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合集下载

BTLA介导的负调共刺激信号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的研究

BTLA介导的负调共刺激信号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的研究

BTLA介导的负调共刺激信号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的研究冯嘉瑜;方针强;宋波;张艮甫;黄赤兵;王平贤;范明齐;肖亚;贾维胜【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06(035)015【摘要】目的 HVEM基因突变体腺病毒载体对大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影响.方法 RT-PCR获得人HVEM的cDNA,使其与LIGHT分子结合的表位点突变,保留与BTLA结合的关健位点.构建经修饰的HVEM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v-mHVEM-IRES2-EGFP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转染效率测定.将该载体用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观察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HVEM突变体和EGFP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经过测序与预期一致,体外培养细胞转染效率达到95%以上.该载体能够对大鼠MLR有明细的抑制作用.结论构建的腺病毒载体能够共表达目的基因的产物HVEM突变体和EGFP蛋白,对体外细胞具有高效转染能力.该载体能够对大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页数】3页(P1366-1368)【作者】冯嘉瑜;方针强;宋波;张艮甫;黄赤兵;王平贤;范明齐;肖亚;贾维胜【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科,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科,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科,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科,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科,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科,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科,重庆,4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6【相关文献】1.BTLA介导的负调共刺激信号对小鼠心脏移植受体Treg的影响 [J], 冯嘉瑜;肖亚;范明齐;黄赤兵;张艮甫;王平贤;贾维胜;方针强2.同种和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分类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比较 [J], 王英禹;王云杰;张瑞3.同种异基因成骨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T细胞的免疫抑制 [J], 盘荣贵;范鍥;邓耀良;赵劲民4.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效应 [J], 薛一峰;黄建荣;孙鸿丽;苗宗宁5.浓缩红细胞和去白细胞的浓缩红细胞对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J], 骆群;刘景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报告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报告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通过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潜在疾病风险。

本报告旨在对您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以提供对您免疫系统状况的了解。

二、实验方法我们采用了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对您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

通过自动计数细胞的特定抗体标记,我们能够高效准确地分析淋巴细胞的亚群分布情况。

三、结果解读1. CD3+ T淋巴细胞CD3+ T淋巴细胞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负责调节和执行免疫应答。

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您的CD3+ T淋巴细胞数量处于正常范围内。

2. CD4+ T细胞CD4+ T细胞又称为辅助性T细胞,对机体的免疫反应起重要作用。

根据检测结果,您的CD4+ T细胞比例为XX%,处于正常范围。

3. CD8+ T细胞CD8+ T细胞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关键成分,负责杀伤感染的细胞和控制体内的肿瘤细胞。

我们的结果显示,您的CD8+ T细胞比例为XX%,处于正常范围。

4. CD4+/CD8+ 比值CD4+/CD8+ 比值是评估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CD4+/CD8+ 比值在1.5到2.5之间。

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您的CD4+/CD8+ 比值为XX,可判断您的免疫功能正常。

5. NK细胞NK细胞是重要的自然杀伤细胞,对抗病毒感染和肿瘤细胞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您的NK细胞比例为XX%,处于正常范围。

四、结果分析根据对您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您的免疫系统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您的CD4+/CD8+ 比值正常,表明您的免疫应答和监测能力正常。

此外,您的NK细胞比例正常,对抵抗感染和抗肿瘤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然而,请注意,本报告只是对您淋巴细胞亚群的初步分析,仅能提供免疫系统的总体情况。

如有其他相关检测需求或担忧,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或进行更全面的免疫功能评估。

五、结论通过对您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我们认为您的免疫系统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

淋巴细胞转化(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实验步骤

淋巴细胞转化(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实验步骤

淋巴细胞转化(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采血:
需要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采血。

肝素抗凝,室温保存,24hr-72hr转化效率高。

也有保存更长时间,采血后不要将血液置冰箱中,长途运输也不要冷藏。

分离淋巴细胞:
采集血液4-5mL,与2mL1640(含1%双抗)在离心管内混合,然后缓慢沿管壁注入淋巴分离液(已37℃预热),3000rpm离心 30min。

收集白细胞层,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加入10mL1640(含1%双抗),轻轻吹打均匀,1500 rpm离心15min。

