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1
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前预习案一、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
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
“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代诗人李贺。
他有气骨,孤傲不屈,嫉恶如仇。
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
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遗失不传。
今传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二、交流背景刘姥姥与贾家的关系:女婿姓王,小名狗儿,祖上曾在京作小官,与王夫人之父连宗,此事只有“王夫人与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知有此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
狗儿祖父只有一个儿子,已故。
狗儿的父亲也只有狗儿一个儿子,因家业萧条,搬回原乡住。
狗儿与嫡妻刘氏生有一子一女,刘氏便是刘姥姥的女儿了。
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有一女,女婿将刘姥姥接了来一起住,帮着带孩子。
刘姥姥老来有所依靠,“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得了二十两银子的接济,便有了第二回,刘姥姥带着“枣子倭瓜并些野菜”二进荣国府,表示谢意。
三、知识链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一进: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二进: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到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回去。
三进:第一一三回高鹗写的《忏宿冤凤姐托村妪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四、积累字词(1)注音戗.金()篾.片()银箸.()麈.尾()筵.席()(2)解释词语①调停:②撮弄:③发怔:④促狭:课堂探究案一、新课导入:(视频导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视频片段)同学们:通过幻灯片我们对作者及本文的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刘姥姥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部编版九上语文《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24*《刘姥姥进大观园》学案【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新知预习】1. 作家作品了解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 年)。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 故事背景介绍一部《红楼梦》刘姥姥共三次进贾府。
一进:是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
到了年冬岁末,狗儿家生活艰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王夫人家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二进: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
见识到大户人家的吃穿行等事宜,课文所选即是二进大观园内容。
三进:刘姥姥得知贾府被抄,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到乡下。
【字词预习】一、给加点字注音(1)给加点字注音:潇.湘()蓼溆..()摄丝戗.金()篾.片()银箸.()麈.尾()敁敠..()漱.盂()发怔.()筵.席()二、解释词语的意思调停:蓼溆:敁敠:不伏手:促狭鬼儿:【课堂探究】探究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给本文内容划分结构。
探究2: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给刘姥姥安排沉重的筷子,送一碗她没有见过、不好夹取的鸽子蛋,是为了确保取笑的效果。
7.读第七段中关于刘姥姥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而后才大笑起来?
因为众人从未听说过如此粗鄙的言语,所以“发怔”,后来细思起来,她的话虽粗鄙但生动形象,所以大笑。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文章中心内容
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撑船 银著 淘气 鸳鸯
B.丫鬟 撮弄 侍立 商议
《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曾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
作者介绍
【曹雪芹】((约1715—约1763)我国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
5.写凤姐和鸳鸯分别向刘姥姥做解释。你觉得这主仆二人解释的目的是否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
凤姐解释是为了笼络人心,怕刘姥姥记恨于己不利。
鸳鸯解释是出于真心,鸳鸯是贾母的丫环,一切行事都为了贾母满意、高兴,这件事也不例外。
学习表达,借鉴写法,掌握写作方法
让学生学会表达,借鉴写法,掌握写作方法
写作特点
(1)情节跌倒起伏,有铺陈,有高潮,有结局。
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9.在这场“笑”剧中,一般人只写到一次,作者写贾母为什么写两次?
