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连港口历史及发展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清初至1931年我国东北地区沿海港口兴衰原因浅谈

清初至1931年我国东北地区沿海港口兴衰原因浅谈

清初至1931年我国东北地区沿海港口兴衰原因浅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我国东北沿海一带有适航及停泊条件的口岸,共33处。

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海禁开放至中华民国成立,再到1931年日军悍然占领东北,我国东北沿海的港口贸易经历了一个从萧条到逐渐兴盛、在帝国主义列强干预和侵略之下此消彼长、畸形繁荣的发展过程。

在此过程中,作为沿海贸易前哨的东北沿海诸港口也经历了一个从萧条到普遍活跃、贸易中心此消彼长的过程。

从清康熙年间解除海禁到道光中叶,东北的沿海贸易和航运、金融中心都在锦州。

从道光中叶到光绪末年,中心转移至营口。

从光绪末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心迅速向大连转移。

此后直到1931年,大连后来居上,不仅成为东北第一港,而且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贸易额连连超过国内数个大港,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贸易港。

清初至1931年我国东北沿海港口兴衰有着诸多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地理条件及其演变是东北港口经济兴衰的基础和前提港口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地形、地貌、水文和气候条件,所以能否成为一个运输与贸易活跃频繁的港口,首要前提就是前述各种自然地理条件。

而这些条件本身又不断演变,给港口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辽河发达的内河运输网及其所联结的广阔经济腹地是营口港兴起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辽河的季节性封冻、水土流失导致航道日渐淤浅、航运能力下降又成为营口港贸易地位衰落的重要原因。

东北沿海多个凭借河港与海港双重地位兴起的河口型港口都有相似的发展过程:因内河航运和沿海港口贸易而兴,因内河河道淤浅而衰。

例如,民国《庄河县志》载:‘本境所属商镇有三:曰治城、曰青堆子、曰大孤山,而大孤山镇较为繁盛。

该镇于数十年前输入之货,江南杉船每年入口者不下数百余号,输出之品即大豆一宗可至四十万担。

以故商业为东边冠,清咸同间几与营口齐名。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大连港是中国重要的港口之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中国北方的主要海运枢纽之一。

大连港拥有深水良港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可以满足大型船舶和集装箱码头的需求。

自2004年起,大连港开始实施扩建计划,通过增加码头和岸线的建设,加强了大连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发展历程大连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大连成为了中日战争的战场,日本占领了大连并将其设立为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城市。

在20世纪初期,大连港的货运量开始逐渐上升,特别是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大连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重要出口港口之一。

1945年,大连归还中国后,大连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放城市。

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连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大连港交通设施得到改善,码头和港口设施得到扩建和更新。

大连港的国际贸易得到了重视,港口运输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渐与世界上其他大港竞争。

目前的现状截至2020年,大连港已经建有15个港区,其中7个是国际级大港区,8个是主要港口区。

大连港码头总长度达到近30公里,可停泊53万载重吨以上大型船舶。

大连港已形成完整的港口产业链,货物种类涉及石油、液化气、煤炭、矿石、钢铁、集装箱等多个领域。

大连港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集散地之一,是中国海运和贸易的重要门户之一。

未来发展未来,大连港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推动中欧班列等陆路运输方式的发展,完善港口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效率。

另外,大连港还将实施碳中和、海洋生态保护等环保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论。

财务与战略视角下大连港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财务与战略视角下大连港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财务与战略视角下大连港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一、绪论大连港是中国颇具规模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之一,但自1997年开始的深圳特区风潮以来,我国各个沿海城市发展速度翻倍,大连港的竞争力逐渐减弱。

为了保持竞争力、促进大连的经济发展,本文将从财务和战略两个角度,分析大连港近年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二、财务视角下的大连港发展现状及问题2.1 收入与支出现状大连港收入的主要来源为: 码头及物流产业,船舶及海事服务业,及港口小额贸易。

受国际贸易变化的影响,2019年大连港收入同比下降了26.2%。

同时,大连港物流的成本也居高不下。

特别是在出口业务中,由于货物聚集在码头造成的拥堵,大连港的港口费用相对于其他港口,贵了15%以上。

2.2 债务与投资现状截至2019年,大连港债务总额为人民币 656.22亿元,而在2012年时仅为人民币 199.89亿元。

2019年底,大连港总资产为人民币 797.15亿元,净资产为人民币 145.89亿元。

大连港以净资产总额的1.6倍为负债,这使得其在未来面对增加的资本支出和船舶建造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

