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章_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_礼仪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17212355727a5e9856a614d.png)
(四)宽容原则
宽容就是要求人们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宽 以待人,多体谅他人,而不能求全责备, 斤斤计较,过分苛求,咄咄逼人。 不能宽容他人的人,往往会得理不饶人, 使人际间关系恶化。共性是寓于个性之中 的,人们应该维护和发展共性,以理解和 宽容来增强人们之间的凝聚力。
当你无辜受到伤害,你是针锋相对, 以牙还牙还是以宽容为怀,体谅别人呢?
现代礼仪?
它既可以单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某 种仪式,又可泛指人们交往的礼节、礼 貌。
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一: —— 礼貌
是指人们在交往时,通过言语、动作向 交往对象表示谦虚、恭敬和友好的行为 规范。 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 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
礼貌的表现形式 • 仪容、仪表、仪态 • 语言、谈吐 • 着装、服饰、发型 • 面部表情、姿势 • 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 态度
(一)尊重原则
你们中国人,半夜回家时,不管父母 睡没睡觉都使劲关门,噼劈啪啪地走 路和大声咳嗽吗?我太太有失眠症你 每次晚上回来都会吵醒她,而她一旦 醒来就很难再睡着。因此,以后你晚 上回来如果能安静些,我将会非常高 兴。” •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重别人,这是 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而修养正是体
你想别人怎样你, 你就怎样待别人。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中国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强化和衰弱时期:
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 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 的礼制和家庭伦理两类。其共同点,礼仪是维护 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这一时期的礼仪的 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 神抑人。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渐变成 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 窒息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章 礼仪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1937bf7941ea76e58fa047c.png)
1、仪表:人的外表(仪容 仪貌、仪态、风度等)。 仪容仪貌(人体裸露在 外部分的状态和修饰)。 仪态(人的站相、坐相、 走相)。风度(一个人 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
12
2、服饰:是最为绚丽 多姿的部分。最能体 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三分长相、七分打 扮”。
始了新文化建设征程——自己的礼仪规范。
21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彻底变革,人 与人的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人民内
部,合作代替了对抗,互助、互利代替了尔虞我
诈,建立起平等的、亲密的同志关系,由此而建 立起礼宾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礼仪重新进行了文化审视 和理性思考,不仅汲取了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 使东西方文化和东西方礼仪有机地交融,逐步地 完善和发展。
9
一、含义
个人修养角度——教养
道德的角度——规范
交际的角度——方式方法
审美的角度——形式美
传播的角度——是沟通技巧
礼仪是塑造个人形象的艺术,人际交往中 良好的言谈和行为规范。
10
现代礼仪
既可指为表示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也 可指社会人际交往中的礼貌。
11
二、礼仪的内容
1、课堂讲解 2、课堂练习
3、小组模拟(分小组)
考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表演
8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节 礼仪的概念
“礼”是规定、约定;礼貌、礼节;“仪” 则是反映“礼”的仪式;仪表、仪态、仪容; 人们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过程中,为了 互相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容言谈举止等方 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章 礼仪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81e258771fe910ef12df879.png)
第一章礼仪概述什么行为是社交?什么是礼仪?社交指的是两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
《故事会》杂志上的“三分钟典藏故事”颇值得回味:小节的象征一位先生要雇一个没带任何介绍信的小伙子到他的办公室做事,先生的朋友挺奇怪。
先生说:“其实,他带来了不止一封介绍信。
你看,他在进门前先蹭掉脚上的泥土,进门后又先脱帽,随手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很懂礼貌,做事很仔细;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这表明他心地善良,知道体贴别人;那本书是我故意放在地上的,所有的应试者都不屑一顾,只有他俯身捡起,放在桌上;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谈吐温文尔雅,思维十分敏捷。
怎么,难道你不认为这些小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行为规律:行为=人格·环境行为效果=行为习惯·环境条件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经济增长;幸福指数;纵横比较:如果你与他人的环境条件相同;如果你的行为效果落后于他人;你打算怎么办?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礼仪的界定(一)礼本意为敬神,今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
是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礼的本质是“诚”,有敬重、友好、谦恭、关心、体贴之意。
(二)礼貌是人与人在交往中,通过言谈、表情、举止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
礼貌可分为礼貌行为和礼貌语言两个部分礼貌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礼貌语言是一种有声的行动。
(三)礼节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章 礼仪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f96acfc19e8b8f67c1cb922.png)
他人着想时;当你理智地面对别 人对你的误会时……你会发现,不
知不觉中你已经嬴得了周围人的好 感、信任和尊敬,而他们对你的评 价,可以总结为五个字:“长大了 成熟了”。
三、礼仪的原则
尊重
自律 宽容
适度
四、做一个受人欢迎的青年
塑造个人形象最起码的四个方 面:
(一)谦虚优雅的态度 (二)规范自然的举止 (三)文明礼貌的语言 (四)大方得体的装束
第一章 礼仪概述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为什么有些人无论走到 哪儿总是受欢迎,我们乐 意与人交往?
