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教材

合集下载

《法律逻辑学》课后作业

《法律逻辑学》课后作业

《法律逻辑学》课后作业(6月6日交)学号:⎽⎽⎽⎽⎽⎽⎽⎽⎽⎽姓名:⎽⎽⎽⎽⎽⎽⎽⎽⎽⎽一、填空题:1.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p为()而q为()时,它才为假。

2.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直言命题是(),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直言命题是()。

3.“如果甲违反合同约定,就要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其中的逻辑常项是(),逻辑变项是()。

4.关系命题由()、()、()和()四部分组成。

5.¬()等值判断是()∨()。

6.根据狭义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由“乙必然剽窃他人作品”真,可以推出“乙可能剽窃他人作品”为()。

7.假如SEP为真,则同素材的SAP为(),SIP为(),SOP为()。

8.“认识”、“了解”、“支援”、“喜爱”等概念,都是表明关系主项之间的()。

9.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中,如果前件断定的情况不存在,那么后件对其()。

10.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由“有的罪犯不是累犯”假,可以推出“所有的罪犯是累犯”为()。

二、单项选择题:1.“所有的教师都是律师”和“所有的教师都不是律师”两个直言命题之间存在()。

A.矛盾关系B.差等关系C.反对关系D.下反对关系2.由“有的证言不是真实的”真,可以推出“所有的证言都是真实的”为()。

A.真B.假C.真假不定D.推不出3.“有的借款合同对利息的约定是有效的”和“有的借款合同对利息的约定是无效的”两个直言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为()。

A.不能同真,不能同假B.可以同真,可以同假C.不能同真,可以同假D.不能同假,可以同真4.下列选项()中,p不是q的充分条件。

A. p:不熟悉法律q:通不过司法考试B. p:意志因素q:犯罪故意C. p:实施侵权行为q:承担民事责任D.p:符合法律规范q:行为合法5.“并非有些劳动教养是必需的”等值于()。

A.有些劳动教养不是必需的。

B.所有的劳动教养都不是必需的。

C.所有的劳动教养都是必需的。

D.只有劳动教养才是必需的。

北航《法律逻辑学》在线作业一15秋满分答案

北航《法律逻辑学》在线作业一15秋满分答案

北航《法律逻辑学》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多选题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80 分。

)1. 与“并非被告既收受贿赂,又玩忽职守”有等值关系的判断有()A. 被告既没有收受贿赂,也没有玩忽职守B. 被告或者收受贿赂或者玩忽职守C. 被告或者没有收受贿赂或者没有玩忽职守D. 如果被告没有收受贿赂,那他就是玩忽职守了-----------------选择:C2.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的“民”这个概念是()A. 集合概念B. 非集合概念C. 普通概念D. 负概念-----------------选择:A3. 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A. 所有的S是PB. 所有S不是PC. 有S是PD. 有S不是P-----------------选择:B4. 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 主项和谓项B. 主项和量项C. 谓项和联项D. 量项和联项-----------------选择:B5. 他今年已满50岁,不算年轻了,但在部级领导干部中他是最年轻的这段话()。

A. 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B. 违反了不矛盾律的要求C. 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D. 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选择:D6. 运用反证法进行论证时,其反论题“非P”与原论题“P”是()。

A. 等值关系B. 矛盾关系C. 反对关系D. 交叉关系-----------------选择:B7. 在“有的逻辑学家是心理学家”这一判断中,主项与谓项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具有()。

A. 仅全同关系。

《法律逻辑学》作业(1)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作业(1)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作业(1)参考答案《法律逻辑学》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10分)1、在三段论的第三格中,中项M在大前提中处于主项的位置,在小前提中处于主项的位置。

2、根据性质判断词项周延性的规定,全称判断的主项都是周延的,否定判断的谓项都是周延的。

3、若一个推理正确,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推理的前提正确,推理的形式有效。

4、根据简单真值模态判断间的对当关系,必然P与可能P之间具有差等关系;可能P与可能非P之间具有下反对关系。

5、在下列三段论形式中填入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形式:M I PM(A)SS(I)P二、单项选择(20分)1、“p要么q”与“p并且q”这两个判断形式,它们含有(C)。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2下列各句属于逻辑划分的是(B)A、选言判断分为选言肢和选言联结项;B、假言直接推理分为假言易位推理、假言换质推理和假言易位换质推理;C、规范模范判断分为规范模范词和基础判断;D、反驳分为被反驳的论题、用以反驳的论据和用以反驳的论证方式。

3、“没有一个腐败分子不应受到法律的惩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为(A)A、SAP;B、SEP;C、SIP;D、SOP4、“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万里长城”作为定义,则(A)A、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B、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C、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D、遵守了各项定义规则,没有逻辑错误。

