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的双电压配电方法

合集下载

配电网设计问答题题库

配电网设计问答题题库

配电网设计问答题题库问答题:1、需求库项目内容包括哪些?答:工程项目需求建议书、项目需求报告、配电网建设改造地理接线图(含配网结构现状图、分年度配电网建设改造图、规划期远景目标网架规划图)。

2、建设工程总费用主要包含哪些费用?答:1)建筑工程费 2)安装工程费3)设备购置费 4)其他费用 5)动态费用3、请解释”高压配电网满足N-1”。

答案:“满足N-1”指高压配电网发生N-1停运时,电网应能保持稳定运行和正常供电,其他元件不应超过事故过负荷的规定,不损失负荷,电压和频率均在允许的范围内。

“满足N-1”包括通过下级电网转供不损失负荷的情况。

4、简述各类供电区域的中压配电网供电安全准则。

答案:1)A+、A、B类供电区域供电安全准则为应满足N-1。

2)C类供电区域供电安全准则为宜满足N-1。

3)D类供电区域供电安全准则为可满足N-1。

4)E类供电区域对N-1不做强制要求。

5、为了满足供电安全准则,各级配电网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高压配电网可采用N-1原则配置主变压器和高压线路2)中压配电网可采取线路合理分段、适度联络,以及配电网自动化、不间断电源、备用电源、不停电作业等技术手段。

3)低压配电网(含配电变压器)可采用双配电变压器配置或移动式配电变压器的方式。

6、选择短路计算条件,应符合哪些规定?答案:1)计算用系统接线,应采用正常运行方式,且宜按工程建成后5~10年发展规划;2)短路点应选取在通过电缆回路最大短路电流可能发生处;3)宜按三相短路计算;4)短路电流的作用时间,应取保护动作时间与断路器开断时间之和。

对电动机等直馈线,保护动作时间应取主保护时间;其他情况,宜取后备保护时间。

7、外露于空气中的电缆终端装置类型应按哪些条件选择?答案:1)不受阳光直接照射和雨淋的室内环境应选用户内终端,受阳光直接照射和雨淋的室外环境应选用户外终端;2)电缆与其他电气设备通过一段连接线相连时,应选用户外(户内)终端。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运行模式和协调控制方法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运行模式和协调控制方法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运行模式和协调控制方法是保证其高效可靠运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协调控制方法,详细分析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在正常运行和交流侧短路故障情况下的运行模式,给出了不同运行模式下互联装置、储能系统和光伏发电单元的控制框图。

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 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0引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并网发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在目前配电网中,交流配电网仍然为主流形式,其更加适合交流分布式电源接入,而接入直流分布式电源和储能单元时需要电力电子装置实现能量转换,增加了能量转换次数和投资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

随着直流负荷的不断增加,直流配电网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与传统交流配电网相比,直流配电网具有转换次数少、效率高、成本低、控制结构简单、无需考虑频率和相位以及无功补偿设备等优势。

尽管直流配电网具有特有的优势,然而由于交流配电网基础设施完善、交流电源和负载的长期存在,直流配电网难以取代交流配电网;此外,在交流配电网和直流配电网中,直流负载和交流负载的供电需要经过AC/DC和DC/AC变换器进行能量转换。

而采用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交流负载和直流负载可以分别接入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减小能量转换环节,降低成本,使得交直流负载更易于接入系统,因此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是未来配电网的发展趋势。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通常集成了多个柔性互联装置、分布式发电单元、负载单元以及储能单元,如何实现多个单元之间的协调控制以确保整个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发展的主要技术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协调控制方法,考虑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正常运行和交流侧发生短路故障2种情况,给出了2种不同运行模式下不同单元的控制策略,并且通过仿真软件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

