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二章.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定义今天通用的文化一词,是近代学人在翻译解释西方相关词语时,借用中国固有的文,化及文化,并加以锻炼,再创造而成的。
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是指文治教化的总和,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即天文相对称,叫做“人文”,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相对叫做“文”,即文与质,文与野相对,基本属于狭义的文化。
文化和西方对应的词,拉丁文和英文都叫culture.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得一切能力与习惯。
冯天瑜(武汉大学),何晓明等认为凡是超与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与自然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产品,都属于广义的文化,或者说“自然地人话”,即是文化。
1989年出版的《辞海》把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狭隘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明有光明,文德彰显的含义,其文明部分与文化相交叉,后来文明也只文明的进步状态,而与野蛮相对,因此,近代以来,学术界用文明一词来翻译英文中的civilization,其本身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文雅之意,二是有政治文明方面的含义,与国家的概念相适应。
从现在意义上讲,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是指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文化成果,他通常与国家的概念相对应即通常指国家文明。
二,文化的分类和内部结构文化概论有两个概念,一是中国文化史,二是文化学。
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别。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系统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类型的文化:1.物态文化,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等各种物态实体,以及制造这些物态实体的技术。
这些物态实体不仅渗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还包括着技术和科学技术知识。
如四大发明2.文学艺术3.行为文化,是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式,也可以叫风俗文化,是一种以礼俗,习惯,风尚及各种社会组织(婚姻,家庭,社团,聚落)形态出现的,见之于行动的行为模式。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绪论1、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什么?2、简述广义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国文化生成的历史地理环境1、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中国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
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因素,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和人口等因素。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明形态,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过(3000年)的文化体系。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和形态?2、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你怎样认识古代统治者的“重农轻商”政策或观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5、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耕自然经济。
6、中国古代也有为数不多的海洋贸易,但在海外经济往来中,主要是一种“赐贡”的贸易形式。
7、中国文化的早熟使中国人容易产生“瞻后”式思维方式和守旧的民族心态。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1、什么是宗法制度?周朝确立的宗法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试分析论述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特征。
3、简述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性。
4、试分析论述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5、中国文化产生的独特条件是什么?请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模式、社会政治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6、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
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宗法制度完备,二是专制主义严密。
这两个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7、中国上古时代,王位继承方式实行禅让制,即优者继承制。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第一章: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1.1 中华文明的起源1.2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演变1.3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1.4 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2.1 儒家思想2.2 道家思想2.3 佛家思想2.4 墨家思想与名家思想第三章:中国文学艺术3.1 中国古代文学概览3.2 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与代表作品3.3 中国艺术的种类与特点3.4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作品与影响力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4.1 儒教的信仰与哲学思想4.2 道教的信仰与哲学思想4.3 佛教的信仰与哲学思想4.4 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习俗第五章: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生活中的礼仪、习俗与节日5.1 中国传统礼仪的起源与演变5.2 传统习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5.3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庆祝方式5.4 中国传统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习俗与活动第六章: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与历史变迁6.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6.2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6.3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革6.4 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第七章:中国传统经济制度与商业发展7.1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7.2 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业发展7.3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7.4 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与挑战第八章:中国传统科技与教育8.1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8.2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8.3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改革8.4 当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现状与挑战第九章: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成就9.1 中国绘画艺术9.2 中国书法艺术9.3 中国音乐与舞蹈艺术9.4 中国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9.5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与传承第十章: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挑战10.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变迁10.2 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与对外交流10.3 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与争议10.4 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重点关注中国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
0321 - 中国文化概论
(绪论及第一章样本)
王宁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一节
件
第二节
第三节
失
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
第二节
变
第三节
的演进
第四节
第五节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
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
第一节中国传统的生产经济文化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文化
