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号街车分析
浅析《欲望号街车》女性形象
浅析《欲望号街车》女性形象论文摘要:田纳西・威廉姆斯的《欲望号街车》是一部充满不朽魅力的作品,作品为我们塑造了没落的南方贵族女性布兰奇孤独的、脆弱的、身心畸形的形象,社会优越感、自命清高和恣意放纵成为其悲剧命运的外在原因。
本文通过描述布兰奇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对人生进行选择,并如何走向毁灭的,旨在探讨南方种植园文化败落过程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层社会的原因。
论文引言:“Well,they told meto take a streetcarnamed Desire,and thentransfertoonecalledCemeteries,na difdesixblocksandget ofatElysina Fields.”这是经典影片《欲望号街车》里女主人公寓含寓意的开场白。
我们看到一个美丽幽雅的女人,面妙遮掩憔悴的脸庞,无助地左顾右盼,会想象一只美丽而弱小的“自蛾”正舞动着一对薄薄的翅膀扑向一堆将息的灰烬。
然而随着剧情深入,布兰奇不为人知的放浪形骸和矫揉造作的贤淑清纯逐一显露,我们不禁迷惑:布兰奇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髟象?评论家们为此长期争执,得出许多不同的结论:一些专注于她的温柔、教养、理想主义,视其为出身没落贵族的优雅淑女;另一些则鄙夷她的虚伪做作、不知廉耻,认为她代表堕落世界的轻浮荡妇。
在笔者看来,布兰奇是一个蜷缩在自己阴暗的幻想世界里,不敢正视现实生活的悲剧女性。
社会变革的牺牲品—布兰奇布兰奇作为传统的南方贵族淑女,自幼在种植园经济的生活方式下成长,接受南方思想的教育,作为在淑女绅士的浪漫田园王国。
南方保守而封闭的种植园经济,还有传统的农业文明,甚至宗教上的偏执的清教主义,都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烙印她的潜意识里。
在相继失去了亲人、丈夫、土地和工作之后,布兰奇由不必为物质担忧,以高贵美丽、优雅迷人为己任的公主逐渐沦为失去亲人保护、被驱逐的底层人士。
不得不来到位于新奥尔良的妹妹丝黛拉和妹夫斯坦利的家。
《欲望号街车》人物塑造分析
进退两难——浅析《欲望号街车》的人物塑造《欲望号街车》是美国戏剧家田纳西·威廉斯最享盛名的作品,剧本通过对人物心里矛盾和冲突的深刻刻画,使得每个主人公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同时也通过鲜活的人物勾画出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现状,让人过目不忘,感同身受。
一个剧本里的人物,一定离不开剧本内的社会背景,而一个真正优秀的剧本,即使远离了当时所写的社会背景,甚至将它的主要人物抽离出来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也都是有着深刻思考意义的。
就如《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史坦利和史黛拉,抛开威廉斯创作时美国南北方问题的背景,三者的特征俨然已经上升到了人性高度,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唤起人类内心对其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这也是剧本在全世界得到共鸣的原因所在。
以下是对《欲望号街车》中主要人物布兰奇、史坦利和史黛拉的浅析:一、布兰奇女主角布兰奇是《欲望号街车》里的中心人物,整个故事从“她来到北方投靠妹妹史黛拉”开始,渐渐引出布兰奇内心的对情的痴求,对肉欲的无法抗拒,以及现实环境与她的格格不入,以致最后被送进疯人院。
剧中主要通过布兰奇与他人之间发生的事件来表现其个性,反之也是以布兰奇的内心逐渐崩溃来推进事件发展的。
最开始,布兰奇来到城里找妹妹史黛拉,当她发现史黛拉住的是破旧的贫困街区时,她表现出的惊讶体现了她和这个环境不适宜。
很快,布兰奇的到来使妹夫史坦利感到怀疑,他与妻子史黛拉争吵了起来。
两个人从始至终的争吵都是因为布兰奇,或者说是因为这个不合适的“贵族”在贫民区显得太多耀眼,遭人嫉妒和嫌弃。
这从侧面反应了布兰奇身上故作出来的气质。
接下来,布兰奇与史坦利第一次争吵的时候,布兰奇试图表现自己的优雅,但被史坦利打断,直到箱子的信件被翻出来,布兰奇第一次表现了她内心对情爱渴望而又受伤的一面。
如果说之前几场戏都只是为了引出布兰奇这个人的话,那么真正对布兰奇的刻画是在她遇见了喜欢的人(史坦利的朋友)米奇之后。
从她与米奇的交谈以及对米奇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她对米奇有爱,但从她与史黛拉的对话中又能知道她想要维持自己高雅的形象,这种矛盾是出自布兰奇对自我及他人的欲望。
欲望号街车女主角悲剧的原因分析
欲望号街车女主角悲剧的原因分析在《欲望号街车》这部作品中,女主角布兰奇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她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从一个曾经美丽、优雅、充满幻想的女性,逐渐走向了崩溃和毁灭。
探究其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布兰奇的性格弱点是导致她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
她虚荣、自负,总是试图通过伪装和谎言来维持自己的形象和尊严。
在她的内心深处,对于过去的生活和失去的荣耀有着无法释怀的执念。
她无法接受家族的衰落和自己青春的消逝,于是不断地编造谎言来美化自己的过去,试图让别人相信她仍然是那个高贵、迷人的女子。
然而,这种虚假的面具终究无法长久地掩盖现实的残酷,反而让她在与人交往中失去了信任和真诚,使得她越来越孤立无援。
再者,社会环境的压迫也是布兰奇悲剧的根源之一。
当时的社会充满了对女性的偏见和束缚。
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的价值往往被局限于外貌和婚姻。
布兰奇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较高精神追求的女性,在这样一个庸俗、功利的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
她的理想和追求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社会无法给予她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社会的道德标准对女性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规范,布兰奇的一些越界行为,如与多个男人的情感纠葛,被视为不道德和放荡,从而遭受了来自社会的谴责和排斥。
家庭的衰落和变故给布兰奇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曾经富裕、显赫的家族如今没落,这让她失去了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支撑。
家族的荣誉和传统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但现实的残酷却让她无法再依靠家族的光环。
这种巨大的落差使她的内心充满了失落和迷茫,也让她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变得更加脆弱和无助。
布兰奇的情感经历也是她走向悲剧的重要原因。
她在爱情中屡屡受伤,却又总是盲目地投入到新的感情中,渴望从中获得安慰和拯救。
然而,她所遇到的男人大多只是利用她的美貌和脆弱,而不是真正地爱她。
