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编者按:2012年3月,邵宁宁老师在西北师大现当代文学专业,开设了中国现代小说史论这门课程,课程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轨迹做了综述式的介绍,对于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代表的作家作品,做了一定的脉络式讨论,其中也穿插着涉及了当代小说的内容。

课程分三个课时进行,现在就课堂内容做一简要梳理,以期为大家提供一种对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的全新思考。

第一讲现代小说概论中国小说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开始,再到后来的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话本,拟话本,文言章回小说的出现,小说作为一种世人的文学题材,在中国已经有了千年的发展历史。

孔子说:“虽小道,却亦有可观者”,就表明了小说在古代并不是一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但是也有“可观”的地方,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风俗习惯,乃至历史事件也会在小说这种题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

到了近代,小说的社会价值被深刻挖掘,无论是作为改良派的梁启超,还是作为左翼文学家的鲁迅,看到了小说作为一种文体之于当时的社会价值。

梁启超在很早就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就第一次深刻揭露了小说反映民情民意的作用,同时也指出小说能成为社会改良武器的作用。

鲁迅更是弃医从文,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深刻批判了国民性,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先锋人物。

因此,可以看到,中国的小说经历了一种从个人到大众,从庙堂到社会的锐变,小说不再成为人们消闲的工具,而是越来越成为反映社会现实,有益于民生的文学样式。

这与五四以来的白话新文学的发展不无关系,正是白话文学的提倡,才使得人们从华丽辞藻,追求韵律的古典文学写作中解放出来,关注文学本身,关注“为人生”的文学,因此,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确在这很短的时间中,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方面源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向前发展,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广泛的创作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另外一方面新时期以来,对“人”自身的发觉,也为作家表现人生,挖掘人性,提供了很好的意识导向。

浅谈中国当代小说史

浅谈中国当代小说史

浅谈中国当代小说史浅谈中国当代小说中国小说是人类精神文明长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题材广泛,纵横周深。

本次作业节选20世纪中期至今的小说简史,予以分析,即当代小说的浅层次剖析。

请看第一阶段,1:建国初至文革○1:建国伊始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都已胜利结束,举国欢庆,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有序展开,同时广大人民群众革命热情尚未完全消散,此时反应革命斗争时期的战争题材小说自然趋为主流,中国当代文学史迎来了第一个繁荣时期。

大量优秀且贴近人民生活的作品,涌现,其中不乏有后来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优秀小说,如罗广斌,杨益言:《红岩》解放前夕重庆渣泽洞,白公馆我党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代表人物:江姐(江竹筠),小萝卜头(宋振中),蓝胡子(蓝蒂欲)双枪老太婆以及《敌后武工队》,《苦菜花》,《青春之歌》,《上甘岭》(反应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战争)等等,相信即使大家没有拜读过原著,但其电视艺术作品相比大家都曾看过,听过。

另一方面,就是当时一样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类小说的蓬勃发展,比较出名的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次周立波非彼周立波),《创业史》等等。

抱歉,此类小说未曾涉及,所以没法给大家更为详细的叙说。

但我觉得知晓有过这么一段小说史,也就足够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除却上述两大类主流文学体裁外,下面一类重在表现人世间美好感情的小说作品也相继问世,如宗谱的《红豆》,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等。

有待说明的是,这其中的一些著作,后来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原因当然是五花八门了,这个暂且不说了。

○2:“双百”方针后新兴的小说文艺界通常所说的“双百”就是指,百家齐放,百家争鸣,这也是毛泽东在1956年时为进一步放开文艺创作的尺度,鼓励新兴文艺的发展所提出的方针,从现在的评判标准来看,这一方针的出发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其造成的后果又是让人唏嘘不已的,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先看着一阶段的累累硕果。

前面说过了,毛泽东的本意是拓宽文艺创作的领域,欢迎新派文艺,在这种背景下,一类年轻的作家开始大胆批判生活中所存在的尖锐矛盾及问题,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李国文的《改选》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第一章小说第一节、现代小说产生的历史原因一、小说的政治意义和宣传作用二、小说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三、小说是作家的宣泄工具第二节、第一个十年的小说(1917----1927)一、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1)鲁迅的《呐喊》共收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间写的十四篇小说,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给革命者助阵作战,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这十四篇小说是《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1918年4月、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孔已己》1918年冬、《药》(华老栓、华小栓、夏瑜)1919年4月、《明天》1919年6月、《一件小事》1919年7月、《风波》(九斤老太、七斤、赵七爷)1920年8月、《头发的故事》1920年9月、《故乡》1921年1月、《阿Q正传》1921年12月、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

