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天道以明人事之书

合集下载

王安石的易学决策管理思想

王安石的易学决策管理思想

王安石的易学决策管理思想作者:刘炳良于磊来源:《中国经贸》2011年第14期摘要:决策是整个管理过程的核心,《周易》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决策管理思想,历代学者对《周易》中的管理决策思想多有研究。

王安石继承了易学中“观变玩占”、“吉凶者贞胜”的理论,并从中提炼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决策管理思想,这在他的政治实践和变法改革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王安石;易学;决策;管理在管理学中,决策是整个管理过程的核心。

“许多管理学家都对决策的定义进行过探讨,尽管众说纷纭,但基本内涵大致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对决策概念作狭义的理解还是广义的理解。

狭义地说,决策是在几种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在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自勺过程。

”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位居“群经之首、六艺之原”的《周易》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决策管理思想,尽管与近代管理学在出发点上有所不同。

《周易》原为卜筮之书,由占卜预测从而制定某种决策、选择某种方案是其为最高统治集团所倍加重视的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人文理性思维的发展,《周易》的卜筮色彩开始减弱,尤其随着《易传》诸篇的问世,《周易》一跃成为了宣扬道德训教、解释天道规律的哲理化著作,单纯的占卜预测从此不再是传统易学的主流。

但是《周易》中的管理决策思想却并没有被历代易学家所遗忘,相反他们纷纷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对之进行了重新地诠释,希望由此掌握个人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于是,《周易》的研究也成了一门专门的历史,反映着各个时代对命运的独特理解和文化价值理想。

”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的王安石也是如此。

要言之,王安石继承了易学中“观变玩占”、“吉凶者贞胜”的理论,并从中提炼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决策管理思想,这在他的政治实践和变法改革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一、“观变玩占”的思想《周易·系辞上》日:“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有什么人生必读的好书推荐

有什么人生必读的好书推荐

有什么人生必读的好书推荐有什么人生必读的好书No.1推天道以明人事之书《周易》No.2高华宏阔的史诗典范《荷马史诗》No.3西方寓言的始祖《伊索寓言》No.4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老子》No.5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诗经》No.6兵家韬略之首《孙子兵法》No.7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论语》No.8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开山之作《左传》No.9第一部世界性通史著作《希腊波斯战争史》No.10第一部系统地论述政治哲学的著作《理想国No.ll希腊理智最完美的纪念碑《几何原本》No.12初学入德之门《大学》No.13孔子传授之心法《中庸》No.14儒学“内圣”走向的开启者《孟子》No.15游逍遥、达齐物的智慧结晶《庄子》No.16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No.17印度心灵的镜子《罗摩衍那》No.18世界上所有民法典结构的基础《法学阶梯》No.1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No.20开西方传统政治学体系之作《政治学》No.21道教丹学之宗《抱朴子》No.22禅宗理论的基石《金刚经》No.23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名著《水经注》No.24古今家训之祖《颜氏家训》No.25初唐政治的重要文献《贞观政要》No.26中国禅宗精神的精髓《坛经》No.27扶桑的空谷足音《源氏物语》No.28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No.29历史与文学的完美体现《资治通鉴》No.30从地狱到天堂的旅程《神曲》No.31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窦娥冤》No.32世界第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No.33最受中国人推崇的英雄传奇《水浒传》No.34包含处世权谋与人生智慧的杰作《三国演义》No.35驾驭与统治的教科书《君主论》No.36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No.37阿拉伯世界的百科全书《一千零一夜》No.38东方世界的《唐吉诃德》《西游记》No.39成就人生事业的大学问《菜根谭》No.40探索自我心灵与世界的距离《蒙田随笔全集》No.41舞台中的上帝《莎士比亚全集》No.42骑士风尚的飘逝《唐吉诃德》No.43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No.44古今游记之最《徐霞客游记》No.45近代科学奠基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No.46现代实验科学的宣言《新工具》No.47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体系的代表作品《伦理学》No.48中国思想启蒙的先驱《日知录》No.49花妖狐魅的笑影与诗情《聊斋志异》No.50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小说《鲁滨孙漂流记》No.51理性和自由的法典《论法的精神》No.52第一部百科辞书《百科全书》No.53世界政治学最著名的古典文献《社会契约论》No.54第一部产生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No.55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国富论》No.56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迎离No.57徜徉在幻想的天空《格林童话》No.58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红与黑》时》No.59与《孙子兵法》齐名的一代巨著《战争论》No60.西万人阳理设更上街混比较系统的著作《人口原理》No61. 第一部用人类学材其写成的原始社会发展史《古代社会》No.62 19世纪以前美学的高峰《美学》No.63梦回美好的童年《安徒生童话》No.64世界女权运动的图腾柱《简.爱》No.65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昆虫记》No.66瞻望我们最遥远的过去《物种起源》No.6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资本论》No.68雄浑磅礴的史诗般的生活画卷《悲惨世界》No.69汇兵家奇谋方略之书《三十六计》No.70日神和酒神的至深本能《悲剧的诞生》人生必读名著30本推荐1、《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论李退溪《圣学十图》的逻辑体系与哲学思想

论李退溪《圣学十图》的逻辑体系与哲学思想

李退溪(1501—1570),名滉,是韩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

退溪一生著述宏丰,主要著作有《朱子书节要》《启蒙传疑》《宋季元明理学通录》《天命图说》《圣学十图》等。

《圣学十图》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圣学十图》的逻辑体系和哲学思想,并由此来了解退溪学的整体特征和思想特色。