这种不断被伤害的情感经历让她的心灵千疮百孔,逐渐失去了对爱情的信心和对生活的希望。
此外,布兰奇自身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南方女性的哀歌——《欲望号街车》的女性分析
南方女性的哀歌——《欲望号街车》的女性分析南方女性的哀歌——《欲望号街车》的女性分析《欲望号街车》是著名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经典作品之一。
该剧以南方的新奥尔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欲望、疯狂和绝望的故事。
在这个剧中,女性角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她们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南方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哀歌。
首先,女主角布兰奇·杜波瓦,是一个寡妇。
她失去了丈夫,只能依赖父亲的退休金生活。
她是一个心灵受创的人,在与丈夫和父亲的关系中遭受了极大的伤害。
她试图通过与其他男人的关系寻找自己失去的幸福和尊严,但这只使她沉溺于一个个短暂的爱情片段中。
在这个男权社会中,她无法为自己争取到一份合理的工作,只能依附于男人。
她渴望的爱情和自由远未实现,只有在酒精的麻痹下才能勉强忘却内心的困惑和苦涩。
另一个重要的女性角色是斯坦利·卡拉汉。
斯坦利是布兰奇的姐姐斯泰拉的丈夫,是一个有力量和动物本能的男人。
他粗鲁、暴力,对布兰奇进行了强奸,彻底粉碎了她内心的尊严和自由。
从布兰奇触及到斯坦利关于复仇的情感时,如野蛮人一般,斯坦利以他那动物性的力量和本能,将布兰奇粉碎,将她摧毁。
斯坦利是压迫南方女性的象征,他代表着男性主导的社会和传统的权力结构。
与布兰奇的冲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女性角色斯泰拉。
她是一个温柔、敏感,但相对于布兰奇来说,还是相对坚强和有希望的人物。
斯泰拉对丈夫斯坦利依然充满热爱和依赖,尽管他对布兰奇的暴行令她感到痛苦和愤怒。
她的无助和受伤并没有使她丧失希望,她仍然相信,只要她努力生活,她和斯坦利之间的问题可以解决。
斯泰拉是南方女性的缩影,她们在男权主导的社会中,要么服从男人的支配,要么默默忍受,但她们依然保有梦想和希望。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女性角色是米切尔。
他是斯泰拉的婚外情人,一个文雅、有品位且同情心强的角色。
米切尔和布兰奇在剧中被描绘出一种特别的关系,他们都在寻求对方给予的关爱和理解。
欲望号街车女主角悲剧的原因分析
欲望号街车女主角悲剧的原因分析在田纳西·威廉斯的经典作品《欲望号街车》中,女主角布兰奇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她的人生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尽的悲剧漩涡,而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复杂交织的。
首先,布兰奇的性格弱点是导致其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
她是一个充满幻想、虚荣且敏感脆弱的女人。
她始终活在自己构建的理想世界中,无法面对现实的残酷。
虚荣使她过分注重外表和他人的看法,总是试图通过装扮和言语来营造出一种高贵的形象,但这种伪装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她的敏感脆弱又让她在遭受挫折和批评时极易受到伤害,缺乏坚强的内心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社会环境的压迫也是布兰奇悲剧命运的重要推手。
当时的社会充满了偏见和歧视,对于像布兰奇这样出身没落贵族、有着复杂过去的女性,社会给予的宽容和理解少之又少。
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对她形成了无形的束缚,让她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例如,人们对她过去的感情经历指指点点,对她的行为进行过度的解读和批判,这种社会压力使她逐渐失去了自我,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家庭背景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布兰奇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曾经的荣华富贵一去不复返,这种巨大的落差给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家庭的衰落让她失去了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支撑,使她在面对现实生活时感到无比的迷茫和无助。
而且,她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导致她在性格和价值观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布兰奇的感情经历也是其悲剧的重要成因。
她在爱情中屡屡受挫,每一次的投入都以失败和伤害告终。
她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和幻想,但却总是遇人不淑。
这些失败的感情经历不仅让她的心灵饱受折磨,也让她对爱情和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
她在感情中的盲目和冲动,使她无法正确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从而一次次陷入痛苦的深渊。
再者,布兰奇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一定的偏差。
她为了逃避现实,常常采取一些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方式。
比如,她试图通过欺骗和隐瞒来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尊严,但这种做法往往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评析《欲望号街车》中的女性地位
评析《欲望号街车》中的女性地位摘要:《欲望号街车》为我们塑造了没落的南方贵族女性形象,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功剧作。
本文分析了父权社会制度下脆弱的南方女性形象,并探求决定她们悲剧命运的因素。
关键词:《欲望号街车》女性形象父权意识《欲望号街车》是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引起了当代美国文坛的轰动,并在1951年被改编搬上银幕。
从小生长在南方小镇的田纳西在其作品中对女性倾注了无限的怜悯与同情,将南方种植文化和男权制度下的女性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本文通过对剧中的两位女主角的分析揭示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失去自我的可悲命运以及探寻导致这种命运的根源。
一、布兰奇:“南方淑女”本文的女主人公布兰奇将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男性身上。
布兰奇本是法国贵族后裔,原本可以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命运一次次让她遭受打击。