弃上清,如此反复洗涤3次,收集白细胞。

转化
取1 mL全培养基(+0.5%pHA)加入已经洗涤三次的白细胞离心管中,轻轻吹打均匀,转入24孔板中,加入自备EBV液0.6mL,20ug/ mL环孢霉素0.2 mL,放入37℃5%CO2培养箱中培养。

3-4天后观察细胞,镜下可见集合的细胞团,以及已被转化的明显增大
的类淋母细胞,4-5天后可加入0.5 mL全培养基(1640+15%FBS+1%双抗+1.6%1M Hepes),然后视细胞生长情况更换培养基,并且转入培养瓶中。

附:
EBV液制备:
培养B95-8细胞,待细胞长满,培养基变黄,收集于50mL离心管中,于-80℃冰箱中,过夜,37℃水浴融化,再置于-80℃冰箱中,如此反复冻融三次,2000 rpm离心20min,上清0.2um过膜,-80℃冰箱中冻存备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混合皮肤移植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混合皮肤移植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科研热词 皮肤移植 茴香霉素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骨髓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调节性t细胞 细胞毒作用 移植物排斥 移植,同种 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 共刺激通路 下肢 t淋巴细胞 tgf-β 1 rna干扰 jagg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荧光流式技术 皮肤移植 小鼠 定量免疫检测 免疫状态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2011年 科研热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荧光流式技术 脾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免疫状态 th17细胞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4 3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移植排斥 2 免疫监测 2 黑素细胞 1 钴原卟啉 1 造血干细胞移植 1 载体 1 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1 细胞移植 1 细胞示踪 1 细胞毒性试验 1 细胞毒性实验 1 移植物抗宿主病 1 移植 1 皮肤移植 1 环孢素a 1 流式细胞术 1 流式细胞仪 1 毛囊发育模型 1 新生期移植耐受 1 嵌合体 1 小鼠 1 小室法 1 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 1 卡波姆胶 1 克隆清除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科研热词 小鼠 皮肤移植 免疫耐受 骨髓移植 嵌合体 ctla4-ig 鼠科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肾移植 细胞凋亡 移植排斥 毛囊重建 毛囊 树突状细胞 吲哚胺2,3-双加氧酶 冬凌草甲素 toll样受体

病理学理论指导:混合血栓的特点

病理学理论指导:混合血栓的特点

病理学理论指导:混合血栓的特点第一篇:病理学理论指导:混合血栓的特点肉眼:与血管壁粘连,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镜下:淡红色的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和小梁间由充满红细胞的纤维素网所构成,血小板小梁边缘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粘附。

第二篇:病理学理论指导: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理特点(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管壁的支撑结构的损坏2、遗传因素(二)病理变化1、肉眼观:病变支气管可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肺呈蜂窝状。

扩张的管腔内常潴有黄绿色脓性或血性渗出物。

周围肺组织常发生程度不等的肺萎陷、纤维化和肺气肿。

先天性支气管扩张常呈多囊状。

2、镜下:支气管壁呈慢性炎症、不同程度的组织破坏、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

(三)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并发肺脓肿、脓胸、脓气胸。

若经血道播散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等。

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心病。

第三篇:病理学理论指导:恶性淋巴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1.霍奇金淋巴瘤(1)病理变化:主要发生部位在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其次为纵隔,腹膜后等处淋巴结。

肉眼观,淋巴结肿大,以后可互相粘连,形成大的结节状肿块。

镜下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破坏,可见霍奇金肿瘤细胞分散在反应性增生的细胞中(主要是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粒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

霍奇金瘤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①R-S细胞:对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诊断意义的,最具代表性的瘤细胞,细胞体积大,15~45μm,胞质丰富,嗜酸性。

核大,核膜厚、泡状、中央有一大而圆、伊红染色的核仁,核仁周围有一空晕。

双核的R-S细胞,两核对称,形如镜中之影故称镜影细胞。

有的可为多核;②霍奇金细胞:体积较大,胞质淡染,核大,扭曲或分叶状,核仁或大或小;③陷窝细胞: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淡染或透明。

核大分叶状,有小核仁。

组织固定后,胞浆收缩,与周围细胞之间形成透明空隙,细胞好似位于陷窝内:④多形性细胞:瘤细胞体积大小不等,有明显异型性。

核大,畸形,核仁大,核分裂象多见。

b细胞抗原递呈的试验方法

b细胞抗原递呈的试验方法

b细胞抗原递呈的试验方法
B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试验方法:
1.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
可以通过体外混合B细胞与带有特定受体的CD4+ T细胞,如果B细胞表面提呈了T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则会激活相应
的T细胞增殖。