一、《圣学十图》的逻辑体系《圣学十图》总共由十个图组成,分别是《第一太极图》《第二西铭图》《第三小学图》《第四大学图》《第五白鹿洞规图》《第六心统性情图》《第七仁说图》《第八心学图》《第九敬斋箴图》《第十夙兴夜寐箴图》。

这十个图大多是前人所作,退溪仅作三、五、九图及六图中的中、下两小图。

表面看来,这十个图并非全为退溪所作,其所起的作用仅是一种编的作用,但实际上这仍然是一种创作。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一种“述而不作”和“寓作于编”的传统。

孔子自己便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朱熹注曰:述,传旧而已。

作,则创始也。

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

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也。

然当是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论李退溪《圣学十图》的逻辑体系与哲学思想任蜜林[摘 要] 《圣学十图》是李退溪后期哲学的代表作,也是一部逻辑结构严密的哲学著作。

在《圣学十图》中,李退溪建构了一套包含天道观、心性论、工夫论的哲学体系。

天道论是心性论的形而上学根据,心性论是天道论在人类自身的具体落实,工夫论则是通过心性论达致天道论的中介。

在理气论方面,李退溪继承和发展了朱熹思想,提出了“四端”“七情”有着理主气从、气主理从的差别;在心性论方面,李退溪也继承了朱熹思想,提出了情也有“天命之情”和“气质之情”的区分;在工夫论方面,李退溪着重发挥了宋明理学中“敬”的工夫,认为其是圣学的“始终之要”。

张克宾;-哲学视域中_周易_诠释诸问题刍议

张克宾;-哲学视域中_周易_诠释诸问题刍议

周易研究2008年第3期(总第八十九期) 哲学视域中《周易》诠释诸问题刍议张克宾(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本文立足于哲学视域,对《周易》诠释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其一,在《周易》的性质问题上,认为从发生意义上看,它是一部卜筮之书;从内涵意义上看,其意蕴精微广大,乃天人之学;从历史发展来看,它自身有一个学术品格转换、提升、发展的历程。

其二,初步揭示了占筮中所具有的哲理意蕴,指出占筮与《周易》的天人整体之学之间有甚深之诠释关系,占筮所蕴具的天地人物一体融通的终极境域乃是易学无穷意义的来源。

其三,认为深入挖掘文本,澄清《周易》的表达方式,乃是易学研究的基础,就此本文主张回到《易传》以开显易学活的精神,辞、变、象、占四圣道的确立为解读《周易》精微之蕴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周易;诠释;卜筮之书;终极境域: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08)03-0045-07On the Her m eneuti cs of the Zhouyi i n Ph ilosoph i ca l Perspecti veZ HANG Ke2bin(Center for Zhouyi&Ancient Chinese Phil os ophy,Shandong University,J inan250100,China)Abstract:Thr ough certain phil os ophical visi ons,this paper ponders on a fe w basic her meneutic issues of the Zhouyi.Firstly,as faras its genetic nature is concerned,the Zhouyi is a book of divinati on;by its subtle and p r of ound connotati ons,it is a learning of integ2rity of heaven and human being;f or its hist ory of devel opment,the Zhouyi experienced a p r ocess of academ ic character’s transfor ma2ti on,p r omoti on and evoluti on.Secondly,this paper tentatively points out the phil os ophical meaning conceived in the divinati on,andthe ulti m ate real m which incor porates heaven,earth,humanity,and the myriad of things derived fr om divinati on is the s ource of itsinexhaustible connotati ons.Thirdly,the basic work f or the Yi studies relies on p r obing int o the old Text and clarifying the exp ressingquality f or the Zhouyi,in vie w of which this paper p r oposes returning t o the traditi on of the Yi zhuan.Key words:Zhouyi;humeneutics;book of divinati on;ulti m ate real m整个一部易学史,就是对《周易》不断进行诠释创造的历史。

从孔子易学观的转变看《周易》文本的性质

从孔子易学观的转变看《周易》文本的性质

从孔子易学观的转变看《周易》文本的性质李圣强【摘要】对《周易》文本性质的界定,学界常用一句很通用的话概括,即《周易》本为卜筮之书.这句话对《周易》性质的界定似乎不全面,也似乎降低了《周易》的地位与价值.《周易》具有卜筮和德性之二重性已得到学界公认,孔子晚年易学观发生重大转变,原因是孔子发现了《周易》的“德义”,但这其中的逻辑关系要分析清楚,即《周易》的“德义”是本已有之还是经孔子的德性解释之后才具备的.如果《周易》的“德义”是本已有之,而不是经过孔子的解释才具备,是孔子晚年发现了《周易》其中的“古之遗言”,那么称《周易》本为卜筮之书是不全面的,起码应该称《周易》不只是卜筮之书,或者称《周易》是穿着卜筮外衣的有决策之用的体现文王与周公“德义”思想的教化之书.【期刊名称】《中州学刊》【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6页(P109-114)【关键词】孔子;易学观;周易;文本;德义【作者】李圣强【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一、关于《周易》文本性质的争论百年来,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周易》中无“哲理”思想,《周易》文本中的“哲理”思想是《易传》强加给《易经》的。