16岁的布兰奇遭受了婚姻的失败,接着便经历了贵族家庭的一步一步败落。
首先她失去了双亲,接着便失去了美梦庄园,从贵族小姐变成身无分文的贫民。
为了生存及排除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布兰奇开始了堕落的生活,和不同的男人鬼混来维持生计,最终因身败名裂被罗拉市的市长下令驱逐出境。
走投无路的她只好来投奔自己的妹妹斯黛勒。
面对脾气暴躁、野蛮粗鲁的妹夫斯坦利,她一方面是极度的鄙视,并力劝妹妹斯黛勒离开他;然而又不失时机地勾引他,企图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
她虽然厌恶斯坦利,却明白寄人篱下就不得不在经济上暂时依赖这个男人。
当斯坦利的同事米奇出现时,布兰奇便立即将求救之手伸向米奇,并视之为自己“停靠的港湾”和未来生活的一切希望。
可是她的希望被斯坦利残酷地毁灭了。
他四处打听布兰奇的过去,知道了她的不堪往事,并告之米奇。
米奇直白且残酷地拒绝了她:“你不够干净,不能领你回家和我母亲住在一起。
”布兰奇被抛弃后,立刻没了安全感,她便打电话求救自己的旧情人:一个南方富翁。
这个人从始至终也未曾出现,或许他并不是真实的存在,他既是布兰奇的托词,也是她依赖心理的直接体现。
分析《欲望号街车》布兰奇悲剧命运的成因
分析《欲望号街车》布兰奇悲剧命运的成因摘要: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美国文学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
在《欲望号街车》中他成功地刻画了布兰奇这一悲剧形象,并于1948年赢得了普利策戏剧奖。
《欲望号街车》的出版标志着他在戏剧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分为三部分,着眼于分析布兰奇悲剧命运的成因。
第一部分概述了威廉斯的生平和他的作品《欲望号街车》。
第二部分通过描写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和男权社会揭示了造成女主角悲剧的社会历史环境。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导致布兰奇走向毁灭的直接原因包括艾伦的背叛,麦奇的遗弃,斯坦利的迫害。
与这三个人的关系将布兰奇推向悲剧的深渊。
除了外部因素外,布兰奇自身的性格缺陷像沉溺于幻想与虚伪使她难逃悲剧的厄运。
作为结论,最后一部分给处于相似境遇的现代人提供了一些启示。
跟随时代的步伐是明智的。
接受改变,从不沉溺在幻想的世界是最好的求生之道。
关键词:悲剧;成因;幻想;虚伪一、简介田纳西?威廉斯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剧作家,他在美国戏剧界的声望可以与尤金?奥尼尔相提并论。
威廉斯出生在密西西比州。
他在度过了不愉快的高中时光后,先后上了三所大学。
在1929,他进入密苏里州大学,在这里,他创作了的第一部独幕剧《美就一个字》。
这部戏在当地竞赛中获得好评。
从1928年处女作短篇小说《尼特克里斯复仇》的发表至1983年,威廉斯共完成了25部长剧、40部短剧和12部剧本,其中包括那些已经制作和未完成的剧本,因此他被誉为一名富有成效的剧作家。
其中1948的《欲望号街车》和1955年的《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曾助他两夺普利策奖和戏剧评论奖。
《欲望号街车》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最优秀的戏剧之一。
女主角布兰奇在密西西比州劳雷尔小镇被开除,失去了在贝尔的房子,她被迫求助于住在新奥尔良的姐姐斯特拉。
斯特拉已经结婚。
因为布兰奇和她的姐夫斯坦利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有着不同的态度,在斯特拉的家里,他们之间充满了冲突。
该剧的高潮是布兰奇被斯坦利残忍地强奸,被送到疯人院。
欲望号街车:“布鲁斯钢琴曲”和“华沙舞”的使用如何对人物命运的发展起到了效果?
欲望号街车:“布鲁斯钢琴曲”和“华沙舞”的使用如何对人物命运的发展起到了效果?《欲望号街车》分析 1作者对“布鲁斯钢琴曲”和“华沙舞”的使用如何对人物命运的发展起到了效果?在戏剧里,除了台词之外,舞台提示、舞台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剧《欲望号街车》里,舞台提示包含了灯光效果,音乐元等。
其中,作者对音乐元素的使用暗示了主人公布兰奇的人物命运。
本文将分析作者对“布鲁斯钢琴曲”和“华沙舞”的使用对人物命运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蓝调曲”蕴含情绪低调、忧伤、忧郁的消极感情,另一方面,“蓝调”指精神主义者。
通过对“蓝调/布鲁斯钢琴曲”的使用,作者刻画了主人公布朗奇渐渐衰退的人物命运。
在全剧的开头,当斯泰拉谈到美梦园,并且直接问美梦园的情况时,布兰奇较慢,消极地回答“丢了”。
此后“布鲁斯钢琴曲”的声音渐响。
美梦园是杜布瓦一家的重要财产,也是南方的代表性东西。
失去美梦园意味着一家族的毁灭。
在此时音乐的渐歇烘托了过去的南方庄园经济的衰退以及被新的社会力量被赶走他们原来的居住地。
此后不久,“布鲁斯钢琴曲”第二次响起。
当时斯坦利提到拿破仑法典,便说“凡是属于我妻子的也就属于我的”及“一个男人必须对他妻子的事务操一份心”。
布兰奇之所以来到北方是为了逃避自己不纯洁的过去,便满怀希望开始新的生活。
斯坦利的这一句话,不仅展示了男性的权利,也暗示了,他的男权甚至延伸到他的工友,布兰奇在内的小小的社会。
通过这一句,另一方面暗示了北方新社会对从南方来的人的不欢迎。
布兰奇是对性的欲望强的人,因此当年轻人送报纸时布兰奇强烈试图吸引他,却被他坚决的否定。
当他走时“布鲁斯钢琴曲”渐歇。
布兰奇的行动可以看成为对第三者的诱惑,却第三者的拒绝透露了北方社会,甚至陌生人的第三者也对南方来的一位女性的拒绝。
通过三次音乐的渐歇,透露了布兰奇被各种社会人员的拒绝,因此他的命运渐渐的走向退路。
华沙舞是另外一首舞曲,它和布鲁斯钢琴曲一样,它的运用起到了对悲剧的暗示以及对希望的否定。
简要分析《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徒劳的自我救赎
参 考文 献
之后布 兰奇一 身洁白,出现在 了妹妹家里,破旧的公寓让她与环 境格格不入 。布兰奇试图用白色 的衣装来衬托 出自己高贵典雅 的南方 淑女气质 但是 白色也是最容易被 玷污 的颜色 。布兰奇虚伪 的纯洁在 白色 的掩饰 下不 堪 一击 。 布 兰 奇 对 于 洗 澡 也 近 乎 于痴 迷 ,这 归根 结 底 也 是 一 种 心 理 上 的 暗 示: 希望用水来冲洗掉 身上的污秽 ,进而使灵魂得到 净化。也只有在 沐浴的时候她才 能逃避 自己肮脏不堪的现实,这也恰好反 映出了布兰 奇心中挥之不去的罪恶感和对于 自我救赎的渴望。和之 前的放纵生活
傲 的 资本 。
对布兰奇这种感性的女性来说,过去 的事情总会对现实的生活起 到很大的作用,比如亚伦 的自杀 ,亲人的接连辞世等 。 “ 死亡的对面 就是欲望 。这里的欲 望不仅指 肉欲 ,也含有保护 、温暖 、安全 、理解 的意义 ”。她开始背弃南方传 统的教条 ,放纵情感和肉欲 。她认为这 些可 以用来填补精神上 的空虚。 “ 她搬到了. . . … 一个 二等旅馆,那 儿的好处就是私生活不被干涉 ,它 已经见识到 了形形色色的过路客. . . 布兰奇自我沉沦 ,甘于堕落,使 日后的生活更加的凄惨 。在片 刻的麻痹之后 ,她沦为 了男权社会扭曲欲 望的殉葬 品,精神上愈发空 虚 ,在即将走投无路的时候 ,她开始渴望一个新的生活 ,于是开始 了 自我 救赎 。
