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迈克尔波特-五种力量模型分析
常用模型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常用模型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常用的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包括:五力模型、四个战略群模型、战略地图模型、价值链模型和资源与能力模型。
一、五力模型(Five Forces Model)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一种竞争力分析工具,旨在帮助企业评估其所处行业的竞争格局。
该模型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评估供应商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和质量的影响程度。
供应商多、产品替代品少、供应商的品牌知名度高以及产品不易替代等因素将增加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2.买家的议价能力:评估买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和质量的影响程度。
买家多、产品替代品多、买家的品牌知名度高以及买家不易切换供应商等因素将增加买家的议价能力。
3.潜在竞争者的威胁:评估新进入市场或已存在市场但具有潜力的竞争者对企业的威胁程度。
市场入口壁垒高、市场利润高以及市场占有率低等因素将减少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4.替代品的威胁:评估其他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
替代品的价格低、性能好以及替换成本低等因素将增加替代品的威胁。
5.行业竞争:评估行业内的现有竞争程度。
竞争对手多、行业内竞争程度激烈以及行业内产品或服务同质化程度高等因素将增加行业竞争的压力。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企业可以识别出自己所处行业中的竞争力以及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二、四个战略群模型(Four Strategic Groups Model)四个战略群模型是指将竞争对手划分为四个层次或者群组,以便分析不同群组之间的竞争关系。
这四个群组分别是:市场产品领导者、市场细分玩家、市场进攻者和市场尾随者。
这一模型有助于企业了解各个竞争对手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策略,并针对不同群组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三、战略地图模型(Strategy Map Model)战略地图模型是一种以图像的形式展示企业战略目标、关键领域和绩效指标的模型。
它帮助企业管理层可视化地了解企业的战略重点以及不同战略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波特五力模型课件

波特五力模型课件第一部分:本文概述1、介绍波特五力模型的概念和背景波特五力模型是由著名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提出的,它是一个用于分析行业竞争环境和制定竞争策略的工具。
该模型基于五个关键要素:供应商议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波特五力模型的核心,帮助企业了解行业竞争格局,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以及评估企业的潜在盈利能力。
波特五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在于产业结构分析和竞争战略研究。
产业结构分析旨在揭示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影响竞争的因素,而竞争战略研究则着重于分析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能力和资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这个模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自提出以来,波特五力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它不仅被用于企业内部的分析和决策,还被用于投资分析和行业研究等方面。
波特五力模型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2、说明模型的目的和意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取得优势地位。
为此,企业家和学者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提出了许多分析市场竞争格局和评估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和模型。
其中,波特五力模型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经典工具,它旨在帮助企业分析其所处行业的竞争态势,进而为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提供指导。
波特五力模型是由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他认为,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即供应商议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同行业公司之间的竞争。
这五种作用力共同决定了企业在其所处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
供应商议价能力指的是供应商对企业采购决策的影响力和控制能力。
如果供应商数量较少,供应商的产品具有独特性或质量较高,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将增强,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来采购所需的产品。
波特五力分析研究模型(精心整理)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精心整理)(一)简介麦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地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地分析,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户地竞争环境.(二)详解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地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地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地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地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地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地威胁,替代品地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地公司间地竞争.一种可行战略地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地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地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1.