陆侃如说:“我们知道《易经》并不是古圣王说教的著作,而是民间迷信的结晶,从起源到写定,当然需要几个世纪。

这些迷信的作品,与近代之‘观音籖’‘牙牌诀’极相近,既谈不到哲理,更谈不到文艺。

”①高亨则说:“我认为研究《周易》古经,首先应该认识到《周易》古经本是上古的筮书,与近代的牙牌神数性质相类,并不含有什么神秘深奥的哲理。

”②余敦康先生等也认定《周易》的“哲理”是后人“加上”去的,是《易传》强加给《易经》的,这是“孔子之《易》”而非“文王之《易》”。

③但大多数的传统文献和当今学者还是认可《周易》是讲哲理的。

《系辞传》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雷泽

雷泽

雷泽上古时期菏泽市及周边邻县部分地区有四泽,即雷泽,大野泽(或叫巨野泽,唐代时期湖面还很大,南北 300 多里,东西 100 多里,淤积后北部即为梁山泊),菏泽(菏泽市城东南、定陶城东北,南北约十里,东西约 20 里,是联通中国东西南北水上交通的中枢),孟渚泽(曹县城东北、单县城西南)。

五水(有记载十水)即:菏水、济水、洑水、雍水、丹水、沮水等。

由于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自春秋战国至西汉初期 800 余年,以定陶为中心的菏泽地区,是诸侯四通、天下交通贸易商品集散中心,被《史记》作者司马迁称之为“天下之中”,至西汉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 132 年)黄河决口多次流经菏泽,四泽、五水(或十水)逐渐淤塞为平地(大野泽北部仅留东平湖),继而逐渐消失了“天下之中”的地位。

现根据有关专家学者研究的资料简述如下。

(因雷泽及源远流长的文明,主要涉及上古、中古时期,故有些专家学者研究结论不一。

)一、雷泽及变化:雷泽(又称华夏泽等)位于菏泽城东北 60 里,鄄城东南 30 里,郓城西南 60 里,雍、沮二水会同于此泽,距今已有 8000 多年。

雷泽盛水期又与东边 90 里的大野泽相沟通,水面数百里。

古代大亦曰夏,这一带又是夏后氏鲧、禹氏族的发祥之地,故雷泽又称雷夏泽。

经数千年的黄河淤积,到北魏时仅有东西 20 余里,南北 15 华里。

唐代以后逐渐受到黄河泛滥淤积的影响,至金、元、明三代被黄河泥沙淤积为平地。

至今牡丹区的辛集、都司等地人们仍称北大洼。

二、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华胥是我国母系社会 6400 年前生活在雷泽一带的部落领袖,是中华先民第一个有姓氏的始祖母。

她在雷泽边踏了雷神(注)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伏羲和女娲(有些学者认为伏羲出生在甘肃天水)。

伏羲是中华民族第一个有姓名的男性始祖,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东亚不少民族共同敬奉的始祖。

伏羲开创了父系社会,教民结网捕鱼,驯养牲畜,发明八卦,倡德治、造文字,建立婚姻制度。

女娲心灵手巧,抟黄土作人,炼无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经典古今中外名著文学目录

经典古今中外名著文学目录

经典古今中外名著文学目录经典古今中外名著文学1、推天道以明人事之书《周易》2、高华宏阔的史诗典范《荷马史诗》3、西方寓言的始祖《伊索寓言》4、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老子》5、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诗经》6、兵家韬略之首《孙子兵法》7、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论语》8、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开山之作《左传》9、第一部世界性通史著作《希腊波斯战争史》10、第一部系统地论述政治哲学的著作《理想国》11、希腊理智最完美的纪念碑《几何原本》12、初学入德之门《大学》13、孔子传授之心法《中庸》14、儒学“内圣”走向的开启者《孟子》15、游逍遥、达齐物的智慧结晶《庄子》16、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17、印度心灵的镜子《罗摩衍那》18、世界上所有民法典结构的基础《法学阶梯》1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0、开西方传统政治学体系之作《政治学》21、道教丹学之宗《抱朴子》22、禅宗理论的基石《金刚经》23、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名著《水经注》24、古今家训之祖《颜氏家训》25、初唐政治的重要文献《贞观政要》26、中国禅宗精神的精髓《坛经》27、扶桑的空谷足音《源氏物语》28、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29、历史与文学的完美体现《资治通鉴》30、从地狱到天堂的旅程《神曲》31、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窦娥冤》32、世界第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33、最受中国人推荐的英雄传奇《水浒传》34、包含处世权谋与人生智慧的杰作《三国演义》35、驾驭与统治的教科书《君主论》36、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37、阿拉伯世界的百科全书《一千零一夜》38、东方世界的《堂吉诃德》《西游记》39、成就人生事业的大学问《菜根谭》40、探索自我心灵与世界的距离《蒙田随笔全集》41、舞台中的上帝《莎士比亚全集》42、骑士风尚的飘逝《堂吉诃德》43、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44、古今游记之最《徐霞客游记》45、近代科学奠基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46、现代实验科学的宣言《新工具》47、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体系的代表作品《伦理学》48、中国思想启蒙的先驱《日知录》49、花妖狐魅的笑影与诗情《聊斋志异》50、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51、理性和自由的法典《论法的精神》52、第一部百科辞书《百科全书》53、世界政治学最著名的古典文献《社会契约论》54、第一部产生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55、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国富论》56、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57、徜徉在幻想的天空《格林童话》58、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红与黑》59、与《孙子兵法》齐名的一代巨著《战争论》60、西方人口理论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著作《人口原理》61、第一部用人类学材料写成的原始社会发展史《古代社会》62、19世纪以前美学的高峰《美学》63、梦回美好的童年《安徒生童话》64、世界女权运动的图腾柱《简爱》65、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昆虫记》66、瞻望我们最遥远的过去《物种起源》6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资本论》68、雄浑磅礴的史诗般的生活画卷《悲惨世界》69、汇兵迦奇谋方略之书《三十六计》70、日神和酒神的至深本能《悲剧的诞生》71、谆谆教诲中的睿智与光芒《曾国藩家书》72、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73、社会学理论的开山之作《社会学原理》74、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源泉《经济学原理》75、人类心灵的旅途《梦的解析》76、东方宗教的神圣赞歌《古檀迦利》77、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之源《科学管理原理》78、民族脊梁的心血与灵魂《鲁迅全集》79、宗教社会学合伦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80、意识流小说的旗帜《尤利西斯》81、美国人民的“官方哲学”《实用主义》82、革新生命意识的文学经典《追忆似水年华》83、现代西方经济崛起的动力《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84、开启人生的一把钥匙《卡耐基成功之道全书》85、诠释最宝贵的生命历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86、随风而逝的爱情经典《飘》87、人生的徘徊与轮回《围城》88、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诗词》89、改变命运的必修学科《经济学》90、系统集中地反映萨特本本论和伦理学思想《存在与虚无》91、现代影响最大的教育著作之一《教育过程》92、美国800多所大学管理学的教科书《管理学》93、散发青春气息的现代经典《麦田的守望者》94、光辉的生存法则和人生尊严《老人与海》95、迎接未来世界的行动指南《第三次浪潮》96、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的鸿篇巨著《百年孤独》97、美的回归与魅力《美的历程》98、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正义论》99、21世纪的展望《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00、人类灵魂的独特诠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典籍里的中国周易