2.3 财务问题的成因大连港存在的财务问题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1.国际贸易变化对港口业务的影响2.物流成本的高昂3.岸端设施过时、管理不善等三、战略视角下的大连港发展现状及问题3.1 大连港主要竞争对手截至2021年,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深圳港和宁波港等海港均成为大连港的主要竞争对手。

与此同时,现代智能化港口的兴起也给传统港口造成了威胁。

3.2 未来大连港的战略发展方向为了应对这些竞争对手和挑战,大连港应该制定长期战略规划,重点关注数字化、智能化、太平洋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

同时,大连港还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大连港的中转枢纽功能,发展各类船只服务和航运业务。

四、针对问题的对策4.1 财务问题的对策1.加强运作质量管理2.降低固定成本和优化流动资产3.增加财务投资和竞争力4.2 战略问题的对策1.积极贯彻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战略2.执行太平洋战略,并举办相关会议和大型活动3.积极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与境外合作伙伴加强合作五、总结本文从财务和战略两个角度分析了大连港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大连港的历史与现状要点

大连港的历史与现状要点

大连港的历史与现状大连港是世界重要的港口之一,它位于西北太平洋的中枢,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该区域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的海上门户,同时是中转远东、南亚、北美、欧洲货物最便捷的港口。

大连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海湾,它位于我国辽宁省辽东半岛的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与东北经济区陆路相连,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东北区连接山东半岛、华东华南水陆联运的枢纽港,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进出口门户,同时还是环渤海沿岸和辽东半岛沿海港口通往国外的最近点和欧亚大陆桥运输的重要结点。

所以,大连港被国家定为发展中的国际深水中转港。

大连港自然条件优越。

由于湾口有三山岛环列,湾接湾、港接港,湾湾通泊、港港毗连,无大的河流注入,风平浪静,港阔水深,终年不淤不冻,是天然的海湾型良港。

大连港以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广大地区为经济腹地,其腹地面积广大,综合集疏运能力强。

腹地内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雄厚,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形成工业、林业、粮食、畜牧业和外贸出口基地。

由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五种运输方式组成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腹地内城市密集,基础设施齐备,科技教育发达,不仅在全国经济区域分工中占重要地位,也是港口赖以发展的货流发生地和消化地。

港口所在的大连市是我国开放早、基础好的沿海港口城市,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可供选择的优良港址多处,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托条件。

①大连地区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被作为囤粮集军、沿海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后,1857年,英法侵占大连湾,称之为“阿沙港”,后又改为“维多利亚港”。

1878年,满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于柳树屯筑炮台、设栈桥,称附近一带为大连港。

②大连港由自然港变为近代人工商港始于19世纪末。

189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强租旅大25年租,于是沙俄开始兴建港口。

1902年大连商港开始投入使用,1903年完成第一期筑港计划,从而把辽东半岛从水陆与沿海各港口,从陆路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及海参威等联系在一起,大连港成为沟通欧亚两洲海陆交通枢纽和远东贸易大港。

大连港口文化旅游发展

大连港口文化旅游发展

大连港口文化旅游发展1大连港口文化发展沿革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大连一直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大连港口文化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远在7000年前,大连地区就开始呈现原始港口的雏形。

岸边采集、垂钓、海中捕捞等活动已开始逐渐地出现,这是大连原始港口文化形成的初始阶段。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连与山东半岛海上航线开始建立并成熟,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使得大连的港口文化进一步丰富起来。

到了青铜时代,大连逐渐成为与朝鲜及日本等东亚国家的通商口岸,港口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扩展。

大连的海防建筑主要出现在明朝,缘起倭祸。

明万历年间定旅顺水军巡海制度,并开始设置水军。

清康熙年间,旅顺水师逐渐建成并开始出海巡哨,并且在兵制、设备、巡查、训练、操验诸方面都有定制,使得大连初具近代军港形态。

此后,大连港口经历了沙俄租借时期、日本统治时期、苏联代管时期三个时期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实现并完成了向现代商港的转变。

1951年后,大连港口实现了中国的自行管理,开始了大连港口的历史新纪元。

现代大连城市形成与发展主要因素在于港口。

1999年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依据大连港开港时间,决定1899年9月19日为大连建市时间,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大连“以港立市”的根本特征。

2002年,大连港口完全下放地方,管理体制理顺。

2003年大连港口实现政企分开,依法设立了大连港集团、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

由此,大连港集团公司成为市场主题,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

2大连港口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2.1地理位置优势大连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面向太平洋;西临渤海湾,扼渤海之咽喉,控黄海之要害,是京津的门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似两只巨臂,环抱渤海口;北倚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广阔腹地。