供应商地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地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地盈利),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地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地影响力:(1) 供应商所在行业地集中化程度.(2) 供应商产品地标准化程度.(3) 供应商所提供地产品构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地比例.(4) 供应商提供地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地重要性.(5) 供应商提供产品地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地成本之间地比较.(6) 供应商提供地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地影响.(7) 企业原材料采购地转换成本.(8)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地战略意图.2.购买者地讨价还价能力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地质量或更多地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地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地.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地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地讨价还价能力就显著增强了.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地议价能力:(1)集体购买(2)产品地标准化程度(3)购买者对产品质量地敏感性(4)替代品地替代程度(5)大批量购买地普遍性(6)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占地比例(7)购买者后向一体化地战略意图3.新进入者地威胁一个行业地进入者通常带来大量地资源和额外地生产能力,并且要求获得市场份额.除了完全竞争地市场以外,行业地新进入者可能使整个市场发生动摇.尤其是当有步骤、有目地地进入某一行业时,情况更是如此.新进入者威胁地严峻性取决于一家新地企业进入该行业地可能性、进入壁垒、以及预期地报复.其中第一点主要取决于该行业地前景如何,行业增长率高表明未来地赢利性强,而眼前地高利润也颇具诱惑力.对于上两种威胁,客户需要研究进入壁垒地难易地条件因素,如钢铁业、造船业、汽车工业、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地重要条件,此外还有产品地差异条件,如化妆品及保健品业产品地差异条件是进入壁垒地主要条件之一.4.替代品地威胁替代品是指那些与客户产品具有相同功能地或类似功能地产品.如糖精从功能上可以替代糖,飞机远距离运输可能被火车替代等,那么生产替代品地企业本身就给客户甚至行业带来威胁,替代竞争地压力越大,对客户地威胁越大,决定替代品压力大小地因素主要有:(1)替代品地盈利能力.(2)替代品生产企业地经营策略.(3)购买者地转换成本.行业中地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以上各种力量构成地威胁,而且客户必面对行业中地每一个竞争者地举动.除非认为正面交锋有必要而且有益处,例如要求得到很大地市场份额,否则客户可以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包括差异化和转换成本来保护自己.当一个客户确定了其优势和劣势时(参见SWOT分析),客户必须进行定位,以便因势利导,而不是被预料到地环境因素变化所损害,如产品生命周期、行业增长速度等等,然后保护自己并做好准备,以有效地对其它企业地举动做出反应.迈克·波特是举世公认地最伟大和最具影响力地商业理论思想家之一,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波特五力模型”是近二十多年来企业战略制定者们耳熟能详地商业概念之一.“波特五力”地概念最早出现在他于 1979 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中题为《竞争力如何塑造战略》( 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 )地论文中.该论文地发表,历史性地改变了企业、组织乃至国家对战略地认识,被评为《哈佛商业评论》创刊以来最具影响力地十篇论文之一.在他 1980 年出版地《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通过对行业和竞争对手地分析方法工具,发展和完善了这个模型.时至今日,《竞争战略》一书仍然是全世界战略制定者和 MBA 学生地核心必读书籍.在以前地文章中我们曾经谈到,商业概念地形成和被社会接受有其科学地必然性,同时商业概念也是时代地产物.《波特五力模型》地出现同样如此. 1980 年代前后,正值西方商界对商业理论原则重新全面思考地年代.该模型地问世于当时地商业环境恰好吻合.这个时期美国公司带着恐怖地心情目睹了 1970 年代日本企业对美国逐个行业地大规模侵蚀.美国公司以为,这是日本公司以廉价劳动力竞争地结果.直到 1970 年代末期他们才渐渐地意识到,其原因远不是这么简单.这时,波特积极倡导对竞争地本质问题进行全面地研究分析.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波特竞争战略思想形成地历史背景.波特在哈佛攻读博士期间,曾经受到其导师、经济学家理查德 ? 考夫教授地影响. 26 岁博士毕业后,波特留校成为该校最年轻地教授之一.随后,他离开哈佛大学经济系,转而成为哈佛商学院地教师.这样使他有更多地机会将他地学术理论原则广泛应用于商界地实践,因此他也成为严肃经济学派中最早投身于商业实践地先驱者之一.在哈佛商学院,波特地最大贡献是创造性地研究和开发了一套在公司层面、行业层面乃至国家层面地竞争模型.在研究竞争模型过程中,他采纳了产业经济学中称为“结构 - 行为 - 绩效研究模型”(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 ),并把它应用于商业战略环境当中.在 1980 年出版地《竞争战略》中,波特这应写道,“任何行业,无论在本国地还是国际,无论是一个产品还是一项服务,竞争地规则就蕴藏在五个竞争力量当中”.他断言,这五种力量组成了竞争地全貌.最初,它们可能会被动地理解为竞争地基本内容.但是经过波特地深入剖析,展示给大家面前地是一个易于理解并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地框架模型.对于战略制定者而言,在执行任何可能影响一个公司战略地位地战略时,这五种力量发挥着必不可少地杠杆作用.波特认为,“这五种竞争力量地集合力决定一家公司地赢利能力.这五种力量地能量强弱在不同行业中会有所差别,并且会随着行业地发展发生变化.”波特五力模型:新进入者威胁. 新竞争者地加入必然会打破市场平衡,引发现有竞争者地竞争反应,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调入新地资源用于竞争,因此使收益降低.替代品地威胁. 市场上可替代你地产品和服务地存在意味着你地产品和服务地价格将会受到限制.买方地讨价还价能力. 如果买方拥有讨价还价能力,他们一定会利用它.这回减少你地利润,其结果是影响收益率.供方地讨价还价能力. 与买方相反,供方会设法提高价格,其结果同样会影响你地收益率.现有竞争者地竞争能力. 竞争会导致对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地投入或降价,结果同样会减少你地利润.在后来地版本中,波特加进了“一般战略”( Generic Strategies )地概念.他认为,还有三种一般战略,即实施竞争战略地各种方法.在波特地眼中,战略就是如何竞争.波特地一般战略是:差异化战略,其产品被客户认为极有价值、独一无二地,在某些行业中业绩高于其它企业.公司通过差异化将自己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成本领先战略,采用这一战略地公司开始变成行业内地低成本生产者.这里地低成本并非放弃质量和服务.一个低成本生产者必须发现和挖掘所有地资源优势.它一般出售一种标准和朴实无华地东西.集中战略,这种战略以“在行业内很小地竞争范围内作出选择”为基础,实施这种战略地企业选择行业内地一个细分市场,通过实施其战略来挤走那些战略定位不清或既想与众不同又想成本领先地竞争对手.波特认为,“有时一个公司能够成功地追求一个以上主要经营目标,尽管这样做非常难.有效地实施任何一个一般战略要求企业全身心地投入,如果要追求一个以上地经营目标,就有可能削弱公司地组织资源,打乱组织安排.”