典籍里的中国周易

典籍里的中国周易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物换星移之间寻找乾坤变化、万物始终的规律。

推天道以明人事,一部《周易》述天地之道,究万物之理,从思辨的哲学高度,揭示出先民对自然、社会、人文整体和谐的探索,集中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本期节目穿越了上古、中古、近古三个历史时期,带领观众识读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感受涵盖万有的深邃东方智慧,歌颂先贤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美德。

《周易》的正确打开方式随周文王拜访先贤,以敬天爱人为己任“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句歇后语并不陌生,但你知道它背后还有个典故叫“渭水访贤”吗?《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周易》的形成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相传,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周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

经传合一,终成《周易》。

伏羲对于易道的朴素思考,源自“敬天爱人”四个字。

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震介绍:“伏羲既是一位神话人物,同时也出现在我们的史书当中,他带领自己的族群,在改造与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对自己从自然当中获得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总结,形成了《周易》当中最早的一些符号体系,这实际上代表了我们中国人在文字出现以前对于世界的理解与认知。

”相传,《易经》诞生于商周之际,是周文王所作,反映了周文王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的德行。

当时,周文王是商朝诸侯国的一个国君,后世记载他以仁德治国,遍寻天下遗贤。

节目以《史记》《墨子》等古代典籍中的记载为依托,设计出了周文王带着伯邑考、姬发、姬旦三子邀请闳夭、太颠、南宫括、散宜生、姜子牙等贤者出山,共治周国的过程,生动再现了“渭水访贤”的历史典故。

1973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帛书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周易》抄本之一,其中记载了子贡向孔子请教《易经》的对话,让“孔子不曾读《易经》”的说法不攻自破。

《易传》与道同旨内涵的探讨

《易传》与道同旨内涵的探讨
是圣人之言 , 儒学 色 彩 明显 。但 尽 管如 此 , 作传 之
人或后学易人 , 多数 的情 况 下 , 然无 法 离开 历 在 依
“ 周易》 《 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 ‘ 推天道而明人事 ’ 之书, 这当然 主要是就《 易传》 而言。 ¨ 而在《 ” 老
子》 中也有明确 的天人 合一思想 :人法地 , 法天 , “ 地
维普资讯
第1 ( 期 总第 5 8期)
20 08年 3月
黎 mi g Vo a i a i r i J u n l Li n 大 学 Un v 报 o r a明f 职 业 c t n l 学 e st o o y
・ 专论 ・
天法 道 , 道法 自然 ” 说 明天 、 、 , 地 人三者相互 紧 密联
系, 相互和谐发展。在《 庄子》 中同样有 :有人, “ 天 也 ; 天 , 天 也 ” “ 与 天 一 也 ” 《 子 ・山 有 亦 ,人 (庄
木》 ; )还说 :万 物 一体 ” “ 地 与我 并生 , 万 物 “ ,天 而 与我 为一” “ 日月 , 宇宙 , 其胎合 ” 《 ,旁 挟 为 ( 庄子 ・
史主流事实 的本 身 , 以尊重 自然 为前 提 , 调 自然 强 阴柔 的主体 地 位 , 至少 能 够认 可 阴阳 “ 待 ” 同 对 的 等地位 , 未与 《 》 经 尊崇 自然 的 主 阴品 质相 对 易 本
齐物论》 。诸如, 以说 明《 ) 可 易传》 道” 与“ 具天人
合一 的共 同思想 指向 。 二、 天道圆枢启 闭的同构机理
事 传 统道 学文 化研 究 。
维普资讯
第1 期
陈水 德 :易传》 《 与道 同 旨内涵 的探 讨
1 1