第三节中国的民族科技文化
第四章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
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规约
第五章
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
第三节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
第四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第五节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
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第一节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
第二节
第三节以汉语汉字为载体的文化事象
第七章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第一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第二节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第三节
规范
第四节
绪论
“文化”名称的来源。
(1)关于“文”的解释:
①“文”的本义是“错画”
②“文”的引申义:在人类认知领域,
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引申为“文治教化”,
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2)关于“化”的解释:
“造化”
和“分化”。
(3)“文化”合起来的解释:
在的总和。
(广义的“文化”
000
200
10“
鲁。
明
1400到“方志
、。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中国文化概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名人、传统礼仪 与习俗、现代文化现状等。我们将探讨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了世界,并探讨中 国文化的未来。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概述
1
定义与特征
探讨中国文化的定义、特征和世界影响。
2
历史与发展
从神话传说到现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3
价值与意义
探讨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结语
我们探讨了中国文化的概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名人、传统礼仪与习俗、现代文化现状,中国 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承与发展仍在继续。尽管中国文化经历了许多变革,但其价值和意义在当今社会中依 然闪耀。
中国传统艺术及其特点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和特 点,如京剧、杂技等。
中国现代艺术及其发展
介绍中国现代艺术并探讨其发 展和影响。
第四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1 孔子
2 庄子
3 剑桥七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 影响。
介绍庄子的思想和贡献, 并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中 的地位。
了解“剑桥七子”及其在 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章: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概述
介绍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道家思想及其影响
探讨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讨论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其他中国哲学思想
了解墨家、名家、法家等其他中国哲学思想。
第三章:中国文学艺术
中国文学概述
介绍中国文学的特点,如诗、 散文、小说等。
4 李白
5 毛泽东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以及其在中国文 化中的地位。
探讨毛泽东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并讨论其 影响和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 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2)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2)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3)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第五章 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 (5)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 (5)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6)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 (7)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 (7)第十章 中国古代艺术 (8)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8)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8)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10)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 (11)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11)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2)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13)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15)第十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15)绪论一 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 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 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 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二章.
导言:中央大国,西高东低
• 内陆辽阔,空间充足。 •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 山河壮丽,景色秀美。
一、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 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 埃及:尼罗河 • 古代以色列(犹太):约旦河 • 古印度:印度河、恒河 • 古代中国:黄河、长江 • 重要的古代文明基本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
• “熟知非真知!”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
•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1770-1831 )
“文化”寻根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
下。”
——《周易·贲》
•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
诛。”
——西汉 刘向《说苑·指武》
•民族的文化意义比血缘意义更重要,文化是一个 民族精神上的血液,如果共同的文化消亡了,这个民 族在精神上就会解体。一个民族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 自己的文化,才能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认同感。
• 西方文化重视分类,人与自然主客二分,提倡人对自 然界的征服,在这种基调下才有了近代科学技术打破 神学束缚狂飙突进的成就。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文化的含义
• “文化”寻根 • “文化” = “culture” ? • 文化的结构
什么是文化?
• 服装文化、饮食文化 • 茶文化、酒文化 •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 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 • 民族文化、世界文化 • 世博文化 • 我们每天都在谈论文化,然
而什么是文化?
• 两汉三国:从郡国制到州郡县三级制,西汉初期郡国并存, 至景帝削藩,武帝设十三刺史部州,加强了中央集权。东 汉末年,部州逐渐居于郡县之上,形成三级制行政区划。
• 随后因国家分裂,州的设置范围缩小,到隋朝又回复到郡 (州)-县二级制。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 二章
(2)从《尚书·洪范》到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
在殷周时期,与阴阳观念同时流行的还有五 行思想。五行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 篇:
反映在精英文化中,则是“求久”观念应运 而生。反映在民间心态中,便是对用具追求“经 久耐用”,对统治方式希望稳定守常,对家族祈 求延绵永远。
第三节 社会政治结构 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以血缘宗法为中心的社会结构
宗法制度 专制制度
1.宗法制度
所谓宗法,即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 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 义务的法则。
经济多元融合与民族多元融合是一个主题的 两个侧面。在中国,一般来说,汉族是农耕的主 体,少数民族是游牧的主体,农耕与游牧的交流, 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共同创造丰富多 采的中华文化。
在经济多元融合和民族多元融合的大背景下, 才有文化的多元会通,形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 “会通之学”的特色。儒学、道教、中国化佛教 的形成发展都是如此。
2、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相交融