5、下列对概念的概括中,正确的是(B)A、把“律师”概括为“先进律师”;B、把“刑法”概括为“法律”;C、把“中级人民法院”概括为“高级人民法院”;D、把“判断”概括为“推理”。

6、下列概念间的关系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是(D)A、交叉关系;B、全同关系;C、真包含关系;D、全异关系。

7、“所有的执法者都是公正的”和“有些执法者不是公正的”这两个判断间具有(C)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C、矛盾关系;D、差等关系。

法律逻辑学(警用逻辑学)练习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警用逻辑学)练习及答案

警用逻辑学练习(参考答案)概念部份一、在以下语句空格处填写规定种类的概念:一、________(单独概念、正概念)正在研究一项政策,以增强治安警民联系。

参考答案:公安部或某一具体公安机关二、我国拥有对__________ (普遍概念、正概念)的主权。

参考答案:中国沿海岛屿等3、盗窃罪属于___________(普遍概念、负概念)。

参考答案:非渎职罪等4、青青年喜爱阅读___________(集合概念、正概念、单独概念)。

鲁迅全集等五、历史上,空想家们构造了很多虚幻,例如,___________(正概念、空概念)确实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参考答案:永动机等二、用以下语词别离构造两个语句,一句表达其集合的意义,一句表达其非集合的意义:一、“书”参考答案:集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非集合:这是一本书2、人民”参考答案:集合: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非集合:在现代国家,人民有法定的民主权利3、“警察”参考答案:集合:警察是社会的守护神;非集合:警察要遵纪遵法附:对以下黑体字概念进行划分一、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此刻已有八万多检察工作人员。

参考答案: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检察工作人员: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二、全国各级检察机关都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参考答案: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法律监督机关: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3、在我国,人民享受着普遍的民主和自由。

参考答案:人民: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4、只有人民才是制造历史的动力。

参考答案:人民: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五、人民警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

参考答案:人民警察: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六、他是人民警察。

参考答案:人民警察: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三、指出各组概念间的关系(关于有明白得歧义的,请先对语词做含义说明或对概念进行概念):一、电话参考答案:若是指的是通信形式,二者是属种关系;假设指外形,它们是全异关系二、未成年人儿童参考答案:属种关系3、化工工业重工业参考答案:交叉关系4、淫秽片色情片参考答案:一样而言,二者是同一关系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深圳市公安局参考答案:全异关系五、用欧拉图表示以下各组横线上的概念(提示:先将每一个概念用字母标示)1、事物的矛盾法那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全然的法那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C )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B. 对称但非传递C.非对称但传递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D )。

A.主项和谓项B. 主项和量项C. 谓项和联项D. 量项和联项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A )。

A. 主、谓项都周延B. 主、谓项都不周延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D )。

A. ASB. EC. ED. IS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A )。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D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C. 某甲或某乙有罪D. 某甲或某乙无罪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C )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B. 某甲可能是凶手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D )。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D. 或然性推理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电大【法律逻辑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法律逻辑学】形考作业一答案:一、填空题1、“P或者q”的逻辑常项是或者,变项是 p,q。

2、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两部分组成,•逻辑形式性质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决定的。

3、(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哲学范畴)的外延最广,不能再进行概括。

4、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在属种概念之间两特征存在着(反变)关系。

这个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

5、实质定义主要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方法。

6、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按质不同,分为(肯定)和(否定);按照量的不同,•可分为(全称)、(特称)和(单称)。

性质判断的六种形式可用符号分别表示为(SAP)、(SEP)、(SIP)、(SOP)、(SaP)、(SeP)。

7、根据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A与E之间,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一个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I取值为假时,•O必(真)•;•O取值为真时,•I(可真可假)。

差等关系之间,上位判断(真),则下位判断必真;下位判断假,则上位判断(假)。

8、运用性质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SAP可换位为(PIS)•,•SEP应换质为(SA),对SOP先换质,再换位应得(IS)。

二、单项选择题1、诉讼法是从司法程序方面为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而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的总称。

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这段文字对“诉讼法”的概念是如何说明的?( 2 )①仅从内涵方面②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③仅从外延方面④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公民”这个概念属于…………………………( 3 )①单独概念②负概念③集合概念④非集合概念3、“工业企业”与“股份制企业”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有…………………………( 3 )①全同关系②真包含关系③交叉关系④反对关系4、“宪法是国家的法律”。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2)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2)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分)1,在 " 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 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 _时 , 它才是假的 ; 在其它情况下 , 它都是真的 .3,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 在 " 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这一定义中 , 被定义项是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1. 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 即对称又传递B.对称但非传递C. 非对称但传递D.即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 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 谓项和联项D. 量项和联项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