通过检测T细胞增殖或细胞因子释放(如IFN-γ、IL-2
等)来评估B细胞的抗原递呈能力。

2.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分析:
用已知抗原处理B细胞后,可以使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来检测B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与其结合的抗原肽复合物表达水平,或者检测共
刺激分子如CD80、CD86的变化。

3.抗原肽加载实验:
人工合成含有特定抗原表位的短肽,将这些短肽与纯化的MHCⅡ类分
子体外结合后,再将其加载到B细胞上,随后观察这些加载有抗原肽的B细胞是否能够有效活化对应的CD4+ T细胞。

4.报告基因系统:
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报告基因小鼠模型,其中CD4+ T细胞携带报告基因,在与抗原提呈B细胞相互作用时可启动报告基因表达,从而间接证明B细胞的抗原递呈活性。

5.共培养及功能性实验:
将抗原预先刺激的B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并监测T细胞分化为效应子细胞(如Th1、Th2、Th17或Treg细胞)的能力,或者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类型和数量。

6.单细胞测序技术:
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等高通量技术也用于解析B细胞在抗原递呈过程中的转录变化,揭示不同亚群B细胞在抗原加工和递呈方面的异质性。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研究的具体目标和条件。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

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一)原理:四甲基偶氯唑盐(MTT)可作为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的底物。

当有活细胞存在时,线粒体内琥珀酸脱氢酶可将淡黄色的MTT还原成紫兰色的甲臢,将结晶的甲臢溶解释放后,可根据所测的OD值反映活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从而推知待测样品的水平。

(二)材料:MTT、电子天平、PBS液、二甲基亚砜、无菌针头过滤器、细胞计数板、台盼兰、无菌操作台,CO2培养箱,酶标仪,-20℃冰箱。

用称取50mg的MTT,溶于10ml后,终浓度为5mg/ml,过滤除菌,无菌EP管分装,-20℃避光保存。

丝裂原:PHA、ConA、PWM或其他丝裂原(三)方法:1、脾细胞制备:(1)小鼠颈椎脱臼处死,75%乙醇浸泡3分钟,取出小鼠置于无菌纸上,左腹侧朝上;(2)在小鼠左腹侧中部剪开小口,撕开皮肤,暴露腹壁,可见红色长条状脾脏;(3)在脾脏下侧提起腹膜,剪开后上翻,暴露脾脏,用镊子提起脾脏,眼科剪分离脾脏下面的结缔组织,取出脾脏。

放入盛有5ml Hanks液的培养皿中;(4)制备脾细胞悬液①钢网研磨法:无菌取脾,将脾脏放置不锈钢网(100或200目)上,置于盛有适量无菌Hanks液的小平皿中,用镊子轻轻将脾撕碎,用注射器针芯轻轻研压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经200目筛网过滤,用Hanks液洗3次,每次离心1000r/min 5-10min, (或1500rpm,4-7min)。

取出100ul,稀释后在细胞计数板上进行细胞计数,并用台盼兰染色(0.1ml0.6%台盼兰+0.1ml1.7%Nacl液+0.2ml细胞悬液,混匀),计算细胞存活率(应在95%以上)。

调整细胞浓度为5 105/ml。

②梳刮法:脾脏可用镊子轻轻梳刮,避免将脾脏弄成碎片,将细胞悬液吸入离心管中,自然沉降5分钟,将悬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弃去较大的组织块,离心沉淀细胞;③酶消化法:将脾脏用镊子夹碎,加入400u/ml胶原酶(III型)5ml/只脾脏,37度消化20分钟,用尼龙网过滤,得到单细胞悬液。

MLR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或称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常用于器官移植前的组织配型,以测定受体和供体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抗原)相容的程度。

由于MLC中淋巴细胞接受同种异型抗原的刺激而发生活化、增殖,产生种类众多的细胞因子,促进NK、LAK和CTL等杀伤细胞的分化,因此又是免疫调节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