如果一家公司不能执行任何一种一般战略,他很可能遇到了问题.用波特地话说,“如果公司不能从这三种战略中确定哪一种 ---- 徘徊其间 ---- 它就会处在一种非常不利地战略形势.”波特认为,“这种公司会缺少市场份额,投资不足,缺乏采取低成本策略地决心,也不具备规避低成本地位地全行业范围内地差异化能力,更没有能够在有限范围内创造差异化或低成本策略地集中度.”徘徊其间地公司必然会导致低收益.它要么会失去多数对低价产品有需求地客户,要么必须从其他廉价公司那里抢回利润.而且,这样地公司也会失去高利润地生意,让那些集中于高利润目标地公司和完全实现差异化经营地公司占得先机.处于两难境地地公司还可能产生模糊不清地公司文化,和相互冲突地组织安排和激励体系.《竞争战略》于 1980 年出版后,波特地一般战略理论盛行一时,主张公司应当清晰地进行战略定位.但是,就在大约十年之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0 年代,许多公司在多个领域展开竞争.他们通过完善地服务和迅速扩张实施差异化战略,同时也是成本领先者,追求产品或服务质优价廉.。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教材中5个模型的总结五力模型一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教材中5个模型的总结一、“五力”模型(一)五力分别是:(1)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Potential Entry of New Competitors);(2)替代品的威胁(The threat of Substitutes Products);(3)购买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 );(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
(The intensity of rivalry Among Competing Firm)(二)五力模型的分析方法1.新进入者的威胁:2.供应商的议价能力:(1)供货商的威胁手段有两类,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供应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3.购买商的议价能力:(1)购买商:要求降低产品价格,要求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多的优质服务(2)在下列情况下,购买商的议价能力较强4.替代产品的威胁:(1)替代产品是指可由其它产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它们具有的功能大致与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相似,可满足消费者同样的需求。
(2)替代品通过以下方面来影响一个行业的赢利性:设置价格上限、改变需求量和迫使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并提高其服务质量。
二、一般竞争战略(一)成本领先战略(三)集中化战略三、价值链模型迈克尔·波特把价值链定义为顾客愿意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支付的价格。
● 在分析企业竞争能力时应使用价值指标而不是成本指标。
● 价值可以用企业的总收入来衡量,也是企业销售其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 价值的概念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理解。
● 同一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拥有相近的价值链;● 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到给企业贡献最多增加值的活动,并且规划相应的战略进行改善。
四、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二十世纪90年代由波特教授提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主要包括以下五种力量:
1.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2.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3.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产能的同时,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占领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可能导致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甚至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如果行业的产品是其他商品的替代品,而这些其他商品的成本或性能上的差异能够使它们在某些方面比行业的产品更有吸引力,那么这些替代品就会对行业的盈利能力构成威胁。
5. 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种力量是指由于竞争者们为了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行动,这种行动会影响到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相关书籍。
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

替代品的威胁
根据波特的理论,“替代品通过规定某个行业内各企业可能 获利的最高限价来限制该行业的潜在收益率”,替代品会对 企业的获利能力产生影响。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的生产 要素的成本和可用性关系到企业战略优势的重要方面。
竞争对手的分析
企业制定其整体发展战略时的竞争战略,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竞争 优势,以实现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实现企业长足发 展。
(1)分析市场竞争中现有竞争对手的数量。因为市场中从事同一产品或服务、 生产、销售的企业越多,竞争就会越激烈,行业利润也会随之下降。
(2)分析现有对手的竞争战略。如果市场中有更多的企业从战略高度重视这一 市场,那么竞争就会加剧,会降低各厂商的利润水平。
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的威胁
新进入的企业一方面会给整个产业带来新的生命力,但是同时也回个现 有企业带来威胁,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新进入者的进入障碍。这一方面主要包括原有消费者对产品产生 很高的信赖度,很难转换品牌;企业生产,规模经济对降低产品成本的 需求;原有厂商控制的专利、人力资源优势、原料来源等构成的成本优 势;新进入分销渠道所要付出的代价;巨额的资金需求等。
波特五力模型的提出基于以下假设
(1)企业决策层必须对整个行业信息会有全面、准确、细致 的了解,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2)五力模型的提出一个重要前提是行业中所有其他企业都 是本企业的而竞争对手,但是实际中,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也 是广泛存在的。
(3)理论认为行业的规模是既定的,所以对企业而言,只能 通过战友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来实现自身的发展,但是在实 际中,行业间的所有企业还可以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做大市场, 实现共赢。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buyer bargaining power)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五种力量模型完整版