A.主、谓项都周延B.主、谓项都不周延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 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D)。

A. ASB. EC. ED. IS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 )。

A. 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B.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C.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D.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D )。

A.某甲和某乙都有罪B.某甲和某乙都无罪C.某甲或某乙有罪D. 某甲或某乙无罪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C )为真。

A.某甲必然是凶手B.某甲可能是凶手C.某甲可能不是凶手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B.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C.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D. 或然性推理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

《法律逻辑学》平时作业及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平时作业及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平时作业及参考答案作业(一)一、请指出下列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1、工作不仅要有股拚劲,而且还要注意方法。

2、要么是他作案,要么是你作案,二者必居其一。

3、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二、指出下列定义或划分中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什么1、贪污不是合法行为。

2、贪污犯就是侵蚀、破坏社会主义大厦的蛀虫。

3、为了保证旅客的安全,铁道部门规定:严禁携带易燃品、爆炸品、腐蚀品、危险品、雷管、火药进站乘车。

三、下列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什么推理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1、凡作案人都有作案动机,他有作案动机;所以他是作案人。

2、凡盗窃罪都是侵犯财产罪,凡盗窃罪都是故意犯罪;所以,凡故意犯罪都是侵犯财产罪。

3、如果某甲是强奸犯,则某甲应受法律制裁;某甲应受法律制裁;所以某甲是强奸犯。

4、甲或者犯收受贿赂罪,或者犯玩忽职守罪;某甲犯收受贿赂罪;所以某甲没犯玩忽职守罪。

5、任何法律行为或者是单方法律行为,或者是双方法律行为,或者是共同法律行为;遗嘱法律行为是单方法律行为,所以,遗嘱法律行为不是双方法律行为,也不是共同法律行为。

6、所有因病死亡都是正常死亡;所以所有因病而死的都不是非正常死亡。

四、下列议论各违反哪条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犯什么逻辑错误?1、劳动创造财富,作家在辛勤劳动,所以,作家也在创造物质财富。

2、你对创建“平安”的建议是正确的,我完全同意。

不过,你的建议中有些地方是值得商榷的。

参考答案(一)一、请指出下列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1、联言判断,逻辑形式:p→q2、不相容选言判断,逻辑形式:p要么q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p→q。

二、指出下列定义或划分中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什么1、逻辑错误:定义用否定联项。

2、逻辑错误:以比喻代定义。

3、逻辑错误:混淆根据、子项相容。

三、下列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什么推理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1、三段论,不正确,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9018)《法律逻辑》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18)《法律逻辑》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论述题]下列定义违反了哪条下定义的规则1、儿童是祖国的花朵2、圆是圆形的曲线3、商品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参考答案:2:[判断题]树可以划分为树叶、树枝和树根。

()参考答案:错误3:[多选题]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有()A:混淆词项B:偷换词项C:转移论题D:偷换论题E:模棱两可参考答案:ABCD4:[单选题]推理的有效性是由()决定的A:推理的方式B:推理的内容C:推理的形式D:推理的正确性参考答案:C5:[单选题]“这个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他们都是考试入学的。