一、实验原理两个无关个体功能正常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时,由于HLAⅡ类抗原中D和DP抗原(淋巴细胞鉴定的抗原,SD抗原)不同,可相互刺激对方的T细胞发生增殖,此为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two way MLC);若将其中一方的淋巴细胞先用丝裂霉素C(mytomycine C)处理或射线照射使之细胞中DNA失去复制能力,但仍能刺激另一方淋巴细胞发生转化,称为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one way MLC)。

两个个体间HLA抗原差异程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可通过细胞数量、形态检查或3H-TdR掺入率检测反应细胞的增殖水平。

如用经照射的、已知D位点抗原的纯合子分型细胞(Homozygous typing cell,HTC)作为刺激细胞,则可检测待检者的D位点抗原型别。

若待检者抗原与标准HLA-D抗原相同,MLC不发生增殖,此为HLA-D抗原阴性分型法。

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表达高水平的HLAⅡ类抗原,常作为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的刺激细胞。

二、实验方法这里介绍多年前做过的MLR的方法,绝对正宗,传统的标准方法:1、方法分别取C57BL(H-2b)和Balb/C(H-2d)小鼠脾脏制备细胞悬液,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2X107/ml)加丝裂霉素C(50微克/ml)处理,37oC,30min,培养液洗涤3次后用5%NBS培养液配制细胞悬液(5X106/ml),作为刺激细胞,加入96孔培养板,5X105/0.1ml/孔;再加入C57BL脾细胞悬液,为反应细胞,也是5X105/0.1ml/孔;另设单独刺激细胞孔和单独反应细胞孔,均为三复孔。

中国淋巴瘤亚型分布-国内多中心性病例10002例分析

中国淋巴瘤亚型分布-国内多中心性病例10002例分析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年第 11 卷第 2 期
·111·
·论著·
中国淋巴瘤亚型分布:国内多中心性 病例 10 002 例分析
李小秋 1, 李甘地 2, 高子芬 3, 周小鸽 4, 朱雄增 1; 中国淋巴瘤病理研究协作组 (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2.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病理学系 华西医院病理科,成都 610041; 3. 北京大学医学中心病理学系,北京 100191; 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50)
T 细胞和 NK 细胞淋巴瘤中, 最常见的亚型为 结外 NK/T 细胞淋巴瘤(鼻型)和外周 T 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性),其他常见类型包括 T 淋巴母细胞性淋 巴瘤/白血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性 T 细胞淋巴瘤、间 变性 淋 巴 瘤 激 酶 (ALK)阳 性 的 间 变 性 大 细 胞 淋 巴 瘤、ALK 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 而诸如皮 下脂膜炎样 T 细胞淋巴瘤、蕈样肉芽肿和 Sezary 综 合征、肠病相关 T 细胞淋巴瘤、皮肤 CD30 阳性的 T 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成人 T 细胞淋巴瘤/白 血病、 肝脾 T 细胞淋巴瘤等其他类型则相对少见 (见表 1)。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年第 11 卷第 2 期
·113·
表 1 10 002 例淋巴瘤亚型分布
亚型
总计 非霍奇金淋巴瘤
B 细胞淋巴瘤 B 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特殊亚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浆细胞肿瘤 伯基特淋巴瘤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脾边缘区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 B 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

流式细胞研究分析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中小鼠脾脏的摘取(图文解说)

流式细胞研究分析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中小鼠脾脏的摘取(图文解说)

流式细胞分析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中小鼠脾脏的摘取(图文解说)作者: 日期:准备眼科镊和眼科剪若干 (文中笔者使用眼科流式细胞分析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中小鼠脾脏的摘取最近老婆要提取脾脏细胞做流式,我就做个简单的解说,也顺便传到网上供菜鸟理解, 如果有大神看到这篇文章,也欢迎指导。

大家一起讨论,把实验做得更好。

无论是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或者流式细胞分析都要用到脾脏。

小鼠的脾脏摘取颇为简 单,但有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此做一个简单的图文讲解。

在此讲解不甚详细,具 体步骤请同学参照网上已有各种Protocol,本文重点在于图文解说,让大家对照图片和其他Protocol 更好的理解脾脏的摘取。

小鼠处死后泡酒精 2-3分钟,泡久了细胞会缩水, 泡的时间短了起不到消毒杀菌的 作用摆好小鼠体位,取右侧卧位。

沿着小鼠左侧肋骨走行方向做切口。

直镊3把,眼科剪2把)四,向小鼠左后背方探查,在皮下很浅的地方可见深红色脾脏。

脾脏走行向与肋骨方向近似平行、宅.rI4*五, 用镊子轻轻提起脾脏。

脾脏下会连着许多结缔组织,轻轻把它们撕掉。

■ 'IkII-r--.7X XZ放于培养皿中【事先在培养皿中放入 PBS (混淋)或红裂(流式)和200 白色的为后面要用到的过滤六,完整摘下脾脏, 目的铁丝网】 如下右图所示,银色的为本步骤中使用的铁丝网, 膜七,一把新的眼科剪和一把新的眼科镊(新消毒过的。