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构成了中国古代 经济的主体,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也构成了中国 古代文明的主体。
正是农耕与游牧的互通,互补,促进了农耕 人与游牧人的相互交流。
中国的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区类决非自我封 闭的系统,而是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 互市等等途径,彼此交流,互相融合。
(2)分封制度
西周分封制度是由宗法制度直接衍发出来的 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下实 行的,从宗统上说,周天子是天下大宗,族权与 政权互为表里,宗族与国家一体同构。
(3)宗庙制度
上古时代,社会上最重要的有两件大事,一 是奉祀祖宗,二是征伐不臣。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全文
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 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著名的丝绸之路就 是这个时候开通的,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 亚和欧洲的交往。东汉时期,因为北方的匈奴南侵,疆域缩小。 势力范围不如西汉,辖境内缩主要是因为弃守朔方郡。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
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 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 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 想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 播也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 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 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 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 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 闭的。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1 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3 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4 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 与影响
第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愈是远古,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
(1)夏朝:夏朝的疆域,以黄河、长江为主, 以今河南西部为中心,
西起山西南部,东至今河
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
处,南接湖北、北到河北。
(2)商朝:其疆域与夏朝相似。商代对中国 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使用文字
(3)周朝:其统治范围包括进黄河、长江流 域和东北华东大部。周朝在中国文化上最大 贡献、是灿烂的青铜文化。
7、唐朝:唐帝国是一个空前强盛的封建帝国, 唐朝全盛时,疆 域东到大海,南到 南海诸岛,西到巴尔客 什湖,东北抵达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北界 包括今俄罗斯的一部分,南界包括越南北部,西界 包括乌滋别克斯坦的咸湖,号称唐大帝国。唐以后 至宋代中国的疆域有所缩减。唐大帝国的文化十分 繁荣,主要成就是艺术。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归纳
第一章中国的基本历史地理环境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概览(一)疆域1.夏朝的版图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秦朝后历代王朝的疆域虽时有盈缩,但基本趋势是逐渐扩大3.清乾隆年间,最终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
(二)政区(即行政区划,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区域)1.经济发达或处于统治中心的地区,在行政区划中的地位要比不发达地区、边远地区高2.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变化最大,秦汉为郡,魏晋南北朝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明为布政使司,清为省。
最基层的行政区划单位——县则最稳定3.在中央集权制前期以二级行政区为主,南北朝以后以三级行政区为主。
(三)民族1.广义: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总称;泛指历史上形成的人类共同体2.狭义:资本主义时代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华夏族向汉族转化的前提是一个幅员辽阔、政治经济的统一国家的建立。
它为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汉族提供了产生的条件4.汉民族意识的特点:①强调“大一统”观念,不再把“四夷”看作是外国,而是中国的边疆。
②主动了解认识少数民族(《史记》为少数民族专门立传)(四)人口(五)气候197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从仰韶文化到殷墟文化,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C左右;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范围为1-2°C;在每400-800年期间,可以分出50-100年为周期的循环二、地理环境决定论功过[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阐述了关于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系于气候的本性”“土地的本性”的观点,系统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一)气候对婚育年龄的影响(二)气候对生理反应的影响(三)气候对心理感受的影响(四)气候对政治的影响(五)辩证地看待“地理环境决定论”1.当时非此斩钉截铁的语言难以逆转千年的成见→给予“同情之理解”2.外部因素: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绝对的,没有空气和水,地球将不可能有任何生物的存在,遑论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六全文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六全书框架绪论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第四章 传统中国的制度文化第五章 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第六讲第五章第五章——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第四节 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第五节 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一、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规范1.儒家创始人孔子在继承西 周时代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建构起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三基德或三母德。
孔子还提出了孝、悌、忠、 恕、恭、敬、诚、信、刚、直等德目,把人与人之间 的道德规范进一步具体化。
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一、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规范2.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对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他认为仁、义、礼、智四种母德是与生俱来的,同时强调后天修养对加强个 人道德修养无比重要。
孟子又将具体的人际关系归纳为“五伦”,“五伦”中的每种社会角色都有着明确的行为规范:所谓的“五伦十教”。
“仁”为众德之首。
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一、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规范3.西汉时期,董仲舒将伦理关系发展为“三纲五常”。
“三纲”表现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
“五常”是指五种道德规范,即中国封建伦理的五种道德规范,具体包括仁、 义、礼、智、信。
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一、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规范3.西汉时期,董仲舒将伦理关系发展为“三纲五常”。
“三纲”表现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
“五常”是指五种道德规范。
①五伦十教:孟子将具体的人际关系归纳为“五伦”,即父子、夫妇、兄弟、 君臣、朋友。
“五伦”中的每种社会角色都有着明确的行为规范:君惠臣忠,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中国文化概论1-4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涵义:1、“文”的含义《易经·系辞下》中有这样一段话:“物相杂,故曰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
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
其二,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
其四,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一是变化二是生成三是造化“文”与“化”并联使用(但不是一个整词)最早见于《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牛津词典》把1510年作为文化的精神、人文用法在英语首次出现的日期。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对狭义文化提出最经典解说。