中国经典和谐哲学的灿烂星空和道德法则——社会科学进校园的一个重要话题

中国经典和谐哲学的灿烂星空和道德法则——社会科学进校园的一个重要话题

中国经 典和 谐 哲学 的灿烂 星 空和道 德法 则
— —
社会科 学进校 园的一个重要话题
康 怀 远
(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 闻学院,重庆万州 4 4 0 ) 0 00
摘 要:学校素质教育的缺失,确实需要更多的社会科学知识来弥补;一代青少年学子,真 切 需要更多的优秀传 统文化来熏陶。被歌德 曾经赞叹和敬畏的 “ 头上 的星空和 内心的道德法则” 的哲学,对现代人类认知世界、理性世界和情感世界所发挥的作用 日见重要和迫切 。而在当前建 设和谐社会 、和谐校园的主流语境 中,如何 以中国经典和谐哲学弓领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当然就 l 成为社会科学进校 园的一个重要话题。 周易》“ 推天道 以明人 事”的阐发 ,几乎是对中国哲学的 概括和总结。沿着这条理路,我们正可探索 中国经典 “ 和谐”哲学发生与演进 的历史轨迹。人类 “ 轴心 时期”的先秦,哲学的元始结 晶出了 “ 天道一人事” 的真理颗粒。把握这一真理颗粒,应 该看做大学生人生 “ 人之为人 的必修课 目” 。 关键词 :社会科学 此也可以设想,一代青少年学子,真切需要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来熏 陶。 被歌德曾经赞叹和敬畏的 “ 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的哲学,对现代人类认知世界、理性世界
和情感世界所发挥 的作用 日见重要和迫切。因为 “ 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 心转回 自身,以徜徉于 自己原有的家园中。 黑格尔语 )鲁迅上世纪初留学 日本 时曾经有过 “ ”( 物质发达, 社会憔悴 ”的诸多困惑,至今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精神补益的巨大回响。大学生由于生活在社会心态严重 失衡 的 “ 四大倾斜 ”( 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个 体轻群体、重眼前轻长远 )中,精神提升与理想 哲思是非提到刻不容缓的议事 日程上来的时候了。而在 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主流语境中,如何

《易》文化纵横谈

《易》文化纵横谈

賁卦爻辞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六二:贲其须。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 终吉。 上九:白贲,无咎。 上九:白贲,无咎。
(二)当代学者论《周易》的现代价值 当代学者论《周易》 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说:我认为, 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说:我认为,《象 张岱年先生说 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传》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以说集中 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两条是 以孔子的名义发生影响的,在长期历史中, 以孔子的名义发生影响的,在长期历史中, 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服膺尊崇, 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服膺尊崇,激励着广大民 众奋发前进,在困难面前决不屈服, 众奋发前进,在困难面前决不屈服,同时保 持着广阔的胸怀。直至今日, 自强不息” 持着广阔的胸怀。直至今日,“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对于我们仍然起着鼓舞激励的 作用。 作用。
经历了远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之 间漫长的过程: 人更多手, 人更多手,时历多世 。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 抽象思维
刘玉平: 刘玉平:《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周易研究》2004年第5期。 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周易研究》2004年第5 年第
当代学者观点
北京大学朱伯崑:《易传》为战国后期的著述 朱伯崑 战国后期的著述,并 朱伯 战国后期的著述 认为其形成先后次序为:《彖》、《象》、《系 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山东大学刘大钧 刘大钧先生据《左传》、《国语》所载筮 刘大钧 例考证认为:“孔子在前人说《易》的基础上,曾 经对《周易》作过一些口头解释,他的弟子及后人 弟子及后人 把这些阐释记录下来,并加工补充,到战国初期至 把这些阐释记录下来 中期,形成了《彖》、《象》、《文言》、《系辞》 的主要篇章。这些篇章反映了孔子思想,是后学托 反映了孔子思想, 反映了孔子思想 孔子之名而作。” 孔子之名而作。

《周易》的决策智慧

《周易》的决策智慧
道家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下子把《周易》提到哲学的高度。儒家根据《易经》进行推演,把社会中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关系用阴阳来解释。冯友兰的高徒朱伯崑先生写了一部《易学哲学史》,论证在中国文化接受西学以前,中国人的理论思维、哲学思维、逻辑思维都是从《周易》里面找到源泉和精神的原动力的。
古代智慧已经转化成现代社会的和谐口号,只要我们能把民主法治的口号落到实处,《周易》所折射出的大智慧就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余敦康 湖北汉阳人,1930年生。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何晏王弼玄学新探》、《内圣外王的贯通》、《中国哲学论集》、《魏晋玄学史》、《宗教·哲学·伦理》、《周易现代解读》、《易学今昔》、《汉宋易学解读》等。
“上九,亢龙有悔。”龙飞上天空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得意忘形,这就是失败的开始。从思想认识方面来说,他们犯了三个错误:“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要想纠正“亢龙有悔”的错误,必须戒骄戒躁、居安思危,不能脱离群众。《周易》说得很好,之所以成为九五之尊,不是传位的问题,而是群众的拥戴。“云从龙,风从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旦脱离了群众以后,就会出现“亢龙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局面。
《周易》的决策智慧
《周易》成书于2500多年前,它的创作过程可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文王和孔子这三个圣人经过了上古、中古和近古才完成了这本书。按照朱熹的说法,伏羲之易和文王之易是算命之书,到了孔子时代才上升为哲学之书。冯友兰先生说,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发生、成长、发展、定型、成熟的现象学。

最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最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10-03-18 12:47卷一经部一经部总叙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无所容其赞述。

所论次者,诂经之说而已。

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

其初专门授受,递禀师承,非惟诂训相传,莫敢同异,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闻,其学笃实谨严,及其弊也拘。