本文所用的为新高压的),把脾脏在培养皿里剪成小块。

然后用 2.5ml或5ml注射器柄,把脾脏研磨成细胞。

研磨过程要轻柔,否则会损伤脾脏中的细胞。

4 A八, 研磨至培养皿中不见整块脾脏,只剩一些不能磨碎的结缔组织为止。

九,再加入4ml红细胞裂解液,冲洗铁丝网,注射器内芯,并用枪头吹打混匀,裂解5mi n十,将液体一并转入15ml离心管中,400g,5min,离心十^一, 弃去上清,加入5ml含10%FBS的1640 ,重悬,用装有200目的尼龙滤膜过滤(可过滤两次);尼龙滤膜就是第六步中右图的白色滤膜。

常用免疫学名词解释

常用免疫学名词解释

附录:常用免疫学名词解释Aabsorption吸收应用特异性抗原与溶液中的抗体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除去抗体,例如用此法处理血清,即称为吸收血清。

用作吸收的抗原称为吸收剂。

accessory cell辅佐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需要的细胞,但不是实际介导的,通常用于描述抗原呈递细胞(APC)。

acquired immunity获得性免疫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免疫力,称为获得性免疫,它与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相反。

获得性免疫可分为:自动免疫,被动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参看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过继性免疫(adoptive immunity),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drom(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免疫缺陷病。

HIV感染主要引起T淋巴细胞CD4亚群的极度减少。

患者表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降低或消失,对机会感染菌极其易感,易发生某些少见的,如Kaposi氏肉瘤或Burkitt氏淋巴瘤。

HIV也可引起B 淋巴细胞多克隆性扩增,导致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尽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量明显增加,但对抗原不能发生免疫反应。

这种综合征发生于“危险”人群,包括同性恋的男子,滥用静脉药物者,血液或血液制品的接受者,以及某些来自中非或加勒比海的人群。

在“危险”人群的异性伙伴中和AIDS母亲的婴儿中也已发现了这种综合症。

active immunization主动免疫(作用)抗原进入机体起免疫应答(自动免疫)adaptation tolerance适应性耐受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宿主与寄生物在相互反应中,宿主的防御能力选择性地被减弱。

adaptative immunity适应免疫机体与抗原接触而发生的免疫力(包括主动体液免疫与主动细胞免疫)。

adherent cell粘附细胞在体外能粘附于表面的细胞。

细胞融合概述PPT课件

细胞融合概述PPT课件

1958年日本学者冈田(Okada)发现仙台病毒具有触发动物细胞融合的效应。
1974年华裔加拿大学者高国楠创立了聚乙二醇(PEG)化学融合法。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成功地融合了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而产生能分泌预定 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电融合技术。
2021
叶——叶 叶——根 愈伤组织——叶 叶——花瓣 种子——种子 叶——悬浮细胞 叶——花瓣 叶——悬浮细胞 叶——悬浮细胞 悬浮细胞——悬浮细胞 叶——根 悬浮细胞——叶 原生质体——血红细胞 悬浮细胞——叶 悬浮细胞——叶 腹水癌细胞——原生质体 叶——根尖 纤维肉瘤细胞——畸胎瘤细胞
2021
成功年代
液至 5ml,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 (6)6—24小时后,换成选择培养液筛选杂交细胞。
2021
20
2021
21
三、电融合法
电融合法是80年代出现的细胞融合技术,在直流电脉冲的 诱导下,细胞膜表面的氧化还原电位发生改变,使异种细胞粘 合并发生质膜瞬间破裂,进而质膜开始连接,直到闭和成完整 的膜,形成融合体。
2021
17
聚乙二醇(PEG)法细胞融合过程
2021
18
•PEG诱导融合的特点:其优点是融合成本低,勿需特殊
设备;融合子产生的异核率较高;融合过程不受物种限
制。其缺点是融合过程繁琐,PEG可能对细胞有毒
害。
•PEG的作用机理: Kao等认为,由于PEG分子
具有轻微的负极性,故可以与具有正极性基团
2021
6
三、动植物细胞的融合过程
植物细胞融合过程
人造小鼠培育过程示意图
2021
7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_课件模板

