计算 1/2+1/3 在创设情境进入新课后,放手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解题方法。
同学们兴致盎然,有的说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有的说,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还有的说可用画图的方法来计算等等。
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认为那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讨论非常激烈,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有的说化成小数计算时有的分数除不尽,用四舍五入法取结果不准确;有的说用画图的方法求结果不方便。
就这样,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教学在同学们的主动探索中水到渠成。
这时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能对例1的计算进行验算吗?学生们有的用加法验算,有的用减法验算,而用减法验算的学生可能再次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加之经历了异分母加法的探索过程,稍加思索就会找出结果和方法,例2的教学也就自然顺利完成了,最后让学生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由于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加大了学生探索活动的力度。
三、在活动中互动活动化教学过程不只是预设计划的执行过程,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笔者出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长减少一厘米,宽增加一厘米,所得长方形与原长方形面积一样大吗?教师的提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争着回答,有的学生说一样大,有的学生说不一样大。
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但谁也不能说明理由。
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询问的眼光看着老师。
面对急切地想知道结果的学生,教师没有及时表态,而是适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通过举例学生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接着,教师又进一步提问:长方形的长减少一厘米,宽增加一厘米,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就要发生变化。
这样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举例验证。
这下,学生忙得更欢了,经小组长分工,有的举例,有的计算,有的记录,有的思考。
不久,学生们通过合作终于发现: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长与宽的长度相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与宽的长度相差越小,面积就越大;当长与宽的长度差为零时,即长与宽相等时,也即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并由教师指导的,学生之间活动内容也各有不同,但是由于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目标一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勾通,师生的思维,情感都处于兴奋状态。
因此,活动化教学大大变革了旧有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改善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形式,建立起了平等探索、共同协作的互动关系,教学进程因合作而快速推进,课堂空间因互动而焕发生命。
四、在活动中内化。
活动教学中,活动不是目的,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活动的方向实质上是向“内”的。
例如,通常在教学“分”这一时间单位时,教师会让学生进行一分钟口算比赛,比一比,一分钟内谁做的口算题又多又对。
显然这里口算比赛不是目的,比赛的真正用意是帮助学生建立一分钟的时间观念,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再如,在学习了“倍”的概念后,设计一个“拍手”游戏;老师拍3下,小朋友拍的数是老师的4倍。
即师:×××,生:××××××××××××。
同样,这里拍手也不是目的,而是借助游戏检查学生头脑中是否建立了清晰的“倍”的概念表象。
这些活动既调节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更重要的是深化了知识的认识。
因此,活动化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感性实践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内化与外化的统一。
五、在活动中应用。
新的教学越来越来越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注意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活动:把10盒火柴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又比如,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后,建议学生去超市购物实际体味生活中的数学;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以后,要求学生实际计算一下自己家水池子的体积、容积及用水量,提高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建议实际测量一下自己的红领巾的底和高并算出所需的布料,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等。
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涉及学生的主体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六、在活动中创造。
活动教学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例如,有教师在教学“角的度量”时,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量角的方法,小组探索,亲身体验,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找到了多种量的方法,其中,大部分学生用的是常规的量角方法,但是有一位学生却巧妙地将量角思路与过去的断尺量线段思路接通,提出了这样的方法:先将量角器盖在角的上面,然后只要将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就能量出角的度数,至于零刻度线是否与角的一条边重合,不必考虑。
如:有一个角,如果从左边的零刻度线算起,始边对着的刻度是75度,那么这个角的度数就是120度-75度=45度,这实质上是将要量的角看成是量角器上的两个角(120度的角与75度的角)的差。
正是活动触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也许这种量角的方法并不是一种简便的方法,但却实现了对常规量角方法的可喜突破,是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基础上的重新建构,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