王弼、王肃稍持异议,流风所扇,或信或疑,越孔、贾、啖、赵以及北宋孙复、刘敞等,各自论说,不相统摄,及其弊也杂。

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俱排斥以为不足信,其学务别是非,及其弊也悍(如王柏、吴澄攻驳经文,动辄删改之类)。

学脉旁分,攀缘日众,驱除异己,务定一尊,自宋末以逮明初,其学见异不迁,及其弊也党(如《论语集注》误引包咸夏瑚商琏之说,张存中《四书通证》即阙此一条以讳其误。

又如王柏删《国风》三十二篇,许谦疑之,吴师道反以为非之类)。

主持太过,势有所偏,才辨聪明,激而横决,自明正德、嘉靖以后,其学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如王守仁之末派皆以狂禅解经之类)。

空谈臆断,考证必疏,于是博雅之儒引古义以抵其隙,国初诸家,其学徵实不诬,及其弊也琐(如一字音训动辨数百言之类)。

要其归宿,则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

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

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

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

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

今参稽众说,务取持平,各明去取之故,分为十类: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曰孝经、曰五经总义、曰四书、曰乐、曰小学。

○易类一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

《诗》寓于风谣,《礼》寓于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

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

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

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

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出处

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出处

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出处推天道以明人事,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周易》中的《系辞上》。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以卦象和卦辞的形式,揭示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类的道德准则,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

《周易》中的《系辞上》是《周易》的开篇之作,它是一篇旨在说明《周易》的原理和应用的文章。

其中,“推天道以明人事”一句,是作者对《周易》的总结和概括,也是整部经典的核心思想之一。

推天道“推天道”意味着根据天道的运行规律来推测和理解人事。

在《周易》中,天道被视为宇宙的法则和规律,它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的存在,可以解释和预测人类的行为和命运。

通过推测天道,人们可以认识到人事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推天道的过程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来进行。

首先,人们需要观察宇宙中的现象和事物,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其次,人们需要思考和分析这些关系和规律,以求得它们的本质和意义。

最后,人们需要将这些观察、思考和分析的结果应用到人事的领域中,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明人事“明人事”意味着认识和理解人事的本质和规律。

在《周易》中,人事是指人类的行为和命运。

通过推测天道,人们可以认识到人事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明白人类行为的动因和结果。

明人事的过程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进行。

首先,人们需要观察人类的行为和命运,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其次,人们需要思考和分析这些关系和规律,以求得它们的本质和意义。

最后,人们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应用这些观察、思考和分析的结果,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明人事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走向更好的未来。

《周易》的意义《周易》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它不仅是一部关于宇宙和人类的经典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和道德的指南。

首先,通过推天道以明人事,人们可以认识到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类的道德准则。

《先秦散文·庄子·天道(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庄子·天道(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庄子·天道(节选)》原文鉴赏《先秦散文·庄子·天道(节选)》原文鉴赏《先秦散文·庄子·天道(节选)》原文鉴赏桓公读书于堂上①,轮扁斫轮于堂下②,释椎凿而上③,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④!有说则可⑤,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⑥,疾则苦而不入⑦,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⑧。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⑨,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解释】①桓公:齐桓公。

②轮扁:作车轮的木匠,名扁;斫(zhuo音卓),砍削。

③释:放下;椎、凿,木匠所用的两种工具。

④安得:怎么能够。

⑤有说:解释得有道理。

⑥徐:宽,指榫头宽了;甘,松;固,牢固。

⑦疾:紧,指榫头小了;苦,涩。

⑧数:术,技术。

⑨喻:使……明白。

【今译】桓公在殿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吹削车轮。

轮扁放下椎、凿走上前去问桓公道:“恕我冒昧地问一下,您所读的书是讲什么的呀?”桓公说:“是圣人的言论。

”轮扁又问:“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

”轮扁说道:“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桓公说道:“我在这里读书,你一个做轮子的工匠怎么能够随便议论!你讲得出道理来还可以饶了你,讲不出道理的话,就杀死你。

”轮扁说:“我是从我所做工作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的。

砍削车轮,轮子上的榫头宽了,轮子就松滑而不牢固;榫头紧了,就涩得装不进轮去。

要想做得不宽不紧,只能顺着自己的心意,顺手去做,其中的奥妙嘴里是说不出来的,但却有做轮子的技艺存在于心间。

斫轮的技艺,我不能明白地说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接受它。

所以我已经七十岁了,还在斫轮。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名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前一个“马”指的是____________,后一个“马”指的是____________。

3、中国文学的意境有两大构成要素,一是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

4、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祭祀,其中“文圣”是孔子,而“武圣”是____________。

5、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____________”拓疆期,后为利用“____________”交流期。

6、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____________的“性善论”、 ____________的“性恶论”及____________的“性三品说”。

7、秦以后,中国国家体制的“法治”主要表现在:(1)____________──以国家之法的形式确定统治秩序;(2)____________──考试选官。

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__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制。

9、人性论是中国____________的主要理论之一。

10、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积极作用。

11、在中国,笔、墨、纸、砚被合称为___________。

12、文化是人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总和。

13、宗法制形成于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代开始转型。

14、古代世界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____________。

15、古近代世界的政体主要有三种形式, 即____________政体、____________政体和____________政体。

16、中国“和”文化的功能是____________。

17、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____________的“性善论”、____________的“性恶论”及____________的“性三品说”。

