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与电影_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_音乐结构_读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4-23

作者简介:李冰雁(1986-),女,广东惠州人,深圳大学文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不少研究者指出, 这部影片(指!布拉格之恋∀###引者注)不仅从思想上抹平了原著的深沉度,也从形式上颠覆了昆德拉的∃复调%结构,它采用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经典叙事模式&&把原小说那种开放性、对话性式表述,改写为单线性展开、指向明确的全知叙述。∋(金丹元、张大森:! 颠覆∋后的另一种读解###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到<布拉格之恋>的思考∀,!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4期)也有论者从整体上肯定!布拉格之恋∀和小说之间的 差距不是特别大∋,但是, 如果读小说,你仍会发现它比电影更丰富。因为小说本身的结构不是特别清晰,而改编是一个把它清晰化的过程。∋而清晰化的结果就是 老套的浪子回头的故事∋。(马原:! 轻∋与 重∋,质感与暗示###菲力普(考夫曼<布拉格之恋>∀,!书城∀2007第5期)

)有论者指出, 电影有自身的语法规则,它是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诠释和演绎小说,任何电影在改编小说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结构上的重新整合&&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难以改编的。∋(陈和:!<布拉格之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影文学∀2008年第15期)也有论者对文学与电影叙事媒介加以区分: 文学与电影具有很强的互文性,它们的共同点是叙事,前者通过文字叙事,后者借助镜头叙事。∋从互文性视野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布拉格之恋∀作为 两个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来比照∋,不失为一种研究视角。(刘爽:!小说与电影的互文叙事###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布拉格之恋>∀,!电影评介∀2008年第24期)

∗Patrick C attrysse . The Unbearab l e L i ghtnes s of Bei ng :F il m adaptati on seen fro m a d i ff eren t perspecti ve ∋一文从改编理论入手深入探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从小说到电影改编过程之得失,可谓电影评论界的研究力作,中译文见!世界电影∀1999第3期王义国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从不同的视角看电影改编∀。本文所用引文为笔者据Patrick C attrysse 的原文所译。

2010年第4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 .42010第23卷J OURNAL OF HA I N AN NOR M AL UNI VERS I TY

GeneralN o .108

(总108期)

(Soci al Sciences)V o1.23

小说与电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音乐结构∋读解

李冰雁

(深圳大学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摘 要:米兰(昆德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创了一种独特的 音乐结构∋,即对复调艺术及音乐节奏的运用。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通过配乐与场面调度成功再现原作 音乐结构∋中 轻∋与 重∋的回旋、 快∋与 慢∋的变奏。这不仅是对小说精神与小说形式相对忠实的视听解读,也是使电影改编获得成功的关键,更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昆德拉对小说形式进行音乐化探索的意义。在影像时代,小说的形式将不断走向开放与多元。

关键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音乐结构;小说形式

中图分类号:J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0)-04-0124-04

法籍捷裔小说家米兰(昆德拉(M ilan K undera ,1929#)于1984年初版的长篇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其深邃的哲理、诗意的笔调及音乐式的结构而备受推崇,成为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形式上,昆德拉运用音乐理论革新小说的艺术,开创出一种独特的 音乐结构∋。这首先表现为以复调艺术展现 轻∋与 重∋的回旋;其次,与音乐的变奏相似,小说各章节有速度和节奏的反差,并通过 快∋与 慢∋的变奏突出主题。

1988年,美国导演菲力普(考夫曼(Ph ili p K au f m an ,1936#)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典型的 复调小

说∋搬上银幕(电影一名!布拉格之恋∀)后引起极大争议。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媒介,但改编文学名著往往受到 影响的焦虑∋而被予以简单化比附,尤其是从文学叙事学角度将小说的 音乐结构∋与电影的全知视点叙事

模式相比,前者的丰富性显然毋庸置疑。

当然,也有不少

研究者意识到小说和电影本身的异质性,从而为电影改

编受到的 责难∋辩护。)这不失为一种清醒的批评立场,

然而颇有意味的是,媒介异质性在论证过程中却往往被无意识地忽略。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学者Patrick C attrysse 对电影改编

124

的研究,∗他认为那种声称昆德拉的小说不可改编∋的观点缘于论者认为电影与小说应该毫无二致∋,实际上,通过对电影改编模式所呈现的符号学装置进行开放性研究,改编就被置于一个更大的文本语境中来分析,许多新颖而有趣的视角将受到关注。只有将文学原文本与其它可能性模式一起研究,它的相关重点才能被领会、描述及阐释。∋[1]确实,文学改编成电影实质是符号转换过程,对其进行研究无疑应首先放弃文学中心论∋,如电影理论家乔治(布鲁斯东(G eorge B l uestone)所言:电影与小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依靠挖掘各自的独特属性而取得突出效果。∋[2]

电影改编是对文学原著的一种视听解读,也是一次对话过程。本文根据小说与电影不同媒介特性的角度来比较,认为!布拉格之恋∀不仅利用影视媒介复述小说的主要情节,还通过配乐与场面调度参照小说的音乐结构∋,和小说一样展现了轻∋与重∋的回旋及快∋与慢∋的变奏,从而营造出独特的美学意蕴。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成电影获得成功的案例,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影像时代小说形式探索的出路。