素有东北前哨和京津门户之称。

大连属于海洋性气候,温度、湿度常年宜人;港口终年不冻;同时它又是一个天然的四季港。

大连港口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连港口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连港口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刘阳威来源:《消费导刊》2013年第04期一、大连港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港口物流服务功能仍相对薄弱首先,海岸线资源濒临用完,码头开发余地不大的同时,某些业主专用码头利用效率不高,宝贵的岸线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效益。

其次,大连地区的物流企业虽然具有较多的设备,但整体运行质量不太高。

物流新技术和新设备,与国际大港相比较资金投入量较少,仍然使用了很多陈旧的仓库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使用率偏低。

最后,是物流园区发展和建设比较滞后,保税政策未充分发挥作用,致使原有港区不能满足已有业务。

(二)信息系统不完善虽然大连港口物流的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在多年的政策规划以及企业不断更新中变化得较为完备,但许多方面并没有改变,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在这种情况下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

一方面体现在整个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系统和统筹规划缺乏合作;另一方面物流企业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

这些问题的积累严重阻碍了物流企业在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这方面的改善。

(三)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在中国教育近年来开始吸引普遍关注,各大高校已成立了物流专业课程,但整体物流教育的情况下仍处于较落后水平,真正的物流专业人才非常缺乏。

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在储备知识、尊重人才、后续的物流企业职工教育都是相对来说缺乏的。

在大连港现代物流发展的各个领域的企业中,普遍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运作的应用,缺乏精通这一领域和相关领域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员,还缺乏现代物流的专业操作技能的人力资源,如供应链管理,物流仓储和配送等方面的人员。

(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落后随着电子政务项目的实施,广泛的宽带互联网接入家庭,大连市已初步具备了建设物流信息平台这方面健全和有效的基础,但各个区域地区信息系统不一致且统一有序的物流信息平台仍在建设中,这些问题导致了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水平不高。

(五)大连港口物流业发展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首先,大连港位于渤海经济发展区域,与环渤海的其他城市港口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在最近几年愈演愈烈,大连港的形势依旧严峻。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
大连港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中国十大港口之一。

目前,大连港已经形成了以旅游客运、散杂货、矿石、石油、化工品等为主的货运业务。

此外,大连港还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辐射和影响力。

大连港的发展历史相当悠久,在清朝就已经存在了,但是真正规模扩大是在新中国建
立后。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大连港在8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并于2000年成为中国
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

当前,大连港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现代化港口,具有深水、大面积等优势。

2019年,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6万标准箱,排名全国港口第八,成为中国北
方地区最大的集装箱港口。

在旅游客运方面,大连港也处于领先地位,每年有数百万的旅
游客流通过大连港进出境。

此外,大连港还是中国著名的矿产品进口港和石油化工品输出
港之一。

大连港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围绕“一带一路”及沿海经济带建设来规划。

大连港将
深入实施“国际港口馆”的品牌战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物流效率提升和城市经
济发展。

此外,大连港还计划在海洋科技、海洋旅游、海洋保护等领域发力,助力大连市
走转型升级之路。

综合来看,大连港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货运业务相当繁忙,同时也有
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地位重要,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大连港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
大的市场潜力。

大连港趋势

大连港趋势

大连港趋势大连港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开放的政府直辖港口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大连港正逐渐呈现出一些趋势。

首先,大连港正不断提升其国际化水平。

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港口之一,大连港在对外贸易和投资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近年来,大连港加大了与国际贸易伙伴的合作力度,积极吸引外资,并与国际大型航运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大连港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化水平,成为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重要对外交流枢纽。

其次,大连港正积极推动绿色港口建设。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使得港口行业不断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大连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港口设施,采取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实现了绿色港口建设。

同时,大连港还积极参与国际绿色港口标准制定,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将大连港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绿色港口。

第三,大连港正加大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力度。

大连港位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目前,大连港正全力推动沿海经济带发展,加强与沿海城市的合作与协调,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沿海经济带。

通过引进外资、加强技术创新和完善基础设施,大连港正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四,大连港正着力提升物流配套能力。

大连港位于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其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大连港在物流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物流配套能力,大连港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提高装卸效率和运输效能。

与此同时,大连港还加强与内陆物流中心和物流企业的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物流网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综上所述,大连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呈现出一系列趋势。

