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经济学-信用资本理论 精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种追求良好信誉的机制作用下,微观市场主体 的信用声誉成为决定其商业化地位和交易地位的一 个重要因素,并通过高度量化了的信用等级划分和 评定以及企业信用等级对其商业活动的重大影响来 体现。 信用等级高的微观经济个体在社会交易中处于十分 有利的地位,相应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反之,信 用等级低下的微观经济个体将发现其很难被交易对 方接受,或要付出更多的交易成本。这样,微观市 场主体面临的高交易费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降 低和克服。
2.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认识信用资本
从交易费用的角度看,信用资本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专业化水平不断加深、资源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的必然产 物。 信用资本是对市场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后,在市场主体身上的具体体现。 尽管市场主体都是有限理性,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对未来面临着不确定性,但他同样会考虑到当前利益和 长远利益的均衡,尤其是一个准备长期经营的微观经济 个体,他将更多地立足于自己的长远经济利益而非当前 利益作出交易行为、履约决策。
百度文库
3.社会信用体系催生了信用资本
信用资本的产生、发展、变化实际上是一种制度变迁 的结果,是规范人们信用活动的制度体系创立、变更 及随着时间变化而催生出来的结果。 在信用体系制度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中,正式规则的 变迁和演进最为活跃,它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社会分工的细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相对来说,实施机制的变迁总是落后于正式规则:必 须等到一项(通常来说)在经济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授 信制度得到一段时期的试验和完善以后,比较合理的 实施方法才能逐渐形成,对违反该制度应如何惩罚也 才能得到社会共识。 而非正式规则的演变则更在这之后:只有当一项授信 制度经过一段相当长时期的实施之后,关于该制度的 认识和由此产生的自觉遵守该制度隐含的行为准则的 社会共识才有可能逐渐形成,并逐渐替代不合时宜的 基于旧制度安排的社会共识,从而完成观念上的变迁。
二、信用资本是制度变迁演进所内生的一项 制度安排
信用资本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综合的长期演进过程。 制度变迁理论将制度视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研究 了信用资本与社会信用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分 析制度的变迁演进来说明信用资本的形成发展。
1.制度变迁理论概要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利用正统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的构 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 位和作用的经济学。 所谓制度,在新制度学者看来,是一种“社会游戏规 则”、一种“人类设定来限制他们的行为互动的局限 条件”。这些局限条件构成了人们在社会经济交换过 程中的激励与约束的动机。
从制度的构成或结构的角度来看,新制度经济学则分 析认为,制度提供的管束人的行为的一系列规则由国 家规定的正式约束(政策法规、个别契约等)、社会 认可的非正式约束(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 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和实施机制所构成,这三个 部分是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 制度可以通过确定的规则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每个 人对其他人的行为反应都能做出准确的预见;制度可 以通过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来影响市场运作,决定 市场配置机制的效率。可以说,制度的作用在经济运 行中无处不在,有效的制度安排提供了一种激励机制, 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经济发展活动的一部分,使经 济发展的愿望变成现实。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威廉姆森进一步发展了交易费用理 论。他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由于受到信息传播 效率和信息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制约,人不可能是永远 完全理性的,而只能是有限理性,并具有明显的机会主 义行为动机。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动机直接影响了市场的 效率。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影响了市场效率, 增加了交易费用。市场上交易的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是否 诚实,都不敢轻率地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做出决定。 不确定性是交易费用提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市场 是千变万化的,契约不可能详尽规定各种可能出现的情 况以及双方应尽的责任,机会主义行为就会使交易一方 利益受损。
第三章 信用资本理论
3.1 信用资本的形成
一、信用资本是对人的信任在市场机制作用 下的必然结果
1.交易费用理论概要
信用资本是把对人的信任当做一种经济资源来运用, 是市场交易费用降低的产物。 著名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发表了经典论文《企业的 性质》,首次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两种不同的、但又可相互替 代的交易体制,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取决于交易费用。 当企业通过内化市场交易而减少的边际交易费用等于 因规模扩大而增加的边际管理费用时,企业停止增长, 达到规模均衡。
由企业本身去搜集、整理、判断众多交易对象的 履约信息、诚信状况和商誉,所花费的管理费用 是相当高的,但所获取的收益却不能补偿所花费 的费用,因而对企业是不足取的。 显然,为了获取预期的收益,而支付一定的成本 去了解交易对象是否可信和授信额度多大就显得 很有必要。成立经营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机构, 专门从事搜集各市场主体的履约记录、诚信状况 和商誉评价,既为企业提供减少交易对象的机会 主义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又能为自己提供相应的 利润。
2. 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是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个人、企 业、机构和政府)和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的复杂体系,既 包括正式规则,又包括非正式规则,还包括实施机制。 其中保障人们信用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信用制度结构, 既包括正式规则,即法律明文规定或经济生活中自发形 成并得到法律默认的各种授信制度,如银行贷款制度、 信托投资制度等等;也包括非正式规则,即为授信双方 或多方所默认的遵守契约、履行契约等不言自明的认识; 还要包括实施机制,即由法律或契约规定的各种授信制 度的贯彻方式和对失信行为的惩罚。
在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的双重作用下,从事信用信 息服务的专业机构和专门行业,即征信评信机构和 行业就形成了。 这种征信评信的客观结果已成为市场主体是否能够 获得别人的信任、能够获得别人多大程度的信任的 重要指标,高信用评分可以获取更高的授信,低信 用则得到更低的授信,甚至得不到授信。在这里, 对人的信任作为信用的实质,显然具有了经济价值, 能够为企业、为社会、为个人带来应有的经济利益, 成为了一种资本化的信用——信用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