” 在这句话中两次出现的词项“这个班的学生”是()A:都是集合词项B:都是非集合词项C:前者是集合词项,后者是非集合词项D:前者是非集合词项,后者是集合词项参考答案:C6:[单选题]a"犯罪团伙”、b"盗窃团伙”、c"盗窃团伙首犯” 这三个词项之间的关系用欧拉图表示为()A:c全包含于b,b全包含于aB:a与b是交叉关系,b与c是交叉关系,a与c全异C:b全包含于a,c与它们是全异关系D:b全包含于a,c与它们是交叉关系参考答案:C7:[单选题]a方形,b方桌,c桌子,这三词项的外延关系是()A:c全包含于b,b全包含于aB:a与b是交叉关系,b与c是交叉关系,a与c全异C:a全包含于b,c与它们交叉D:b全包含于c,a与它们是全异关系参考答案:D8:[单选题]“中国位于亚洲”这句话中的“中国”与“亚洲” 这两个词项外延之间具有()A:真包含于关系B:真包含关系C:交叉关系D:全异关系参考答案:D9:[单选题]“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的外延间的关系是:()A:真包含关系B:同一关系C:交叉关系D:全异关系参考答案:B10:[单选题]“成年人”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外延间的关系是:()A:真包含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同一关系D:交叉关系参考答案:D11:[单选题]唯心主义可以概括为()A:马克思主义哲学B:哲学C:黑格尔D:唯物主义参考答案:B12:[单选题]若以"黄色文学是腐蚀人的心灵的毒剂” 为定义,则它是()A:正确的B:定义过宽C:定义过窄D:定义不明确参考答案:D13:[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该定义()A:正确的B:定义过宽C:定义过窄D:定义不明确参考答案:C14:[单选题]同一律要求思维具有()A:同一性B:一致性C:确定性D:可靠性参考答案:C15:[单选题]矛盾律要求思维具有()A:同一性B:一致性C:确定性D:可靠性参考答案:B16:[单选题]矛盾律要求相互否定的两个命题不能同()A:指一个事物B:真C:假D:可靠参考答案:B17:[单选题]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A:指一个事物B:真C:假D:可靠参考答案:C18:[单选题]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模棱两可B:混淆词项C:模棱两不可D:自相矛盾参考答案:D19:[单选题]既肯定SAP又肯定SEP,则()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参考答案:B20:[单选题]既否定SAP又否定SEP,则()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参考答案:C21:[单选题]既断定p∧q为真,又断定p∧~q为真,则()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参考答案:B22:[单选题]既断定p→q为假,又断定~(p∧~q)假,则()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参考答案:C23:[单选题]“要说如果打击恐怖主义就要武装占领伊拉克,这当然不对,但要说打击恐怖主义却不能武装占领伊拉克这也不对”,这段话犯有()的逻辑错误。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B. 对称但非传递C.非对称但传递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B. 主项和量项C. 谓项和联项D. 量项和联项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主、谓项都周延B. 主、谓项都不周延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A. ASB. EC. ED. IS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C. 某甲或某乙有罪D. 某甲或某乙无罪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B. 某甲可能是凶手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D. 或然性推理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

法律逻辑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平常作业参照答案《法律逻辑学》平常作业(一)参照答案一、填空题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两个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的不一样决定的。

2、 p∨q 的逻辑常项是或许,变项是p、 q 。

3 、“所有 S 不是 P。

”这个命题形式的逻辑常项是所有 --- 不是 --- 。

逻辑变项是 s、p。

4 、“假如某甲犯了杀人罪,则某甲应受法律制裁。

”这一命题逻辑形式是假如p 那么 q。

此中,逻辑常项是假如 ----- 那么,逻辑变项是p、q 。

5 、任何词项都有两个逻辑特点,即内涵和外延。

6 、对词项进行限制和归纳的逻辑依据是词项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7 、独自词项不可以限制和区分。

8 、在真包含关系中,外延大的那个词项叫做属词项,外延小的那个词项叫做种词项。

9 、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个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周边的属词项是法律。

10 、任何—个直言命题都是由主项、谓项、量项、联项四个部分构成的。

11 、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直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直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SIP 。

12 、直言命题的主项 S 和谓项 P 在外延上可能有同一、包含于、包含、交错、全异五种关系。

13 、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命题的质是必定联项;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命题的量是全称 (单称 ) 。

14 、依据相关推理规则,O 命题不可以换位,I 命题不可以换质位。

15 、对 SAP命题换质,其结论是SE非 P ;对 SAP命题换位,其结论是PIS 。

16、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有的律师是非共产党员;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有非共产党员是律师。

其推演的逻辑形式用公式表示为SOP— SI 非 P- —非 PIS 。

17 、将“犯罪状为是拥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换质,其结论犯罪状为不是不拥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将其结论再进行换位,其结论是有的不拥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状为。

法律逻辑学练习及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及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一一、填空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___思维形式_____________。

6.划分是揭示概念__外延__________的逻辑方法。

7.定义是揭示概念____内涵________的逻辑方法。

12.性质判断有___质________和____量________两个方面。

20.“SAP”判断换位后得__PIS_____判断。

二、单项选择3.如果C概念是A与B两个的属概念,并且所有A不是B,A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外延,则A与B之间的关系是()。

A.交叉关系B.反对关系B. C.矛盾关系 D.真包含于关系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循环定义D.同语反复10.“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为前提进行换位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A.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C.有的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D.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商品三.双项选择1.“贪污罪是侵犯财产罪”这句话中“侵犯财产罪”这个概念属于()()。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D.普遍概念2.违反“划分必须是相应对称”这一规则,所犯的错误是()()。

A.多出子项B.划分不全C.子项相容D.混淆根据4.“国家就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国家可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多出子项D.划分不全5.“杀人罪就是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个定义是()()。

A.正确的B.错误的C.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D.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四1.“反革命罪”、“杀人罪”、“渎职罪”、“犯罪”这一组概念中,包括有()。