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

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表现在①妄自尊大。

②自轻自贱。

③欺凌弱者。

④健忘。

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

《白光》1922年6月、《端午节》1922年6月、《兔和猫》1922年10月、《鸭的喜剧》1922年10月、《社戏》1922年10月。

鲁迅的《彷徨》共收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间小说13篇,《祝福》(祥林嫂、鲁四老爷)1924年2月7日,《祝福》真实地描绘了劳动妇女祥林嫂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

中国现代小说脉络

中国现代小说脉络

中国现代小说脉络第一个十年(1917--1927)这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作家们在批判旧的封建文学的同时,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学,以全新的小说观念和艺术思维方式,创造出充满“五四”时代精神的作品。

鲁迅:以高度成熟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给中国现代小说奠基的重任,开创了中国现代代小说的现实主义主潮,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

问题小说:以探索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又称五四问题小说。

以冰心和卢隐等代表。

人生写实派小说:以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为代表乡土小说: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乡土写实小说。

以废名(冯文炳)、许杰、许钦文、鲁彦、台静农、徐玉诺、王思玷等为代表。

“自我小说”流派:也叫“自叙传”抒情小说派,以表现自我,重自我抒情为主要特征1921年7月,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等人发起组织创造社,强调文学必须表现自我表现作家“自我内心的要求”。

一批作家,面对民族的苦难,倾泻出他们或昂扬乐观,或悲哀苦痛的内心情感与要求,为祖国命运与个人生活而焦虑的层层郁积,形成了他们丰富而强烈的内心情感。

第二个十年(1927--1937年7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期和繁荣期,三十年代的社会变动,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形成了“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流派对峙而又互渗的局面。

同时,小说的题材得到空前的开拓,短篇小说进步惊人,出现了张天翼、萧红、沙汀等短篇新秀。

但是作为这时期小说的代表与标志的是能容纳较为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的中长篇小说,巴金、老舍、茅盾、沈从文等人杰出的创作,为中国现代小说耸起一座座丰碑。

此外,小说内容与风格在门类上也取得重大的进展,有社会剖析小说,心理分析小说,世俗讽刺小说,抒情小说等。

左翼小说:强调跟进时代,反映重大题材,表现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抗。

以蒋光慈,柔石等为代表。

其中主要是以蒋光慈为代表的“革命小说”流派,代表作品《少年漂泊者》。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一系列巨变,包括革命、战争和社会变革,这些因素都对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20世纪初,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们开始呼吁对传统文化进行革新。

这些革新的思潮也渗透到小说创作当中,作家们开始追求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包括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这些作品不仅通过鲜明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还探索了个人的困境和人性的弱点。

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见证了小说创作的又一次重要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进入了动荡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小说家们开始关注抗战的英勇斗争和人民的智慧,他们描绘了抗战英雄的形象,弘扬了民族精神。

背负社会使命感的作家们,如曾经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丁玲、杨炯、萧乾等,主要写大家庭(大冶家庭、重庆家庭等),表现无产阶级革命意识,也有一些作家将文学题材转移到解放前较边缘的小城镇和农村,他们以地方色彩为主,着重刻画人物个性,他们擅长诗性叙述和尽可能简明的表达。

这些作品如《家》、《三八口号》、《四世同堂》等,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向往,成为了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社会主义政权的确立给中国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创作的主体发生了转变,小说家开始描绘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工农兵形象,呈现出一股热望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浓厚气息。

在这一时期,一批优秀的小说家如老舍、他们积极塑造社会主义角色,用真实的笔触描绘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变迁。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小说家们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在这一时期,中国小说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尝试了更多的创作形式和样式,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这一时期冯骥才的《炽天使》、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叙事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实用版)目录一、中国当代文学概述二、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划分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四、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五、中国当代文学的趋势与未来正文中国当代文学是指自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范围内产生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在题材、形式、风格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中国当代文学概述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反映了时代的巨变,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划分中国现代文学通常是指从五四运动(1919 年)到抗日战争胜利(1945 年)这一时期的文学。

而中国当代文学则是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至今仍在不断发展的文学。

从时间上看,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有着明显的划分,但从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传承。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建国初期(1949-1966):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以歌颂新中国为主题,作品充满了革命热情和建设精神。

代表作品有《红岩》、《保卫延安》等。

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都受到了政治运动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较少,代表作品有《艳阳下的她》等。

3.改革开放以来(1976-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焕发出新的活力,文学创作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代表作品有《活着》、《红高粱》等。

四、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中国当代文学在题材、形式、风格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材内容的丰富:中国当代文学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变革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题材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革命英雄的,也有描绘普通人生活的。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概述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概述