文化既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又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自然的人化,也即人化自然是文化的本质。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一)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文化体系的构成有三层说、四层说、五层说、六层说等二层: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着重介绍四层说四层说是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来分层的1、物态文化层2、制度文化层3、行为文化层4、心态文化层(二)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二)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方法第一,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
我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1. 介绍我国文化的历史我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其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悠久的历史密不可分。
从蛮荒时代到夏、商、周三代,再到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我国文化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我国文化历史的丰富和多样为世人所称道。
2. 我国文化的特点我国文化以其独具特色的文明、民族、地域和宗教文化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
其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礼仪、传统价值观念、家庭观念、宗教信仰、书法艺术、民间艺术等方面。
与西方文化不同,我国文化强调和谐、圆融、中和等。
3.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这些思想贯穿了我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我国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礼义”等道德伦理观念;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佛教思想强调“生老病死”、“轮回涅槃”。
4. 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我国文化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人民,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思想、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科技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的文化艺术品也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青睐。
5.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在现代社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6. 结语我国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了解和尊重我国文化,将有助于加深对我国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世界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
希望我国文化能够在不断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7. 我国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
中国文化概论(1-11)章
绪论◆本章序号及其名称绪论◆本章学习目标了解:“文化”的含义,文化学兴起的原因,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
◆本章重点、难点“文化”的含义,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绪论一、“文化”界说1、“文”的含义2、“化”的含义3、“文化”的本义:文治教化,以文教化。
4、文化学兴起的原因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文化⑴含义⑵结构物态文化层(衣食住行)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民风、民俗)心态文化层2、狭义文化3、二者关系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2、中华民族是这个文化的创造主体3、中国文化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现实意义2、方法◆思考题及答案1、“文”和“化”的意思是什么?(参考课本P1)2、西方各民族语文中文化的本义是什么?(答案:拉丁文CULTURA,原形为动词,有耕种、居住之义。
由栽培、种植之义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
)3、文化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参考课本P3)4、什么叫广义文化?(参考课本P4、P5)5、什么叫狭义文化?(参考课本P7)6、学习中国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参考课本P10、P11)上编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本章序号及其名称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本章学习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中国历代的政区名称沿革,民族,人口。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节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地理环境的含义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2、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决定作用3、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1、中国地理环境的优越之处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产生农业文明2、从中国在亚洲和世界的地理位置看,中国地理环境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延续。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第一章:中国文化的源头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理解史前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和文物。
2.掌握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佛家等。
3.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方式,如经典、教育等。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等。
2.史前重要文化遗址和文物:陕西半坡遗址、河南安阳殷墟等。
3.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4.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方式:经典传承、教育传承等。
三、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史前文化遗址和文物。
2.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特点。
3.小组合作,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方式和特点。
四、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史前文化遗址和文物的了解。
2.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比分析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能力。
第二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教学目标1.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2.掌握道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
3.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仁、义、礼、智、信等。
2.道家思想的基本原则: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
3.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禅宗等。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详细阐述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内涵。
2.小组讨论,探讨儒家和道家的现实意义。
3.案例分析,分析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四、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掌握程度。
2.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现实意义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2.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如李白、杜甫、苏轼等。
3.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形式,如绘画、书法、音乐等。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诗歌、散文、小说等。
2.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李白、杜甫、苏轼等。
中国文化概论
魏征《隋书 ·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 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 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 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 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 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导论