24、刘姥姥进大观园 导学案
学科语文课题24、刘姥姥进大观园班级授课者时间审核者课型新授课旧知链接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重点1.读懂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难点1.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探究新知(一)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主题一: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背景介绍。
2.熟读课文,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3.给本文内容划分结构。
主题二:研读细节,分析人物形象阅读课文“鸳鸯一面侍立……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闲话”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众人发笑之前先是“发怔”?2.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3.揣摩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作用。
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哪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4.赏析有关刘姥姥的言谈举止的句子,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1)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哪里拿的动他?”……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2)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3)“姑娘说哪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
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主题三:归纳总结,理解主题1.凤姐、鸳鸯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本文虽然是从长篇中节选的,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可见作者曹雪芹高超的水平。
九年级语文最佳导学案刘姥姥进大观园
二、预习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李纨(wan)蓼溆(liao)银箸(zhu)捉弄(cuo)
发怔(zheng)岔气(cha)促狭(xia)筵席(yan)
2.作者链接。
曹雪芹(约1715一约1763),名露,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厥之子(一说曹频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纳缭、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交流
展示精讲点拨
四、合作探究“笑意”
作者曹雪芹是带着怎样一种思想感情来写这场笑剧的呢?他想借刘姥姥的眼,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
点拨: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拼手纸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遗责。
三、设问导读:
1.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本文围绕这出“笑”剧主要写了哪个人物?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交流点拨】刘姥姥。在庭席间,刘姥姥惹得座上的人无不哈哈大笑,但刘姥姥并不愚昧,她很知趣,也很善良,受驾岑的邀请,她甘当笑料,是为讨得众人,特别是贾母的好感。
3.围绕这出“笑”剧,作者还写到了哪些人物?请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这些人物的不同性格。
课堂教学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描述,展示了贾府的奢华与腐败,以及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
课文以刘姥姥的视角,描绘了她在大观园中的所见所闻,使读者对贾府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学生对封建社会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难点:对封建社会的理解,以及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课文翻译和注释,以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参考。
3.准备相关练习题,以便在巩固环节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贾府的大观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刘姥姥进大观园》表格式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九上第25课】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预习导学题目设计:【作者、背景】【生字词】【整体感知】【研读探究】【主题思想】【写作特点】二、能力拓展题目设计:【选择题: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病句】【语言运用】【课外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调.停tiáo发怔.zhèng岔.气chà促狭.xiá筵.席yánB.蓼.溆liǎo戗.金qiàng四楞.léng游逛.guàng刘姥姥.lǎoC.威武.wǔ撑.船zhǎng鸳鸯.yāng裹.着guǒ宝钗.chāD.筷.子kuài铁锨.xiān蹲.着dūn嘱.咐zhǔ腮.帮子sāi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楞游逛鸳鸯调停发怔刘姥姥B.蓼溆戗金麈尾岔气促狭筵席C.威武撑船丫鬟裹着宝钗沉甸甸D.筷子铁掀蹲着嘱咐黛玉鳃帮子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A. 他那坦率、暖和的笑脸和自信的模样让我不由地发怔..。
B. 那一排排威武..雄壮的兵马俑,令中外游客惊叹不已。
C. 在北京小茶馆儿里,郭德纲常常把观众们逗得笑岔气..。
D.小明吩咐..妈妈,放学后一定要给他买面包。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二、语言运用:八达岭长城几乎每一块砖上都刻有诸如“到此一游”的文字,故宫里的铜缸上被刻“到此一游”,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也有中文“到此一游”……2013年5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自己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到此一游”,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关注与热议。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5.刘姥姥进大观园素养目标1.读懂课文,梳理情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2.品读个性化的人物描写片段,探究人物性格特点。
◎重点:1.学习刻画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人物性格。
2.体会人物各具情态的笑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个性。
情境预设有人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你听说过这句话吗?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读《红楼梦》,读再多的书都没用。
是的,尽管有点夸张,但是,也说出了《红楼梦》的重要地位。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红楼梦》中的一篇文章——《刘姥姥进大观园》吧!【预习导学】【走近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
曹雪芹出身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
雍正六年(1728),曹家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他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等均有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戗.( )金李纨.( )琥珀.( ) 麈.( )尾四楞.( ) 蓼溆..( )( )岔.( )气银箸.( )筵.( )席砒.( )霜2.解释下列词语。