《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周易》自其问世以来,我国学者就不断对其进行整理、阐述、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在总结前人对《周易》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哲学角度研究其蕴含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以期能为学界在此问题的研究上提供一些思考。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是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重要著作。

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在临终时指出:“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哲学。

”[1]可见《周易》中蕴含着鲜明的哲学思想,其中辩证法思想尤为突出。

一、《周易》之概述《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人们视为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

(一)《周易》之书《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疏:“《周》非地号,《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币于四时,故名为《周易》也。

”[2]周易》被认为是“推天道以明人事”[3]之书。

《周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周易》指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习惯上把这部分内容称为“《周易》古经”,又称《易经》;广义的《周易》除包括“《周易》古经”外,还包括“《周易》大传”,又称《易传》,是依附于《易经》,对《易经》的卦辞和爻辞所做的注释与论述。

《易传》包括彖辞上下、象辞上下、《大象》、文言、系辞上下、说卦传、杂卦传和序卦传,共十篇,又被称为“十翼”,即“辅佐之翼”的意思。

据《史记》记载,《周易》这部书起源于殷周之际。

《易经》源于殷商,是一部占卜的书;《易传》成于战国,是一部哲学书。

从《易经》到《易传》前后经历了七八百年,相当于一部先秦哲学史。

廖明春先生根据帛书易传的第四篇《要》所载孔子语“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虑。

纣乃无道,文王作,讳而辟咎,然后《易》始兴也,予乐其知之……事纣王乎?认为《周易》一书始于周文王”。

[4](三)《周易》的主要内容《周易》并不单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卜筮用书,更多的则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之间各种物态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关系的初步认识,并用以解决人世间各种疑难问题的思维方法的总结。

【陈水德】易道同质的内涵根据

【陈水德】易道同质的内涵根据

【陈水德】易道同质的内涵根据【陈水德】易道同质的内涵根据“道”与“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根脉。

二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以自然为本源,以“推天道而明人事”为共通的思想趋向,以上古母权制时代为共同的文化起始,同是天地自然之造化,民族文化之核心。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一是道体易用。

即以道为体,以易为用。

道是自然万物之本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老子·一章》,以下凡引《老子》只标章);而“易以道阴阳”(《庄子·天下》),着重指向人与自然各种矛盾关系中的问题预测、判断、处理和解决的人事功用上,尤以揭示天地阴阳和谐为己任。

道是涵盖自然万物的总体,易是运用自然机理的一种工具,故道与易天人合一,体用相通;道涵溶易,易体验道;道为基始,易为流变;道是大本,易是桥梁;道“自本自根”,“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易“测天地之道”、“协阴阳之宜”(孔颖达《周易本义》)。

二是道主自然,易主人事。

二者虽均同于自然本质,但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道侧重于自然本体的表达上,看轻人事的重要性,把人类的一切存在视为自然的一部分,而不赋予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特权。

易则侧重于人事把握自然之先机,指导人类取得自然权力的充分途径。

但无论如何,道易总体上同根、同脉、同体、同系、同源、同流。

道易合一,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万古长青的传统文化同质大系。

以下仅就《易经》与道说、《易传》与道家、《易学》与道教等三个层面的共同本质内涵加以探讨和论述。

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经道同源《易经》的基本构成是卦,共有四项:卦象、卦名、卦辞和爻辞,即指《周易》的原始内容,但不排除通过“易传”和“易学”的内容加以证实。

而“道”在本文所述内容中,特指道的理论缘起和道的基本观点的产生,即指道思想的最初来源,但也需要有道家、道教和道学等其他内容的支撑。

为了便于学术表述,暂统称《易经》与道为“经道”。

“经道”的实践性开发与应用及其观念性形成,均可上溯至远古母权制时代。

推天道以明人事之书《周易》简介

推天道以明人事之书《周易》简介

推天道以明人事之书《周易》简介《周易》是以八卦构成的,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周易》简介,欢迎阅读。

推天道以明人事之书《周易》简介讲阴阳八卦学说的《周易》,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呢有人说它是一部迷信的书,有人说从哲学思想来看,它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还有人说,从史籍来看,它是我国最早的经典之一,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

《周易》又名《易》、《易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包括经和传两部分,里边共六十四卦,每卦含六爻。

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

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

《易经》中传的部分称为《易传》,司马迁称为《易大传》,以区别汉代其他各家的易传。

《易大传》是最早解释《易经》的著作。

《易传》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部分共十篇,称为《十翼》。

翼即羽翼、辅助的意思,表示《十翼》目的是解释《易经》。

《彖传》是根据卦象爻象来判断每一卦的含义。

《象传》则解释卦象和卦辞爻辞,分《大象》和《小象》。

解释卦象和卦义的称为《大象》,解释爻象和爻义的称为《小象》,因为以卦象、爻象为依据,所以叫《象传》。

《系辞传》是《易经》的通论,以阐述《易》理及其作用为主,系在经之后,所以叫系辞。

《文言传》是解说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的,《说卦传》的前一部分很简要地说明《易》的卦爻为观变穷理,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

后一部分解说八卦所象的事物。

《序卦传》说明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和意义。

《杂卦传》将性质相对或其义相近的卦组合起来说明其卦义,因为没有按《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排列,次序杂乱,所以有了这个名字。

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由《易经》到《十翼》,源远流长。

原来传说是伏羲创造了八卦,周文王发展到六十四卦,孔子著《十翼》。

现在,一般认为八卦开始于上古,卦辞爻辞形成于西周初期。

《易传》则不是一人一时的作品,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也包含了道家、阴阳家的思想。