配电系统概论、接线方式、主要设备及有源配电网

配电系统概论、接线方式、主要设备及有源配电网

配电网二次系统主要包括
继电保护系统 控制系统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01 第一节 配电网概论
继电保护系统:其作用是在配电网中的电力元件(如线路、
配电变压器等)发生故障或出现异常运行状态时,向相关的 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或者发出警告信号,切除故障元件或消 除异常运行状态,以保证配电网安全运行。
控制系统:主要指电压无功和电能质量控制系统。利用有
配电系统概论
目录
第一节 配电网概论 第二节 配电网接线方式 第三节 配电网主要设备 第四节 有源配电网 第五节 总结
01 第一节 配电网概论
一、配电网概念
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或本地区发电厂)接受电力,就 地或逐级向各类用户供给和配送电能的电力网。 配电网设施(又称配电元件)主要包括变电站、开闭所、 配电所(室)、配电线路、断路器、负荷开关、配电变 压器等。 配电网与配电网二次系统(包括保护、控制与自动化以 及计量设备等)组成的整体系统称为配电系统,习惯上 称为供电系统。
01 第一节 配电网概论
二、配电网分类
• 根据电压等级
• 根据配电线路 • 根据所在地域
或服务对象
高压配电网 中压配电网 低压配电网 架空配电网 电缆配电网 架空线与电缆混合配电网 城市配电网
农村配电网
01 第一节 配电网概论
图1-1 电力系统各级电压网络划分示意图
在图1-1中标出了输电网与配电网划分示意,二者之间的分 界点是超高压/高压变电站的低压侧母线,而配电网与用户 的分界点是用户进线处。
02 第二节 配电网接线方式
2. 电缆网络接线方式 电缆线路故障率低、供电可靠性高、不占用空间、不影响环境美观,
广泛用于城市配电网中。 (1)单环网
01 第一节 配电网概论

配电网典型方案介绍

配电网典型方案介绍
通过重合器与断路器配合,方案兼顾电压时间型特性以及断路 器开断短路电流的特点,快速隔离故障并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
断路器特性:
➢ 失压延时分闸 ➢ 有压延时合闸 ➢ 后加速保护功能 ➢ Y时间闭锁 ➢ 重合闸功能 ➢ 分段点与联络点功能
分布式配电自动化典型方案 断路器型
CB1
FB1
FB2
FB3
I 变电站出线断路器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配网网架结构 3 配电自动化典型方案
概述
概述
现阶段10kV配网自动化模式主要有:“集中式” 和“分布式”两种。 ➢ 集中式
通过配电子站系统,收集故障时各柱上终端FTU 的故障信息,判断出故障区间,然后控制分段开关分 闸,隔离故障; ➢ 分布式
依靠分布智能型的智能型开关设备,对线路故障 就地处理,不依赖于后台系统的集中控制;
变 电 站 2 线路2
特点:接线完善、运行灵活、供电可靠性高、但投资 比单环网增加一倍, 一般适用在城市(镇) 市中心区繁 华地段、双电源供电的重要用户或供电可靠性要求较 高的配电网络;
配电网接线方式 —— 电缆网
三供一备接线方式(N-1)
母线1
线路1
母线2
线路2
母线3 母线4
线路3 备用线路
特点:供电可靠性高,利用率也高
➢馈线故障分段处理; ➢用户分支线故障责任分界;
目标:完成自动送电、故障自动处理和恢复供电功
能,可做到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快速隔离和区分故障 点。
配电网接线方式 —— 架空线
单电源辐射网接线
线路 母 线
特点:接线简单清晰、运行方便、建设投资低;系统 供电可靠性较差,每条线路可满载运行;
配电网接线方式 —— 架空线

10千伏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技术规范

10千伏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技术规范

5 适用供电区域
5.1 供电区域划分 供电区域划分主要依据规划水平年的负荷密度、行政级别,也可根据经济发达程度、用户重要程
度、用电水平、GDP 等因素确定,如表 1 所示。 5.2 各类供电区域应满足表2中的规划目标。
供电区域
表 1 浙江省配电网供区划分标准
A+
A
B
C
D
饱和负荷密度 σ(MW/km2)
σ≥30 15≤σ<30
6≤σ<15
1≤σ<6
σ<1
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 市中心区 市中心区
市区地级市

市中心区 市中心区、市区或城镇 市区或城镇 城镇或农村
县(县级市)