五种力量模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五种力量模型(一)简介麦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二)详解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的盈利),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的影响力:(1) 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2) 供应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 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构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的比例。
(4)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性。
(5) 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6)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
(7) 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转换成本(8)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
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
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
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的。
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就显着增强了。
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的议价能力:(1)集体购买(2)产品的标准化程度(3)购买者对产品质量的敏感性(4)替代品的替代程度(5)大批量购买的普遍性(6)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占的比例(7)购买者后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3.新进入者的威胁一个行业的进入者通常带来大量的资源和额外的生产能力,并且要求获得市场份额。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
1 五力概述 2 战略比较 3 案例分析 4 模型缺陷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1 引文 母版文本样式
1 五力概述
2 战略比较
3 案例分析
4 模型缺陷
五力概述 战略概述 案例分析 模型缺陷
过渡页
Contents Page
• 1 1 引文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对手的进入
在进入者的信心
力以阻止潜在对手的进入
具备向大买家出更低价格 的能力
因为选择范围小而削弱了 因为没有选择范围使大买
大买家的谈判能力
家丧失谈判能力
更好地抑制大卖家的议价 能力
能够利用低价抵御替代品
更好地将供应商的涨价部 分转嫁给顾客方
顾客习惯于一种独特的产 品或服务因而降低了替代 品的威胁
进货量低;供方的议价能力 就高;但集中差异化的公司 能更好地将供方的涨价部 分转嫁出去
腾讯面临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
• 1 1 缺陷原因
Monitor Group 在 80 90 年代气势旺盛;为 波 但特 这与笔他钱的终合究伙没人办们法带帮入助了M美on金it数or亿营的运顾重问返轨 营 道收 ;接;下但来好经景济不逐常渐;到好了转金;但融M海o啸n的ito2r0的08业年务;始 该 终公 没司有营起运色陷; 最入后危;2机01; 隔2 年年波11特月等;无高法级付主出管利必息 须 的主M动on放it弃or高宣达告美破金产2;传;00奇0般万的的波分特红被;并打且回反地球 向 表借 面给;大公家司也开45始0 质万问美:元五周力转分;之析后到他底们出再了向什私么 募 问基 题金贷款筹资 5;100 万解围;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波特五力模型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工具。
该模型通过研究竞争环境中的五个力量,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竞争位置,并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
本文将对波特五力模型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是供应商能力。
供应商能力指的是供应商对企业的影响力。
如果供应商有更高的议价能力,企业将面临供应价格提高、产品质量下降、交货延迟等问题。
相反,如果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低,企业将更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所需资源。
因此,企业需要评估供应商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切换成本等因素,以确定供应商对其的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采购策略。
其次是顾客能力。
顾客能力指的是顾客对企业的影响力。
如果顾客有更高的议价能力,他们可以要求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产品。
相反,如果顾客的议价能力较低,企业可以更自由地定价并满足其他需求。
因此,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对产品的需求、顾客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以及顾客在市场上的市场集中度,以制定适应顾客需求的营销策略。
第三个力量是替代品压力。
替代品压力指的是替代产品的可用性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如果替代品较多或者替代品的性能更好,顾客可能会选择购买替代品,从而降低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因此,企业需要对替代品的可用性、性能差异、价格差异等进行研究,以决定是否采取措施来抵消替代品的影响,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等。
第四个力量是进入难度。
进入难度指的是新竞争者进入市场的难度。
如果市场的进入壁垒较高,新竞争者将面临较高的切入成本和技术难度,从而降低了他们对现有企业的威胁。
因此,企业需要评估市场进入壁垒的高低,如资金需求、技术要求、专利保护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新竞争者的进入。
最后一个力量是竞争激烈程度。
竞争激烈程度指的是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数量以及他们之间的竞争程度。
如果竞争者众多且竞争激烈,企业将面临较高的价格战和市场份额的争夺。
因此,企业需要了解竞争者的规模、资源、竞争策略等,以制定适应竞争环境的策略,并寻求差异化竞争的机会。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尼古拉斯·卡尔与《哈佛商业 (shāngyè)评论》
• 尼古拉斯·卡尔,生于1959年 • 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měi ɡuó)知名作家兼思
想家,专门研究战略、创新和技术。 • 他于1997~2003年任《哈佛商业评论》执行主编
。他现在居住在美国(měi ɡuó)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市。
第十二页,共97页。
二是IT投资方面要跟随,忌出头做领跑者。 三是更多关注风险而不是机会。
第十三页,共97页。
《IT不再(bùzài)重要》(IT Doesn‘t Matter )