最后在绝望中灭亡的过程。布兰奇到新奥尔良拜访妹妹斯蒂拉是布 兰奇 自我救赎行为的开端。她饱含着重拾人生价值的希望,最终却成为了当时男权 社会 中形形 色 色扭 曲欲 望 的陪 葬品 。徒 劳 无功 的 自我救 赎将 她推 向 了深 渊 。 关键词 :欲 望 号街 车; 布 兰奇 自我救 赎 《 欲望号街车》作 为田纳西 - 威廉斯的代表作,其主人公布兰奇 也与作者其他作 品中的女性角色相似一一脆 弱、孤独 、缺乏安全感 , 只 能 依 靠 空 洞 的 回 忆和 对 未 来 虚 无 缥 缈 的 幻 想 获得 心 灵上 的安 慰 。布 兰奇因为家族落寞,亲人辞世 ,爱情失败而选择了放 纵自己去麻痹神 经 ,获得短暂的满足感。最终,在家 乡声名狼藉的她只能投奔新 奥尔 良的妹妹斯蒂拉 。在新的环境中,布兰奇遇到 了斯蒂拉丈夫的好友米 奇,并积 极示好 ,希望能在他那里找到归宿 ,完成对 自己的救赎。但 是与妹夫斯坦利 的矛盾最终扼杀了她与米奇 的姻缘 。斯坦利公开 了她 劣迹斑斑的过 去,并且强暴 了她,致使布兰 奇的精神世界彻底崩塌, 并被送到 了疯人院,彻底将布兰奇推入了深渊之中。 《 欲望 号街车 》 是一部女性的悲歌,也是对 男权社会 的控告 。主角布兰奇在剧 中体现 出的虚伪 与优雅 ,放荡与纯洁 ,希望 与绝望等双重性格真实反映 了人 类在梦碎之后面对现实所体现的性格弱点。
《欲望号街车》中的多模态隐喻
车》 中 的 多 模 态 隐喻 : 本文 中的隐喻 , 即通过文字 、 名 言语等表达 的隐喻 : 视觉 模态隐喻 , 即通过颜 色 、 了 多模 态话 语 分析 的优 势 . 即 能 够使 话 语 意 义 的解 读 称 、 更加 全 面 、 准确 . 进 而发 现 人 类 如 何 综 合 使 用 多种 模 人 物 动 作 、 衣 着 和 表 情 等 表 达 的 隐喻 ; 听 觉模 态 隐 喻 ,
度. 和 嗜 赌 好 斗 的 妹 夫斯 坦 利 之 间更 是 产 生 了 愈 演 愈
烈 的仇 恨 在 剧 本 的最 后 . 心 理 遭 受 极 大 刺 激 的布 兰 奇 被送 进 了疯 人 院 . 而精 神 错 乱 的世 界 在 希 腊 人 看 来 却是与世无争 、 无忧无虑 的乐土 . 这 正是“ 极 乐世界 ” 的 经 典涵 义 这 一 系 列 街 车 的 名 称不 仅 说 明布 兰 奇 此
对 于类 似 戏 剧 话 语 这 样 包含 多种 符 号 系统 、 结 合 人体多种感官 、 具 有 多 层 意指 含 义 的 话 语 . 采 用 多 模
态话 语 分 析 无 疑 是 理 想 而有 效 的理 论 依 据 自美 国 语 言学 家 H a r r i s于 2 O世 纪 5 O 年 代 初 提 出 话 语 分 析 (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 这 一研 究方 向以来 . 世 界 各 地 的 话语 分析 家提 了各 种 各 样 的话 语 分 析 理 论 和 方 法 . 通 过 大量 实例 分析 . 解剖 了话 语 活 动 内 在 的 规 律 以 及 话 语 活 动 与意 识 形 态 和 认 知 模式 之 间 的关 系 然而 . 这 些 理论 和方 法 .基 本 上 都 是 以语 言 为研 究 对 象 . 即 只 注 意 语 言 系统 和语 义结 构 本 身 及 其 与 社 会 文 化 和 心 理 认 知 之 间 的关 系 , 却 忽视了如图像 、 声音 、 颜色 、
《欲望号街车》布兰琪悲剧命运成因探析
《欲望号街车》布兰琪悲剧命运成因探析摘要;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为其赢得声名最多的是其早期创作的《欲望号街车》,它为威廉斯赢得普利策奖、纽约剧评奖和唐纳森奖三项戏剧大奖。
戏剧中女主人公布兰琪的悲剧命运历来备受关注与讨论。
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深入探析布兰琪悲剧命运成因。
关键词:悲剧命运;成因;布兰琪一、布兰琪悲剧命运的客观原因《欲望号街车》被定位于二战后的美国,在遵循传统的南方与工业化强势发展的北方猛烈撞击下,在文明的发展与文化的宽容无法达到调和时,在男权主义表面上和本质上还都处于无法捍卫的地位时,布兰琪绝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代表着一个群体。
(一)艾伦的自杀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反同对性恋浪潮高涨,传统社会观念对同性恋的歧视与日俱增,同性恋在美国社会中长期受到排斥和打压。
婚后的布兰琪在舞会上无意中发现丈夫艾伦的同性恋行为,对于年轻、天真、传统的布兰琪来说是当头一棒,她所崇拜的艾伦形象土崩瓦解。
她冲到舞会中大叫“我看见了!我明白了!你让我恶心!”,换来的却是艾伦的饮弹自尽。
布兰琪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自责中挣扎,接受良心的拷问:是否要为艾伦的死负责。
她对爱人的轻视、侮辱,冲动行为造成的罪恶感和道德焦虑无时无刻不在萦绕着她,折磨着她。
而她所选择解脱的方式则将带她进坠落深渊的大门。
同性恋在美国解禁后,威廉斯在采访中说:“布兰琪在丈夫死后内心痛不欲生---她必须为杀死自己的丈夫赎罪---她希望通过不断的纵欲得到宽恕。
”(二)家园的丢失庄园文化是南方文明的典型代表,却在与北方工业文明对抗中分崩离析。
布兰琪成了南北文明竞争的受害者。
布兰琪就安居在旧南方的“美梦庄园”里,而庄园却化作一瞬即逝的美梦:父辈们的奢侈和淫欲把大部分田地和房产挥霍一空,传到布兰琪手中的家产只有一栋房子和大约20亩田地,包括一处墓地。
布兰琪目睹了亲人的相继离世,接连着的葬礼摧残着她的精神和意志;而她又不得不通过抵押房产埋葬家族中离世的亲人。
从淡化外部冲突视角对《欲望号街车》进行剧作分析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从淡化外部冲突视角对《欲望号街车》进行剧作分析田玲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摘 要:冲突在戏剧创作中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元素,除了荒诞派戏剧、先锋派戏剧等戏剧流派,冲突在戏剧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至少剧作家不会故意压抑冲突元素去表现戏剧性。
但是田纳西•威廉斯的几部较有影响力的剧作,分明是运用了压抑冲突元素而去表现戏剧性。
现在从这个视角来阐释他的《欲望号街车》,企图寻觅剧作家在具体的对人的关注视野下,如何借助压抑冲突元素达到个人想要的戏剧性。
关键词:淡化;冲突;戏剧性作者简介:田玲,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副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后。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150-02凯瑟琳•休斯在对《欲望号街车》进行了简单分析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威廉斯曾说,《欲望号街车》的意义是‘现代社会里各种野蛮残忍的势力强奸了那些温柔、敏感和优雅的人’。
这当然是可以用得上的一种解释。
……但是,白兰琪几乎是田纳西•威廉斯的典型人物。
她对米奇说:‘我不要现实。
我要魔术!……我不讲真实,我讲的是真实应该是什么样的。
’几乎所有威廉斯的戏里都至少有一个人物可以讲这些话。
在描写那些受创伤者、逃避者、残废者、孤独者、与环境格格不入者和寂寞者时,他塑造了一个既可辨认、又与世隔绝的世界。
”[1]白兰琪正是凯瑟琳•休斯所总结的田纳西•威廉斯描写刻画的“受创伤者、逃避者、残废者、孤独者、与环境格格不入者和寂寞者”中的一个。
但是在《欲望号街车》中被作者赋予纯洁、高雅、善良的白兰琪,在故事进行到野蛮粗俗的斯坦利利用妻子斯蒂拉上医院生孩子的机会,终于奸污了她。
为了让戏顺利到达这个剧烈的外部戏剧冲突,田纳西•威廉斯在剧情结构上颇动了一番心思:布兰琪年轻时一时冲动当众对丈夫喊出“我看到了,你真让我恶心”,丈夫以为同性恋暴露而当场开枪自杀。
从此布兰琪就在愧疚、自责、悔恨、思念中度日。
《欲望号街车》读后感
《欲望号街车》读后感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
美国戏剧的经典之作。