城镇
城镇
城镇或农村
注 1:供电区域的划分以国家电网公司审定的浙江省供电分区划分图为准; 注 2:地级市中负荷密度大于等于 30 MW/km2 的区域或国家级开发区均按 A 级供电区域考虑; 注 3:各县中负荷密度大于等于 15 MW/km2 的区域或省级开发区均按 B 级供电区域考虑。
Q/GW11 355—2013-10104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10 kV 配电网典型供电 模式技术规范
2013 - 08 - 20 发布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2013 - 08 - 20 实施 发布
Q/GW11 355—2013-10104
目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典型供电模式分类 .................................................................. 3 5 适用供电区域 ...................................................................... 3 6 供电能力 .......................................................................... 4 7 最优分段配置 ...................................................................... 5 8 近远景衔接 ........................................................................ 5 9 配电设备选择 ...................................................................... 6 10 导线截面选择 ..................................................................... 6 11 无功补偿配置 ..................................................................... 6 12 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 7 13 继电保护配置 ..................................................................... 7 14 自动化及通信 ..................................................................... 7 15 用户接入 ......................................................................... 8 16 分布式电源接入 ................................................................... 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10 kV 典型供电模式所对应的接线方式示意图 ......................... 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配电网分支线接线示意图 ........................................... 13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开关站/环网单元接线示意图 ........................................ 14 编制说明 ............................................................................ 15

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2016-11) (1)

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2016-11) (1)

59
优点:
1)投资省,平均每回路只需装设1台QF; 2)闭环运行时,供电可靠性、灵活性都较高; 3)占地面积小。
缺点:
1)任一线路QF检修,都导致开环运行,降低可靠性。 2)开环和闭环运行状态差异大,继电保护和控制回路复杂。 3)不宜扩建,通常用于水电厂。
适用范围:最终进出线为3~5回的110kV及以上配电装置。
负荷点
电源点

放射式
干线式
链式
4
二、有备用接线方式


每一个负荷点至少通过两条线路获取电能的网络。
每一个负荷点至少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方向取 得电能称为闭式网。
5
电磁环网:环网中串接有变压器,构成的多 级电压环网。
7
三、输电网和配电网

输电网:供电可靠性高;符合系统运行稳定性的要求;
便于经济调度;具有灵活的运行方式且适应系统发展
33

带旁路母线的单母线接线
保证进出线断路器检 修时不停电
W2
QS3
QS2 QF QS1
旁路母线
W1
工作母线
电源侧
34


2)双母线接线
L1 L2 L3
标准运行方式:
正常情况下

L4
非标准运行方式:
事故处理、设备
故障和检修
W2 W1
QF
母联断路器
35
一组主母线运行,另一组主母线备用时,当工
作母线检修时的倒闸操作顺序
二、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经济性

在满足可靠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满足经济性。
投资省、占地面积少、电能损耗小。
17
三、主接线的基本形式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第2章配电网及一次设备ppt课件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第2章配电网及一次设备ppt课件

箱式变压器(又称“箱式变电站”、“预装式 变电站”)是一种将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按照一定 的结构和接线方式组合起来的一种预装式配电装置 。
2.6 配电网的接地方式
大电流接地方式(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 和小电流接地方式(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 式)。
在大电流接地方式中,主要有中性点直接 接地和中性点经低电阻、低电抗或中电阻 接地;
D
F1
F3
F2
F3
F3
F3
G
F
E
பைடு நூலகம்
图2-23 环网供电系统一次接线图
a)正常运行
(三)实例应用
A
B
C
F3
F3
F3
F4
T1
F1 F2
QF1
T2
QF2
F1 F2
F1 F2
F1 F2
X
F1 F2
F1 F2
D
F1
F3
F2
F3
F3
F3
G
F
E
图2-23 环网供电系统一次接线图
b)故障隔离后
二、电缆分支箱
可以和环网柜配 合使用,构成电 缆环网结构
T2
QF2
T4
QF4
(二)多分段多联络接线
架空线路三分段三联络
T1 QF1
T3 QF3
T5 QF5
QF2 T2 QF4 T4 QF6 T6
(三)“4×6”接线方式
该接线有4个电源点,
6条手拉手线路组成,
任何两个电源点间都
QF1
T1
存在联络或可转供通 QF2 T2 道。当任意两个元件
发生故障仍能保证正
箱体外壳
套管 带电指示器