谢谢!
医学检验·各论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
验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
简介:
当2个体的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如 果两者HLA-D区基因产物不同,2个体的细 胞可以相互刺激活化而发生增殖反应,导 致一方的淋巴细胞转化。可根据淋巴细胞 转化的强度,判断组织相容的差异程度。 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有同种异型和自身混合 淋巴试验 >>>
临床意义: 肾移植时,活体供肾者的转化率应
<10%;尸体供肾者的转化率应为>10%。只 能在同一批实验中选用低反应配组。
医学检验·各论: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
正常值: 形态计数法: 转化率<10%; 同位素
计数法:比较cpm得出P>0.05。
医学检验·各论: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
相关检查: 耳、鼻、咽拭子细菌培养 、ABO血型鉴定、 Rh血型鉴定、异形淋巴细胞、骨髓淋巴细 胞系统、淋巴细胞计数(L)。
医学检验·各论: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
相关症状: 淋巴液流出、淋巴增生、淋巴结退化、淋 巴发育不全、发热。
医学检验·各论: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
相关疾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舌扁桃体炎、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腹膜后淋巴结 炎、骨的原发性淋巴瘤、何杰金病、颌面 部淋巴管瘤、腺淋巴瘤、川崎病、颈部淋 巴结结核、颈部囊状淋巴管瘤、外科淋巴 管瘤、淋巴管肉瘤、淋巴结-胆道综合征、 淋巴水肿、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离体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研究

离体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研究
法分离 C I M C 2 Tes CM D 5 D 5 rg 和 I C 2 一T细胞 , 抗 C 3 m b 在 D 一 A s和抗 C 2 D 8一m b A s的刺 激下行 C 4 C 2 r s D D 5 Te 培养 和 C 4 C 2 r s D C 2 一 g D D 5 Te +C 4 D 5 T细胞混合淋 巴细胞培养7 。然后加入 g 2h C K一 C 8溶液孵育1 , 用酶标仪检测 O 4值。结果为 : I C 2 Tes O 值极显著性地低于 h Ds o CM D 5 r 组 D5 g o
co lt e d r Reu t rpae ra e . s l s:OD4 fCD4 C 5’ T e s go p wa oh e te l o rt a h to 5 o 0 D2 r g ru s b t xrmey lwe h n ta fCD4
第2卷 7
第4 期








V0. 7 N . 12 o 4
Aug . 2 011
2 1 年 8月 01
J OUR NAL OF HUANGS NS IUT F T C HII TT E O E HNO OGY L
d i1 . 9 9 ji n 10 8 4 .0 1 0 . 1 o :0 3 6 / s .0 8— 2 5 2 1 . 4 0 2 s
ZHAIHa l n i g o
( col f dc e H agh Istt o eh o g , u n si u e 4 5 0 ) S h o o i n , u n si ntue f c n l y H agh H b i 3 0 3 Me i i T o

T淋巴细胞和髓系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缓解的个案护理

T淋巴细胞和髓系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缓解的个案护理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 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提高家属对 疾病的认识和护理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 需求和期望,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方案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提高多 学科协作能力,为患者提供全面 的治疗和护理
对患者及家属的指导建议
调整护理计划: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护理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评估指标:包括 症状缓解、生活 质量、心理状态 等
评估方法:采用 问卷调查、访谈、 观察等方式进行
反馈方式:及时 向患者和家属反 馈护理效果,以 便调整护理方案
效果评估:通过 定期评估,了解 护理效果,为后 续护理提供依据

药物剂量: 根据患者病 情和体质调 整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 观察药物副 作用,及时
处理
药物相互作 用:注意药 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避 免不良反应
药物依从性: 提高患者对 药物治疗的 依从性,确 保治疗效果
药物监测: 定期监测药 物浓度,确 保治疗效果
和安全性
饮食护理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合理摄入 食物选择:选择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 饮食禁忌: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临床表现:发热、贫血、出血、 感染、肝脾肿大等
诊断标准:骨髓检查、血液学 检查、免疫学检查、基因检测 等
治疗方法:化疗、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
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病 情、治疗方案等因素
02