这部戏剧以南方美国城市新奥尔良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庭的破裂与重建,揭示了人性的欲望与绝望。
在这部戏剧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布兰奇一家的悲惨命运。
斯坦利是一个粗暴、野蛮的男人,他与妻子斯坦丽一直生活在一起,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并不美满。
斯坦利对斯坦丽的控制欲和暴力倾向让她备受煎熬,最终导致了家庭的破裂。
而斯坦丽则是一个充满欲望和幻想的女人,她渴望得到更多的爱和关注,却总是陷入自己的幻想中无法自拔。
除了布兰奇一家的故事,戏剧中还出现了另一个角色——米奇,他是斯坦丽的
姐姐,一个心地善良、温柔的女人。
米奇对斯坦丽的关爱和支持让她在困境中找到了一丝希望,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她的命运。
米奇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也让我们反思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通过《欲望号街车》,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欲望和绝望,看到了家庭的破裂和重建。
这部戏剧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让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性的本质。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经常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持信念和勇敢面对,才能找到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总的来说,《欲望号街车》是一部充满深度和内涵的戏剧作品,它引发了我们
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珍视身边的人和事。
希望我们能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愿我们都能像米奇一样,坚守善良和温暖,成为生活中的一束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欲望号街车分析解析
AN ANTHOLOGY OF THE ENGLISH AND AMERICAN DRAMA 外贸122宣琦1207022047Class:Business English 122Name:宣琦Subject:An Anthology of the Englishand American DramaStudent Number:1207022047AN ANTHOLOGY OF THE ENGLISH AND AMERICAN DRAMA外贸122宣琦1207022047Analysis of Blanche’s Tragedy布兰奇悲剧分析Abstract: This paper seeks to probe into the reasons leading to Blanche’s tragedy who is the protagonist in 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In order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Blanche,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tragedy of Blanche from two primary causes:external causes and internal causes,in which historical origin,economic environment,and women’s tragedy contribute to the external causes and Blanche’s character and failure of marriage will contribute to the internal causes.Many readers subjectively consider Blanche as a women being unpure or even evil after reading this novel.However,to get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a person’s virtue,one should put this person into a background-supported world. Blanche is a victim of the social code,but,at the same time,her distinctive character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process of her perishing.In a word,this paper is written with the hope of provide readers some clues to form an objective perspective so as to give Blanche an appropriate assessment.摘要:《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最受欢迎的剧本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欲望号街车》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现实主义作品。
从弗洛伊德心理学角度分析_欲望号街车_中的主人公布兰奇
和陌生人发生性关系,从士兵到推销员 好崇高的道德情操。那么布兰奇的超我
最后到自己的学生。这些性行为,使她不 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当南部庄园瓦解时,
但没有得到自己渴望的灵魂伴侣,而且 是布兰奇而不是妹妹斯特拉一直留在
注定了她更进一步的堕落,把自己推向 Belle Reve庄园照顾生病的亲人们,然后
社会的边缘。
153
文学WENXUE
推开我,冲出赌场,几分钟以后,一声枪
“本我”是欲望之源,它主要是满足
响。他用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嘴开了一 人本能的需要。弗洛伊德认为它遵循的
枪……”丈夫的背叛猛烈地摧毁了布兰 是快乐原则。只要能满足人本能的快乐
奇浪漫的梦想。艾伦自杀的情节几乎贯 需求,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道德准则的约
也不能面对艾伦的同性恋行为,更不用 of-bonds”(无可救药),在Flamingo旅馆
说从过去的回忆和深深的负罪感中解脱 自称是“大蜘蛛”, 十七岁男孩的家长说
出来。相反,在她破碎的内心世界中还保 她是“作风败坏的女人”。最后她被学校
留着对艾伦浪漫爱情的回忆。她对米奇 开除,被迫交出旅馆的钥匙,永远地被赶