相反,为什么有些人的
表现则让人不大愿意和 他(她)多打交道?
为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有这样的差 别呢?
一个受欢迎的人,除了他所拥有的 真才实学、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外,还有 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接人待物、
迎来前往中的仪表仪表、言谈举 止等的恰当表现。
一、什么是礼仪?
在适当场合做出恰当的表现,
就是我们所说的“礼仪”。
二、注重礼仪,是青少年成熟 的标志
知礼懂礼是青少年成熟的标志。
同学们想一想,在自己的成
长过程中,哪些事情是小时候 可以做,而现在不能做的?
礼仪的本质是尊重、宽容、理解,
这也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
礼仪学第一章-礼仪概述ppt课件.ppt
![礼仪学第一章-礼仪概述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456b0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3.png)
思考并讨论:
?什么是礼仪? ?为什么学习礼仪?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案例 我不愿意在礼貌上不如任何人
《林肯传》中有这样一件事:一天, 林肯总统与一位南方的绅士乘坐马车外 出,途遇一老年黑人深深地向他鞠躬。 林肯点头微笑并也摘帽还礼。同行的 绅士问道:“为什么你要向黑鬼摘帽?”林肯回答 说:“因为我不愿意在礼貌上不如任何人。”可见 林肯深受美国人民的热爱是有其原因的。1982年 美国举行民意测验,要求人们在美国历届的40位 总统中挑选一位“最佳总统”时,名列前茅的就是 林肯。
可以归纳为四大功能: 塑造形象、 沟通信息、 促进交往、 美化生活。
1.塑造形象
个人形象(微观)——高尚的情趣、优雅的举 止、潇洒的风度
组织形象(中观)——由每个个体的形象以及 一织活动所构成
国家形象(宏观)——领导人的形象,国人的 形象,国家活动
2.沟通信息
礼仪所包含的信息性很强。 信息传递公式:
禮
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
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 二是祖先信仰.
礼仪是原始人为祭祀祭祀天地神明,保佑风调雨 顺;祈祷祖先显灵、拜求降福免灾而举行的一项 敬神拜祖的仪式.
(一)我国礼仪的起源与演进
原始社会时期(特点:简单和虔诚,没有阶级性) 奴隶社会的夏、商、周三代(特点:发展成为礼制,具有阶
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
作业1
您怎么理解社交礼仪,希望从该课程学到哪些知识? (提出具体问题)
思考:结合本单位情况,设计一个有意义的“仪式”
结束啦
级性) 春秋战国时期(特点:百家争鸣;理论上系统、完善;形成
规范) 秦统一“六国”以后(特点:进入了强化和衰落阶段,西方
第一章礼仪及护理礼仪第一节礼仪概述
![第一章礼仪及护理礼仪第一节礼仪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8045fdf6c85ec3a86c2c50d.png)
第一章 礼仪及护理礼仪第一节 礼仪概述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礼仪的起源礼仪指礼节和仪式。
"礼"字和"仪"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礼",多指个性的活动,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礼节;"仪",则多指集体性的,像开幕式、阅兵式等,就是仪式。
古人曰:"礼者敬人也"。
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闰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1. 产生于人类协调矛盾的需求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安全没有保障。
为了生存,人与人之间必须进行交往、协作。
在交往活动中人们会习惯用一些动作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意向和情感。
由此形成了习俗。
礼仪就是习俗长期使用并统一规范而形成的。
2. 产生于原始的祭祀活动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以祭天、敬神为主要内容的"礼"。
这些祭祀活动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完善了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正式形成祭祀礼仪。
随着人类对自然与社会各种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入,仅以祭祀天地、鬼神、祖先为礼,巳经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精神需要和调节日益复杂的现实关系。
于是,人们将事神致福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从内容和形式扩展到了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从最初的祭祀之礼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各种各样的礼仪。
3.产生于人类维系生存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使婚姻成为定式,尊老爱幼、尊卑有序等礼仪日趋明确,人际交往的礼仪开始萌芽。
(二)礼仪的发展礼仪在其传承沿袭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革。
礼仪概述
![礼仪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67ab418fc4ffe473368ab1d.png)
学会宽容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得饶人处且饶人(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宰相肚里能撑船 ▲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千万不要有理变成“无礼” 当然,宽容决不是纵容,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 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 宽大,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4、适度原则:
感情要适度 行为要适度 语言要适度 距离要适度
5、平等原则 6、真诚原则(皮革马利翁效应)
谢 谢!