新的矛盾和困惑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伤痕文学”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反思文学”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 的故事》 王蒙的《布礼》、《蝴蝶》,张贤亮的《灵与 肉》、 《土牢情话》、《绿化树》,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张一 弓的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
第三阶段:90年代
“中国当代商业写作第一人”的王朔 王朔 《空中小姐》、《一半是海 水, 一半是火焰》、《玩得就是心跳》 《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 《一点正经没有》 他的文学创作的商业倾向愈加明显, 并促使他最终放弃小说,转入纯 粹商业性的影视剧创作,经他策划和 编剧的作品有《渴望》、《编辑部的 故事》、《爱你没商量》等,都 曾经轰动一时,成为开拓中国当代商业影 视创作的先锋。

“乡土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花街》 等中篇小说, “市井小说”的邓友梅的《烟壶》、《那五》, 冯骥才的《神 鞭》、《三寸金莲》,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系列中 短篇小说等, 有以家乡纪事来揭示民间世界的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有 以家乡风情描 写社会改革的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系列,有拟寓言体的高晓声的 《钱包》、《飞磨》
女性写作在小说方面的主要作家有陈染、林白、海男和徐小斌等, 她们都在90年代写出自己的代表作,如陈染的中篇小说《无处告 别》、 《与往事干杯》和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林白的长篇小说 《一个人 的战争》、《说吧,房间》和中篇小说《回廊之椅》 海外新移民题材
小楂(查建英)的《丛林下的冰河》和严歌苓的《少女小渔》、 《女 房东》
农村生活题材的 : 表现土地改革: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 变》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战争题材 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孙犁的《风云初记》等一系 列表 现华北抗日根据地战斗生活的作品率先拉开了战争小说的序幕。知侠 的 《铁道游击队》、刘流的《烈火金刚》、冯志的《敌后武工队》、 雪克 的《战斗的青春》碧野的《我们的力量是 无敌的》、杜鹏程的《保卫延 安》、峻青的《黎明的河边》、肖平的 《三月雪》、吴强的《红日》、 曲波的《林海雪原》、玛拉沁夫的 《茫茫的草原》 60年代,萧玉的 《高梁红了》(三部)、柯岗的《逐鹿中原》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以新小说运动
为代表的文学改革运动崛起。

这一时期的作家主张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注重人性的抒发和社会现象的揭示。

著名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
作品。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这一时期的作家们
更加注重表现人们内心的冲突和主观感受。

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一些作家开始以自己的创造为社会写实主义的重要手段。

例如,巴金的《家》,这部小说着重描写了家庭中的矛盾和父子关系的裂变。

第三个阶段是50年代至70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使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主导的文学思潮。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郭沫若的《白毛女》和康生的《红色娘子军》等。

第四个阶段是80年代至90年代的小说繁荣时期。

未解的社会问题,个体的自由意识以及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成为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

著名作家余华、莫言等人的作品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余华的《活着》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第五个阶段是21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作家们更加关注民族文化的表达和全球化的视野。

中国当代作家获得了国际文学奖项,例如莫言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历史脉络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历史脉络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历史脉络中国现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历史脉络。

第一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现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新的思想和文化观念开始涌现。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开始涌现,他们以小说为媒介,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批判。

第二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的主题与题材中国现代小说的主题与题材丰富多样,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作家以探讨妇女地位和性别平等为主题,如鲁迅的《阿Q正传》。

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些作家以抗日题材为主,如巴金的《家》。

在改革开放后,一些作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迷茫,如余华的《活着》。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手法与创新中国现代小说在艺术手法和创新方面也有着丰富的表现。

一些作家开始尝试使用第一人称叙事,如沈从文的《边城》。

一些作家开始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技巧,如钱钟书的《围城》。

此外,一些作家还尝试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第四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与意义中国现代小说对中国文学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也为人们提供了对社会现状和人性的思考。

中国现代小说通过对历史的再现和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使读者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五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国现代小说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未来,中国现代小说将更加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个体的内心世界,以更加多元化和开放的方式呈现。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和网络文学的兴起也将对中国现代小说的传播和创作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中国现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