通过加大对外合作、推动绿色港口建设、加快沿海经济带发展和提升物流配套能力,大连港有望成为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大连港有望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大连)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连)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连港口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港口作为全球运输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随着港口快速发展,港口物流已经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和发展空间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从而对传统的港口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港口发展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现代港口物流不断的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港口物流、计量模型、存在问题、解决方法1 . 引言作为物流的重要节点,港口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9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将港口物流推入发展“快车道”,港口是物流链上十分重要的部分,物流的开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而物流的发展又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为此,各地港口企业纷纷抓住了这一良机,加快港口整合、合作的步伐,不断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推进临港产业布局,延伸港口腹地,为本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腹地经济的发展。

关于港口物流建设的探讨大多集中在实践层面,而本文将以大连为例,对港口物流的发展因素理论研究和对策分析,从中找到港口物流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相信会对港口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港口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分析2.1港口物流发展有利因素近年来大连市GDP 、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见表1),使进出口航线的货运量产生较大幅度的增长,并带动大连港口物流发展。

从大连港口物流发展的环境来看,随着大连市GDP的不断增加,经济发展稳步增长,港口作为大连市对外发展的重要窗口,其投资力度和物流量也在不断加大,可见,大连港口物流的发展,已在大连市经济建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下列表1和图1反映了2001年—2011年大连市货物吞吐量、GDP、进出口总额、货运量等发展状况。

2024年辽宁省港口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辽宁省港口市场分析现状

辽宁省港口市场分析现状
1. 引言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众多港口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发展地区
之一。

本文将对辽宁省港口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辽宁省港口概览
辽宁省拥有多个港口,其中包括大连港、沈阳港、营口港等。

这些港口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为辽宁省的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港口市场容量
辽宁省港口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

以大连港为例,它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综合
性港口之一,货物吞吐量居全国前列。

沈阳港和营口港也是辽宁省的重要港口,市场容量也相当可观。

4. 港口市场竞争
辽宁省港口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地理位置相对较近,各港口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竞
争关系。

另外,中国其他沿海省份的港口也对辽宁省港口市场构成了竞争压力。

5. 动态分析
港口市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市场,需要不断关注市场动态。

近年来,辽宁省港口市场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市场需求逐渐增大,但也面临着环保、安全等问题的挑战。

6. 港口市场发展方向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应对竞争压力,辽宁省港口市场需要积极调整发展方向。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宽港口业务领域;加强港口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与其他港口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7. 总结
总体而言,辽宁省港口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和潜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通过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方向,辽宁省港口市场有望实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

大连港现状及发展分析大连港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也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港口之一。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港口,大连港连接着陆路和海上交通,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本文将对大连港的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

一、大连港的现状1. 港口基本情况大连港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之一。

港口总面积达到约148平方公里,包括沿海和沿江两大港区。

大连港还有着深水良港的自然优势,可容纳1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舶,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座集货运、旅客运输、港口服务、航运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港口。

2. 吞吐能力大连港拥有54个泊位,包括28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年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是中国仅次于上海港的第二大港口。

大连港主要货物包括煤炭、石油、矿砂、大豆、铁矿石等,其中大豆进口占据了国内市场的70%以上。

3. 经济贡献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大连港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大连港区的产业链十分发达,涉及航运、物流、加工制造、服务业等诸多领域。

大连港口贸易额在中国港口中居于前列,对国家外贸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二、大连港的发展分析1. 发展现状大连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大连港的港口设施仍需不断完善,比如需要增加集装箱码头、提升装卸效率等。

港口的货运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应对不断增长的货物需求。

大连港还需要加强港口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2. 发展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大连港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大连港作为东北地区的门户和窗口,将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承担着更多的货物运输任务。

大连港还将与国内其他重要港口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助力中国港口群体化、国际化发展。

3. 发展战略为了更好地发展,大连港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大连港应加快港口装备和设施的更新换代,提高港口运营效率。