一 轻∋与重∋的回旋

昆德拉小说的形式原型之一就是将异质的元素统一在建立于数字七之上的建筑中的复调结构∋。[3]119复调结构是一种小说对位法∋的新艺术,在文体上将哲学、叙述和梦幻联成同一种音乐∋。[3]89正如他在一次访谈中对此所阐释,这一形式的多样性因主题的高度统一而得到平衡:从头到尾只展示了两个主题:A与B。最后三个部分建立在我当时认为非常独创的一种复调基础上:两个不同的、在情感上相矛盾的主题同时展开。∋[3]113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其复调实践的代表作,该作品由始至终都展示轻∋与重∋两个极端,并在第六部分(小说共七部分)以复调形式使两个主题同时展开。显然,该部分包含丰富多样的内容,既有作者关于历史与哲学的随感、神学思考,也有对政治事件的描述,以及小说人物弗兰茨和托马斯遇难等情节。小说作者糅合叙事、议论等手法围绕媚俗∋主题与读者展开对话的叙事模式,类似于复调音乐以多声部∋表现同一主旋律的特点。

导演考夫曼在影片中主要以全知视点按时间顺序讲述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故事,但同样围绕轻∋与重∋两个主题展开叙事,并以音乐和画面突出轻∋与重∋的反差。影片以舒缓的叙事节奏开始,序幕即呈现托马斯(D an i e l D ay L e w i s饰)与一位护士调情,随后与情人萨宾娜(L ena O lin饰)亲热的场景,并配上捷克作曲家利奥什(亚那切克(L eos Janacek,1854#1928)的!童话∀第三乐章(F a iry T ale,III.A lleg ro)。 小提琴活泼的律动及钢琴戏谑性的曲调,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场景效果。

影片序幕的幽默和喜剧性氛围正是小说故事伊始的基调。考夫曼在一次访谈中明确说明他的图景意识:我想以一种喜剧的方式开始,如一些在1968年前后拍摄的捷克电影。米洛斯(福尔曼(M ilos Fo r man)的!金发女郎之恋∀(Loves o f a B londe)&&映入我的脑海。那里的氛围刚开始是轻松的,那是布拉格之春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导演有意突出捷克在政治变动之前轻松和谐的氛围,使之与苏联坦克入侵布拉格时混乱、压抑的黑白镜头造成强烈反差,突出强调以主人公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此后走向沉重的命运。

与小说的情节发展相似,影片从序幕到闭幕始终展示轻∋与重∋的交织与回旋:托马斯与萨宾娜轻松欢愉的场景、托马斯与特丽莎(Juli e tte B inoche饰)结合后生活走向沉重的场景,二者相互交替。影片在将近尾声部分参照小说第六部分的复调技巧,运用蒙太奇的剪辑处理打破时空连续性,将两个主题同时展现:在托马斯和特丽莎的生活场景中插入萨宾娜的生活画面。在舞会欢快的音乐里,特丽莎和托马斯在小酒馆跳舞,(音乐不断)镜头切换到萨宾娜的生活场面,(乐声暂停)观众从萨宾娜的话语得知托马斯夫妇遇难的消息,(乐声继续)顺着音乐的旋律镜头从萨宾娜的泪眼切换回小酒馆###在弦乐声中特丽莎带着梦幻般的神情向托马斯走来,随后两人陶醉地拥进6号房。

影片的蒙太奇处理与昆德拉在小说第六部分运用复调结构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相似,人物生活的片段是作为∃例子%、作为∃需要分析的情况%而插入的,就这样,读者顺带获知弗兰茨、萨宾娜的结局&&这样一省略,就大大减轻了结构。∋[3]96-97影片这部分的叙事时间也与小说中的时间换位大致相同:小说第六部!伟大的进军∀的事件发生于第七部!卡列宁的微笑∀之后。由于时间换位,读者/观众预先得知人物即将死亡的不幸结局,使此在的欢乐充满感伤情调,应和了昆德拉在小说结尾意欲营造的气氛:幸福充盈着忧虑的空间。∋[4]此外,电影配乐的连续使不同时空的画面产生连贯性,音乐使时间可听,使时间形式和连续可感。∋[5]可见,音乐软化了突兀的蒙太奇镜头,使不同画面的意义相互联系,轻∋与重∋得以

125

)Patrick Cattrysse对影片序幕的叙事模式有深入阐释,他认为音乐也是电影叙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指出,这首欢快的小提琴

协奏曲与托马斯的性冒险画面结合在一起,是以音乐的方式来阐释生命之轻。∋(Patri ck Cattrysse.The Unbe arabl e L i gh t ne ss o f B e i ng: F il m ad ap t a ti on seen fro m a d i fferen tp e rspective,L iterature F il m Qu arterly,Vo.l25Issue3,1997.)

转引自Patrick C attryss e.Th e Unbe arable L i gh t ne ss of B ei ng:F il m adaptation seen fro m a d i fferen tpers p e c ti v e,Literat u re F il m Quarterl y, Vo.l25Iss ue3,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