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

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

寻根文学:阿城的《棋王》等)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韩少功的 《爸爸爸》) 先锋小说:格非、孙甘露、余华 新写实小说 : 池莉的《烦恼人生》 方方的《风景》 刘震云的 《单位》、《一地鸡毛》 叶兆言的《艳歌》
新历史小说:莫言的《红高粱》 陈忠实的《白鹿原》 刘震 云的 《故乡天下黄花》 苏童的《妻妾成群》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源头-----雏形期-------定型期------发展期-----顶峰期 魏 魏 晋 晋 明 宋 唐 南 以 清 元 北 前 朝 远 古 神 话 志 人 志 怪 小 说
传 奇
话 本
章 回 小 说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概述
中国现代小说三十年 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农村生活题材的 : 表现土地改革: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 变》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战争题材 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孙犁的《风云初记》等一系 列表 现华北抗日根据地战斗生活的作品率先拉开了战争小说的序幕。知侠 的 《铁道游击队》、刘流的《烈火金刚》、冯志的《敌后武工队》、 雪克 的《战斗的青春》碧野的《我们的力量是 无敌的》、杜鹏程的《保卫延 安》、峻青的《黎明的河边》、肖平的 《三月雪》、吴强的《红日》、 曲波的《林海雪原》、玛拉沁夫的 《茫茫的草原》 60年代,萧玉的 《高梁红了》(三部)、柯岗的《逐鹿中原》
现代历史题材创作 主流是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重大历史事件, 比较突出的 艺术体裁是长篇小说,不但数量可观,而且也拥有比较强 烈的个人 风格。代表作有梁斌的《红旗谱》、 杨沫的《青春之歌》、 冯德英 的《苦菜花》和《迎春花》、高云览的《小城春秋》、李英儒 的 《野火春风斗古城》、欧阳山的《三家巷》和《苦斗》、艾明之的 《火种》、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红岩》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十年之小说发展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十年之小说发展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十年之小说发展史{一}现代小说的确立“五四”运动一爆发,小说的现代化进程便立即加快了步伐,再加上受梁启超发起的“小说界革命”,新式教育,稿费制度以及西洋小说的影响,历来被视为“小道”的小说在文学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立稳定的地位并逐渐向中心位置移动。

此后直至20年代的中后期,时代为现代小说开辟了多样的潮头,其中客观写实与主观抒情是其两大流派,两者在多元的发展中又相互渗透。

首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下引出了一批探讨人生课题的“问题小说“,造就了一群问题小说家,主要代表有叶圣陶,冰心,王统照等。

此后,这些作家中很多人又成为五四人生派写实小说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家组成,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彭家煌等人,这类小说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形成了一股潮流,对现代小说的建立有着不小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五四的问题小说和人生派写实小说之间的作者群中,起初的创作都有一种普遍的主观抒情倾向,其中最初的体式是“自叙传“抒情小说,作者多集中在创造社,他们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主要代表作家有郭沫若,郁达夫,卢隐等。

总而言之,现代小说在它的确立时代是纷繁而头绪繁多的。

{二}现代小说的繁荣30年代的中国小说可称繁盛一时,其中商业和政治的介入造成这一时期的小说形成了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的“京派”和最接近读书市场的“海派”三类作家群。

蒋光慈,丁玲,沙汀等是具有代表性的左翼作家,左翼小说继承五四传统将社会小说文体加以强化,以其阶级性,民族性的活力,吸引了当时激进文学青年中的英才。

而此时的京派作家群仍独立地坚持自己的“人生派”立场和现实主义风格,所呈现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沈从文,废名,萧乾是京派的代表作家。

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环境的形成,集中体现在30年代的上海,原先的纯文学作家如张资平,叶灵风嗅闻到这种气息,便脱离社会小说的轨道,带头“下海”,成为新海派作家。

而有第二海派之称的新感觉派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现代派作家群他们使中国的市民文学超越了通俗文学的界限,取得了先锋文学的地位。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者为迎合一时政治需要而进行几处
“重要修改”,造成了严重失误。
5、对《创业史》的评价问题
(1)《“柳青现象的启示——重评 长篇小说〈创业史〉”》
(2)《为柳青〈创业史〉一辩》
第四节 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
写知识分子成长的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
一、杨沫的生平与创作
杨沫的作品: 中篇小说《苇塘纪事》 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 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 《英华之歌》 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 散文集《自白——我的日记》《杨沫 散文选》《杨沫文集》
3、《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1)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 刻画、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是《创业 史》最显著的特色。 ①全书结构严谨细密、匠心独具 ②小说注重分析人物心理,描写人物 心理活动 ③哲理性的议论
(2)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栩栩如 生的农民形象
梁生宝:小说的主人公,是作家
着墨最多、倾注最大热情塑造出来的 一代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形象。
中国当代小说
主讲教师: 王云介
第五章 当 代 小说
第一节 当代小说概述
一、当代小说发展的轨迹
1、1949~1956年,探索阶段。
2、1956~1957年,是短篇小说 短暂而有光彩的阶段。
两种题材成绩突出: (1)“干预生活”小说
代表作: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个青年人》 刘绍棠《田野落霞》
李国文《改选》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 赵树理《三里湾》
周立波《山乡巨变》
短篇小说: 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 小传》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一架 弹花机》 谷峪《新事新办》 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3)工业题材、少数民族题材 反映工业建设的长篇: 周立波《铁水奔流》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艾芜《百炼成钢》 草明《乘风破浪》 雷加《春天来到了鸭绿江》