大连港要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线,加强与国际港口的合作,拓展货运市场。

关于大连港口历史及发展的几个问题

关于大连港口历史及发展的几个问题

关于大连港口历史及发展的几个问题
刘连岗;张欣
【期刊名称】《世界海运》
【年(卷),期】2010(033)012
【摘要】@@ 一、大连港口的历史分期rn1.古代天然港口(远古至1840年)rn距今约7000年,大连地区出现原始港口雏形.从岸边采贝、垂钓到海中捕捞,是大连原始港口逐渐形成的过程.距今约4000年,大连与山东半岛海上航线相当成熟,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活动频仍.距今约3000年青铜时代,大连交通海外,成为中国稻作、青铜等技术文化东传朝鲜、日本的口岸.海上航路的产生,标志着大连已成为通航港口.从维持生计的沿岸捕捞到丰富生活的跨海交流,是大连原始港口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进步.
【总页数】4页(P62-65)
【作者】刘连岗;张欣
【作者单位】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连经济发展对大连港口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分析 [J], 隋丽丽;王泽宇
2.上海与大连港口与临港产业协同发展对标研究 [J], 谭淑霞
3.上海与大连港口与临港产业协同发展对标研究 [J], 谭淑霞
4.省政协视察团观看大连港口建设历史档案展览 [J], 邓连
5.第三届港口与物流发展国际会议暨2008年中欧港口与物流发展高峰论坛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连港口_精品文档

大连港口_精品文档

大连港口引言大连港位于中国辽东半岛的黄海之滨,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之一,大连港口在国内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大连港口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港口设施和功能、经济影响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一、历史背景大连港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

当时,由于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外国势力纷纷将目光投向该地区。

1895年,大连一带被日本占领,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统治期间,大连港口得到了大力发展,作为日本殖民地的门户港口,大连港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连港口归还给中国。

从那时起,大连港口开始恢复和发展。

二、地理位置大连港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东临日本海,西濒黄海。

作为中国东北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大连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靠近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距离首都北京也很近,交通非常便利。

此外,大连港口还距离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非常近,与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有直航航线,具有极大的区位优势。

三、港口设施和功能大连港口是一个现代化、综合性的港口。

它拥有多个码头和船坞,能够容纳各种类型和尺寸的船舶。

大连港口有专门的散货码头、集装箱码头、煤炭码头、石油码头等。

同时,大连港口还有大型的仓储设施,能够处理大量的货物。

除了货运功能外,大连港口还具有港口加工、国际贸易、旅游和航运服务等多项功能。

四、经济影响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之一,大连港口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连港口是北方地区的进出口大门,承担着大量的国际贸易任务。

每年大连港口的吞吐量超过千万吨,贸易额也达到数十亿美元。

大连港口不仅为中国的外贸提供了快捷便利的通道,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物流支持。

此外,大连港口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相关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五、未来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连港口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港口和航运业的支持力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港口经济的发展。

大连历史简介(二)

大连历史简介(二)

大连历史简介(二)引言概述:大连,位于中国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大连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变迁。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大连历史的简要介绍。

主要分为五个大点,包括:明清时期的重要节点、俄国扎根大连、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解放初期的大连重建、以及近现代大连的发展。

通过梳理这些关键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连的历史演变。

正文:一、明清时期的重要节点:1. 大连作为渔村的起源:大连原本是一个小渔村,渔业一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2. 筑垒防御:明代后期,为了防止外族入侵,明朝开始在大连地区修筑了一系列防御设施,大连逐渐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军事据点。

3. 正式被称为大连:清朝初年,大连正式被命名为“大连”,并成为辽东半岛的重要城镇。

4. 对外开放的起点:在清朝时期,大连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交流。

5. 创办机器制造业:晚清时期,大连引入西方的先进机器制造业,成立了大连新春机器制造厂,为大连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俄国扎根大连:1. 俄国租界的建立:19世纪末,俄国租赁了大连湾一带地区,建立了大连租界。

俄国人开始在大连建设港口、铁路和城市基础设施。

2. 重要的港口城市:俄国的介入使得大连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连的经济和交通发展迅速。

3. 文化交融:俄国在大连租界建立了大量教堂、学校和文化机构,促进了中俄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 重要的工业基地:俄国在大连租界建立了纺织、造船等工业企业,为大连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5. 被日本占领:由于俄日战争的爆发,俄国失去对大连的控制,大连随后被日本占领。

三、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 日本的殖民政策:日本占领大连后,实施了殖民统治政策,致力于推动大连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 大连发展迅猛:随着日本的投资和引进,大连的工业迅猛发展,成为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殖民城市之一。

3. 重要的军事基地:日本在大连建设了大量军事设施,将大连打造为日本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

俄日殖民时期大连港口建设探析(1898-1945)

俄日殖民时期大连港口建设探析(1898-1945)

档案舂秋〈〈〈DANG'ANCHUNQIU DOI : 10.16565/ki.l006-7744.2020.07.34俄日殖民时期大连港口建设探析(1898—1945)张智超摘要1898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包括大连港在内的旅大地区开始沧为沙俄的租借地。