“三双”接线供电模式在永康中压配电网中的应用

“三双”接线供电模式在永康中压配电网中的应用
2“ 三双 ” 接线 模 式
2 . 1 . “ 三双 ” 接线接人方式
I l


“ 三 双 ” 接 线 接 人 方 式 主 要 分 为 以 下 三 种 : 双 电 I
源独立方式接人 、 多用户共用备用电源方式接人 、 手 l 接
I 线
拉手互备方式接人。
I 供
多用户共用备用 电源方式接人如图五所示。其
中各个供电用户正常运行方式下的主供 电源由独立 线路供 电 , 备用 电源和其他用户 T接共用一条专用 供 电线路供 电。多个用户通过共用一条专用供 电线 路作为其备用电源 ,减少 了为用户提供备用电源的
控制系统将 自动切换至备用 电源供电。主电源恢复
图五 多用户共用备用线路方式接入
手 拉手互 备方 式接 入如 图六所 示 。该接 入方式 与双 电源 独立接 人方 式接 近 。由于从 不 同变 电所 引
从而 实现杆 上变 压器 的“ 双接入 ” 。双 电源 负荷开 关
其实相当于一台柱上的环 网开关 ,此接线模式也适 用于负荷较为集 中的农村集居区域 , 但其也可向其 他具备 “ 双线路” 的公用配变进行延伸使用。
网柜 , 主要适用于负荷较重的城镇住宅或集居小区。

一 1 r-
I M
一 ● r- - … _ 1 _
C M

C M

线路架设方式可 以根据典型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 最
图 八 配 电 站 的“ 三双 接 入 ” 图
】 】 8
对架 空 支线 和 杆上 变 压 器 、 配 电站 的 “ 双接 入 ” 接线 模 式 的实 际 应用 情 况 和效 果 进行 分 析 , 三 种 模 式 均能 满 足配 电 网规 划 设计 中“ 双接人” 的要求 , 提

供配电技术课件——供配电网的接线方式

供配电技术课件——供配电网的接线方式
缺点:供电可靠性差,安全性差、灵敏度差。 • 用于:负荷密度较小、供电范围也较小的地区,
且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超过50kV•A或100kV•A时。
一台配电变压器多组低压熔断器 接线方式
• 一路低压配电线路采用一组低压熔断器 • 特点:停电面积小,可靠性高;熔断器的保护
灵敏度高。
电缆配电网放射式
• 有单回路放射式、双回路放射式、带低压开闭 所的放射式。
• 常用的电气设备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地理接线图
• 发电厂、变电所的相对地理位置以及电 力线路都按一定比例表示出来
§2-1 供配电网的接线方式
一、电气接线方式 electrical wiring pattern
二、配电网接线方式 wiring patterns of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电缆多回路平行供电接线
普通环式
只有一个电源时,中压变电站停电,则用户停电。 1、架空线路的普通环式 2、电缆线路的普通环式
架空线路的普通环式
• 在同一个中压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内,不同线路 的末端或中部连接起来构成环式网络
• 当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时,两回线路最好分
别来自不同的母线。
电缆线路的普通环式
• 线路可分段检பைடு நூலகம்。
中间断开式; 末端断开式
电缆拉手环式
• 它比普通环式多了一侧电源。 • 某一中压变电所停电时,用户不受影响。
双线放射式
• 一端供电,两回线路,即常说的双“T”接。 • 任何一回线路事故或检修停电时,都可由另一回线路
供电。 • 只有在这个中压变电站全停时,用户才会停电。
双线拉手环式
• 单一电源供电,由电缆本身构成环式 。
• 注意:每个用户入口都要装设由负荷开关或电 缆插头组成的“П” 接进口接线,以保 证在某一段电缆故 障时,把它的两端