戗金:筵席:一径:调停:促狭鬼儿:不伏手:3.查资料,通读全文,完成填空。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优秀的篇小说之一。
小说以、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趋势。
(2)理清六要素:(时间);(地点);(起因)凤姐、鸳鸯向刘姥姥;(经过)刘姥姥;(结局)凤姐、鸳鸯向刘姥姥。
·导学建议·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阅读《红楼梦》的相关资料,以便对此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答案】1.qiàng wán pòzhǔléng liǎo xùchàzhùyán pī2.在漆器上雕刻图案,嵌入赤金。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想象】《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都是从明清小说中节选的精彩片段,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抽象鲜明,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刘姥姥进大观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的生活,经过自主、合作探求的学习方式,引导先生了解白话小说的魅力和艺术特点以加深先生对我国传统名著的热爱,丰富先生的人生体验。
【核心素养】言语建构与运用1.经过人物个性化的言语、动作品析人物抽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明传承与理解1.理解节选部分在整部《红楼梦》中的作用;2.经过学习本文,加深对我国传统名著的热爱。
思想发展与提升1.疏通文意,概括次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 学习经过人物的言语、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走进名著,进步先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认识浏览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浏览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读懂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全体把握人物抽象。
2.学习经过人物的言语、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言语文字的热爱之情,进步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刘姥姥人物抽象。
2.品味众人各具情态的“笑”。
【教学难点】1.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抽象的特点。
2.领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意图。
【教法学法】1.情景导入法。
2.分析讨论法。
【自主预习材料链接】:1.作者链接: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含答案)
1、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并看望病危的凤姐。
2、现在的凤姐对刘姥姥真诚、和气、略带尊敬。如:“姥姥你是有年纪的人,说的不错。”“凤姐道:‘你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他请个安。’”等句子都可以表明。
3、那时贾府正兴盛,贾母还在,凤姐和鸳鸯都为讨好老太太而戏弄刘姥姥。而现在贾府家境败落,贾母去世,凤姐也病危,她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3、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砒霜(pī)一径(jìng)蓼溆(xù)戗金(qiàng)
B.筵席(yàn)发怔(zhèng)调停(tiáo)嘱咐(zhǔ)
C.岔气(chà)麈尾(zhǔ)预备(yù)纨绔(wán)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学习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的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3、了解不同人物“笑”的特点。
4、了解《红楼梦》,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1、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2、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
(3)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
4、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释下列词语。
篾片:
调停:
撮弄:
不伏手:
操攮:
促狭鬼:
5、文学常识填空。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______为线索,描写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是__________,名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让学生深入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掌握文中重要词语、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多角度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社会背景,了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难点
1.文中刘姥姥形象的深入剖析,理解她乐观、善良、勇敢的品质。
1.概括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的认识。
2.人物分析:详细讲解刘姥姥的形象特点,如善良、乐观、勇敢等,引导学生学习她的优秀品质。
3.修辞手法: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举例说明其在文中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刘姥姥的形象,学习她乐观、善良、勇敢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使其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和理解他人。
教学过程:
1.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品质的重要性。
5.结合课文,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6.定期组织课堂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具体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讲述《红楼梦》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兴趣。
2.情境表演:分组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体验文本,提高课堂参与度。
3.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读后感、分析文章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归纳
1.知识点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难点,巩固学生的记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4《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附详细答案解析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目标: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巨著中,有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她看似与贾府毫不相干,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用她的视野见证了贾府的荣辱兴衰,这个人就是刘姥姥。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曹雪芹的妙笔,看一看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场怎样的好戏。
二、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2、背景链接“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活跃在人们口头的俗语。