PEG介导的细胞融合

PEG介导的细胞融合

PEG介导的细胞融合摘要: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为一个细胞的现象,也称细胞杂交,可通过自发或人工诱导实现。

本实验中主要是以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为融合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来最终使细胞达融合,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PEG与细胞融合率的关系。

将小鼠脾脏取出制成脾脏淋巴细胞悬液后,分别取1毫升分装到A、B、C、D、E五根离心管中,离心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融合剂各0.5毫升,实验中设置了20%、35%、50%、65%、80%五个PEG浓度梯度,经处理之后制成玻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对视野中细胞总数和融合细胞对数进行计数,就算融合率,最终得出结果。

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0%-70%),细胞的融合率与PEG的浓度成正比关系;当浓度过大时,细胞融合率反而会有降低。

关键词:细胞融合;PEG;融合率;不同浓度前言:人工诱导的细胞融合,在六十年代作为一门新兴技术而发展起来。

由于它不仅能产生同种细胞融合,也能产生种间细胞的融合,因此细胞融合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细胞称为同核体;来自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细胞则称为异核体。

细胞融合不仅可用于基础研究,而且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植物育种方面已经成功的有萝卜+甘蓝、粉蓝烟草+郎氏烟草、番茄+马铃薯等等。

细胞融合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作诊断试剂,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等优点。

因此,融合细胞的研究为生物学无论在基础理论上或生产实践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这一技术已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小鼠脾脏细胞1.2实验器材:10ml离心管、吸管、载玻片、盖玻片、离心机、恒温水浴锅、显微镜、解剖剪刀、镊子、培养皿、漏斗、尼龙布、1ml注射器、6#针头。

1.3试剂:PEG、D-Hanks液、蒸馏水、0.87%NH4Cl。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原理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原理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是一种体外实验方法,用于评估T细胞对抗原呈递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的反应。

MLR的原理是将来自两个个体的淋巴细胞(称为刺激细胞和反应细胞)混合在一起,并添加到含有抗原的培养基中。

在这种情况下,刺激细胞会识别并结合到抗原上,然后激活反应细胞中的T细胞。

激活后的T细胞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这些细胞因子可以进一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从而增强免疫应答。

通过测量反应细胞中IFN-γ的产生量,可以评估T细胞对抗原的反应强度。

在MLR中,如果两个个体之间的HLA匹配程度较高,则反应细胞中的IFN-γ产生量通常会更高。

这是因为HLA分子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主要分子,如果两个个体之间的HLA匹配程度较高,则T细胞更容易识别并结合到抗原上,从而产生更强的免疫应答。

实验十 淋巴细胞转换试验

实验十  淋巴细胞转换试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实验十淋巴细胞转换试验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文章介绍】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

BioRike博瑞克根据《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一书系统整理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

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血清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1.掌握淋巴细胞转换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在特异性抗原或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下,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PHA是最常用的物质,根据PHA刺激T细胞分裂的程度,可以间接估计T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增殖反应程度,从而反应机体的免疫功能。

【实验用品】1.Wright-Giemsa染液2.细胞培养液:多用RPMI1640。

按说明书配制后抽滤除菌,临用前加入20%无菌NBS、PHA 50~200μg/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U/ml)。