常用配电网调压方式

常用配电网调压方式

常用配电网调压方式?(1)发电机调压发电机端电压的可调范围一般在其额定电压的15%以内。

系统中根据系统设计满足系统基本负荷需要的主力电厂,运行方式固定,负荷率变化小,因此可根据发电机调压维持机端电压,靠近这些电厂的负荷和由这些电厂直送的负荷,可以得到比较稳定的电压供给。

其他远区负荷,依靠发电机调压则不可能都得到稳定的电压供给。

(2)同步补偿机、电容器组、并联电抗器和静止补偿器的调压当系统因为无功功率的分配引起电压的波动,除挖掘发电机的无功潜力外,可采用同步补偿机(包括同步电动机)、电容器、并联电抗器和静止补偿器来调节和补偿系统的无功,达到稳定系统电压的目的。

(3)变压器调压这是系统中采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调压手段。

变压器调压分为无励磁调压和有载调压两种。

①无励磁调压无励磁调压的优点是:开关结构简单易制,变压器结构较有载调压简单,但它的调压范围较小,一般在10%,而且调压必须停电,且停电时间较长(数分钟或数十分钟),既影响生产,又没有随时可调性,这是它的主要缺点。

一台无励磁调压变压器,如需调压,首先必须选择系统允许停电的时机,若这台变压器供给多个用户的电力,则此时机难于得到,因此大部分无励磁调压变压器投入运行之后,直到故障退出运行,都没有调过压。

此外,无励磁开关的结构简单,对大型产品,调压后还需测量绕组电阻,以判断开关接触是否良好,致使调压和停电过程长,这也是运行管理部门不愿调压的一个原因。

因此系统中运行的无励磁调压变压器,除非不得己时,一般都不调换分接改变电压比。

这样绝大多数无励磁调压变压器,在系统上根本不能发挥调压作用,这也是电力系统的电压质量、无功和有功潮流分配均不易满足运行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系统中无励磁调压变压器大多数不调换分接头,并不是说明系统不需调压,而是无励磁调压方式本身缺陷所致。

②有载调压有载调压的优点是:能带负载调压;调压速度快,每调换一级电压约3-6s;开关可手动、电动操作,也能远方电动操作,便于实现自动化管理;调压范围较大一般为15%以上。