3、宽容原则
宽容的典范
安徽省桐城市有条“六尺巷”。其由来是,清朝康熙年 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其在桐城的祖 居与吴姓人家为邻。对方欲越界盖房,家人遂驰书京华禀 告,张英写了一首诗作复:
一纸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诗,让地三尺;吴姓人家深感其义,也退让三 尺,这样就诞生了“六尺巷”。
不学礼,无以立
有礼走遍天下
第一章 礼仪概述
教养体现于细节, 细节展示素质, 细节决定成败。
一、礼仪的概念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 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 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 仪式、仪表等.
1、礼貌
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 好的行为规范,是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最 简单、最直接的体现,主要通过口头语 言、书面语言、态度和行为举止体现出 来,如尊老爱幼、热情待客等。
2、“老”毁誉不一
4、送礼礼仪泾渭分明 6、色彩意义天壤之别 8、数字含义天渊之别
四、交际礼仪的原则
1、遵守的原则
(பைடு நூலகம்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守时)
第一章礼仪概述
![第一章礼仪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26d54eb910ef12d2bf9e700.png)
由此,天地和祖先一直成为原始社 会,甚至至后来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最主要的两个崇拜对象。 对这两者的崇拜,主要是通过祭祀 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通过祭祀,人类表 达了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期望能够得 到神灵和祖先的庇护,多赐福少降灾, 在这样的过程中,原始的“礼仪”就产 生
2、中 华 礼 仪 的 发 展 时 期
孔子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 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倡导“仁者爱人”, 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 彼此尊重。 总之,孔子较系统地阐述了礼及礼仪的 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 高度。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 289年)是战国时期儒家主要 代表人物。 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 的“仁”思想加以发展,提
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区别
古代礼仪——维护封建帝王统治为基础。 现代礼仪——没有等级制度,只有地位高 低之分。
礼仪的功能与作用
礼仪的作用:让人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 与众不用,提高个人形象,养成良好的社 会道德——让人喜欢。
礼仪的功能
现代礼仪:1、政务礼仪 2、商务礼仪 3、服务礼仪 4、社交礼仪 5、国际礼仪 概况的来说就是公关礼仪,公关礼仪: 在公共关系中应遵守的礼仪规范。
礼仪的起源
一、中华礼仪的起源 1 、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 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人 类处于原始、愚昧的状态,对日月 星 辰、电闪雷鸣等很多自然现象无法 解 释,从而产生神秘感和敬畏感,形 成 了最初的对天地的崇拜。 同时,由于原始人对自身的梦幻 现象无法解释,产生了“灵魂不死”
西方决斗的起因
1、司法决斗——谁胜谁赢官司; 2、荣誉决斗——名声和爱情比命价更高; 3、政治决斗——政见不和刀剑相向。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章 礼仪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8849de39b89680203d82524.png)
世博会礼仪 小姐
世博会的不文明现象
1.1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礼仪的概念 何谓礼?“礼之名,起于事神” 《说文示部》:“礼,履也,所以是神致 神福也” 本意:敬神,表示敬意的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1.1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礼貌:是指人们在交往时,通过言语、动作向 交往对象表示谦虚、恭敬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侧重 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 礼节:是指待人接物的行为规则,是人们在日 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敬、 问候、祝贺、致意、慰问、哀悼以及给予必要 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其实际上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
1.2商务礼仪的概念和作用
二、商务礼仪的作用
(一)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 现代礼仪的基础是平等待人,礼仪本身表现了对他 人的尊敬,所以遵守礼仪可以缓和人际交往中的摩 擦。 (二)礼仪是事业成功的敲门砖。 西方,弗兰西斯培根:“礼仪是一封永久的推荐 信,可以使人通向四面八方。” 中国:“礼多人不怪” 一个具有礼仪这种美德的人,门路就可以更宽,朋 友就可以更多,在这世上的造诣就可以更深。
1.1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周礼》、《仪礼》和《礼记》被后世称为
:“三礼” 3、变革时期 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21 年,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各种思想百家争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 家学者系统阐述了礼的起源团、本质和功能 等问题。