A.全同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E.反对关系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判断的主、谓项是()。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E.肯定概念3.下列各组概念中A真包含于B的有()。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题目一:概念辨析1.请解释法律逻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法律逻辑学是对法律规则及其逻辑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是法学的一门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法律中的逻辑问题,包括法律规则的形式逻辑和实际逻辑,法律推理的规则和方法,法律论证的过程等。

研究对象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条文等法律规范性规定。

2.请解释法律逻辑学与法学逻辑学之间的关系。

法律逻辑学与法学逻辑学是密切相关的两个学科。

法学逻辑学主要研究法学中的逻辑问题,包括法律语言的逻辑结构和法律推理的逻辑规律等;而法律逻辑学主要研究法律规则及其逻辑关系等法律领域的逻辑问题。

因此,法律逻辑学是法学逻辑学的一个具体应用领域。

题目二:逻辑推理1.在法律论证过程中,为什么要运用逻辑推理?逻辑推理在法律论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逻辑推理能够帮助我们从已知的法律规则或事实出发,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推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逻辑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规则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法律规则的适用性以及解决法律争议等问题。

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可以使法律论证的过程更加严密、合理,并提高论证的效力和说服力。

2.请解释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并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归纳推理是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从已知的个别案例或事实中归纳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例如,某一法院审理了几起相似案件,都是基于某一法律条文进行判决,从这些具体的案例中可以归纳出该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和规则。

演绎推理是通过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利用已知的普遍规律或前提,推出特殊的结论。

例如,已知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得饮酒”,某甲被发现饮酒,那么可以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即该甲违反了法律规定。

题目三:逻辑谬误1.什么是逻辑谬误?请列举并解释5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逻辑谬误是指在逻辑推理中出现的错误。

以下是5种常见的逻辑谬误:–陷阱问题:利用一种错误的推理方式来误导他人,例如诱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得出不合理的结论。

(2022更新)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法律逻辑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22更新)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法律逻辑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22更新)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法律逻辑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正确答案:普遍概念2.“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正确答案: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3.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

正确答案:交叉关系4.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

正确答案:限制5.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矛盾关系6.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正确答案:反证法——间接证明7.“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

正确答案:财产8.“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

正确答案:集合概念9.“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一划分是()。

正确答案:错误的划分10.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正确答案:逻辑常项1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一定义是()。

正确答案: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12.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正确答案:或然的1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

正确答案:以比喻代定义15.若“有A是B“、“有A不是B“、“有B是A“、“有B不是A“均真,则A与B()。

正确答案:交叉关系16.“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那么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处罚”是一个()。

正确答案:充分条件假言判断17.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

正确答案:概括和限制都错19.“这个抢劫犯一定是李鹏”是()。

正确答案:必然肯定判断20.“甲某可能不是盗窃犯”是()。

正确答案:可能否定判断21.求同法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去异求同22.“重工业是生产重工业产品的工业“这一定义是()。

正确答案: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23.如果(),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

法律逻辑学作业题目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作业题目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作业题⽬及答案⽂档下载后可复制编辑法律逻辑学作业⼀ 1⼀、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1."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

(1.00分)A. 集合概念 C. 单独概念 D. 负概念2.“任何改⾰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部是改⾰者,所以有些⼲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1.00分)A. 所有M 不是P ,S 是M ,所以S 不是PB. M 是P ,S不是M ,所以S 不是PD. 有些M 不是P ,有些S 是M ,所以S 不是P3.如果有的A 是B ,并且有的A 不是B ,则A 于B的外延关系是()。

(1.00分)A.全异关系 B. 真包含于关系D. 同⼀关系4.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法是()。

(1.00分)A. 划分B. 定义C. 分类5.主谓项相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

(1.00分)A. ⽭盾关系B. 下反对关系D. 反对关系6.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1.00分)B. 定义项——定义C. ⼭脉——⼭D. ⼤项——三段论7.“不动产”这⼀负概念的论域是()。

(1.00分)A. 企业B. 动产C. ⼟地8.“中国⼈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这⼀概念属于()。

(1.00分)A. 负概念B.⾮集合概念C. 普遍概念9."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划分是()。

(1.00分)A. 正确的划分B. 犯了"⼦项不全"的逻辑错误D. 分类10.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1.00分)B. 语⾔表达形式C. 变项D. 思维的内容11."建筑是凝固的⾳乐" 这⼀定义是()。

A. 犯了"⼦项不全"的逻辑错误B. 犯了"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C. 正确的定义D. 犯了"以⽐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12.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法律逻辑学 课后部分答案