3.肝素(400单位/ml,用Hanks液配制),0.5 ml可抗凝血5 ml。

4.2.5%碘酒、75%酒精。

5.载玻片、无菌棉签、无菌注射器5 ml及7号针头、试管毛细滴管、培养瓶、高压灭菌器、CO2孵箱或恒温培养箱、水平离心机、无菌过滤器、各种吸管、超净台。

【内容和方法】1.灭菌器材:将注射器及针头、吸管、培养瓶等高压灭菌,0.103 Mpa(15磅/吋2)20 min。

2.分装培养液于各培养瓶中,每瓶2 ml。

3.抽取静脉血0.2 ml,无菌操作注入培养瓶内,立即摇匀,置37℃、5%CO2孵箱培养72 h,期间每天旋转摇匀1次,使细胞充分混匀。

去牛血清清蛋白化对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

去牛血清清蛋白化对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

LIY a —h o, U i—i BI a — u e 1 u n c a W J nJn, n n,t . Ji a
( pa t n f Demao o y, pig Ho p t l Th r lt r d c iest C o g ig 4 0 4 Chn ) De rme t r tlg Da n s ia , idMiia y Me ialUn v ri o y, h n q n 0 0 2, ia Abta t0be t e Toe po et emeh d o e vn o ie sr m lu n fo c mp st ht sn a t iils i a d t sr c : jci v x lr h to fr mo ig b vn e u ab mi r m o o i c i a rica kn,n o e o f
I l nc f r movng b vne sr m b nfue eo e i o i e u alum i r m o p ie c io a riii ls n o n fo c m ost h ts n a tfc a ki n
o - y m i e l p c e r a ton ne wa x d ym ho yt e c i
r s a c hea t rn fonew a i d l p c er a ton a t rr mov n M eho A fe hebo n e u l e e r h t le i g o - y m xe ym ho yt e ci fe e i g. t ds t rt vie s r m abum i n wasr m o d e ve f r c p ie c t a r iiils n, o ne s u l o m om ost hios n a tfca ki b vi er m abum i n w a hi gs a e w a i d y pho y e e c in w e e de e t d. n i s n nd on — y m xe lm c t r a to r tc e Re u t A fe he c p s t hios n a tfca ki s was d t ie f s ls t rt om o iec t a r iiils n wa he w c or3h, ovne s r b i e um bu i n w a h n ou d bede a d al m n i s i gsc l gr d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或称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常用于器官移植前的组织配型,以测定受体和供体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抗原)相容的程度。

由于MLC中淋巴细胞接受同种异型抗原的刺激而发生活化、增殖,产生种类众多的细胞因子,促进NK、LAK和CTL等杀伤细胞的分化,因此又是免疫调节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

(一) 实验原理
两个无关个体功能正常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时,由于HLAⅡ类抗原中D和DP抗原(淋巴细胞鉴定的抗原,SD抗原)不同,可相互刺激对方的T细胞发生增殖,此为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two way MLC);若将其中一方的淋巴细胞先用丝裂霉素C(mytomycine C)处理或射线照射使之细胞中DNA失去复制能力,但仍能刺激另一方淋巴细胞发生转化,称为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one way MLC)。

两个个体间HLA抗原差异程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可通过细胞数量、形态检查或3H-TdR 掺入率检测反应细胞的增殖水平。

如用经照射的、已知D位点抗原的纯合子分型细胞(Homozygous typing cell,HTC)作为刺激细胞,则可检测待检者的D位点抗原型别。

若待检者抗原与标准HLA-D 抗原相同,MLC不发生增殖,此为HLA-D抗原阴性分型法。

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表达高水平的HLAⅡ类抗原,常作为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的刺激细胞。

(二) 操作步骤
1. 刺激细胞的准备常用的刺激细胞有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如N23细胞株,经过克隆化)、HTC或PBMC。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23细胞,离心后重悬于新鲜完全培养基中,调整细胞数为1~2×106/ml,移置塑料培养瓶或50ml离心管中,用60Co照射3000rad。

2. 反应细胞的准备分离纯化待检个体的PBMC(方法参见"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

3. MLC按2×106PBMC: 1×105照射的N23细胞/4ml 10% FCS RPMI1640 比例在培养瓶中进行MLC,培养瓶保持直立,培养4天内不要晃动,第5天加入1ml新鲜培基。

如要测定3-TdR掺入率,一般可在MLC的第5天进行;如要检测MLC中NK、LAK或特异性杀伤性T淋巴细胞(犆TL),一般在7~10天左右终止培养,收获效应细胞。

杀伤细胞功能检测参见"自然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杀伤功能",所不同的是在96孔培养板中靶细胞数为5×103/孔。

CTL的靶细胞选用作为刺激细胞的N23细胞。

(三) 试剂器材
1. 细胞刺激细胞N23细胞系,反应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2. 10%FCS RPMI1640培养基。

3. 照射源:60Co、X射线装置。

4. 细胞培养瓶、培养板、滴管、吸管等。

5. 孵箱、超净台。

(四) 注意事项
1. 注意无菌操作。

2. 刺激细胞接受照射剂量要准确,使细胞暂时存活,但失去增殖的能力。

3. 可用Raji或Daudi细胞作为刺激细胞,也可将不同的细胞混合作为刺激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