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与演变

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与演变

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与演变中国现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系列的兴起与演变过程。

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到当代,中国现代小说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与演变。

一、新文化运动与现代小说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历史背景。

在这个时期,一批新兴的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呼吁变革和现代化。

在这个背景下,现代小说开始崭露头角。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封建思想的荒谬。

鲁迅的小说以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问题,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现实主义与现代小说的融合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现实主义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小说开始关注社会现实,揭示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以描述社会生活为主题,注重表现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其中,巴金的小说《家》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巴金的作品以饱满的情感和真实的细节打动了读者,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代表之一。

三、后现代主义与现代小说的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现代小说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阶段。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使得小说的形式和风格更加多样化。

作家们开始尝试各种新的写作技巧和叙事方式,突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线性的时间表达。

其中,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魔幻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中国历史的变迁。

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

四、网络时代与现代小说的变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兴形式。

网络小说以其快速更新、互动性强的特点吸引了大量读者。

同时,网络时代也给现代小说的创作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

文学的历史分期
古代: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之前 近代: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至五四运动(1919年) 现代:五四运动(1919年)至新中国成立(1949年) 当代: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
什么是中国现当代小说?
发表于1917年以后 用中文写作 所写内容与中国本土文化生活 相关联
中国现当代小说分期
人物形象: 封建宗法统治的“君主”——高老太爷 旧制度的牺牲品——高觉新 刚烈倔强的婢女——鸣凤 “大胆的叛徒”——高觉慧
老舍的《骆驼祥子》:
祥子的形象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 的都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开始,祥子充满希望: 一是希望有辆自己的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二是希 望凭自己的本事娶上老婆,建立美满小家庭。从祥子 的条件来看,这些希望不难实现。他身体强壮,有力 气,拉车本领高超,吃苦耐劳,有决心有毅力。但是, 社会环境不允许他实现自己的希望。第一次买车,在 军阀混战中,他不顾兵荒马乱地拉车,车子被大兵抢 走;第二次攒钱买车,还未来得及买,钱被特务敲诈 了去;第三次买车,因为埋葬虎妞又把车子卖掉。在 这三起三落的悲剧中,作者批判矛头直指社会根源, 也表现了旧社会对劳动者美好人性的摧残。
1.“十七年文学”(1949年—1966年)
特点:类型化、模式化 代表作家作品:“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吴强《红日》 杨广斌、杨益言《红岩》 梁斌《红旗谱》、柳青《创业史》 杨沫《青春之歌》 周立波《山乡巨变》 杜鹏程《保卫延安》 曲波《林海雪原》
2.“文革文学”(1966年—1976年)
最黑暗时期,数量、质量都不高。 出版的小说有浩然《艳阳天》、 《金光大道》;地下手抄本小说, 张扬《第二次握手》。
《围城》深层的意蕴在于这里没有一个英 雄,所有的人物均是盲目的寻梦者,是为命运 所玩弄的失败者。

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概要一.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他们以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阵地,同时又出版了《诗》月刊。

他们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称为“为人生派”。

后来,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著名作家都成为它的会员,人数达170余人,是中国二十年代第一大规模的文学社团。

二.创造社1921年7月,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日本东京组成创造社,成员还有田汉、郑伯奇等。

1922年5月,他们在国内出版了《创造季刊》,此后又出版了《创造周报》、《创造月刊》等刊物。

他们的主张多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因而也被称为“为艺术派”。

三.文学研究会小说创作的一般特点冰心、庐隐、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在创作上,直接继承了“发生期”中“问题小说”的传统,多写探讨人生问题,表达对人生见解的各种题材,提出了当时他们所关心的婚姻、家庭、出路、道德等各种问题。

其中,不少小说表现了“泛爱”思想。

他们的创作大多经历了一个由表现“爱”与“美”,转而揭露生活中的“丑”与“恶”的变化过程,作品的现实性得到了逐步的增强。

四.冰心的小说冰心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1920年前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问题小说阶段和泛爱小说阶段。

她的问题小说较好地继承了新文学发生期“问题小说”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问题。

如1919年她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用对比的手法,提出建立合理家庭的问题;此后写的《斯人独憔悴》提出了五四后必然加剧的某些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的问题;《去国》通过在外留学的英士学成回国决心报效祖国,最后又怀着悲愤惆怅之情离开祖国的故事,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庄鸿的姊姊》提出了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