法律逻辑学 课后部分答案

19
P309 7.根据下面介绍的材料,将其中运用的类比推理整理为 典型的推理形式,并指出哪是其类比物,哪是需认识的对 象,以及其结论的可靠程度。
某地农村妇女高××,遵其丈夫张××之嘱,于某日清晨用其 夫带回的香油、韭菜、菠菜和鸡蛋,混在一起炒得半熟时给张父吃, 以治张父的浮肿病。张父正吃时,住同院的本家小孙子(10岁)来玩, 张父喊他同吃。谁知吃后小久,爷孙二人便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四 肢麻木,约30分钟即先后死去。在审讯高××时,她再三提出在往锅 里打鸡蛋时,发现有一个鸡蛋打出来后像稀水状,并呈绿色。这个不 正常的鸡蛋是否含有什么可致人于死的药物呢?为弄清案情,侦查人 员作了如下实验:他们把各种可能导致出现上述死者症状的农药和其 他药物,分别注射入各个鸡蛋。再放置到相当于高××从其丈夫手里 得到鸡蛋至打破鸡蛋的时间,之后将这些鸡蛋分别打到不同的碗里观 察,结果发现,注射有1605农药的那个鸡蛋,呈现出与高××所述完 全相同的现象:鸡蛋像稀水状、呈现绿色。于是推知张父食用的鸡蛋 中注射有1605农药。
(2)该类比推理是不正确的,属于典型的“机械类比”。因为,一个 人的性别、职业、年龄等因素与患某种疾病之间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但一个人的身高,尤其是其说话的声调与患某种疾病互不相干,是毫 无联系的偶然因素。而江湖游医却依据这种毫无联系的因素进行类比 推理,轻率地得出其结论。因此,该类比推理即使前提都是真的,其 结论也很可能是假的。
12

(1)(A ∨ B) 已知 (2)(B→~D) 已知 (3)(D←~C) 已知 (4)(~A∧E) 已知 (5)~A 由(4)联言推理分解式 (6)B 由(1)(5)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7)~D 由(2)(6)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8)C 由(3)(7)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由上可知.从给定前提能必然推出结论“C”。

法律逻辑学课后答案

法律逻辑学课后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1)第二章概念一、1、内涵,外延;2、内涵,外延;3、内涵,外延;4、内涵,外延;5、内涵,外延;6、内涵,外延;7、内涵,外延;8、内涵,外延。

二、(一)1、单独概念2、普遍概念3、普遍概念4、单独概念5、普遍概念6、普遍概念7、普遍概念8、普遍概念9、普遍概念(二)1、正概念2、负概念3、正概念4、负概念5、正概念6、负概念7、正概念8、负概念三、1、集合概念,集合概念2、集合概念3、非集合概念4、集合概念5、非集合概念四、1、“丛书”是集合概念,不能受“三本”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书”;2、第一个“人”为集合概念,第二个“人”为非集合概念,该陈述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3、“词汇”是集合概念,不能受“1000个”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词”;4、第一个“群众”为集合概念,第二个“群众”为非集合概念,该陈述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5、“枪支”是集合概念,不能受“50多支”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枪”;6、“鸟类”是集合概念,不能受“几十种”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鸟”。

五、1、“人民法院”与“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机关”是全同关系;2、“死亡”与“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是真包含关系,“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是矛盾关系;03、“法律”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包含于关系;4、“哲学”与“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全同关系,“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与“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哲学”是真包含关系,“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是矛盾关系;5、“亚洲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是交叉关系;6、“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最大的博物馆”是全同关系。

六、1、A(盗窃犯)与B(杀人犯)、B(杀人犯)与C(强奸犯)、A(盗窃犯)与C (强奸犯)是交叉关系, A(盗窃犯)、B(杀人犯)、C(强奸犯)分别与D(罪犯)都是真包含于关系;2、A(人民)与B(人民法院)、A(人民)与C(司法机关)是反对关系,B(人民法院)与C(司法机关)是真包含于关系;3、A(强制措施)分别与B(逮捕)、C(拘留)、D(取保候审)是真包含关系,B(逮捕)、C(拘留)、D(取保候审)相互间为反对关系;4、A(共青团员)、C(青年律师)与B(青年)是真包含于关系,A(共青团员)与C (青年律师)是交叉关系,A(共青团员)、B(青年)、C(青年律师)与D(律师事务所)为反对关系;5、A(农村)与B(农民)、C(劳动模范)、D(共产党员)都是反对关系,B(农民)、C(劳动模范)、D(共产党员)相互间为交叉关系;6、A(动物园)与B(动物)、C(人)、D(机器人)都是反对关系,D(机器人)与A(动物园)、B(动物)、C(人)也都是反对关系,B(动物)与C(人)是真包含关系;7、A(青年)与B(共产党员)、C(司法干部)、D(审判员)都是交叉关系,B(共产党员)与A(青年)、C(司法干部)、D(审判员)也是交叉关系,C(司法干部)与D (审判员)是真包含关系;8、A(广播电视大学)、B(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C(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学生)相互间为反对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逻辑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引论标准答案简答题1.(1)思维的规律性、科学性(2)逻辑学或逻辑知识(3)客观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性(4)思维的规律性、科学性2. 首先,他从理论上揭示了正确思维的特性,有助于我们由自发的逻辑思维提高到自觉地逻辑思维。