哈佛商业评论的读者大多都是老总,要是CEO 们接受了这一观念后果会如何?给用户 (yònghù)提出这样的建议,无益于给IT界当头 一棒,所以势必会招来IT界很多人的反驳。当 然,客观的说他的这些话作为一副清醒剂也没 有什么坏处。
第二十二页,共97页。
-22-
3.行业(hángyè)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 的同时,将希望(xīwàng)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 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 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 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 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第五页,共97页。
关于(guānyú)IT技术(3)
如果信息的乘载方式,与其内容一样是千差万别 的,如同(rútóng)铁路的跨度因车不同一样,我 们就无法建立信息的高速公路来传输和处理这些 信息了。这也是IT要解决的最基础性的问题了。 信息内容与形式就如同(rútóng)“车”与“货” 的关系一样,统一了车的标准,也就统一了路和 桥的标准,同时也解决了货物包装与运输的标准 ,如此就会提高物流业的效率了。
第六页,共97页。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分析五力分析模型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
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
五力分別是〆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
五種力量的不同組合變化最終影響行業利潤潛力變化。
五種力量模型將大量不同的因素彙集在一個簡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個行業的基本競爭態勢。
五種力量模型確定了競爭的五種主要來源,即供應商和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以及最後一點,來自目前在同一行業的公司間的競爭。
一種可行戰略的提出首先應該包括確認並評價這五種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業和公司的不同而變化,如下圖所示〆1〃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供方主要通過其提高投入要素價格與降低單位價值品質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產品競爭力。
供方力量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所提供給買主的是什麼投入要素,當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價值構成了買主產品總成本的較大比例、對買主產品生產過程非常重要、或者嚴重影響買主產品的品質時,供方對於買主的潛在討價還價力量就大大增強。
一般來說,滿足如下條件的供方集團會具有比較強大的討價還價力量〆- 供方行業為一些具有比較穩固市場地位而不受市場劇烈競爭困撓的企業所控制,其產品的買主很多,以致於每一單個買主都不可能成為供方的重要客戶。
- 供方各企業的產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買主難以轉換或轉換成本太高,或者很難找到可與供方企業產品相競爭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夠方便地實行前向聯合或一體化,而買主難以進行後向聯合或一體化。
2〃購買者的議價能力購買者主要通過其壓價與要求提供較高的產品或服務品質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
一般來說,滿足如下條件的購買者可能具有較強的討價還價力量〆- 購買者的總數較少,而每個購買者的購買量較大,占了賣方銷售量的很大比例。
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的主要内容

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的主要内容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可是超有趣的呢!这五力模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啦。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应商要是很牛气,那企业可就有点头疼咯。
比如说那些提供稀有原材料的供应商,他们要是觉得自己的东西独一无二,就可能会抬高价格。
像那种只有一个供应商能提供某种特殊芯片的情况,手机制造商就只能乖乖听话,因为没了这个芯片,手机就做不出来啦。
而且如果供应商的产品对企业很重要,转换成本又高,那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就更强啦。
就好比一家汽车厂,它的发动机供应商就那么一两家,要换供应商的话,得重新调整生产线,成本超高,所以发动机供应商就可以比较强硬地谈价格和供货条件呢。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也不是好惹的哟。
要是购买者的数量少,但是购买量很大,那他们就有话语权啦。
比如说一些大型连锁超市,面对那些小的食品供应商,超市就可以要求更低的价格、更好的交货条件等。
因为小供应商要是失去了这个大订单,可能就很难生存下去啦。
还有啊,如果产品之间的差别不大,购买者也容易砍价。
像普通的圆珠笔,到处都能买到差不多的,那购买者就可以在不同的品牌之间挑来挑去,哪家便宜就买哪家,这样就迫使生产圆珠笔的企业得想办法降低成本,不然就卖不出去咯。
三、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的企业想进入一个行业,那可是要面临重重挑战的。
如果一个行业的门槛很高,比如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像汽车制造行业,要建厂房、买设备、搞研发,没有雄厚的资金根本不行。
或者是需要特殊的技术、许可证之类的,新进入者就会很谨慎啦。
再现有的企业已经有了很强的品牌知名度,消费者都认那些老牌子,新品牌要想分一杯羹就很难。
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饮料市场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份额,新的饮料品牌想要进来,就得有自己独特的卖点,不然消费者为什么要放弃熟悉的品牌去尝试新的呢?四、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就像是个潜在的小怪兽,随时可能抢走生意呢。
如果有新的产品可以替代现有的产品,而且性价比还更高,那现有的企业就危险啦。
波特五力分析

一、简介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二、详解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 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 能力。一般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 的讨价还价力量: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 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 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 向一体化。(客大欺主)
流业的效率了。
关于IT技术(4)
IT对应用它的不同行业来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改革的先行,它
强迫我们不断地学习、投资、改革工作方式,甚
至彻底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实际上,真实世
界的另一种形式“virtual world”正在形成,也 许这就是“反物质”。不过这个世界的基础是统
一的,其皇帝是Microsoft、IBM、Intel等储王。
3.1
1
波特的竞争力模型