配电网络知识简介资料

配电网络知识简介资料
2.1 规划的年限 近期规划宜取3~5年 中期规划宜取8~10年。 2.2 中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的衔接问题 2.3 技术先进性与供电可靠性的关系 2.4 技术经济比较 2.5 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 由供电企业负责完成 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3 城市供电电源
3.1 供电电源的构成 具有互补性,以提高配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2 一个供电区供电电源的数量不宜少于2个 3.3 在负荷密集的中心城区,电源变电站宜深入负荷 中心 3.4 新建的电源变电站,至少应有两路电源接入和足 够的出线间隔 3.5 提倡清洁能源的介入,太阳能光伏发电
大型 水电站
电网
水 电 厂 地区变电所
超高压输电 线路
枢纽变电站 地方电网 区域电网
6.3KV 热电 厂
220~330KV
工厂总降压 变电所
总 网 络 示 意 图
厂区高压 配电线路
.3KV
火电厂
35~110KV
用户配 变电所
车间变电所
配电网在设计上的特点
• 配电网的规模快速增长 • 除保证用户供电可靠性外,如何保证电能质量和 降低损耗是配电网的两个重要设计目标 • 中低压配电网故障频繁,但继电保护选择性配合 困难,决定了中低压配电网必须采用与输电网不 同的故障隔离方式
配电网络知识简介
何祥明 hexiangming@ 0755289921040
配电网
• • • • • 配电网的基本概念 配电网特点 配电网接线 城市配电网的概念 配电网的基本组成形式
配电网定义
• 配电网(Distribution Network)是指在电力网中起 电能分配作用的网络。通常是指电力系统中二次 降压变压器低压侧直接或降压后向用户供电的网 络。 • 配电网的组成:架空或电缆配电线路、配电开关 类设备、配电所、柱上变压器、配电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words
Double-Voltage Distribution Mode, Three Winding Transformer, Close Load, Distant Load
一种配电网的双电压配电方法
匡仲琴,熊小伏,欧阳金鑫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 收稿日期:2017年4月11日;录用日期:2017年4月27日;发布日期:2017年4月30日
90
匡仲琴 等
(a)
(b)
Figure 1. Nebulae shaped loads and satellite shaped loads; (a) Nebulae shaped loads; (b) satellite shaped loads 图 1. “星云状”负荷与“卫星式”负荷分布示意图;(a) “星云状”负荷;(b) “卫星式”负荷
Zhongqin Kuang, Xiaofu Xiong, Jinxin Ouy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er Transmission Equipment & System Security and New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Apr. 11 , 2017; accepted: Apr. 27 , 2017; published: Apr. 30 , 2017
91
匡仲琴 等
器的双电压配电方法:对已确定配电变压器和负荷分布位置的配电台区,增加一个大于 0.4 kV、小于 10 kV 的补充电压等级 Um;配电变压器选用 10/Um/0.4 kV、Δ/Δ/Y 联结的三绕组变压器,高压侧接 10 kV 电 源进线, 低压侧输出额定电压 0.4 kV, 经低压母线直接接至近区负荷供电; 中压侧输出补充电压等级 Um, 由此形成一种配电网的 经电缆或架空线接至远距离负荷区, 再由 Um/0.4 kV 降压变压器降压供用户使用。 双电压配电模式(Um 和 0.4 kV),如图 2 所示。其中 Um/0.4 kV 降压变压器可采用铁芯式、非晶合金或电力 电子等类型的变压器。0.4 kV 低压出线侧可装设无功补偿装置,以提高设备传输效率、改善电能质量。 由于相邻电压等级不宜小于两倍, 为方便设备选型, 补充电压 Um 宜尽量选择规范中已有的标称电压或整 数、倍数电压。 采用双电压配电方法对“星云状”和“卫星式”分布负荷进行供电,可大幅降低远距离负荷的传输 电流,扩大输电容量,提高供电质量,同时实现远、近区负荷分开供电、专线专变,有效避免远距离负 荷波动对整个配电台区的影响。尽管增加补充电压可以降低远距离负荷的输电损耗,提高电能质量,但 使用三绕组配变和增加的降压变压器也会使系统接线更复杂,增加投资。本文将分析基于三绕组配变的 双电压配电方法效益及可行性。
Open Access
1. 引言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向用户传输电能的最终环节,其安全性、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对用户有直接影响。 我国中压配电网大多为 10 kV,低压系统一般采用 0.4 kV 直配电方式[1],前后两级电压之比达 25 倍。根 据配电设计规范要求, 0.4 kV 线路的供电半径宜小于 400 m, 10 kV 线路的输送理想距离为 6~20 km [2]。 当用电设备总容量低于 250 kW 或变压器容量低于 160 kVA 时,不宜采用 10 kV 供电[3]。因此,对容量 和距离不满足 10 kV 供电要求的较远负荷采用低压直配电方式,损耗往往很大,电压质量也难以保证。 传统 0.4 kV 直配电方式的低压线缆直接从配变引出接至用户,送电容量小、出线回路多、线行通道 拥挤、供电半径有限。特别在农村远郊地区,负荷小而分散,供电距离远,电压质量差。在现有的配电 方式很难兼顾近距离组团负荷与远距离分散负荷的节能、高效配电需求,亟待研究突破性的配电技术来 解决当前配电方式面临的困境。 鉴于当前配电方式和改善手段不能同时解决远距离分散负荷因供电半径和电压等级造成的损耗和供 电质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绕组配电变压器的双电压配电方法:配电变压器采用三绕组变压器, 增加一个高于 0.4 kV 的补充电压层级 Um,高压侧接 10 kV 进线,中、低压侧分别输出补充电压 Um 和 直配电压 0.4 kV,形成对近距离负荷和远距离分散负荷分电压供电的双电压配电模式,降低供电线路损 耗,保障远距离用户的供电质量,达到兼顾远近负荷高效配电目的。