1.1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4.强化和衰落时期,公园前221年到1911 年,也就是从秦汉到清末 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 、尊父抑子、尊神抑人 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了 “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
1.2商务礼仪的概念和作用
第一章 礼仪概述精品PPT课件
![第一章 礼仪概述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9b318ba8956bec0875e329.png)
(二)礼仪的特点 传承性 民族性 变异性 针对性
三、礼仪的功能
▪ 1、沟通功能 ▪ 2、协调功能 ▪ 3、维护功能 ▪ 4、教育功能
社交中“不”的惯例
不过分开玩笑 不要乱起绰号 不随便发怒 不当面纠正 不言而无信 不恶语伤人 不热情过度 不防碍他人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四、礼仪的惯例与规则
(一)礼仪的惯例 1、女士优先 2、等距离:是指在社交场合,特别是在一些交际
应酬中,对待众多的合作伙伴,应努力做到一视同仁, 不要使人感觉有明显的亲疏远近、冷暖暗明之分。
3、尊重隐私(不问年龄、经历、婚否、收入、健 康等)
4、修饰避人 5、社交中“不”的惯例
修饰避人:意即维护自我形象的一切准备 工作应在“幕后”进行,绝不可以在他人 面前毫无顾忌地去做。
第一章 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起源
礼仪源于礼,那礼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1、首先为维持自然“人伦秩序”而产生礼 2、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
二、礼仪的内涵与特点
(一)礼仪的内涵
1、礼的概念 从概念上讲,“礼”字的本意是敬神的,今 引申为敬意的通称,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 实践中约定俗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第一章:礼仪概述
![第一章:礼仪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26a335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2.png)
第一章礼仪概述第一节礼仪的含义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礼”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标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人物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儒家另一代表人物荀子也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就连法国的启蒙学者孟德斯鸠也说:“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第316页。
)今天,礼仪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同样重大,礼仪可以使人们之间相互尊重、沟通感情、以礼相待、调节关系、加深友谊、促进文明。
第一节礼仪的涵义一、礼礼源于古代人类的祭祀活动。
礼的繁体字为:禮(),据《辞源》解释示(qi):地神;:古代酒器的托盘;禮即祭神以改福的意思。
《辞海》对礼的解释为:①本谓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②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③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由此可见,礼仪涵义非常丰富,可以理解为: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二、礼仪礼仪与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礼”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表示敬意的通称。
如:敬礼、礼貌。
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
如:婚礼、葬礼、典礼。
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如:“齐之以礼”(《论语·为政》),朱熹注曰:“礼,谓制度品节也”。
指礼物。
如:送礼、礼品。
“仪”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指法度、准则。
如:“置此为法,立此为仪……”(《墨子·天志》)。
指典范、表率。
如:“上者,下之仪也”、礼仪小姐。
指容貌、风度。
如:仪表、仪态。
指礼物。
如:贺仪、谢仪。
礼仪是行礼的过程和仪式,是指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所认同和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行为规范,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礼仪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章 礼仪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b6c8600f12d2af90242e6a4.png)
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界定
(一)礼、礼貌、礼节 1、礼 (1)最初的含义是供神的仪式,祭祀神灵以 求致福的活动。 (2)一整套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的政治制度 和文物典章制度,尤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 的祈福求福活动。 (3)秦汉以后,礼的范围缩小,演变为人与 人之间关系的接对应酬之道。 (4)现代:人与人、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 之间的接对应酬之道。
(二)礼仪的定义
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是指在人际 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 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作者和实施者。 2、礼仪的客体:礼仪活动的具体指向者和承 受者。