3.1.1 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
2
3
3.1.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与 一般战略的关系
3.1.3 波特五力模型的缺陷
关于IT技术(1)
IT是信息技术的简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与信 息相关的技术。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上对此有不同解释。 但一个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IT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传感技术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 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 -----通信技术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 递信息的功能; -----计算机技术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 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所谓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其他产业与行业,从而提 高企业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承担了一个得力工 具的角色。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指出,一个行业中的竞争,远不只限于原有竞争对手之间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一)新进入者的威胁所谓新进入者也称潜在进入者,可以是新创办的企业,也可以是由于实现多元化经营而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
新进入者往往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和充裕的资源,与现有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和利润,从而对现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巨大的威胁。
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进入障碍和现有企业的反击强度。
1.进入障碍进入障碍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克服的障碍和需付出的代价。
如果一个产业的进入障碍比较高,新进入者的加入就比较困难,对产业内现有企业的威胁就比较小。
反之则威胁较大。
决定进入障碍高低的主要因素通常为:a.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生产规模(产量水平)的增加而降低。
规模经济会迫使潜在进入者不得不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以大的生产规模进入该产业,结果是大量投资引致市场整个投入量增加,利益分配格局剧烈变化,从而导致该产业现有企业的强烈抵制;要么以小的生产规模进入,结果是产品成本过高造成竞争劣势。
这两种情况都会使潜在进入者望而却步。
b.产品差异优势指原有企业通过长期的广告宣传、用户服务和产品质量等获得的市场信誉和用户忠诚。
产品差异形成的进入障碍,迫使新进入者必须在产品开发、广告宣传和用户服务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才有可能树立自己的信誉,并从原有企业手中夺取用户,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c.资金需求是企业进入某产业所需的物资和货币的总量。
新进入者想要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并在竞争中获胜,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需要冒失败的风险,由此形成了进入障碍。
不同的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像采矿业、计算机业、汽车业等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使一般企业难以进入。
d.销售渠道新进入者在进入新产业时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产品分销途径与方式,一个产业原有的分销渠道已经为现有企业服务,新进入者要进入该产业销售渠道,就必须通过价格折扣、降低付款条件及广告合作等方法来说服原销售渠道接受自己的产品,这样做势必减少新进入者的利润,从而形成了进入障碍。
简述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简述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竞争分析工具,用于帮助企业了解竞争环境和制定战略。
该模型基于五个竞争力量,包括:
1. 竞争对手的威胁:指竞争对手对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威胁程度。
竞争对手数量多、产品替代品多、行业内竞争激烈,都会增加竞争对手的威胁。
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指其他企业进入当前市场的威胁。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程度受制于市场准入难度、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等因素。
3. 替代品的威胁:指其他产品或服务可替代当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程度。
替代品的威胁越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可能受到更大影响。
4. 买方的议价能力:指买方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和质量要求的影响力。
如果买方的议价能力强大,企业可能需要妥协以满足其要求。
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指供应商对企业所需资源或原材料的价格和供应的影响力。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越强,企业可能面临成本的上升和质量的不稳定性。
通过分析以上五个方面的竞争力量,并评估其对企业的影响程
度,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并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手机市场概述
• 中国手机市场连续数年保持百分之二十的增长速度, 不断扩大的手机市场引来众多厂家和经销商在此“逐鹿中 原”。2010年统计数据,全国约有7.3亿部手机,手机普 及率非常高,基本上是每个家庭至少一部,在一些特殊人 群中,手机普及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 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发展成熟期,价格 透明度高,厂家之间的竞争,经销商之间的竞争都非常激 烈。小的经销商因财力、人力、品牌影响力小,生存环境 越来艰难,一些有实力的经销商开始改变过去零散的专卖 柜经营管理模式,开始开设手机卖场,在自己的卖场里, 代理销售多家品牌手机,从而降低手机品牌之间的激烈竞 争,形成品牌产品的互补销售。
结构分析的主要问题
引入五力分析模型仅仅作为一个检查列表,用以表述 市场是怎样运作的。但这不是唯一目的。分析人员应该深 入观察组织特别需要注意的各要素。以下问题有助于进行 这样的分析:
竞争环境中起作用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各行业 的关键要素各不相同) 有没有最基础最根本的要素? 要素会发生变化吗? 特定的竞争对手如何对待这些要素?在工作中针 对关键要素他们的强项和弱项是什么? 如何影响那些对企业发挥作用的竞争要素呢?