侵呑大连港后 开始对其不断地建设和完竣,以便进行殖民掠夺,列强对港口的争夺从未付之阙如。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获胜后接 管大连港,拘囿于掠夺东北丰富的资源和大力发展殖民贸易,开始大举建设大连港,实施一系列政策制度,开启了港口和城市的近代化征程。

但无论是俄占时期还是日据时代,大连港都成为殖民掠夺、资本输出的工具,不啻为其“国中之国”的象征。

认清历史呈现的不同面相,以史为鉴,方为根蒂。

关键词俄日时期大连港租借地港口建设殖民侵略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11-27★作者简介:张智超,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华北区域史。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alian Port in the Colonial Period of Russia and Japan (1898-1945)Zhang ZhichaoAbstract In 1898, tsarist Russia forced the Qing government to sign the Sino-Russian Treaty of L and Lease in Dalian and Lvshun, and the Dalian and Lvshun area including Dalian Port began to become the leased land of tsarist Russia. After the annexation of Dalian Port, Russia began to build and complete it continuously for the purpose of colonial plunder. In 1905, Japan took over Dalian Port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Japanese-Russian war. Aiming to plunder the rich resources of Northeast China and vigorously develop colonial trade, Japan began to build Dalian Port in a large scale,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systems, and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port and city. However, in both Russian occupation and Japanese occupation, Dalian Port became a tool of colonial plunder and capital export, as well as a symbol of its "country within a country". We should recognize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history and take history as a mirror.Keyword Russian-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Dalian Port; leased land; port construction; colonial invasion大连港作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其发展轨迹 可追溯到晚清时期,“光绪年间,满清政府为加强海防,将旅顺港、大连港建设为重要军港”[1]5。

新世纪大连港发展战略研究

新世纪大连港发展战略研究

加强港口信息化建设,提 高港口管理水平
加强港口与周边地区的合 作,提高港口辐射能力
加强港口环保建设,提高 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港口人才培养,提高 港口人才储备
大连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市场竞争:面临 国内外港口的激 烈竞争
港口设施:需要 不断更新和升级 港口设施
环保压力:需要 应对环保法规和 环保压力
物流成本:需要 降低物流成本以 提高竞争力
全球化背景下的港口发展
港口是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在全球化背景下,港口的发展对于促进国际 贸易、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连港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性与发展前景
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成为东 北地区重要港口
港口功能:多元化发展,成为综 合性港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港口设施:不断完善,提高港口 服务水平
港口环境:注重环保,实现可持 续发展
大连港发展战略的改进与完善建议
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港口吞吐能力
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提高 港口运营效率
加强港口信息化建设:推进港口智能化、 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港口管理水 平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港口的合 作,提高大连港的国际竞争力。
政策保障措施
政府支持:政府 出台相关政策, 支持大连港的发 展
资金保障:政府 提供资金支持, 保障大连港的发 展
法规保障:政府 制定相关法规, 保障大连港的发 展
人才保障措施
引进高素质人才: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提高人才素质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 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港口和机构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提高人才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连港口的历史分期1.古代天然港口(远古至1840年)距今约7000年,大连地区出现原始港口雏形。

从岸边采贝、垂钓到海中捕捞,是大连原始港口逐渐形成的过程。

距今约4000年,大连与山东半岛海上航线相当成熟,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活动频仍。

距今约3000年青铜时代,大连交通海外,成为中国稻作、青铜等技术文化东传朝鲜、日本的口岸。

海上航路的产生,标志着大连已成为通航港口。

从维持生计的沿岸捕捞到丰富生活的跨海交流,是大连原始港口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进步。

2.近代军港(1840—1898年)大连海防缘起倭祸。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定旅顺水军巡海制度,万历三十年(1602年)于旅顺港、黄骨岛堡正式设置水军。

清康熙年间,旅顺水师营建成并出海巡哨。

巡哨范围西北至兴城菊花岛,南至庙岛群岛隍城岛,东至鸭绿江口。

旅顺水师营从兵制、设备、巡查、训练、操验诸方面都有定制,初具近代军港形态。

3.现代商港(1899年—)①沙俄租借时期(1899—1905年)。

1898年沙俄以《旅大租地条约》及《续约》,获取了大连港口和东北铁路等权益。

同年6月3日确定大连湾西南岸青泥洼一带为商港港址。

关于港口和城市名称,不用“大连湾”,命名“达里尼”。

1899年8月11日,俄皇尼古拉发布设立自由港达里尼(大连)敕令,标志大连开港并实行自由港制度。

同年9月28日商港开工兴建,至1903年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由一码头、二码头和甲码头组成港区,具备船舶停靠、货物装卸、旅客上下和水陆联运功能。