3、礼仪的媒体:礼仪活动所依托的一定的媒 介。 4、礼仪的环境: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 时空条件。
2、礼貌
狭义:指人与人相处 时表现的符合礼的要求的 脸色容貌。“察言观色” 广义:指人与人相处 时表现的符合礼要求的 音容、言行、气度、风 范。 外部表现是举止行为 文明和语言谈吐文明。 要求在仪容、仪表、仪 态三个方面。
3、礼节
礼节是礼貌在语言、 行为等方面更为具体明 确的规定和节度,是社 会交往习俗和行为文明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礼仪的特征
普遍性
规范性
对象性
可操作性
传承性
时效性
四、礼仪的功能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
际关系;
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的建设。
五、礼仪的基本原则
1、平等 2、尊重 对人格的尊重;对他人的个性爱好和性格 特质的尊重;对人的人身自由和其它各种权 利的尊重;学会肯定人、欣赏人和赞美人。 3、诚信 要求在待人处世中诚实,讲信用,实事求是。 4、宽容 要对己严,对人宽。要具有坦荡的心胸, 宽宏大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汉
思想家董仲舒——“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
《礼记》——集上古礼仪之大成
古代风俗
《曲礼》
饮食和居住文化
《礼运》
家庭礼仪
《内则》
服饰文化
《玉藻》
师生礼仪
《学记》
道德修养
《大学》
唐宋——朱熹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道学 ,佛学思想,形成理学。
(二)礼仪的基本原则 尊重的原则 遵守的原则 适度的原则 自律的原则
三.礼仪的特征及作用
(一)礼仪的特征
继承性
差异 性
规范 性
针对性
用石头,兽齿作为装饰品 撒放赤铁矿粉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2.礼仪的形成阶段 周朝,第一次形成较完整的国家礼仪制度 《周礼》 中国流传至今第一部礼仪专著
。 五礼:吉、凶、军、宾、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孟子》
3.礼仪的变革时期
儒家——孔子,孟子,宣扬礼教,以修身真诚为本。
二、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 礼仪的起源——原始时期开始萌芽 (祭祀鬼神)
甲骨文的礼
表现: 对神灵的敬畏;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 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
孝) 促进人们交往沟通 维系等级差别
(二)礼仪的发展
孕育阶段 形成阶段 变革时期 鼎盛时期 衰落时期 现代时期
1.礼仪的孕育阶段 原始社会中后期
社交礼仪 概说
目录
一、自我介绍 二、课程介绍 三、课堂要求 四、礼仪概述
说说你的假期生活
课程介绍
讨论:
谈谈你对社交的理解? 请你谈谈对礼仪的认识? 你认为社交与社交礼仪是 什么关系?
重要性:
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 际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
人生活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 人的社交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
孔子:治国,安邦,平天下。 不学礼,无以立 孟子:——“父子有别、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道家——老子,崇尚自然无为,主张废除一切礼仪 法家——韩非子,崇尚强权政治,主张以法代礼 墨家——墨子,主张平等,博爱,利他,以义代礼
百家争鸣,相互融合
4.礼仪的鼎盛时期
秦
“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社交(泛交际):通常是人们在社会上所进行的 各种交际活动的简称。换言之,他所指的是在社 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常规的交际往来。
社交的作用
➢ 交流信息 ➢ 增进感情 ➢ 充实自我
礼,履也,所以事神而致 福也”——《说文解字》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 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 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仁莫大于父子,义莫大于君臣 ,是谓三纲五常之本。人伦天理之至 ,无所逃于天地间。
5.礼仪的衰落时期 满朝入关——礼仪繁琐 洋务运动——西方礼仪开始流入
中西大杂烩
6.现代礼仪时期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新中国建立 简单化,标准化
三.礼仪的实质和原则
(一)礼仪的实质
孟子:“尊敬之心,礼也”
礼仪的实质:敬 敬人,敬己 。
听讲笔记
思考、参与、交流
把
口
勤于实践
号 变
成
礼仪无处不在,平时多思考, 行
动
多感受,多尝试。
吧 !
课程考核
学生最终考试成绩由期末考查成绩、平时成绩两 部分构成;
期末考查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50%; 平时成绩:考勤30%+作业30%+课堂表现40%
课堂约定
互相尊重,有事举手! 后门进后门出! 课堂请保持安静! 注 意 合 理 使 用 手 机!
—— 约翰·洛克
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 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走遍天下 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
10
提高个人 竞争力
礼仪概说 个人形象礼仪 日常交际礼仪 语言交际礼仪 职场礼仪 专题礼仪 宴会礼仪 涉外礼仪
目录
怎样学好礼仪
第一章 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含义
(一)西方礼仪
起源:法语 etiquette “法庭的通行证”
引申:英语 etiquette “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二)中国古礼
礼 原意:事神致福 引申:治国大纲、“理”、对人的尊敬和礼貌、礼物、仪典仪式 仪 原意:直立的木柱 引申:法度标准、礼节规矩、仪式典礼、容貌举止、体态风度、礼物 礼仪 天地、自然、人类社会基本法则; 人类社会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天理; 治国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