三、结束语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能让读者更好 地理解布兰奇痛苦的内心世界——不停 地在理想与现实、本我与超我之间苦苦 挣扎。也许作者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生活 在现实中,不管现实多么残酷,首先要认 识自己,接受现实,才能从哪里跌倒哪里 爬起来,勇敢地面对人生。 参考文献: [1]Alder,Thomas,P.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The Moth and the Lantern[M].Bostom:Twayne Publishers,1990 [2]Chodoff Paul,Hysteria and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39 (May 1982):545-51 [3]Freud,Sigmund.The Anatomy of the Mental Personality New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C].New York:Norton,1964 [4]Fred,Sigmund The Ego and the Id.New York:Norton,1962 [5]Chesler,S.Alan.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Twenty-Five Years Of Criticism,Notes on Mississippi Writers,7 (1973),44 -53
浅析剧作《欲望号街车》的悲剧审美
“欲望三部曲”是美国二十世纪伟大的戏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创作生涯中的扛鼎之作,其中尤以《欲望号街车》最为著名。
阿瑟·米勒曾形容:“《街车》的首演就等于是在商业戏剧的土地上插上了一面美的旗帜…威廉斯的这出戏比他不论是此前还是以后的其他作品都更接近悲剧,它阴暗的结局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
”他以敏锐的专业眼光捕捉到了街车所蕴含的强烈的悲剧审美价值。
本文建立在对街车主题的辨析基础上,论述剧作的悲剧美学特征———事实上街车中混杂着“双重悲剧”,由此引起了观众更长时段更为深刻的审美体验,这也许正是街车富有神秘气息,经久不衰的秘密之一。
一.特殊的悲剧审美悲剧的经典定义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针对悲剧作品进行的审美活动应当为产生痛感,继而转化为悲剧快感和悲剧美感的过程。
威廉斯曾谈到它的作品中那“刺目、冰冷、暴力和愤怒的令人不安的调子”的产生是“由于顺应了生活的时代那日甚一日的愤怒和暴力的压力,通过身为作家和普通人的自我那日甚一日的压力自然释放出来。
”而观众们喜欢的原因也是因为“这同时也会释放他们自身的压力”。
愤怒、暴力的压力通常导致悲剧的发生,由此可见威廉斯在创作中始终坚持着悲剧性的审美追求,希望通过悲剧的呈现以引起观众的审美体验。
《街车》具有极强的文本延展性,表面上仅讲述了布兰琪和斯坦利的矛盾冲突,以布兰琪的悲剧结局告终。
实际上“舞台人物的活动并不重要,他们的重要使命是控握和讲述布兰琪堕落的故事。
”根据剧本可知,年少的布兰琪当众揭发丈夫艾伦致其自杀身亡是她堕落的根本原因,这是《街车》的隐性主题,同时也昭示另一重悲剧———艾伦和布兰琪的矛盾冲突,以艾伦的死作为悲剧的结局而告终。
作者使用了非常自然巧妙的技巧将两重悲剧进行了联系:从表现手法上来看,随着情节发展进行的实际上是逐步向读者展现另一悲剧的过程。
从故事情节上看艾伦的死是改变布兰琪的根源所在,当斯坦利抨击布兰琪时史黛拉多次说到“你不了解年轻时候的布兰琪,在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没有人比她更温柔,更易相信别人了”。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琪的悲剧解析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琪的悲剧解析本文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视角出发,对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美国南方淑女杜波伊斯·布兰琪的悲剧进行新的阐释,探讨了布兰琪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冲突以及个体自身心灵矛盾的牵绊下一步步趋向毁灭的,旨在为威廉斯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分析了布兰琪命运的注定性。
故事发生在美国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时代背景下,这就为剧中各种冲突提供了典型的环境。
布兰琪作为美国南方传统忠实的践行者和捍卫者,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造成布兰琪与外部世界的不兼容及逐渐破碎的内心世界。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有机统一为布兰琪的命运提供了必要的悲剧情境。
此外,象征作为言辞的一种取代了隐喻,广泛运用在《欲望号街车》中强化了悲剧的氛围。
接着,基于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具体分析了贯穿本剧始终的各种悲剧性冲突。
受特定伦理精神的影响,剧中角色都存在其自身的片面性,布兰琪与剧中人物间社会关系的矛盾冲突及布兰琪自身的心灵矛盾的冲突不可避免。
通过对这些冲突的具体分析,得出多层次冲突导致了布兰琪的悲剧,但个体心灵的矛盾才是最根本的冲突,是造成布兰琪悲剧的根本原因。
冲突以布兰琪最终被送进疯人院而和解,进而展现出作者威廉斯所营造的悲剧效果。
综上所述,《欲望号街车》是一部融合了多种冲突的悲剧,正是多层次冲突缔造了本剧的悲剧特性。
本文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视角解析布兰琪的命运,剖析了布兰琪悲剧的根源所在,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布兰琪悲剧坎坷的一生。
剧中布兰琪的悲剧并不是个例,它反映了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大多数美国南方女性的悲剧。
威廉斯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内心的痛苦和无助,呼吁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宽容与理解,也为新世纪追求爱与平等地位的女性指明了道路,进而表明了作者威廉斯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_欲望号街车_中布兰奇的悲剧命运_华蓉
威 廉 斯 的 《欲 望 号 街 车 》[J]. 江 苏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11,11(1):42-45. [2] Williams,Tennessee.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M]. London:Penguin Group,2009. [3] Storr,Anthony.Freud—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4] Stevens, Anthony.Jung—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5] 黄作.不思之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 雅克·拉康.拉康选集[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 [7] Freud, Sigmund.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XXI[M].London:The Hogarth Press,1961.