容《易》人生之“推天道以明人事”【1】

容《易》人生之“推天道以明人事”【1】

容《易》人生之“推天道以明人事”【1】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周易》,中国古代预测宇宙万物变易规律之典籍,含《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

《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卦辞、爻辞,每卦六爻,六十四卦为三百八十四爻;《易传》是对《易经》所作的解释,共有十篇,《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又称《十翼》。

《周易》堪称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儒家尊为六经之首,道教奉为三玄之一。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皆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表面来看,《易经》揭示的是天道规律。

其实,也无处不在地引喻人道,尤其是君子之道。

“推天道以明人事”,是《周易》之基本精神,“天人合一”的理念早已深入国人骨髓。

所谓“推天道以明人事”,《周易,系辞》阐述道,“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即通过推衍天地运行之道,来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日常行为;《周易》从乾坤两卦入手,即以天地为中心,阐发阴阳之道。

这一思想,被各家各派广泛应用。

真正的生命智者,终身研究两套系统,其一,天道系统,及自然规律;其二,人道系统,即人性规律。

研究天道是为了更好指导自己的人生。

清代学者惠栋概括《周易》思想之核心是“时中”,在《易汉学·易尚时中说》中,他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

”“时”,指火候和节点;“中”,指位置和分寸。

即言,世人之行为处世,时间上能否把握火候,空间上能否把握尺度,是极其重要的。

万事万物之运行,皆循自己之规律,如春夏秋冬,自然循环,人生亦然,这或许就是最大之天道。

“应时而行”“合乎时宜”“天时地利”,所言的皆是“时”的问题;而“中”则是度的问题,孔子所言“中庸”,强调的也是度,即“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合乎中正之道。

这个世上没有偶然,一切看似偶然的结果皆是无数必然交织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天道以明人事之书/周易
高华宏阔的史诗典范/荷马史诗
西方寓言的始祖/伊索寓言
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老子
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诗经
兵家韬略之首/孙子兵法
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论语
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开山之作/左传
初学入德之门/大学
第一部世界性通史著作/希腊波斯战争史孔子传授之心法/中庸
第一部系统地论述政治哲学的著作/理想国印度心灵的镜子/罗摩衍那
开西方传统政治学体系之作/政治学
儒学"内圣"走向的开启者/孟子
游逍遥、达齐物的智慧结晶/庄子
希腊理智最完美的纪念碑/几何原本
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
禅宗理论的基石/金刚经
世界上所有民法典结构的基础/法学阶梯道教丹学之宗/抱朴子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名著/水经注
古今家训之祖/颜氏家训
中国禅宗精神的精髓/坛经
初唐政治的重要文献/贞观政要
扶桑的空谷足音/源氏物语
历史与文学的完美体现/资治通鉴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窦娥冤
世界第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
从地狱到天堂的旅程/神曲
最受中国人推崇的英雄传奇/水浒传
包含处世权谋与人生智慧的杰作/三国演义
驾驭与统治的教科书/君主论
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
阿拉伯世界的百科全书/一千零一夜
东方世界的《堂吉诃德》/西游记
成就人生事业的大学问/菜根谭
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
探索自我心灵与世界的距离/蒙田随笔全集
骑士风尚的飘逝/堂吉诃德
现代实验科学的宣言/新工具
舞台中的上帝/莎士比亚全集
古今游记之最/徐霞客游记
中国思想启蒙的先驱/日知录
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体系的代表作品/伦理学
花妖狐魅的笑影与诗情/聊斋志异
近代科学奠基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理性和自由的法典/论法的精神
世界政治学最著名的古典文献/社会契约论
第一部百科辞书/百科全书
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
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国富论
第一部产生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
西方人口理论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著作/人口原理
19 世纪以前美学的高峰/美学/
与《孙子兵法》齐名的一代巨著/战争论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红与黑
徜徉在幻想的天空/格林童话
雄浑磅礴的史诗般的生活画卷/悲惨世界
梦回美好的童年/安徒生童话
瞻望我们最遥远的过去/物种起源
谆谆教诲中的睿智与光芒/曾国藩家书
汇兵家奇谋方略之书/三十六计
世界女权运动的图腾柱/简·爱
第一部用人类学材料写成的原始社会发展史/古代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资本论
社会学理论的开山之作/社会学原理
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昆虫记
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源泉/经济学原理
美国人民的"官方哲学"/实用主义
日神和酒神的至深本能/悲剧的诞生
人类心灵的旅途/梦的解析
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之源/科学管理原理
东方宗教的神圣赞歌/吉檀迦利
宗教社会学和伦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革新生命意识的文学经典/追忆似水年华
民族脊梁的心血与灵魂/鲁迅全集
意识流小说的旗帜/尤利西斯
现代西方经济崛起的动力/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开启人生的一把钥匙/卡耐基成功之道全书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诗词
光辉的生存法则和人生尊严/老人与海
随风而逝的爱情经典/飘
诠释最宝贵的生命历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系统集中地反映萨特本体论和伦理学思想/存在与虚无人生的徘徊与轮回/围城
改变命运的必修学科/经济学
现代影响最大的教育著作之一/教育过程
美国800 多所大学管理学的教科书/管理学
散发青春气息的现代经典/麦田的守望者
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正义论
21 世纪的展望/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的鸿篇巨制/百年孤独
迎接未来世界的行动指南/第三次浪潮
美的回归与魅力/美的历程
人类灵魂的独特诠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