其次,逻辑学不仅具有理论指导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第三,逻辑学还有助于人们准确的表达思想,提高论辩能力。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外延2.否定、行为3.矛盾;全异;真包含(属种);真包含于(种属);全同4.属,种5.“划分过窄”;“多标准划分”6.外延;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标准7.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8.被定义罪名概念=种差十邻近的属概念9.集合10.单独概念;普遍概念11.定义过窄12.全同;同一个13.“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和“划分的子项必须互不相容”;“多标准划分”和“子项相容”14.定义项的外延必须与被定义项的外延相等、定义过宽15.集合,非集合16. 概括和限制17.单独概念;哲学范畴18. 肯定的;全称19.主项、谓项、联项、量项20. 认识性内涵21.思维反映客观对象的方式;22.认识性;规定性;23.词项;24.归类;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C. 4.C. 5.B. 6.D. 7.D. 8.A. 9.A. 10.A. 11.C. 12.D. 13.C. 14.A. 15.D. 16.D 17.C 18.C 19.C 20.B21.A 22.A 23.B三、多项选择题1.A.B.C. 2.B.D.E. 3.A.B.C.E 4.C.E. 5.A. C.D 6.A.B.C.E. 7.A.C8.D.E. 9.A. D.E. 10.A.B.C.D.E. 11.B.C. 12. A.B.D 13.BD 14.ABD15.CE 16.ABCD 17.ABC 18.BD四、名词解释1.认识性内涵:其构成性质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它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2.概念的限制:就是由属概念过渡为它的某一个种概念,从而缩小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3.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都真包含于同一个属概念,并且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全部外延,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叫做反对关系。

4. 全同关系是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又叫同一关系。

5. 是指概念的内涵、外延要明确,亦即对使用的概念,,既能清楚的了解它指称的那类对象的根本特征,又能准确识别和把握它所指称的有哪些对象。

6. 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种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

五、图表题1.2. 3.s ps ppsAAAC C C(1)(2) A4.(1)(2)5A6. ①②六、简答题 1. 根据概念外延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B AC B CD A B D C S P M AB D C据概念的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由若干个同类个集合体,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具有某种属性或是缺乏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独立存在的具体事物,还是依附于事物的属性,概念可分为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2.①以比喻代定义。

②多标准划分(子项相容)③定义一般不能是否定的④定义概念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概念(或循环定义)3.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

“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

定义概念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含被定义概念。

“同语反复”或“间接定义”。

定义一般不能是否定的。

定义必须是准确完整的科学概念。

“以比喻代定义”。

4.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会犯划分过宽或者划分过窄的错误;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会犯多标准划分的错误;子项的外延必须相互排斥,违反会犯子项相容的错误;划分的层次必须清楚。

5.概念与语词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它表现为:某个特定的词语,通常可以用来表示相应的概念;某个特定的概念,也一般是用相应的词语来表达。

概念与语词的区别:第一,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语词是一种语言形式。

第二,任何概念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6.内涵;第一个从内涵,第二个从外延;内涵;外延7.①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

定义过宽。

②定义概念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含被定义概念。

同语反复③定义概念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含被定义概念。

循环定义④定义必须是准确完整的科学概念。

以比喻代定义8.划分是将属概念按一定的标准分为几个并列的种概念,划分后的母项与子项之间是属种关系,子项仍然具有母项的属性。

分解是将整体分为部分,整体与部分之间不是属种关系,部分不具有整体的属性。

①是划分,②③④是分解。

9.①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犯划分过窄的错误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犯多标准划分的错误;子项的外延必须相互排斥,犯子项相容的错误③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犯多标准划分的错误;子项的外延必须相互排斥,犯子项相容的错误10. A.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 B.子项相容和多标准划分11.概念与语词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它表现为:某个特定的词语,通常可以用来表示相应的概念;某个特定的概念,也一般是用相应的词语来表达。