她的泛爱小说是其问题小说的变化和发展。

代表作《超人》通过何彬的形象,直接提出作家的人生互爱理想。

中国现当代小说

中国现当代小说

中国现当代小说一、现代小说1、“小说界革命”梁启超于1902年倡导“小说界革命”。

小说戏剧历来被正统的封建文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但戊戌变法前后却得到了重视。

小说在这一时期大量产生,其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谈起。

这是近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论之一,是“小说界革命”的宣言书。

“吾中国人状元宰相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

吾中国人佳人才子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

吾中国人江湖盗贼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

中国人妖巫狐兔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

于是,小说远不是传统所谓的“小道”、不登大雅之堂之“末技’,“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因它最“易感人”而最易“易人。

文论家、文学史家都高度评价梁启超对小说价值的提升,它对促进近代以来小说创作的繁荣起了巨大的作用。

这都无可否认。

然而必须同时看到,梁启超并不只是一位文论家。

可以说,“提升”小说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而只是其手段。

他看中的是小说之“力”,小说那“支配人道”的“不可思议之力”。

因而,梁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欲新道德、宗教、政治、学艺、人心人格,必新小说”。

此后《小说原理》(夏曾佑)、《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狄平子)、《余之小说观》(徐念慈)等文先后发表,它们的共同倾向是强调小说的政治意义及其在社会教育上的作用。

在梁启超“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理论倡导下,小说成为新派知识分子暴露旧世态,宣传新思想的有力工具。

“政治小说”、“社会小说”、“科学小说”等名目应运而生。

被鲁迅称做“谴责小说”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受到普遍的欢迎。

由于同样的原因,还开始翻译和介绍了西方作品。

2、1920年代的小说(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20年代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尝试和探索时期,主要以短篇小说为主。

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根据作家创作观念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派别。

一是人生派小说,二是浪漫派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概要

中国当代小说概要




5.现代派小说,以现代主义手法创作, “新时期”初 王蒙意识流小说已有体现,80年代中期真正诞生。如刘 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莫言《红高粱》 等。 6.实验小说, 80年代中期出现的在文化内涵、文学观 念和文本特征方面有反叛色彩和实验品格之流派。如马 原《虚构》苏童《1934年的逃亡》余华《现实一种》叶 兆言《枣树的故事》格非《迷舟》等。 7.新写实小说﹙比6派稍后﹚,注重还原生活原生态, 多客观化的“冷漠叙述”,表现对现实的无奈与认同, 无明确价值判断。如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刘 震云《一地鸡毛》方方《风景》等。
主人公形象:
翠翠:最完美的诗意结晶,她依水而生,傍山成长, “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的黑黑的,触目为青山 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她明慧温柔,体贴乖
顺,这些淳朴性格轻盈纯洁,像一首恬静优美的诗。
天真善良、温柔清纯;感情孤独真挚,对爱执着追求 香雪:“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 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 种美好的感情。” 清纯诚实、坚强勇敢;精神世界丰富, 对文明、自尊执着追求
哦,香雪
——穿越复杂的单纯
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 的地方,都是美的境界。从头到尾都是诗的 小说。 ——孙犁
自学《哦 香雪》,思考: 1、 “诗意美”的文笔体物塑造,主旨 情节平实美、人物纯净美、环境清幽美 **姑娘们的谈话以及乘客的眼睛; 人性美:纯真无邪、渴求进取、淳朴自尊、坚 毅执着
小说主题:
本文通过对香雪等人的刻画,表现了她 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反 映了古老农村渐渐苏醒,新一代青年农民已 经有了不甘封闭落后的强烈意识。
拓展阅读 沈从文《边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编者按:2012年3月,邵宁宁老师在西北师大现当代文学专业,开设了中国现代小说史论这门课程,课程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轨迹做了综述式的介绍,对于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代表的作家作品,做了一定的脉络式讨论,其中也穿插着涉及了当代小说的内容。

课程分三个课时进行,现在就课堂内容做一简要梳理,以期为大家提供一种对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的全新思考。

第一讲现代小说概论中国小说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开始,再到后来的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话本,拟话本,文言章回小说的出现,小说作为一种世人的文学题材,在中国已经有了千年的发展历史。

孔子说:“虽小道,却亦有可观者”,就表明了小说在古代并不是一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但是也有“可观”的地方,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风俗习惯,乃至历史事件也会在小说这种题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

到了近代,小说的社会价值被深刻挖掘,无论是作为改良派的梁启超,还是作为左翼文学家的鲁迅,看到了小说作为一种文体之于当时的社会价值。

梁启超在很早就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就第一次深刻揭露了小说反映民情民意的作用,同时也指出小说能成为社会改良武器的作用。