一 文化 1 概念 2 分类 3 中国与中华民族 4 意义 二 方法 演绎(现象)、归类(原理)、时代、比较
第一章 地理环境
一 基本地理环境 二 经济生活方式 1 农耕文明 2 民族冲突与融合 3 发展失衡
三 人文地理 1 扩散的历程 2 空间、场所、景观 3 风俗、气氛、观念 4 商业浪潮的冲击
《中国文化概论》(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目录导言一、文化与文明二、中国·华夏·中华三、中国文化生态四、中国文化特质五、中国文化史的分期六、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与方法第一章中国物质文化第一节生产与经济活动第二节衣食住行发展第三节科技文化成就第二章中国制度文化第一节政治制度第二节法律制度第三节军事制度第四节教育制度第五节礼制与称谓第三章中国精神文化第一节学术思想第二节文学艺术第三节宗教信仰第四节伦理道德第五节传统节日与民俗导言一文化与文明1、国外学者对文化的界定“文化”一词,是由拉丁语Cultura转变来的,在法语和英语中是Culture, 德语中是Kulture。
它原来的意义是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适应于满足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改良,后来此本意发生转移扩大,引申为几种意义:a、含有耕种的意义;b、含有居住的意义;c、含有练习的意义;d、含有留心或注意的意义;e、含有敬神的意义。
正是由于“文化”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多种多样,因此西方学者对文化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
例如,文化学的奠基人、英国文化学者爱德华·泰勒,先后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a、“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它社会现象”。
b、“文化,或文明,是指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美国人类学家C·克拉克洪认为,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促动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
《法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
《德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指人类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依据他们的能力在同周围环境斗争中以及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中所创造的成果。
2、中国学者对文化的界定中国古代汉语中“文化”一词的涵义,主要是指以文物典制,伦理道德和礼仪习俗来教化天下世人,使其自觉地按照统治阶级的规范要求来行动,即“以文教化”的意思。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第一章: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1.1 中华文明的起源讨论华夏民族的形成与演变分析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中的文化象征,如黄帝、尧舜禹等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2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探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2.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与发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审美观念2.2 中国古代艺术探讨中国古代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美学特点分析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中国古代宗教与哲学3.1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研究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的特点与影响分析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对社会秩序与道德观念的影响3.2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探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第四章:中国古代历史与社会制度4.1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分析中国古代的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与特点探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4.2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研究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家族制度等社会制度的特点与影响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第五章:中国现代文化与变革5.1 中国现代文学与艺术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与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如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等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与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5.2 中国现代社会变革分析中国现代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探讨中国现代社会变革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未来的启示第六章: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6.1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分析传统节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6.2 中国传统习俗与礼仪探讨中国传统习俗如婚嫁、丧葬、饮食、服饰等方面的礼仪和规矩分析中国传统习俗和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影响第七章: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7.1 中国传统音乐探索中国传统音乐如古琴、筝、笛子、二胡等乐器的特点和音乐形式分析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7.2 中国传统舞蹈研究中国传统舞蹈如京剧、昆曲、秧歌、剑舞等的起源、特点和表现形式分析中国传统舞蹈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第八章:中国传统绘画与雕塑8.1 中国传统绘画探讨中国传统绘画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的技法、风格和主题分析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和影响8.2 中国传统雕塑研究中国传统雕塑如佛像、道教神像、石刻等的制作工艺、形式和象征意义分析中国传统雕塑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九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9.1 中国传统建筑探索中国传统建筑如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的结构、特点和建筑风格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影响9.2 中国传统园林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如苏州园林、北京颐和园等的布局、设计和审美理念分析中国传统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十章:中国区域文化特色10.1 地域文化差异探讨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差异,如北方文化、南方文化、西域文化等分析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和影响10.2 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和文化特色分析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你”本就是一种西方式的表达
• 英语:I love you.
中国式的表达
“ 你 这 个 冤 家 ! ”
“文化” v.s. “Culture” · 归纳
西方文化
重视对个人的培养 注重学科分类 注重分析、理性 重视公德 重视法治 关注个人与外界的关系
中国文化
重视对民族的教化 注重融会贯通 注重综合、情感 重视私德 重视人治 关注社会的和谐
(一)广义文化
• 《大英百科全书》: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 《苏联大百科全书》: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 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 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 钱穆在《中国文化精神》中说:文化即是长时期的大群集体 公共人生。
简而言之,广义的文化是物 质财富(文明)和精神财富 (文明)的总称。
中西家族称谓比较
• grandfather/grandmother —— 祖父、祖母、外祖父、外 祖母 • uncle —— 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夫 • aunt —— 伯母、婶婶、舅母、姑姑、姨妈 • 此外还有堂兄弟、表兄弟、堂姐妹、表姐妹、侄子、外甥、 嫂子、弟妹、姐夫、妹夫、妯娌、连襟、姑奶奶、姨奶奶 等等。 • 宗亲、外亲、妻亲三族;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第一章 简论
• 一、文化的含义 • 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 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一、文化的含义
• “文化”寻根 • “文化” = “culture” ?