凡读过《红楼梦》,没有不知道大观园的。
它“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的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真不愧“芳园应锡大观名”。
现存的曹雪芹写作的前八十回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基本上是以大观园作为背景的。
它是全书主要人物活跃的舞台,重要情节展开的场景,而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在它的衬托下得到充分的表现。
如果说《红楼梦》展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经历的兴衰,那么大观园本身就是个有力的见证,它是《红楼梦》整个艺术构思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曹雪芹所着意创造的一个焕发出特殊光彩的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形象。
我们今天从现实主义创作角度来考察,它也是构成“典型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字词积累1、重点字蓼溆(lio xù)戗金(qiàng)篾片(miè)银箸( zhù) 调停( tiáo)发怔( zhèng)麈尾(zh) 岔气(chà)促狭( cù)筵席( yán)铁锨( xin )2、多音字强(jiàng)强嘴哄(hng)哄骗省( shng)省会夹(ji)夹住( qiáng)强壮(hng)哄动(xng)省捂(jiá)夹衣(qing)勉强(hòng)哄抢3、形近字篾(miè)篾片镶( xing)镶嵌蔑(miè)蔑视攘(rng)推攘4、重点词调停:劝说双方停止纠纷。
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
三、互动交流〖合作—展示—质疑〗
合作: 结合方法 1、2、3、4 小组讨论
四、检测巩固〖基础—拓展—链接〗
基础题
1.为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潇湘( 砒霜( ) 篾片( ) 蓼溆( ) 发怔( ) ( ) 麈尾( ) )
) 岔气( )
)促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撑船 B.丫鬟 C.姊妹 D.卧室 银著 撮弄 琥珀 闲话 淘气 侍立 延席 瞩咐 鸳鸯 商议 知识填空。 1.《红楼梦》原名《 姻悲剧为核心,以( 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 指的是( ) , “美玉无瑕”指的是( ) 。 ) 、 ( 》 ,该书以( ) 、 ( ) 、 ( ) 、 ( ) 、 ( )三人的爱情婚
商丘工学院附属兴华学校初中部 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九课题《刘姥姥进大观园》主备 祝盼 审核 班级 姓名
一、课前解析〖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 分析刘姥姥人物形象。 难点: 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考点: 人物形象分析。
二、自主学习〖目标—方法—自学〗
目标: 1.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识记字词,理清文章内容。 3.学习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抓住“笑”的不同表现,分析人物性格。 4.分析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方法: 1.结合课下注释及积累本,了解《红楼梦》及作者。 2.快速通读全文,画出文中不熟悉的生僻字,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本或查字 典,给它们注上音节。 3.跳读课文,找出描写他们(贾宝玉、林黛玉、探春、惜春、鸳鸯、贾母) 笑的句子,说一说“笑”可以体现他们什么样的性格。 4.从文中画出对刘姥姥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分析刘姥姥的人物形 象。 自学:
《刘姥姥进大观园》第1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蓼溆、麈、戗金、银箸、砒霜”等字词的读音,以及“调停、促狭鬼儿、撮发、怔弄、促狭”等词语的含义。
2.简单介绍和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3.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
4.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清扫字词障碍。
课前搜集有关《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景导入有一部书,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几百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风靡,几代人为之赞叹,甚至专门成立了研究学会,这就是《红楼梦》。
书中有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通过作者的妙笔,她却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她看似与贾府毫不相干,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用她的视野见证了贾家的荣辱兴衰,她就是刘姥姥。
今天,让我们随着曹雪芹的妙笔,看一看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场怎样的好戏。
二、自我研修(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
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作品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生难字词(1)字音蓼溆(liǎo xù)麈尾(zhǔ)戗金(qiàng)篾片(miè)银箸(zhù)砒霜(pī;)调停(tiáo)撮弄(cuō)发怔(zhèng)筵席(yán)(2)词义【调停】:安排,处理。
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新人教版
- 《红楼梦》原著: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红楼梦》原著中与刘姥姥进大观园相关的章节,以更深入地了解故事背景、人物性格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 名家解读:《红楼梦》研究论文或名家解读文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 人物传记:关于曹雪芹的传记,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5. 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特别是第六单元的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相关内容。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学生应熟悉课文,便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 准备一些关于封建社会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环节,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
- 在教室内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 在教室前方布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教师展示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了改进教学评价的不足,教师应该建立更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评价和指导,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023年人教版初中九上语文25《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1.“笑”剧的主角。
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在整部小说的情节架构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作者借她的三次出场,即“三进大观园”,赋予了她见证荣、宁二府从繁荣到败亡的特殊地位。
一方面,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后种种少见多怪的话语与举动,处处透露着新鲜好奇,处处引起哄堂大笑。
不过,她对每一项新奇东西所流露出的神态,说的每一句言辞,纯然出自本性天真,恰如身份,并不带丝毫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所以她虽俗,却俗得可爱。
另一方面,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