鲁迅更是弃医从文,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深刻批判了国民性,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先锋人物。

因此,可以看到,中国的小说经历了一种从个人到大众,从庙堂到社会的锐变,小说不再成为人们消闲的工具,而是越来越成为反映社会现实,有益于民生的文学样式。

这与五四以来的白话新文学的发展不无关系,正是白话文学的提倡,才使得人们从华丽辞藻,追求韵律的古典文学写作中解放出来,关注文学本身,关注“为人生”的文学,因此,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确在这很短的时间中,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方面源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向前发展,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广泛的创作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另外一方面新时期以来,对“人”自身的发觉,也为作家表现人生,挖掘人性,提供了很好的意识导向。

总之,以五四为开端,中国的现当代小说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从最初的思想启蒙,到后来的战火硝烟,再到意识形态的强加,最后到了新时期这种百花齐放。

中国现代小说积累了丰富了的作品与理论形态。

我们有必要对这将近100年的发展做一简要的梳理。

只有这样,中国的小说才能承前启后,在新阶段发展的更好。

一.现代文学的基本参考书目对于基本知识的了解,除了对现代文学史的全面了解外,有几本针对现代小说的专著可以参考借鉴。

第一本就是夏志清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本书首先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05年又由复旦大学重新编辑出版。

这本书虽然作者是站在明确的反共立场上写的,但是将小说本身的价值拿出来进行独立思考确实值得赞扬的。

此书的文学性较强,对于各个作家都进行了公正的评判,值得一提的是,夏志清对于一些在通行的小说史中并不出名的作家的价值重新定位,这就有了后来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师陀,张天翼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提升,但他对鲁迅,巴金的小说虽有称赞,但总体上有一种贬低的倾向。

第二本是杨义的《现代小说史》(3卷本),这本书在国内是最权威,最全面介绍现代小说的史论专著,线条清晰,对各个时期的作家作品都进行了明确的论述,但是缺点也很明显,这种作家,作品论的叙述模式,并没有触及现代文学发展的本质,但是对于了解那个阶段小说的发展脉络,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三本是北大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此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一种宏观的眼光,将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各个小说流派分门别类,例如乡土小说,七月派小说,社会剖析派小说,京派,新感觉派,这样的分类有助于理解不同派别的文学主张,但是对于脉络的梳理并不及前两部。

还有北大陈平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相较于前几本小说史,陈平原本身受形式主义,以及叙事学影响,特别关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变化,比如文本中人称的变化,时态的变化,这样叙述小说史,可谓是一种突破,但是由于此方向过于抽象。

作者最终只出了一卷便不了了之。

另外,《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5卷本)作为一套全面的文献汇编,详细记述了从近代到80年代中国小说的发展。

其中包括众多的创作论,以及社会对作品的早期评论。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小说史的书籍外,学习现当代小说,还必须了解一些叙事学的知识,北大的罗岗写的《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美国华莱士.马丁的《当代叙事学》便是值得一读的。

现代文学的发展是一个除旧布新的过程,一方面打着“打倒孔家店”的旗号,倡导白话新文学,另外一方面,众多作家也是在在不断进行着理论的创新与写作的实践,他们注重从外国的小说作品中吸收影响。

五四时期的作家大多留学日本和欧洲,一方面接受了苏联现实主义写作方式,同时对欧洲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的风格也有所借鉴。

因此,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史,对于国外的文学也应该作为一种参照系,对于欧洲的文学史也应该有所了解。

20世纪初,丹麦的勃兰兑斯写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潮》,便是很好的参考书籍。

耶鲁解构主义学者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也可以作为一种了解的途径。

二.现代文学研究者简述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研究,主要有三代学者。

第一代,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中国现代小说进行研究,他们多数上世纪30,40年代进入文坛,大陆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瑶,唐弢,钱谷融,李和林,贾植芳等人。

第二代,便是以一些50年代读完大学,接受的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学者为代表,这在研究上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例如,支克坚,严家炎,北大的乐黛云,中山大学的黄修己,社科院的袁良骏,樊骏,吴小美等人。

这些学者,注意对文学流派的研究。

第三代学者,他们年龄差距较大,代表人物有社科院的杨义,华南师大的刘呐,赵园,钱理群,温儒敏,陈平原以及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博士王富仁。

三.对于现代小说的文本阅读方式的建议研究现当代文学,必须以文本为基础,因此,广泛涉猎现当代文学作品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常常有人说,让老师为其开出书单,进行阅读,但是,针对现当代文学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挑出几部,或者几十部,进行阅读,或者研究,是不容易的,也是不明智的。