引诱班里的男生,最后她声名狼藉,因为道德败坏而 被驱逐。来到妹妹家的布兰奇其实已经是一个神经官 能症患者, 她对妹妹居住的简陋窄小的环境大惊小 怪 : “Never, never, never in my worst dreams could I picture – Only Poe! Only Mr Edgar Allan Poe – could do it justice! ”[2]同时她热衷于不停地洗澡, 其实 她是想要通过这种仪式来忘记肮脏的过去,使得她紧 张的神经得到片刻的安宁。她不愿意回忆起在家乡的 糜烂生活,因为这些回忆让她觉得羞耻与痛苦。 而根 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正是对过去创伤的唤醒与当前创 伤的结合会诱发精神官能症。在粗俗的妹夫及其朋友 面前,布兰奇装腔作势,努力维持南方淑女的纯洁形 象。 但她却偶尔释放她心中被压抑的欲望,与妹夫调 情,引诱米奇并差点与其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精神 官能症患者的主要特征就是缺乏正常的性生活,而性 满 足 是 幸 福 的 关 键 ”。[3]无 论 是 在 南 方 家 乡 还 是 在 新 奥 尔良,布兰奇都缺乏正常的性生活,唯一一次爱情却 因为丈夫是个同性恋而悲惨不堪。 三、戴着人格面具生活在阴影之下
浅析《欲望号街车》中的象征主义
125《欲望号街车》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
该剧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相当成功,它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主题,本文试对《欲望号街车》中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的实例进行分析,论述象征主义在在该剧中的重要作用。
田纳西·威廉斯是世界有名的戏剧大师,创作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欲望号街车》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在这篇戏剧的创作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赋予了这部作品更为广阔的意义。
一、象征主义手法的总体运用(一)布兰琪的旅程所孕含的象征意义《欲望号街车》是在《牌局》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对于欲望的理解可以多种多样,如对肉体的欲望、精神上的欲望等等。
在该剧中,欲望除了肉体上的欲望还包含有其他的欲望,如被爱、被保护等等。
在本剧中,布兰琪在不同情境的选择,突出了那个时期的美国南方移民与现实的对抗,突出悲剧的色彩。
布兰琪是一个充满欲望的女人,但是在遭受到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去往自己的妹妹家中。
到了妹妹家中之后,自身又有了被保护的欲望,做出了勾引妹夫的行为,这些都是自身欲望的体现。
在这之前,布兰琪拥有贵族的身份,但是在经历了多次人生的坎坷之后,布兰琪失去了以往幸福的生活。
面对现实的打击,布兰琪拒绝承认,活在自己的虚幻世界中,最终被现实击溃,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欲望彻底破灭。
(二)剧中的象征写法在现实中的寓意布兰琪自身是美国南方文明的代表者,但是也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
布兰琪的悲剧源于无法面对现实,无法从原来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同时在本剧中,斯坦利代表的美国北方工业文明也显现在观众面前。
所有的元素都表示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在南方传统的社会即将瓦解的时候,人们要做的是依据事实,做出自己的选择,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适应新生活。
在这里,作者运用的象征性写作手法,将适者生存的道理体现的淋离尽致。
二、几种主要象征物及其寓意(一)家在剧中的象征意义本剧中,家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因素。
布兰琪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家。
欲望号街车电影分析
• Blanche covers the exposed light bulb in the Kowalski apartment with a Chinese paper lantern, and she refuses to go on dates with Mitch during the daytime or to well-lit locations.
“It’s Only a Paper Moon”
• In Scene Seven, Blanche sings this popular ballad while she bathes. The song’s lyrics describe the way love turns the world into a “phony” fantasy. The speaker in the song says that if both lovers believe in their imagined reality, then it’s no longer “make-believe.” These lyrics sum up Blanche’s approach to life. She believes that her fibbing is only her means of enjoying a better way of life and is therefore essentially harmless.
In general, light also symbolizes the reality of Blanche’s past. She is haunted by the ghost of her lost first love, her aim in life, her dignity, and the genteel society of her ancestor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ry's Struggle with the Angel in the House Abstract: This essay attempts to study Eugene O'Neill's artistic portrait of Mary Tyrone of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from the aspect of Mary's morphine addiction and her subsequent madnes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Mary's madness is not only an escape from her desperation but a passive rebel against the stereotyped role of a mother woman. Having suffered for more than 20 years, Mary refuses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angel in the house" any longer, insisting on the return to her world of dreams and in the search of a female utopia. T he portrait of Mary represents the desperate struggle and lonely resistance of a 19th Century American woman under the pressure of a traditional society.Key words: O'Neill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Mary the angel in the house Madness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1941)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lays of Eugene O'Neill's. The value of the work lies in not only the rich autobiographical color of the writer, but also the characters, especially the female image of profundity and complexity. The heroine Mary is a metaphor of Ella,the playwright’s mother in real life. The two mothers share similar appearance,character and life experience. The playwright portrayed Mary as the center of the family with deepest sympathy, and entrusted with the deep connotation on the mad behavior after Mary took morphine. It demonstrated that American women’s helpless and lonely struggle under the weight of traditional gender roles in the 19th century.Mary's insane performance and helpless and lonely struggle did not get enough attention it deserved in the critics for a long time. Many critics analyzed the play’s content and theme in detail, but they seemed to ignore the inner world of Mary which t he playwright’s invariably focused on. Not only that, the image of Mary had often been misread denied even condemned by the critics. For example, James Robinson believed that Mary in the play is " a dangerous and destructive character “;while Michae Hinden even accused her of ruining the eldest son Jamie; in Louis Sheaffer’s opinion, “She is a poor victim on the surfac e, but actually is a fierce victimizer”; while Brendan Gill believed, "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illustrated the theme, " Women have a terrible destructive nature." [1]Those attitudes reflected the stylized position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ocio-cultural towards women. Women are either the angel or the devil.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it also reflected such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Women, even in literary works, can only to fit the social role and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in the society.So, what role do women play in the 19 century American society?In the 19th century, American society just provided women with one respected and accepted society role - the role of a mother wife. The role of a mother woman at that time had another name--Virginia Woolf called it the Angel in the House. Now, let’s see Virginia Woolf’s overview of it:I will describe her as shortly as I can. She was intensely sympathetic. She was immensely charming. She was utterly unselfish. She excelled in the difficult arts of family life. She sacrificed herself daily. If there was a chicken, she took the leg; if there was a draught she sat in it—short she was pure. Her purity was supposed to be her chief beauty—her blushes, her great grace. In those days—the last of Queen Victoria—every house had its Angle. [2]Generally speaking, women at that are required to sacrifice themselves continuously and give in to meet the role of others. Thus, no matter what state of mind and the knowledge layer a woman had, they had tried to make their own roles to meet this requirement. Books, women's magazines, children literature and all kinds of media also invariably requested them to selflessly give up their dreams, and entrusted their hopes and abilities to men.In fact, the Angel in the House was admired unanimously by traditional society and the mainstream culture not only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around the world in a long historical period. It’s one of the biggest myths and lies about women.A mother-wife, sacred idealized female role in numerous literary works, was the only choice after Mary married James. Like the vast majority of 19th century American women, Mary Katsumi devoted herself to be a good mother-wife. However, she did not live in a happy and joy life as the media and myths promised, on the contrary, she paid a terrible price, wi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exhausted.