②日本统治时期(1905—1945年)。

1904年日本占领大连港。

1906年开放大连港与各国通商,实行自由港制度。

1907年大连港由日本满铁经营,设大连埠头事务所经营码头业务,筑港事务所经营港口建设,福昌公司承揽装卸作业。

至1942年建成项目主要有:寺儿沟码头、大连码头(大港区)、甘井子码头、黑嘴子码头及香炉礁码头一部分。

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达1330万t。

1934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00万t。

1943年大连港经营范围扩大到铁路,经营大石桥以南干线、支线,营业里程437 km。

③苏联代管时期(1945—1950年)。

根据1945年8月14日中苏关于大连、旅顺口和中国长春铁路协定,苏联无偿租用大连商港、进出口货物免税、使用旅顺军港、经营东北铁路等。

1945年8月23日苏联接管大连港,新设大连中苏自由港。

苏联代管大连港,是大连港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

名义上为自由港,实际上由苏军控制,并未完全对外开放。

④中国自行管理时期(1951至今)。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通过废除旧约章,签署新条约和协定,解决了大连港、旅顺港、东北铁路和苏联驻军等历史遗留问题。

据1950年12月31日中苏联合会议事录,自1951年1月1日起苏联将大连港移交中国,同年2月1日在大连港举行交接仪式,苏方代表诺维柯夫、中方代表毛达恂分别在交接书上签字。

移交大连港陆域面积8.07 km2,水域面积85.3 km2。

同日,毛达恂就任大连港第一任中国港长,开始了大连港历史新纪元。

二、大连港口的战略定位简要梳理一下历史上大连港口的定位及其作用。

海军根据地。

清政府时期(1880—1898年),港口定位:海军根据地。

通过旅顺、大连湾两港的开发,旅顺成为近代中国最大军港,大连湾成为军事重镇。

旅顺、大连湾两港建设过程中,机器工厂开办,工人阶级诞生,港口码头形成,自来水、电信、电力等城市基础设施建立,人口增多且成分变化,社会结构变革。

此时大连已处在现代港口城市孕育期,从而凸现出辽东半岛之重要在于旅顺、大连湾,旅顺、大连湾之重要在于港口之局面。

①沙俄租借时期(1899—1905年),港口定位:经营满洲(东北)之基础。

1899年大连开港,成为新的货物集散中心。

自由港制度是大连短期内由一传统渔村急剧裂变为欧美化港口城市的根本原因,并由此开始了现代大连港口城市的历史步伐。

大连中心主义。

②日本统治时期(1905—1945年),港口定位:大连中心主义。

核心是通过港口垄断东北货源,达到“工业日本、原料满洲”之目的。

这一定位导致港口和城市急剧膨胀,1912年大连港超过营口港成为东北第一大贸易港。

1919年超过汉口、天津、广州,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港。

20世纪30年代末,港口吞吐量超过千万吨,城市人口70余万,成为当时较为繁华的殖民经济都市。

可靠交通线。

③苏军代管时期(1945—1950年),中共旅大地委将港口定位:可靠交通线。

这一时期港口和城市由苏军控制,美蒋未能染指,从而成为中共领导的地方政府有效管理的特殊解放区港口,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同时利用港口便利条件进口工业原料、粮食和燃料,恢复了生产,活跃了市场,安定了民生。

海上运输中心、国际大港。

④中国自行管理时期(1951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初期港口定位于全国三大(大连、上海、广州)海上运输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港口定位于国际大港,城市定位于国际航运中心。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连港主要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开放,1954年对日本开放,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大连港正式对外开港。

通商范围由主要同苏联和东欧及日本扩大到世界各地。

换言之,可直接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和航运往来。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的国际环境发生巨变,到港外轮和外贸货物激增,直接导致了城市开放地位的提高,1973年大连由乙类提升为甲类开放城市。

1974年港口外贸吞吐量为1180万t,超过上海的1076万t,成为全国外贸第一大港。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内需旺盛,外贸活跃,港口作用凸显并被广泛认同,“以港立市”、“以港兴市”的基本思路为历届政府所坚持并越发清晰。

——1984年中央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指出大连是东北主要港口城市,在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作用、利用日本资金和技术、通过“大陆桥”对苏欧发展转口贸易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可以更开放些。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大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港口、工业、旅游城市。