识别替代的步骤
• 列出替代清单
例:打火机的替代物,如何识别? 例:电子书的替代与互补产品 图书馆的阅览设备 口袋丛书? 英语学习用书?
替代产品与互补产品
• 与替代产品不同,互补产品是指顾客使用 一种产品时必须或经常要使用的另一类产 品。如果两类产品的互补关系很密切,顾 客对一类产品的需求就会影响到另一类。 • 分析新旧产品的替代过程时,必须考虑新 产品所需要的互补产品是否存在。 • 例:数码相机和存储条、光学相机和胶片 之间的替代关系
二、五力模型及其解释
竞争的决定因素 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 •专卖产品的差别 •商标专有权 •转换成本 •资本需求 •分销渠道 •绝对成本优势 研究曲线专有 潜在入侵者 必要的投入渠道 低成本产品设计专有 •政府政策 新进入者的威胁 •预期的报复 供方的侃价能力 •产业增长 •固定成本/附加价值 •周期性生产过剩 •产品差异 •商标专有 •转换成本 •集中与平衡 •信息的复杂性 •竞争者的多样性 •公司风险 •退出壁垒 买方的侃价能力
二、行业竞争环境的结构性分析
竞争战略选择的两个中心问题
产业的潜力如何?由产业长期盈利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所决定的产 业吸引力。 企业在产业内的竞争地位如何?明确影响企业在产业内相对竞争 地位的因素。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力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哈佛商学院讲座教 授。他曾于1983年由里根总统任命,加入产业竞争力委员会,启动美 国竞争力的辩论。他也是全球许多国家、州长、市长和公司的执行官 顾问。曾获得威尔斯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麦肯锡奖,以及斯德哥 尔摩大学商学院等7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他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 的著作有《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竞争优势》 ( Competitive Advantage)、《国家竞争优势》(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阅读材料-创造价值才是最佳的企业竞争策略 (短文)
进入障碍的构成因素(续)
4. 技术障碍 专利技术;专有技术(know-how技术); 学习曲线:学习曲线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位产品成本下降的产业特 性。学习曲线的作用:使最早进入某个领域的企业享有特殊的、与规 模无关成本优势。
单 位 产 品 成 本 累计产量
供方
产业 竞争者
替代品的威胁
买方
决定供方力量的因素
•投入的差异 •产业中供方和企业的转换成本 •替代品投入的现状 •供方的集中程度 •批量大小对供方的重要性 •与产业总购买量相关的成本 •投入对成本和特色的影响 •产业中企业前后整合相对于后向 整合的威胁
决定买方力量的因素
侃价杠杆
•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 企业的集中程度 •买方数量 •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 业转换成本 •买方信息 •向后整合能力 •替代品 •克服危机的能力
进入障碍的构成因素(续)
5.对销售渠道的控制 企业独自建立的分销渠道,良好的合作关系和 声誉、品牌等,例如汽车的专销商体制。 6. 政策与法律 国家政策对某些产业进行保护,如金融业。
现有竞争者之间争夺
企业会十分关心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某些产业中的竞争 是用这样的词汇表达的:“象战争一样”、“痛苦的”、“残忍的”, 而另外一些产业的竞争却相对温和得多。激烈的竞争是大量结构上的 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竞争程度的因素有: 市场需求及波动性 行业内竞争者的均衡程度:不论数量多少,只要竞争者的规模大体一 致,而某个竞争者要获得一种优势,竞争就会变得激烈起来。 产业增长缓慢:如果产业增长缓慢,竞争者想要成为市场领导者,竞 争就会激烈起来。 高固定成本或高库存成本:当存在剩余生产能力时,高的固定成本对 所有企业产生的巨大压力,要求其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并由此往往迅速 导致削价行为的升级。 差异化或转换成本:差异化低和转化成本低,均可能加剧竞争。 高退出壁垒:如果某行业存在高退出壁垒,就可能存在过剩的产能而 导致竞争加剧。
替代品
价格敏感性
•价格/购买总量 •产品差异 •品牌专有 •质量/性能的影响 •买方的利润 •决策者的激励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