刘姥姥是丑角,但她决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所以,刘姥姥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从而得到些恩惠。
她在饭桌上的一系列俚俗之语和滑稽之态,完全是为了迎合大家取乐之需,这足见刘姥姥的机敏之处。
2.“笑”剧背后的悲悯。
刘姥姥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农家老妇,来到京城贵族之家,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等人一起进餐,闹出了很多笑话。
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
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取笑。
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这个小人物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饱含着悲悯、尊敬的感情来描写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以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同时,作者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豪奢、腐朽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没落进行了侧面批判。
1.妙趣横生的场面描写。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
《刘姥姥进大观园》就生动地描绘了大观园里的一次宴会场面。
由于刘姥姥的出现,宴会高潮迭起。
这是一场“笑”的盛宴,先总体概括场面特点“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然后一连写了八个人的“笑”。
同样是“笑”,却千姿百态,紧扣各人的身份和性格特点,“笑”得各有特色,如“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刘姥姥进大观园》第1-2课时 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刘姥姥进大观园》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正面刻画【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品析,把握课文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3.借助相关资料,了解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1.查阅资料,了解《红楼梦》、其作者、及本文前情。
写一段介绍语,并完成视频制作。
2.通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正音,理解与现代汉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梳理故事脉络,概括主要情节导演组开始改写剧本,大家决定将课文改写为三幕剧,请你默读课文,根据以下提示,拟写每幕剧的小标题。
第一幕:饭前,凤姐、鸳鸯为刘姥姥设局。
第二幕:。
第三幕:。
学习任务二:精读课文,品析人物特点1.请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正面描写刘姥姥的语句,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人物形象,并旁批在书上。
2.请你任选凤姐、鸳鸯其中一个人物,结合文章中 1-2 处对其正面描写的语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旁批在书上。
学习任务三:总结分析古典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资源】1.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
【作业设计】1.为了更好地宣传本班剧目,宣传组的同学想要设计一张宣传海报并配上刘姥姥人物形象的宣传语,请你帮他们写一写宣传语吧!评价标准:(1)能全面概括人物形象。
(2)形式不限。
可写一段创意文字,一首小诗,一副对联等。
(3)语言生动,有吸引力。
2. 根据本文内容,变换叙事视角,用第一人称改写本文,写一篇“刘姥姥日记一则”,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刘姥姥这一天的见闻感受。
不少于400字。
第二课时侧面烘托【学习目标】1.品味文中描绘众人大笑时不同情态的语句,体会作者侧面烘托塑造人物的运笔之妙。
2.拓展阅读相关章节,探究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3.通过节选部分学习,了解《红楼梦》艺术魅力,加深对古典名著的热爱。
【课前学习任务】1.拓展阅读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相关章节,继续品析刘姥姥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
《刘姥姥进大观园》 导学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文学常识,把握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2、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理解她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和文化意义。
(2)掌握小说中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2、难点(1)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情节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2)探究小说中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曹雪芹(约 1715 年 5 月 28 日—约 1763 年 2 月 12 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2、《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高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3、背景介绍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情节。
刘姥姥是一位来自乡下的贫苦农妇,因生活所迫,到贾府寻求帮助。
这一情节生动地展现了贾府的奢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也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
四、预习导航1、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了解故事情节。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主要人物关系。
五、课堂探究1、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内心充满了紧张和敬畏。
她深知自己身份低微,面对贾府的奢华和威严,感到局促不安。
文中“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蹭”字形象地表现出刘姥姥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3.体会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课前预习案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
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揭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课堂探究案
1、课文第一部分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
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
3、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从衣服、地点、方式三方面思考)
4、“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
5、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掌柜对长衫客:
对短衣帮:
对小伙计:
说明掌柜:
6、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
7、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当堂检测案
1.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文中刻画的典型社会环境是(),典型形象是()。
文中的“我” ()(填是或不是)作者鲁迅。
.
2,读了本文后,孔乙己的哪一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