2.2. 现有配电方式和降耗手段的局限性
我国低压配电系统一般采用 0.4 kV 直配电方式,10 kV (20 kV)中压配线经配电变压器将电压转换为 0.4 kV,对低压台区内的负荷直接配电。这种直配电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 配电电压较低,输送容量和供电半径有限; ② 低压配电线缆电流过大,线路损耗较高;
th th th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close and distant loads under existing direct distribution mode, this article proposed a double-voltage distribution mode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oss and improve the voltage quality, three-winding transformer is used to output two different voltage level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both close and distant loads. Feasibility demonstration and impact analysis in every aspect were also made in this article.
③ 出线回路多,线行通道拥挤,占地面积大; ④ 三相不平衡度高,损耗加剧; ⑤ 距离配电变压器较远的负荷,电能质量较差。 显然,传统 0.4 kV 直配电方式难以满足“星云状”和“卫星式”分布负荷的高效节能供电需求。目 前,配电网节能降耗和改善电压的措施主要有网络重构、变电设备的经济运行、装设调压设备、无功补 偿和提高配电电压几种方式[5]。配电网重构主要通过调整网络接线模式改变拓扑结构和潮流分布,达到 降低损耗的目的,但并不适宜无联络冗余的放射型配电网[6] [7] [8]。根据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区间和负载 情况调整变压器的运行方式、采用新型节能变电设备也可有效降低配电网损耗[9];装设有载调压变压器 和馈线调压器还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线路末端的电压质量[10] [11],但变压器的购置和运行成本太高,一 般不用于 10 kV 及以下线路中;馈线调压器成本虽然相对较低,但一般安装于长距离线路的末端,只能 改善电压,不能降低线路上的损耗,且两者的调节范围都有限(有载调压变压器不大于 5%,馈线调压器 不大于 20%) [12]。 无功补偿是配电网节能降损和调节电压质量应用最广泛的手段[13], 有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充两种方式 [14]。无功补偿最大的优点在于能提高设备传输效率[15],但不能解决因供电半径、负荷条件和网络自身 参数导致的有功损耗。由于无功具有“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特性,因此不能减少补偿点之前线路和 设备的损耗[16]。 提高配电电压能扩大传输容量和供电半径, 传输相同功率的条件下电流是电压升高倍数 的平方分之一[17],能显著降低线路上的损耗,目前我国中压配电网已有部分地区采用 20 kV 电压供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8]。低压配电系统,除煤井、采矿、石油和化工领域有 660 V (690 V)和 1140 V 的电 压等级应用[19],公用配电系统仍只有 0.4 kV 一个电压等级。因此对于不满足 10 kV 供电容量和距离要 求“星云状”和“卫星式”分布负荷,低压线路上的损耗往往很大,末端电能质量也常常不能满足。
Smart Grid 智能电网, 2017, 7(2), 89-96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7 in Hans. /journal/sg https:///10.12677/sg.2017.72010
A Double-Voltage Distribution Mode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通过分析传统直配电方式的局限性, 针对现有配电方法难以兼顾远近距离负荷的节能高效配电需求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配电网的双电压配电方法,利用三绕组配电变压器输出两种不同电压的特性,分别对远近 距离负荷供电, 达到降低配电网损耗、 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 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
文章引用: 匡仲琴, 熊小伏, 欧阳金鑫. 一种配电网的双电压配电方法[J]. 智能电网, 2017, 7(2): 89-96. https:///10.12677/sg.2017.72010
3. 双电压配电方法的可行性及效益分析
3.1. 提升电压质量
电压降百分数计算公式为:
U% =
PR + QX 2 100 ⋅ U N
(1)
式中: P 为配线所供的有功负荷,单位 kW, Q 为配线所供的无功负荷,单位 kvar; R 和 X 为计算配电 线路的电阻和电感,单位 Ω;UN 为计算线路的额定电压,单位 kV。
2.3. 基于三绕组配电变压器的双电压配电方法
根据 GB 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20],要改善配电网电压偏差和负荷波动带来的电压闪 变,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供配电系统: ① 降低系统阻抗,减小线路上的电压降; ② 装设无功补偿和调压装置; ③ 尽量平衡三相负荷; ④ 对波动较大的负荷采用专用线路和专用变压器供电。 针对“星云状”负荷和“卫星式”负荷在配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一种基于三绕组配电变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