• 文化的结构
什么是文化?
• • • • • • • 服装文化、饮食文化 茶文化、酒文化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 民族文化、世界文化 世博文化 我们每天都在谈论文化, 然而什么是文化?
• “熟知非真知!”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
•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1770-1831 )
“文化”寻根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 下。” 诛。” ——《周易· 贲》 ——西汉 刘向《说苑· 指武》 •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晋 束皙《文选· 补之诗》 • “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 ——唐 孔颖达《周易正义》
丝绸之路开启了中西交流
• 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来源于德国地理学 家费迪南· 冯· 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
• 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
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 丝绸之路是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 路。
•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
•
/
纹
(
本
义
:
花
纹
)
文\ 文(引申义:文字、语言)
• 文身 = 纹身(现代汉语中的遗迹)
•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
于 地 , 视 鸟 兽 之 文 与 地 之 宜 , 近 取 诸 身 ……”
——许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解字》序
• “化,教行也。” • “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 • “贾生曰: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 民化辑于下。”
(二)狭义文化 狭义的文化又称为人文文化,
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
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
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
体系。 简言之,指精神财富(文明)
•精神文明即意识形态,包括 •文学 •艺术 •宗教 •哲学 •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人,人是文化的核 心
(三)文化的结构
•1物态文化层: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总和 •2 制度文化层:调节规范自身及相互关系的 准则
“文化” 在汉唐时代的含义
+
= 文化!
• “化”的“教行”作用被“文”限定了范围,可以被理解为
“以文来化”。即着重在精神层面对民族进行教化。
“文化” v.s “武功”
• 中华民族将“文化” 置于“武功”之上, 在漫长的历史中付 出了很大的代价, 但也成就了中华文 化特殊的生命力。
• “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 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 莫非文也。”
民族精神上的血液,如果共同的文化消亡了,这个民
族在精神上就会解体。一个民族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
自己的文化,才能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认同感。
• 西方文化重视分类,人与自然主客二分,提倡人对自 然界的征服,在这种基调下才有了近代科学技术打破 神学束缚狂飙突进的成就。 •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 讲究天人合一、以和为贵。中西文化的对话与会通, 将决定人类文明在未来的前进方向。
中国对西方科技的贡献
• 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现代石油工业、现代气象观测、现 代音乐
• 十进制数学、纸币、雨伞、卷线吊鱼器、手推轮车、多级
火箭、枪炮、水下鱼雷、降落伞、热气球、载人飞行、白 兰地、威士忌、象棋、印刷术……
文化与民族的自我认同
•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对于老一代的学者,用毕生的努力重 新赢回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是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他
们很好地完成了使命。
• 如果我们这一代仍只是以博得外人对我们夸奖为最终的任 务,那我们就没有完成历史交给我们的使命。 • 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自然会有一个更平和的大国心态, 不以他人的夸奖而喜,也不以他人的贬低而怒,到那个时
候,我们才能说我们在巨人的肩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民族的文化意义比血缘意义更重要,文化是一个
——顾炎武《日知录》
“文化”寻根 ·归纳
• 先秦:文,错画也;化,教行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汉唐:以“文”“化”黎民,文化胜于武功。
• 明清:古典意义的“文化”之终极目的:内圣外王、天人合
一。
“文化” = “culture” ?
• 拉丁文:Cultura —— 耕种、居住、联系、注意等等 • 英语/法语:Culture —— 栽培、种植,引申为对人的性情 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 • 包含了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领域。 •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 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Edward Tylor(1832-1917)
•3行为文化层:风俗和习惯
•4心态文化层: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
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 中国文化的特殊性 • 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 • 文化与自我认同
2010年9月9日星期 四
中国文化的特殊性
•
对于西方文化来说,中国文化并非“culture”当中另类的一种,从根源 上,它就是一种完全另类的“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