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describes Mary’s 20 years of marriage from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 and different characters. It concentrated on her unfortunate experience and put a question mark on the holy but tragical role of a mother-wife.Before marriage, Mary is a happy girl, who is her father’s pet. She is sent to a convent to be educated as a lady. The peaceful and stable life provides a greenhouse to cultivate her gentle and sensitive temperature. Days are full of light and happiness. There is nothing for her to worry about. Her father has already arranged everything well enough to satiate her requirements. Sometimes, she even feels her mother’s jealousy. She is so spoiled that hardship is unimaginable word for her to understand. Love, rich and stable is a natural definition about the concept of home to her. However, a bad good luck appears before her when she meets the handsome stage star—James Tyrone. Mary cannot help herself falling in love with James at the first sight, neither the famous actor. All his charm and chivalry gracefulness create a romantic love adventure. Within a year, she changes her original ideal, later she becomes the wife of an actor.Mary is thirsty to hold a home, but at the same time, despises it as a mean and incomplete one. Marriage life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her girlish dream. As a victim,she suffered physical illness due to her husband’s miserliness. When Edmund was Born, she was sick, but James, her husband had a cheap doctor to treat her illness. The wrong prescription of Morphine resulted in her later addiction to this poison. Spiritually, her life is unsatisfied. As an actor’s wife, she had to tour around without a comfortable home. There is merely an unstable house, always engaging in cheap hotel, transferred to another with the tour group, and waiting for her husband lonely day and night. As an Irish family,the Tyrones are alienated out of the Puritan society. TheirYankee neighbors are reluctant to communicate with them. James’ failure in making big money and his miserliness could not provide a decent home for Mary. Eugene’death makes Mary sad and a strong sense of guilt. To Mary, a spoiled daughter of a wealthy family, all of these disasters are too sharp and hard to bear.She is the innocent victim and also the guilty victimizer. Ella,the prototype of Mary in reality endures various kinds of guilt in her inner heart. She dislikes her mother, while adores her father. She is spoiled to get anything she wants. She intends to transfer this Electra complex to her husband, who is more than ten years older than her. She is always seeking for paternal protection. But the marriage with an actor smashes all the beautiful dreams she once cherished. “Mary Tyrone, for example, is denied the lavish home and the minor social triumphs she experienced as a young girl at home and at exclusive schools, the munificence that her father provided.” The naive schoolgirl has to face the hardships forward,which she could not anticipate and by no means expect. With her oversensitive frailty, Mary is like a rose in the green house, while James has“rare flashes of intuitive sensibility”.Her life is exposed to the outside society,without shield,living with a rock head and heart husband, to whom land is the best shelter. He would like a mortgaged land rather than a stable and presentable home. Sometimes, a club or a barroom is a free place regardless of responsibility and endurance. Home means different significance to the two types of individuals with completely different childhood experiences. “Oh, I’m so sick and tired of pretending this is a home! You won’t help me! You won’t put yourself out the least bit! You don’t know how to act in a home! You don’t really want one! You never have wanted one—never since the day were we married! You should have remained a bachelor and lived in second—rate hotel and entertained your friends in barrooms!”Although James and Edmund knew that the "wife and mother" role was so heavy for Mary to bear, but they still expect her to re-dedicate herself t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The Tyrones looked very concerned about her health, and thought her health a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When James talked with the eldest son Jimmy about the little son Edmund who had tuberculosis, he was worried about the bad news would impact Mary's recovery. It seemed that Jimmy and Edmund were really pity to their mother, and they often blamed father for his meanness to their poor mother. However, as the playwright and behavior through their confessions revealed, the reason that they concerned about the health of Mary is from their own needs: they need a "mother and wife" to take care of them.Given the indifference of the Tyrones, we can easily understand why Mary finally went mad. The society and the family’s requires of the "wife and mother" role was so overwhelmed to Mary, and finally drove her to use morphine to escape the pain of playing this role. It can say that the family's indifference made her feel helpless, and eventually had to get rid of inner loneliness and sorrow by morphine, in other words, morphine became Mary’s "escaping mask of despair". [3]Notably, Marie dependence on morphine and the madness caused by morphine became not only a way to escape the social and family pressure, but a way to resist this pressure.Mary in Madness used girlhood dreamy memories to away from the reality of the world of men and returned to the monastery where lived with groups of women. The work highlights the dreams and memories, stressed symbolically of her girlhood dream of being a nun or a pianist - these wishes showed girl Mary didn’t intend to become a traditional "wife- mother."ConclusionMary’s attraction stays in her past girlish purity, which likes a blossoming rose emitting its fragrance around. Anyone passes by appreciates its beauty and livingness. However,now she is a morphine addict. This poison like a serpent saps her energy and vitality. She is excavated from the rich soil withering day by day. At the end of the play, Mary, carrying her wedding dress detaches from the present, lost in the remembrance for the past. Mary rejected the Tyrones expectations and requirements, even the dearest Edmond could not change her mind. She insisted on the true self and determined to continue the dream. What’s more, her pursuit is more determined, and this determination is clearly from her female experience which gave her a painful l esson.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frustrations and setbacks, she firmly rejected the "wife and mother" role, back to the dream world of her own and to find the belonging of woman.Reference:[1] 参见James Robinson, Eugene O'N eill and Oriental Thought: A Divided Vision(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82) 178; Michae Hinden,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N ative Eloquence(Boston: G. K. Hall & Co. , 1990) 43; Sheaffer, Son and Artist (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73)515; Brendan Gill, "U nhappy Tyrones," N ew Yorker 12M ay 1986: 93- 94.[2] Virginia Woolf, Professions for Women.[3] Floyd, Virginia. The Plays of Eugene O'N eill: A N ew A ssessment.New York: Frederick U ngar Publishing Co,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