城市功能中港口是第一位的。

——1989年国家确定大连大窑湾为国际深水中转港。

——1995年城市提出大连兴衰系于口岸,通过实施口岸经济战略,使大连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1996年港口提出建设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的国际大港目标。

——2003年中央决定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200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

综合以上各时期基本面分析,现代大连城市形成与发展主要因素在于港口。

1999年4月8日,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依据大连港开港时间决定1899年9月19日为大连建市时间,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大连“以港立市”的根本特征。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和城市一系列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相关政策和定位,无一不是发挥港口区位优势。

把港口和城市放在大的历史环境中运用历史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可以认识到这样一条规律:从“以港立市”走到“以港兴市”。

沿着这条规律梳理下去,结合建设国际大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现状以及世界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向东北转移的未来趋势判断,从“以港兴市”走向“以港强市”、“以港富民”、“以港兴东北”是必由之路。

三、新时期大连港口的发展2002年,大连港口完全下放地方,管理体制理顺。

2003年4月7日,大连港口实现政企分开,依法设立了大连港集团、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

由此,大连港集团公司成为市场主题,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

新时期发展规划是:发展目标:建设全方位、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大港。

发展思路:制度创新,功能创新,管理创新,发展创新。

发展重点:港口经营国际化,港口服务物流化,港口管理数字化。

新时期港口发展规划的内涵是国际大港,外延可概括为“一体化”。

(1)国际大港:建设国际大港其内涵是做强、做大大连港。

这一点在2004年3月发布的《大连港宣言》中得以明确宣示。

在“国际大港”进程中,本文认为,先做中国强港,再做国际大港是港口发展路径的现实选择。

——中国强港。

即行业里数一数二,以专业化为根本标志,实现手段是合理化和集约化。

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诠释“专业化为根本”问题。

20世纪20年代,东北煤炭和粮豆成为世界性商品,一时间煤船、粮船蜂拥而至,苦于没有专业码头装船效率低下导致压港,港口当局先是增加劳工,继之增添机械均不能缓解。

最终以1930年建成专业化的甘井子煤码头和一码头粮豆储运设施解决。

60年代以后大庆原油外运越来越成为问题,直到1976年建成专业化的10万t级原油码头才消除“瓶颈”,这一项目支撑了大连港20年。

大连港的集装箱运输起步早、发展慢,同样也是没有专业化码头所致,1996年,专业化的大连集装箱码头运营,被动局面得以扭转,且发展势头迅猛。

整体上看,从桥吊装卸到履带传送的作业方法是港口硬件“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合理化就是把港口做好,包括合理地运用人员、资金、设施等资源,取得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集约化就是把港口做强,港口经营系统重新进行综合集成,通过组织各种业务流程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公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1996年“国际大港”建设为标志,大连港开始走上集约化道路,也就走上了强港之路。

——国际大港。

具有第四代港口功能,现代化为根本标志,实现手段是集群化和国际化。

本文认为,实现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应该是现代化的显著界定。

如果说经验管理是初级状态,科学管理是中级状态,那么文化管理就是高级状态。

现代跨国公司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现文化管理。

集群化就是把港口做壮,不受所有制、地域、行业、部门限制,相关企业间为增强竞争力、竞合力和适应环境变化以各种方式实现的联合。

国际化就是把港口做大,简单说就是成为有竞争力和竞合力并举的跨国公司,必要条件一是要有可行的全球性战略,二是要有经营国外港口且吞吐量占有相当份额的实际。

历史上大连港曾经营过上海、青岛、营口、丹东等港口的码头业务。

在东北亚圈内,大连港如能经营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港口,即可以称之为“国际大港”。

(2)一体化。

在一体化进程中,以“港区一体化”为先导,渐次演进“港城一体化”、“港路航一体化”,使港口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保障和振兴东北的龙头。

①港区一体化。

是指港口和保税区从形式到内容的融合。

1992年大连保税区设立,1993年大窑湾港区开港。

最初的情况是港口无保税区,保税区无港口。

1998年大连港与保税区合作,通过港口建设使保税区和港口地域相连,实现地理上的港区一体化。

2003年4月港区共建的大连国际物流园区开园。

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批准大连保税区与港口联动试点,面积1.5 km2。

所谓“区港联动”就是将保税区政策优势和港口区位优势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层次,并将国际物流园区过渡到保税物流园区。

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规划面积6.88 km2,涵盖了大连港集团所属的集装箱、汽车等多个专业码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