因此,我们的阅读原则,应该是将标志性作品和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相结合。

要明确的一点是,最重要的作品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举例来说,萧红的《生死场》在文学史上,被普遍看作其最重要的作品,而在邵宁宁老师看来,《小城三月》更能凸显萧红的风格,还有巴金,《家》应该在人们看来是最重要的,但是他的《寒夜》确是一部与之不相上下的作品,同样应该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

因此,对于《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莎菲女士的日记》《骆驼祥子》《家》《子夜》《围城》《边城》《呼兰河传》《创业史》《红旗谱》《青春之歌》《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废都》《九月的寓言》《兄弟》《活着》等文学史上详细介绍的重要作品进行详细阅读外,对于《倾城之恋》《孔乙己》《在酒楼上》这样的作品,同样应该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眼观去发掘作品背后的深意。

阅读作品,应该秉持“从中心到周围”的原则,即是从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然后发现作家周围的写作现实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作品的影响。

要带着一种问题意识进行阅读。

第二讲小说源流与中国小说的古今之变一 .小说源流常见的小说名称有三个,novel,story,还有fiction,前面两个单词,是小说的最早名称,略带有一种故事的性质,而fiction则带有一种散文体的虚构叙事的意义,成为小说的正式名称。

钱钟书,在他的《管锥编》中指出,“小说通于传记”,就是说小说最初是从传记体文学中脱胎出来的,这与欧洲新历史主义中强调的“历史也是一种叙事”不谋而合,因此,小说中也有叙述的成分在里面,而仅仅用虚构来表现小说是不够的。

小说之为小说,我们应该将小说两个字分开来辨析,“小”涉及的是价值判断,而“说”是讲述,叙事的意思。

不同作家的叙事方式也不同,有金庸那样连环套式的叙述方式,也有萧红,汪曾祺那样的散文化小说。

应该,叙述方式也应该成为区分不同形式小说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先秦,两汉的小说小说起源于先秦,最早对“小说”的记述源自庄子中的“以小说以观玄令,其与大道已远矣”,同样的,在《论语》和《荀子》中也有对小说的记述,认为它“虽小道,尤有可观者也,致远恐泥”,这里的小道就是思想理论的意义,认为小说虽然是“小道”但是也有存在的价值。

而“小说”作为专有名词出现是在汉代,班固的《汉书》专列艺文志一章,认为在“九流”之外还有“一家”,即“小说家”。

虽然“不入流”但也可以看到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在当时的社会上已经广为出现。

(二)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小说”这一时期的小说主要分为“志人”和“志怪”两类。

“志”就是记录的意思,“志怪小说”主要有干宝的《搜神记》,王嘉的《拾遗记》,而“志人小说”主要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了明确的故事情节,形式上与现在的“段子”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定义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说。

(三)唐传奇,市人小说,话本小说到了唐代,出现了故事性加强,叙事上超过历史叙事的“唐传奇”。

例如《李娃传》《柳毅传》《莺莺传》等,都是那个时期的精品。

这一时期的小说,明确小说要有超出经验与想象的内容,即一方面做到事件的新奇,其次在人物的精神境界上也要做到奇。

高力士为唐玄宗作的“市人小说”也是当时的一种小说形式,“市人小说”是当时流行的白话小说。

于20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内发现。

到了宋代,“话本小说”流行,这主要源于宋代繁荣的城市生活,以汴京和临安(杭州)两地为背景的文学创作,成为主流。

其中多有对“勾栏女子”的描写,也反映了那时候的市民生活。

(四)元明清的小说创作到了元代,出现了“演义”这也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阶段,明代有四大奇书《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这四本书,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时代问题,这一时期,个人创作的出现更是深刻透视了世态人生。

清代的《儒林外史》更是文言小说的高峰,至于《红楼梦》,则是将中国古典小说推向了极致,《红楼梦》的写作将古代的“性爱小说”转变为“情爱小说”,开创了“文人写作”的先河。

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还可以参见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史》。

(古代文学往往是用研究历史的方法研究文学)(五)十九世纪中叶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新兴工业在沿海地区发展,中国的上海,苏州等地,报刊业兴起,现代文学便在这种以印刷业的大发展中酝酿了。

(古代小说与书场联系紧密)。

二 .近代以来中国小说的发展(一)近代小说地位提升的原因20世纪初以来,小说的地位上升,写小说的人逐渐增多。

这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看内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国门被帝国主义列强打开,广大农民被迫从他们世代耕种的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无产阶级。

而手工厂主摇身一变成了资本家,于是阶级矛盾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