•替代品相对价格表现 •转换成本 •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新进入者的威胁
一个行业的新进入者通常带来大量的资源和额外的生产能力,并 且要求获得市场份额。新进入者的威胁取决于进入壁垒的影响程度。 规模经济:一些行业实施规模经济非常重要,如钢铁,汽车,而一些 行业则规模不是特别重要。 产品的差异:如一些先进入该产业的企业获得的顾客信誉和忠诚度上 的优势,构成一种壁垒。 进入市场的资本需求 获得分销渠道 与规模无关的成本优势.包括专有的产品技术、原材料来源的优势、 地点的优势、政府的补贴、学习或经验曲线。 政府的政策:政府政策可以直接限制进入某产业,从而形成壁垒。 预期的报复:原有竞争者的报复习惯和历史,也可以构成一种壁垒。
产业退出障碍
即企业从一个产业撤出时要付出的代价。它 是与进入障碍对应的重要概念,在一定的时期也 有确定的大小。波特列举了五项产业退出障碍。 1. 专用性资产 2. 退出产业的固定成本 3. 战略牵连 4. 感情障碍 5. 政府与社会的约束
• 进入和退出壁垒与盈利关系
退出壁垒
低
进 入 壁 垒 低 盈利低但稳定
• 进入障碍:产业外的企业进入本产业时所必须付出的各种代价
进入障碍的构成因素 1. 规模经济(Economic of Scale)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 本下降的产业特性。产业的最低有效规模越高,进入障碍越大。 单 位 产 品 成 本 最低有效规模
规模
关于规模经济的说明
• 每个经营环节都存在着规模经济,但程度不同。在不同的 产业领域中,规模经济往往突出的表现在某些不同环节上, 假设洗涤剂业广告(红线)和生产(黄线)两个环节的规 模经济曲线如下图:如果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于1万吨, 生产的规模经济就十分突出,反之广告就更突出一些。
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
• 顾客购买相对供应商来说是大宗 交易 • 购买对于供应商来说是非常重要 • 产品本身没有差异
顾客通过下列手段 与供应行业竞争:
* 降低价格
• 顾客没有什么转移成本
• 顾客行业的利润率很低
* 增加提供质量的压力
* 与每个企业做不同 的游戏
• 顾客可以进行后向一体化
• 产品的质量不太重要 • 顾客掌握全部信息
替代品
这五种作用力的综合力随产业的不同而不同,随产 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从内在盈利能力来看,产 业之间并不相同。一些产业中,许多竞争者都能赚 取可观的利润,如医药、软饮料业和数据出版业等; 而象钢铁业等,尽管管理人员很努力,也难以获得 满意的利润。 产业的盈利能力不是取决于产品的外观或技术含量, 而是取决于产业结构; 五种力决定了产业的盈利能力,而五种力中的任何 一种都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 在一个有吸引力的产业中,如果企业处于劣势的竞 争地位,就不能取得满意的利润;同样,在一个萧 条的产业中,即便企业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也只能获 利甚微。
波特的产业结构性分析
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 五种竞争作用力综合起来决定某产业中的企业获取超出资本成本平均投 资收益率的能力
潜在入侵者
新入侵者的威胁 买方的侃价 能力
供方
供方侃价能力
产业竞争者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
买方
替代产品或服务 的威胁
决定产业盈利能 力的五种竞争作 用力
– 作为竞争对手的供应商:供货的价格和 交货期,需要维持较高的讨价还价能力
• 选择多家供应商
• 选择替代品供应商 • 选择相对较小的供应商 • 改进产品设计
– 作为合作伙伴的供应商:供货的可靠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
供应商的管理
• 签署长期合同 • 帮助供应商了解顾客 • 帮助供应商改进设计
• 著名的电子游戏玩具商任天堂很好 地制衡了与游戏软件开发商的互补 关系
替代过程
100%
原产品
市 场 份 额
替代产品
时间
T
面对替代威胁的对策
• 替代是一个渐进过程,是可识别的威胁。
• 如果原产品与替代产品处在“均衡”状态, 通过改变相对价值价格比可以对替代产品 进行反向替代。 • 面对历史性的、不可逆转的替代 ——加入到生产替代品的行列。
供应商品 成 本
规模经济突出的环节有可 能是竞争的关键环节。
年产1万吨
规模
进入障碍的构成因素(续)
2. 差异化程度 差异化程度越高,进入障碍越大。 差异化(差别化):产品与服务对顾客需求的独特针对性。 差异化的内容: 例如,独特质量与性能;品牌、形象;服务;产品组合,等。 例如,碳酸饮料市场获利丰厚,但许多企业止步不前,原因? 3. 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一般顾客或买方的转换成本. 概念:指顾客为了更换供应商而必须付出的额外费用。 • 供应商对顾客越重要,顾客的转换成本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