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语词是一种语言形式。

2、任何概念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4、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12.①不正确。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同语反复。

②不正确,定义不能是否定的。

13.法律概念是指法律规范中出现的,用以指称那些属于法律规范调整的事件或行为的概念。

法律概念是客观性与规定性的统一。

运用时应注意,第一,理解或陈述法律文件中词语表达的概念,在内容方面必须体现出他的规定性,不能凭自己的理解做任意解释。

第二,运用词语表达法律概念时,也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

(举例略)第三章命题的一般特征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判断:就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的直接表现形式就相当于语言中的句子。

2.命题形式:是同类型命题所表现出来的共性,亦即不同内容的命题本身各部分之间具有的相同的连接方式。

二、简答题1. 首先,根据判断中是否包含“必然”、“可能”、“必须”、“允许”等模态词,将判断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两大类。

非模态判断按照判断自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成分,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按照判断所断定的是对象的性质还是对象之间的关系,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按照组成复合判断的各个简单判断之间的联系情况,分为联盲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

模态判断按照其模态词的种类又分为真值模态判断和规范模态判断。

2.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的一种思想,反映了人们对事物情况的认识,他的形成与表达都离不开语句。

判断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物质外壳和语言形式。

判断只有通过语句才能表达,这是二者的密切联系。

区别:任何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句都表达判断,只有在内容上对事物有所断定的句子才表达判断;同一判断可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第四章性质命题答案一、填空题1.全称否定;合法行为;犯罪;不是;所有;周延的;周延的2.某班的同学;共青团员;是;有的;特称肯定3.全称否定,特称肯定⒋等值5.有的人不是自私的6.李红手里拿的那枝花不是红色的;李红手里拿的那枝花是黄色的7.全异关系8.全异关系9.犯罪都是不合法行为10.有的爬行动物是非脊椎动物11.有的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机物12.小李不是大学生;小李是中学生13.关系者项、关系项、关系量项14.联项,量项15.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二、单项选择题1.A. 2.B. 3.B. 4.A. 5.B. 6.D. 7.C. 8.C. 9.B. 10.B.11.D. 12.A. 13.C. 14.B. 15.B. 16.C. 17.C. 18.A. 19.B. 20.B.21.A 22.B 23.A 24.B 25.C 26.D 27.B 28.B29.A 30.C三、多项选择题1.A.B.C.D. 2.B.C.D. 3.B.D. 4.A.C.D.E. 5.A.B.C.D.E. 6.A.B.C. 7.B.C.D.E.8. ABCDE四、名词解释1.谓项:是性质命题中用以陈述被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词项。

2.联项:就是性质命题中连接主项和谓项的词项,它表明了对主项和谓项之间外延关系的断定。

3.量项:就是性质命题中表示所断定的主项外延数量或者范围的词项,表明是否断定了主项的全部外延。

4.隐含命题:就是由一个命题必然可以得出另一个或几个与其意思相同、真假等值或一致的命题。

5.换质法:就是通过改变一个性质命题的质,并将其谓项换成它的矛盾概念,从而得出一个与原命题不同质的性质命题6.换位法:通过改变原命题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不改变原命题的质,从而可以得到原命题隐含的、而又改变了断定对象的命题。

五、简答题1. 在一个性质判断中,如果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都得到形式的断定,就称为该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否则就是不周延的。

周延性是在该性质判断中被断定的外延范围方面体现出的共性。

A、E、I、O四中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2.关系的传递性有三种情况:传递、非传递、反传递。

传递关系:如果aRb 真,并且bRc真,则aRc一定真,非传递关系:如果aRb真,并且bRc真,则aRc不一定真,在这种情况下,R为非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如果aRb真,并且bRc真,则aRc一定假,在这种情况下,R为反传递关系。

3.(1)SIP,量项“多数”或者“有些”,主项“司法人员”,联项“是”,谓项“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

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2)SEP,量项“所有”,主项“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联项“不是”,谓项“中国的公民”。

主项周延,谓项周延六、综合题1.由相同素材构成的A、E、I、O四种判断间的真假关系,称为性质判断间的对当关系。

所谓相同素材,就是指相同的主项概念和相同的谓项概念。

主、谓项相同的A、E、I、O四类判断之间存在着以下四种关系,同一素材的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习惯称为对当关系,常用逻辑方阵表示。

A、E、I、O的对当关系可以用下面的“逻辑方阵”图表示:方阵中的每一条线段,都表示两种判断之间的一种真假关系,因此,6条线段表示了六种关系,其中有两个是矛盾关系,两个是差等关系,实际上只有四种不同的关系,即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差等关系、下反对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